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尖锐湿疣 > 内容

尖锐湿疣内容

谈谈性病的潜伏期和窗口期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性病感染后,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后才会出现症状,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窗口期后才能检测出来。本文讨论了常见性病的潜伏期和窗口期。 潜伏期和窗口期          性病的潜伏期是指从性病病原体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而窗口期是指性病病原体感染到检测阳性的时间。窗口期的长短随性病检测技术的不同而变化。         潜伏期和窗口期往往相同或一致,但潜伏期是一个临床症状相关概念,而窗口期是一个化验相关概念。有些性病感染后,可以没有症状,这种情况不存在潜伏期,但仍然有窗口期。         不过,窗口期这一概念主要用于HIV感染/艾滋病、梅毒和肝炎,而极少用于其它性病的陈述。对于普通性病,更多是用感染后检出时间来代替窗口期。 性病暴露后何时去做检测为宜?          性病感染后,一般需要做检测才能明确诊断。多数性病在感染数周内可以检测出来。淋病、衣原体感染和梅毒等可治愈的性病在治疗后也需要再次做检测来判断是否痊愈。常有高危性行为或性病暴露风险的人,需要定期做性病艾滋病检测。 HIV感染/艾滋病         HIV感染后,部分感染者经过1-2周的潜伏期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即急性感染期症状,这种症状在2-4周内自行消退,然后进入平均7-10年的临床潜伏期,最后发展到艾滋病期。大部分HIV感染者并无急性感染期症状,而是长时间处于临床潜伏期,直至进入艾滋病期。         HIV感染的检出(检测阳性)时间随检测方法不同而异。如果采血做核酸检测,可在感染后10-33天检出。如果采血做抗原抗体检测,可在感染后18-45天检出。如果采血或唾液做抗体检测,可在感染后23-90天检出。         如果某人在窗口期后做HIV检测阴性,而且窗口期内及此后没有高危性行为(与可能有HIV感染的人发生性接触),那么可以判定此人没有HIV感染。 衣原体感染         性传播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对于有症状者,潜伏期为7-21天。一般在感染后1-2周可检出衣原体。可取阴道、宫颈、肛门、咽部拭子、尿道拭子或尿液标本做衣原体检测。 淋病         淋病潜伏期为1-2周。多数感染者在感染后5天至2周可以检出淋球菌。如果暴露后短时间内化验检查阴性,可在2周后复查一次。可取尿道、肛门、咽部、宫颈拭子或尿液标本做淋球菌检测。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的潜伏期很短,多为2-12天,平均4天。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可以不典型,或非常轻微而容易被忽视。单纯疱疹病毒血清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疱疹感染。部分感染者可在感染后两周左右检出血清抗体,但多数在感染后一月内可检出抗体。 HPV感染/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的潜伏期为3周至8月,平均3月。HPV感染后常常无症状,但具有传染性。         HPV的检测手段有限。对男性无症状HPV感染者,尚无推荐检测办法,虽然也可取包皮龟头、肛门、咽拭子做HPV部分类型核酸检测,但价值有限。在女性中,可做宫颈刮片检查和取宫颈拭子做HPV核酸检测,在感染后3周至数月可检测到宫颈细胞异常或HPV核酸阳性。目前的HPV核酸检测,主要针对HPV常见类型,包括引起尖锐湿疣的低危型(HPV-6,11)和引起宫颈癌的高危型(HPV-16,18,31,33,45,52,58)。 肝炎         我国不将肝炎视为性病,但乙肝和丙肝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乙肝的潜伏期为6周至6月。丙肝潜伏期为2-6周,也可长达6月。部分病例中,乙肝和丙肝感染后可数年不出现症状。         乙肝窗口期为3-6周,而丙肝窗口期为2-6月。肝炎暴露后2月时做检测会漏诊部分肝炎感染者,推荐在暴露后6月时复查一次。  梅毒         梅毒潜伏期为一周至三月,平均为3周。梅毒抗体检测窗口期为4周,一般在硬下疳出现后1-2周可检出梅毒抗体。         由于梅毒临床表现多态性和梅毒的危害性极大,推荐梅毒暴露后一月时检测阴性者,在暴露后三月时复查一次。 隐性/无症状感染          不少性病感染后,长时间不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情况称为无症状感染,也称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常见于HIV、疱疹、丙肝、衣原体感染、梅毒和HPV感染。         无症状感染没有症状,但同样有传染性。性病感染不能仅仅依据临床症状来诊断,性病检测和筛查非常重要。推荐性活跃者或多性伴者,每年至少做一次性病和艾滋病检测。 性病检测重要性          性病检测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性病治疗越早,疗效也越好。性病检测有助于性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性病检测可尽早发现病例,防止性病传染给性伴。 性病感染可没有任何症状,病人并不知道已经感染,只有通过性病检测才能发现。 性病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危害身体健康。性病检测可确保性病得到及时治疗,防止不良后果。

