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外科 > 胸外科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 病因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关注儿童发育,预防SGA-赵...

病请描述:关注儿童发育,预防SGA 什么是SGA?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是指胎儿出生体重低于同孕周胎儿的第10百分位数。SGA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母亲的健康状况、营养摄入、胎盘功能等。SGA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远期健康问题,如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SGA对于促进儿童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SGA的原因 SGA的病因复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母体因素:如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吸烟、饮酒、药物滥用等。 2. 胎盘因素:如胎盘功能不全、胎盘早剥、胎盘梗死等。 3. 胎儿因素:如先天性染色体异常、遗传性疾病、宫内感染等。 SGA的影响 SGA对儿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出生时的低体重,还可能引发多种短期和长期健康问题。短期影响包括: · 低血糖:SGA新生儿由于储备脂肪少,易出现低血糖。 · 体温不稳:由于脂肪储备少,体温调节能力差。 · 呼吸困难:SGA新生儿肺部发育不全,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长期影响包括: · 生长发育迟缓:SGA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的问题。 · 代谢问题:成年后易患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 · 认知和行为问题:SGA儿童可能在认知功能、注意力等方面表现出问题。 临床案例 案例一:母体因素导致的SGA 背景:王某某,一位35岁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为18,属于偏瘦体型。在孕期,她未能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且患有慢性高血压。孕34周时,超声检查发现胎儿生长迟缓,估算胎儿体重在同孕周胎儿的第5百分位数以下。最终,该孕妇在孕37周时剖宫产,出生体重为2100克。 分析:该病例中,母亲的营养不良和慢性高血压是导致SGA的主要因素。营养不良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而高血压则可能导致胎盘血流减少,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 干预措施:在孕期,医生应密切监测孕妇的营养状况和血压,必要时进行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此外,定期进行胎儿生长监测,早期发现和干预胎儿生长迟缓问题。 案例二:胎盘因素导致的SGA 背景:张某某,一位29岁的孕妇,孕期健康状况良好,营养摄入充足,但在孕28周时出现胎动减少。超声检查显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胎儿的第10百分位数,并发现胎盘功能不全的迹象。最终,该孕妇在孕36周时剖宫产,出生体重为1900克。 分析:该病例中,胎盘功能不全是导致SGA的主要原因。胎盘功能不全会影响胎儿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导致胎儿生长受限。 干预措施:对于类似于张某某这种存在胎盘功能问题的孕妇,应加强胎儿生长和胎盘功能的监测,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风险。 预防SGA的措施 孕前准备 · 健康检查:孕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影响妊娠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营养补充:合理的营养摄入,保持健康体重,尤其是叶酸、铁、钙等重要营养素的补充。 孕期管理 · 定期产检: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胎盘功能,及时发现异常。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戒酒,避免药物滥用,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适当的运动。 · 营养管理:根据医生建议,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高风险管理 · 监测高危孕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 · 胎儿监测:对于已经发现胎儿生长受限的病例,应进行更频繁的胎儿监测,包括超声检查、胎心监护等。 总结 关注儿童发育,预防SGA,是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孕前准备和孕期管理,尤其是对高危孕妇的加强监测,可以有效降低SGA的发生率。我们应积极宣传科学的孕期保健知识,指导孕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干预,以确保胎儿的健康发育。

生长发育 2024-05-21阅读量2792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肺部疾病怎...

