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江苏盐城阜宁) 王长杰医生原创文章,禁止转发或引用 开篇之前,王长杰医生首先在此感谢“微医健康号”的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感谢允许王长杰医生的众多原创文章在此落户! 服用“奇方”中药汤剂期间的反映来看,并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要比西药激素药物安全可多了!因为在这个“奇方”中药汤剂中采取中医治法中的“通下”之法,遵循“通则不痛”的原理,所以,多数服用者在服用中药“奇方”汤剂后,出现或多或少的大便次数增多二到三次,或少数患者出现所谓“拉肚子”现象,也不必紧张!此时,可以将规定一天服用三次的汤剂,改成一天只服用二次。为了减轻原配方中会出现这比较严重的现象,我特别将原方的这一味通下之药,炮制成熟之品,以减轻对少数人的肠道刺激。 另外,服用的子宫腺肌症病人中,有少数人在煎熬中药后,倒出药液,细心观察到此药液的颜色并不是常见的中药药液颜色,感觉有点奇怪!其实,并不用担心,中药材的品种数千个,即使我们中医临床医生常用的中药品种也有近千个。每一位中医生所开出的中药品种,也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用药习惯,特别是一些并不是常见的、冷门中药,则能对疑难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原方中都是我们大家很熟悉的中药材,那么服用后的效果会能有效果吗?还会被我尊称为中药“奇方”汤剂吗? 第一“奇”,提供此配方的子宫腺肌症病人,原来是去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而被要求服用此中药配方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康复,但被此子宫腺肌症病人观察到此配方只需要服用22天后,却能很好地改善子宫腺肌症病情,竟然能较好缩小子宫、明显降低子宫腺肌症的CA125指标、明显改善严重痛经或出血量过多等临床症状!甚至要比一些西药激素起效更快!! 第二“奇”在它一共用了三个出自张仲景编写医学名著《伤寒论》中的名方构成全方的骨架,芍药甘草汤、枳术丸、小承气汤来变化而成,并添加以清热解毒,止血为辅。(1)为何用清热解毒之品呢?我站在子宫腺肌症的治疗角度来分析,这是因为十个子宫腺肌症病人中,有大约八个同时合并出现盆腔积液!积液也意味着盆腔炎,而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药,具有良好的消炎且无不良反应的优点。(2)为何同时配合止血中药呢?这是因为在十个子宫腺肌症病人中,大约有九个在每次月结来时的经量过多。所以,在配方中添加具有止血功能的中药,能起到面面俱到之用也! 第三个“奇”,这个“奇方”中药汤剂,为了防止寒凉之品作脾胃,而在配方中添加一味偏热之品来抑制全方中的偏寒之性,使之不用寒凉之品而不伤脾胃,并同时运用白术、炒薏仁米的温和来护胃健脾也! 第四个更“奇”,上述配方中对治疗子宫腺肌症最有突出贡献的,当然数其中一味中药,根据我查阅大量国内文献资料和药理知识,这一味中药的现代药理所含有成份,具有影响子宫大小,改善内膜的厚度、抗肿瘤的功效。如果和其它中药合用,则更提高增加它的药理强度。 当然,任何配方并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它也有局限的地方,需要我在以后的实际临床中有待提高和改善!另外,最好就是能制作成不用每天煎熬的小丸剂就好了!但鉴于目前的初期使用期,为了保持有效率,所以我也不敢轻易来变更它的由汤剂转变成丸剂。 一些服用中药“奇方”汤剂的患者,怕麻烦每天要煎熬这个配方的中药汤剂,希望能将它制作成服用更方便的丸剂或膏方。我十分理解这些患者们的心情,但鉴于目前来看,提供原方的患者是因为服用汤剂而区别良好的效果,子宫大小在服用一个周期(22天)比一个周期在持续明显缩小,CA125指标及疼痛等临床症状,也是一个周期比一个周期得到改善,所以,我担心如果将这个原方制作成平时所服用的丸剂或膏方后的效果会大大打折!为了尽快得到更多子宫腺肌症的认可,只有继续使用汤剂煎熬的方式。但随着推广面越来越大后,我也许会试验将这个配方来制作成服用更方便的丸剂或膏方,以满足患者所服用的要求!我主要是担心,如果制作成丸剂,极可能每次的服用剂量不足!如果将它煎熬并浓缩成膏方,我又担心因为长时间的煎熬,让配方中的主要药物含有挥发油成份随着水蒸汽跑掉,而失去治疗的作用,效果大大下降!如何让患者煎熬方便?建议患者在网上买一个全自动煎药壶,可以很方便煎熬中药汤剂。 