赖伟红 2022-10-24阅读量8413

身兼多职的大环内酯类药物

病请描述:近期经常有嗜肺军团菌感染、支原体感染患者来就诊,有时是单菌种感染,有时是合并感染,为此氟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常常作为治疗嗜肺军团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药物,碰到儿童嗜肺军团菌感染,首选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这类药物,除了本职工作是“抗菌”外,它们还”身兼多职”。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医学术语,患者朋友们可能不知道,提起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几乎人人皆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克拉霉素都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一、抗菌 这是它的本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肺炎链球菌、百日咳、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及鸟型分枝杆菌病的作用确切,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百日咳、鼻窦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药物如14元环大环内酯类克拉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等,其用法用量,不在此叙述。 二、抗病毒 如阿奇霉素具有抗病毒的作用,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 以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为例,该病好发于2-6月龄婴儿,为喘息性下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等病毒为主,在疾病感染早期,运用阿奇霉素有降低患儿病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三、抗炎与免疫调节 大环内酯类药物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的活性,影响了前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产生,并且可阻碍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调节其凋亡,干扰肥大细胞脱颗粒等生理过程,起到抗炎作用及免疫调节作用。 在儿科哮喘病例的运用中,小剂量的阿奇霉素可抑制Th2细胞浓度,改善气道重塑,并且,因为中性粒细胞及花生四烯酸的释放不受激素调控,所以,对难治性哮喘(仅仅是指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儿)。 在规范的抗哮喘治疗情况下,加用小剂量阿奇霉素,可较大的提高难治性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另外,哮喘急性发作和难治性哮喘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高于正常儿童,如该类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联合使用阿奇霉素对患儿病情的恢复有益。 四、减少气道黏液分泌 气道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黏液,不但导致小气道堵塞加重,还会影响药物清除病原体的疗效。 大环内酯类可以通过抑制黏蛋白5AC的过度表达,调节细胞内信号传导,起到抑制黏液产生的作用。 囊性纤维化病例中,患儿气道存在大量黏液,难以清除,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和不可逆肺损伤。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每周22-30mg/kg,疗程6-12月),可以抑制促炎因子、减少黏液的分泌,改善患儿的肺功能。 五、抑制生物被膜的合成 生物被膜使的细菌具备了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使病程迁延反复。大环内酯类药物(特别是克拉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合成并清除已经形成的生物被膜。 学者们认为,生物膜可能是复发性和难治性慢性鼻-鼻窦炎(CRS)的炎症发生和持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清除生物被膜,可以提高CRS症状改善率和避免鼻内镜手术。 国外的报道,大环内酯类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症状的改善率为60%~80%,对不伴有鼻息肉CRS的疗效显着优于伴有鼻息肉CRS。对不伴有鼻息肉、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E正常、变应原检测阴性,且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CRS,推荐小剂量(常规剂量的一半)大环内酯类药物(推荐克拉霉素)长期口服,疗程不短于12周。然而,对儿童CRS的研究仍较少。 六、治疗胃轻瘫 儿童胃轻瘫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多为特发性。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居然还是胃动素受体激动剂,可用于胃轻瘫的治疗,但其疗效及安全性有待研究。 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居然如此神通广大!在使用过程,我们也应该警惕其不良反应: 1.过敏 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患者已报告有严重过敏反应,包括血管性水肿、全身过敏反应和皮肤反应,包括急性泛发疹性脓疱病(AGEP)、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已报告有死亡病例。还有报告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病例。 虽然最初可以对症治疗控制过敏反应的进展,但是在停止对症治疗后,一些患者虽已停药,但过敏症状迅速复发,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延长对症治疗和观察的时间。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与阿奇霉素的长组织半衰期,以及机体长时间暴露于抗原有关。 若发生阿奇霉素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此外,医生应意识到在停止对症治疗后,过敏症状有可能再次出现。 2.肝毒性 接受阿奇霉素治疗患者已报告有肝功能异常、肝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坏死以及肝衰竭等不良反应均道,其中某些病例已导致死亡。 如果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立即停止使用阿奇霉素。 3.婴幼儿中的应用 在新生儿中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时间长达42天)后,报告有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IHPS)。如果新生儿出现哺乳呕吐或应激反应,需要提醒父母和看护者联系医生。14日龄内的新生儿使用大环内酯类抗感染,其患肥厚性幽门狭窄风险提高8倍。 小儿哮喘风险。1岁内患儿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环内酯类),与后期患儿哮喘患病成正相关。 4.QT间期延长 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可导致心脏复极化和QT间期延长,有发生心律失常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风险。 在对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上市后监测期中,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自发报告病例。 医疗保健人员在权衡阿奇霉素高危人群的风险和收益时,应考虑致命的QT间期延长。包括:已知有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患有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正在服用已知可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持续性心律失常,并伴有未纠正的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有临床意义的心动过缓的患者;正在接受IA类(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III类(多非利特、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可能对药物相关的QT间期影响更为敏感。 因此,使用阿奇霉素前一定详实询问患者有无心律失常、以及QT间期延长史,一旦漏诊,后果可能是致命的。之前有报道,一位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因误用阿奇霉素导致QT间期延长,而丧失生命。 5.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 据报道,几乎所有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的使用都会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其严重程度可为轻度腹泻至致死性结肠炎。 原因是抗菌药物治疗会改变结肠的正常菌群,导致艰难梭菌的过度生长。而艰难梭菌可产生毒素A和毒素B,与CDAD的发病有关。 高产毒的艰难梭菌菌株会导致患者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因为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可能对这类感染无效,患者可能需要通过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 所有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的患者,均须考虑出现CDAD的可能性。医务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有报道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两个月后发生CDAD。 如果怀疑或确认CDAD,可能需要停用正在使用的非针对艰难梭菌的抗生素。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适当的液体、电解质和蛋白质补充并给予针对艰难梭菌的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评估。 6.重症肌无力加重 在接受阿奇霉素治疗的患者中,有报道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或新发肌无力综合征。 7.在性传播性疾病中的应用 不可依靠推荐剂量阿奇霉素治疗梅毒,因为用于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抗菌药物可能掩盖或延迟梅毒的潜伏期症状。 所有性传播性尿道炎或宫颈炎患者在诊断时都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淋病检测。如果确诊感染,应开始对这些疾病进行适当的抗菌治疗和随访检测。 8.耐药菌的产生 在没有确诊,或并非高度怀疑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阿奇霉素可能对患者无益,还会增加耐药菌产生的风险。 9.哺乳期妇女的应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呈弱碱性,不仅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而且易于分泌至乳汁中。用药期间(一般感染用药时间为3天)及停药后7天内暂停哺乳。

