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粘连 > 内容

皮肤粘连内容

#腋臭术后为什么会感到腋下皮...

病请描述:一些腋臭手术病人术后会感到腋下皮肤比较紧,而且过一段时间感觉越来越轻松直到任意活动自如。这是由于手术后皮下组织纤维增生形成粘连的缘故。纤维增生是创伤修复的一种方式,虽然腋臭手术切口比较小,但是汗腺分布面积较大,一般整个腋毛区外一厘米左右都是手术范围。术后这片范围内会有纤维增生,同任何体外疤痕一样,也有增生、塑型、成熟三个阶段,到后期组织弹性增加,自然变的柔软,抬臂等各种活动不会受任何影响。

陈斌 2021-04-30阅读量8306

#激光脱毛能治疗腋臭吗?#【...

病请描述:激光脱毛在当前美容科是比较常做的治疗项目,它是基于选择性光热动力学原理,将黑色素颗粒作为靶目标,产生光热效应,把毛球及毛囊干细胞破坏,达到脱毛效果。由于光热作用,毛囊周围组织也将受到影响,就像融化的胶一样与皮肤下层粘连,连带着破坏了部分位置比较浅的大汗腺。于是,激光治疗腋臭就是这么诞生的,实际上则是离根治相去甚远。

陈斌 2021-04-28阅读量8149

PTGD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

病请描述:1.6拔管指征:对于AC患者经综合评估后无法耐受全麻手术或拒绝胆囊切除术:者,长期带管不仅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还会导致穿刺点红肿化脓,引流管阻塞致逆流感染等,因此符合以下拔管指征时,应尽早拔除:(1)无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2)置管时间在1月以上;(3)胆汁透亮,为黄绿色,未见明显絮状物及脓性物质;有下列情况时应根据患者状况适当增加带管周期:(1)患者大于70岁;(2)全身营养状况差;(3)有长期服用类固醇药物史。 1.7预后: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PTGD的安全性逐渐提高。有研究表明,胆囊: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的炎性渗出情况、胆囊壁厚度、血象白细胞水平及碱性磷酸酶高低并不能作为患者的预后分析指标,而肝功AST与ALT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则与患者是否进展为MODS关系密切,肝功较差时,往往提示预后不佳。PTGD术后死亡率往往更与患者的年龄与基础疾病有关。部分AC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后未行胆囊切除术,而在这类患者中,术后1-3年内复发率达40%以上,且复发胆囊炎行LC中转开腹率超过50%,故为了避免将来的年龄因素以及AC发作时伴随诸多疾病的不利因素,仍建议在PTGD术后对无绝对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时机行手术治疗。 2、PTGD与胆囊切除术: 2.1  PTGD序贯二期胆囊切除术:大多AC患者PTGD术后需序贯联合LC治疗。对于病程小于72h的AC患者,由于胆囊周围水肿较松弛,易于分解粘连,故此时急诊手术优于PTGD。而超过72h后,胆囊周围尤其是三角区易形成局部粘连,解剖模糊,故尽管腹腔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据报道急诊手术死亡率仍高达4.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中转开腹率约5%-20%;而PTGD后择期LC的死亡率与常诊手术相似,约0.36%,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远远低于急诊手术。就住院时间及总花费上,PTGD序贯LC治疗虽然住院时间较短,但花销费用较高(主要为介入器材费用);急诊手术避免了穿刺介入及后期置管护理的高额费用,但因为围术期并发症较多,住院及补液时间长。由于缺乏更多的病例研究及回顾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性证据较少,尚无法在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上就二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2.2  PTGD术后合适的LC手术时机:临床上对于PTGD术后LC的手术时机尚没有统一的结论。早期(72h内)行LC手术,由于胆囊炎症尚未完全消退,囊壁仍较厚,Calot三角关系模糊,,周围炎性水肿区对器械难以耐受,结扎胆道或血管时不确切,分离三角时易损伤胆道系统及血管,易出现胆漏及腔镜下不可控出血,手术操作较复杂,中转开腹百分率高;手术及全麻时间长,且术后补液及抗感染时间长,住院费用高;部分病例可见腹盆腔炎性渗出物积聚,尽管术中不断冲洗,但仍存在术后腹腔感染的病例。在2013版的东京指南中则指出基础情况差的患者在PTGD术后2-3个月行LC,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术中可见胆囊炎症消退明显,胆囊三角解剖较清晰,但部分研究发现,如果胆汁引流时间过长,可致胆囊明显萎缩,囊壁纤维化,与肝脏粘连紧密,分界不清,分离解剖时易伤及周围组织脏器;另外,由于引流管留置时间久,皮肤穿刺区易发生切口化脓感染;AC患者行PTGD术后,在间歇期4~8周内择期行LC,不但可以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规避手术风险,而且缩短了术后住院天数,与常诊手术相似,花销也显著降低。此外,可避免长期留置引流管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如穿刺区切口感染、引流管堵塞导致胆汁反流感染而引发的全身症状、固定缝线断裂,引流管脱出或移位甚至需要重新置管等;但在临床上,LC的手术时机往往决定于术者的手术经验,另外同样也受医院的硬件设备及患者的主观意愿影响。拔管前为确保窦道的形成,建议拔管前行PTGD管造影。 本文选自:张宇航,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研究。

