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耳鼻咽喉头颈科 > 头颈外科 > 结节性甲状腺肿 > 预防

结节性甲状腺肿预防

结节性甲状腺肿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

病请描述: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信号”,你了解吗?——费健主任带你读懂最新研究 文章出处 本文内容基于《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5年4月发表的研究《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该研究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团队完成,分析了629例患者的临床数据,揭秘了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关键风险因素。 作者介绍 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 专业标签:甲状腺手术“双栖专家”(传统外科+微创消融),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 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擅长用“听得懂的话”讲透医学知识。 关键知识点: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危险警报”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是甲状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类,多数生长缓慢、预后良好。而多灶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是指存在2个及以上的癌灶,这类病人约有1/3会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少数可能进展到侧颈部。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研究给出了明确答案: 【危险因素排行榜】 性别:男性风险更高! 男性患者更易发生喉前、气管旁淋巴结转移。 年龄:<55岁的“年轻组”风险增加。 可能与年轻患者代谢活跃、肿瘤侵袭性强有关。 肿瘤特征: 突破包膜(被膜侵犯):转移风险翻倍! 多发病灶:可能增加喉前淋巴结转移概率。 淋巴结“高危区域”: 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7.3%),需重点“盯防”。 为什么这些发现很重要? 手术决策更精准: 对高危患者(如男性、年轻、有被膜侵犯),术中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体检建议更明确: 若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5mm、多发病灶或边界不清,需密切随访,必要时穿刺检查。 费健主任的贴心建议 定期体检: 女性(尤其20-50岁)是甲状腺疾病高发人群,每年一次甲状腺B超不能少! 关注身体信号: 颈部肿块、声音嘶哑、吞咽不适?及时就医,别把“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理性看待手术: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虽有必要,但需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以保护甲状旁腺和喉返神经,避免术后低钙、声音受损。 推荐理由 权威背书:研究数据来自国内顶级肿瘤医院,结论可靠。 实用性强:直接指导高危人群的预防和诊疗选择。 贴近生活:现代人压力大、熬夜多,甲状腺问题高发,早了解早预防! 结语 甲状腺虽小,却是身体的“代谢引擎”。面对微小癌,我们无需恐慌,但必须科学应对。记住:早发现、早干预、选对方案,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我是费健,你的甲状腺健康顾问。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关心的TA!❤️ 小互动:你今年做过甲状腺检查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吧!👇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16

【甲状腺癌分期全解析】早发现...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分期全解析】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不“掉队”! 文章出处:本文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费健医生原创,结合30年临床经验与相关诊疗规范撰写。作者介绍:费健教授,深耕甲状腺疾病领域30余年,擅长外科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多项殊荣,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为超10万患者提供专业咨询。推荐理由:用最通俗的语言,讲最硬核的医学知识!读完这篇,你将对甲状腺癌的分期、治疗和预防豁然开朗! 一、甲状腺癌:年轻女性更需警惕! 你知道吗?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偏爱”20-40岁的女性!但别慌,90%的甲状腺癌属于“温和派”,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超90%! 高危人群自查清单(快看看你是否中招?): 女性,尤其是中青年; 童年有头颈部辐射暴露史(如放疗、X光频繁检查); 家族中有甲状腺癌病史; 长期有甲状腺结节或慢性炎症。 👉 划重点: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甲状腺超声检查,简单无痛,却能救命! 二、甲状腺癌分4类,性格大不同! 甲状腺癌家族有4位“成员”,脾气好坏差异大: 乳头状癌(PTC):占90%!像“慢性子”,生长慢、转移少,手术切除后生存率超高; 滤泡状癌(FTC):和乳头状癌是“兄弟”,同样好对付; 髓样癌(MTC):占5%,可能遗传,需警惕淋巴结转移; 未分化癌(ATC):罕见但“凶残”,进展极快,发现时多为晚期。 一句话总结:前两类是“乖宝宝”,后两类是“坏小子”,定期体检才能早揪出它们! 三、分期决定命运!TNM系统是关键 医生口中的“早期”“晚期”,其实对应国际通用的TNM分期: T(Tumor):肿瘤大小和侵犯范围; N(Node):淋巴结是否转移; M(Metastasis):有无肺、骨等远处转移。 分期背后的“年龄玄机”(记住两个年龄坎!): 55岁以下:即使有肺转移,也算Ⅱ期,积极治疗预后佳; 55岁以上:若肿瘤侵犯气管、食管或远处转移,直接划入Ⅲ/Ⅳ期,需综合治疗。 举个栗子🌰: 小美(30岁):肿瘤2cm,无转移 → Ⅰ期,手术切除即可; 王阿姨(60岁):肿瘤3cm,侵犯气管 → Ⅲ期,术后需结合放疗或碘131治疗。 四、超声报告上的TI-RADS分级,你看懂了吗?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超声报告上的TI-RADS分级会告诉你风险: 1-2级:良性,每年复查; 3级:恶性风险≤3%,半年查一次; 4级:分4a、4b、4c,风险3%-90%,需穿刺活检; 5级:>90%是癌,尽快手术! 贴心提示:即便查出4级结节,也有可能是虚惊一场!穿刺活检才是“金标准”。 五、治疗策略:精准打击,不留后患 分化型癌(乳头状/滤泡状): Ⅰ-Ⅱ期:手术切除,多数无需放化疗; Ⅲ-Ⅳ期:手术+碘131治疗,清除残余癌细胞。 髓样癌:手术为主,若淋巴结转移需扩大清扫; 未分化癌:治疗棘手,以放疗、靶向药等综合手段延缓进展。 费健教授的小贴士: 术后需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药,既能替代功能,又能抑制复发; 保持乐观心态,甲状腺癌的10年生存率超90%,别被“癌”字吓倒! 六、预防胜于治疗!记住这3招 每年一次超声检查,尤其高危人群; 远离辐射,儿童尽量避免颈部CT; 控制碘摄入,适量吃海带、紫菜,不缺不补! 最后的话:甲状腺癌不可怕,怕的是忽视和拖延!我是费健医生,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你的“健康护身符”。如果有结节或确诊,别焦虑,及时就医,我们陪你一起打赢这场健康保卫战! (本文参考《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及AJCC第8版分期标准,科学审核:费健教授团队) ✨ 你的健康,我们全程守护! ✨  