王智刚 2022-10-15阅读量4935

如何应对HPV高危型感染?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pillomavirus, 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美国每年有1300万性传播HPV感染新病例。         性传播HPV通过皮肤与皮肤接触传染,生殖器性交、肛**交或口**交都可传染HPV。由于无症状HPV感染常见,许多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感染了HPV。无症状HPV感染在HPV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某些类型的HPV感染可引起癌变,这些类型的HPV被称为高危型HPV。高危型HPV感染细胞后,可以改变细胞间相互交流方式,引起细胞异常增生。通常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以发现并调控这种异常增生细胞。如果这种异常增生细胞持续存在,就可进一步演变成为癌前病变。         HPV只能感染表皮细胞和腔口器官的粘膜上皮细胞,绝大多数HPV相关的恶性肿瘤是鳞状细胞癌(宫颈癌、皮肤鳞癌等)。偶尔,HPV高危型可感染宫颈腺上皮细胞,引起宫颈腺癌。 HPV类型         HPV类型有200种以上,分成致癌性和非致癌性两大类。其中至少有14种类型有致癌性,称为高危型HPV。非致癌性类型,也称低危型HPV或致疣性HPV,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健康问题。 低危型HPV         部分低危型或非致癌性HPV可引起生殖器、会阴、肛门和腹股沟部位的病毒疣。大约有40种低危型HPV可引起生殖器疣,其中HPV-6和HPV-11是生殖器疣最常见的病因,90%左右的生殖器疣是由这两型HPV感染引起。         部分低危型HPV也可引起口腔和咽喉部乳头瘤病,这里所说的乳头瘤只是病毒疣的一个别名。少数情况下,这些部位的乳头瘤可导致呼吸道堵塞。 高危型HPV    高危型HPV,即致癌性HPV,可引起多种癌症。多数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可以清除入侵的高危型HPV。如果机体无法将病毒清除干净,可形成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其中部分持续性感染病例可最终发展成为癌前病变或癌症。70%的宫颈癌和癌前病变是由HPV-16和HPV-18引起。研究表明,大约3%的女性癌症病例和2%男性癌症病例,由高危型HPV感染引起。   宫颈癌是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癌症。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异常阴道流血 阴道分泌物异常,有异味或带血 性交疼痛 盆腔疼痛   除了宫颈癌,高危型HPV也可引起其它部位的癌症,包括: 口咽癌 肛门癌 阴茎癌 阴道癌 阴唇癌 检测和筛查         宫颈癌筛查的首要目标就是发现HPV引起的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通过及时去除癌前病变或早期宫颈癌,可以有效防止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癌症。由于宫颈癌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定期常规筛查是发现早期病变的重要手段。对于免疫力低下或有宫颈病变的女性,需要增加宫颈筛查的频率。         推荐:对21-29岁女性,每3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对30-65岁的女性,每5年做一次HPV检测加上Pap涂片检查(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即TCT检查);或者每3年做一次Pap涂片检查(或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即TCT检查)。         当前不推荐对男性做常规HPV检测。 治疗         对于无症状HPV感染,无需做治疗。目前的治疗只是针对HP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         虽然大约1/3左右的病毒疣可以自行消失,但适当的治疗有助于去除疣体、消除不适和减少传染性。可以采用激光或冷冻等物理疗法,或外用斑蝥素乳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膏,来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          对于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前病变,需要手术切除,以防进一步癌变。对于宫颈部位的癌前病变,医生可能会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或宫颈冷冻锥切术来治疗。         HPV相关宫颈癌的治疗,与其它生殖道癌症的治疗是一样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切除、免疫疗法、靶向疗法等。采用何种治疗方案,取决于癌症的部位、类型和分期。 预防         对于个人而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是可以降低HPV感染的危险性的。         HPV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1、HPV疫苗接种。2、性交时屏障或阻隔型安全措施,如安全套、口腔橡皮隔膜。3、固定性伴,洁身自爱,避免多性伴。         HPV疫苗接种,目前以九价HPV疫苗Gardasil 9为佳,可预防常见高危型和低危型HPV。         美国CDC推荐少年在11-12岁时接种HPV疫苗,以减少HPV相关癌症。接种两剂,其中间隔6-12个月。而年龄15-26岁的青年人,则需要接种三剂。完成推荐剂量的疫苗接种后,98%的人可产生针对相应HPV类型的高滴度抗体,提示这种疫苗具有非常高效的预防作用。         对于年龄在27岁以上的人,可能预防效率下降,但同样可以接受HPV疫苗接种。 预后         人体可以通过自身免疫系统逐步清除HPV病毒。绝大多数HPV感染,可以在两年内自行清除。无症状HPV高危型感染一年转阴率为80%,两年转阴率为91%。只有不到10%的HPV高危型感染为持续性感染(持续3年以上)。仅有部分持续性HPV高危型感染会逐渐发展为癌前病变及HPV相关肿瘤,这一转化过程往往需要5 ~15年。         通过常规宫颈筛查,可以尽早发现宫颈细胞异常,在其发展为癌症之前就得到及时处理,从而改善预后。 结语         HPV感染非常普遍,只要有性行为,就可能感染HPV。         通常情况下,人体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将HPV完全清除干净。部分HPV感染可导致病毒疣。极少数情况下,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可引起HPV相关疾病,包括鲍温样丘疹病、癌前病变和癌症。         接种HPV疫苗和常规宫颈筛查,可以显著减少罹患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危险性。

