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胸椎疼痛 > 内容

胸椎疼痛内容

产后妈妈骨盆康复要领

病请描述: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有女性骨盆变形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生完宝宝的妈妈们,会明显看到骨盆变宽、盆底肌松弛,盆骨疼痛等问题。 引起产后妈妈骨盆变形的原因 怀孕后,过度拉伸的腹肌失去对腰椎的支撑作用,子宫重量的增加也会给腰椎施加更的压力,再加脊椎间的韧带在孕激素的作用下变得松弛,脊椎稳定性差。因此,腰椎弯曲变大,孕妇常感到腰背疼痛,同样,乳房重量的增加也给颈椎、 胸椎施加压力,颈椎弯曲变大,孕妇也会感到疼痛。 产期胎儿通过阴道分娩出,分娩的变化非常大。分娩后,阴道腔的扩张,阴道壁也会变得松弛,肌张力也会降低,黏膜皱襞都会消失。 一些坏习惯也会导致骨盆变形。比如长时间习惯性地跷二郎腿,长期穿高跟鞋、紧身衣等不良习惯。 骨盆变形的危害 耻骨下降分离:腰腹痛、胯骨增宽、阴道松弛、子宫下垂、尿失禁,女性敏感点相应下降。变形严重者的疼痛会更剧烈,活动也受限,单侧或双侧的下肢很难负重,行走 比较困难的,翻身困难;轻者行动无力。下台阶及单腿站立、弯腰、翻身等动作 ,都能引起局部疼痛加剧。 易患盆腔积液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女性妇科炎症反复发作,阴道松弛、降低性生活质量。 修复骨盆的方法 正确的坐姿:生活中不少人都喜欢跷二郎腿或者盘腿放松,但是跷二郎腿的时候容易使得骨盆和髋关节受压增大。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酸痛感、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骨盆歪斜的问题 ,进而诱发骨骼病变的严重后果。 选择适当软硬度的床:除了选择一款软硬度适中的床垫,也采取侧卧或仰卧相互交替的方法来帮助骨盆的恢复。 少穿高跟鞋: 高跟鞋虽然可以使身材显得更加挺拔修长,但是高跟鞋会给女性的踝骨以及膝盖增大负担。久穿容易使得腿部和骨盆肌肉疲劳,长期下去就容易导致骨盆变形问题。 专业的骨盆修复:产后进行专业的骨盆康复训练和治疗,通过对盆底肌、骨骼的专业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脏器脱垂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及腰骶部疼痛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骨盆、阴道更好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052

颈部为什么容易劳损?

