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对于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来说,一旦得了甲减、或做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或做了碘131治疗后导致甲状腺激素无法正常分泌 往往就需要终身服药。 不过“优甲乐”你真的吃对了吗? 优甲乐,又名左甲状腺素钠片。由于含量明确、效果好、剂量易于掌握,目前是甲减的替代治疗药物。可以将它理解成一种人为合成的甲状腺素,是机体所需要的一种激素。但是优甲乐仅仅是补充人体甲状腺素,并不能起到治疗、修复受损的甲状腺功能。 优甲乐怎么吃才最有效? 1、什么时间段吃? 建议早餐前1小时吃,每天一次,空腹吃,顿服。效果最佳,所以养成好的吃药习惯,每天定时吃,这样有利于激素的脉冲式释放和定时释放,并且早上吃也可以维持一整天的甲状腺素水平。 2、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不能与豆制品,奶及含铁含钙的食物一起吃。与含铁、钙食物间隔2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4小时。豆制品之类的食物会抑制身体对优甲乐的吸收,所以在服用优甲乐的一定时间内不能吃,早餐可以选择面食或鸡蛋等。 3、不能和哪些药物一起吃? 与维生素、高血压药物、滋补品间隔1小时,与含铁、钙药物间隔2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树脂间隔12小时。 优甲乐虽然能够暂时维持甲功指标的正常,但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且药物使用过量可引起心动过速、心悸、心律失常、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出汗、潮红、呕吐、骨质疏松等。除了部分患者需要终身服用优甲乐之外,其他的甲状腺疾病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是可以治愈的。所以对于甲状腺疾病患者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治本之道。 温馨提示: 优甲乐不适用于减肥,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服用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不会引起体重减轻,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则会引起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优甲乐期间,患者一定不要擅自调整剂量、停药等,一定要遵医嘱。
俞一飞 2023-08-21阅读量1463
病请描述: 儿童多生牙是一种口腔异常现象,指的是在正常牙列之外多长出一颗或几颗牙齿,这些多余的牙齿称为多生牙。多生牙的发生率约为3%~5%,其中90%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原因可能与遗传、环境、营养、感染等因素有关,但目前尚不清楚具体的机制。 多生牙会对儿童的口腔健康和美观造成不良影响,如: 阻碍正常恒牙的萌出,导致恒牙迟萌或阻生。 引起邻牙的移位、扭转、排列不齐等。 造成乳牙滞留、早失或异常吸收。 导致牙齿间隙增大,容易积存食物残渣,增加龋齿的风险。 影响儿童的咀嚼、发音和面部形态。 因此,对于儿童多生牙,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减少其对恒牙和恒牙列的损害。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拔除多生牙,但具体的时机和方式要根据多生牙的位置、数目、形态、邻牙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已萌出或影响恒牙萌出的多生牙应尽早拔除;埋伏在颌骨内且不影响恒牙萌出的多生牙可以稍后拔除;如果多生牙与邻牙相似且邻牙已受损,可以考虑保留多生牙而拔除邻牙。拔除多生牙后,有时还需要配合正畸治疗将移位的恒牙排列到正确的位置。 拔除多生牙是一种小型外科手术,对儿童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不适。在选择麻醉方式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心理状况、手术难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和沟通。一般来说,局部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但需要儿童配合手术操作;全身麻醉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状态下完成手术,但需要专业的麻醉医师监测和管理,且可能引起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你了解儿童多生牙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保护你孩子的口腔健康。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或想要更多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蒋通辉 2023-08-03阅读量1299
病请描述:依维莫司是一种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哺乳动物靶点),PI3K/AKT通路下游的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依维莫司是肿瘤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强效抑制剂,并可在体内外抑制实体瘤的糖酵解。 推荐剂量 10mg;每日一次。 每日一次口服给药,在每天同一时间服用,可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适应症 1.既往接受过舒尼替尼或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成人患者; 2.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良好的(中度分化或高度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成人患者;不需要立即手术的,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成年患者; 3.需要治疗干预但不适用于手术切除的结节性硬化症(TSC)相关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EGF)成人和儿童患者;作为其他抗癫痫药的普通治疗; 4.与依西美坦联合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口腔炎 吃完东西轻轻的刷牙,睡前刷牙,如果牙龈出血,用纱布代替牙刷。可以用小苏打代替牙膏,还可以用1/4茶匙漱口水+小苏打+1/4茶匙盐用温水冲几次。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尽量选择容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少吃多餐,补充水分。如呕吐严重,请告知医生为您开具止呕药。 腹泻 少吃多餐,补充水分,避免食用通便和含大量纤维的食物。如腹泻严重,请告知医生为您开具止泻药。 疲乏、精力下降 感到困倦时请勿开车或操作机器。 手脚或小腿肿胀 避免穿紧身衣服,坐着或平躺时,抬高双脚。 头晕、头痛 如症状严重请告知医生。 血糖控制不佳 如您有糖尿病,请定期检查血糖。 出血 避免擦伤、割伤或烫伤,清洁鼻子,使用柔软牙刷。避免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感染 常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如果发烧达38.3℃,有发冷、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诊。 皮疹 化疗结束后会逐渐缓解。医生也可能给您开具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 肌肉或关节痛 轻度疼痛可通过药物缓解。