赖伟红 2022-09-15阅读量9303

尖锐湿疣:丑陋的菜花

病请描述:作者: 赖伟红  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副研究员   作为一种极为常见的性病,“尖锐湿疣”非常吸人眼球,也让人联想颇多。然而,尖锐湿疣是怎样的一种疾病?尖锐湿疣的诊断和防治有什么特别之处?得了这种病该怎么办?看完本文,或许您会对尖锐湿疣有所了解。 丑陋的“菜花”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生殖器、肛门部位而引起的一种增生性疾病。这种疾病的皮肤粘膜损害形同污秽丑陋的菜花。男性的尖锐湿疣常见于冠状沟、龟头、包皮、包皮系带、尿道口,少数见于阴茎体,罕见于阴囊。同性恋者则常见于肛门及直肠。女性尖锐湿疣常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宫颈、阴道及肛周。除了累及生殖器和肛门部位外,尖锐湿疣还偶尔发生于生殖器外部位,如乳房、趾间、腋下等容易潮湿的部位。   尖锐湿疣的潜伏期(从接触感染病毒到发病的时间)为3周~8月,平均为3月。尖锐湿疣患者多无不适感觉,少数有瘙痒及局部压迫感。破溃及继发感染者可有恶臭。发生于阴道及宫颈者可出现白带增多、刺痒或偶有性交后出血现象。发生于肛门及直肠者可有疼痛及里急后重感。   尖锐湿疣在全世界流行,为最常见性病之一。在我国,尖锐湿疣是仅次于淋病而居第二位的性病。尖锐湿疣发生后可给患者带来一定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其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尖锐湿疣的并发症罕见,其中HPV某些型别的感染与生殖器、肛门部位的恶性肿瘤有关。在孕妇,偶可引起婴儿喉乳头瘤病。 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的元凶   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人乳头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有100种以上类型,其中至少35种类型可感染生殖器、肛门部位引起尖锐湿疣。多数HPV感染为无症状或亚临床型感染,肉眼是看不见的。临床上常见的尖锐湿疣多由HPV-6或11型引起。HPV-16、18、31、33、35、39型偶尔可引起临床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这些病毒类型与外阴、肛门、宫颈的恶性肿瘤(如阴茎癌、女阴癌、肛门癌、宫颈癌等)有明显的关联。 性乱:得尖锐湿疣的主要原因   HPV在人体的温热湿润条件中容易生长繁殖,外生殖器及肛门部位非常适合这种病毒的生长繁殖。尖锐湿疣的传染途径有三种:①性接触传染,为主要传染途径。在与尖锐湿疣患者有性接触者中,2/3会被传染上该病。②间接传染,少见。通过非性途径的密切生活接触,或接触污染物品(如内裤、浴盆、毛巾等)传染。③母婴传播,为胎儿在分娩时经过母亲携带HPV的产道,或出生后婴儿与患尖锐湿疣的母亲密切接触而感染。 病毒感染后的“冰山一角”   尖锐湿疣的外观多样,可以为典型表现,也可为不典型表现。典型损害:初发时为柔软的淡红色乳头状肉质赘生物,帽针头至绿豆大小,表面呈颗粒状增殖而粗糙不平。继续增大呈花生米大小,或互相融合呈菜花状、鸡冠状或巨大团块,表面凹凸不平或呈密集的尖峰状,灰白或粉红色,可粘附有分泌物。继发感染或疣体内供血不足可导致糜烂或溃疡。   尖锐湿疣发生在较干燥的部位如阴茎体和大阴唇时,表现为细小扁平突起的斑片或丘疹,约1~3mm大小,易被忽视。还有一种巨大型尖锐湿疣,好发于龟头、包皮,也可见于女阴和肛门,是恶性病变。此外,当尖锐湿疣发生于女性的阴道、宫颈,或男、女性的尿道和直肠时,患者常常难于发现。   然而,人体感染HPV后,亚临床或无症状感染比临床明显的病变更常见。这也就是说,有临床表现者只占病毒感染者的一小部分。正如大海上飘浮的冰山,露出水面上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这就是病毒感染后的所谓“冰山现象”。 诊治重在正确和规范   在发生在非婚性行为之后,或配偶有感染史的情况下。当生殖器或肛门部位出现单个或多个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表面粗糙角化而潮湿的肉质赘生物时,要高度怀疑患了尖锐湿疣。当怀疑自己患有尖锐湿疣时,应该到皮肤科或性病科医生那里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症状、体征、必要的临床及化验检查来作出诊断。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尖锐湿疣必须与发生在生殖器和肛门部位的其它疾病区别开来。尖锐湿疣容易与女性的假性湿疣(也称为绒毛状小阴唇)、男性的珍珠样阴茎丘疹相混淆。这两种疾病在成年女性和男性中很常见,本身无需治疗。但是,临床经验不足或非专科医生常常将这两种疾病误诊为尖锐湿疣。此外,尖锐湿疣还可与生殖器癌、梅毒的扁平湿疣、鲍温样丘疹病、汗管瘤、皮脂腺异位症相混淆,这些疾病往往有自身的特征,必要时可作相应的化验检查来区别。   一旦尖锐湿疣诊断清楚,则要进行正规合理的治疗。和其它许多病毒性疾病一样,迄今为止尚无能够根除尖锐湿疣的治疗办法。治疗的目的在于去除肉眼可见的疣体,消除症状和减少复发。通过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降低传染性。目前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主要有:1、外用药物化学疗法,主要是用足叶草脂和足叶草毒素制剂,如“疣特”、“疣脱欣”等外搽,以刺激疣体,激发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去除疣体,这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2、物理疗法,通过激光、冷冻、电灼等直接破坏去除疣体。