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性病科 > 皮肤科 > 尖锐湿疣 > 内容

尖锐湿疣内容

辅助检查 | 确诊尖锐湿疣要...

病请描述: 导语:大多数的尖锐湿疣皮疹表现都比较典型,但是要明确诊断仍然需要做相关的辅助检查。那么确诊尖锐湿疣一般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 尖锐湿疣常见的实验室检查: 1.醋酸白试验 用3%~5%醋酸液局部外涂或湿敷5~10分钟,如果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可在HPV感染区域发白,即所谓的“醋酸白现象”。但是该试验特异性不高,有些慢性炎症,如念珠菌性外阴炎、生殖器部位外伤和非特异性炎症均可出现试验发白。 2.病理学检查 尖锐湿疣患者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乳头瘤或疣状增生、角化过度、表皮棘层肥厚等等病理表现。表皮浅层(棘层上方及颗粒层)出现空泡化细胞,是诊断HPV感染的重要证据。 3.免疫学试验 采用抗HPV蛋白的抗体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PV抗原。但是该方法敏感度不高,检出率只有50%左右。 4.核酸杂交试验 是检测HPV感染的重要的手段,包括斑点印迹法、组织原位杂交法、核酸印记法。这些方法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较高,是诊断HPV感染的敏感而可靠的方法。但技术操作繁琐,临床上没有普遍开展。 5.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目前检出HPV感染的最敏感的方法,又可做型特异度分析,具有敏感度高、方法简便迅速的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小编提醒:以上这些检查方法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及各自的优缺点,实际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

就医指导 2016-07-27阅读量5542

医院推荐 | 全国皮肤性病科...

