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胸腔积液 > 内容

胸腔积液内容

病例分享3(结肠癌四期,五年...

病请描述:患者张XX,男,59岁。江西籍; 2018.5.24日初诊: 2017.11.13日上海肿瘤医院肠镜病理为腺癌;PET/CT:结肠癌,腹膜多发结节,M不除外,肝左叶M可能大。XELOX化疗4程(末次2018.2.15日)。2018.2.27日PET/CT:结肠癌伴肝转移化疗后,乙状结肠局部肠壁增厚同前,SUVmax11.6;肝左叶转移灶2枚,乙状结肠旁多发小结节,SUVmax4.3;2018.3.7日肿瘤医院行Hartmann术,病理(2018-10141):溃疡型腺癌,中分化,5.5x3.8x1cm,浸润至浆膜下层,癌栓未见肯定,神经侵犯未见肯定,切缘(-);淋巴结4/20;P-T3N2aM1(肝)。术后行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化疗5次(末次2018.5.23日);化疗期间白细胞II度骨髓抑制,血小板III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好转。 主诉:无明显腹胀痛,神疲乏力,纳尚可,大便偏溏(造瘘),小便调。舌质偏红,苔薄白,根腻,脉细滑。辨证为内科癌病,正虚邪恋证。治疗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散结自拟方。 2018.8.3日二诊: 口服卡培他滨化疗,中药治疗2月余;2018.8.1日胸CT提示肺部小结节,良性可能。2018.7.31日腹部CT提示左侧肠系膜根部可疑稍大淋巴结,同前相仿。Ca724:7.81,CEA5.21,PLT121; 主诉:夜寐欠安,纳可,大便尚可,舌质偏红,苔薄黄,脉细。中药随症加减。 2018.11.9日三诊: 口服卡培他滨化疗5程,中药治疗5月余;复查CEA5.68;2018.11.5日腹部CT:左侧肠系膜根部可疑稍大淋巴结较前稍缩小。 主诉:纳可,口干,夜寐欠安,大便同前(造瘘);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滑。中药随症加减。 2019.5.9日四诊: 2019.5.6日上海肿瘤医院复查CEA16.8,HB104;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胸腹部CT未见转移复发。 主诉:夜寐欠安,口干,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滑。中药随症加减。 2019.12.30日五诊: 伊立替康+5FU化疗已8次(q2w),CEA正常范围。 主诉:牙痛时作,大便尚可(造口),夜寐欠安,口腔溃疡。舌质稍红,苔薄,脉细。中药随症加减。 2020.5.25日六诊:略 2020.11.2日七诊:略 2021.4.21日八诊:略 2021.10.23日九诊:略 2022.11.11日十诊:略 2023.5.19日十一诊:略 2023.12.22日十二诊: 确诊结肠癌肝转移73个月,新辅助化疗后(XELOX4程),手术治疗。术后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化疗5次;其后口服卡培他滨化疗8程;2019.5月因CEA上升(16.8),行伊立替康+5FU化疗8次(q2w),CEA降至正常范围。末次化疗2019.12月。其后单纯中药治疗至今。前后中药治疗已经67个月。2023.11月行造口回纳术。2023.12.2日吉安市人民医院查肝肾功能正常范围;血TM(-);胸腹部CT:乙状结肠癌并肝转移术后病例,肝呈术后改变;左下腹造瘘术后;双肺多发小结节,左肺下叶明显;请结合临床除外转移瘤;左侧胸腔积液;左肾囊肿。当地医院读片后认为肺部结节同前变化不大,病情稳定,建议继续随访。 主诉:回纳术后,大便日行6-7次,成形,夜寐一般,纳平,无腹胀痛。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滑。中药继续予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散结自拟方,随症加减。

周之毅 2023-12-25阅读量2696

中医药治疗胸腺鳞癌

病请描述:患者钱某,2022年12月份发现胸腺鳞癌。 2023年2月20日PET-CT示:右侧纵隔软组织占位,大小约9.9x6.6cm,形态不规则,代谢增高,SUVmax12.9,纵隔气管旁(4R)淋巴结肿大,大小约1.6x0.9cm,代谢增高,SUVmax6.5,双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后行四次化疗及一次放疗,同时在付教授处进行中医药治疗。 2023年11月14日复查PET-CT示:前纵隔内见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大小约5.3X2.9cm,代谢不均匀增高,SUVmax约7.0;病灶与局部心包和血管分界不清,邻近前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右侧胸膜多发结节状增厚,代谢增高,SUVmax约7.1;心包局部增厚伴代谢增高,SUVmax约5.7。纵隔4R组及右肺门淋巴结可见,代谢增高,SUVmax约4.1;左肺门及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及异常代谢增高。右侧少量胸腔积液。食管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及异常代谢分布。 报告及舌象如下: 案语: 胸腺癌通常是指胸腺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组织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可能是由于电离辐射、吸烟、酗酒或者慢性炎症等因素导致胸腺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部肿块、胸部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全身乏力、贫血、发热等不良症状,须尽早治疗。我们在临床中的治疗通常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化痰软坚。 同时,付教授在治疗此病的过程中主张注重身体自身的正气,运用补虚扶正之药。《黄帝内经》上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外邪正是通过内虚起作用的健康的精神状态和脏腑平衡的阴阳气血功能就是正气,自然界各种有形无形的有害物质都属于邪气,正气亏虚导致邪气入侵,这是发病的内因。现代医学观点中的免疫功能,组织修复和代偿能力,即属于中医的〝正气〞范畴。在病人放化疗过程中,结合中医药治疗,9个月后患者的病灶明显缩小,其症状与舌脉也得到较大改善。 付教授在治疗中更注重辨病因、病机,重点治疗肿瘤“虚”、“瘀”、“毒”三大本质,并且调整全身的免疫和阴阳平衡,所以治愈后不易复发,疗效持久稳定。

付晓伶 2023-12-19阅读量1655

高级别膀胱癌?年老多病?也能...

