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前几天,有位外地的患者朋友,在互联网医院挂号,要求预约心脏彩超和造影。我当时觉得很奇怪,首先想到的是冠脉造影,但是冠脉造影需要住院做,怎么可以在互联网医院上预约呢。我问他,想预约的是冠脉造影,还是冠脉增强CT呢?这位患者朋友发来了一张图片,是其他人缴费预约的截图。我一看就明白要做什么检查了,并不是冠脉造影,而是右心声学造影。是因为他的老乡,跟他相似的症状,在我这里做了微创手术,恢复很好,所以,他也想来检查一下。 那什么是右心声学造影呢?它有什么作用呢? 右心声学造影剂,指振荡的无菌生理盐水或糖盐水配制而成的声学造影剂,由于其产生的微泡较大,不能通过肺循环,只能在右心显影,故称为右心声学造影剂。而右心声学造影剂配合超声心动图检查,那就做右心声学造影。 右心声学造影的用处: (1)可疑存在左向右或右向左分流的心脏疾病,如卵圆孔未闭的筛查; (2)诊断先天性血管畸形,如永存左上腔静脉、肺动静脉瘘等; (3)评估右心腔内径、心内膜边界轮廓、室壁厚度、是否存在占位、瓣膜反流情况等; (4)为低氧血症患者寻找病因。 根据我的经验,目前临床上右心声学造影,最常用于筛查卵圆孔未闭(PFO)。大多数PFO 患者无症状,但PFO 的存在对健康或寿命有潜在危险。来源于全身静脉系统的栓子(包括血栓、气栓、脂肪栓等)可通过PFO 进入体循环,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减压综合征等。根据国内外指南及实践经验,在部分患者中采用微创PFO封堵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张步升 2024-07-08阅读量1301
病请描述:生长发育为什么要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非侵入性、非放射性的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观察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在生长发育阶段,核磁共振可以提供有关骨骼发育、脑部结构、器官大小等信息,对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生长发育检查的重要性、核磁共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生长发育检查在儿童健康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涉及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的发育情况直接关系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通过生长发育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等基本生长指标,对发育是否正常进行初步判断。此外,通过核磁共振等高级影像技术,医生还可以观察骨骼和脑部结构的发育情况,发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问题,如脑血管畸形、神经系统疾病等,为儿童健康问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有力支持。 核磁共振的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磁共振现象的产生和检测。核磁共振利用了磁场和无线电波的作用,对人体内的水分子、脂肪分子等进行成像。当一个物质置于磁场中时,其原子核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发生共振现象,其中包括核磁共振信号的产生。通过检测这些信号,可以获得关于物质的分布、形状、组织结构等信息。 在生长发育检查中,核磁共振可以提供各种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定量信息。例如,核磁共振可以测量儿童的骨骼密度和骨骼形态,从而评估骨骼发育情况。这对于儿童期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核磁共振还可以观察儿童的脑部结构,揭示大脑皮层厚度、脑白质体积等特征,为儿童的脑部发育和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另外,核磁共振还可以测量儿童的器官大小,如心脏、肺部等,评估器官发育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核磁共振在生长发育领域的应用还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操作复杂,且需要承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使得它在儿童常规体检中难以普及。其次,核磁共振对患者的合作度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往往需要使用镇静剂等方法,增加了检查的风险和不适感。此外,核磁共振对金属、植入物等具有一定限制,可能影响图像质量和诊断结果。 最后,近年来,有关核磁共振在生长发育检查中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这些研究旨在探究核磁共振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技术优化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在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时,采用更现代的成像技术和脑部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脑白质发育情况。