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患者今年67岁,四年前体检,发现脑膜瘤,经当地医院诊断定期复查,继续观察。2024年12月份因头晕入院,核磁共振增强显示,脑膜瘤有增长,当地医院建议手术。咨询具体手术情况。”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结果,脑膜瘤直径大于三公分,还是建议要手术。 患者疑问:这种情况手术方式需要开颅吗?手术费用大概多少?普遍愈合情况如何? 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是需要做开颅手术,但是开颅手术也是微创的,神经外科的微创,主要是指术中处理神经血管这些重要结构,通过高精尖的设备、经验还有精细的操作,将骚扰和可能的损伤降到最低,这是神经外科的微创开颅手术,它不是体现在头皮切口上,而是体现在对深部重要组织结构的保护上。其次,手术顺利的情况,费用大概在四五万,一般预后都挺好的。 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2025-01-10阅读量1378
病请描述: 12月7日至9日,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确有专长分会主办的“2024年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确有专长分会综合学术年会暨第三届中医药确有专长技术产品服务交流大会”在云南昆明举办。来自确有专长分会的专家、会员理事和全国基层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康养服务等领域的2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筹)】5B病区主任余志良博士受邀参加此次大会,并以精研首创的“紫荆刺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为主题,上台交流发言。▲ 余志良博士上台发言交流 余博士从刺血疗法的历史、来源、含义、理论基础、功效及作用机理、具体操作、临床应用等方面,以丰富详实的图文、视频,在大会上展示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 余志良博士上台领奖(右二)▲ 余博士获大会“三等奖”荣誉奖状 余志良博士精彩的大会发言,受到了与会同行的肯定。大家认为,紫荆刺血疗法是一种融汇传统和现代的创新技术,在临床具有可推广价值,可以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余志良博士因而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医药确有专长技术产品服务交流展示大会三等奖”的荣誉奖状。 余志良博士介绍,“紫荆刺血疗法”是一种融合了传统中医与现代西医理论技术的新式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主要治疗各种痛症(含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痛经等)、三高、头晕、心梗、脑梗及五脏功能不调等。▲ “紫荆刺血疗法” 入选传统医药特色疗法和新技术新产品遴选推广项目 2023年12月,“紫荆刺血疗法”入选了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传统医药特色疗法和新技术新产品遴选推广项目。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简介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简称:中医促会)成立于1989年,是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农工党中央主席卢嘉锡发起,主要由各中医药科研院所、中医药院校、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药企业与其主要负责人及著名专家,与热心支持关心中医药发展事业的各界人士自愿参加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学术团体,是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1-09阅读量1356
病请描述: 不少患者发现自己脖子不舒服、酸痛或者低头、转头的时候出现了头晕,就怀疑自己得了颈椎病,匆匆跑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却说“你的头晕不是颈椎病造成的,建议查查其他病……”这让患者朋友们很纳闷,明明每次脖子不舒服了才头晕,怎么就和颈椎病没关系呢? 其实,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每次门诊时都会遇见这样的患者,但几乎绝大部分患者的头晕都和颈椎病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类患者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你的头晕跟颈椎病没有关系!” 为什么头晕多数和颈椎病无关呢? 颈椎病分为很多类型,其中有可能会引起头晕的就是大家说的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但它们在颈椎病占比很小。 •颈椎病原因压迫到椎动脉的几率不大! 因为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压迫的主要是神经,并没有或极少压迫到动脉。大家可以看到颈椎两侧红红的动脉是椎动脉,它们是长在椎间孔里的,如果椎间孔变得狭窄,这时确实可以造成椎动脉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但是颈椎病很少压迫到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根据王主任在临床上工作至今,目前只见过两例,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中也很少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颈椎病压迫了交感神经,然后就造成这种头晕、恶心、失眠等很多的症状。其实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临床中也非常少见,甚至在我们最新的一个国际大会的分类中已经把这种颈椎病去除掉了。 那头晕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 能造成头晕的疾病非常多,如果您出现头晕,最好还是先找一找其他的原因。 看看有没有脑供血不足,是不是全身的状况不好、血压不稳,有没有内耳性眩晕、美尼尔综合症等,这些都是头晕的常见原因。再者,头晕的情况也分很多种,有的人是天旋地转的那种晕,这种叫做眩晕;还有的人是脑袋晕乎乎的,就跟喝醉酒一样,这种往往跟你的全身状况,跟颈部的肌肉不适、劳累等很多的因素都有关系。 但总的来说,颈椎病大多数是不会造成头晕的,如果您出现了头晕,最好还是先排查别的原因。
王作伟 2024-12-31阅读量1630