病请描述:颈椎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人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熬夜、手机依赖等问题的严重,间接延长颈椎部不良姿势的时间,增加了颈椎受损的风险。 颈椎病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有研究调查显示80%的青少年存在颈椎亚健康状态。 我们正常颈椎是有一个向前凸的曲度,从侧面看,很像一个大写的字母C。 它的形成是与我们的生长发育过程相匹配的,所谓“二抬三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就是说我们第一个学会的动作是抬头,那么一抬头就形成了一个颈椎前凸的曲度。 颈椎生理曲度能够使脊柱的稳定性增高, 它的存在是为了适应人体的直立和日常活动而产生的, 颈曲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颈椎功能稳定性的维持。 其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源性因素 (椎间盘, 韧韧带, 椎体和小关节) 和外源性因素 (颈部肌肉) 。这些因素变化导致了平衡失调、生理曲度改变, 稳定性改变。 在各型颈椎病中, 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颈曲的改变, 颈椎失稳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包含了颈曲的改变。 这个曲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破坏了这个曲度,实际上就是破坏了颈椎的平衡。先是会出现曲度变直,然后是曲度反弓,颈椎病的症状就会逐渐出现,包括颈部的僵硬不舒服、胳膊的麻木酸胀、头痛头晕、耳鸣胸闷等。 颅与颈椎的力学关系就像一个圆球顶放在一个圆柱上,枕髁与寰椎之间的浅浅的关节面与地面平行,保持着相对稳定。 然而,颈部的这种生理平衡很容易受到异常应力的损害,有许多力学因素都可以引起颈部疼痛。当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看书的时候,头颈部总会有一个前倾的姿势,此时,枕髁与寰椎之间的关节面不再与地面平行,为了维持头颈部前倾姿势,让头颅不会向前滚落“掉到地上去”,就要靠头颈后部的许多小肌肉拉着。 才能维持头颈部的前倾姿势。其中在颅底与颈椎间的枕下小肌群(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在固定头颅与颈椎时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头颈部又是脊柱中运动最灵活的区域,50%以上的颈部运动由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完成,剩余不足50%的颈部运动均匀分布于颈3~7。 日常工作中,颈部常需处于屈曲位,研究表明,颈部前移3.33cm(1寸),颈部将多受高达9kg的重负担,使维持颈椎生理平衡的肌肉,特别是枕下小肌群和附着在枕外粗隆和颈椎横突的头半棘肌、头最长肌和肩胛提肌,很容易受到异常向前弯曲应力的牵拉损伤,引起肌肉的无菌性炎症,在枕外粗隆及其下方(在中医针灸风池穴的内上部),形成压痛点,枕大神经为颈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经穿行于这些的肌内段之间,浅出肌肉腱膜,当肌肉劳损、发炎时,发炎肌肉痉挛收缩卡压枕大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对于那些从颈部延伸到肩、背部跨节段的肌肉,还承担着肩部和上肢一些活动协同的功能。 如斜方肌(起于枕骨的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的胸椎脊突,向外止于锁骨的肩峰端,肩胛冈,肩峰)和肩胛提肌(起于颈3~4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上角)。容易受到更大牵拉应力损伤,发生肌肉附着点无菌性炎症引发颈部疼痛和肌肉萎缩,使它的后伸头、颈部的能力和维持伸展稳定的能力都下降,就难以支撑头部。肌肉线被突破后,颈椎间盘病变及颈椎病就随之而来。 颈椎病治疗的核心就是一定争取把错误的曲度纠正过来,而恢复的关键则要靠锻炼。向大家推荐几个简单实用的锻炼颈椎的动作。 1.旋肩舒颈 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次~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次~30次。 2.仰头望掌(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3.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部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4.提肩缩颈 肩部慢慢提起,颈部尽量往下缩,停留片刻后,双肩慢慢放松地放下,头颈自然伸出,还原自然,然后再将双肩用力往下沉,头颈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后,双肩放松,并自然呼气。 此外,还可以做一下拉伸动作 练习时应集中精神,仔细体会颈部的感觉,确保练习安全有效。练习动作的幅度应量力而行,从低难度开始,逐渐增加,以颈部肌肉组织有牵拉感但不引起疼痛为宜,避免拉伤或发生其他意外。 王明杰博士建议,练习强度应根据自身体力情况或身体的感觉循序渐进增加,避免过度疲劳造成损伤或加重症状。实际练习时应从短时间、少次数开始尝试,疲劳的程度以每次练习结束后有肌肉酸胀、疲劳感。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17

高低肩该怎么办?

