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当出现大小便障碍时,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可能是胃肠道、泌尿系统的问题;还有男性出现性功能障碍时,大部分人第一反应也是去看男科。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马尾神经,也会出现这些症状,大家不要忽视。 最近,一位27岁的年轻小伙来到了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门诊,他表述自己腰痛有1年多,但在1个月前腰臀部疼痛加剧,还慢慢出现了下肢无力的情况。近两天,他发现自己小便困难,时间长了腹胀难受,这才去了他们当地医院检查。而这次检查就发现了大问题,他不仅出现了腰椎间盘突出,而且突出物巨大,已经严重压迫到椎管里的马尾神经,于是当地医院建议他尽快去大医院做手术,他这才找到王主任。 术前影像学资料: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马尾神经很严重吗? 腰椎间盘突出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向后侧方突出,压迫到神经根后,患者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而像这位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中央型的,突出是向正后方,正后方有什么呢?椎管,而且里面走行着非常重要的马尾神经!马尾神经掌管着直肠、膀胱、下肢远端的功能,所以当马尾神经受压和损伤时,患者就会出现下肢乏力、会阴区麻木、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而这位患者不仅压迫到马尾神经,他的腰椎间盘突出还非常严重,程度已经达到椎间盘脱出,侵入到椎管,将马尾神经压得很扁了,再结合他的症状和查体,王主任判断他的情况是最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症——马尾综合征! 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我们都知道85%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仅15%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但这里要注意,如果患者一旦出现马尾综合征,引起了大小便障碍、尿储留、性功能障碍时,就需要立马手术给马尾神经减压,而且越快越好。因为一旦发生马尾神经损伤,就很难再恢复了,有的患者治疗不及时还有可能会导致终身残疾。 手术后,小便障碍等症状能恢复吗? 针对于这位患者的情况,王主任立即为他准备并成功实施了手术,术中精细操作将脱出的髓核进行全部切除,给马尾神经进行了彻底减压。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下肢力量和小便功能也得到了逐步恢复。 术后影像学资料: 这位患者的治疗还是较为及时的,效果也达到了预期。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这么幸运,有些患者出现症状后忽视了马尾神经问题,没有及时去医院神经外科检查或者在其他科室辗转治疗,拖到最后再手术,术后恢复变得很差,甚至有的患者失去治疗机会,出现大小便、性功能永久丧失。所以大家出现相关症状,一定不要等,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王作伟 2024-07-25阅读量1421
病请描述:6月初,我院特需诊疗科陆炯炯副教授的专家门诊迎来了一位年仅2岁4个月瘦弱的男孩阳阳(化名)。 据患儿家属描述,阳阳从小就瘦,怎么吃也不长肉,最近还出现了喝奶后严重吐奶的情况,去当地医院检查。 做B超后,显示:肝脏有一个10多公分的巨大肿瘤,甲胎蛋白(AFP)>1000ng/ml。(甲胎蛋白正常值一般小于25,大于400多是原发性肝癌迹象)。 晴天霹雳! 2岁宝宝体内竟有巨大肿瘤 慌了神的父母多方咨询后,连夜动身,抱着孩子从江西赶往我院。在门诊室内,经陆炯炯副教授触诊,触摸到阳阳右肋缘下一个巨大肿块。陆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首先考虑肝母细胞瘤,同时告诉家长,首选手术切除肿瘤。 △触诊标记的肿瘤轮廓 入院后,在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阳阳进行了影像学检查、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立体呈现了肿瘤和肝内重要血管之间的立体关系。医生审慎判断肿瘤的数量、大小,部位以及周围毗邻关系,决策手术方案。 争分夺秒! 2小时完整切除不留“祸患” 术前讨论会诊制度一直是特需诊疗科的优良传统。在完善术前检查基础上,特需诊疗科杨甲梅主任主持针对阳阳病情进行全科术前讨论,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因患儿年幼、体瘦,大家讨论尤其仔细、考虑极为全面。 △特需诊疗科专家团队正在术前讨论 全科讨论结果如下 1、根据术前检查,肝母细胞瘤诊断明确,首选手术切除。 2、患儿年龄小仅2岁4个月,注意尽量减少术中出血,维持术中循环稳定。 3、患儿体重仅10公斤,需要联合麻醉科和ICU术后监护。 术前,特需诊疗科专家团队与麻醉科王振猛教授、ICU张金旻教授及手术室提前沟通协调,考虑到患儿年龄小,手术安排在上午第一台。 特需诊疗科耿利主任,陆炯炯副教授,赵一军、方鲲鹏医生共同给阳阳进行了右肝巨大肝母细胞瘤切除,麻醉科王振猛教授主持麻醉。 △手术团队进行手术中 △王振猛教授主持麻醉 手术持续约2小时,术中出血仅30毫升,手术完成顺利。 △手术标本,瘤体约350克 术后阳阳送至ICU监护,在ICU张金旻主任和计燕护士长等医护人员的细心呵护下,患儿恢复迅速,术后第1天便拔除了胃管,开始进食。术后第3天返回特需病房。 回到病房后,阳阳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病区庄秋锦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给他特殊的关爱,还送去小汽车、玩偶等玩具。阳阳的一颦一笑、点滴进步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阳阳也非常“争气”,术后仅一周,就可以康复出院了。出院那天,年轻的父母给特需诊疗科和麻醉科精心准备锦旗和鲜花,表达满满感激之情! 因为信任,千里奔赴,而海医大三院用专业和爱心,完成了这场耐心、细心、暖心的接力赛,帮助患儿重获健康、重拾笑脸。 科普小贴士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下文简称H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90%发生于5岁以内,多发作于2岁以前。HB发病率为0.5~2/100万。近20年来HB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约20%的患儿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肿瘤是HB的关键手段,能否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HB常见的临床症状:无症状性腹部肿块;腹胀;厌食或呕吐;阻塞性黄疸甚至肿瘤破裂引发的急腹症。 90%以上病例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升高,如果AFP<100ng/mL常提示预后不良。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其中肝右叶单发病灶多见,多发病灶者预后较差。 HB的标准治疗策略是手术联合化疗,其中手术为无法替代的关键治疗手段。如能手术完整切除,则先切除,术后配合化疗;如不能一期手术切除,可先予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以期达到手术完整切除。其中PRETEXTⅠ期和Ⅱ期且完整切除的病例治愈率可以达到90%。 目前我国儿童HB的6年总体生存率为83.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于肝母细胞瘤,我院至今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1983年5月,吴孟超、张晓华、吴伯文为全世界最小的婴儿(4个月)切除重达630克肝母细胞瘤。女患者至今健康如常人。 内容来源: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医指导 2024-07-22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大多数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即使大血管瘤也没什么明显的症状。只有当大的肿瘤压迫周围胃肠道等器官或合并蒂扭转、出血等时才会引起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情况下,超声就可以诊断肝血管瘤,而对于小的或者不典型的血管瘤,可能需要联合CT、磁共振、动脉造影等检查。 由于肝血管瘤属于良性肿瘤,且生长缓慢,因此没有症状和并发症的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那些特别巨大,有症状,出现并发症的肝血管瘤才需要治疗。对于需要治疗的肝血管瘤,可以采取肝切除、肝动脉栓塞等治疗方法。