病请描述:殷老爷子是隔壁邻里有名的高龄老人,今年虚岁已经90了!尽管年轻时候身体很好,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心脏病、糖尿病等老年病不可避免,十年前还动了直肠癌的手术。可以说活到现在,殷老爷子也算是“命硬”了。但最近,他又遇上了烦心事——小便带血。这一情况持续了快2个月了,一开始老爷子也没当回事。但反反复复的血尿还是让他不安,于是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就诊 邓刚主任医师接诊了他。老年人反复血尿引起了邓主任的警惕,安排老人住院检查,邓主任给他查了B超等影像学检查,并做了膀胱镜。膀胱镜发现较多新生物,活检后病理结果让殷老爷子家属心底一沉——是恶性度很高的高级别膀胱癌。邓刚主任也犯了难:根据病情,老爷子需要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但他的高龄,合并糖尿病、房颤,还有近期的双侧肺部感染并大量胸腔积液,曾经的直肠癌手术史,评估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患者本人及家属很积极,但是老人的能耐受得了这么大的手术吗?科室讨论的结果也普遍认为老爷子更适合行保守治疗。家属也不得不接受了这样的方案,他们希望老爷子能更平静的度过晚年。但老爷子本人却有不同想法——他想拼一拼,做手术!他拉着邓主任的手恳切地说,医生能治我的病,救不了我的命,这次根治手术能挺过来,又是一次新生,如果不能,那也是命数到头。邓刚主任也被老爷子的精神感动,决定冒极大的风险为他做手术。联合心内科、呼吸科、胸外科及麻醉科积极进行多学科会诊治疗,创造手术条件,术前召集患者全体家属行政谈话、手术授权签字……一系列复杂手续之后,也经过系统的术前准备之后,老爷子如愿以偿来到了手术室。 在麻醉科及手术室的倾力保障下,邓刚主任医师主刀带领及其团队为殷老爷子做了微创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尿流改道手术。尽管手术难度很大,但邓刚主任及其团队还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很成功的完成手术。殷老爷子术后恢复也很快,手术后20天,很开心地出院了。 与殷大爷相似的病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比他甚至大一岁的叶老爷子也同样在邓刚主任组里住院。同样的高龄,同样有一身复杂的基础疾病,同样需要行全膀胱切除术,邓刚主任及其团队在周密准备下也成功的为其实施了根治术。术后恢复同样顺利。近半年来,对于80以上的所谓“超高龄”的高级别膀胱恶性肿瘤病人,邓刚主任已经成功实施了5例微创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均恢复良好。 膀胱恶性肿瘤作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系肿瘤,近些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数量日益增加。低级别、单发肿瘤可以通过微创的经尿道电切术达到治愈目的,但高级别、多发的肿瘤需要行全膀胱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尿流改道手术。以往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这样的全膀胱根治术才能被考虑。但现在随着医疗的进步,人均寿命的延长,像殷老爷子、叶老爷子这样的超高龄患者,也能安全实施全膀胱根治术。邓刚主任说,医疗的发展更新着对于疾病诊治的观念,很多过去不敢想、不能做到的事,现在也是可以成功做到的。 也许你也有认识的病人,与两个老爷子有一样的需要,那么不妨来杭州市一医院,来找邓刚主任及其团队。 背景知识: 膀胱癌是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十一位,在男性排名第七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后。男女发病率约2-4:1。膀胱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甚至儿童也可能发生。膀胱癌的年龄发病率在4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自45岁开始逐渐升高,农村地区发病高峰出现在80岁。膀胱癌的年龄死亡率在60岁以上组逐渐增高,85岁以上组死亡率最高。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膀胱癌发病水平中等。但近10年间,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城市或农村,膀胱癌发病率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显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还包括慢性感染(细菌、血吸虫及HPV感染等)、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酸胺、滥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药、近期及远期的盆腔放疗史、长期饮用砷含量高的水和氯消毒水、咖啡、人选甜味剂及染发。另外膀胱癌还和遗传有关,有家族史者发生膀胱癌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饮酒者的膀胱癌发病率是不饮酒者3倍。大量摄入脂肪、胆固醇、油煎食物和红肉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危险。对于早期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行保留膀胱的膀胱镜下电切手术,但是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原位癌和广泛多发和复发的肌层非浸润性膀胱癌可以行微创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和尿流改道术。国内一项研究显示,各期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Ta-Tl期91.9%、T2期84.3%、T3期43.9%、T4期10.2%。各分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G1级91.4%、G2级82.7%、G3级62.6%。

邓刚 2023-11-24阅读量1515

当“它&rdqu...

病请描述:最近84高龄的方大爷又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困扰他很久,他的小便的颜色又变成了鲜红色,下腹部剧烈疼痛,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原来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早在2018年,82岁的方大爷就因为小便的颜色变成鲜红色,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寻找病因,邓刚主任团队在为他进行相关检查后,很快就找到了小便变红的罪魁祸首————肾盂癌! 肾盂癌小知识:据研究表明,肾盂癌多与长期结石、感染等刺激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在70岁以上者占78%,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 肾盂癌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少数患者偶然发现,血尿为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可发生于70%~80%的患者。血尿可为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也可表现为镜下血尿。约1/3的患者有腰部钝痛,偶因血块堵塞输尿管引起肾绞痛,晚期出现厌食、消瘦、发热、盗汗、四肢乏力、咳嗽及骨痛等转移症状。 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主任为方大爷做了先进微创的右侧输尿管钬激光切除术+经后腹腔镜下右肾盂癌根治术,手术顺利,肿瘤成功切除,但是术后方大爷因为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拒绝了后续的治疗。 大家都以为方大爷情况已经痊愈时,2020年2月方大爷再次出现了小便变成鲜红的情况,伴尿频尿急,而且更危重,于是再次回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膀胱镜下“血块冲洗术,手术止血+血块取出术”,进行了膀胱组织活检,得到了病理诊断:“尿路上皮乳头状瘤,考虑高级别”,原来肾盂癌还是转移到了膀胱。邓刚主任建议患者手术治疗彻底治愈,方大爷又因为疫情的影响,拒绝了手术和化疗的方案。 在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九位,在男性中排第7位,女性排10位之后,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13位,膀胱癌在45岁钱处于较低水平,自45岁后逐渐升高,55岁后,男性明显上升,而女性上升缓慢,85岁以上死亡率最高。 膀胱癌小知识: 吸烟是膀胱癌致病的危险因素,50%的膀胱癌是由吸烟引起的,吸烟可使膀胱癌的危险率增加2~3倍,危险率又与吸烟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80%~90%的病人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为首发症状,血尿颜色则以淡红色至深褐色不等,多以洗肉水色,有时可形成斑块,初始血尿提示膀胱颈部病变,终末血尿提示膀胱三角区,后尿道。亦以膀胱刺激征为首发症状:尿频尿急尿痛。 2020年11月28日,方大爷实在无法忍受下腹部的剧烈疼痛,又一次来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再一次一系列的全方面的身体检查后,明确了他具备了膀胱癌根治切除术的手术指证,方大爷最终接受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刚主任提出的手术方法:膀胱癌根治切除术+输尿管皮层造口术。   邓刚主任对方大爷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发现方大爷的身体情况没有达到手术的基本条件,加上近85岁的高龄,多年前得过肺结核,肺部CT显示:两肺弥漫性粟粒样结节灶及纤维灶,纵隔和肺门多发淋巴结钙化。肺功能竟比想象中还要更差一点,对于能否成功进行麻醉手术,邓刚主任联系了麻醉科会诊,一起定制了最适合方大爷的麻醉和药物方案。患者由于膀胱癌的出血,术前准备阶段,血红蛋白一度掉到了51g/L,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在120-160g/L,正常成年人的一半都未达到,邓刚主任又紧急联系了血库,累计静脉给予悬浮红细胞12次,累计达到26U,输入冰冻血浆7次之多,累计达到1650ML。 又经过一系列的抗生素及药物使用调整,方大爷的电解质和血红蛋白值终于达到了可以进行手术的标准。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和麻醉科的精心讨论和仔细准备下,来到了手术日。当邓刚主任的腹腔镜进入患者的盆腔空间时,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由于患者多次腔内手术及右肾盂癌根治术,膀胱周围组织及腹膜后间隙粘连炎症严重,再加上患者的肺部功能有限,在本分离困难的情况下难上加难,邓刚主任在本不富裕的时间上加快了手术速度,精细游离,严谨操作,完成了清除淋巴组织,切除膀胱,尿道改流等一系列精准手术操作后,最终成功完成了手术。术后,因为方大爷的身体机能实在有限,手术恢复期间,出现了大量的胸腔积液,邓主任联系了方建华主任后,紧急进行了彩色超声引导胸腔积液直管引流,从而缓解了症状。就在大家松了一口气时,方大爷又出现了腹胀、胸闷的症状,做了急诊腹部CT,根据影像学症状和病史,考虑方大爷出现了麻痹性肠梗阻,邓刚主任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方大爷的身体逐渐取得了恢复,日渐好转。 出院时,眉头紧缩的方大爷终于展现了难得的笑容,为邓刚主任及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团队竖起了一个大大的拇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邓刚主任提供一些关于尿路上皮肿瘤的小警示: 小便变红时,伴有排尿痛、尿频、尿急等,患者因不适感较为强烈,会及时来院就诊。而一些单纯的、间断的、无痛的肉眼血尿出现时,常常不易引起我们的注意及重视,然而这恰恰相反,如果出现上述的这些不适症状,尤其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更应该及时医院就诊,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在这里,邓主任再告诉大家一些鉴别血尿的简单小技巧: ①前段尿出现血尿,提示病变位于尿道,一般考虑炎症改变; ②终末尿出现血尿,提示病变位于膀胱出口处,多为炎症引起; ③全程血尿时,提示病变位于膀胱及输尿管、肾脏可能,往往情况比较严重了,此种情况,肿瘤可能性较大。 当然,尿液呈红色,并不都是血尿,有些药物、食物能也够使尿液呈红色、褐色或橙色。大可不必紧张,停止食用后,继续观察小便情况。总体来说不管是何种情况的血尿,希望广大市民都能够引起重视,及时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找邓刚主任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邓刚 2023-11-24阅读量1675

