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前两天因为检查肺部,顺便做了脑CT,发现有结节,怀疑是脑膜瘤,平时我也没有什么明显症状,请问脑膜瘤是什么?我的这个脑膜瘤会长大吗?是不是只需要观察就行?需要积极治疗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现有的检查结果看,确实在头顶部位有个小的钙化的结节,那么像这种钙化,建议再做核磁明确一下,如跟CT结果比较吻合,考虑还是钙化比较明显脑膜瘤,可以定期随访;由于脑膜瘤生长缓慢,一般建议观察到60岁,如想手术60岁以前手术,如还是不决定手术,继续观察;等60岁以后如在观察过程中,肿瘤有变化,突然长大的话,及时做伽马刀治疗。对于观察期脑膜瘤的患者,平时正常健康饮食,生活上也没什么特别要注意的,记得复查就可以了,同时把现在的检查片子保留好。 提醒:如果脑膜瘤很小,患者完全没有症状,比如肢体活动、感觉障碍,也没有癫痫发作等问题,那么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定期复查,不需要治疗。日常生活中,以往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饮食、作息没有特别的要求,到了固定的时间去医院复查CT或核磁就好。毕竟有的肿瘤可以长得很大,却不会引起任何不适;如果等到有明显症状了再去检查,肿瘤很有可能非常大了,会给手术带来不少麻烦。 目前,临床上主主张对于出现肿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癫痫、虚弱乏力、感觉缺失、颅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即便需要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外科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手术的效果和安全性也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患者在发现脑膜瘤后最重要也是唯一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开展治疗或随访。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器械如双极电凝,超声吸引器以及激光的不断改进和普及,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不断提高,使大多数病人得以治愈。影响手术类型的因素包括部位、术前颅神经损伤情况(后颅凹脑膜瘤)、血管结构、侵袭静脉窦和包裹动脉情况。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如患者无症状且全部肿瘤切除有产生难以接受的功能丧失的危险,应选择部分切除。对大脑凸面的脑膜瘤,力争全切肿瘤并要切除受累硬膜以减少复发机会。蝶骨翼内侧、眶、矢状窦、脑室、脑桥小脑角、视神经鞘或斜坡的脑膜瘤可能难以完全切除。对海绵窦脑膜瘤,要考虑到有损伤颅神经和颈内动脉的风险,外科治疗要求高,应选择正规神经专科医院就诊。 术中神经导航系统: 神经导航技术又称为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技术或影像导向外科,是立体定向技术、代影像学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结合的产物。神经导航可以术前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的精确定位技术,其意义在于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边界以保证手术的微创化。对于小的脑膜瘤和深部脑膜瘤可精确的定位,指导手术,最大程度的减少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 术中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或称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一个术语,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在各科各类手术中,凡是可能影响到脑、脊髓、神经根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手术,都可以在手术中通过不同方式的神经监测技术直接了解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的机会,提高手术质量,利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估价重症昏迷病人的预后,利用脑电图监测,使处于药物性冬眠的病人脑组织功能代谢活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以保护脑组织。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986
病请描述: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中,各行各业都存在较大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有些身体好的人可以正常的消化以及疏导,有些人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去发泄,而另外一部分朋友则是选择了最错误的方式— 死扛。当压力超出人体的代偿和调节能力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结构和功能性的改变,最常见的就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多数合并有脊柱问题。 植物神经紊乱多数合并有以下问题 第一,过度肥胖。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对饮食有了更大的改善,美食遍天下,经常吃高热量,高营养、高脂肪的食物会引起能力和营养过剩,给内分泌和植物神经过大的负担,储备了过量的热量和营养结果就是身体肥胖。过度肥胖不仅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身体内分泌,自然就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 第二,长期饮食作息不规律的患者。对于上班族来讲工作比较繁忙,时间比较紧张,如果在饮食作息方面经常不规律,会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影响到植物神经的正常功能。另外,患者经常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酒精或者咖啡因也会引起这种疾病的发生。 第三,长期固定姿态的人们,久坐久站久卧低头族,屏幕时间过长,不爱运动的患者。