刘天舒 2023-07-28阅读量1967
病请描述:很多病人表现为周身多处的疼痛,心慌,胸闷气短,腹胀腹痛。。失眠头晕,耳鸣等等,但到医院检查医生就查不出问题。这种情况可能是交感神经性颈椎病。 一,临床表现症状复杂而体征少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特点是患者主诉多但客观体征少,症状多种多样。 1.头部症状 如头晕或眩晕、头痛或偏头痛、头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状 眼胀、干涩或多泪、视力变化、眼皮跳,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嗅觉味觉改变等。 3.内脏胃肠道症状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嗳气气短,以及咽部异物感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体症状 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有时感觉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经节段或走行分布。 以上症状往往与颈部活动有明显关系,坐位或站立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颈部活动多、长时间低头、在电脑前工作时间过长或劳累时明显,休息后好转。 6.其他 肢体发凉怕冷,多汗,还可有一侧肢体少汗,头颈、颜面或肢体麻木等现象。 二,辅助检查多数病情轻微,诊断困难 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心脏交感神经功能检测以及红外成像有利于诊断,对部分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可能需要诊断性治疗比如,星状神经节结神经阻滞,症状有所减轻,则有助于诊断。 三,治疗后容易反复,多数病人在合理的治疗后都会得到缓解,但是如果劳累,精神紧张或者是睡眠不足,长期低头或姿态不对等都可能出现症状反复。
马彩毓 2023-07-25阅读量2242
病请描述:大家好,这个题目的上一期是无症状患者的居家处理,上次说过,一般会有两种情况发现血压高,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时,自行测量血压,一般伴随上述症状出现时,要同时拨打120,如血压低于180/110mmHg,卧床休息,伴随呕吐时请侧卧或请家人协助侧卧,避免呕吐物误吸,监测血压,暂不要服用速效降压药。如血压高于180/110mmHg,可舌下含服一片硝酸甘油,复测血压,注意不要将血压降低到150/90mmHg以下,避免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脑灌注不足,加重可能已经发生的脑卒中。一般出现上述情况,容易并发的疾病有血压快速升高导致的高血压脑病,脑梗塞,脑出血等。要及时拨打120前往医院行头部CT或头部MRI检查,避免延误病情。
樊雪 2023-07-17阅读量1185
病请描述: 植物神经紊乱是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或者受到精神上的刺激所引起的一组候群症。 由于植物神经贯通全身,因此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也会遍及全身,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睡眠方面:疲劳、入睡困难、睡眠浅、失眠、早醒、多梦、醒后不解乏、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精力不足、萎靡不振等 头颈部位:头晕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发闷发沉、麻痹、眼部憋胀干涩、视力模糊、面部发麻难受、脖子和后背发紧发沉等。 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进食无味、没有食欲、胃胀胃痛、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烧心、咽喉哽咽、口苦口干、胃镜报告有浅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型等。 精神情绪:紧张焦虑、暴躁易怒、敏感多疑、恐惧、悲观压抑、缺乏自信、出现强迫行为(比如反复确认关门)、不愿见人和说话、对事物丧失兴趣、坐立不安、幻听妄想等。 心脏方面: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外界刺激更易使心跳加快、血管扩张、乏力、呼吸不畅、早搏、心前区疼痛、濒死感等。 四肢躯体:身疲乏力、僵硬发紧、四肢麻木、手脚心发热、周身皮肤发热但体温正常、全身阵热阵汗或有游走性疼痛、行动迟缓、皮肤感觉异常(跳动感、灼烧感、蚁走感、针刺感、麻木感)等。 长期植物神经紊乱会严重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使人心理压力加重,脑功能减退、身体免疫力下降,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发现有以上症状应该多加留意,及时到医院检查,接受治疗,以免情况越来越严重,治疗困难。 以上的文章是针对“植物神经紊乱”相关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高小宁 2023-07-10阅读量1649