病请描述: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olymyositis, PM and dermatomyositis, DM)包括一组横纹肌的弥漫性非化脓性炎症性和退化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肢体近端肌、颈肌及咽肌等出现炎症、变性改变,导致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亦可伴发肿瘤。PM指无皮肤损害的肌炎,伴皮疹的肌炎称DM。PM/DM分为7类: ①原发性多肌炎(PM); ②原发性皮肌炎(DM); ③PM/DM合并肿瘤;④儿童PM或DM; ⑤PM或DM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 ⑥包涵体肌炎;⑦其他(结节性、局灶性及眶周性肌炎、嗜酸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和增生性肌炎)。该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与病毒感染、免疫异常、遗传及肿瘤等因素有关,女性患者约为男性的2倍。在发病年龄上有两个高峰, 10岁以内和45-70岁,患者通常有红斑性皮肤损害。          一、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病理变化         PM/DM的肌肉、皮肤血管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有:①肌肉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其他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浸润);②肌纤维破坏变性、坏死、被吞噬,肌横纹不清; ③肌细胞再生及胶原结缔组织增生、再生肌纤维嗜碱性,核大呈空泡,核仁明显; ④皮肤病理改变无特异性,表现为表皮角化增厚,真皮血管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PM/DM患者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理类型主要为NSIP 、OP 、UIP、DAD及肺泡出血伴肺部毛细血管炎。          二、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在成人发病隐匿,儿童发病较急,急性感染可为其前驱表现或发病的病因,早期症状为近端肌无力或皮疹、全身不适、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1、肌肉,本病以肢体近端肌群无力为其临床特点,常呈对称性损害,早期可有肌肉肿胀、压痛,晚期出现肌无力、肌萎缩。受累肌群包括四肢近段肌肉、颈部屈肌、脊柱旁肌肉、咽部肌肉、呼吸肌等,可表现出上肢不能平举、上举;下肢抬腿不能,坐下或下蹲后起立困难;颈屈肌受累平卧抬头困难;喉部肌肉无力造成发音困难;咽、食管、小肠受累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反酸、食管炎、吞咽困难、上腹胀痛和吸收障碍等;胸腔肌和膈肌受累出现呼吸表浅、呼吸困难,并引起急性呼吸功能不全。          2、皮肤,皮肌炎可出现特征性皮肤表现: ①向阳性紫红斑 :眶周水肿伴暗紫红皮疹; ②Gottron征:皮疹位于关节伸面,多见于肘、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处,表现为伴有鳞屑的红斑,皮肤萎缩、色素减退; ③暴露部位皮疹:颈前、上胸部( \"V\"区),颈后背上部(披肩状),在前额、颊部、耳前、上臂伸面和背部等可出现弥漫性红疹,久后局部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减退;④技工手:部分患者双手外侧掌面皮肤出现角化、裂纹,皮肤粗糙脱屑,如机械技术工人的手相似,故称“技工”手,在抗Jo-1抗体阳性的DM/PM患者中多见。这些特征性皮肤表现对皮肌炎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时被临床医师及患者本人忽视。         3、肺部以外的其他脏器 ,心脏受累可出现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亦可出现心包炎。心电图以ST段和T波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心脏传导阻滞、心房颤动、期前收缩。关节痛和关节炎为非对称性,常波及手指关节,由于手的肌肉萎缩可引起手指屈曲畸形,但X线无骨关节破坏。少数患者也可累及到肾,表现为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三、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肺-胸膜表现         呼吸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可受累,如呼吸肌肉功能障碍,间质性肺疾病(ILD)肺癌,在咽喉肌肉受累的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以及肺动脉高压等,肺部受累是PM/DM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吸入性肺炎(特别是老年人),肺纤维化进行性加重,或是肺癌。         具体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胸膜、肺表现如下:         肺实质病变:间质性病变如 NSIP, UIP, DAD, OP, LIP,以及肺泡出血伴肺部毛细血管炎。          肺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          其他病变:呼吸肌功能紊乱(肺萎缩综合征)。          