病请描述:赵某68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的震颤,手指精细动作困难,未引起重视,一年后症状进行性加重,右上肢肢体麻木,动作迟缓,活动不灵便,之后右下肢开始出现震颤。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安坦服用后震颤正常缓解,但开始出现头晕、眼花等不良反应,逐渐停服安坦,开始口服美多芭,肢体症状明显改善。 随后在赵某身上开始出现左手的震颤,美多芭服用量增加后症状明显改善,近一年自感震颤的频率和幅度明显增加,开始加服泰舒达,服药后肢体震颤和运动迟缓明显改善,近几日口服药物后开始出现开关现象,赵某频繁调药。之后赵某在我科进行了脑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原本的肢体震颤、僵硬、运动迟缓、行走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能够自理。 王学廉教授介绍,对于诊断的早期帕金森患者,如果症状尚轻,日常生活受到影响但不严重的,应首先进行药物治疗。患者不同的病情,用药的原则也不同,应针对自己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指导用药,这是帕金森患病初期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控制帕金森病症状的药物有美多巴、息宁、森福罗、安坦等等。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生活大受影响时,患者可以考虑进一步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植入术治疗帕金森,手术的原理是在患者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了这些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的电冲动,减低了其过度兴奋的状态,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脑起搏器还有一个优势是消除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增加“开”的时间、改善“关”的生活质量、提高日常活动能力,患者在进行脑起搏器植入术后,可减少术前70%药物的剂量,患者术后只需要服用少量的药物,就能使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 王学廉教授解释,开机时良好的状态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方法稳定下来的。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是目前最先进的控制改善症状的方法,但是,对于中晚期患者来说,不能把期望值都放在调整起搏器上,恢复更好或和正常人差不多,还需要开机后及时配合康复锻炼(主要是肌肉力量的提高和身体平衡能力的锻炼)及生活能力(从自理能力开始)的再培训的。利用术后的良好状态,重拾因病丢掉的爱好,从事有益的身心活动都是不错的选择。
王学廉 2024-12-31阅读量1320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发展到中晚期,患者会感觉到家里有陌生人,夜间睡觉,总觉得“有人”,常自言自语,这种情况需警惕患有“幻觉”症状。 幻觉通常发生于帕金森病的病程后期,简单来说就是指患者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甚至尝到的东西并非真实存在。出现幻觉后临床一些患者总觉得家里有陌生人,或者总能听到有人在责骂他甚至觉得有人要杀他;有的患者则总感觉有人在后面跟踪他,觉得自己身上有小虫子在爬;能闻到腐烂气味而表现为掩鼻动作等等。受幻觉的支配,患者常常会做出一些违背常规的行为。 帕金森病的视幻觉是精神障碍中比较有代表性、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的幻觉症状,约1/3的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视幻觉经历,相对来说,听幻觉、嗅幻觉、触幻觉等比较少见,而且很少单独出现,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视幻觉同时出现。 导致幻觉出现得原因 一、帕金森患者大脑中路易体病变导致的, 二、多巴胺的过度刺激产生的, 三、帕金森病患者病程进展导致的大脑皮层功能受损引起的。 总之,引起幻觉的原因不同,相应的处理方法就不完全相同。如果是因为用药而导致的幻觉和其他精神症状,应当首先考虑依次逐渐减少或停用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司来吉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泰舒达,森福罗等),如果患者仍有症状,要逐渐减少复方左旋多巴剂量,通常会需要减少总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对经药物调整无效或因症状重无法减停抗帕金森药物者,还有那些本身可能与用药无关而是病情演变的患者可以在精神或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加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体用药的方式和剂量要遵从医生的医嘱。一般经过治疗,症状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但要注意,在服药期间,部分病人会有嗜睡或头晕的副作用,在用药的几天后或停药后会消失。 遵循治疗指南科学对待帕病幻觉 1、控制诱发因素:对于帕友和家属们来说,需要做的是及时发现上述问题,尤其是在疾病后期,出现行动不便或者长期卧床的患者,需要注意营养状况,是否出现肺炎、泌尿系感染或者褥疮等情况。 2、治疗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常伴有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建议到睡眠门诊及时就诊。 3、减少多药合用:如抗胆碱能抗抑郁药物、抗焦虑、镇静药物;所以到门诊就诊时,希望大家能把当时服用的所有药物记录提供给医生,便于判断是否是药物所导致的。 4、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减药或者停药可能导致帕金森症状的加重,所以需要到门诊及时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家属需要明确观察患者是在什么时候容易出现幻觉,幻觉的内容常是什么,服药前还是服药后,除了幻觉,患者有无其他异常症状,比如不认识人、视觉损害等,尽量详细告诉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5、适时的评估手术治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患者可根据症状减少服用剂量,因此,如因药物引起得幻觉症状,在药物减少后幻觉会有明显改善。因此帕金森病患者一定要在窗口期选择手术治疗,不要等到严重得并发症才考虑。 帕金森病的治疗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而且精神心理状况也不能忽视,身心并治,才是更好的治疗,希望这点能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