如果子宫腺肌症没有配合西药激素,仍然每一个月来一次月经,那么这时请注意:中药“奇方”汤剂从月经干净后一到二天开始服用到下次月经正常量来时,则停止内服。如平时经量一直比较少,那么月经来时仍然可以继续内服到一到二天,但服用后,观察到那到月经持续增多,那么此时需要立即停止内服中药汤剂。反之,如果平时经量比较多,那么中药汤剂服用到下次月经正常量来时,就停止内服,但只是内裤上有点发黑或发红,则可以继续服用到一到二天,如果观察到经量来时很急、有增多趋势,那么此时,则立即停止内服中药汤剂。可以选择用二种止血中成药来一天服用三次,可以改善出血量大的症状。 还有一些病人在服用这个被称为中药“奇方”汤剂时,不理解服用次数或煎熬的次数。这点,我(王长杰医生)也顺便阐述一下,原方是一天煎熬二次,并早晚各服用一次,但我建议,有时间的患者,可以一天煎熬三次,早中晚各服用一次,这样就能将药物的有效成份煎熬出来最大化,否则真有点浪费了!中午没有时间煎熬或服用的患者,可以在早上煎熬一次并喝后,立即再放水再煎熬一次,然后将它的药液倒到一个杯子内带到班上,中午时,可用开水冲兑一下则可喝下。晚上回来,吃过晚饭后,约一个小时就可以煎熬并喝第三次。如服用一天三次后观察到对胃不适应,则只有一天煎熬二次,早晚各一次了!自己灵活掌握服用的次数为宜。 每天在饭前还是饭后服用中药“奇方”汤剂?对于这个服用的时间问题,我只想说,只要服用后感觉胃舒服就行!不局限于饭前还是饭后,因为有些人在饭前半个小时空腹服用感觉服用后胃舒服,也有一些人认为,在饭后半小时或一小时服用感觉胃舒服。在一些文献资料及临床上也有一种说法,治疗腹部疾病宜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效果最好,但事实也无法说得清楚是不是真得这样!不建议、不适合患者在晚上临睡觉前一个小时服用,防止这个配方对一些患者的肠道有刺激,而无法及时得到处理及纠正。 如何鉴别自己的脾胃虚弱比较严重?可以用镜子拿到阳光明亮的地方,伸出自己的舌头,如果看到自己的舌苔比较白腻、或舌头二侧有明显的牙齿痕印,那么就证明你脾胃虚弱之症了!齿印越深,脾胃虚弱则越重!如果比较严重脾胃虚弱的子宫腺肌症病人在服用中药“奇方”汤剂期间,出现胃肠不适(或因为药物引起),此时,可购买中成药“香砂和胃丸”来服用,可以和中药汤剂间隔一个小时服用,也可以尝试一起服用也行! 最后,再想说说子宫腺肌症病人在服药期间及平时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子宫腺肌症病人不宜平时吃海鲜类、蜂蜜类的任何制品、辣椒类、桂圆、红枣、阿胶、也不适长时间连续吃豆制品等。因为长时间连续吃前面这些食物,容易引起体内的雌激素进一步增高,让病情越来越严重,同时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一个月吃二到三次一般是没有关系的,但不可长时间连续吃就行!平时可以吃一些清淡之品,猪肉、牛肉都可以吃的。 还有一些服用中药“奇方”汤剂的子宫腺肌症病人,不知道什么时间复查B超,看看服用一个周期中药“奇方”22天后是否得到缩小?什么时间抽血检查CA125?我其实在有关文章中再三阐述,一定要在月经干净后三到五天内去复查最准确! 写到文章的最后,还得再次感谢“微医健康号”的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1-13阅读量9683
病请描述:导语:中医科专业的细化,有利于提高中医医生对疾病专一的研究和治疗,也为患者问医就诊提供了方便。 下面,小编就中医科常见的几个分科做下简单的介绍。 一、中医内科 1.诊治范围: 包括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外感病是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疾病。内伤病主要指脏腑经络病、气血津液病等杂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肺系病:包括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2)心系病:包括心悸、胸痹、不寐、癫狂、癫痫、痴呆、厥证等; (3)脾胃病:包括胃痛、痞满、呕吐、噎膈、反胃、呃逆、泻泄、痢疾、便秘等; (4)肝胆病:包括胁痛、黄疸、萎黄、积聚(如肝脾肿大、腹腔肿瘤、胃肠功能紊乱等)、鼓胀(如肝硬化腹水)、头痛、眩晕、中风、瘿病(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等; (5)肾系病:包括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早泄等; (6)气血津液病:包括郁证、血证(如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痰饮、消渴、自汗、盗汗、内伤发热、虚劳、肥胖、癌病等; (7)肢体经络病:包括痹症、痉证、痿证、颤证、腰痛等。 