胸膜病变。          继发病变:吸入性肺炎、肺癌。          PM/DM肺病变的发生率约为40%,较多见于女性,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为50岁,可先于肌肉和皮肤表现。在临床上约有40%患者肺部病变先于皮肤和肌肉症状1-24个月出现,亦可与PM/DM同时出现,或在PM/DM已被控制、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发病,个别患者在PM/DM发病10年后出现肺病变。          (一)间质性肺疾病          PM/DM相关性ILD发生率为35% -40%。患者最多的病理表现是NSIP (其中65%-80%为纤维化型或混合型),其次为OP, UIP, DAD等。ILD可能早于、晚于或并发于皮肤和肌肉病变。ILD与肌肉/皮肤病变出现时间、酶学高低和病变范围无相关性。          相当多的PM/DM患者起病初期,无皮肤和肌肉病变,或未被患者注意,也被临床医师忽略。患者发热及肺部阴影通常被临床医师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除发热,皮肤肌肉关节等PM/DM症状外, PM/DM相关性ILD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件或不伴咳嗽,听诊可以闻及爆裂音,杵状指少见,这些临床表现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         1、临床类型 PM/DM相关性ILD可呈现以下临床表现类型。        (1)缓慢进展型:为临床最常见类型,患者有呼吸困难和咳嗽,伴或不伴发热。这类患者最多的病理表现是NSIP (其中65%~80%为混合型或纤维化型);其次为OP,或NSIP与OP混合存在; HRCT主要表现为实变影伴或不伴有磨玻璃影,病变主要集中于下肺和外周,实变影呈斑片状,小叶状实变影 ,长条索状实变影,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50% ~70% ,但有25%的患者在随后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临床反复复发或恶化,或向肺纤维化过渡;逐步进展为蜂窝肺UIP) ;或急剧进展死于呼吸衰竭。          (2)急性或亚急性间质性肺炎型:此型患者的临床过程与ARDS类似,在发病1-3个月内病情急剧进展恶化;组织病理学多数显示为DAD,少数为OP。此型多出现在无肌炎或肌炎不明显的DM患者,尽管使用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多数患者预后不佳。         (3)无症状型: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影像学检查有间质性肺病变存在。少部分PM/DM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纵隔、皮下气肿,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 HRUI东发病利期肺的外周实变影及磨玻璃影; B. 3周后外周实变影吸收好转,出现纵隔、皮下气肿         (4)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是PM/DM的特殊类型,易累及到肺。主要表现包括PM或DM (63%~100%),间质性肺病(40-100%),雷诺现象(25~100% ),手指端和侧面皮肤增厚并皲裂(技工手),抗合成酶抗体(Anti-Jo-1、PL7、PL12,、OJ、EJ、KS、 Wa)之一阳性。该综合征可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80%的患者出现发热、无力,以及体重下降。5%-8%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患者合并有其他类型的结缔组织病如RA、SLE、SSc、SS。抗合成酶综合征病情严重,且间质性肺疾病对激素抵抗或撤药后复发率高(60%),因此预后也差。        (5)无肌病性皮肌炎:皮肌炎(dermatomyo sitis, DM)是炎症性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患者往往同时具有皮炎和肌病两方面表现。但皮损程度与肌肉病变程度可不平行,少数患者皮疹出现在肌无力之前。近年来临床发现约7%的患者有皮肌炎之典型皮炎,但始终无肌无力、肌痛,肌酶谱正常,缺乏明显肌病依据,这一部分患者被称为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e dermatomyositis, ADM)。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往往表现为急性肺泡损伤或暴发性机化性肺炎,病情进展快,迅速发生呼吸衰竭,需要与急性间质性肺炎或隐原性机化性肺炎相鉴别。无肌病性皮肌炎患者表现为发热,呼吸道症状,胸部影像学异常突出,而皮炎表现患者未注意,也被临床医师忽略,被误诊肺炎。无肌病性皮肌炎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2、诊断,PM/DM相关性ILD的诊断需根据多项指标综合分析。         ⑴症状与体征: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杵状指、爆裂音。        (2)胸片和CT异常:肺泡炎、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3)肺功能检查: VC, DLCO, PaO2,下降。        (4)免疫学指标:抗Jo-1抗体阳性,细胞沉降增快, LDH, CPK升高。        (5)病理学检查。        注:根据(2) +(5)条可确诊,根据第(2)条中的1项,除外尘肺及结核等,可以疑诊。         