关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

病请描述:      呼吸科门诊,经常接诊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反复感染,有时常规痰培养检查未能发现致病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肺泡灌洗检查,做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查,会发现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这种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并不少。为此很有必要关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支气管扩张合并反复感染患者,特别要关注这个问题。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tuberculosis,MTB)复合群及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nleprae)之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菌种。NTM通常是环境中无处不在的自生型微生物。目前,人们利用分子鉴定技术[包括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sequencing,WGS)]已确定约200种NTM菌种。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及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一)非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NTM按照生长速度可分为快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rapidly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RGM)和慢生长非结核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mycobacterial,SGM)。 1. RGM RGM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环境微生物,且比其他分枝杆菌生长更快,其传代培养时间通常在1周内。其中临床最常从气道样本中分离出的是脓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bscessus),最常从非气道样本中分离出的则是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此外,龟分枝杆菌(Mycocobacterium chelonae)也较常见。 2.SGM 可导致人类致病的SGM包括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ycobacterium avium complex,MAC)、堪萨斯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kansasii)、戈登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zulgai)、猿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imiae)、蟾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renopi)、日内瓦分枝杆菌及玛尔摩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l-moense)等。 (二)不同非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NTM在人类中可引起以下4种临床综合征。 1.肺病 尤其在年龄较大患者(不论是否伴基础肺病)和支气管扩张或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患者中,其病原体主要是MAC、脓肿分枝杆菌脓肿亚种(subspabscessus)和堪萨斯分枝杆菌。其他可引起肺病的NTM包括蟾分枝杆菌、玛尔摩分枝杆菌、苏尔加分枝杆菌和猿分枝杆菌。地理分布在肺部 NTM感染的流行病学中发挥重要作用。蟾分枝杆菌在英国、加拿大,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相对更常见,猿分枝杆菌在美国西南部和以色列相对更常见。 2.播散性 NTM疾病 常见于严重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综合医院中HIV感染者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MAC为其中最常见病原体。 3.浅表淋巴结炎(尤其是颈淋巴结炎) 常见于儿童,主要病原体是MAC 和瘰疬分枝杆菌(Mycohacterium scrofulaceum)。 4.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通常是微生物直接接种的结果,病原体主要是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溃疡分枝杆菌、RGM 和包括 MAC在内的其他NTM 菌种。该类别中的RGM感染可能是医院感染,包括手术部位感染。        不同种和亚种的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特点不同。例如,脓肿分枝杆菌的脓肿亚种和博莱亚种常有活性诱导型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可导致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而马赛亚种没有此基因。因此,鉴别NTM的种类对 NTM感染所致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一)宿主因素 1.有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尘肺、CF、原发性纤毛运动不良症(primaryciliarydyskinesia,PCD)、既往结核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llergicbronchopulmonaryaspergillosis.ABPA)等。 2.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GERD)、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 3.免疫受损人群,如HIV感染、细胞因子抗体、肿瘤等。        (二)药物因素 1.使用免疫抑制剂。 2.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3.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a抑制剂等生物制剂。 4.使用化学治疗药物。 5.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三)环境因素        土壤、室内游泳池、热水浴缸、海岸沼泽排水系统、室内加湿器、淋浴器、花园、盆栽土壤、自来水管道及加热-冷却水(心外手术)等均可使易感人群感染NTM。 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表现        综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接诊的患者往往是NTM肺病的好发人群,例如,肺部疾病、GERD、RA、维生素D缺乏、营养不良、免疫受损人群(如HIV感染、细胞因子抗体、肿瘤等)。        患者临床表现的症状和体征多变,无特异性,且常与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相似,咳嗽、乏力、不适、发热、体重减轻、呼吸困难、咯血和胸部不适等均常见,但感染之前没有肺部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这些症状。        播散性NTM感染可表现为间歇或持续发热、盗汗、体重减轻及其他非特异症状(如乏力、不适和厌食)等,与结核病类似。如患者骨髓受累,可表现为贫血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如患者淋巴网状组织受累,可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或肝大、脾大;如患者胃肠道受累,可表现为腹泻、腹痛、肝大及转氨酶水平升高。 