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胸闷 > 内容

胸闷内容

一月高热耗气伤津神疲乏力

病请描述:疰夏 临床发现,入夏不少人群会出现乏力、汗出较多、四肢酸软、头昏困倦、饮食不佳、口淡无味、时有低热查无原因。有的家属以为老年人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去医院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补些营养液就回家休息。 这种现象十分常见,并且是存在了千年的“疰夏”。疰夏是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疾病。一般夏季过后,或环境温度下降,如冷空调里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有时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因此,为了预防疰夏,几千年来我们人类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进补方法。那么,什么是正确合理的进补预防疰夏的方法呢?那当然是”因人而异”。 疲劳过度,耗气伤津者:这类人群有因为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熬夜的脑力劳动者,有因为重体力劳动,烈日曝晒的体力劳动者,有因为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他们往往在高热大暑天出现气短胸闷、神疲乏力、思想不集中、口干多饮尿少,舌淡苔薄少津等症状,应当予以补气生津的麦冬10克、鲜石斛10克、西洋参3克、乌梅5粒、冰糖若干等煮水喝,或者在夏季的汤中加入麦冬20克或鲜石斛剪断20克一起煮汤喝。同时要避开高温环境,大量饮水,避免出汗。 湿邪内阻,阻碍运化者:这类人群多以饮食肥甘厚腻,吃夜宵,烟酒不忌,腹中胀满,嗳腐吞酸,舌苔厚腻如积雪,应当予以行气化湿的中药以与干预,并调整患者饮食习惯。有患者因为饮食寒凉,内伤脾胃,或脾胃虚寒,运化无力。此类患者,平素身体较为虚弱,常有胃肠道疾病,或痛、或泄便溏、或纳食不馨,应当与健脾养胃的方法调理治疗,如薏苡仁一把、莲子肉一把、粳米一把、百合一只、山楂15克、陈皮6克熬粥,当点心养胃化湿消食。也可丝瓜炒百合、薏苡仁冬瓜排骨汤、或者在荤菜中加入山楂和乌梅肉,起到消食的功效。 常食辛温,蕴而化热者:常见于夏季无名低热,反复起伏,与各种生化检查甚至怀疑肿瘤排查,未见异常,这类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而且会反复几年入夏发作。我们会发现,过度饮食辛温之品会是其中病因之一,尤其过食生姜大枣等,辨证施治便能消退低热。这类情况应该以黄菊花5克、金银花3克、莲子心1克、薄荷3克、甘草5克煮水喝,清热解毒。 安逸不动,气血不足者:许多孩子放了假,宅在家里玩手机电脑,躺着坐着各种姿势都有,当然还有宅男宅女们,这些人群缺乏必要的运动,心肺功能下降,动则胸闷气短、四肢无力,还有甚者剧烈运动、外出旅游或开学后运动猝死。这都与安逸不动,气血不足有关。父母亲友应当督促之。我们可以用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乌梅5枚、生山楂10克、甘草5克、冰糖若干煮水当饮料喝,补气活血,也可以太子参20克炖鸽子。

吴欢 2024-08-19阅读量1429

肺癌常见症状有哪些,一定要知...

病请描述:肺癌常见症状有哪些? 你是否了解,肺癌有哪些不易察觉的“信号”?了解症状,早发现早预防! 不少患者常常在确诊肺癌之后,才对号入座地想起之前的咳嗽、咯血等症状,后悔没有尽早意识到可能是肺癌的表现。因此发现以下3类症状,应警惕肺癌可能,及时就医。 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往往较为隐匿,但仔细观察仍能发现一些端倪。首先,肺部及胸部症状是肺癌的直接体现,如持续性咳嗽、咳痰甚至咳血,胸痛、胸闷或呼吸短促以及声音嘶哑等,这些都可能是肺癌的警示灯。其次,体重下降及食欲不振也是肺癌患者常见的全身症状,由于癌细胞消耗体内大量能量,加上患者可能因治疗副作用导致食欲不佳,体重会明显下降。最后,当肺癌扩散至其他部位如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等,还会引发一系列转移症状,如头痛、呕吐,骨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病情已进入中晚期。 掌握肺癌的常见症状,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请务必及时就医检查,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健康无小事,关爱自己,从了解开始!