3、治疗, PM/DM相关性ILD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激素、免疫抑制剂为基本治疗药物,但治疗疗程、药物的起始用量、减量、维持治疗方案等尚未达成共识。PM或DM相关性ILD治疗的初始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损害,胸部影像学累及范围,疾病进展速度, PM或DM疾病本身治疗等多种因素。         (1)皮肌炎(DM)患者或多发性肌炎(PM)患者,如果有放射学ILD改变,但没有症状,且伴有轻度的肺容量和弥散下降,建议给予一段时间的观察、评估临床状况和随访肺功能。         (2)对于DM或PM合并有症状的ILD患者,应开始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初始治疗剂量为泼尼松始于1mg/(kg .d),最大量可至每天80mg;初始剂量泼尼松治疗1个月后,泼尼松减量至30 ~40mg/d, 2个月;后依据治疗反应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泼尼松5-10mg/d, 6~12个月。         (3) DM或PM合并ILD患者多需要联合其他药物,用以控制ILD或者减少激素的用量。可从治疗起始加免疫抑制剂,另一种方法可先评估患者对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如果是难治性ILD或泼尼松减量困难时,加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酯(MMF)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无肌病性皮肌炎或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合并ILD患者,即使ILD轻微,免疫抑制剂也被部分专家推荐使用。         (4)对于急性和亚急性型的PM/DM合片ILD的患者,可采用激素冲击疗法,甲泼尼龙0.5-1g/d静脉冲击治疗3天, 3天后继续给予足量激索(泼尼松每天1mp/kg)治疗,再根据临床症状改善及肌酶水平激素逐渐减量。并可联合环磷酰肢,或环孢素A;可视虑者情况给予人丙种球蛋白治疗3-5天(10-20g/d)        (5)对于不严重ILD,但对糖皮质激素与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用其他替代药物,如他克莫司或环泡素A。当ILD对两种药物联用效果不理想时, 3种药物联用通常是下一步选择,3种药物应用仍无反应者,应加用美罗华或者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但相关临床试验证据有限        (6)对接受糖皮质激索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建议进行预防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复方磺胺甲恶唑(160mg /800mg), 3次/周。       (二)吸入性肺炎和机会性感染         吸入性肺炎是PM/DM最为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5%-20%,而当患者出现吞咽闲难时,其发生率可达40%-45%。出现吸入性肺炎和吞咽困难是广泛肌肉受累的表现,提示预后不良。吸入性肺炎也使得细菌性肺炎、肺脓肿以及AR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咳嗽呼吸肌相关的咳嗽减弱、食管功能失常所致的吸人以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相关,感染的病原多种多样,与死亡明显相关。         (三)呼吸肌功能异常和肺动脉高压         这类患者常有的临床症状为劳累性呼吸困难。较严重的呼吸肌功能异常导致低通气呼吸衰竭,甚至需要机械通气。肺功能检测可以发现患者肺容量降低,最大吸气和呼气降低,限制性通气障碍,此时检测吸气和呼气过程中最大压力有助于评价呼吸肌力,影像学多无阳性发现。少数患者呼吸肌力降低较外周骨骼肌更加明显,此时Ⅱ型呼吸衰竭或呼吸困难、气体交换异常为首发临床表现。肺动脉高压胸部影像学可以表现出中心肺动脉扩张。肺功能检查可以正常,也可以有弥散功能降低。患者可出现肺心病表现,通常预后差。前列环素类药物可改善生存。运动心肺功能测试和超声心动图可提高肺动脉高压的检出率。        (四)肺癌          大约15%的患者在诊断后出现癌症。肺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无论是PM还是DM均患肺癌的风险增加, DM最高。多数患者(70%)在诊断PMDM后出现,诊断后1年发病率最高,但这种风险在PM中持续5年, DM甚至更长。

王智刚 2019-12-25阅读量1.1万

遇到尘肺莫慌张 (原创)

病请描述: 尘肺是什么?      尘肺是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疤痕)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按其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无机尘肺和有机尘肺。在生产劳动中吸入无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无机尘肺。尘肺大部分为无机尘肺。吸入有机粉尘所致的尘肺称为有机尘肺,如棉尘肺、农民肺等。我国法定十二种尘肺有:矽肺、煤工尘肺、电墨尘肺、碳墨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等。长期吸入粉尘会导致可怕的尘肺病,这是中国头号职业病。卫生部通告: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 812例,死亡病例679例。