四、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        NTM肺病患者的胸部影像学特点主要包括: ①肺空洞,常与肺结核类似,表现为肺上叶空洞。90%的堪萨斯分枝杆菌或50%的MAC感染者均可出现肺空洞,肺蟾蜍分枝杆菌感染者中也可见肺空洞。与肺结核相比,NTM感染导致的肺空洞壁薄,且周围实质不透光性更低。 ②支气管扩张和结节。超过50%的MAC感染者表现为结节伴支气管扩张,最常发生于右肺中叶和舌叶。有肺部结节患者的培养阳性率远高于无肺部结节患者(53%vs,4%)。脓肿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等感染者也可出现结节或支气管扩张。NTM肺病的支气管扩张在右肺中叶和左肺舌段较为常见,也可表现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以及广泛或成簇分布的“树芽征”,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类似。 ③孤立性结节,MAC肺部感染者可表现为与肺癌相似的孤立性肺结节。 ④致密实变。 ⑤胸腔积液罕见,胸膜增厚常见。 五、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同时具有病原学依据,方可诊断为NTM肺病。 ①具有肺部或全身症状,同时具有相应的影像学表现,如胸部X线片可见结节或空洞; ②高分辨率CT可见支气管扩张伴多发小结节,且除外其他诊断。        (二)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诊断依据具有以下结果之一: ①痰NTM培养阳性,且至少2次,并为同一菌种; ②支气管冲洗/灌洗液NTM培养阳性,至少1次; ③肺活检病理符合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性炎或抗酸阳性)+组织NTM培养阳性; ④肺活检病理符合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性炎或抗酸阳性)+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TM培养阳性,至少1次; ⑤胸膜液或其他正常情况下无菌的肺外部位培养结果为阳性。 2.病原学检测方法  患者持续存在气道症状,且胸部影像学可见慢性肺部浸润(不论是否伴有肺空洞)时,应考虑NTM感染的可能。诊断性评估应包括痰涂片和痰培养,评估时应至少获得3天的痰标本。无痰患者采用诱导痰标本常能获得阳性结果。如果上述检查结果为阴性但病变仍持续存在,则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lavage,BAL)和/或经支气管活检也有助于诊断。        此外,上述标本可采用直接同源基因或序列比较方法、间接同源基因或序列比较方法,以及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NTM鉴定,其具有需要菌量少、快速、高效等优点。        NTM阳性痰培养结果必须谨慎解读,因为这些微生物的毒力不同,并可存在于气道但不导致持续感染。另外,NTM在自然环境中常见,尤其是自来水(液态或冻结)可能含有NTM,污染临床和实验室样本。        由于多数NTM所致肺部疾病为惰性,故可随时间推移进行仔细评估。 六、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由于NTM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单次痰培养阳性结果不能作为NTM治疗的依据;此外,NTM治疗疗程长,且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因此,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诊断,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与患者协商做出个体化的治疗选择。通常应遵循以下治疗原则。 1.符合诊断标准并不意味着必须进行治疗。应个体化权衡治疗获益及潜在风险,对于不常见的NTM菌种或常为环境污染菌者,应咨询微生物学专家。不建议对疑似NTM肺病进行试验性治疗。 2.确诊的NTM肺病需要治疗,尤其是痰抗酸染色阳性和/或影像学有肺空洞的NTM肺病。 3.根据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4.不同NTM肺病的用药种类和疗程不同,建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HIV感染的患者,可指导播散性MAC肺部感染治疗的数据有限。药物治疗通常需使用抗分枝杆菌药物,并且至少治疗数月。为达到最佳疗效,还必须纠正免疫抑制。为了实现临床治愈,播散性疾病患者可能还需要辅助性手术干预,如瓣膜置换术、关节置换术或感染骨骼的清创术。        日前,对于治疗NTM感染药物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药物敏感试验仅在有条件的患者中进行。如果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敏感,通常采取类似于MAC肺病的多药联用方案(大环内酯类药物+乙胺丁醇+利福霉素)。对于感染范围广泛、病情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患者,在治疗最初的8~12周还应静脉或肌肉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阿米卡屋),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胃肠外治疗。如果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耐药,可采用乙胺丁醇十利福霉素(首选利福布汀)+胃肠外氨基糖苷类药物,氯法齐明可能也有一定疗效,而氟喹诺酮类药物没有确切疗效。口服药物需每天服用,胃肠外氨基糖苷类药物为每周给药3~5次。 目前尚无最佳疗程推荐,但通常至少需要持续治疗6个月。一般说来,初始治疗后,每1~2个月复查痰培养,直至转阴(至少连续2次,间隔4周以上);之后每2~3个月复查痰培养,治疗疗程至少为第一次转阴后12个月。确切的治疗时间取决于NTM感染的基础原因或易感性。例如,对于有基础免疫抑制的患者,疗程取决于免疫缺陷的严重程度和可逆性。对于存在可逆性或暂时性免疫抑制的患者,疗程与免疫功能恢复的HIV感染伴播散性MAC感染患者相近,应至少治疗12个月。对于持续性、重度免疫抑制的患者,可能需要终身维持治疗。      (二)治疗方法 1.对于偶然分枝杆菌感染患者  必须治疗基础病因。改善后可能不再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或可降低抗感染治疗的强度。 2.对于全身给药存在困难的NTM感染患者例如,由于对氨基糖苷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而禁忌使用,或需要长期治疗,以及治疗的目标是改善临床症状而非治愈疾病时,可采用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 3.对于播散性RGM感染患者播散性RGM感染最常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可表现为多发性皮下结节(假性结节性红斑)或自发性排脓的脓肿。此时需要进行以下病因筛查:γ干扰素受体缺陷,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1(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1,STAT1)缺陷,针对γ干扰素的自身抗体、HIV感染或其他原因所致CD4淋巴细胞减少及使用TNF-α抑制剂,尤其是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等。以上病因需在个体化病情评估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4.对于广泛皮肤病变、脓肿形成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此类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移除异物(如乳房植入物或经皮导管)是治愈的关键。 NTM肺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常见感染之一,其病原多样,患者状态各异,需要审慎地评估患者的基础免疫状况及病原体类型,结合患者治疗意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王智刚 2023-11-06阅读量3487

一个肺癌伴冠状动脉支架患者的...