病请描述:注:下列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一、上海市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建于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六年历史,是国家首批硕土和博士点授予单位,是我国主要的皮肤病学医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一直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已连续五年位居中国医院最佳皮肤科专科排行榜榜首,入选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是上海市皮肤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和上海市激光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地址]:上海市乌鲁木齐中路12号  [治疗特色]: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特应性皮炎、荨麻疹、药物性皮炎)、化妆品皮炎、白癜风、银屑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  银屑病专病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皮肤性病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和临床药理基地,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上海市徐家汇路573号(分院)  [治疗特色]:自身免疫病、皮肤淋巴瘤等疑难、危重皮肤病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二、湖北省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简介]: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是在国内外著名皮肤专家,一级教授于光元博士的领导下于五十年前由上海迁入武汉,渐渐发展为集皮肤激光治疗研究中心、皮肤病特色诊疗中心、四个实验室和一个病区,一个多专科的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检查治疗设备的综合性科室。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治疗特色]:皮肤激光治疗技术;性传播疾病、银屑病、白癜风、血管瘤等疾病的诊疗  [相关专家]:  皮肤科专家门诊  皮肤激光  皮肤激光银屑病专病  皮肤激光白癜风专病  皮肤激光美容  皮肤瘢痕疙瘩专科2.武汉市第一医院  [简介]: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创立于1927年,是当时武汉国民政府汉口市立医院下属一级临床科室。近年来,科室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核心,强化内涵建设,已是卓见成效:成为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学科、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专科。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中山大道215号  [治疗特色]:银屑病、痤疮、白癜风等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 三、广东省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性病科创建于1979年,现已经成为全国皮肤性病学领域骨干科室之一;2012年成为广东省卫生厅“十二五”规划中皮肤科唯一的重点学科,2013年获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级皮肤医疗美容示范基地称号。[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院本部);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2693号(岭南院区)[治疗特色]:擅长化妆品皮肤病、皮肤外科疾病等疾病的诊疗以及皮肤激光美容。[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天河院区);皮肤性病科(岭南院区)2.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简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53年,是广东省最早成立的西医皮肤科。目前该科室已发展成为综合实力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在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地区享有较高声誉的医学专科。[地址]:广州市沿江西路107号(院本部);广州市海珠区盈丰路33号(南院区)[治疗特色]: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银屑病、深部真菌病、大疱性皮肤病及重症药物疹等皮肤疾病的治疗。四、湖南省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始建于1953年,是国内皮肤科领域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领先的学科之一。目前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湖南省重点学科(牵头单位),湖南省皮肤病诊疗中心(挂靠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全国皮肤美容培训基地(全国仅五家),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全国皮肤肿瘤研究中心(全国仅两家)。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治疗特色]:皮肤激光与美容;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如玫瑰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简介]: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中南大学皮肤性病研究所)于1958年由留美归国的刘泽民教授(国家一级教授)创建并任首届主任,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确立了学科在我国皮肤科学界的学术地位,某些专业领域在国内外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在“全国专科声誉排名榜(皮肤科)”连续三年稳居前十位(中南地区唯一)。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  [治疗特色]: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特别是红斑狼疮、硬皮病、白癜风、银屑病等)、过敏与临床免疫、皮肤美容、疑难危重皮肤病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 五、浙江省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简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是集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已被卫生部和财政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临床医学皮肤性病学高级学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卫生部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和国家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和监测基地、卫生部皮肤性病学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湖滨院区);浙江省杭州市长河街道江虹路1511号(滨江院区)  [治疗特色]: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色素性/血管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肿瘤的诊疗    [相关专家]:  皮肤科(湖滨院区)  皮肤科(滨江院区)  脱发专科   2.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简介]: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53年,目前是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中管局白癜风重点专病,浙江省皮肤病临床诊疗技术指导中心、首批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的全国白癜风研究中心。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西湖大道38号  [治疗特色]:白癜风、甲真菌病、银屑病、脱发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副高)  皮肤科(正高)  六、江苏省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  [简介]: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1954年始建于北京,原名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1984年迁南京现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从事皮肤病、性病、麻风病,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国家级专业机构,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承担国家性病、麻风病防治任务。