刘杰 2024-08-19阅读量1637

心脏反流,高血压,原发性醛固...

病请描述:谢先生,56岁,江苏徐州人,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于2021年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就诊。既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难控制。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7%),中度主动脉瓣反流。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心肌病可能,优化抗心衰药物后出院。因之后疫情原因,一直未来上海复诊。 时间到了2024年4月,谢先生主动电话联系心外科张步升主任,说近期出现晚上睡觉时不能平躺、憋气症状,想来上海住院检查。张主任很快安排谢先生住院,追问这几年血压控制的一直不好,高压基本都在140mmHg以上。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6%),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52mmHg。从心脏彩超来看,心功能较2021年明显恶化,且临床心功能为IV级。 这怎么办?继续保守治疗,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血压难控制,且主动脉瓣反流加重,这样心脏功能的恶化速度会很快。而手术治疗,消除主动脉瓣反流,经平衡手术风险后,获益会多大?这都是需要我们手术团队考虑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和沟通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完善的准备,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谢先生康复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 时间很快到了术后3个月,谢先生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复诊,从主观感觉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血压也好控制了。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EF 52%),主动脉瓣无反流,三尖瓣轻微反流。这些都说明,不管从谢先生个人感受,还是客观检查资料,心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张步升 2024-08-14阅读量1453

苏州治疗肺部疾病医生提醒,不...

病请描述:    生活里,有太多的人不在意,总以为咳嗽是小毛病,慢慢的就拖出了大毛病。而且现在肺癌的发病率也在直线上升,现在肺癌患者出现的原因很多是因为肺部受到了破坏而导致的。比如长期吸烟以及长期处于粉尘的环境当中,容易导致肺部疾病的发生,或者是一些其他基础病情诱发的因素等。那么有这些异常表现就要注意了。     长期咳嗽、干咳甚至咳血,这是多数的肺癌患者首发的症状,这与普通感冒不同,肺癌引起的咳嗽属于刺激性咳嗽,往往无痰或只有少量的白粘痰,部分患者还会有咯血表现。     声音嘶哑、胸闷气短,声音变的嘶哑、喉部发紧,也是肺癌的症状之一。比如会有胸闷、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头晕等等。     手指呈杵状指,一般原发性肺癌患者的骨关节会表现出关节肿痛、其中杵状指(趾)最常见。     如果有这些异样,一定要提高警惕,去医院进一步检查,也建议在日常肺部平时就不舒服的患者,也要定期的检查。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肺癌好?本人李乃宇,曾为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中医师,从事呼吸科中医临床40多年,曾发表论文多篇,参加过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工作,同时担任中医药大学临床外事教学工作。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呼吸系统疑难病专家,苏州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专家。     坐诊时间:     周三上午,在苏州国医堂新区店坐诊,周三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吴中店坐诊,周五上午,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周五下午,在苏州国医堂园区店坐诊。

李乃宇 2024-08-09阅读量1353

肺部手术后遭遇乳糜胸,如何应...