赵刚 2021-01-09阅读量1.0万

埋线双眼皮是否可以解决上睑下...

病请描述:如果求美者的眼睛存在上睑下垂情况,那么就不适合埋线双眼皮。为什么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上睑下垂?上睑下垂是一种疾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是因为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的发育异常引起,后天性上睑下垂多由外伤损伤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引起,眼整形手术操作不当也会引起医源性上睑下垂,此外衰老引起的腱膜弹性变差也会造成腱膜性上睑下垂。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上睑下垂,归根结底都是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的病变。而埋线双眼皮是通过缝合方式,直接把缝线(或高分子缝合线)埋藏于皮肤及睑板之间,使上睑皮肤同睑板发生粘连,形成重睑的一种手术。埋线只是一根线,无法对肌肉的力量、睑板的着力点进行任何调整,甚至如果埋线的位置不恰当,还会加重睑板的负担,使睁眼力量受阻,加重上睑下垂。

金蓉 2021-01-09阅读量8681

双眼皮术式

病请描述:做双眼皮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全切法双眼皮  全切法双眼皮是将眼睑提肌肌腱和眼睑皮肤相连位置,制造新的双眼皮并使睫毛外翘,好处是以后不必再做,可永久形成,而且可顺便吸脂,将眼内的脂肪去除,使双眼皮曲线更漂亮;适用于上睑皮肤松弛或脂肪过多者、老年性皮肤松弛眼睑臃肿者、外眼角松弛导致三角眼者。  2、埋线双眼皮  通过缝合的方法,直接把缝线埋藏于皮肤及睑板之间,使上睑皮肤同睑板发生粘连而形成重睑。埋线双眼皮适合眼睑皮肤有弹性,皮下组织少的薄眼皮。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不留疤痕,消肿也比较快。  3、韩式三点法双眼皮  韩式三点法双眼皮也叫部分切开法双眼皮,是在上眼睑皮肤的最合适位置,打三个小孔(如图,分别为A、B、C三个孔),去掉部分脂肪和多余皮肤,并将真皮层与睑板进行三点缝合。手术效果自然美观,不但几乎看不到疤痕,在闭眼时更为自然漂亮。适应年龄是18-25岁,眼睑皮肤无松弛的年轻女性。  每一个术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双眼皮!这样看起来才会自然!

孙笛 2020-11-23阅读量8945

做双眼皮目前主要的三种方法

病请描述:做双眼皮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全切法双眼皮  全切法双眼皮是将眼睑提肌肌腱和眼睑皮肤相连位置,制造新的双眼皮并使睫毛外翘,好处是以后不必再做,可永久形成,而且可顺便吸脂,将眼内的脂肪去除,使双眼皮曲线更漂亮;适用于上睑皮肤松弛或脂肪过多者、老年性皮肤松弛眼睑臃肿者、外眼角松弛导致三角眼者。  2、埋线双眼皮  通过缝合的方法,直接把缝线埋藏于皮肤及睑板之间,使上睑皮肤同睑板发生粘连而形成重睑。埋线双眼皮适合眼睑皮肤有弹性,皮下组织少的薄眼皮。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不留疤痕,消肿也比较快。  3、韩式三点法双眼皮  韩式三点法双眼皮也叫部分切开法双眼皮,是在上眼睑皮肤的最合适位置,打三个小孔(如图,分别为A、B、C三个孔),去掉部分脂肪和多余皮肤,并将真皮层与睑板进行三点缝合。手术效果自然美观,不但几乎看不到疤痕,在闭眼时更为自然漂亮。适应年龄是18-25岁,眼睑皮肤无松弛的年轻女性。  每一个术式,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双眼皮!这样看起来才会自然!

孙笛 2020-11-23阅读量8692

科普系列—七旬大...