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蒋王庙街12号  [治疗特色]:少见深部真菌病、性传播疾病、大疱病、血管炎、皮肤肿瘤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  病理科  分枝杆菌(麻风)  性病科  放射理疗科  皮肤外科  皮肤激光中心  皮肤病研究室  真菌科  离退休专家  药品化妆品检测  过敏与风湿免疫科  皮肤科门诊部七、安徽省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简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暨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集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现为皮肤病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皮肤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皮肤性病学团队之一,在皮肤病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绩溪路218号(住院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长江中路305号(门诊部)  [治疗特色]:银屑病、白癜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遗传性皮肤病,以及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疾病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八、陕西省  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简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的医疗、科研、教学总体实力居国内先进行列,是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陕西省皮肤病性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2011年建立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病院。  [地址]:西安市西五路157号  [治疗特色]:皮肤激光美容以及过敏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大疱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银屑病、白癜风、真菌病、皮肤肿瘤等各种疑难皮肤病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  性病中心  皮肤性病学科 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简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全军皮肤病研究所、全军皮肤病重点实验室,2011年成为西京医院重点建设的院中院—西京皮肤医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乐西路15号  [治疗特色]:白癜风、银屑病、恶性黑素瘤、血管瘤、痤疮、黄褐斑、大疱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皮肤美容、皮肤组织病理等方面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九、北京市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不仅是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国家“211”和“985”重点学科,同时还是教育部博士点授予单位、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机构皮肤性病专业基地、中华医学会皮肤美容示范基地。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1号(西直门院区);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3号(白塔寺院区);北京市海淀区昌平路南段36号(海淀院区)  [治疗特色]: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皮炎、荨麻疹等)、银屑病、白癜风、红斑狼疮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历史悠久,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后,学科建设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学科带头人朱学骏教授带领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及条件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内一流的皮肤性病学医疗、教学与研究基地。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治疗特色]:色素、血管、毛发疾患的激光治疗及医学美容;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等疾患的紫外线光疗;皮肤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等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3.北京协和医院  [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在我国是最早的皮肤性病学科之一,成立于1924年,首任主任是Dr. Chester N. Frazier。解放后一直由我国皮肤性病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皮肤性病学家、一级教授李洪迥任科主任。现为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生及硕士生培养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东院);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41号(西院)  [治疗特色]:太田痣、鲜红斑痣、多毛症的激光治疗;性转播疾病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等疾病的治疗     [相关专家]:  特需皮肤科门诊  皮肤科激光中心  皮肤科门诊  美容皮肤科门诊  皮肤科性病门诊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简介]:空军总医院皮肤科组建于1980年,于2013年扩建为皮肤病医院。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重点学科、全军皮肤病研究所、国家卫生部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FDA行政许可检验机构、首都皮肤科疑难病诊疗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激光美容培训基地、北京市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军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和全军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0号(西钓鱼台)  [治疗特色]:白癜风、银屑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皮炎、荨麻疹等)的诊疗;皮肤激光美容等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十、云南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简介]: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于1946年由全国著名皮肤病性病学专家秦作梁教授创立,历任科室主任为:秦作梁、孙穆雍、王正文、王朝凤和何黎教授。是云南省最早建立的皮肤性病科和全国较早建立的皮肤性病专业之一,为云南省各级医院皮肤性病科的发源地。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95号  [治疗特色]:痤疮、光线性皮肤病、皮肤医疗美容、皮肤肿瘤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性病科十一、山东省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  [简介]: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暨山东省皮肤病医院始建于1955年,是一所集防治、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省属皮肤性病专业防治机构和三级专科公立医院,承担全省麻风、性病防治工作,为社会提供皮肤性病诊疗服务,并围绕防治、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和研修生教学。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27397号(原济兖路57号)  [治疗特色]:银屑病(牛皮癣)、自身免疫性大疱病、激光美容等的治疗    [相关专家]:激光美容外科  皮肤科  性病科十二、四川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简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始建于50年代初,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发展,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已硕果累累,目前是西南地区该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规模最大的学科。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治疗特色]:皮肤真菌病、皮肤肿瘤等的诊疗    [相关专家]:皮肤科 