病请描述: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久坐,缺乏运动使维持机体稳定的肌肉力量减弱,导致出现各种关节紊乱疾病,出现体态异常。 体态问题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身体美观和形象气质,也是全身多种莫名其妙疼痛的根源所在。 良好的体态让人充满自信,赏心悦目,可以更好地展现精神风貌,并且使骨骼、肌肉等组织都处在最佳的生物力线上,从而减少损伤,使身体更健康。 不良的体态会让组织受力增加,导致各种损伤不断积累,引发肌肉萎缩、骨骼变形、脏腑被挤压等问题,给健康带来重大隐患。 比如说:高低肩、圆肩、驼背、骨盆前倾、骨盆侧倾、O型腿、X型腿、脊柱侧弯、长短腿、外八腿等等。这些不良体态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生理健康,更会影响心理健康,往往容易患者产生自卑心理。 今天就聊一聊高低肩的问题 高低肩现象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后天养成的不良姿态和不正确运动方法,整体表现为一侧肩膀高,一侧肩膀低的特征,是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的综合征。 高低肩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体态,更有可能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疼痛。 高低肩不仅仅是肩的问题,更与脊柱变形、骨盆倾斜、长短腿、脊柱侧弯有关。事实上,高低肩不只是简单的体态不良或肌肉不平衡。出现高低肩,往往跟腰方肌、腹直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这些肌肉的紧张有关。 高低肩的6大危害: 1、影响美观,出现大小脸 2、影响呼吸 3、颈肩背部疼痛,颈椎病,颈椎曲度改变等等 4、肌肉疼痛 5、引发慢性头痛 6、头晕 7、失眠 8、精神不振 9、心慌气短 11、神经卡压,出现上肢麻木 12、脊柱变形,颈椎、胸椎加速退行性改变,胸廓肋骨变形改变 13、相关肌肉结构受损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的作用机制和传导原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除了特发性的外力或者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行为习惯导致的单纯颈肩部结构异常,绝大部分的高低肩都是伴随着足踝的结构功能异常,合并长短腿、骨盆旋移、脊椎侧弯等发生。 当发生明显的高低肩症状时就表明人体已经产生了整体的结构性异常,尤其是脊椎和骨盆的结构性异常。如果还不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矫正干预就会发生多种脏器疾病。所以高低肩作为一个身体发生形变的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而从出现肩胛的异常到颈肩功能障碍再到颈肩部疼痛的逐渐加剧甚至引发出头疼、手麻等一系列症状,再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不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随着代偿积累,肩颈以及其他部位并发症迅速发病的过程。 那么,高低肩该怎么治疗呢? 第一、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背单肩包、睡觉姿势不正确、长期使用鼠标、电脑、躺沙发、习惯翘二郎腿、单腿站立、趴在桌子上午睡等等。 第二、手法治疗 (1)肩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主要是对肌膜采用按摩、挤压、运动等方法。主要分为肌筋膜松解、推拿按摩以及肌肉牵伸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软组织的弹性以及缓解疼痛。长期的高低肩症状,偏高侧肩胛骨因上提和上回旋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该侧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小肌、前锯肌下束等出现疲劳、痉挛、纤维化而僵硬疼痛。 (2)关节整复手法治疗:比如:骨盆整复手法、脊柱侧弯的整复手法、颈椎的整复、下肢的整复、肩关节的松动手法、肩锁关节松动等。 第三、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能够有效的缓解高低肩患者的肌力失衡。 第四、手术 第五、功能性康复锻炼 (1)对于较弱化的肩胛带稳定肌群、胸廓稳定肌群可采取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器械训练常用的工具为弹力带和哑铃,根据治根治本的原则,正确的身体姿态需要相应肌肉对其正确控制。 (2)核心肌力锻炼 高低肩患者常常因脊柱侧弯和骨盆问旋移题而出现慢性颈肩腰痛的症状,通过锻炼核心肌群来改善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达到矫正高低肩的目的,可以通过平板支撑,瑜伽球核心锻炼。 (3)易筋经、八段锦、游泳、单杠悬吊等等练习。 (4)泡沫轴自我筋膜放松训练。 (5)普拉提锻炼 普拉提器械不仅可以降低锻炼者运动的难度,而且特定的角度可以实现关节分离运动,帮助锻炼者实现指定的肌肉和骨骼运动,避免较强的肌肉代偿受损或较弱肌肉发力,集中锻炼弱势肌群并配合放松力量较强肌群,可使身体达到平衡。 第六、物理治疗 中频治疗、干涉波治疗、蜡疗、低频脉冲治疗等等。 第七、针刺治疗 运动针刺、电针、针刀治疗等等。 生活中的不良体态,可能是自觉或不自觉而为之,许多人并不以为意,但它们的不断积累,却是一个躲不掉的隐患。王明杰博士表示,一定要纠正不良的体态,这既可保持良好的形象,又可维持健康的身体,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太重要了。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95

脊髓和神经到底什么关系?为什...

病请描述:  许多颈椎病患者去了医院才知道,原来颈椎病还有那么多种。然后,再和病友一交流,发现每个人的情况还不完全相同,有的人是压到了神经,有的人是压到了脊髓,甚至有些患者神经、脊髓都受压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脊髓和神经之间有什么联系?下面我们请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讲讲。   脊髓和神经到底什么关系?   不知道大家平时吃羊蝎子时有没有仔细观察,每个椎体块的后侧有一个小洞,这个洞里面有一条白白的长条,吃起来软软的,有的人很爱吃,这就是羊脊髓。而我们人的椎体后侧也有这样的小洞,当所有椎体上下有序的堆在一起时,这些小洞对齐形成了一个中空的管道,就是椎管,而脊髓就主要在颈椎管和胸椎管内。      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最重要的司令部是大脑,大脑把一些指令传到长长的脊髓上,脊髓再通过周围分叉的神经传到我们四肢等地方,比如控制我们的手活动、我们的腿走路等。所以,脊髓是比神经更高级的神经组织,它在我们的椎管中间被紧紧地保护起来。      举个比较形象的例子:如果说大脑是大树的根,脊髓就是大树的树干,神经是它发出的树枝,肢体就是树叶。要是树干断了,树枝就算是完好的,也无法传导信息,一些功能就会丧失,树叶照样会枯萎,让患者出现脊髓坏死节段以下部位的瘫痪。   而如果只是某条树枝压住了,那也只是这条树枝上的树叶发黄发枯,就是患者哪个颈神经受压,就会出现这条颈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症状。      为啥有的人压到脊髓,有的人会压到神经?   通常比较常见的情况是,颈椎间盘向正后方突出,压迫到椎管里的脊髓,出现相关症状,就是脊髓型颈椎病;而向后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到神经根,出现明显症状,就是神经根型颈椎病。而这两种情况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更为常见,但脊髓型颈椎病更加危险。   还有,如果患者颈椎间盘突出向后方、侧后方都突出了,就会同时压到神经根和脊髓,这种情况叫作混合型颈椎病。      这两种情况症状一样吗?治疗方法各是什么?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上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大部分这样的患者主要靠保守治疗就能缓解症状,只有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生活了,才会考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常表现为下肢走路出现脚踩棉花感,走路不稳、无力,上肢麻木、无力,手持筷、写字、系扣等精细动作无法完成等。这类患者一般确诊后都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这是为了避免后期脊髓压到坏死后出现不可逆的瘫痪,还有预防轻微外伤导致患者出现更严重的脊髓损伤。

