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1、儿童抽动障碍概念? 抽动障碍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身体某部位一种固定或游走性的单处或多处肌肉群的急速收缩动作,具有突发性、瞬间、无先兆、不随意、无节律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若症状持续1年以上则称为抽动症。幼儿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患者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男孩多于女孩。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清楚,一般认为与血浆氨基酸水平、血铅水平、辐射、儿童心理个性、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2、什么是“发声性抽动”? 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干咳、清嗓子、说话停顿、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在门诊上易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常常久治不愈,因此辨别咳嗽是否由抽动引起变得十分重要; 3、发声性抽动的咳嗽具有以下特征? 1)咳嗽常常无痰,呈清嗓子样干咳,发声时常常短而高亢响亮,有“空空样”、“出怪声”感; 2)睡眠后症状消失,白天轻而傍晚时加重; 3)一些精神因素可以影响症状的变化; 4)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 5)咳嗽常伴有眨眼、皱眉、点头、摇头、翻眼、耸肩、踢腿等其他症状; 6)咳嗽的病程超过4周,胸片及血象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4、发声性抽动的病程及预后如何?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多变,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常因外界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感冒或精神紧张而使症状反复或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5、得了发声性抽动怎么办?如何治疗? 1)西药首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硫必利片,但易产生椎体外系症状如嗜睡、烦躁、头晕甚至颈项强直、眼球运动不灵等副作用; 2)中医药治疗有较大优势,如菖麻熄风片。中医认为:小儿抽动症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风、火、痰、湿代谢失常,聚积体内而发病,故本证以风、火、痰、湿为标,肝、脾尤与肝最为 密切。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中医辨证治疗有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且在全面改善体质方面有显著的作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2940
病请描述:儿科素有“哑科”之称,且在父母上班期间,多由家中老人看护,有无异物吸入病史,较难准确提供,加之胸片检查敏感性低等因素,极易造成接诊医生的漏诊、甚至误诊,导致小儿咳嗽反复、迁延不愈。 论语有载:“食不语,寝不言”,气道异物好发于儿童,多在5岁以下,且3岁以下的病例占2/3,气道异物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异物的大小和停留的部位有关,由于相当一部分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病人可能会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症状,只有一半左右的病人能够追问出病史,所以诊断可能会有明显的延误。国外报道的支气管异物最长的延误时间达到惊人的45年。所以,如果有可疑的异物吸入史及相关症状,要警惕异物吸入气管或支气管的可能性,及早行胸部CT检查。简单的胸透或胸部X片检查能显像一部分异物,但对于一些可透光的异物并不能很好的显影。即使是胸部CT,也不能完全排除气道异物。所以,当临床怀疑有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潜在可能时,不能通过正常的影像就完全排除异物的诊断,特别是有呛入异物病史时,有必要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一旦确诊气道异物,应当尽早移除异物,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自然咳出的机会只有1%~4%。据北京儿童医院统计,每年约有500-700例患儿因异物就诊,我院每年也有100-200例气道异物患儿。 一、气道异物一般分两类: 1)内生型:较少见。如破溃的支气管淋巴结和各种炎症所致的痰栓、肉芽、伪膜、分泌物和干痂等; 2)外界型:常见。可分固体性、液体性,进一步可再分为植物型、动物型、矿物型、化学制品等; 二、气道异物实例: 1、我院62例呼吸道异物的检查结果分类: 2、患儿,男,1岁9月,“咳喘1月伴间断发热”入院,检查结果花生仁: 3、患儿,女,14岁,“反复咳嗽、发热、咯脓痰及咯血达5年”入院,检查结果碎西瓜籽: 4、患儿,男,9岁,“反复咳嗽1年余”入院,检查结果哨芯: 5、患儿,男,11岁,“反复咳嗽2年、咳嗽再发伴咯血20余天”入院,检查结果口含笔套; 6、取出的异物“苍耳子”: 7、取出的部分异物图片展示: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2922
病请描述: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疾病,是哮喘的一个亚型,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或持续的咳嗽。由于缺乏典型的喘息症状,CVA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进而缺乏规范治疗。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这对CVA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以及减轻儿童哮喘负担尤为重要。 No.1 流行病学: 各个国家对儿童CVA发病率的报告不一,如经济发达国家哮喘性咳嗽占慢性咳嗽病因首位,欠发达国家感染性咳嗽常见。一项中国儿童多中心慢性咳嗽病因研究发现,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中CVA是儿童慢性咳嗽首位病因,占比41.95%,在3~6岁年龄组最常见。在2019年一项单中心研究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CVA占比35.1%。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VA发病率为0.29%,占哮喘比例9.7%。 No.2 发病机制: CVA作为哮喘的一个亚型,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气道炎症等病理生理学特征。 ● 支气管收缩引起的咳嗽反应在CVA中增强而在经典哮喘中减弱,这一机制与CVA突出的咳嗽症状相符。 ● CVA患者还存在夜间咳嗽显著的特征,这与夜间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阻塞增加相关。 ● 环境刺激物、炎症介质等因素使CVA患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及咳嗽超敏反应,导致患者在较低的刺激水平下产生咳嗽加剧。 ● CVA存在嗜酸性气道炎症,也存在非嗜酸性气道炎症。CVA嗜酸性气道炎症与气道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是相关的,高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是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No.3 临床表现: CVA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为其重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也同样存在这些诱发因素。 No.4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慢性咳嗽病史、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抗哮喘治疗有效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符合以下全部标准可确诊CVA: ● 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平均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 哮喘治疗有效。 典型的咳嗽特征对CVA诊断就有指向性,夜间咳嗽在CVA中发生率为66.2%,是CVA高度特异性的预测因子。临床症状及病史有助于鉴别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表1)。 No.5 治 疗: ● 一旦确诊CVA则应按哮喘进行长期规范治疗,中国儿童慢性咳嗽指南推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两者联合治疗,疗程至少8周。 ●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建议将ICS作为CVA一线治疗,如果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不完全,临床医生应该增加ICS剂量并重新鉴别诊断,然后可以考虑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β2受体激动剂。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能获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以预防儿童CVA发展为典型哮喘。 No.6 预 后: 部分CVA患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程长、气道反应高、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高是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3072
病请描述:慢性咳嗽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其诊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慢性咳嗽诊治的一些关键点: 诊断原则:慢性咳嗽的诊断应首先考虑常见病因,如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变应性咳嗽(AC)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诊断时需要重视病史,包括耳鼻咽喉和消化系统疾病病史、职业和环境因素暴露史、吸烟史、用药史等。 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如X线胸片、胸部CT)、肺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食管反流监测、变应原检测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原则: 咳嗽变异性哮喘:推荐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舒张剂,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顺尔宁)或茶碱类(阿斯美)等,治疗时间至少8周以上。推荐吸入信必可320,症状控制,改信必可160。 嗜酸细胞支气管炎:建议首选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持续应用8周以上。 胃食管反流:强调饮食方式的调整和抗酸疗法(奥美拉唑),可能需要联合促胃动力药(吗丁啉)。 变应性咳嗽: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物治疗有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以上,初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经验性治疗:在病因诊断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病情和可能的诊断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治疗反应来确立或排除诊断。 难治性慢性咳嗽:对于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咳嗽仍无明显缓解的慢性咳嗽,可能需要考虑使用神经调节剂等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慢性咳嗽与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有关,治疗时可根据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苏黄止咳胶囊。 转诊指征: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 以上信息综合了多个来源,包括《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中国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等,为慢性咳嗽的诊治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李田 2024-09-25阅读量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