23 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 564例和9 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      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一旦患有尘肺,尤其发展到晚期时非常痛苦。尘肺病变是进行性、不可逆的,在发病过程,中病人常常出现一些合并症,如肺结核、气胸、肺癌等。 典型的尘肺表现 2.尘肺的病因是什么? 最常见的病因就是粉尘吸入。包括:煤炭,石油,黑色金属,石棉等行业。 3.尘肺的典型表现 4 尘肺的发病率与分类标准 尘肺是我国危害人数最多的职业病。截至2005年,全国尘肺病累积病例607 570例,现存活病例470 089例。 2014年,全国报告,职业性尘肺病26873例。   尘肺的分类标准:  根据标准,将尘肺病人分为三期。一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二期尘肺是指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三期尘肺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 mm,短径不小于10 mm;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 5.得了尘肺,还能活多久? 我国总尘肺病死率为31.2%;I、Ⅱ、Ⅲ期尘肺病死率分别为25.4%、39.8%和57.5%。尘肺的死亡率非常高,堪比不少恶性肿瘤。  尘肺还有较高的致残率,很多患者丧失劳动能力。 6.如何治疗尘肺?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只能部分程度的延缓尘肺的进展。 (2)大容量全肺灌洗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是向肺内灌入无菌生理盐水,通过水的冲洗,把肺泡内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清洗出来,等于是给肺洗个澡。但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的效果主要与尘肺的病程有关,在尘肺早期(0~Ⅰ期),大量的粉尘还在肺泡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可把肺泡内的粉尘洗出来,治疗效果好。;在尘肺晚期(Ⅲ 期),大量的粉尘已转运到肺间质内,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不能把肺间质内的粉尘洗出来,治疗效果远不如早期,且花钱多。此外,尘肺晚期常因有并发症而不能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 (3)肺移植    目前肺移植是治疗晚期终末期肺病的唯一有限措施。目前肺移植进展缓慢,主要受制于缺乏有效供体。        1,尘肺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做肺移植。 如果患者不能脱离氧正常生活,患者不能生活自理,患者不能自己去洗手间,不能自己穿衣服。如果存在这种状况,就要尽快考虑肺移植了。 2.肺移植术后生活质量能不能有所改善? 肺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有很高的提升,我们许多肺移植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还有一些患者甚至还结婚生子。 3.肺移植手术成功率有多高?肺移植技术目前成熟吗? 目前肺移植手术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国外每年有上千例肺移植手术,国内主要受限于供体不足,开展相对较少,但成功率与国外基本一致。 4.肺移植手术费用到底需要多少钱? 目前我中心的肺移植技术与随访均较为成熟,手术费用一般在50万左右。之后每年检查及抗排异药物费用在5万-10万左右。 5.肺移植能不能用医保啊? 目前上海市肺移植的术后随访的费用是进医保的,其他地区要看当地的医保政策。 6. 患者现在应用简易呼吸机还能维持,对于手术比较恐惧,能不能拖一段时间再考虑肺移植? (1).终末期肺病患者的,平均等到较合适的供体的时间为3-9个月,很多患者在等待肺移植过程中走掉了。如果确实生活受限,特别是已经无法脱氧,间断应用呼吸机治疗者,应该尽早考虑肺移植,来我院行肺移植术前评估。 (2).如果等到体质特别差,再去做移植手术,手术的风险就会大大提高,手术的效果也会因此大大折扣。因此,选择恰当的时间做肺移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最好需要医生门诊评估。 7.尘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能不能做肺移植? 合并严重肺结核的患者,一般不能行肺移植手术       8.目前国内尘肺患者开展肺移植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1)国内肺移植宣传不多,很多患者对于肺移植知晓度低下,认可度不高,往往到了晚期,意识到需要做移植时,来不及等待供体。      (2)缺乏有效的供体 国内受传统佛教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器官捐献的认可度不高。      (3) 有效供体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肺移植对于供体要求较高,很多供体质量较差达不到要求。 世界范围的脏器极度短缺已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主要问题,这一问题在肺移植更加突出。相对于其他器官,肺组织更易受损伤,在外伤等原因致死的供者中,常伴肺挫伤、误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损害,脑死亡后还会继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因此,供肺利用率不高,仅为肾脏利用率的1/5。