王作伟 2024-09-02阅读量2031

来自胸部会呼吸的疼痛&mda...

病请描述:如果说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那还有一种会呼吸的痛 那就是——肋骨骨折 更有报道称“女子打喷嚏致肋骨骨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肋骨骨折”那些事...... 关键词:肋骨骨折 你了解你的肋骨吗?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胸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 什么是肋骨骨折? 由于肋骨有一定的弹性,当胸腔受到外力打击时,肋骨的弹性和支撑作用可以保护里面的重要脏器不受伤害。但如果外力过大,超过了肋骨的承受能力,肋骨就会折断,这就是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原因 1 暴力原因 直接暴力:棍棒打击或车祸撞击等外力直接作用与肋骨发生骨折。 间接暴力:如塌方、车轮碾轧、重物挤压等,胸廓受到前后方对挤的暴力,往往在腋中线段附近发生骨折。亦有因暴力打击前胸致后肋骨折,或打击后胸而前肋骨折者。 2 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 3 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肋骨骨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也容易发生病理性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分类 按骨折程度和性质分类: 不全骨折:裂纹或青枝骨折; 完全骨折:横断、斜形或粉碎型骨折 按骨折数量分类: 单根肋骨骨折:1根肋骨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折 按软组织是否开放损伤分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筋膜或骨膜是完整的; 开放性骨折: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 肋骨骨折症状有哪些? ●疼痛:骨折处有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骨擦感。 ●合并气胸、血胸或血气胸时,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反常呼吸运动: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塌陷,胸廓完整性破坏,吸气时活动的部分胸壁向胸腔内移动,呼气时部分胸壁向胸腔外凸出。 ●胸痛:受伤处疼痛,深呼吸、咳嗽或变动身体时加重。 ●咯血:伤后数日有痰中带血,提示有肺损伤。 ●呼吸浅促:常因疼痛所致,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绀 肋骨骨折的急救措施 不同类型的骨折,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1、对于闭合性的单处肋骨骨折,多能自行愈合,不需特殊治疗,在现场急救时可利用三角巾或布带将患侧肢体悬吊在胸前,利用同侧肢体保护受伤胸壁。注意送院时应让伤者保持坐位,另外不要轻易给予病人服止痛药,以免掩盖伤情。 2、对于多处多肋骨折导致的反常呼吸,应选较大软垫于受伤部位,用三角挂承托伤侧手臂,再用宽带将伤臂固定在胸前,制止胸壁的不正常活动。 然后让伤者半坐位,用适当的物料支持背部,使伤侧朝下,立即拨打120车送往医院。 3、对于有血气胸肋骨骨折,若有伤口,立即封闭伤口;用宽布围绕胸腔半径固定,也用毛巾或衣服做成软垫放在胸部与伤侧手臂之间,压紧棉垫,然后半卧,伤侧朝下,立即送往医院。 4、第一时间做好急救,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受凉;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慌,保持良好的心态。 肋骨骨折的治疗 1、固定 闭合性反常呼吸不明显的肋骨骨折患者需要尽早使用胸带固定骨折处。 2、止痛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胸带妥善固定胸部;保持舒适卧位。 3、呼吸功能锻炼 肋骨骨折发生或手术治疗后,因胸廓活动受限,加上骨折疼痛的影响,患者排痰功能受限,易诱发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可在做好镇痛处理后,进行雾化治疗、吸氧治疗、鼓励病人有效排痰等,以利肺扩张。 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指导病人在第二次深吸气末屏住呼吸数秒钟然后用力咳嗽,克服喉头发声的假咳是做有效咳嗽的关键。咳嗽时可用手捂住痛处或他人帮助固定。 在自身咳嗽困难时,可辅助患者拍背,操作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有节奏地反复叩击痰潴留肺段的相应胸壁,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使痰液松动。肺部叩击不可在肋骨骨折处及肋骨以下,以免导致软组织损伤或加重骨折损伤。症状缓解后教导患者吹气球,增加肺活量。 4、清创与手术 开放性骨折需要清创,骨折端刺破胸膜,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气体和血液。多根多段的骨折和严重错位的骨折,导致胸廓变形,需行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恢复肋骨连接和形状,恢复胸廓形状。 5、合理饮食 肋骨骨折初期注意饮食搭配,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减少卧床后便秘的发生。两周后可吃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促进骨折恢复;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6、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 肋骨骨折如何预防呢? 肋骨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平时的出行、工作及运动中要遵守交通法规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对抗激烈的运动时要特别注意运动保护,防止运动中肋骨损伤。 ✓ 1、注意家居安全 老年人易在浴室、厨房等地方发生跌倒。因此,家中要注意地面防滑处理,最好安装夜明灯,方便老人晚上看清地面,以防碰撞跌倒。另外,房间应保持足够的空间行走,避免碰撞。步行有障碍的老人要尽量使用一些助步器、拐杖等辅助,减少跌倒的发生。 ✓ 2、注意多活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这也是预防的骨折方法之一。 ✓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所以戒烟、少酒、不喝浓茶,平衡营养等有益于预防疾病所致的骨折。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2141