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在进行骨骼核磁共振时,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骨骼密度测量结果,从而便于评估骨质疏松风险。这些研究为核磁共振在生长发育检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支持和技术进步。 综上所述,核磁共振在生长发育检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提供有关儿童骨骼发育、脑部结构和器官大小等方面的定量信息,为儿童健康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依据。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核磁共振将在生长发育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儿童的健康带来更多福祉。
生长发育 2024-02-22阅读量2664
病请描述:今日话题:午夜栓塞过路性供血的以瘘为主的高流量血管畸形 39岁浙江女医生,查体发现颅内额叶深部血管畸形。 一、治疗难度: 1、年轻女医生、要求高、造影和治疗合二为一,避免了2次穿刺手术的痛苦 2、手术时机:午夜手术,1/8台,一周一个手术日,错过了再等一周 3、病变复杂:病变位置较深、供血动脉-大脑前动脉走形迂曲蜿蜒,超选困难 4、远端多支过路性供血,跨过它们几乎不可能 5、末端多个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预示着随时引爆的可能 6、病变以高流量瘘为主、血流湍急,可见粗大引流静脉滚滚而去 7、Marathon微导管在迂曲蜿蜒的大脑前动脉中走形困难,导丝容易抱死,进退两难 8、在向前超选阻力大时,Marathon微导管的近段极易反复凸向粗大的大脑中动脉,失去对远端的支撑力。 9、单臂对术者的要求更高 10、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动脉的超选极易损伤血管,出现意外。此时,对术者的超选技术要求更高。 二、治疗过程 午夜,最终克服种种困难,Marathon到位,手推造影:犹如大江里扔了个石头,造影剂瞬间消失,提示流量极大,多个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时隐时现,危机四伏。 栓塞过程中少有不慎,极易继发出血。多次手推造影,调整好最佳位置,抓住时机,几乎全歼过路性供血,瘘基本消失,引流静脉血流明显减慢,以至于近乎淤滞,达到一次性次全栓塞的目的。 三、随访和下一步计划 一个月后复查头颅MRI,发现畸形明显缩小为一点点。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后面就交给Gamma刀了。 四、小结:治疗危机四伏的高风险血管畸形需要细心、耐心和小心,谨慎稳妥的开展。
赵开军 2023-05-05阅读量807
病请描述:如何安全的治疗以瘘为主的动静脉畸形? 目前,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保守观察;2、手术切除;3、血管栓塞;4、放射治疗。不同的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合适呢?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既不能听天由命,消极观望;也不能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天外飞仙除外)。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每种方法的优点,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用微创介入的方法先把一个大的病变或者流量大的病变慢慢变成一个体积相对小、流量相对低的病变,然后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静脉入路的方法一举歼灭病灶可能是一种相对更为稳妥安全的办法。 这个年轻患者,年龄小,一切才刚刚开始。安全和功能保留第一,也是患者特别关注的。我们决定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分期治疗的方法谨慎稳步推进完成。 第一次手术:我们先超选6个分支小血管给予栓塞,去其枝叶,保留主干,结构逐步显山露水,清晰可见引流静脉的起始部,为二期手术做足准备~~~ 第二次手术:继续采用削减周围边支的方法,术中显示3个瘤样凸起,如果提前闭塞引流静脉,这些薄弱结构会引起颅内出血哦,层层拨开畸形上面的面纱,最后安全的解决了畸形
赵开军 2022-12-11阅读量937