王学廉 2024-12-31阅读量1802
病请描述: 脑膜瘤是常见的相对良性脑肿瘤,生长相对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发现时一般都比较大了,压迫其他功能区域,如运动功能,语言、嗅觉、平衡功能等等,才会发现。但确诊患病后,应当和有经验的医生主动沟通,需不需要治疗,如何治疗。 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 那么,意外发现脑膜瘤,是否需要马上做手术,要根据脑瘤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合并脑水肿,是否出现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来综合判断。意外发现脑膜瘤,绝大多数患者早晚还是得手术,具体手术的时机应该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判断。 出现哪些症状必须要手术了? 只要脑膜瘤引起了症状,就需要尽快手术。脑膜瘤引起的症状非常多,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比如有的肿瘤很大,会导致脑内压增高,出现颅内压高的表现,比如头痛、恶心、呕吐。但通常脑膜瘤引起颅内压高的问题时,表明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对于那些颅底脑膜瘤,由于颅底分布着12对非常重要的神经,肿瘤压迫哪根神经,相应的神经功能就会受到影响。比如肿瘤压迫控制眼球活动的动眼神经,眼球活动受到影响,看东西有重影。如果肿瘤压迫了管听力的听神经,会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肿瘤压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出现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 观察期间,脑膜瘤的大小没怎么变化,但是不同位置又出现新的脑膜瘤,这是为什么?是转移吗? 脑膜瘤大多是良性肿瘤,不会转移。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多发的脑膜瘤,发病率非常低,大概1%~8%。为什么会出现多个脑膜瘤,目前还不清楚,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比如“多起源学说”认为,脑膜瘤既然会在这个地方长,就有可能在别的地方长。还有“单独起源学说”,认为肿瘤细胞会随着脑脊液的流动,播散到脑膜其他位置,从而出现多个脑膜瘤。还有一种非常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神经纤维瘤病,也会导致脑膜瘤多发。 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介绍:脑膜瘤大多数是从脑部的某种组织细胞分化出来,一般是从脑的外侧压进去,九成都是良性,也因为生长速度比较缓慢,有时症状不明显,有不少案例是等到出现症状时,就医透过核磁共振或脑部断层扫描检查才发现病灶。如果置之不理使肿瘤长得更大时,可能会吃穿脑骨,甚至压迫脑干危及生命。莫名头痛、视力减退慎防脑瘤作祟。 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有些微变化都可能引发重大改变,如果有莫名的慢性头痛、精神状况改变、突然癫痫,一侧或两侧视力减退等症状时,应提高警觉到神经外科就医检查,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
赵天智 2024-12-27阅读量1740
病请描述:后半规管 1.坐着头偏一侧45度,躺下头往下再来30度,出现眼震头晕后,接着头转向对侧90度,持续30秒后,身体、头同时向对侧转90度,30秒后,头身体相对位置不变然后坐起,30秒后低头20度。 2.头向健侧45度,迅速向患侧卧下,5分钟后,快速经坐位至对侧卧位,5分钟后坐起头直位 水平半规管:向地强侧为患侧(后臂),背地弱侧为患侧(前臂) 后臂:端坐床沿,迅速倒向健侧,脸朝床哭(哭服你) 平躺头朝健侧转90度,然后身体趴下,鼻尖朝下,接着同时转90度2次,(鳄鱼滚) 前臂:端坐床沿,迅速倒向患侧,脸朝上45度哭,接着端坐,倒健侧脸朝下哭(哭服你) 先朝患侧翻90度,再健侧3次90度(鳄鱼滚)
张永平 2024-12-27阅读量641
病请描述:眩晕综合征呕吐可紧急处理如平卧防摔、服止吐药,药物治疗遵医嘱,生活管理与饮食调理,前庭康复治疗,并针对病因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建议。 一、紧急处理 1. 保持镇静,立即蹲下或平卧,防止摔倒,并观察眩晕感是否缓解。 2. 如果恶心、呕吐明显,可服用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控制不适症状。 二、药物治疗 1. 遵医嘱使用前庭抑制剂(如抗组胺类、苯二氮䓬类、抗胆碱能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眩晕和恶心呕吐,但使用时间原则上不超过72小时。 2. 可根据病因选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利多卡因、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药物治疗。 3. 对于眩晕综合征引起的血压变化、出汗、面色苍白等症状,也应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三、生活管理与饮食调理 1. 眩晕综合征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规范 体 位,避免突然改变 体 位等,以有效缓解眩晕反应。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用绿色清淡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补充足够蛋白质和能量营养物质。 四、前庭康复治疗 针对不同种类的眩晕类疾病,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重要或辅助治疗方式。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手法复位无效或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辅助治疗。 五、针对病因治疗 眩晕综合征的发病原因较多,如感冒、低血压、贫血、劳累以及耳石症、椎动脉型颈椎病、脑出血等疾病因素。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原发病,一旦出现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眩晕综合征呕吐的缓解和治疗方法包括紧急处理、药物治疗、生活管理与饮食调理、前庭康复治疗以及针对病因治疗等。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期早日康复。
