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骨科 > 脊柱外科 > 腰椎管狭窄 > 病因

腰椎管狭窄病因

腰椎管狭窄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老年人长期腰腿痛怎么这么难治...

病请描述:  许多家里有老人的家庭都为这样一件事苦恼,那就是老年人的长期腰腿痛,怎么治都不见好。每次一发作,天天疼得只能躺床上,买药吃、买膏药贴、热敷、理疗一个都没少,可这病就是一直不见好。尤其是许多老年人每次疼得难受,就吃止痛药,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吃药也没效果了,这不仅折磨着老人,也让家属们很头疼。   最近,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就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门诊,她在7、8年前就出现了腰腿疼的症状。当时,她去了当地医院检查出来有多个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告知这种情况很常见,建议她进行保守治疗。在进行理疗,服用了止痛药物后,她的症状确实有了一定缓解。后面,她又多次发作,疼得受不了了又去医院就诊,但得到的治疗建议都差不多,最后索性懒得去医院,自己买点止痛药吃,可谁知道最近两年吃药也不管用,症状还在不断加重,甚至有时候疼的走不了远路。   “去医院也治不好,还是那一套。”家里人经常劝她去医院,她总是拒绝。直到最近,她又是腰疼,又是腿疼,下床走路走不了100m 就难受得走不下去了。最后,家里人打算带她去北京找权威专家看看,不然再发展下去,今后出行、自理都有问题了,这才找到了王主任。   止痛药为啥没用了?老年人的腰腿疼久治不愈咋办?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患者的片子,她的腰椎老化得厉害,有腰椎滑脱,在腰2-5之间的椎间盘均出现了突出,还有腰椎管狭窄。目前,她有多个腰神经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压迫,症状也比较严重。   术前影像学资料:      一般来说,一些抑制神经性疼痛的药物确实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等导致的疼痛,但是这类药物也不能长期服用或滥用。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神经受压严重,止痛药也就无法再有效地缓解疼痛了。其实止痛药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长期服用,反而掩盖了真正的病情,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等到最后没效果了,病情也进展得很严重了。那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患者的腰腿痛久治不愈,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存在腰椎不稳,多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王主任建议她进行手术治疗。   老年人做腰椎手术效果如何?恢复得慢吗?   为了老人今后的生活质量,家属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方案,最后由王主任为她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中,将突出椎间盘切除,并将滑脱的椎体复位,进行内固定融合,重建了腰椎稳定性。术后,患者的疼痛很快就得到了极大缓解,在术后第三天就可以自己下地在病房、走廊转一转了,恢复得很快。   术后影像学资料:      许多患者的情况和这位老人很像,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自己忍或盲目地吃止痛药,请尽快去正规医院查明病因,并进行相关治疗。若久治不愈,可能就需要更改治疗方案,甚至是手术介入了。