病请描述:在肺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遭遇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乳糜胸。乳糜胸是由于乳糜液异常进入胸膜腔而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胸闷、气促等不适感,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那么,当肺部手术后遭遇乳糜胸,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乳糜胸:了解背后的故事 乳糜液,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主要来源于肠道淋巴液,富含脂肪、蛋白质、糖和电解质,因其所含的脂肪而呈现出独特的“牛乳”状。正常情况下,乳糜液经胸导管回流至左静脉角,进入血液,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肺部手术损伤胸导管或其分支时,乳糜液就会异常进入胸膜腔,形成乳糜胸。 乳糜胸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胸部手术损伤、胸部外伤、恶性肿瘤浸润、纵隔感染等。其中,胸部手术损伤是导致乳糜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在肺部手术过程中,由于手术操作复杂、解剖结构复杂等因素,胸导管或其分支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导致乳糜液外漏进入胸膜腔。 二、乳糜胸的诊断:揭开迷雾 乳糜胸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胸腔积液检查。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乳糜胸时,会进行胸腔积液的抽取和检查。在正常情况下,胸腔积液呈淡黄色或无色透明状;而乳糜胸患者的胸腔积液则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浑浊状,且含有大量脂肪和蛋白质。此外,通过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查,如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的测定,也可以辅助诊断乳糜胸。 除了胸腔积液检查外,CT检查和X线淋巴管造影术也是诊断乳糜胸的重要手段。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胸膜腔内的积液情况以及胸导管的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判断胸导管的损伤位置和程度。而X线淋巴管造影术则可以通过向淋巴管内注入造影剂来观察淋巴管的走行和分布情况,进一步确定胸导管的损伤位置和范围。 三、乳糜胸的治疗:攻克难题 乳糜胸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乳糜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 保守治疗 在乳糜胸引流量较少且患者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低脂饮食或禁食、静脉输液补充营养、胸腔穿刺引流或闭式引流等。通过减少胃肠道的吸收和淋巴液的生成,降低胸导管内压力,促进破口愈合和机体恢复。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患者症状较重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修复损伤的胸导管或其分支,防止乳糜液继续外漏进入胸膜腔。手术方法包括结扎或缝补破裂的胸导管及其分支、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或喷洒纤维蛋白胶等。近年来,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或喷洒纤维蛋白胶的方法已经成为治疗乳糜胸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 介入治疗 除了手术和保守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主要包括CT引导下于胸导管漏口处注射组织粘连剂直接封闭、经皮乳糜池及腹膜后淋巴管穿刺进行胸导管栓塞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局部注射药物或栓塞剂来封闭胸导管漏口或栓塞淋巴管分支,从而达到治疗乳糜胸的目的。 四、乳糜胸的护理:助力康复 在乳糜胸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以下是一些关于乳糜胸护理的要点: 饮食控制 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是乳糜胸护理的重要一环。由于乳糜液富含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患者需要低脂低钠高蛋白高能量的饮食。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需要禁食并提供胃肠外营养支持。在饮食控制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电解质水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持续负压吸引 持续负压吸引是乳糜胸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可以将胸膜腔内的积液和乳糜液等液体引出体外,减轻患者的胸闷、气促等症状。在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时,要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引流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引流管是否漏气、堵塞、打折等问题。同时要保持有效的负压环境,促进切口的愈合和机体的恢复。 局部加压包扎 对于部分需要加压包扎的患者来说,正确的加压包扎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加压包扎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包扎材料和方法;其次是要控制包扎的压力和时间避免过度压迫导致呼吸困难或皮肤损伤;最后是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包扎方案。 心理护理 乳糜胸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因此在进行乳糜胸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心理护理。护士应该积极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交流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担忧。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乳糜胸作为肺部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虽然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治疗、精心护理,是完全有可能战胜它的。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团队的不断努力,相信乳糜胸的治疗和护理水平会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张百华 2024-08-09阅读量3753

心脏病:在药店自我处置不可取

病请描述:心脏病,这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无限复杂的医学领域,实则是生命健康中不容忽视的重大议题。它不仅仅关乎心跳的节律与泵血的功能,更是全身血液循环与各大器官功能协调的基石。在探讨心脏病及其治疗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是一个需要高度专业化和个体化管理的疾病群体,任何轻率的自我诊断与治疗都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 心脏病的复杂性:症状背后的迷雾 心脏病的症状千变万化,从轻微的心悸、胸闷,到严重的水肿、血压骤变,每一种表现都可能隐藏着不同的病理机制。这些症状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背景、生活习惯、并存疾病等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此,即便是那些在其他领域拥有深厚知识和理性思维的人,在面对心脏病症状时,也难免会感到迷茫和困惑。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医学专业知识,而错将心脏病的症状归咎于其他看似相关实则无关的疾病,或者忽视了一些看似轻微实则严重的警示信号。 心脏病的危害:不容忽视的生命威胁 心脏病之所以令人畏惧,是因为其潜在的致命风险。以冠心病为例,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一旦发生,若不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危及生命。此外,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恶性高血压等心脏病类型,同样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这些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在短时间内夺去宝贵的生命。因此,对于心脏病的治疗,绝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更不能轻信非专业人员的建议,随意在药店购买药物进行自我治疗。 药物治疗的双刃剑:利弊并存的选择 在心脏病的治疗中,药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言,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大多具有双刃剑的特性。它们既能缓解病情、改善症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因此,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器官功能状态以及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综合考虑。这就要求患者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而不能仅凭个人意愿或药店药师的推荐随意用药。否则,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药店的角色定位:卖药而非治病 药店作为药品零售的场所,其主要职责是向消费者提供合法、安全、有效的药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药店能够承担治疗复杂疾病的任务。对于心脏病等需要高度专业化和个体化管理的疾病来说,药店显然不是合适的治疗场所。虽然药店的药师具备一定的药学知识和咨询能力,但他们无法替代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当患者出现心脏疾病或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建议。 结语:珍爱生命从规范治疗做起 总之,心脏病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的疾病。面对心脏病的复杂性和潜在危害,我们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侥幸心理。在出现心脏疾病或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心脏病知识的了解和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心脏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远离心脏病的威胁。