病请描述:门诊经过 去年底的一个星期五门诊,一个年轻人为自己的爷爷看病。我看了看资料,病人在南京市某某医院住院。患者于2021年08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咳嗽,还有一些白色粘痰,有时痰中带血,每天出血量约5ml。体重3个月减轻了3公斤。病人不愿意去看病,但是家里人比较害怕,带病人到南京市某某医院住院。CT发现:右下肺空洞型占位,壁厚薄不均,肿瘤周围有肺炎。气管镜:双侧支气管未见肿瘤与溃疡,右下肺基底段段灌洗生理盐水60ml,回收25ml。支气管刷片:见癌细胞。灌洗液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15%,淋巴细胞5%,组织细胞60%,异型细胞20%。灌洗液脱落细胞:见癌细胞。 我看了看病人的CT,对病人的孙子说:“你爷爷右下肺有一个肿瘤,肿瘤里面有一个窟窿,学名叫做空洞。肿瘤在气管镜看不见,说明肿瘤没有侵犯近端的支气管。气管镜下的肺泡灌洗液里面看见癌细胞,说明这个肿瘤是肺癌。但是,癌细胞的具体性质不知道。不知道是鳞癌,是腺癌,还是什么大细胞癌。另外淋巴结不大,可以胸腔镜手术。缺点是右下肺的肿瘤周围肺炎比较多,这对手术有比较大的妨碍。对了,你爷爷还有什么其他病?” 病人孙子:“我爷爷还有心脏病。4年前在心脏里面放了两个支架。” 我问:“四年前在冠状动脉里面放置两个冠状动脉支架,就是说有冠心病。吃什么药吗?吃不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两种维护支架的抗凝药?” 病人孙子:“老人吃的药我搞不清楚。回头我问问他。”。 我说:“你可以在微医把药名上传一下。”无 最后详细问病人:知道病人没有糖尿病、肝硬化、脑卒中。无手术史。吸烟50年,每日13支左右,戒烟9月。饮酒40余年,每日2两白酒,戒酒9月。也就是说,放了支架以后,病人仍然坚持抽烟喝酒3年多,9个月前才老老实实戒烟戒酒。反映了病人的控制力比较差。两个冠状动脉支架服药:替格瑞洛,每日1片90mg;拜耳阿司匹林每日1片,阿托伐他汀,每日1片。 我开了住院通知单,我叮嘱病人孙子:星期一上午住院后再停药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我要换药准备手术。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一直吃的话,手术中会出血不止,要停药7天。所以要换一个药度过围手术期危险阶段。病人当天在外院住院出院,星期六下午做新冠核酸,星期一上午住院。 住院第一天 住院后,病人说昨天(星期天)自己把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给停了,反正这两个药妨碍手术,所以就自己提前一天停了。 我说:“我和你孙子说是住院后停药,不是让你在家里面停药。在医院里面停药,我们可以立刻用低分子肝素可以维护心脏支架。你在家提前一天停药,没有用低分子肝素,这样心脏支架容易出现血栓或者狭窄。我马上安排护士立刻领药给你打低分子肝素。” 以后7天进行抗凝药物的过渡工作。 术前谈话 病人的4个肿瘤标志物升高:糖链抗原15-3 54.8U/ml,癌胚抗原 14.5ng/mL,糖链抗原125 35.3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 3.12ng/ml。这些肿瘤标志物升高支持肺癌的诊断。CT上右下肺的肺炎比较厉害。手术前还发现患者有无症状性糖尿病。 我和家属说:“右下肺的肿瘤大小约33×40毫米,肿瘤周围都是肺炎,这样肺和其它肺叶的边界也不清楚手术不好开。假如不开刀的话,肺炎会妨碍化疗药对肿瘤的疗效。如果不手术,糖尿病患者的右下肺大面积的肺炎很难控制。肿瘤不大,肺炎很厉害,纵隔淋巴结不大,应该手术治疗。切除右下肺叶以后,才能同时控制肿瘤和炎症。右下肺叶因为炎症会变硬,胸腔镜手术完了以后,下肺切除以后,因为肿瘤就已经和手术的4厘米切口差不多大了,一般从手术的腔镜孔拿不出来,要把手术切口延长一些才能拿出来。手术中止血要求高,每一个小血管止血后,将来都要接受抗凝药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考验。” 术前CT 右下肺软组织肿块伴空洞,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大小约33×40毫米。下图,肿瘤的肺窗CT。 下图,刚才肿瘤肺窗CT的同一层面的纵隔窗CT。 下图,右下肺叶的大片炎症。 手术情况 手术当天早上停用低分子肝素后手术。 胸腔镜下:后上斜裂发育差,局部上下肺融合,整个下肺充血水肿、发红、实变,下肺发硬,最后延长切口好不容易才把右下肺叶取出来。手术的最困难在于两点:第一、下肺支气管和动脉旁有多枚门钉淋巴结。什么叫门钉淋巴结?就是说,门钉淋巴结虽然没有癌症转移,但是这些淋巴结又黑又硬,与下肺支气管和血管没有间隙。淋巴结焊在支气管和血管上面,像古代城门上的大钉子一样。把淋巴结分开很困难,只能强行劈开。第二、肺裂厚度达到6-8厘米,无法直接用切割缝合器切断,只能,先用超声刀将肺裂一点一点劈薄一些,最后厚度合理时再用切割缝合器切断肺裂。但是刚才超声刀劈开的肺裂手术后因为创面大会漏气很长时间,所以我手术中用无创缝线把肺的创面缝合缩小。最后手术结束时胸腔冲洗时,肺漏气比较轻,说明肺创面缝合较好。因为用抗凝药,手术中止血比较困难。 术后情况 术后第一天 晚上恢复低分子肝素抗凝。止血后的小血管经受了第一次考验。肺创面不漏气,说明术中缝合肺创面较好。 术后术后第三天 恢复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维护血管支架。止血后的小血管经受了第二次考验。病人自己推车,车上挂着输液,在部分走廊来回散步。病人恢复很好。肺创面漏气很少。血糖升高,每天胰岛素剂量 18个单位。 术后第5天, 病人自己推车,车上挂着输液,在部分走廊来回散步,一次步行400米左右。 上午午患者自行调快输液速度。周六中午我发现剩余输液减少,问了问病人,病人承认说自己调快输液速度。我说:“这样非常危险,你的心脏本来就不好,自己调快输液速度,也不知道你调快了多少。严重的话会引起肺水肿和心脏衰竭。曾经有妈妈带孩子在儿童医院输液,妈妈偷偷加快输液速度,结果小孩心脏受不了,最后心脏衰竭死掉了。你以后不能在乱来了。这样很危险。” 病人无言以对。我还得把病人犯的错误扳回来。我用了利尿剂和氨茶碱治疗。中午患者稍有胸闷,下午一过性体温39度。胸片:肺膨胀较好,没有明显的胸腔积液。傍晚胸闷逐步加重,呼吸频率32-40次/分,心率:130次/分,病人在床上怎么躺都不舒服。心电图示心房纤颤。23:00动脉血气:过度通气引起的呼吸性碱中毒。我考虑患者存在急性左心衰竭,请值班医生再次予利尿治疗、氨茶碱治疗,同时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泵扩血管治疗,结果晚上症状控制好转了一些。 术后第6天, 患者心脏衰竭,没法下地活动了。经过昨晚的治疗,患者胸闷明显好转,心跳大部分正常,有时心房纤颤。B型脑钠尿肽前体 2098pg/mL(正常值小于200),考虑心功能由一级下降到了III-IV级。我告诉病人:“你昨天自己调了一下挂水速度,现在有一个心脏指标由100多上升到2000多,心脏衰竭了,这几天没法下地活动了,上厕所只能在床上用便盆。要吸取教训。要一切行动听医生护士的指挥。不能再乱来了”。 家属回忆以前在老家就经常心脏不舒服,输液氨茶碱以后会好一些。我说:“输液氨茶碱既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也可以治疗心功能衰竭。说明你以前心脏就不太好。这次心脏衰竭要多住院一个星期左右。” 术后第9天 胸闷基本消失。今日心电图未见心房纤颤,表现为正常窦性心律,B型脑钠尿肽前体下降至471pg/mL,考虑心功能I-II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好转。病人刺激性咳嗽明显,食欲很差。每天餐前胰岛素剂量增加至24u。 术后第10天, 刺激性咳嗽稍好转,排痰较好,胸闷逐日减轻。因为食欲仍然较差,请中医科会诊针灸治疗。 术后第14天, B型脑钠尿肽前体 227.7pg/mL考虑心功能I-II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基本治愈。 术后第16天, 胸闷消失1天,终于步行出病室。心脏功能恢复到了一级。整整11天没有出病房散步了。散步真好啊! 术后24天出院。此前因反复咳嗽,肺的创面再次漏气,估计是创面缝合处被咳嗽豁开了一个针眼大的小孔。治疗后治愈。 术后病理: 患者右下肺有两处肺癌,都是腺癌,腺癌的亚型组合比例不一致。说明是两个原发性肺癌。说明大片肺炎中还有一个原发性肺癌。 最终 病人最终高高兴兴出院了。拔管前的胸片很漂亮,不仔细看,像没有手术过一样。 你可以点击参考下面的胸外科奇事系列文章链接: 胸外科奇事一 食管癌术后患者无切口疼痛 胸外科奇事二 巨大肺癌患者术后为什么第一天看见我就笑? 胸外科奇事三 食管癌患者术前隐瞒大面积脑梗塞,术后连耳聋也一起治好了 胸外科奇事四---病人直接咳出一块肿瘤后确诊肺癌 胸外科奇事五:以为患有肺癌,结果没有肺癌却有食管癌和淋巴瘤 我创造一个奇迹:一个病房两个病人术后体重均上升 胸外科奇事七食管癌术后体重不下降且肿瘤化疗加免疫治疗后消失 胸外科奇事八 肺肿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体重居然回升至术前