颈椎病久治不愈,有没有可能找...

病请描述:  出现脖子疼,上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时,许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和颈椎病有关。现实生活中,许多患者都喜欢自诊自治,没有检查就当成颈椎病治疗,结果久治不愈,症状加重才去正规医院就诊,这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颈椎病。其实,许多疾病都能导致这些症状,只是它们没有颈椎病那么常见,这其中要注意就有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   最近,一位61岁的女性来到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门诊,这位患者在4年前就出现了脖子疼、颈肩酸痛不适的症状,当时她就以为自己是颈椎不好,也没有特别处理。但是渐渐的,她还出现了双侧上肢的疼痛、麻木,特别难受,她心里想着自己的颈椎病加重了,于是去做了一些理疗,但症状缓解不太明显。最近2个月,她的症状加重,这才去了当地医院就诊,这次做片子检查后,发现她的问题和颈椎病一点关系也没有,原来是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当地医生建议她去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最后,她和家人商量后来到北京,找到王主任。   小脑扁桃体下疝和颈椎病的症状很像?其实,许多小脑扁桃体下疝的患者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枕部疼、颈肩部僵硬不适等,这才让许多人把它和颈椎病混为一谈。而要区分它们也很简单,就是去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拍个头颈部的核磁共振、CT就能很清楚地鉴别出来。   而针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从她的各项检查和片子上看,她的小脑扁桃体下疝较为严重,疝入椎管内,导致在颈、胸椎管内出现了长节段的脊髓空洞。这种情况,王主任建议她尽快手术。   术前影像学资料:      小脑扁桃体下疝伴随脊髓空洞症的情况很常见,这种情况可以手术进行小脑扁桃体部分切除,以此来解决下疝问题。当下疝问题解决后,脊髓空洞的原因消失,空洞问题自然而然就也到了解决。而需要这类患者注意的是,不及时处理的话,脊髓空洞会越来越大,等到脊髓真的空了,断掉了,就会引起瘫痪。所以,及时手术不仅可以解决患者的病痛,还能避免病情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   这位患者在了解清楚后,选择了手术治疗。手术由王主任为其成功进行,术后她的上肢疼痛等症状得到了极大缓解。术后拍片子显示,小脑扁桃体已经不再下移,脊髓空洞也大大缩小了。   术后影像学资料:      最后,还是提醒大家如果生活中出现类似颈椎病的症状,千万别以为是小事就不重视。建议大家尽快去正规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行治疗。