我们大家都要知道,人的免疫功能是离不开运动的,如果长期不运动,这样不仅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生病,还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长期的固定一种姿态尤其是不健康姿态,会导致脊柱和运动系统损害,并进一步导致全身各大系统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第四,脊柱损害或者是椎间盘突出疾病患者,我们神经系统功能百分之95左右是植物神经功能,感觉和运动神经只占到5%左右,很多脊柱损伤或者中枢神经病变,表现出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并不明显,但他们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却已经非常典型,只是多数被临床忽略,比如我们常常遇到的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患者发生甲状腺疾病,不管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都会影响到甲状腺功能控制新陈代谢的作用,从而就会发生植物神经紊乱。 植物神经紊乱有哪些症状: 一、病理性植物神经紊乱:如果一个人长期感到郁闷,心情不好,总是不愉快的事实。或工作生活压力大,在应力状态的长期。这些神经递质在我们的身体会迅速消耗。神经系统是神经递质的缺乏,这样就可能会引起了植物神经紊乱。 二、植物神经紊乱的解释:植物神经和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能使人们更加积极,类似于汽车的油门,副交感神经使人安静,相当于汽车的刹车,相互配合,控制活动的整个身体和器官。植物神经在调节机体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媒介,这些媒介称为神经递质。 三、植物神经脊神经由脊髓发出,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由脑和脊髓发出的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血管的控制和协调,腺等功能。因为没有意志,所以被称为植物神经。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相互平衡制约功能相反。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个人一边是负面的影响,生理活动,协调和身体的控制是好的,这可能是植物神经功能。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然后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
马彩毓 2023-05-29阅读量1674
病请描述:毁掉一个胃需要多久?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临床志 2022-02-12 14:00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 俗话说“十胃九病”,你知道快节奏的生活、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毁掉一个胃需要多长时间吗? 在媒体的相关报道中,20多岁慢性胃炎,甚至胃癌的年轻人并不少见。 年轻人的胃,大多不好了! 2020年7月钱江晚报报道,一位27岁的年轻人查出了胃癌,而患癌前他也曾经常熬夜到凌晨,家中饭菜不合胃口就点外卖或者出去吃饭,常常与朋友在外吃夜宵喝酒,平时又由于工作忙而忽视身体锻炼导致肥胖。 图片描述 2018年11月媒体报道,一位28岁年轻人被确诊胃窦腺癌,持续腹部胀痛了一周。医生分析病情后认为,饥一餐饱一餐,严重不规律的饮食,是他这次发病的主要原因。 图片描述 而早在2009年,一篇《我国胃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原因分析》中谈到,我国新发胃癌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胃癌患者中30岁以下年轻人的比例,已由20世纪70年代的1.7%增加到当前的3.3%。 胃癌离我们其实并不远!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我们的胃,每天都要为我们人体消化大量食物,一旦有了胃病,如果不加控制,大多数胃癌的发展遵循如下规律: 非萎缩性胃炎 ↓ 萎缩性胃炎 ↓ 肠上皮化生 ↓ 异型增生 ↓ 胃癌 图片描述 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原来种的是庄稼(正常胃细胞),由于过度开发(年龄增加、不良饮食习惯等)造成水土流失(腺体萎缩),水土流失后庄稼就不生了(正常胃黏膜逐步丧失),再后来便被疯狂生长的野草侵略(异型增生),当野草把养分都汲取了,整片土地的结局就是沙漠化了(癌症死亡)。 由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且只有极少数一部分可能发展为胃癌(约为1%)。 只有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且伴有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大大增加。 早在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萎缩性胃炎确定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 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如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及早饱感,还可有食欲减退、嗳气、泛酸、恶心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消瘦、乏力、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尽管得了萎缩性胃炎并不一定会导致胃癌,但是如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及时医治的话,很有可能会发展成胃溃疡,甚至还会发生消化道出血,所以一旦发现胃炎要及时治疗和养护。 此外,相较于中老年人,年轻人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后,病程更长、更容易造成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大大增加了患胃癌的几率。如今很多年轻人对胃衰老没有意识,导致胃癌患病率增加。 8个坏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胃 1. 爱吃烧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与饮食习惯有关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烧烤、油炸类食品能诱发癌症。”临床中发现30岁到40岁的胃癌患者中,过半的人都爱吃烧烤或麻辣烫。尤其是有些地区的人们口味重,喜欢吃烧烤,但食物经过烧烤或烟熏后,容易产生如3,4-苯并芘和环芳烃类物质,这些都是明确的致癌原。 2. 吃得太咸 除了烧烤,高盐饮食也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世卫组织规定的是,每人每天的盐摄取量为6克,超过了这个量,食盐中的高渗透液会破坏胃黏膜,长此以往,也容易诱发胃癌。泡菜、香肠、腊肉等等也都是高盐食物,所以一定要少吃。 3. 饮食不规律 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将会明显提高。 3. 经常熬夜 虽然目前难以确定胃癌与睡眠不足的关系,但有研究显示睡眠不足会降低胃部血液流量,削减胃的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 5. 