孟凡斌 2024-07-08阅读量1277
病请描述: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内的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肿瘤。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与脊柱之间的空隙,是一个潜在的空间,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结构,如肾脏、胰腺、大血管等。因此,腹膜后肿瘤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压迫或侵犯,导致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 一、腹膜后肿瘤的分类 1. 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等。这些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但可能会因为体积增大而压迫周围器官。 2. 恶性肿瘤:如肾癌、胰腺癌、淋巴瘤等。这些肿瘤生长迅速,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甚至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二、腹膜后肿瘤的症状 1. 无症状:早期腹膜后肿瘤可能无任何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等症状。 2. 压迫症状: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器官,导致相应的症状。如压迫肾脏可能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压迫胰腺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痛等症状。 3. 侵犯症状:恶性肿瘤可能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导致相应的症状。如侵犯神经可能导致疼痛;侵犯血管可能导致出血。 三、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1.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有助于诊断和评估肿瘤的性质。 2.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可以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和肿瘤可能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3. 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活检或手术取得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分级。 四、腹膜后肿瘤的治疗 1. 手术治疗:对于良性肿瘤和部分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减轻症状,防止复发和转移。 2. 化疗和放疗:对于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辅助治疗方法。化疗可以杀死或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放疗可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阻止其分裂和生长。 3.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新的治疗手段。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标志物进行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五、腹膜后肿瘤的预防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3. 遗传咨询:如果家族中有恶性肿瘤的病史,可以考虑进行遗传咨询,了解自己的遗传风险。 总之,腹膜后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遗传咨询,我们可以降低患病的风险;通过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屈国伦 2024-07-05阅读量1627
病请描述:大家好!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厕所时发现便池里有血?这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紧张,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其实,便血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有时候,它可能是肠癌的预警信号。那么,什么样的便血需要我们格外警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便血不都是肠癌 首先,要知道便血不一定就是肠癌。常见的原因有痔疮、肛裂、胃肠炎等。但如果你发现以下几种便血情况,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1. 大便带血且颜色鲜红 如果你发现大便上有鲜红的血迹,可能是痔疮或肛裂引起的。这种血一般是排便时因摩擦肛门附近的血管造成的。如果症状持续,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比如腹痛、腹胀,就需要警惕了。 2. 黑便或柏油样便 黑色的大便,医学上称为“黑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这种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变黑。如果你发现大便颜色像柏油一样,伴有浓烈的臭味,应该马上去医院检查。 3. 大便中夹带血块或黏液 如果大便中混有血块或黏液,特别是持续出现,可能是肠道内有炎症、溃疡或肿瘤。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重视,尽早就医。 4. 便血伴有其他症状 如果便血伴有体重迅速下降、贫血、乏力、腹痛等症状,可能是肠癌的表现。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这些综合症状可能提示你需要做进一步检查。 如何应对便血?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便血,不要慌张,首先要观察便血的颜色、量和持续时间。如果便血频繁或伴有其他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安排必要的检查,如肠镜检查,以确定便血的原因。 此外,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长期便秘,也是预防肠癌的重要措施。 总之,便血不一定是肠癌,但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保持敏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肠癌。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生活,远离疾病的困扰!