病请描述: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诊疗方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高阳 副主任医师 概念 脑膜转移瘤(meningeal 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脑脊液种植播散等途径累及脑膜,或邻近肿瘤直接侵犯脑膜的一种严重疾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由于血脑屏障存在,传统化疗药物往往很难对脑膜转移病灶产生疗效,患者预后较差,中位OS仅为3个月左右。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规范化综合治疗取得新进展,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临床表现 ① 颅内高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步态不稳、认知精神状态改变等 ② 癫痫 ③ 颅神经损害症状:面瘫、吞咽困难、听力下降、复视、舌偏、三叉神经痛等 ④ 脊神经损害症状:神经根痛、颈部或背部疼痛、痛觉过敏、大小便失禁、便秘等 诊断 影像学: ① 线状增厚型,表现为脑膜的弥漫性增厚呈线状 ② 结节型,脑膜转移瘤呈圆形、结节状或肿块状 ③ 混合型,上述两种不同形状的病灶同时存在 ④ 影像阴性 脑脊液检查: ① 脑脊液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葡萄糖降低 ② 脑脊液查到癌细胞是主要诊断(金标准)(1次腰穿阳性率50%,3次腰穿阳性率高达85%-90%) ③ “液体活检”CSF ctDNA 检测 ④ 脑脊液肿瘤肿瘤细胞标记物等 治疗 ① 对症治疗:有头痛、神经根痛症状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有癫痫时,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戌酸钠片、卡马西平胶囊等。 ② 手术治疗:在全身治疗基础上,欧玛亚囊植入术(抽吸脑脊液、鞘内给药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③ 放疗:一是局部放射治疗,主要为了减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脑脊液循环。二是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其是治疗脑膜转移癌的首选方案。 ④ 药物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欧玛亚囊植入术,操作简单,鞘内化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解除颅高压,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总结 脑膜转移瘤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其他癌症疾病引发的并发症之一。当患者患有该疾病时,往往意味着患者已经进入了癌症晚期。不过,对此患者并不能丧失治疗信心,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综合运用上述四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抑制癌症发展,延长生命周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神经外科 高阳 副主任医师,平台有门诊时间,欢迎预约挂号就诊。
高阳 2023-05-25阅读量1267
病请描述:安罗替尼(larotrectinib)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治疗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肉瘤,称为TRK基因融合肉瘤。本文将探讨安罗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试验结果、安全性和副作用,以及其在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用机制 TRK基因融合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其特点是TRK基因与其他基因融合,导致TRK蛋白的过度表达。TRK蛋白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参与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在TRK基因融合肉瘤中,TRK蛋白的过度表达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安罗替尼是一种TRK抑制剂,可以抑制TRK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安罗替尼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治疗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临床试验结果 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在一项针对TRK基因融合肉瘤的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总有效率为75%,其中包括12%的完全缓解和63%的部分缓解。这意味着安罗替尼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 此外,安罗替尼还被证明对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有效。在一项针对TRK基因融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总有效率为80%,其中包括20%的完全缓解和60%的部分缓解。 安全性和副作用 安罗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临床试验中,安罗替尼的主要副作用包括疲劳、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和肌肉疼痛。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度或中度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对症治疗来缓解。 然而,安罗替尼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包括肝损伤、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在临床试验中,有少数患者出现了这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的发生率非常低。 在使用安罗替尼之前,医生应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心脏功能,并监测患者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可能需要暂停或停止安罗替尼的治疗。 应用于软组织肉瘤治疗 安罗替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TRK基因融合肉瘤的药物。由于TRK基因融合肉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安罗替尼通常被用于治疗那些已经接受了其他治疗但没有获得良好疗效的患者。 安罗替尼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此外,安罗替尼还可以穿过血脑屏障,治疗TRK基因融合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总结 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治疗TRK基因融合肉瘤。安罗替尼的作用机制是抑制TRK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安罗替尼的临床试验结果非常令人鼓舞,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的大小和数量,甚至可以完全消除肿瘤。安罗替尼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也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安罗替尼通常被用于治疗那些已经接受了其他治疗但没有获得良好疗效的TRK基因融合肉瘤患者。