如何扩大供肺来源,减少受者等待期的死亡率,提高供肺利用率,成为全球肺移植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1年之后,体外肺灌注(ex-vivo lung perfusion,EVLP)技术兴起,临床应用结果显示,EVLP可通过缓解肺水肿、促进肺不张区域复张、抗炎和促进排痰等措施,明显改善边缘供肺或原本要丢弃的不合格供肺的质量,使其达到要求后用于肺移植,并取得与理想供肺接近的效果。EVLP不仅可增加脑死亡供者(brain death donors, DBD)供肺利用率,还能扩展心脏死亡供者(Circulatory death donors, DCD)供肺来源,供肺短缺将有望得到明显缓解。   图1常温体外供肺灌注操作示意图 图2 常温体外供肺灌注实际操作图        但该技术难度高,需要的医疗技术平台高,国内尚无开展,为克服该技术瓶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先后组织科室人员至加拿大多伦多总院进修该技术,并成功将该技术引入国内。2017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已经率先开展了亚洲首例EVLP。该技术的开展,为我国肺移植手术的大规模开展铺平了道路。       上海市肺科医院,是从2002年6月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人体肺移植的临床工作。包括单肺移植、双肺移植、肺再移植以及活体肺叶移植,是国内唯一开展了所有肺移植手术术式的医院,该中心目前国内开展肺移植数量全国第二位,肺移植存活率国内领先,并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该项目2005年荣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06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2年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尘肺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它不像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病(如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等)那样能在短期内看到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需要持续几年的长期治疗才能获得较明显的疗效。      早期尘肺的治疗主要依靠内科保守治疗,以及肺泡灌洗治疗,肺移植是晚期尘肺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尘肺是属于国家医保,目前还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比如,大爱清尘),相信尘肺患者能够得到越来越多有效的支持。 本文是谢冬医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谢冬 2018-12-18阅读量1.0万

ARDS诊治发展方向

病请描述:        1.ARDS机械通气新理念: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在ARDS肺保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是通过监测膈肌电活动信号感知患者的实际通气需要,并提供相应的通气支持。神经电活动辅助通气(neurallyadjustedventilatoryassist,NAVA)可改善人机同步性、降低呼吸肌负荷、有利于个体化潮气量选择、增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变异度,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指导PEEP选择,减轻VILI和肺外器官损伤。         2.生物标志物和基因组学在ARDS诊治中的作用:ARDS是多病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尚不明确。如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上皮细胞的Clara细胞蛋白(CC16),以及介导炎症反应的抗诱捕受体3,中性粒细胞的肽酶抑制剂-3等的诊断价值尚不清楚。基因组学研究在ARDS领域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ARDS的易感基因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在ARDS发病过程中的意义等,仍需要临床大规模研究证实。         3.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是ARDS治疗的方向: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仍是ARDS极具潜力的治疗方法,可能减轻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纤维化,尽早恢复肺泡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功能,目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携带何种关键基因、自身免疫反应、远期效果和副反应均需要进一步探索。

王智刚 2017-02-23阅读量703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