王作伟 2024-08-28阅读量1795

关注儿童体态—脊柱侧弯-王凌飞

病请描述:关注儿童体态—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不仅可能引发体态不良,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通过分享一个实际的临床案例,探讨脊柱侧弯的早期识别与干预的重要性,并提供实用的预防和护理建议。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出现弯曲,并伴有椎体的旋转。这种畸形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快速生长期。脊柱侧弯的成因复杂且多样,主要包括特发性侧弯、神经肌肉性侧弯、先天性侧弯和姿势相关侧弯。特发性侧弯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脊柱侧弯病例的80%,其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激素变化和神经肌肉因素有关。神经肌肉性侧弯则主要由于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肌肉营养不良等引起。先天性侧弯则是由于椎骨发育异常导致,包括椎骨融合或半椎体畸形。长期的不良姿势,如坐姿不良或背部过度负重,也可能导致脊柱侧弯加重。  实际临床案例分享:小杰(化名)是一名13岁的男孩,他的母亲带他来到我的诊室,担心他最近的体态变化。小杰的母亲注意到他的肩膀一高一低,背部也出现不对称的隆起。小杰自己则表示,长时间坐着学习后常感到背部不适。 在详细的病史询问后,我了解到小杰在过去几个月里生长迅速,并且长时间保持不良的学习姿势。我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小杰的背部在前屈时肋骨一侧明显突出,提示可能存在脊柱侧弯。为了进一步确认,我安排了X光检查。结果显示,小杰的脊柱在胸椎段存在25度的侧弯,确诊为中度脊柱侧弯。虽然目前小杰没有严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但需要早期干预以防止侧弯加重。 针对小杰的情况,我制定了一系列干预措施。首先,我建议小杰的母亲帮助他纠正日常生活中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同时,为小杰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学习桌椅,以帮助他养成正确的坐姿习惯。其次,我安排了物理治疗课程,包括脊柱矫正练习和核心肌肉强化训练。这些练习可以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提供更好的支持和稳定性。此外,我还为小杰定制了一个背部支撑器,以在他进行日常活动时提供额外的支持。最后,我建议小杰的母亲定期带他复查,以监测侧弯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预防脊柱侧弯和促进体态健康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家长应为孩子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合适的桌椅和床垫。其次,鼓励孩子参与游泳、舞蹈等有助于脊柱健康的运动,这些运动不仅能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能提高孩子的整体体能和健康水平。此外,家长应定期检查孩子的脊柱健康,注意体态的变化,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最后,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健康。 通过小杰的案例,可以看到脊柱侧弯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儿童体态健康的重要性。作为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态发育,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意见。

生长发育 2024-06-21阅读量2822

孩子的不良体态,家长一定要重...