陆欣欣 2023-10-11阅读量1.2万

脑膜瘤科普知识简介(九、枕骨...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脑部比较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20%,可发生于颅内各个部位,本人前面文章介绍了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蝶骨嵴、鞍结节、嗅沟、桥小脑角与小脑膜等部位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同时还分享了高级别脑膜瘤的手术和放化疗的综合治疗体会。今天再介绍一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治疗。         枕骨大孔脑膜瘤较为少见,通常位于颅颈交界处的腹侧和腹外侧,与脑干、后组颅神经关系密切。患者的典型表现一般是枕颈部持续性疼痛,单侧上肢麻木,对侧感觉丧失,由上肢开始进行性肌力减弱,伴手部肌肉萎缩,可以出现走路不稳、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表现。诊断以头颅核磁检查最为重要。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风险很高,尤其是位于脑干腹侧的肿瘤,由于肿瘤位于脑干延髓的腹侧面,前方有颅底骨、颈椎等骨性结构,手术难以到达,后方有脑干延髓、面听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及椎动脉等重要的神经血管,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而且肿瘤越大风险就越高。脑干腹侧肿瘤一般需要采用远外侧入路才能达到完全切除肿瘤的目的。如果遇到肿瘤特别大,质地硬,血供丰富,血管、神经包绕明显的枕骨大孔区腹侧脑膜瘤,建议一定要到神经外科实力较强,找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进行手术治疗。肿瘤的确难以彻底切除的,也不要勉强,以免手术后造成呼吸衰竭、偏瘫、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残留的部分可以考虑放射治疗。         位于脑干侧方及背侧的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手术相对容易一些,但也与肿瘤的大小、质地、血供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肿瘤基底比较宽广时,因肿瘤起源的脑膜及脊膜往往需要和肿瘤一并切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切除的脑膜、脊膜就要用人造脑膜替代修复,由于这个区域空间小、切缘脑膜较簿,活动度大,且覆盖枕大池,缝合口基本上处于脑脊液之中,愈合变慢,因此术后脑膜愈合不良、脑脊液切口漏、局部包裹性积液、反复高热、头痛等时有发生,有时需要二次手术修补,否则容易继发  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可能。       总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由于部位特殊,潜在危险大,手术风险高,应当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以下图片均来源于本人近几年来亲自做过手术病人的资料,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发!注:左边是手术前,右边是手术后。)   

王俊兴 2023-06-14阅读量2272

【病例分享】耄耋老人关节痛意...

病请描述:病例分享     今年81岁的林奶奶,17年前因髋疼痛做过关节置换术,近日右髋行走时酸痛不适加重,行走严重受限,加重1日”我科关节外科就诊。没想到这次住院林奶奶于死神插肩而过,经过多学科协作,为手术保驾护航。 简要病史 |  入院后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提示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贫血、低蛋白血症, 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同时予输血、调脂固斑、加强利尿、减轻心脏负荷等对症治疗。 2023.03.28,林奶奶肺部感染加重、心肺功能差,转入呼吸ICU进一步诊治。突发胸闷、心率偏快,心电监护示房颤率治疗中发现林奶奶消化道出血、反复黑便,我科会诊后急诊完善肠镜,检查提示结肠肿物(MT可能大)伴狭窄。 术前谈话 找家属谈话:“林奶奶的病情,基本判定为结肠肿瘤。”肿瘤必须手术才能解决问题,但眼下更迫在眉睫的,是严重的伴发疾病。家属看着密密麻麻的...... 诊断 1.升结肠癌、伴不完全性肠梗阻 2.中度贫血 3.肺部感染、胸腔积液 4.房颤、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力衰竭 5.胆囊炎 6.肾囊肿 7.低白蛋白血症 8.结肠肝曲楔形切除术后 9.左侧乳腺癌术后 10.右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 11.左侧髋关节退行性变 12.腔隙性脑梗塞 13.双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 14.左侧椎动脉闭塞可能。 家属也犯了难。“关节痛住院的,怎么就是肠癌了呢?现在状态那么差手术能不能做......” MDT讨论诊疗方案 经过多学科讨论术前评估,傅传刚教授团队为林奶奶制定了详实的手术计划和术后康复日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傅传刚教授表示“我们有3D腹腔镜微创手术相对传统开刀手术而言,痛苦少、康复快、并发症少、预后好,更适合高龄患者。” 评估发现,林奶奶整体身体状况尚可,但肺部炎症较重。建议继续治疗肺炎,进一步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林奶奶经药物治疗,心肺状态调整至手术安全范围。转入我科,复查胸部CT提示双侧胸腔积液,予穿刺引流,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并请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MDT多学科讨论评估后,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患者心肺功能极差,随时存在心力衰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等风险,手术风险极大,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表示愿意充分相信肛肠外科团队,决定行手术治疗切除结肠肿瘤,为患者博得一线生机。 一切准备就绪,择期林奶奶被送进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得益于术前的充分准备,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杨飖教授团队为其实施了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很顺利,仅用不到2小时便将病变组织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仅约20ml,合并症多,已转入ICU行进一步监护治疗。经ICU医护团队精心治疗2天后,转回我科。术后第三天,在吕护士长及家人的鼓励下,林奶奶已经能下床行走。术后7天顺利出院。 总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患者手术越来越常见,但高龄患者往往伴随着复杂的基础疾病,傅教授表示:“对于肠癌伴发多种疾病的高龄高危患者,手术非常复杂,很多外科医生都会避而远之。我们敢于接手,正是因为我们时时刻刻秉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行医之道,对患者“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加上多学科协作和3D腹腔镜微创技术完美结合。治疗的同时也可以积累丰富经验,如此良性循环,目前我们团队诊疗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前来,林奶奶这个病例只是我们平时工作中的一个缩影。”

傅传刚 2023-05-10阅读量2799

免疫缺陷患者不可忽视的肺孢子...