王作伟 2024-10-30阅读量1778

坐骨神经痛,听起来熟悉又陌生

病请描述: 实际上,在经过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坐骨神经痛这个术语的过度使用,已经使得如今的坐骨神经痛成为了一种广义上的描述,涵盖了一种症状,而非具体的诊断。 上班一族,在电脑边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就会觉得一侧或双侧臀部到腿上产生一阵一阵的痛感,情况轻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酸背痛,而严重者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这个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就是那个让你的臀部感觉自己是火箭发射台的痛症,它的根源就在髋部,是身体里最长、最壮实的神经。 不过,真正的坐骨神经损伤其实很少见,但人们习惯于用“坐骨神经痛”这个词来形容腰部一发作,腿部也跟着闹情绪的那种痛。这种痛的共同点就是它得罪了神经,可能是挤压、刺激、发炎,或者神经被腰部玩弄于股掌之间,惹得它生气不已。 当处在坐骨神经痛的急性期时……你可能会感受到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剧烈疼痛,从腰部一直延伸到腿部和足部,同时还可能伴有肌肉无力、麻木、刺痛等症状。 这种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形容它像是“烧灼”、“电击”或“针扎”,有些人则说它是持续不断或间歇发作的。通常情况下,腿部的疼痛要比下背部的更加严重。如果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当您突然改变姿势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此外,一些强制性或突发性的身体动作,如咳嗽或打喷嚏,也会使疼痛加剧。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更脆弱更容易退变,退变的椎间盘可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这些神经根共同组成坐骨神经。   椎管狭窄:椎体的退变可造成椎管的狭窄,从而对脊髓或神经根造成压迫,坐骨神经痛是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之一。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也可导致坐骨神经痛,但并不常见。   梨状肌综合征:位于臀部的梨状肌有时也会对坐骨神经造成刺激,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感染或外伤:坐骨神经痛也可由外伤、骨折、感染等引起。 自我检查——直抬腿测试 通过采用直抬腿的姿势,你可以将坐骨神经拉伸至最大限度,并引发神经根的运动,以促使其滑动。当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时,由于神经根与周围组织之间可能发生粘连,会影响其滑动的顺畅性。因此,在进行直抬腿动作时,如果你注意到抬腿的角度减小,或者抬腿时原有症状加剧,考虑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日常预防的三个要点 1.养成良好的用腰习惯 平时保持坐姿端正,尽量减少久坐弯腰;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腰部活动,如需弯腰拎重物,最好先做适当的腰部准备活动,并下蹲提起,避免直接弯腰拎起,尤其是年纪大或有相关病史的人群。 2.加强腰背部核心肌群锻炼 选择不太可能伤害背部的体育活动,考虑游泳、瑜伽等,强化腰背部周围核心肌群,同时需要注意做好热身且循序渐进,以防运动损伤。 3.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和不良饮食与全身炎症和疼痛有关,距离理想体重越近,脊柱承受的压力就越小。 4.科学选择床垫 床垫的选择主要考虑硬度问题,一方面不能过于柔软,躺下后如果整个人都陷入床垫里,反而会增加腰椎局部压力,另一方面不能过于坚硬,睡硬板床,由于应力过于集中,睡醒反而会周身酸痛。床垫软硬要适中,才能给予脊柱良好的支撑与保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918

这项术式像《射雕英雄传》里周...

病请描述: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白进 2024-05-15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医学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腰部疾病。 不少患者的传统观念中,腰椎手术要“开大刀”,担心手术会损伤腰椎神经,有瘫痪风险,并且术后要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还不如不做”“能扛就扛、能忍就忍”,这些观念导致一些患者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进展,腰椎疾病手术日趋微创化、精准化,快速康复化。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微创中心开展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可谓福音——这项技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患者。 近日,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毛宁方教授收治了3位患者:李女士,26岁,左下肢麻木伴放射痛3个月,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左侧旁中央型);陈先生,49岁,腰痛伴双下肢乏力、麻木,会阴部麻木1个月,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合并马尾综合征;王老伯,78岁,双大腿前侧放射痛5个月,行走时加重,诊断为腰45滑脱症(退变性、1度)、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他们在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 三位患者年龄、症状、病因各不相同,但毛宁方教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决定都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来手术。三台手术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中午便顺利完成。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术后,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手术切口只有腰后部两个8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毛宁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常常表现为腰痛伴随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髓核突出较大时可能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则多发于老年患者,症状多表现为下肢麻痛、乏力,行走距离稍长时症状加重,即间歇性跛行,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而腰椎滑脱症,发病人群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发病症状以腰痛为主,但大部分老年患者椎体滑脱是退变性的滑脱,滑脱程度不重,平时并没有明显严重腰痛,而长期腰椎退变性的滑脱可导致局部椎管内黄韧带增生,逐渐导致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也如同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这些腰椎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理疗、腰围保护、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发病症状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彻底解决病患。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毛宁方打比方说,相比较传统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原先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双侧通道同时操作——一侧通道为观察通道,通过内镜可以将病灶区域放大至20-40倍;另一侧为操作通道,可以在观察通道下内镜提供的“宽阔”视野,更加灵活及多角度精准完成手术,提高了安全性和精准性,对腰部肌肉、腰椎骨性结构的干扰和损伤相对更小,还能更便捷地解决腰椎椎管内的神经压迫病因。 毛宁方表示,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一个月恢复期内避免腰部弯腰负重、久坐、剧烈运动等,逐渐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随着内窥镜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大突破,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手术’的理念。”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特约通讯员白进

毛宁方 2024-05-16阅读量1386

这项术式像《射雕英雄传》里周...