二、中医外科 1.诊治范围: 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癌)、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其他外科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2.诊治疾病举例: (1)疮疡: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是中医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大类病证。包括痈、疽、疖、疔、丹毒(民间叫流火)、骨髓炎、骨结核、淋巴结结核、淋巴肿大等; (2)乳房疾病:包括乳痈、乳发、乳痨、乳漏、乳癖、乳疬、乳核、乳衄、乳疽、乳头风等; (3)瘿:是是颈前结喉两侧肿大的一类疾病。其特征为颈前结喉两侧漫肿或结块,皮色不变,逐渐增大,病程缠绵。包括气瘿、肉瘿、瘿痈、石瘿等; (4)瘤:是瘀血、痰滞、蚀气停留于人体组织之中而产生的赘生物。其临床特点是:局限性肿块,多数生于体表,发展缓慢,一般没有自;觉症状,长期不易消散。包括气瘤、血瘤、筋瘤、肉瘤、脂瘤、骨瘤等; (5)岩(癌):是发生于体表的恶性肿物的统称,为外科疾病中最凶险者。因其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形如岩石而得名。包括舌菌、茧唇、失荣、乳岩、肾岩等; (6)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息肉痔、肛隐窝炎、肛痈、肛漏、肛裂、脱肛、锁肛痔、悬珠痔、肛门湿疡等; (7)男性前阴病:包括子痈、囊痈、子痰、水疝、尿石症、脱囊、血精、精浊、精癃、阴茎痰核、男性不育症等; (8)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包括皮炎、湿疹、色斑、痤瘰、赘疣、癣、红斑狼疮、硬皮病、粉刺、面游风、酒齄鼻、多形红斑、牛皮癣(银屑病)、白驳风、鹅掌风、白癜风、脐疮、麻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 (9)周围血管病:包括股肿、臁疮、脱疽等;(10)其他外科疾病:包括冻疮、疝气、狐疝、水火烫伤、破伤风、毒虫咬伤、毒蛇咬伤、蜈蚣螫伤、蜂螫伤、蝎螫伤、狗咬伤等。 三、中医妇科 1.诊治范围: 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前阴病、妇科杂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月经病: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痛经、经间期出血、闭经、崩漏、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断复来、经行眩晕、经行身痛、经行口糜、经行风疹块、经行吐衄、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情志异常、绝经前后诸病等; (2)带下病:指带下的量、色、质、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包括白带、黄带、赤带、杂带等。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卵巢早衰、闭经、不孕、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带下增多或减少; (3)妊娠病:包括妊娠恶阻、妊娠腹痛、胎漏、胎动不安、葡萄胎、小产、胎萎不长、胎死不下、子烦、子肿、子满、子晕、子痫、子悬、子嗽、子淋、转胞、难产、胞衣不下、孕痈等; (4)产后病:包括产后血晕、产后血崩、产后痉病、产后腹痛、产后身痛、恶露不绝、恶露不下、产后大便难、产后遗粪、产后发热、产后汗症、缺乳、产后乳汁自出、产后小便不通、产后小便频数、产后尿血、产后遗尿、产后交肠病等;(5)妇科前阴病:包括阴痒、阴疮、阴吹等; (6)妇科杂病:包括癥瘕、阴挺、脏躁、不孕、热入血室、妇人腹痛等。 四、中医儿科 1.诊治范围: 包括新生儿病、儿科肺系病、儿科脾胃病、儿科心肝病、儿科肾系病、儿科时病、儿科虫病。 