就医指导 2016-07-07阅读量6.6万

胆囊息肉的防治

病请描述: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随访(3~6个月)。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症状体征   病人绝大多数无临床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此类病人应予定期随访(3~6个月)。若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时才考虑手术。如届时胆囊功能良好,可作腹腔镜保留胆囊息肉摘除术。此类息肉往往<10mm(82%),以多发性为主(75%)。外观呈桑葚状,蒂细如线,质脆易落,因而很易摘除。如胆囊功能不良,则可作腹腔镜胆囊切除。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占35%,包括腺瘤与腺肌瘤病、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罕见的间叶组织肿瘤等。其中炎症性息肉虽无恶变报道,但与胆囊炎症相伴,多数有临床症状。其余类型则均有恶变可能。因此,一经查获宜及时手术切除,以明确病理性质。   疾病病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慢性炎症有密切关系,其中炎性息肉和腺肌增生症都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胆固醇性息肉更是全身脂质代谢紊乱和胆囊局部炎症反应的结果,有人认为胆囊息肉与胆囊炎症或结石症,甚或两者都有关。   病理生理   病理分类为非肿瘤病变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良、恶性。   1.非肿瘤性息肉   (1)胆固醇息肉:非肿瘤性病变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代谢异常的局部表现,是血中胆固醇类脂质析出并被胆囊壁的组织细胞吞噬所致,可发生于胆囊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多发,外观黄色分叶状,桑葚样,柔软易脱落。组织学显示,息肉由积聚的泡沫组织细胞构成,表面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具有结缔组织蒂,微血管,分支的绒毛样凸起。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往往为单个。胆固醇息肉质脆蒂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迄今未见癌变的报道。关于胆固醇息肉与胆固醇沉着病,有人认为系同一疾病,有人认为胆固醇沉着是胆固醇息肉的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和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但也有人认为两者并无相关性。   (2)炎症性息肉:为慢性炎症刺激所致,可单发,或多发,一般3~5mm大小,蒂粗或不明显,颜色与邻近黏膜相似或稍红,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组织学显示,灶性腺上皮增生伴血管结缔组织间质和明显的炎细胞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肉芽肿,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尚无癌变报道,但从胆囊癌合并胆石的致癌机理研究中,认为细菌性慢性胆囊炎可能是因素之一,所以对炎性息肉不能放松观察。   (3)腺瘤样增生、腺肌瘤:腺瘤样增生是一种由于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而引起的胆囊壁肥厚性病变,分为3型:   ①局限型:胆囊底部呈锥帽状增厚。   ②节段型: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形成“叁角征”,呈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内壁凹凸不平,内腔狭窄,有时伴有结石,脂餐试验显示胆囊收缩亢进。   ③广泛型:胆囊壁呈广泛性肥厚,内壁不平整,壁内可见扩张的罗-阿窦呈小囊状低回声区。上皮的增生在病变的中心最明显,周围的腺体常呈囊状扩张,并充满黏液,扩张的腺体内有钙质沉积。腺瘤样增生与腺肌瘤病都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前者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5mm左右,单发或多发。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表面的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后者则为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又称腺肌瘤病。上述两种病变均有癌变可能。   2.肿瘤性息肉:肿瘤性病变中良性以腺瘤为主,恶性则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根据外形可分为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性率约30%。乳头状腺瘤可再分为有蒂和无蒂两种,镜下显示为分支状或树枝状结构,带有较细的血管结缔组织蒂,与胆囊壁相连,有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覆盖,与周围正常胆囊黏膜上皮移行较好。非乳头状腺瘤大部分有蒂,镜下见多数增生的腺体被中等量的结缔组织间质包绕,偶尔腺体显示囊样扩张。该型腺瘤以腺体的管状增殖为主体,故称为腺管腺瘤,有时可见杯状细胞或基底颗粒细胞的肠上皮化生改变。腺瘤的发病率很低,虽有癌变可能性,但并不构成临床威胁。   (2)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良性间叶组织肿瘤是来源于支持组织的胆囊良性肿瘤。主要包括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脂肪瘤、黏液瘤、神经鞘瘤等。   (3)腺癌: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与浸润型。前两型为隆起性病变,直径都<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息肉,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息肉的癌往往属于早期。其中乳头型腺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层内,预后较好。   诊断   胆囊息肉往往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方法较多,如口服胆囊造影、B超、CT、磁共振 (MRCP)、腔内超声(EUS)等,但目前诊断胆囊息肉最主要的手段仍是B超检查。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B超对胆囊息肉检出率、准确性明显高于CT,能清晰地显示胆囊息肉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   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   3.