3、免疫疗法,通过外用咪喹莫特等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制剂以增强局部免疫力,有助于促进疣体及潜伏感染病毒的消除。4、外科切除,这主要是针对巨大疣体的一种治疗手段。5、光动力治疗,采用ALA等光敏剂标记病毒感染或异常增殖靶细胞后,再用特定波长的红光照射诱发光化学反应来清除光敏剂标记靶细胞,有助于去除小的疣体和潜伏感染病毒。 直面尖锐湿疣的复发   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治疗,尖锐湿疣都可能复发。原因是HPV病毒感染生殖器、肛门部位的皮肤粘膜后,在温热湿润条件下,在皮肤粘膜上皮细胞中大量生长繁殖,一方面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赘生物,另一方面病毒在非皮损区、尿道内形成潜伏感染。局部治疗时,只能去除赘生物及其部分基底组织,但并不能完全彻底清除基底部及其周围、非皮损区、尿道内处于潜伏感染状态的病毒。这些病毒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死灰复燃,形成新的赘生物。因此,尖锐湿疣治疗后容易复发。   尖锐湿疣的复发尚有一定的促发因素。一方面与机体的免疫力及抵抗力有关,免疫力下降时,在使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感染艾滋病病毒等情况下,尖锐湿疣容易复发。另一方面,与生殖器、肛门局部潮湿、炎症及分泌物增多有关,在妊娠、包皮过长、痔疮、合并其它泌尿生殖器感染(念珠菌、梅毒螺旋体、单纯疱疹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感染)、物理治疗创面处理不当等情况下,尖锐湿疣均有可能复发。   在尖锐湿疣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减少尖锐湿疣复发的可能性。在治疗前,首先应该作全面检查以排除其它可能合并存在的性病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如果发现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病等疾病,要及时治疗。在治疗时,可应用醋酸白试验确定皮损范围,以便较彻底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可酌情使用一些抗菌抗炎药,以促使创面尽快愈合,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必须注意保持局部干燥和清洁卫生。治疗伤口愈合后,原疣体部位较长时间外搽咪喹莫特乳膏或做光动力治疗,也可减少尖锐湿疣复发。 怀孕和妊娠须知   未生育的年轻女性患尖锐湿疣后,首先必须积极治疗,暂时不宜怀孕。尖锐湿疣治疗后存在着复发的问题,复发最常出现于治疗后3个月内。一般而言,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的传染性降低,复发的可能性亦降低。治疗后一年不复发,其传染性和复发的可能性极小。因此,治疗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的年轻女性可以考虑怀孕。但需要重视的是,在怀孕后应定期作产前检查,注意泌尿生殖道的清洁卫生。   妊娠期尖锐湿疣的治疗很棘手。妊娠期尖锐湿疣往往增大迅速,这与妊娠时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白带增多导致外阴更为潮湿有关。对于小的皮损,可暂时不进行治疗;而对于皮损较大者,可手术切除。由于剖宫产术在预防新生儿HPV感染(主要是喉乳头瘤病)中的作用不肯定,因而不主张为了预防新生儿HPV感染而进行剖宫产。但是,如果疣体阻塞产道或经阴道分娩有导致大出血危险时,应作剖宫产术。妊娠期尖锐湿疣的处理,需咨询妇产科医生。 防患于未然   预防尖锐湿疣的根本方法是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度,杜绝非婚性行为。为防止间接传染,提倡不共用毛巾、浴巾和浴盆,注意个人卫生。在高危性行为人群中,提倡安全性行为,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是预防HPV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疫苗是预防尖锐湿疣的最佳手段,但目前已有的HPV疫苗只能针对部分常见HPV类型。现有多种HPV疫苗可供选择使用: 美国默沙东Gardasil 9 :一种九价疫苗,既可预防HPV-6,11,16,18这4种最常见HPV类型的感染,也可预防HPV-31,33,45,52,58等另外5种HPV类型的感染。 美国默沙东 Gardasil 4 (佳达修):一种四价 疫苗,针对HPV-6,11,16,18这4种最常见HPV类型。 葛兰素史克Cervarix(希瑞适):一种二价疫苗,针对HPV-16,18这两种高危型HPV感染。    接种HPV疫苗时,在6个月内连续接种3次。为达到良好效果,必须完成全部3次疫苗接种。年龄不满15岁的儿童接种疫苗时,仅需在6至12个月内接受两次疫苗接种。虽然推荐儿童,无论男女,在11岁左右接种HPV疫苗,但对于成人而言,在45岁之前均可接种。   总之,尖锐湿疣有其自身的特点,诊断和治疗也有规范可循。远离尖锐湿疣的关键在于洁身自爱。非常推荐在儿童中接种HPV疫苗。而对病人而言,该病并不可怕,应该懂得这种病的一些知识,从而得到合理治疗,减少复发。