李明洲 2024-08-08阅读量1278

心梗后反复心衰,原来是缩窄性...

病请描述:冯先生,57岁,河北沧州人,平时身体健康,但1年半前(2020年10月),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当时就近送到天津某医院,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回旋支闭塞,用药物球囊扩张,重新打通了这根血管。出院后,冯先生一般情况还可以,就是有时感觉乏力。这样过了半年,到了2021年4月底,冯先生因为活动后胸闷气短在河北某市级医院住院,检查发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伴心脏收缩能力下降,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缺血性心肌病,建议药物抗心衰治疗。 出院后的冯先生坚持吃药,但病情却越来越重,1个月后再次住院,检查后还是考虑是心梗的后遗症导致的心力衰竭,继续药物治疗。此后,冯先生就开始了反复心衰,反复住院的循环,住院间隔越来越短,病情也越来越重,1年内住院次数达到近10次,不管是经济压力,还是身体上的折磨,让老冯全家心力交瘁。 时间到了2022年1月,老冯的病情更严重了,已经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稍微活动就感觉胸闷气短,双下肢严重水肿,到了天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查血肌酐558umol/L,血钾7.4mmol/L,达到急诊血液透析的指征,但当时血压低,收缩压只有70-80mmHg,不适合做血液透析,治疗上出现两难境地,医院一度开出了病危通知书。 后来,老冯的病情有所缓解,但因为病情复杂,合并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虽又看过几家三甲医院,但都没有给予进一步的治疗。最后,老冯的子女通过朋友的关系,联系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主任。他们通过手机把病例资料传给我,经过综合分析,我认为老冯是有手术机会,虽然手术有风险,但等下去,病情会越来越严重,预期寿命也不长了。最后,老冯及家属决定来上海市胸科医院看一下,如果上海再解决不了,那其他地方也不用去看了。 来上海住院后,详细问了发病的来龙去脉,结合心超,胸部CT等,认为缩窄性心包炎诊断明确,另外还复查了冠脉造影,目的是判断手术中冠脉缺血的风险及准备预案。还通过肘正中静脉测量了静脉压,达36cmH2O柱,说明心包对心脏的压迫非常严重,手术指征非常强烈。 住院1周后,手术如期进行。我们首先通过正中切口,打开患者的胸腔,术中证实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心包明显增厚,8-10mm,质韧,紧紧地包饶着心脏。我们按照标准的手术步骤,逐渐的将心包切除,这时可以看到心脏“欢快”地搏动。术后,经过手术、监护、护理团队的配合,老冯恢复顺利,体会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很快就康复出院了。

张步升 2024-08-07阅读量2020

心脏一次接受4个手术,是怎样...