病请描述:孩子的不良体态,家长一定要重视!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体态的发展不仅关乎外在形象,更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和自信。不良体态,如驼背、脊柱侧弯、平足等,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脊椎疾病、关节炎、呼吸问题等。家长在孩子体态发育的关键时期,需特别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本文将探讨常见的不良体态问题、其危害、预防和改善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家长了解如何重视和管理孩子的体态。   一、常见的不良体态问题   1. 驼背 驼背是指脊椎在胸椎段出现过度后弯,导致上身向前倾斜。长时间驼背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发背部疼痛和呼吸困难。   2.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椎向一侧弯曲,形成“S”形或“C”形。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严重的脊椎变形和功能障碍。   3. 平足 平足是指足弓塌陷,导致足部完全平贴地面。平足会影响步态,增加足部和下肢的负担,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时容易产生疲劳和疼痛。   4. 圆肩   圆肩是指肩部向前倾斜,导致胸部肌肉紧张和背部肌肉松弛。这种体态会影响上肢的活动范围和姿势稳定性。   病例一:小明的驼背问题   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发现他在写作业和看电视时总是弓着背,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后,小明的背部开始出现疼痛。经过医生的检查,小明被诊断为轻度驼背。医生建议家长帮助小明进行姿势矫正和背部肌肉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小明的驼背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不良体态的危害   1. 影响身高和体形 不良体态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和整体体形,使他们显得矮小或畸形。驼背和脊柱侧弯会压缩脊椎,影响身高的正常发育。   2. 引发健康问题 不良体态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背痛、关节炎、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脊柱侧弯严重者甚至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影响心理健康 不良体态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导致他们在同伴面前感到自卑或羞愧。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4. 妨碍运动能力 体态不良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受伤或表现不佳。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可能阻碍他们在体育方面的发展。   病例二:小丽的脊柱侧弯 小丽在体检时被发现有脊柱侧弯的迹象。医生建议她佩戴矫正背带并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通过早期干预,小丽的脊柱侧弯得到了有效控制,避免了进一步恶化。   三、预防和改善不良体态的方法   1. 正确的姿势教育 家长应教育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写作业时应选择合适的桌椅,高度要适中,保证脊椎自然挺直。   病例三:小杰的姿势矫正 小杰的父母发现他写作业时总是趴在桌子上,影响了脊椎发育。他们在医生的建议下,为小杰选择了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并通过反复提醒和示范,帮助小杰养成了正确的坐姿习惯。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小杰的不良体态得到了显著改善。   2. 定期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体检,特别是关注脊椎和足部的发育情况。早期发现问题,可以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避免严重后果。   病例四:小华的早期诊断 小陈的家长每年带他进行全面体检。在小陈7岁时,医生发现他有轻微的脊柱侧弯,通过早期诊断和干预,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小陈避免了进一步的体态问题。   3. 适当的运动锻炼 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背部、腹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游泳、瑜伽和体操是不错的选择,这些运动可以帮助矫正不良体态。   病例五:小婷的游泳训练 小婷有轻微的驼背问题。医生建议她通过游泳来加强背部肌肉。家长为小婷报了游泳班,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婷的驼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体体态也更加挺拔。   4. 矫正设备的使用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矫正背带、足弓支撑等设备,帮助矫正孩子的不良体态。这些设备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供持续的姿势支持,促进正确体态的形成。     病例六:小康的矫正背带 小王被诊断为中度脊柱侧弯,医生建议他佩戴矫正背带。家长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为小康佩戴背带,并定期复查。经过一年的佩戴和康复训练,小王的脊柱侧弯得到了显著改善。   四、家长的角色和责任   1. 教育与引导 家长应教育孩子正确的姿势和健康习惯,通过示范和鼓励,让孩子意识到保持良好体态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利用图书、视频和游戏等方式,生动地向孩子传授相关知识。   2. 监控和监督 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密切关注孩子的姿势,及时纠正不良习惯。例如,在孩子写作业、看电视或玩耍时,提醒他们保持正确的姿势。   3. 营造健康环境 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如符合人体工学的桌椅、舒适的床垫等,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体态。   4. 情感支持 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感到自信和自在。   病例七:小亮的家长支持 小亮在学校受到同学的嘲笑,导致自卑和驼背。家长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并与学校沟通,确保小亮在一个包容和理解的环境中学习。通过心理咨询和家庭支持,小亮的自信心逐渐恢复,驼背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文章小结结论   孩子的不良体态不仅影响外在形象,更会带来一系列健康和心理问题。家长在孩子体态发育的关键时期,需特别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通过正确的姿势教育、定期体检、适当运动锻炼和矫正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不良体态。具体案例表明,家长在孩子的体态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积极的家庭环境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体态,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自信心发展。