病请描述:       肺孢子菌病是由肺孢子菌( pneumocystis)感染机体引起的真菌病。肺孢子菌肺炎( pneumocystis pneumonia, PCP)是肺孢子 菌感染所导致的最为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尤多见于艾滋病患者,还有就是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患者,这个人群的数量不在少数。 【病原】       1909年肺孢子菌被首次发现,只不过彼时的研究者误认其 为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ai)生活史中的某种新形态。1912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 Delanoës等提出肺孢子菌是一种新物种,曾被认为是某种原虫,因而也曾名为肺囊虫或肺孢子虫。 直到近年,分子生物学研究分析显示,肺孢子菌的超微结构,以及基因和编码蛋白均更类似于真菌。肺孢子菌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为了避免混淆,特别将人肺孢子菌病的病原体命名 为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以区别感染啮齿类动物 的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       肺孢子菌在繁殖及生长过程存在两种不同形式:滋养体和包囊。肺孢子菌滋养体直径为1~4μm,最外层为质膜,无坚硬细胞壁。滋养体通过二分裂等方式进行增殖,包囊为圆形,直径达8~10um,由单倍体滋养体接合生殖后形成。显微镜下观察成熟包囊内可见8个孢子,有坚硬的包囊囊壁。囊壁主要成分为(1,3)-β-D﹣葡聚糖,功能为支持和稳定包囊。成熟包囊破裂后释放出新的滋养体,可以继续生存。患者体内肺孢子菌主要以滋养体形态为主,包囊仅占10%左右。  【流行病学】        1942年,vanderMeer和Brug等人首先报道了一种流行于欧洲早产、营养不良婴幼儿的间质性肺炎。1952年,尸检结果确认了肺孢子菌是导致此类肺炎的病原菌。随后,PCP病例主要存在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20世纪80年代,伴随艾滋病的流行,PCP发病率显著上升。耶氏肺孢子菌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体内,多表现为不引起症状的肺部定植菌。当宿主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在肺内或新入侵的肺孢子菌得以大量繁殖,诱发炎症,导致PCP。在PCP预防用药及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应用前,艾滋病患者中约70%会发生PCP,病死率高达10%~20%%。预防用药及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应用后,PCP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非HIV感染者发生PCP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的因素包括:服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特别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造血干细胞或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         肺孢子菌经呼吸道吸入肺内,黏附于I型肺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是宿主内的主要嗜菌细胞、艾滋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等,其肺泡巨噬细胞功能受损,无法有效清除肺孢子菌,促进了PCP的发生。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surfaceglycoprotein,MSG)是肺孢子菌表面含量最丰富的抗原物质,变异的MSG可帮助肺孢子菌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        在和肺孢子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会产生大量促炎的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激活的CD4⁺T细胞在肺孢子菌抗原的作用下,可活跃复制并产生IFN-Υ及淋巴细胞趋化因子,进一步募集和激活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参与免疫炎症反应。PCP病情严重时,过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可通过释放蛋白酶、氧化物及阳离子蛋白,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弥漫性的肺泡损害和气体交换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呼吸衰竭。       PCP的肺部组织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患者肺组织标本行HE染色后,可见肺泡内充满泡沫样、嗜酸性渗出液。严重者表现为肺组织水肿、肺纤维化及透明膜形成等间质性病变。 【临床表现】        (一)肺孢子菌肺炎免疫功能正常者感染肺孢子菌多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艾滋病患者合并PCP多逐渐起病,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包括发热(80%~100%)、干咳(95%)和呼吸困难(95%)在内的典型临床表现。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加重,严重者发生呼吸窘迫。查体可发现80%以上的患者有超过38℃的体温升高,60%以上存在呼吸急促,肺部听诊较少闻及干湿啰音。部分患者症状较为隐蔽。脓痰、寒战和胸痛等在PCP患者中并不常见。5%~10%患者可无症状。        严重艾滋病合并PCP患者在抗PCP治疗的同时予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并在治疗3~6周后出现原有肺部感染加重,这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机体免疫功能重建所引发的免疫反应相关。 非艾滋病患者出现PCP时,多呈爆发性的呼吸衰竭伴有发热和干咳,病情重且进展较迅速,预后差。多见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随着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减少而上升,这是由于随着免疫抑制剂用量的减少而导致炎症反应增强。不过,近年来随着对非HIV感染者出现PCP临床意识的提高,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患者可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呼吸困难和咳嗽。几乎所有PCP患者均存在低氧血症或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升高。      (二)肺外感染肺孢子菌肺外感染极少发生,相较于肺部感染其发病率仅为其千分之一,通常见于晚期艾滋病患者,以及接受氨苯砜和喷他脒对PCP进行二级预防者。肺外肺孢子菌感染发生时,肺孢子菌肺炎并不一定同时发生或曾经发生。目前所报道肺孢子菌肺外感染部位包括眼、耳、中枢神经系统、骨髓、淋巴结甚至多器官播散性感染,多因在组织中找到肺孢子菌包囊或滋养体而确诊。 【实验室检查】      (一)血气分析 PCP最显著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为低氧血 症,轻度(PaO2>70mmHg或PA-aO2<35mmHg)、中度(PA-aO2 <45mmHg)而重度(Pa O2<70mmHg或PA-aO2>45mmHg)。疑为 PCP的患者,入院时必须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病情。       (二)外周血检测 在 HIV感染者中,乳酸脱氢酶(LDH) 升高(>5000mg/L)常可作为可能存在 PCP的提示。β-D﹣葡聚糖试验(简称G试验)阳性对于诊断 PCP有一定提示意义。合 并 PCP的艾滋病患者,其外周血 CD4⁺T细胞计数多小于200/μl。       (三)肺弥散功能检查 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用于衡量身体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转移氧气的能力。若患者DLCO 正常(≥70%预计值),PCP可能性极低。      (四)影像学检查        1.胸片 胸片典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实质和/或间质浸润,呈点状或磨玻璃样模糊影,一般由肺门向外扩展的蝶形影有明显的融合趋势。X线改变可归纳为4种类型:①肺间质浸润;②轻度弥漫性肺渗出病变;③中度融合性肺实变;④重度弥漫性肺实变。此外,也可有一些非典型的表现如结节影、肺大疱或囊肿、上叶局限病灶及气胸等。 HIV感染者发生气胸时应考虑PCP可能。一般无空洞、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       2.高分辨率胸部 CT 对胸片正常或不典型者,高分辨率 CT有助于发现病变。其典型改变是肺部磨玻璃样阴影。肺部高分辨率 CT呈阴性结果者,PCP可能性小。        3.核医学检查 PCP患者的肺组织可摄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常用的标记物有⁶⁷Ga、¹¹¹In 和⁹⁹Tc。如果扫描阴性,诊断PCP的可能性较小。       (五)病原学检查        1.病原体检测从呼吸道或肺组织标本中检出包囊是确诊依据。各种病原体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如下。 ①痰液检查:痰液检查方便且廉价,盐水雾化诱导排痰可大大提高检出率。 ②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肺泡灌洗大大提高了肺孢子菌的检出率,阳性率达30%~70%。③其他:支气管镜适用于轻中度患者。 检测 PCP各种方法的敏感率及评价如下 ①自然排痰,敏感率/%为10~30,很少使用。 ②诱导排痰,敏感率/%为10~97,许多医院采用。 ③非纤支镜灌洗,敏感率/%为可变,少数医院应用。比纤支镜操作简单。 ④纤支镜洗涤,敏感率/%为30~70,很少使用 ⑤纤支镜刷洗,敏感率/%为30~70,很少使用。 ⑥支气管肺泡灌洗,敏感率/%为95~99,根据病情选用。 ⑦经气道活检,敏感率/%为70~90,很少用于诊断PCP。 ⑧开胸活检,敏感率/%为99,很少使用。         2.病原体染色方法        甲苯胺蓝染色、六胺银染色只能检出包囊,吉姆萨染色、Diff-Quick 染色、免疫荧光技术可以同时检出包囊和囊内孢子。 ①六胺银(GMS)染色:是检查包囊的最好方法。包囊多呈塌陷形空壳或乒乓球样外观,直径为2~ 5μm,囊内容物不着色。同时作吉姆萨染色,可以提高特异性。  ②吉姆萨染色: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5~4μm,囊壁不着色,胞质呈淡蓝色,核为蓝紫色,有4~8个深红色囊内孢子,形态多样,胞质为淡蓝色,核为深紫色。该方法操作简便, 但敏感性较低。 ③其他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 Diff-Quick染色只能缩短染色时间,并不能提高敏感性。免疫荧光技术快速方便,现逐渐被采用,其敏感性高,但存在假阳性。         3. 核酸检测技术         可用于检测的标本有肺组织活检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口腔含漱液等。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检测可用于检测上述标本(如肺组织标本,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痰液等),在少部分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液标本中也可检测到PCP序列。因该技术通过单次检测可检测到多种合并感染病原体,所以在 PCP通常存在的免疫抑制人群中有重要价值。