朱哲 2024-07-01阅读量1471
病请描述:胆囊结石的病因 胆囊结石是指在胆囊内形成的结石,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良性疾病。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我们常用“6F”来总结胆囊结石高发人群: 1.女性(Female):雌激素水平过高会降低胆囊的收缩功能,影响胆囊排空,不利于胆汁排泄,同时还增加胆固醇的分泌; 2.40周岁以上(Forty):成年期以后的女性胆结石患病率偏高; 3.肥胖(Fat):肥胖的人,胆汁中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较高,易患胆结石; 4.多次妊娠(Fertile):怀孕会让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另外怀孕时腹部压力增加,影响胆囊排空,胆汁容易潴留,增加了结石的发生; 5.家族史(Family):家族中有人曾经罹患过胆结石,发生胆结石几率相对较高; 6.*生活习惯(Free):平时一日三餐无规律、尤其是经常不吃早餐;饮食中的油脂、胆固醇、糖分过多而维生素、膳食纤维过少;久坐、熬夜、少运动等,这些情况均可能导致胆囊收缩不规律,胆汁会在胆囊内过度浓缩,从而罹患胆结石。 此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硬化、溶血性贫血,饮食结构差异等也会影响胆结石的发病率。 胆囊结石的分类及症状 胆囊结石的分类 胆囊结石可以根据其化学成分和胆固醇含量进行分类: 1.胆固醇结石:胆固醇含量超过70%,主要由胆固醇和胆红素以及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的结石。 2.胆色素结石:胆固醇含量低于30%,由于胆囊中胆固醇过度饱和而析出晶体,形成的结石。 3.混合型结石:胆固醇和胆红素混合型结石,胆固醇含量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患有的是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结石。 胆囊结石的症状 胆囊结石的常见症状包括: 1.腹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的疼痛,有时可能会放射到背部或右肩。疼痛可能是阵发性的,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并可能随着姿势的改变或饮食的摄入而加剧。 2.恶心和呕吐:当胆结石阻塞胆管或引起胆囊炎症时,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并出现呕吐的症状。 3.黄疸:如果胆结石阻塞了胆管,胆汁无法正常排出,就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从而使皮肤和眼睛出现黄疸。同时,尿液可能会变深,而粪便则可能呈现浅色。 4.消化不良:胆结石可能导致胆汁分泌不畅,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引起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 5.发热和寒战:如果胆结石引起胆管炎或胆囊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和寒战的症状。 6.急性胰腺炎:在某些情况下,胆结石可能会阻塞胰管,导致急性胰腺炎。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可能伴有高热和寒战。 胆囊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胆囊结石的诊断 胆囊结石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出胆绞痛、右上腹隐痛等症状。 2.B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B超可以显示胆囊内的强回声团及其后方的声影,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3.CT:在B超的基础上,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影像信息,有助于诊断。 4.MRCP:MRCP能够清晰显示胆囊、胆管、胰管等结构,有助于诊断胆囊结石及其并发症。 5.内镜超声:对于复杂的胆道结石,内镜超声可以提供更清晰的胆道影像。 胆囊结石的治疗 胆囊结石的治疗通常取决于患者的症状、结石的大小和数量、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因素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如果患者没有症状,可能不需要立即治疗,但应定期进行观察和随访 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这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的标准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我科特色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取脐周隐瘢切口,体现了超微创理念! 3.保胆取石手术:单发结石、胆固醇结石、胆囊功能>40%,患者有较强的保胆意愿,在综合评估后可行保胆取石术。 *我科特色针孔保胆取石手术,手术切口小,美观,术后恢复快! 4.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来切除胆囊。
丁凡 2024-06-27阅读量1710