病请描述:典型病例 76岁的张大爷3年来长期便秘、偶尔大便发黑。二周前,下腹胀痛,自行口服抗炎药后,稍有好转。一天晚饭过后,突然出现左下腹剧烈疼痛,呈阵发性绞痛,约十余分钟后缓解,张大爷自以为“老毛病”口服抗炎止痛药后,以为会好转,8小时后,排便数次均为鲜血便,伴有发热,持续隐痛难忍。在家属搀扶下至当地医院急诊就诊。CT提示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医生拟”乙状结肠占位”收治入院。家属连夜辗转赶往我院傅传刚教授特需门诊,一早,傅传刚教授紧急安排进一步检查。 CT影像肠壁增厚水肿 治疗过程CT提示患者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局部明显水肿,周围可见气泡影,结肠占位,傅传刚教授高度怀疑结肠憩室,穿孔可能。急诊开腹探查,见腹腔内淡黄色渗液约300ml,腹腔内广泛粘连,全小肠及结肠扩张明显,乙状结肠憩室约3cm,破裂坏死,盆腔积血和粪便样液体约200ml,周围包裹黏连。升结肠憩室约1.0cm,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憩室约2.0cm。术中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乙状结肠巨大憩室坏死穿孔 升结肠憩室  小肠憩室 。傅传刚教授与周主青教授团队共同为患者实施乙状结肠切除术+结肠造口术+升结肠憩室切除术+小肠憩室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吸出盆腔积血及积液,解除粘连。随后游离并切除升结肠、小肠憩室,切除部分结肠及直肠,结肠残端吻合于皮肤造口。手术用时5小时,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术后傅传刚教授表示,高龄患者急诊手术风险较大,一旦有证据提示结肠憩室穿孔,早期剖腹探查可望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什么结肠憩室? 结肠憩室是结肠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状 结肠憩室在西方国家是一个常见病,乙状结肠最常出现,并且发病年龄较大,亚洲比较少,最常见的部位为右侧盲肠或升结肠,一般以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好发。我国结肠憩室发病率为0.17%~1.87%,其中70%~90%发生于右半结肠,并发症发生率为5%,主要为憩室炎和憩室出血。 本例患者乙状结肠巨大憩室,国内非常少见,结肠癌与憩室病变有较多的相似之处,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加,可发生在结肠任何部位,乙状结肠多发,临床症状相似,很容易误诊。由于患者高龄往往反应迟钝,NSAIDs应用可导致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合并DM、RA等免疫代谢性疾病,特别是伴发周围血管壁硬化、血管舒缩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局部肠壁血管可长期处于无症状的不完全闭塞状态。一旦出现突发剧烈腹痛,需警惕憩室穿孔的可能。 临床症状 80%以上的结肠憩室无症状,其黏膜色泽与周围正常黏膜相似,往往由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如钡剂灌肠或结肠镜检查意外发现。据文献统计,亚洲人中70%的结肠憩室炎的腹痛,表现为右下腹痛,加上发烧,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的表现,导致结肠憩室炎的症状,和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非常像。仅少数患者因憩室发炎、出血、穿孔、肠瘘、肠梗阻、蒂扭转、腹膜炎等并发症而需接受治疗。 治疗方法 结肠憩室没有症状的无需治疗,而对于有反复慢性的炎症出现的时候,也大多采取保守治疗,应用抗炎药物来控制炎症。如果有憩室内长时间梗阻形成穿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结肠憩室会癌变吗?憩室本身是一种良性病变,一般不会出现恶变的症状。有结肠憩室者定期做结肠镜检查,了解憩室有无变大或增多或结肠新生病变。 能预防吗 由于我国好发于老年人和便秘人群,年龄无法改变,但便秘可以改善:养成自己主动、定时排便的好习惯,预防便秘。 

傅传刚 2020-11-02阅读量1.0万

腋臭手术复发后再次手术的几点...

病请描述:关于传统切皮型腋臭手术(大切)复发后再次手术的几点体会:1、传统切皮手术疤痕下方没有大汗腺;2、有腋毛的位置有大汗腺的可能性相当大;但没有腋毛的位置同样可能存在大汗腺;3、疤痕与正常皮肤交界处是残留复发最常见的位置;4、再次手术不会增加新的疤痕。5、再次手术不能同时解决老疤痕,但可以松解皮下粘连,部分改善腋下的外观。6、传统手术的疤痕可以二期光电治疗,改善褶皱。7、小切口手术是解决传统术后复发的最佳方案。8、除小切口手术外,其他任何方法都不适合传统手术后的再次治疗。9、不存在根治不了的腋臭,除非不是腋臭。10、做了传统手术还说有味道可能是没做干净,若再次做了小切口手术后还不能解决,那就不是外科医生的问题了。

陈斌 2020-09-07阅读量8176

3分钟了解3种双眼皮手术方式...