王智刚 2023-05-04阅读量8582

胸腔镜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和应...

病请描述:外科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开胸手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RATS)。其中,胸腔镜手术是胸部微创外科最具代表性的手术。胸外科医生在进行胸腔镜手术时,首先需要在患者胸壁上“打孔”,之后医生借助现代电视摄像技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通过高科技手术器械完成胸内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但是,不论胸腔镜手术如何微创,手术对胸壁的损伤、病变肺组织和部分正常肺组织的切除是不可避免的,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不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创胸腔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术后并发症的类型 总的来说。肺癌胸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不高,主要以轻症为主。但有高龄、肥胖、基础疾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概率会升高。肺癌腔镜术后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包括:术后疼痛、咳嗽、肺部感染、肺不张、>5天的肺漏气、胸腔积液等,这些并发症的症状相对较轻。更为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包括:术中或术后胸腔出血、严重肺部感染并发继发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脓胸等。除了肺部并发症,肺癌胸腔镜术后并发症还包括心律失常、心衰、心梗、脑出血、脑梗、肺动脉栓塞等心脑血管并发症。   二、术后并发症的常见症状和应对方法 1.疼痛 一般来说胸腔镜手术后疼痛的部位主要是切口,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胸壁切口部位的损伤,二是胸腔镜器械术中压迫胸壁。除了切口部位的疼痛,患者还可能会因为术中压迫、麻醉插管等原因而产生肩痛、咽痛等其他部位的疼痛。 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主要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数字评分(NRS)等。胸腔镜术后疼痛的评估包括患者在静止状态下的疼痛(静息痛)和咳嗽时的疼痛(咳嗽痛)。在咳嗽时,由于切口部位胸壁的活动和摩擦,其疼痛相比静息时会加剧。 患者对疼痛的感觉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术后疼痛会受到患者个人因素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生活经历、对疼痛的体验等因素均会影响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严重的术后疼痛一方面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术后的睡眠和恢复;另一方面,咳嗽时疼痛的加剧也会阻碍患者咳嗽,不利于痰液排出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因此,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措施,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2.咳嗽 胸腔镜手术术后咳嗽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炎症和术后反应。手术通常需要切除一些肺组织和支气管,术后胸压发生变化,会导致刺激性干咳。此外,麻醉插管也会导致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咳嗽。 大多数患者在身体康复后,咳嗽的症状会逐渐缓解,但也有少部分患者长时间咳嗽,甚至发展成顽固性咳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呼吸困难 胸腔镜手术通常需要根据肺结节或肺内病变的位置、大小选择切除的范围,其术式主要包括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楔形切除等。手术切除的肺组织无法再生,虽然剩余的肺组织可以代偿,但对于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如COPD、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的患者,术后仍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   4.肺部感染 手术后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术后切口部位的疼痛也会限制患者咳嗽、咳痰,导致痰液潴留,因此术后患者容易并发肺部感染,出现肺炎、肺不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等,危及患者生命。 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此同时,要鼓励患者咳嗽、及时排出痰液。若患者因术后疼痛而不愿咳嗽,则需及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常用的排痰方法包括:自然咳痰、爆发性咳嗽、分段咳嗽、发声性咳嗽、辅助咳痰、诱导排痰、叩拍背部法、引流、药物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给药、负压吸引等。   5.肺漏气和胸腔积液 肺部手术通常需要切除肺组织,如果肺组织的断端在修复过程中闭合不彻底,气体、血液从支气管和血管的断端漏出到胸腔,就会导致肺漏气和胸腔积液。轻微的肺漏气对患者恢复影响不大,但严重的肺漏气和胸腔积液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延迟患者的出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医生来说,术前应根据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等充分评估肺结节的性质,尽量做到高度怀疑恶性肺结节再进行手术;术前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密切随访。 对于患者或家属来说,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改变可以改变的东西,开展三级预防,如: 1.戒烟 2.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 3术后多咳嗽、排痰 4.加强营养支持,多补充优质蛋白 5.遵守医嘱按时门诊复查随访等。   小结 胸腔镜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我们仍不可对术后并发症掉以轻心,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将术后并发症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张鹏 2023-03-18阅读量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