吸烟、喝酒 吸烟与胃癌也有着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苯并芘、多环芳香烃等多种致癌物,是胃癌的诱发因素。而喝酒很容易损伤胃黏膜,引发胃出血。最安全的饮酒值是0。 6.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因素,尤其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不要嘴嚼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交叉感染,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7. 压力太大 在门诊经常遇到在工作压力大、生活不顺心的的时候发生胃病的患者。这些患者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植物神经紊乱:胃液分泌失调、胃黏膜血供减少等,轻者表现为胃口不好,严重者可导致胃溃疡发生、甚至出现急性出血。所以,我们胃肠医生经常跟患者说,胃溃疡是“愁出来的病”。 8. 过度肥胖 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来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复复被反流上来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控制体重,不仅对预防心脑血管病上有益,还对预防癌症,特别是胃癌有益。 参考来源: [1]秦敬柱, 袁长海, 张加胜,等. 我国胃癌患者年轻化趋势的原因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9, 23(008):10-11. [2]2020-09-14 中山六院(ID:gzzs6y)《毁掉一个胃需要多长时间?伤胃的坏习惯不可忽视!》 [3]2020-08-17 潇湘名医《北平说|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我的胃就小了?》 [4]2017-08-11健康时报《胃癌年轻化或与饮食习惯有关》 [5]2011-10-14健康时报《胃癌三大诱因》 [6]2019-11-29 健康时报《有些胃溃疡是愁出来的》 [7]2013-06-24 健康时报《防胃癌从点滴做起》
费健 2022-05-0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身体里存在很多韧带,它们起着加强骨骼、关节的稳定性、使器官处于正常位置的重要作用。 但你知道吗?有这样一种疾病,它会导致我们颈椎坚韧有弹性的韧带,变成坚硬的骨头,从而诱发种种严重的后果,这种疾病就叫做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是怎么回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就是各种原因导致颈椎的后纵韧带发生骨化,从而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产生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以及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疾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不是很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仅为0.6%左右,但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颈椎后纵韧带会变成骨头? 目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病因还不明确,主要诱因包括椎间盘变性、全身骨关节肥厚性改变、糖代谢紊乱、颈椎损伤及遗传因素等。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变性后,颈椎后纵韧带承受的压力变大就会,引起局部组织修复、增生,产生钙化。 全身骨关节肥厚性改变: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部分患者常常合并有其他韧带及关节的肥大、骨化。 糖代谢紊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中,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占比高于正常人。 颈椎损伤:当颈椎的后纵韧带附着部发生损伤,可能导致反应性骨化的出现。 为什么说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问题很严重? 这是因为骨化的后纵韧带可以导致颈椎管发生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神经受交损,引起各种症状,甚至是四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主要症状包括:颈部酸痛、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上肢麻木、无力,双下肢麻木、痉挛、抬举困难、踩“棉花感”,排尿困难、便秘。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怎样治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难度比较大。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首先考虑采用非手术疗法对症治疗,如消炎镇痛药和肌肉松弛药物、局部制动等,如果保守治疗无法有效改善症状,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扩大椎管容积、解除脊髓压迫。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能治愈吗? 经过正规治疗后,部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改善,但韧带的骨化仍可能持续进展,导致预后不佳。而如果不接受正规的治疗,任由颈椎后纵韧带的骨化症发展,最终会逐渐影响患者的四肢运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什么办法预防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吗? 前面已经提到了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诱因,预防方法就是注意避免这些诱因。 养成良好的坐姿、睡姿,不要弯腰驼背,不要使用过高的枕头,可以避免或延缓颈椎间盘变性。 低糖低脂饮食,避免患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则要积极控制血糖,尽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体型较胖、脖子相对较短的朋友,要密切观察、随访,必要时做颈椎MRI或者CT,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许鹏 2022-02-13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