病请描述:尹先生,56岁,江苏苏州人,因“活动后胸闷、气急1年余,加重1个月”,为行进一步治疗,而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就诊。 入院后,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右房及右室增大,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均减弱,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动态心电图提示:持续性心房颤动,最快心率208次/分,最慢心率50次/分,平均心率110次/分。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前降支近中段狭窄90%。我们经常把心脏的结构比喻成一个小房子,通过这些术前检查,可以发现这个小房子不仅是电路、水管、房门出现了严重问题,连墙壁的承受力也严重下降,这在临床上表现为心衰、心律失常等。那么,治疗方案怎么选择呢? 对于尹先生的病情,我们团队进行了讨论和会诊。方案1,开胸手术,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房颤消融、冠脉搭桥术,优点是一次手术解决全部问题,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及风险相对大。方案2,开胸手术,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冠脉搭桥术,不做房颤消融,优点是一次手术解决大部分问题,缩短了手术时间,缺点是遗留了房颤的问题。方案3,微创手术,先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再择期行微创切口下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术,以后再择期做经导管的房颤消融术,优点是切口小,但需要分期手术,住院周期长,花费大。 经过与尹先生及家属仔细沟通后,决定选择方案1。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在体外循环辅助下,二尖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房颤消融、冠脉搭桥术,四个手术一气呵成。术后恢复很快,2-3天就下地活动,到了1周左右,尹先生有了主动要去爬楼梯的冲动,可见这时候体力已经恢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脏各房室大小恢复正常,轻微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 这时,再次想到一位外国专家的话,患者来到外科医生这里,不是为了更小的切口,不是为了更短的手术时间,不是为了避免体外循环,而是为了安全、彻底和持久的治愈。而我们选择的方案1,恰恰符合这个原则,这也是尹先生术后恢复这么好的原因。

张步升 2024-08-06阅读量1040

肿瘤患者需关注的心脏问题及防治

病请描述:肿瘤患者需关注的心脏问题及防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肿瘤心脏病负责人张献玲随着抗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进入慢病管理阶段。然而,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带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以及防治策略:1、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在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04%至1.14%,死亡率可达39.7%-66%。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怎么发现免疫相关心肌炎呢?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肌标记物检测,提示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脑利钠肽等指标升高;心电图上可以有心律不齐、早搏、T波改变,心房颤动等;心脏超声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活动异常、心功能下降、心包积液等。必要时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甚至心肌活检,以明确诊断。如何进行治疗?一旦明确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心肌炎,要暂停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抑制剂。2.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是指由于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①化疗药物:已知蒽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曲妥珠单抗、紫杉烷类等具有心脏毒性药物;②放疗:胸部放疗可导致心肌病变、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疾病;③靶向治疗:例如针对HER2的抗体药物和某些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④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下肢肿胀、活动耐力下降等。诊断包括:脑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心超提示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时下降等。治疗包括应用利尿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右雷佐生可用于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到专门的肿瘤心脏病联合门诊就诊。3.肿瘤相关高血压肿瘤相关高血压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mmHg),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影响。常见于:①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肿瘤直接压迫血管或神经,以及肿瘤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或肾实质损害。②一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素治疗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或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头痛、泡沫尿、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后果。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降压方案,比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抑制剂等,具体方案建议由专业的肿瘤心脏病团队管理。4.冠状动脉疾病是指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比如:胸部放疗可能直接损害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某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可能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作等。我们科室最近成功抢救了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胸痛、出冷汗,心跳骤停等,查心电图异常、心肌标志物升高,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心病诊断,必要时需植入心脏支架,同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5.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肿瘤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因肿瘤细胞释放促凝因子,加上化疗、手术、卧床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下肢的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部,阻塞肺血管,导致肺栓塞。肿瘤患者的肺栓塞发病非常急,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猝死,威及生命。下肢静脉超声、肺动脉CTA、血D二聚体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上主要是抗凝甚至溶栓治疗等,但需评估出血风险。6.血脂异常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放疗等都可能引起血脂升高。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血脂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血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a水平即可诊断。建议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体重,低脂、低糖饮食,适当应用他汀类、贝特类及PCSK9抑制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2、防治策略1.严密监测: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心脏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肿瘤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脏风险较高的患者,选择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和放疗方式。3.药物干预:对于可能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提前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剂量和疗程,以降低心脏毒性风险。4.多学科合作:成立专门的肿瘤心脏病MDT联合门诊,加强心内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等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出现心脏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5.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及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总结: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通过严密监测、个体化治疗、药物干预、多学科合作和健康教育等防治策略,有望降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心脏问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十院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张献玲