屈国伦 2023-05-15阅读量3294
病请描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常常会转移至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肺、肝、骨骼和大脑等。手术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但手术后的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药物治疗的方案以及前沿研究进展。 一、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药物治疗的方案 1.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可以刺激免疫系统,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在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干扰素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干扰素的副作用包括疲劳、发热、肌肉疼痛和抑郁等。 2.白介素-2 白介素-2是一种免疫调节剂,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在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白介素-2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白介素-2的副作用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和恶心等。 3.靶向治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可以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进行治疗。在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靶向治疗药物可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靶向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皮疹、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药物,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在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副作用包括疲劳、皮疹、恶心和呕吐等。 二、前沿研究进展 1.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癌细胞的基因来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目前,基因治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恶性黑色素瘤。 2.免疫细胞治疗 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目前,免疫细胞治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变免疫细胞,使其更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3.微生物治疗 微生物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群来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目前,微生物治疗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预测恶性黑色素瘤的发展趋势和治疗效果。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来辅助医生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后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癌细胞的复发和转移。目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各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屈国伦 2023-05-11阅读量2818
病请描述: 下面结合最新指南共识,总结规范使用GLP-1RA这类药物的10个问题: 问题一:我国已上市的GLP-1RA有哪些? 在我国,当前有8种GLP-1RA获批用于治疗T2DM,除艾塞那肽微球外,其他7种GLP-1RA均已被纳入我国2022版国家医保目录,具体报销比例各地有所不同。 ➤周制剂:包括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洛塞那肽和艾塞那肽微球; ➤日制剂:包括利拉鲁肽和利司那肽; ➤其他:包括每天需2次注射的艾塞那肽和每天需3次注射的贝那鲁肽。 表1 在中国获批的GLP-1RA适应证 问题二:不同种类的GLP-1RA,如何使用? 不同种类GLP-1RA的用法用量见下表。 表2 GLP-1RA品规及用法用量 1.GLP-1RA的注射时间 ➤GLP-1RA短效制剂一般在餐前注射; ➤长效制剂可以在1天或1周内任何时间注射,无需根据用餐时间给药,推荐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注射,以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2.GLP-1RA的注射部位 可在任何常规注射部位进行GLP-1RA皮下注射,药效无明显差异。改变注射部位无需剂量调整,禁止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如出现轻度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如皮疹、红斑),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建议部位轮换。 问题三:GLP-1RA漏打了怎么办? GLP-1RA周制剂如遗漏注射,应在遗漏用药后3天(司美格鲁肽为5天)内尽快给药;如遗漏用药超过5天,应略过遗漏剂量,在正常的计划用药日接受下一次用药。 问题四:如何调整GLP-1RA周制剂的用药时间? 如需调整周制剂注射时间,距上一次给药超过72小时(司美格鲁肽为48小时),可以改变每周给药时间。 