内镜超声   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内镜超声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内镜超声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   4.CT仿真内镜技术   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CT仿真内镜技术成像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内镜所见。胆道CT仿真内镜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CT仿真内镜技术临床应用价值:①CT仿真胆囊内镜可以清晰显示胆囊腔内正常的解剖结构。②CT仿真内镜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息肉的大小,最小可见1.5mm×2.2mm×2.5mm,可较为准确地观察息肉生长部位、形态、表面、基底等影像改变,与彩超及手术病理基本一致。③可准确观察胆囊单发息肉。CTVE在胆囊息肉检查诊断中优点较为突出,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①对扁平广基底的息肉显示不佳,胆囊内壁粗糙会影响小息肉的检出。②碘过敏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及易受胆囊对碘浓缩的影响。   鉴别诊断   1.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和胆囊壁内出现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原发性胆囊癌区别于良性肿块和转移癌的重要鉴别特征。如胆固醇性息肉血流为直线状,<500px/s;而胆囊癌内血流多呈树枝状,流速>500px/s。   2.B 超引导下胆囊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早期胆囊癌在胆汁中找到癌细胞的阳性率为64%,而在病变胆囊壁的阳性率为91%。因此,强调要在B 超引导下选择性地穿刺病变壁组织。还有学者在胆囊穿刺时抽取胆汁行癌胚抗原(CEA)浓度测定,并与单纯胆囊结石相比,其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亦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治疗方案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7例息肉直径>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胆囊息肉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 者须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胆囊息肉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胆囊息肉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胆囊息肉 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胆囊息肉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着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 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胆囊息肉,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胆囊息肉,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胆囊息肉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Kubota对胆囊息肉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胆囊息肉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腹腔镜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息肉样胆囊癌占9%~12%,B超特征为>10mm,单发为主(82%),多数位于胆囊颈部(70%),病变以中、低回声为主,约50%伴有胆石。具有上述特征时,应早期作根治性胆囊切除,应将胆囊管上下的结缔组织及胆囊床的纤维脂肪组织一并清除。   预后及预防   预后   对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者,合并慢性胆囊炎及结石者;息肉单发,直径>10mm,基底较大或有蒂位于胆囊颈部者是胆囊切除的适应证。但目前由于本病术前确诊困难,患者常有恐癌心理,医者存在防止贻误恶变的想法,从而有使手术扩大化的趋势。   预防   因胆囊息肉病变的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其与胆囊炎症或胆囊结石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因此,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胆囊慢性炎症的疾病。   流行病学   文献报道的胆囊息肉流行率差别很大,在1.5%~9.5%,但国内外大多数大宗资料统计的人群流行率为5%以上,且男性居多。Okamoto 等用B超作194767例健康人群普查,查出胆囊息肉 10926例,占5.6%,其中男性为6.9%,最多见的年龄为30~40岁;女性仅4.5%,最多见于40~50岁。Collet 等对627例糖尿病人作胆石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胆囊息肉38例,人群流行率为6.7%,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3∶1,但与非糖尿病人的流行率并无区别;其中直径<10mm 者占90%,经长达5年的随访,未见有恶变和出现症状者。因此,认为胆囊息肉相当多见,但<10mm时恶性可能性小。Chen等对3647例健康人群作B超普查,结果发现胆囊息肉 243例(男174例,女69 例),胆石与PLG共存17例(男10例,女7例),胆囊息肉总流行率为5.7%。调查年龄、性别、身体指数、吸烟、饮酒、血压、血脂、肝功、乙肝病毒携带者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发现胆囊息肉的危险因子为男性和葡萄糖不耐受。Chen等又对台湾60岁以上的老人1441例作同样调查,结果胆囊息肉的总流行率为5.7%。Shinohi等调查日本自卫队退役人员2739例,发现胆囊息肉 143例,总流行率5.3%。也调查有无胆石、吸烟、饮酒、体质指数、葡萄糖耐量、血脂等危险因子,结果除与吸烟呈负相关以外,其他参数均无相关性。Jorgensan等调查的胆囊息肉男性流行率为4.6%,女性4.3%,在众多的危险因子调查中唯有男性胆囊息肉与不吸烟有相关性,但这一危险因子并未见于胆固醇沉着症。Segawa等调查发现男性胆囊息肉与肥胖指数呈正相关,最多见于40~50 岁,流行率与肥胖指数的曲线相同,但女性则无此相关性。   特别提示   预防胆囊息肉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引起胆囊慢性炎症的疾病。