2.诊治疾病举例: (1)新生儿病:包括胎怯、胎黄、脐风、脐湿、脐血、脐突、脐疮、赤游丹、硬肿症、五硬等; (2)儿科肺系病:包括小儿感冒、小儿咳嗽、肺炎喘嗽、小儿哮喘等; (3)儿科脾胃病:包括鹅口疮、口疮、乳蛾、呕吐、食积、腹痛、泄泻、厌食、积滞、疳证等; (4)儿科心肝病:包括夜啼、汗证、紫癜、惊风、癫痫、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动症等;(5)儿科肾系病:包括五迟、五软、佝偻病、小儿痿病、小儿尿频、遗尿、小儿水肿、性早熟等; (6)儿科时病:包括奶麻、风痧、丹痧、痄腮、顿咳、软脚瘟、小儿疫毒痢、夏季热、麻疹、水痘、白喉、幼儿急疹、猩红热、百日咳、手足口病等; (7)儿科虫病:包括小儿蛔虫病、小儿绦虫病、小儿钩虫病、小儿蛲虫病、小儿姜片虫病、小儿血吸虫病、小儿丝虫病、小儿囊虫病等。(8)眼底寄生虫:如视网膜下猪囊虫尾蚴等。五、中医五官科 1.诊治范围: 包括眼科病、耳科病、鼻科病、咽喉病、口齿病等。 2.诊治疾病举例: (1)眼科疾病:包括胞睑疾病、两眦疾病(如冷泪病、漏睛、漏睛疮、赤脉传睛、胬肉攀睛)、白睛疾病(如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风轮赤豆、金疳、火疳、白睛青蓝、白涩、白睛溢血、时复症)、黑睛疾病(如聚星障、花翳白陷、蟹睛、凝脂翳、黄液上冲、混睛障、白膜侵睛、赤膜下垂、血翳包睛、宿翳)、瞳神疾病(如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圆翳内障、胎患内障、惊震内障、云雾移睛、暴盲、视瞻昏渺、青盲、高风内障、视直如曲、血灌瞳神)、外伤眼病(如异物眯目、振胞瘀痛、真睛破损、撞击伤目、电光伤目、酸碱伤目、热烫伤目)、眼科其他(如近视、远视、老花眼、疳积上目、风牵偏视、辘轳转关、眉棱骨痛、鹘眼凝睛、突起睛高、神水将枯、目痒病)等; (2)耳科病:包括耳疖、耳疮、旋耳疮、耳廓痰包、断耳疮、耳胀、耳闭、脓耳、脓耳变症、耳根毒、脓耳口眼喁斜、黄耳伤寒、耳鸣耳聋、耳眩晕、异物入耳、耵耳、耳壳流痰、暴聋、久聋、聋哑症、耳瘘、耳痔等;(3)鼻科病:包括鼻疔、鼻疳、伤风鼻塞、鼻窒、鼻槁、鼻鼽、鼻息肉、鼻渊、鼻损伤、鼻衄、鼻腔异物等; (4)咽喉病:包括乳蛾、喉痹、喉痈、喉癣、喉喑、喉风、梅核气、骨鲠、喉关痈、里喉痈、颌下痈、上颚痈、异物梗喉等; (5)口齿病:包括牙痛、牙痈、牙宣、飞扬喉、口疮、口糜、唇风、骨槽风、龋齿等。六、针灸推拿科1.诊治范围: 包括针刺、艾灸、推拿的治疗。 2.诊治疾病举例: (1)针灸疗法:即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艾灸的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包括治疗中风、眩晕、痴呆、神经衰弱、帕金森病/颤证、过敏性鼻炎、肥胖症、面瘫病、疲劳综合征、月经不调、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焦虑症、失眠、肌筋膜炎、肩周炎、颈椎病、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炎、腰痛等、小儿弱智、小儿自闭、小儿痫证、小儿多动症、小儿脑瘫等; (2)推拿:是以人疗人的方法,通常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运用形式多样的推拿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分为成人推拿和小儿推拿治疗,成人推拿治疗包括伤科疾病(如颈椎病、落枕、脊柱小关节紊乱、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腕管综合征、退行性膝关节炎、膝关节损伤、踝关节扭伤、跟骨痛等)、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失眠、感冒、支气管哮喘、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面瘫、中风等)、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五官科疾病(如牙痛、慢性鼻窦炎、失瘖、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等)、其他疾病(如晕厥、抽搐、中暑、高热、类分湿关节炎、糖尿病)等;小儿推拿治疗包括脾胃系病证(如小儿流涎、呕吐、厌食、便秘、婴幼儿泻泄、腹痛、疳积等)、肺系病证(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等)、其他病证(如小儿肌性斜颈、夜啼、遗尿、小儿脑瘫)等。 