费健 2025-05-14阅读量21

甲状腺癌手术:精准治疗与功能...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手术:精准治疗与功能保护并重的现代外科艺术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出处:本文内容参考《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年发表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关键技术标准及评价》,结合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从事普外科工作30多年的医生。我既做传统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同时,我也是一名“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帮助过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手术的那些事儿——如何用现代技术既“切干净”肿瘤,又保护重要功能。 为什么甲状腺癌手术如此重要?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女性朋友更需关注!但别慌,大多数甲状腺癌(比如分化型)恶性程度低、治愈率高,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不过,手术既要“精准切瘤”,又要“保护嗓子、钙代谢、血管气管”等,堪称“刀尖上的艺术”。 关键知识点:甲状腺癌手术的6大核心 用最直白的语言,带你了解医生如何在手术中“稳准狠”: 术前诊断:甲状腺的“体检套餐” 超声检查:像“高清摄像头”扫查结节大小、形状,揪出可疑分子。 细针穿刺活检(FNAB):用一根细针“取样化验”,明确良恶性。 分子检测:给癌细胞做“基因身份证”,辅助诊断更精准。 手术范围:量体裁衣,不“一刀切” 肿瘤<1cm且无高危因素?可能只需切单侧甲状腺。 肿瘤大、有转移?需全切+淋巴结清扫。 划重点:医生会综合病理类型、位置、淋巴结情况,定制个性化方案。 手术入路:要根治,也要“隐形刀口” 经典低颈切口:适合大多数手术,疤痕隐蔽在颈纹里。 腔镜/机器人手术:从口腔、腋窝、胸乳打“隧道”操作,颈部不留疤(但需严格符合适应症)。 选择原则:治病第一,功能保护第二,美容第三! 术中保护:像保护“精密仪器”一样 喉返神经:伤到会声音嘶哑!医生会用“神经监测仪”全程护航。 甲状旁腺:管钙代谢,术中靠“纳米炭负显影”技术精准定位,避免误切。 血管气管:游离时“走天然缝隙”,像微雕一样精细。 淋巴结清扫:清扫≠盲目扩大 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侧颈区需有转移证据才动。 术中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减少术后脖子僵硬等问题。 术后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 出血:颈部肿胀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处理。 低钙:手脚麻、抽筋?补钙就能缓解。 乳糜漏:少见但麻烦,需低脂饮食+局部加压。 现代甲状腺手术的“终极目标” 过去手术追求“切得越广越好”,现在更强调“根治与生活质量并重”!比如: 用术中神经监测降低声音损伤风险;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预防低钙; 腔镜技术兼顾美容需求。这些进步让患者术后不仅能活得更长,还能活得更舒心。 推荐理由 作为医生,我常对患者说:“甲状腺癌不可怕,规范治疗是关键!”本文融合了最新指南与临床实战经验,帮你:✅ 了解手术如何步步为营;✅ 破除对“开刀留疤”“术后变哑”的恐惧;✅ 树立科学就医信心。 给读者的小贴士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先找专科医生评估。 手术方案因人而异,多和医生沟通自身需求(比如美容偏好)。 术后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超声,警惕复发。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遇到“懂技术、有温度”的医生,打赢这场“甲状腺保卫战”!如果还有疑问,欢迎来我的科普号留言,随时为你解答~ 健康无小事,科学应对才是王道! 🌟  