病请描述:目前常用的双眼皮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范海燕1、埋线双眼皮: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缝线埋藏于皮肤真皮及睑板之间,上睑皮肤与睑板形成粘连,形成好看的双眼皮线条。埋线双眼皮创伤小,术后恢复期比较短,不需要拆线,术后不会留下难看的疤痕。2、韩式三点双眼皮:在上眼睑处做三个手术切口,掉部分脂肪和多余皮肤,将真皮层与上眼睑进行缝合,达到理想的双眼皮效果。韩式三点双眼皮术后几乎看不到疤痕,闭眼无痕,且术后恢复期比较短。3、切开双眼皮:经过精确设计,在上眼睑处做手术切口,去除松弛的皮肤、多余的脂肪及部分眼轮匝肌,再将皮肤同眼轮匝肌或提上睑肌腱膜与睑板缝合在一起,形成双眼皮线条。切开双眼皮需要切开皮肤,创伤比较大,术后恢复期比较久,需要求美者悉心护理。不过效果可靠、持久。小仙女可以根据自身的眼部情况,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在进行双眼皮手术前,求美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整形机构与专业的眼部整形医生来进行手术,来保障好的术后效果,避免手术风险。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范海燕 2020-08-21阅读量1.1万

如何区分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

病请描述:正常甲状腺出现于胚胎第3周,甲状腺始基在出生前应下降并定位于甲状软骨下与第6气管软骨环之间,逐渐生长发育成为正常甲状腺。正常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的前下方、气管两侧呈蝴蝶状,凡在正常甲状腺位置以外出现的甲状腺组织称为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是甲状腺发生过程中因原基位置异常.下降过程中发生障碍.残留的甲状腺原基异常发育,甲状腺侧叶延迟下降.没有与甲状腺中央部位结合所致。异位甲状腺虽然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但90%发生于舌根部.颈部.胸纵隔.喉气管.食管.心脏心包及颅骨顶枕部等,其他部位的发生率仅占10%。但多位于颈部,尤其是颈前,所以异位甲状腺应与其他颈部的占位性病变相鉴别,避免将其误诊为非甲状腺来源肿物.手术切除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异位甲状腺多发生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9).常见于女性生长发育期(青春期和妊娠期)。 甲状舌管囊肿是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正常的甲状舌管位于舌骨之前.管径1-2mm,与舌骨前面紧密相连.不能分离。其发生始于胚胎第4周,在原始咽底壁正中线相当于第2、3对鳃弓的平面上.上皮细胞增生,形成一伸向尾侧的盲管即甲状腺原基,称甲状舌管。甲状舌管沿颈部正中线下降,直至气管的前方,末端向两侧膨大,形成甲状腺的左右两个侧叶。在正常情况下,到胚胎第6周,甲状舌管开始萎缩退化。甲状舌管的上段退化消失后,其起始段的开口仍残留一浅凹,称盲孔。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0周后甲状舌管没有消失或退化不全,残留管状结构部分因上皮分泌物积聚,可在颈前正中舌根至甲状腺的行程内形成囊肿,是为甲状舌管囊肿,可继发感染并形成瘘,则为甲状舌管瘘。甲状舌管囊肿以男性居多,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约50%的病例发生于20岁之前,绝大多数病人可见颈前肿物,可发生于颈正中线自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上.下部位为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 甲状舌管囊肿是颈部最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多数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部分患者到中年才发现,极少发现癌变。多数患者突然发现颈部包块而就诊,多表现为不痛不痒,检查时见颈部皮下半圆形隆起.边界清晰.质韧或者软而有弹性,与皮肤无粘连.位置较固定,但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部分患者在伸舌时可在囊肿上方摸到条索状物。一般囊肿发展较缓慢,但在继发感染时可迅速增大.且伴有局部疼痛,控制感染后迅速缩小.囊肿内液体过多时可导致皮肤破溃.或因无法忍受疼痛而切开引流,极易形成反复发作。 甲状舌管囊肿和异位甲状腺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前者一经确诊,应该尽早手术切除,小儿可以推迟到4岁以后手术治疗。而对于后者特别是对无正常甲状腺的患者,若异位甲状腺被手术切除,将会造成患者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儿童及青少年,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极其重要。超声检查可以为两者的鉴别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是鉴别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的重要手段。对于小部分超声难以鉴别的患者可进一步做CT检查。

童仙君 2020-07-30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