赵刚 2015-04-05阅读量2.3万

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2...

病请描述: 一、白癜风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ICD-10:L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人民军医出版社)、《白癜风治疗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皮肤科杂志)。        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一般无自觉症状。白斑常呈乳白色,大小、形态不一,毛发可正常或变白。白癜风分为寻常型和节段型。寻常型皮损一般对称分布,可局限于某些部位或散发、泛发全身,故寻常型又分为局限型、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四个亚型。节段型一般为单侧,白斑沿某一皮神经节支配区分布。        白癜风根据病情活动与否分为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进展期为原白斑仍在扩大,边界模糊,并且可有新发皮损,可有同形反应;稳定期为原白斑停止发展,并且无新发皮损,无同形反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局部外用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光敏剂补骨脂素、氮芥酊。 2.光疗或光化学治疗。 3.手术治疗:表皮或黑素细胞移植。 4.系统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5.系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四)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80白癜风(不伴有并发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五)就诊期间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项目: 1.伍德灯; 2.血常规; 3.甲状腺相关抗体; 4.抗体过筛; 5.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等。 (六)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治疗原则 (1)进展期白癜风: 1)寻常型: ① 局限型: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或钙调神经磷        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也可外用低浓度的光敏药,如浓度<0.1%的8一甲氧补骨脂素(8-MOP);局部光疗可选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308nm准分子激光及准分子光、高能紫外光等。 ② 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光疗及局部外用药治疗参        考进展期局限型。严重者可考虑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此外可酌情选用中医中药和免疫调节剂。 2)节段型:参考进展期局限型治疗。 (2)稳定期白癜风: 1)寻常型: ①局限型:外用光敏剂(8-MOP等)、激素、氮芥、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维生素D3衍生物等;自体表皮移植及黑素细胞移植;局部光疗参考进展期局限型或光化学疗法。 ②散发型、泛发型和肢端型:光疗或光化学疗法,如NB―UVB,PUVA等;中医中药;自体表皮移植或黑素细胞移植(暴露部位或患者要求的部位)。局部外用药治疗参考稳定期局限型。 2)节段型:自体表皮移植或黑素细胞移植,包括自体表皮片移植,微小皮片移植,刃厚皮片移植,自体非培养表皮细胞悬液移植,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等。其他参考稳定期局限型治疗。 2.其他辅助治疗方法        避免暴晒、外伤、紧张、接触化学脱色剂等。暴露部位必要时可用遮盖剂;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E等。 3.治疗中注意事项 (1)注意教育患者对本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告诉其本病为慢性过程,需坚持治疗。此外,任何疗法有效率均有限。 (2)进展期应当慎用有刺激性的外涂药,如:补骨脂素、氮芥等。应用光疗或光化学疗法时,注意防止可能的副作用。 (3)用系统糖皮质激素疗法时,注意其副作用,疗程不宜过长。 (4)儿童白癜风使用光疗及光化学疗法应慎重。 (七)病情变化及原因分析。        分析是否祛除可疑诱因,是否按医嘱规律治疗,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自身免疫病等,可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对患者检查、诊断及治疗或到其他相应科室诊治。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7098

宝宝“红胎记”早治疗

病请描述:        邢女士的宝宝出生时白白胖胖,惹人喜爱。但刚出满月她就发现宝宝两眉之间和颈后部皮肤有两块紫红色斑。她急忙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告诉她孩子的红斑叫鲜红斑痣,俗称“红胎记”,是血管瘤的一种,会随着孩子发育而长大。         据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卢涛博士介绍,鲜红斑痣属毛细血管瘤,是因先天性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畸形使皮肤出现了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不隆出皮肤的红色斑块。鲜红斑痣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新生儿发病率可达20%至30%,与环境污染、孕妇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导致人体基因变异有密切关系。鲜红斑痣常在患儿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出现,80%发生于面、颈部,压之可部分或完全褪色,哭闹、用力、遇热时颜色可变深;65%的患者红斑会随身体生长而相应增大、颜色加深,也可能高出皮面或在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创伤后易出血;1%至2%的鲜红斑痣患者伴有同侧的软脑膜血管畸形;若累及眼神经和上颌神经,15%的鲜红斑痣患者还可合并难治性青光眼。        卢涛说,由于鲜红斑痣好发于面部等明显部位,影响美观,极易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发现后要早治疗。然而传统激光、冷冻、同位素敷贴、外科切除等传统治疗方法或难以根除,或易留下瘢痕。近年来,新兴的光动力疗法正在被医学界普遍接受。它是经静脉注入光敏剂,使其到达“胎记”部位,因真皮乳头层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吸收的光敏剂远远高于表皮组织,在适当波长和能量的激光照射下,发生变性、坏死,使红斑消退。而覆盖其上的正常表皮由于光敏剂含量极少,激光穿过时不受损伤,从而可不留瘢痕。同时,这种疗法对常见的病毒疣、复发性尖锐湿疣等皮肤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卢涛强调,患者发现红斑后应尽早由专科医生诊治,运用光动力疗法要视病变血管的深度、厚度、颜色及其发生部位、患者年龄而定,此外经静脉注射的光敏剂需在体内代谢3至4周,因此治疗后一个月内皮肤需严格注意避光,在室外要打伞、戴帽子等,避免阳光直射到皮肤。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308