赖伟红 2022-08-17阅读量2.0万

如何判断男人是否感染了HPV...

病请描述:一提起HPV, 很多人都认为是“女性专属”疾病。 NO!NO!NO! HPV病毒主要由性传播引起, 所以男女,都可能会感染哦! 那么, 如何判断男人, 是否感染了HPV病毒? 了解HPV病毒 目前HPV有两百多种亚型,通常我们将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种—— 尤其HPV16、HPV 18 对女性来说会增加宫颈癌的风险 而对于男性 可能会出现阴茎癌、肛门癌或者口咽癌等 男性感染HPV病毒,会出现什么症状? 答 如果感染低危型,主要会出现尖锐湿疣,就是说男性的外阴上会长一些不明的赘生物。如果感染高危型,那么就会增加阴茎癌、肛门癌的几率。 如果一个男性有多个性伴侣,或者配偶患有HPV感染,那么男性就很容易成为HPV携带者。 国外研究表明,发现男性总体生殖器HPV感染率高达45.2%,所以广大男性朋友需要重视。 男性如何检测是否有HPV感染? 答 我们知道女性常规的宫颈癌筛查里面做的就是宫颈TCT与HPV检查,就是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的简称,医生会取相关的周围组织和脱落细胞。 同理,男性去检查的时候,医生也会取相关的脱落细胞,检测HPV的分型和定量结果。 最后就是取疣体组织送病理学检查,这是明确疣体性质的金标准。 HPV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答 HPV病毒在大自然中很普遍,每个人一生中有很大的概率被感染,感染的途径无非以下几种:性传播、密切接触以及间接接触。比如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 所以在治疗和预防上, 我们需要根据传播途径做好防护! 性生活带好避孕套,避免多个性伴侣; 去浴池注意卫生,避免共用浴盆和毛巾; 外阴清洁要彻底,清洗温水就可以; 如果外阴有炎症,医生指导下用药; 多做运动别熬夜,增强自身抵抗力。

夏烨 2022-08-10阅读量9980

  读《...