病请描述:随着婴幼儿的成长,母乳或配方奶已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营养需求,辅食的添加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辅食添加不仅关系到婴幼儿的营养摄入,更与其生长发育息息相关。本文将结合临床诊疗案例,详细解析婴幼儿辅食添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辅食添加指导。一、辅食添加的重要性辅食添加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婴儿6个月大左右,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此时需要及时添加辅食来补充各种营养素。合理的辅食添加可以促进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提高其咀嚼和吞咽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婴幼儿的味觉和饮食习惯。二、辅食添加的原则适时添加: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最为适宜。过早添加可能增加婴儿的消化负担,过晚添加则可能导致婴儿营养不良。由少到多:辅食的添加应逐渐增多,从单一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多种食物混合。这样有助于婴儿适应新的食物,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由稀到稠:辅食的质地应逐渐由稀变稠,以适应婴儿咀嚼和吞咽能力的发展。营养均衡:辅食应包含多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确保婴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三、临床诊疗案例分析(一)案例一:辅食添加不当导致营养不良患儿小明,男,10个月大。因长期食欲不振、体重增长缓慢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小明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身高和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询问家长得知,小明在辅食添加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辅食添加过晚,且食物种类单一,以米粉为主,缺乏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诊疗建议:调整辅食添加时间,确保在6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增加辅食种类,引入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如蛋黄、瘦肉泥、蔬菜泥等。鼓励小明多尝试不同口味的食物,培养其良好的饮食习惯。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小明的食欲明显改善,体重开始逐渐增加,身高也有了一定的增长。(二)案例二:辅食添加过早导致消化不良患儿小红,女,4个月大。因腹泻、腹胀等症状就诊。经医生检查发现,小红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辅食添加过早导致消化不良。询问家长得知,小红在3个月大时就开始添加辅食,且食物种类较多,包括米粉、果汁等。诊疗建议:暂停辅食添加,待小红的消化系统发育完善后再逐步引入。对于已经开始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注意食物的种类和质地,避免引入过于复杂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家长应密切观察婴儿的消化情况,如有不适及时调整辅食种类和数量。经过一周的调整,小红的腹泻、腹胀等症状逐渐消失,消化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四、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注意食物过敏: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家长应密切关注婴儿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等。如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添加该食物,并咨询医生。避免过度喂养:辅食的添加应适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婴儿肥胖。同时,家长应注意食物的种类和营养配比,确保婴儿获得全面的营养。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在辅食添加的过程中,家长应培养婴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细嚼慢咽等。这有助于婴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其未来的健康奠定基础。总之,婴幼儿辅食添加对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家长应了解辅食添加的重要性、原则和注意事项,结合临床诊疗案例和医生的指导,科学合理地为婴幼儿添加辅食,促进其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2308
病请描述:5.减重幅度的设定 使用司美格鲁肽单次减重幅度建议控制在5%-15%。肥胖患者体重减少5%以上,可以使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但短期减重不应超过15%。青年女性短期减重应控制在10%以内,减重过多容易出现内分泌和激素水平紊乱,比如出现月经量少或延迟、痤疮等。老年人减重速度不宜快,否则容易出现营养不良、骨骼肌肉损失和内环境失衡。 6.使用司美格鲁肽过程中有哪项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集中于消化道,如腹胀、恶心、便秘,严重者可有呕吐、腹泻,一般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建议从低剂量(0.25-0.5mg/周)起始,逐渐加量。其他少见副作用包括:头晕、心跳加快、胰腺炎、胆囊问题等。如出现持续呕吐、腹泻、腹痛不能缓解,需去医院检查排除急性胰腺炎和胆囊炎。 7.如何提高司美格鲁肽减重效果 提高和维持减重效果的关键是重塑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和精神心理行为的科学改变。在使用司美格鲁肽3-4个月的时间内,充分利用饥饿感下降、食欲降低、胃排空减弱的药物效应,尽量减少热量摄入,重塑神经系统食物奖励和饮食行为。规律运动,尤其是抗阻肌肉力量训练(每次10-20 min)可以增加肌肉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强化减肥效果。需强调的是,减重的基础是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消耗,单纯靠运动而不控制饮食,并不会减轻体重。 8. 