七、中医骨伤科 1.诊治范围: 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损伤。 2.诊治疾病举例: (1)各种骨折:包括锁上肢骨折、下肢骨折、躯干骨骨折等; (2)脱位与关节错缝:包括颞下颌关节脱位、肩关节脱位、肘关节脱位、小儿桡骨头半脱位、月骨脱位、髋关节脱位、膝关节脱位、下颌关节错缝、上肢关节错缝、下肢关节错缝、躯干关节错缝等; (3)筋伤:包括上肢筋伤(如冻结肩、肱骨外上髁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指肌腱断裂、屈指肌腱腱鞘炎)、下肢筋伤(如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状肌综合征、臀肌挛缩症、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膝交叉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扭伤、跟腱损伤、跟痛症)、躯干筋伤(如落枕、颈椎病、腰部扭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4)骨病:包括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骨肿瘤等; (5)内伤:包括损伤血证、损伤疼痛、损伤昏厥、伤后发热、损伤眩晕、外伤惊悸、心烦不寐、伤后健忘、损伤呕吐、伤后便秘、损伤痿软、损伤痹证、损伤麻木等。 八、中医保健科 1.养生保健范围: 包括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具体而言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2.养生保健举例: (1)四季养生:关键在于顺应阴阳气化,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寒、热、温、凉的变化来养生,即养生要和天时气候同步; (2)顺时养生:是根据气候时间变化防寒避暑,顺从四季、时辰、气候等特点调养身体,从而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如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3)情志养生:是中医养生学里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中医“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形神气质类型,综合运用各种调神的方法,保持心身处于健康的状态。如养生要首先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 (4)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人群八种不同的体质,因人而异,从饮食、生活起居、精神、药物、经络养生; (5)膳食养生: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 (6)药物养生:是运用具有抗老防衰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身强身目的的方法; (7)房事养生: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生命规律,采取健康的性行为,以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质量,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8)其他养生:如经络养生、气功养生、睡眠养生、起居养生、环境养生。 小编提醒:不同医院的门诊中医科分科会有差异,以上分科仅供参考,具体还要以就诊医院内的分科为准。如果您不知自己具体患何种疾病,或者所就诊的医院没有您所要就诊疾病所属的具体专科,建议您选择普通中医科门诊就诊。更多中医科就诊攻略,请点击《门诊攻略 | 中医科门诊就诊小贴士》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7-07-13阅读量3.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