病请描述:  读《郁证发微·郁证汗证论》有感 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烨 如果没有跟诊蒋师,我基本不会把诸如“肢体疼痛”“多汗”“眩晕”“嗜睡”等诸多病证看作“郁证”。正如多数人对“郁证”的认知一样,我对“郁证”的认识也是局限于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直到4年前,有幸作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专家蒋健教授的继承人侍诊蒋师。刚开始时,我对老师将患者多种病证归为“郁证”也表示不理解,后来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临床案例,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再拜读了蒋师的《郁证发微》,才有了深刻体会。 《郁证发微》的总论部分对我启发最大,蒋师创新性的提出了“郁证形态论”、“郁证诊断论”、“郁证治疗论”、“隐性郁证论”等一系列原创性理论,大大拓展了“郁证”的范畴,建立了郁证系统的诊疗体系与理论,开创了“解郁”学派的先河。其中“隐形郁证论”更能对临床郁证的识别与鉴别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受蒋师影响,我现在临床中更加关注心理、情绪对患者躯体症状的影响,对郁证性病证有了进一步认识,拓展了诊疗思路。 随着上海6月以来人们的生活一步步有序恢复,医院的各项工作也逐渐恢复正常。经历了2个多月的情绪低潮,我感受到来诊患者最大的变化还是心理方面所带来的,各类情志因素导致的躯体化“阿是症状”“怪异症状”人群也随之增多。人们现在似乎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态度变得比以前开放了,情志因素作为疾病的诱因能基本上能为患者所接受了。 例如,2周前我遇到一例黄姓患者,诉5月以来不分昼夜,动则汗出,余无其他不适,夜间易醒,舌苔稍腻,脉弦滑。患者已在他处服用中药,多为玉屏风散、桂枝汤之类,效果不显。由于发病处于封控期间,既往无类似症状,遂问患者是否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患者滔滔不绝诉说了近两月种种不愉快的经历。不由得想起了蒋师的“郁证汗证论”,于是跟患者说“您出汗的问题可能是因为这两个月不愉快引起的”,患者竟深表认同。如若以前,患者很可能会对医生的这类观点表示质疑与反感。我遂处方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上周复诊,出汗已有减半,镇静安神方药对出汗有效,证明这类汗证确实是郁证性汗证。 在精神情志因素导致郁证泛滥的今天,知晓郁证及郁证性病症的诊治可减少疾病的误治、失治,增加疗效。

蒋健 2022-07-25阅读量9797

终生携带病毒的性传播疾病:生...

病请描述: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慢性、终生感染性性传播疾病,在免疫低下者复发。 孕晚期的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可导致致死性新生儿疱疹或持久性神经损伤。 我们知道,HSV-1感染多发生于孩童时期, 经非性传播途径引起我们常见的口唇疱疹, 但近年来随着性接触方式的改变,发现它同样可导致生殖器疱疹。 在发生皮肤-皮肤或皮肤-黏膜直接接触后, HSV进入表皮细胞内复制, 并感染临近细胞, 引起临床可见的红斑、水疱或糜烂。皮疹痊愈后,病毒并未消失,而是在背根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再激活, 导致临床可见皮疹复发。 近年来发现, 无临床症状感染者也常通过生殖道频繁排泌病毒。HSV血液化验中HSV2-IgG阳性者被认为来源于生殖器HSV感染, 是潜在的HSV-2排泌者,值得临床重视。 目前尚无治愈生殖器疱疹的手段, 而抗病毒治疗可减缓症状, 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减少复发频率, 降低病毒传染风险。 参考文献 [1]赵玉磊,张汝芝.生殖器疱疹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12):1173-1175.

赵玉磊 2022-07-21阅读量1.0万

致女性生殖永久受损的性病:衣...