病请描述:33岁安徽小伙子,头痛伴发作性癫痫一个月。诊断:右侧额叶血管畸形。 目前,血管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保守观察;2、手术切除;3、血管栓塞;4、放射治疗。不同的患者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合适呢? 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我们既不能听天由命,消极观望;也不能过分依赖一种方法(天外飞仙除外)。如果我们能够借助每种方法的优点,或许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用微创介入的方法先把一个大的病变或者流量大的病变慢慢变成一个体积相对小、流量相对低的病变,然后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静脉入路的方法一举歼灭病灶可能是一种相对更为稳妥安全的办法。 这个年轻患者,年龄小,一切才刚刚开始。安全和功能保留第一,也是患者特别关注的。我们决定采用多种手段相结合分期治疗的方法谨慎稳步推进完成。 第一次手术:今日先超选6个分支小血管给予栓塞,去其枝叶,保留主干,结构逐步显山露水,清晰可见引流静脉的起始部,为二期手术做足准备~~~ 栓塞结束之后的即刻情况,病变已经明显变小,流量明显变低。 术后查房,患者自诉头痛基本消失,癫痫未发作(继续辅助药物控制一段时间)。争取下一次手术一举消灭残余的病灶~~~
赵开军 2022-10-28阅读量1571
病请描述:低级的问题一般就是说,医生我到底是什么病啊?(其实查出来都好的),医生我以前都没有的,现在怎么会…巴拉巴拉!不一而足!那么请问失眠算病吗?其实严格来讲,不能算真病,只不过是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出现的,或者说身体心理承受不了各种压力而导致的这个症状,当然有人说我有抑郁症或者有焦虑等等精神心理问题,以失眠为主要表现,那么这个人群,草药的疗效有限,但是配合西药一起吃的话,可以慢慢的减少西药的用量!部分患者对中药反应比较好的话,甚至可以逐渐减量直至停用西药!所以说这不能算真正的病,至少还是有希望可以停药的! 有人说我头痛,头痛算不算病?如果颅脑核磁共振或者CT查出来都是阴性的话,部分可能有血管畸形,经过中药的治疗之后基本上都能痊愈,那么头痛其实也不能算是病! 有人说我月经不调好严重或者痛经好严重,等等妇科的一些问题。如果经过各项检查,基本上没有特别的情况的话。应该来讲也不算是什么病。因为中医认为这个问题只是肾气虚了或者不通。草药通过补肾气通络,就可以很好治疗这个问题。绝大多数年轻姑娘都可以痊愈的。 所以严格来讲这些问题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病。哪怕胃镜做出来有慢性胃炎,甚至于萎缩糜烂,肠化等等。这些都是身体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或者更简单的说法就是身体机能衰退的表现。口干口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同时会伴有乏力,大便粘腻不畅,自己会认为湿热很重,病的很重。其实不然! 所以很多的时候啊,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蒙蔽。要动脑筋思考问题。很多外在的表现就是由于内环境的紊乱而导致的。那么内在环境是怎么引起紊乱的呢?首先就是饮食不节制,其次就是情绪焦虑烦躁,各种压力,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从小喂养的习惯等等。这些问题可不是通过药物能够解决的。还是需要去对自己进行规划,控制,管理,也就是俗称的健康管理,要有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我看病真的每天像个祥林嫂,不停地跟病人说,要忌口,戒咖啡,戒烟戒酒等,但是很多人不理解啊,这些症状,绝对不是一天两天就生出来的,就算肿瘤,从起病到最后可以手术甚至没条件手术,这个过程差不多也得8-10年,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就是要具体的检查,每年的体检还是必须的。50岁以后胃肠镜也是必须做的,一旦出现了一些自我难以纠正的症状或者问题,那么要马上到医院来看。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善意了! 但是到医院来看病之前,要有非常深入的一些思考,包括自我反省。思考之后跟医生交流,就能够更深层次的找出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从而避开诱发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处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张平 2022-08-22阅读量9066
病请描述:海绵状血管瘤是隐性隐匿性血管畸形的一种,是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之一,是一种良性病变。在脑外科的手术量中占据前三名的位置。 手术完全切除后,可以获得长期生存。 海绵状血管瘤总体的预后良好,但定期随访很重要。 手术切除只能预防手术区域的海绵状血管的出血和癫痫。但是长期随访的结果显示,即使没有家族性的遗传基因存在,手术区外的其他地方形成新的海绵状血管瘤也是很常见的。
赵帆 2022-04-04阅读量8541
病请描述:海绵状血管瘤又称海绵状血管畸形,因为病灶的外表长得像海绵,故而得名。随着各种影像学比如磁共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海绵状血管瘤被发现,海绵状血管瘤是临床上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血管畸形。根据大组尸检资料的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现率平均为0.47%,也就是说1000个人里面有五个人发现了海绵状血管瘤,其发病率是相当高的。虽然临床上发病年龄多见于20岁到50岁之间,但其实多在儿童阶段甚至更早期就会有症状出现。
赵帆 2022-03-27阅读量8463