病请描述:新民晚报 作者:郜阳 白进 2024-05-15 图说:毛宁方为患者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手术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医学名词很多人并不陌生。它和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腰部疾病。 不少患者的传统观念中,腰椎手术要“开大刀”,担心手术会损伤腰椎神经,有瘫痪风险,并且术后要卧床休息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还不如不做”“能扛就扛、能忍就忍”,这些观念导致一些患者延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现代脊柱外科理念与技术的进展,腰椎疾病手术日趋微创化、精准化,快速康复化。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微创中心开展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对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而言可谓福音——这项技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患者。 近日,该院脊柱外科副主任毛宁方教授收治了3位患者:李女士,26岁,左下肢麻木伴放射痛3个月,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左侧旁中央型);陈先生,49岁,腰痛伴双下肢乏力、麻木,会阴部麻木1个月,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合并马尾综合征;王老伯,78岁,双大腿前侧放射痛5个月,行走时加重,诊断为腰45滑脱症(退变性、1度)、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他们在进行了相关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缓解。 三位患者年龄、症状、病因各不相同,但毛宁方教授团队经过专业评估,决定都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来手术。三台手术安排在同一天上午进行,中午便顺利完成。每台手术平均用时40分钟。术后,患者术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手术切口只有腰后部两个8毫米的小切口,手术后第二天就顺利出院回家康复。 毛宁方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青年患者,常常表现为腰痛伴随一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麻木等神经根压迫症状,髓核突出较大时可能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马尾神经压迫症状。腰椎管狭窄症则多发于老年患者,症状多表现为下肢麻痛、乏力,行走距离稍长时症状加重,即间歇性跛行,需要坐下休息才能缓解。而腰椎滑脱症,发病人群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发病症状以腰痛为主,但大部分老年患者椎体滑脱是退变性的滑脱,滑脱程度不重,平时并没有明显严重腰痛,而长期腰椎退变性的滑脱可导致局部椎管内黄韧带增生,逐渐导致椎管狭窄,临床症状也如同腰椎管狭窄症。 对于这些腰椎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理疗、腰围保护、卧床休息等保守治疗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对发病症状频繁、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神经症状严重的患者,还是建议采用手术治疗,彻底解决病患。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有点像《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毛宁方打比方说,相比较传统单通道椎间孔镜技术,原先的一个通道变为两个通道,手术医生可以通过双侧通道同时操作——一侧通道为观察通道,通过内镜可以将病灶区域放大至20-40倍;另一侧为操作通道,可以在观察通道下内镜提供的“宽阔”视野,更加灵活及多角度精准完成手术,提高了安全性和精准性,对腰部肌肉、腰椎骨性结构的干扰和损伤相对更小,还能更便捷地解决腰椎椎管内的神经压迫病因。 毛宁方表示,患者一般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一个月恢复期内避免腰部弯腰负重、久坐、剧烈运动等,逐渐即可以恢复正常生活,“随着内窥镜影像技术、导航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脊柱微创手术将获得更大突破,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手术’的理念。”

毛宁方 2024-05-16阅读量1312

腰椎管狭窄病因相关医生 更多>

赵海恩副主任医师

唐都医院    骨科

评分:9.9
问诊量:4405
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研究并从事骨质疏松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和阶梯性规范化治疗,擅长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病因筛查及诊断,并精进于开展颈椎病和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阶梯化规范治疗、微创手术治疗等。熟练骨科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
评分:0
问诊量:1
颈肩腰腿痛方面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横突综合症,腰椎滑脱,腰椎转移性肿瘤,腰椎结核等诊断与鉴别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四肢骨折,神经损伤与修复中医及西医治疗及其康复功能锻炼。

腰椎管狭窄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唐都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8.0万

黄冈市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