生长发育 2024-06-16阅读量2633

儿童脊柱侧弯的表现-曹旭英

病请描述:儿童脊柱侧弯是指儿童颈胸段脊柱在视觉上发生侧弯、偏斜或曲折的病变性变形。这种病症主要由脊柱肌肉、脊柱骨骼结构发育不良、脊柱关节及脊柱软组织张力失衡等多种原因引起。 儿童脊柱侧弯的类型主要有偏斜性侧弯和曲折性侧弯。偏斜性侧弯是指小儿颈、胸段脊椎的视觉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偏斜,其原因是脊椎管内肌肉和脊椎间软组织紧张失衡,导致脊椎发生偏斜变形。曲折性侧弯则是指小儿颈、胸段脊椎的视觉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弯曲,其原因是脊椎骨骼结构发育不良,使脊椎发生弯曲变形。 轻度脊柱侧弯的儿童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少数儿童在长时间站立或坐着时会感到背部不适或疲劳。当脊柱侧弯发展到重度时,症状会更为明显,如腰酸背痛、姿势不平衡、站立或行走困难等。此外,脊柱侧弯还可能导致椎管狭窄、疼痛、麻木、虚弱和刺痛等症状,甚至影响儿童的身高和体型,如肩膀不对称等。 儿童脊柱侧弯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脊柱侧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习惯、加强腰背肌训练、适当运动、补充营养和避免使用不正确姿势等方式进行预防和矫正。此外,持续性的牵引治疗和中医手法推拿和按摩也可以帮助改善脊柱侧弯的症状。 对于中度至重度的脊柱侧弯,可能需要使用支具进行固定,并配合相应的功能锻炼,使侧弯的脊柱能逐渐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如果脊柱侧弯的情况过于严重,如侧弯的角度超过20度,应用保守疗法治疗效果欠佳,则需要通过手术矫正。 总之,儿童脊柱侧弯是一种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病症。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脊柱侧弯会导致多种具体症状,这些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双侧肩膀高低不等:在孩子站立时,从后面看可能会发现两侧肩膀的高低存在明显的差异。 两侧转动幅度差异:当孩子左右转头时,两侧转动的幅度可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比如一侧的转动幅度较小,而另一侧的转动幅度较大。 骨盆异常:骨盆可能表现出左右高低不等,比如穿裤子之后会出现裤腿一条短和一条长的情况。 左右脚鞋跟磨损有差异:观察孩子的左右脚鞋跟的磨损程度,可能会发现由于脊柱侧弯,双侧鞋跟的磨损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 背部隆起畸形:当脊柱侧弯角度较大时,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会处于不同程度的拉长状态,进而导致脊柱两侧高度不同,背部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凸起,并伴有疼痛感。 肩胛骨不平衡:由于脊柱侧弯导致身体左右两侧受力不同,可能会影响到肩胛骨的位置,使其表现出高低不平或者倾斜程度增加的现象。 胸部不对称:脊柱侧弯还会影响肋骨和胸椎之间的关系,导致胸部左右不对称,一侧可能比另一侧更突出或凹陷。 肌肉紧张:脊柱侧弯会引起脊柱旁肌肉的张力失衡,导致这些肌肉变得紧张并产生持续性的收缩状态,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背部等处的肌肉僵硬、酸痛。 身高不一致:脊柱侧弯会影响到双下肢长度,因为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处于不同程度的拉长状态,可能导致脊柱两侧高度不同,进而影响身高。 以上都是儿童脊柱侧弯可能导致的症状,如果在早期发现这些症状,建议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明确病情后对症治疗。

生长发育 2024-05-27阅读量2326

脊柱侧弯科普:拒绝“歪”,守...

病请描述:脊柱侧弯科普:拒绝“歪”,守护健康脊柱 小华是一个11岁的女孩,活泼好动,热爱体育运动。然而,最近她的妈妈观察到小华背部有明显的不对称现象,肩膀高低不一,于是带她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小华患有脊柱侧弯。小华的家人对这一诊断感到担忧,他们立即寻求了专业医生的建议,并安排了定期的康复治疗计划。医生建议小华进行定期的物理治疗和脊柱矫正操,以帮助纠正脊柱的侧弯程度,并建议小华避免长时间坐姿,保持正确的站姿和坐姿习惯。 在家人的关爱和支持下,小华勇敢地面对治疗过程,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华的脊柱侧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身体姿态逐渐恢复对称,背部不适感也有所减轻。小华的家人意识到脊柱健康的重要性,他们决心继续支持小华进行康复治疗,帮助她拥有一个健康的脊柱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他们的关爱和努力,小华将迎来更加健康快乐的未来。 脊柱是人体最重要的支撑结构之一,它的健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姿态和运动功能。然而,脊柱侧弯作为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给许多人带来了困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脊柱侧弯的定义、症状、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脊柱健康。 什么是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位(侧面)出现不正常的侧弯,通常发生在胸椎或腰椎区域。脊柱侧弯可分为结构性脊柱侧弯和非结构性脊柱侧弯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脊柱结构异常导致的畸形,后者则是由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因素引起的暂时性侧弯。 脊柱侧弯的症状和影响:脊柱侧弯的常见症状包括身体不对称、肩膀高低不一、骨盆歪斜、背部肌肉酸痛等,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腰背疼痛、脊柱畸形等并发症,影响身体形态和健康。 预防和治疗脊柱侧弯的方法: 1. 注意坐姿和站姿: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单侧压力过大,有助于减少脊柱侧弯的发生。 2. 足够运动:定期进行脊柱和核心肌群的锻炼,增强身体的支撑力和稳定性,有助于预防脊柱侧弯和改善现有侧弯。 3. 注意睡姿:睡眠时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和床垫,避免过度侧睡或蜷缩,以减轻脊柱受力过大的情况。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脊柱出现侧弯或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并向专业医生咨询,了解可能的治疗方案和康复措施。 脊柱侧弯虽然常见,却不容忽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拒绝脊柱“歪斜”,保护健康的脊柱。让我们共同呵护脊柱健康,享受优质生活。

生长发育 2024-04-12阅读量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