病请描述: 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是男女均可感染的性传播疾病,它可对女性生殖系统造成永久损伤,引起以后不孕、难孕,也可诱发宫外孕。 对于孕妇来说,衣原体感染后在生产时可致新生儿眼部感染或新生儿肺炎。 性活跃人群是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可通过多种性接触方式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即便感染了衣原体,也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对于有症状的女性来说,可表现为:白带异常、小便时刺痛 男性症状包括:尿道口分泌物、小便刺痛、睾丸肿痛。 如果一直没有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输卵管瘢痕、不孕、宫外孕,长期小腹痛等。对于男性来说,健康危害没有女性严重。 世卫组织建议,对于25岁以下性活跃女性,每年检测1次衣原体感染,以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

赵玉磊 2022-07-17阅读量9872

漫谈常规性病检测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活跃者可通过肛-交、阴道性交、口-交、甚至指-交传染上性病。性病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感染性病,从而得到有效治疗或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和防止复发。 性病检测定义         性病检测就是采用特定的实验室手段或试剂盒,对某个体的尿液、血液、组织拭子或唾液标本做检测,以筛查或确定其是否有性病感染。常规性病检测是针对常见性病的各种检测项目。 性病检测目的         性病检测旨在帮助个体确定或排除性病感染以保障其身体健康。常规性病检测可以筛查下列常见性病: 艾滋病/HIV 梅毒 淋病 沙眼衣原体 生殖道支原体 尖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性传播乙肝、丙肝、阴道毛滴虫病 性病检测指征         性活跃个体,出现下列情形时,感染性病的概率增大,需要接受常规性病检测。需要接受常规性病检测和筛查的情形,包括:         1、有多个性伴,而且没有采取安全套等保护措施,感染性病风险加大。         2、备孕或已经怀孕时,性病可导致各种妊娠合并症或不良妊娠结局。         3、出现下列常见性病感染症状: 女性阴道分泌物增多 男性尿道分泌物异常 解尿疼痛或灼热感 生殖器溃疡或疣状增生物 下腹疼痛或会阴坠痛         4、近期有非婚性行为或新性伴,怀疑感染性病。不过,由于性病潜伏期的原因,需要在性接触发生一周后做性病检测。 美国CDC性病检测推荐         对于性活跃者而言,常规性病检测是必要的。许多学术型医疗机构推荐,性活跃者每年至少做一次常规性病检测,以排除性病艾滋病感染。美国CDC针对此作了如下推荐: 对所有25岁以下的女性,每年做一次淋病和衣原体检测。 对所有25岁以上者,如有多性伴或性伴确认有性病感染,每年做一次淋病和衣原体检测。 对所有孕妇,在妊娠早期做梅毒、艾滋病、乙肝和丙肝检测。 对所有同性恋、双性恋和男男性接触者,每年至少做一次梅毒、衣原体、淋病和HIV检测。 对有多个性伴者、涉及无保护性非婚性行为者、与他人共用静脉吸毒针具者,每年做一次HIV检测。 对有非婚肛-交和口-交行为者,做相应肛门和咽喉部性病检测。 对13-64岁任何人,一生至少做一次HIV检测。 性病检测地点选择         做性病检测,在检测地点有不同选择: 皮肤性病科:无论男女,均可在医院皮肤科或性病科做常规性病检测。 妇产科:女性可在妇科做宫颈巴氏涂片、HPV检测和其它各种常规性病检测。孕妇可在产科做性病检测或性病筛查。 泌尿科或男科:男性可在医院泌尿科或男科做常规性病检测。 神经内科:怀疑神经梅毒者,在神经内科做腰穿取脑脊液,做脑脊液常规、生化和梅毒抗体检测。 社区医院或诊所:医生或护士取材后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做常规性病检测。 家中自测:怀疑梅毒HIV感染者,可在家采用市售试剂盒自行做梅毒HIV检测。或自行取材送第三方检测机构做部分性病检测。 疾控中心门诊部:任何有HIV感染风险者或高危性行为者,均可去当地疾控中心门诊部做免费HIV检测。 结语         性病检测是确定有无性病感染的有效手段,性病检测有助于让性活跃这保持健康状态。性活跃者最好每年至少做一次常规性病检测,每次高危性行为后都需要做性病检测。         做性病检测,可视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检测地点,可去医院妇产科、皮肤性病科、疾病控制中心门诊部、社区医院或诊所做性病或HIV检测,也可在家采用市售性病检测试剂盒自测。

赖伟红 2022-07-17阅读量1.1万

性病介绍:细菌性阴道病

病请描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一种常见的、可治愈的、感染性炎症疾病,它可增加患其他性传播疾病(HIV、 HPV、HSV2、淋病、沙眼衣原体、滴虫病等)的几率。  说得通俗点,就是阴道内某种细菌太多了,改变了阴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   得了此病后,约有一半女性可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查见阴道壁有平滑均匀的奶油样分泌物。 有症状的女性表现为:阴道内异味、白带多、瘙痒及阴道内PH值增加。   该病,多见于15-44岁女性。多次阴道冲洗、不使用安全套、有多个性伴的,容易患细菌性阴道病。   无性生活的人,很少得细菌性阴道病。   坐便器、被窝、游泳池等场景下,不会传播细菌性阴道病。

赵玉磊 2022-07-16阅读量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