得了直肠炎要注意什么

病请描述: 问:我两个月前发现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炎,然后采用“柳氮磺砒啶栓”直肠给药,每日两次,至今感到效果不明显,请问有否更加适宜的药物和日常注意事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肠 科(副)主任医师 王振宜  答:        导致肠炎的发生通常和细菌感染,某些病毒,结核,性传播疾病等因素有关,同时和遗传,情绪都有一定的关联,发病的机理至今尚未完全了解。        直肠炎目前首选的药物的确是水杨酸偶氮磺胺类药物,您使用的柳氮磺吡啶栓就是其中之一,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但直肠炎治疗通常会选用经肛门给药,一则可以减低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另外也可以直接作用到发病部位。此外也有更新一代的药物:5-氨基水杨酸(美沙拉秦),通常在疾病缓解和慢性阶段,这些药物如果使用得当,就能够较好地控制病情,而不需要进一步用到激素治疗或者免疫抑制治疗等。如果您使用的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再进行中医的治疗,因为中医的辩证治疗,通过口服和保留灌肠的方法,在该病的治疗上有很多的经验,也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在治疗的同时,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本病的治疗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然会影响治疗的效果,甚至使疾病加重。饮食上首先要减少摄入高脂食品,奶类食品和咖啡因,比如咖啡,牛奶,奶酪等制品;避免食用纤维高和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白薯,萝卜,芹菜,生蔬菜,蒜,姜,干豆类,粗杂粮等。要适当补充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来弥补体内营养和维生素因为长期腹泻导致的不足,如果食欲不佳,可以少食多餐。另外,适当的身体锻炼,比如太极拳,瑜伽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一个关键点就是要调理好情绪,避免精神高度紧张,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肠炎的发生和免疫因素,情绪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患者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症状则会迁延不愈甚至加重。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4万

性生活禁忌你知道多少

病请描述:(1)忌不洁性交:男性的不少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等,与不洁性交有关;不洁性交不但容易使自已染病,还会把性疾病传染给妻子,危害极大。 (2)忌性生活过频:适度的性生活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的心境与体验,对身体与养生均有好处。但是,如果恣情纵欲,不知节制,生殖器官长期充血,从而会导致性功能下降、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阳痿、早泄、不射精等疾病。 (3)忌不自我检查:研究证明,睾丸癌、阴茎癌早期发现的治愈率很高,一旦发展到晚期,则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35岁以上的男性,要每年体检一下自己的外生殖器官。 (4)忌过早性生活:一般而言,男性到24~25岁才发育成熟,如果过早的性生活,这时的性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耗损其精,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碍,成年后易发生早泄、阳痿、腰酸、易衰老等。 (5)忌天天穿牛仔裤:研究证明,睾丸制造精子的最适宜温度为36左右,人的体温只要接近40℃,就会影响精子的生成及其活カ。经测试,穿牛仔裤后裤档的温度正好临界这个温度范围,尤其是夏季。高温妨碍精子的产生,故长期穿牛仔裤会影响男性的生育能力。 (6)忌不讲卫生:讲究性器官卫生不只是女性的事,男性也应同样重视。尤其是包皮过长者,要经常清除包皮垢,易引发男性疾病。

马彩毓 2018-08-31阅读量9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