费健 2025-05-08阅读量153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

病请描述: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 瑞金医院专家揭秘5大风险因素,教你科学预防!——来自费健主任的暖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年,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多女性关心的问题:为什么甲状腺癌偏偏“偏爱”女性? 一、数据触目惊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根据最新研究,全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中国女性更是“重灾区”。比如河南一项针对31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肥胖、长期压力大、多次流产等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而韩国研究显示,女性孕期和更年期的激素波动也可能“推波助澜”。 更扎心的是,很多女性确诊时还很年轻。我接诊过最小的患者只有12岁,她的妈妈哭着问我:“医生,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其实,甲状腺癌的“偏爱”背后,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患。 二、5大危险因素,女性一定要警惕! 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的临床经验,女性甲状腺癌高发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激素波动“暗藏危机” 雌激素可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 孕期、更年期激素剧烈变化时风险更高。 流产≥2次的女性患病风险是未流产者的2.2倍(河南研究数据)。 压力大、情绪差是“隐形推手” 长期焦虑、抑郁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3倍! 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肥胖是“沉默的帮凶” BMI≥24的女性,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 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 辐射暴露“埋下祸根” 儿童期接受过头颈部X光或CT检查,风险显著增加。 手机、电脑辐射暂无直接证据,但建议减少长时间贴身使用。 家族遗传“难以忽视” 直系亲属有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2.5倍。 尤其要警惕家族中多人患癌的情况。 三、预防指南:做好3件事,远离甲状腺危机! 别慌!甲状腺癌虽是“高发癌”,但90%以上是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肥胖、长期压力大)建议每年做1次甲状腺超声。 普通女性从30岁开始,每2年检查1次。 生活调节:从细节入手 减压秘诀:每天冥想10分钟,或培养运动习惯(瑜伽、快走都不错)。 饮食建议:少吃腌制食品,碘摄入要适量(沿海地区少吃海带紫菜,内陆可适量补碘)。 科学治疗:别让“过度诊断”坑了你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95%是良性,无需手术。 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可先观察或者选择消融,盲目开刀可能得不偿失。(具体请咨询专家) 四、费医生暖心提醒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女性因为焦虑结节而失眠,也见过患者因忽视体检错过最佳治疗期。想告诉大家: 甲状腺是情绪的“晴雨表”,少生气、多微笑,就是最好的防癌药。 科学治疗比恐慌更重要!哪怕确诊癌症,规范化手术或微创消融也能帮您重获健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关注甲状腺,更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抵御疾病最坚固的盾牌! 我是费健医生,全网粉丝超100万,专注甲状腺疾病科普。如果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瑞金医院线上平台咨询。记住:早一步了解,多一份安心!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149

结节性甲状腺肿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2277
甲状腺,乳腺(乳房)及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咨询,诊治与预防。1)包括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甲亢,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及流程。2)乳腺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炎性乳癌的诊断与治疗,乳腺良性疾病,包括乳腺小叶增生的诊断与治疗,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乳腺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囊肿)的常规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3)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咨询,包括肝胆胰脾胃肠道等相关疾病。
评分:10
问诊量:1163
1.甲亢、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同位素碘-131治疗:一杯药可治愈甲亢、术后甲状腺癌。此方法简便、安全、经济、疗效好,为成人甲亢、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2.锶-90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皮肤疤痕,预防手术切口疤痕增生。3.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突眼
评分:0
问诊量:9
对乳腺甲状腺领域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康复有独到的经验。尤其擅长各种乳腺甲状腺肿瘤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乳腺癌切除术后即刻再造、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肉芽肿性乳腺炎外科治疗及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甲状腺癌根治术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腔镜甲状腺手术等。
评分:0
问诊量:5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治疗,预防及术后综合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20.4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