张辰昊 2024-12-27阅读量1669
病请描述:2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我们都在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日常营养也变得十分丰富。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伴随我们每一天。赶上了好时节大家是何等幸福!然而,在追逐幸福的路上,有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威力巨大的“拦路虎”——血脂异常,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未来。 血脂异常:幸福的隐形威胁 血脂,这个听起来专业又陌生的词汇,实则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当这些物质的水平超出正常范围时,就被称为血脂异常。它不仅无声无息地潜伏在我们的身体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成为我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巨大障碍。 高血脂的“温柔陷阱 高血脂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这让它成为了一个难以察觉的“温柔陷阱”。许多人直到出现胸闷、气短、头晕等症状时,才惊觉自己已被高血脂“盯上”。这种隐匿性使得高血脂的危害更加深远,它像一把无形的刀,慢慢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基石。 血脂管理:守护幸福的必要之战 面对血脂这一难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是第一步: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规律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戒烟限酒,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血脂的负面影响。 同时,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干预血脂异常,也是至关重要的。必要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将血脂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从“心”出发,拥抱健康生活 血脂管理不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是对生活态度的转变。它教会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当我们主动迈出这一步,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脂,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提升幸福感。 血脂异常,这个困扰幸福生活的难题,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从日常做起,积极管理,就能将它从我们的生活中“请”出去,让健康与幸福重新回归。记住,每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是向美好生活迈进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健康,拥抱更加灿烂的未来!
方宏 2024-12-27阅读量1755
病请描述:肺穿刺活检是一种用于获取肺部组织样本以明确病变性质的诊断技术。以下是关于肺穿刺活检的方方面面的信息: 定义 肺穿刺活检是在影像学设备(如CT、X线、超声等)引导下,通过活检针获取肺部活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肺部疾病性质的一种介入微创诊疗技术。 适应症 肺穿刺活检适用于需明确病变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对于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诊断的局灶性肺实变;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病变;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等情况。 过程 影像引导下的定位:使用CT扫描或X光等影像学技术来精确定位肺部的目标区域。 局部麻醉和穿刺:在穿刺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细针穿透胸壁,准确到达目标肺部组织,并取得样本。我们现在临床用的是切割针,一般切割1~2cm长,2mm宽的组织标本标本,也抽吸细胞样本。 样本收集和术后处理:取得的组织样本会被送往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症或其他疾病。 结果 肺穿刺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包括: 明确的病理诊断:能够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意向性诊断:需要与其他相关检查和测试结果相结合或根据情况重新活检后形成明确诊断。 描述性病理诊断:如果取样部位不准确或组织太小,结果只能对其进行描述。 无法诊断的病例:由于标本不当或组织过少无法诊断等原因,需重新提交活检标本或进行密切随访。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气胸:发生率约10-40%,尤其是患有肺气肿、肺大疱的患者发生气胸的几率会增加。 出血和咯血:发生率约26-33%,少量出血或咯血较为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胸膜反应: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表现为连续咳嗽、头晕、胸闷等症状。 系统性空气栓塞:发生率为0.02%~1.80%,动脉系统性空气栓塞为肺穿刺活检最严重的并发症。 医学信息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肺功能测试和血液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此项操作。术后需要在医院进行短暂观察,以监测是否有任何并发症出现,并遵循医生的术后指导。 以上信息提供了肺穿刺活检的全面概述,包括其定义、适应症、过程、结果、并发症和相关的医学信息。
李田 2024-12-27阅读量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