问题五:哪些患者应禁用或慎用GLP-1RA? ➤禁用: (1)对该类产品活性成分或任何其他辅料过敏者;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3)有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 (4)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 (5)确诊或疑似胰腺炎的患者; (5)计划怀孕的孕龄期女性,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6)伴有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等)者。 ➤慎用: (1)合并炎症性肠病、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 (2)有胰腺炎病史或高风险的患者; (3)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 (4)18岁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我国尚未批准任何GLP-1RA用于治疗18岁以下儿童T2DM患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9年批准利拉鲁肽用于治疗10岁及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T2DM患者。 问题六:GLP-1RA与口服药联用,需要注意什么? GLP-1RA可与除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i)以外的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 无论是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磺脲类(SU)或噻唑烷二酮类(TZD)血糖控制不达标时,联合GLP-1RA均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如果患者已经采用口服降糖药二联或三联治疗方案,联合GLP-1RA时,应考虑原有二联或三联治疗方案的药物类型。 ➤如果原有方案中含有SU,建议适当减少SU的剂量,并严密监测血糖,以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这是因为SU和GLP-1RA均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二者联用显著增加低血糖风险。 ➤当原有方案中含有SU或TZD,患者血糖未达标、体重明显增加或反复发生低血糖时,也可考虑将SU或TZD转换为GLP-1RA。 ➤SGLT2i单药或联合治疗血糖及体重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联合GLP-1RA可进一步降低HbA1c水平,减轻体重,也有利于血压及血脂谱的改善。GLP-1RA和SGLT2i联合治疗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具有叠加效应。 ➤2022ADA指南推荐,二甲双胍、SGLT2i和GLP-1RA三药联合的治疗方案,对于胰岛功能尚好、合并超重或肥胖和高血压患者是最合理的联合方案。 问题七:为何不建议GLP-1RA与DPP-4i联用? GLP-1RA和DPP-4i在作用机制上存在重叠,不建议二者联用。使用DPP-4i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患者,可以考虑转换为GLP-1RA治疗。如患者有减重需求和(或)合并ASCVD等,推荐将DPP-4i转换成GLP-1RA。 问题八:GLP-1RA与基础胰岛素联用,应注意什么? GLP-1RA联合基础胰岛素可进一步优化血糖控制,减少胰岛素用量,对抗胰岛素所致的体重增加,显著提高血糖达标率。 对于使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T2DM患者,当其血糖未达标、体重明显增加、胰岛素用量大或合并ASCVD时,可考虑联合GLP-1RA,停用二甲双胍以外的一个口服降糖药或减少其剂量。 问题九:GLP-1RA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如何处理? ➤胃肠道不良反应: 应用GLP-1RA后,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反应较常见,一般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减轻。建议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不耐受者应停药并及时更改为其他治疗方案。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心率加快、鼻咽炎等,临床上也需要注意。 ➤过敏:使用GLP-1RA曾有报告严重的过敏反应(如速发过敏反应、血管性水肿),如发生过敏反应,应停用本品,立即给予标准治疗,并监测患者直至体征和症状消退。切勿用于既往对本药物过敏的患者。 ➤急性胰腺炎:临床上偶有与GLP-1RA治疗相关的急性胰腺炎的病例报告,但大型随机对照试验及其Meta分析显示:与安慰剂相比,GLP-1RA治疗未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出于安全性考虑,有胰腺炎病史或高风险的患者使用GLP-1RA时应谨慎,正在接受GLP-1RA治疗的患者如出现急性胰腺炎,应立即停药,其他按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原则进行及时救治。 问题十:特殊人群使用GLP-1RA,需要注意什么? 1.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何使用GLP-1RA? 不同种类GLP-1RA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差异较大,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使用也有所区别,见下表。 表3 GLP-1RA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2.老年患者如何使用GLP-1RA? 总体来看,GLP-1RA的安全性或有效性在不同年龄群体中无明显差异。但是,70岁以上的T2DM患者接受GLP-1RA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胃肠道反应,应用时应密切观察。 此外,对于体弱的老年T2DM患者(例如患有营养不良、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及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目前GLP-1RA应用经验较少,应慎用或禁用。 3.甲状腺结节患者可以使用GLP-1RA吗? GLP-1RA禁止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髓样癌既往病史或家族病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降钙素水平升高患者,其他甲状腺疾病患者在降钙素水平正常的情况下可使用GLP-1RA。 尽管研究显示,GLP-1RA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对于伴有家族性甲状腺癌和乳头状及滤泡状甲状腺癌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应用时应谨慎。
俞一飞 2023-05-04阅读量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