病请描述:张女士因上腹部剧烈疼痛,前往上海市同济医院肝胆外科就诊,经上腹部CT检查,诊断为全内脏转位、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 施宝民教授介绍到,全内脏转位是一种极其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患病率约为0.005%-0.02%,胚胎发育过程中内脏旋转发生障碍,胸部、腹部脏器完全镜像移位,俗称“镜面人”。 除解剖位置异常外,其功能完全正常。因此绝大多数没有症状表现,就如张女士一样,在因其他原发疾病就诊或体检时被偶然发现,一般无需治疗。 患者 正常人 以心脏和肝为例, 患者与正常人完全呈“镜面” 针对张女士的治疗方案,施宝民教授指出,与常规患者相同,手术仍是最佳选择,但由于消化系统具有不对称性,内脏转位后解剖关系出现变化,极大增加了手术难度。 手术时医生需要打破常规手术思维,站在对立的角度去思考、操作,适应镜像反位的方位感。 注意胆道和血管畸形可能,术前需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无胆道、血管畸形及排除其他胆道病变,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虽然手术难度因“镜面人”的特殊性而增加,但在与患者详细沟通及医护人员的精心准备下,施宝民教授团队顺利地为患者做完手术。术后情况良好。 经过手术,张女士重新成为健康的“镜面人”。 拓展阅读 全内脏转位 全内脏转位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染色体及基因突变、纤毛运动障碍相关。除解剖位置异常外,其功能完全正常,一般无需治疗。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外文献报道中,缺少对于“镜面人”远期寿命的研究。 当内脏转位者合并其他疾病时,根据其他疾病的原发部位不同,有所差别。 对于部分具有对称性的系统,比如泌尿系统,由于本身的对称性,转位后对临床判断的影响较小,多可正确诊断原发病,但容易忽略与之并存的内脏转位畸形。 而不具有对称性的系统,临床症状和体征位置与典型患者相反,易导致漏诊甚至误诊。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异性不高,如胆囊炎典型症状为右上腹疼痛,但亦可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而以左上腹痛为主要表现时则极易误诊。 全内脏转位虽不是外科疾病的危险因素,也非手术的禁忌,但其合并外科疾病需行手术治疗时,手术难度会因解剖变异而增加,使得治疗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 因此,需更应该重视完善术前的各项影像学检查,提供尽可能详尽的解剖结构,以减少解剖异常所致的手术风险,并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 全内脏转位属于内脏转位,而内脏转位还包括部分内脏转位。 与全内脏转位不同的是,除了字面意义上的只有部分内脏转位,部分内脏转位发病率更低,多伴有其他畸形,通常寿命短于正常人。 常见合并畸形为循环系统,也可合并其他复杂畸形,如Kartagener综合征(又称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胆道闭锁脾脏畸形综合征等。
施宝民 2022-03-0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妊娠相关卒中系指女性在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约为万分之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比例较高,进一步增加了妊娠相关卒中的风险。随着诊断技术和神经影像学手段的进展,妊娠相关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国内研究发现其发病率约为千分之一,最危险的时期为妊娠晚期和产后6周内,以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尤为突出。妊娠相关卒中的危险因素有高龄、既往卒中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颅内血管畸形、子痫前期/子痫、肥胖、偏头痛、吸烟、恶性肿瘤、高脂血症、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心脏病、妊娠大于3次、产后大出血、剖宫产、镰状细胞贫血和抑郁症等。妊娠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全身血容量增加,外周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高血压,甚至诱发子痫,重症可诱发脑出血。生育期女性在妊娠晚期和产褥期凝血因子生成增多和抗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静脉淤血后易导致血栓形成。妊娠期卒中需要神经内科、急诊科、产科、麻醉科、介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和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快速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钱云 2022-01-13阅读量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