停药后如何保持体重不反弹 达到设定减重目标后停药后,后续的体重维持仍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应保持营养充足并减少能量摄入,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质膳食、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等均可以尝试,其中高蛋白质膳食在临床使用中效果似乎更优。建议每周进行200-300 min的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如体重仍难以保持,可以辅助使用二甲双胍、奥利司他等药物。一般认为,成功维持体重1年以上,即可重塑机体体重设定点(Set Point)。 司美格鲁肽是一剂良药,科学使用可以使很多胖友从中获益,但不能形成依赖。肥胖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保持理想体重,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关键。 作者简介:姜博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博士,曾留学美国、法国,专修内分泌代谢研究新技术及临床研究方法学。在糖尿病和肥胖的综合管理、骨质疏松及骨代谢疾病有特长。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黄浦区“内分泌科名医工作室”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师等奖励。
姜博仁 2024-06-17阅读量3368
病请描述:简而言之,体检和筛查。只有定期检查,才容易发现早期肝癌,若果是有腹痛腹胀黄疸等不适就诊,往往已经是中晚期,治疗效果差很多。 如上一篇所述,没有肝硬化的人,得肝癌者少见,若有条件,每年做一个健康体检足以,最简单的体检套餐一般也包括肝胆彩超,好一点儿的包含肿瘤标记物,筛查肝癌足以。 而对于有肝硬化或者慢行肝病的患者,这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需要复查的更频繁一些。因为肝癌半年就可以长很大,一年就可以到晚期。 如果有慢性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但是还没有到肝硬化的程度,30岁以后建议每半年看医生复诊一次,除了监测病情本身,更重要的一点是筛查肝癌。 如果已经确诊肝硬化,治疗指南建议每3个月复诊一次,除了控制肝硬化不继续进展,更需要筛查肝癌。 每次除了针对病因的检查,就是针对肝癌的筛查,包括肝胆彩超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如果发下可疑病灶或肿瘤标记物上升,会进行后续检查确诊。 现如今,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但癌症的整体疗效仍然较差,大家仍然谈癌色变。其实活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患者已经越来越多,关键是要早发现。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附我院体检中心网址: 健康管理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whuh.com)
孙平 2024-06-14阅读量1523
病请描述:引言:某日,一位老病友照例来门诊复诊。问完了近况正准备处方,他无意提了一嘴:这几天可能吃坏了,有点拉肚子。我忙问这种情况几天了?是否还伴有其他症状?他的最后这句话让我脑中警铃大作,并且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个病例。 那也是个夏秋季节,病房收治一名肝硬化患者,主诉腹泻近一周伴腹胀乏力加重3天入院。有肝硬化病史,曾经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前几日疑似吃了不新鲜的饭食,引发腹泻。最初没当回事,吃了家中常备药以为过几天会好,结果不仅腹泻没有缓解,这几天还出现了明显乏力、肚子也渐渐胀大,这才觉得事情不妙赶往医院。入院检查发现血中白细胞总数不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伴腹水、低热、黄疸。尽管当时马上给予强力抗生素及支持保肝退黄等治疗,患者终因肝衰竭而病情急转直下,最终不治。那时我刚工作不久,亲眼目睹了临床指南中的文字以活生生的病例的形式在眼前展现:“感染是肝硬化肝衰竭的常见促发因素,是促发肝硬化并发症、死亡的高危因素”!对于该疾病起病之隐匿、进展之迅速、救治手段之有限和无奈印象深刻! 夏秋季节往往因为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或人们贪凉喜食冷饮,胃肠道感染多发,对于肝硬化患者和家属来说,要特别警惕。“腹泻”这种“小毛病”在肝硬化患者身上可能引发非常不一样的结局! 最后归纳一下肝硬化患者并发胃肠道感染的自查要点: 1)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2)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往往不高,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 3)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症状不能仅仅归因于“腹泻”,也可能是肝病进展的提示。 以上表现往往让患者和家属误以为病情轻、病情简单,而我的观点是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对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 延伸阅读:肝硬化患者的自我修养——我正处于肝硬化的哪一期? 彭景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肝病研究所 主任医师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二上午 中医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门诊楼4楼 门诊时间/地点:每周四下午 内科 专家门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门诊楼2楼 参考文献: 徐小元,丁惠国,李文刚,徐京杭,韩莹,贾继东,魏来,段钟平,令狐恩强,庄辉.肝硬化诊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22(06):770-786.
彭景华 2024-06-10阅读量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