张献玲 2024-08-06阅读量1625

肿瘤患者需关注的心脏问题及防治

病请描述:肿瘤患者需关注的心脏问题及防治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肿瘤心脏病负责人张献玲 随着抗肿瘤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进入慢病管理阶段。然而,抗肿瘤治疗,包括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在带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心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威胁生命。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以及防治策略: 1、需要关注的心脏问题 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inhibitors,ICIs)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是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然而,肿瘤免疫治疗在带来显著临床获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0.04%至1.14%,死亡率可达39.7%-66%。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不适,只是在常规检查时发现。 怎么发现免疫相关心肌炎呢? 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心肌标记物检测,提示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脑利钠肽等指标升高;心电图上可以有心律不齐、早搏、T波改变,心房颤动等;心脏超声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活动异常、心功能下降、心包积液等。必要时需要进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甚至心肌活检,以明确诊断。 如何进行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心肌炎,要暂停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2.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 是指由于肿瘤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导致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包括:①化疗药物:已知蒽环类药物(如多柔比星)、曲妥珠单抗、紫杉烷类等具有心脏毒性药物;②放疗:胸部放疗可导致心肌病变、瓣膜病变和冠状动脉疾病;③靶向治疗:例如针对HER2的抗体药物和某些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④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表现为心悸、胸闷、呼吸困难、下肢肿胀、活动耐力下降等。诊断包括:脑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心超提示心脏扩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基线时下降等。治疗包括应用利尿剂、沙库巴曲缬沙坦、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右雷佐生可用于预防蒽环类药物引起的心功能不全。具体治疗方案建议到专门的肿瘤心脏病联合门诊就诊。 3.肿瘤相关高血压 肿瘤相关高血压是指由于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引起的高血压(诊室血压≥140/90mmHg),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会产生影响。常见于:①肿瘤细胞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肾素、血管紧张素、抗利尿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肿瘤直接压迫血管或神经,以及肿瘤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或肾实质损害。②一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激素治疗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或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部分患者可有头晕、头痛、泡沫尿、视力模糊等症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衰竭等后果。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降压方案,比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抑制剂等,具体方案建议由专业的肿瘤心脏病团队管理。 4.冠状动脉疾病 是指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出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比如:胸部放疗可能直接损害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某些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可能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害,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发作等。我们科室最近成功抢救了2例应用免疫抑制剂之后,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后胸闷、胸痛、出冷汗,心跳骤停等,查心电图异常、心肌标志物升高,进一步做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冠心病诊断,必要时需植入心脏支架,同时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5.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肿瘤患者非常常见的并发症。因肿瘤细胞释放促凝因子,加上化疗、手术、卧床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下肢的静脉血栓脱落进入肺部,阻塞肺血管,导致肺栓塞。肿瘤患者的肺栓塞发病非常急,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晕厥、猝死,威及生命。下肢静脉超声、肺动脉CTA、血D二聚体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上主要是抗凝甚至溶栓治疗等,但需评估出血风险。 6.血脂异常 化疗药物、内分泌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放疗等都可能引起血脂升高。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但长期血脂异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冠心病、中风等。血化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脂蛋白a水平即可诊断。建议增加体力活动,保持健康体重,低脂、低糖饮食,适当应用他汀类、贝特类及PCSK9抑制剂,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防治策略 1.严密监测: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心脏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史、肿瘤类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心脏风险较高的患者,选择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和放疗方式。 3.药物干预:对于可能出现心脏毒性的患者,提前使用心脏保护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药物剂量和疗程,以降低心脏毒性风险。 4.多学科合作:成立专门的肿瘤心脏病MDT联合门诊,加强心内科、肿瘤科、放疗科、影像科等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对于出现心脏问题的患者,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及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总结: 肿瘤治疗中的心脏问题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通过严密监测、个体化治疗、药物干预、多学科合作和健康教育等防治策略,有望降低肿瘤治疗过程中的心脏问题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十院肿瘤心脏病亚专科主任张献玲

张献玲 2024-08-06阅读量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