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介绍与作用 无痛胃肠镜检查是一种结合了现代麻醉技术和内镜技术的医学检查方法。它让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了耐受性。无痛胃肠镜检查包括胃镜和肠镜两部分,胃镜检查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肠镜检查下消化道,从肛门进入到回盲部。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往胃肠道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以便更全面和清楚地观察胃肠道内部情况。 无痛胃肠镜的主要优点包括:安全舒适,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痛苦感和不适感;诊断率高,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设备使得检查无死角;耗时短,专业快捷,整个过程中常规胃镜检查需5-10分钟,肠镜检查需10-15分钟。 不同人群进行胃肠镜检查的时间和复查时间 根据国内外指南,以下人群应进行胃肠镜检查: 1. 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出现报警症状,如反复腹痛不愈、食欲减退、吞咽困难、大便性状改变、黑便或隐血阳性、体重减轻等情况下更要及时进行内镜检查。 2. 无症状的,建议45岁以上一定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果有家族史,建议提前至40甚至35岁。 3. 检查出来有癌前疾病的,建议治疗后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 - 对于息肉切除的患者,小息肉切除后一般需要休息不超过3天,大的息肉可能要休息一周左右。息肉患者一般1-3年复查一次,根据息肉的大小、性质来定。 - 对于早期胃癌、肠癌患者,治疗后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复查,以监控病情变化。一般1-2年复查一次。 胃肠镜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胃癌、肠癌,并进行有效的内镜下治疗 胃肠镜检查能够发现早期胃癌、肠癌,因为它可以直接观察到胃肠道内部的情况,发现微小的病变。通过染色、放大等技术,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消化道内的各种组织结构,如微血管网结构、微腺管结构等。一旦发现可疑病灶,可以进行活检,以确定病变的性质。 在内镜下治疗方面,消化内镜技术已经从单纯的诊断发展成兼具诊断与治疗一体。对于消化道的病变,如胃肠道息肉、粘膜下肿瘤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不再需要传统的外科手术。这种微创治疗技术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低,术后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体检项目中需要增加胃肠镜检查 鉴于胃癌、肠癌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胃肠镜检查在早期发现和治疗这些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将胃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通过定期的胃肠镜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消化道疾病,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有许多知名人士因为胃癌、结肠癌去世,如果能够通过胃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增加胃肠镜检查不仅可以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也是预防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措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景泽 2024-11-04阅读量2374
病请描述:今天聊聊日本韩国胃肠镜检查普及情况:日本从1983年开始推广胃癌筛查,到2015年提出通过胃镜筛查作为主要筛查手段,全国范围的普查推动,日本早期胃癌诊断率为70%。日本是世界公认的胃肠镜检查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国民40岁以后每年的胃肠镜检查都纳入了医保范畴。 韩国对超过40岁的人群每2年进行一次内镜检查,韩国的早期胃癌诊断率大约在65%左右。 韩国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74.1%,比日本还高,排在全世界第一位。
吴大平 2024-11-01阅读量1499
病请描述: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与胃癌有强烈相关性,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因子。 H.pylori感染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相关,包括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 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H.pylori感染可能与结直肠息肉/腺瘤以及CRC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H.pylori感染与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关系仍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2024年7月在《CancerEpidemiology》杂志正式发表了一篇题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息肉/腺瘤的相关性: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的文章。该研究旨在评估H.pylori感染与结直肠息肉/腺瘤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H.pylori感染对结直肠息肉/腺瘤的数目、大小、部位及病理类型的影响。 研究回顾性纳入508名参与者,其中154名为H.pylori阳性,354名为H.pylori阴性。H.pylori阳性组的结肠息肉/腺瘤(74.7%vs.65.8%)、低级别腺瘤(55.7%vs.47.6%)、高级别腺瘤(22.6%vs.13.3%)和大小≥6mm(61.7%vs.48.5%)以及≥10mm(25.2%vs.14.6%)的结肠息肉/腺瘤比例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组。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体重指数和炎症及代谢指标,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显示,H.pylori感染与低级别腺瘤、高级别腺瘤、右侧结肠息肉/腺瘤和大小≥10mm的结肠息肉/腺瘤独立相关。 结果表明H.pylori感染与结肠息肉/腺瘤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这种趋势有所减弱。研究还讨论了H.pylori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结肠息肉/腺瘤的发展,包括增加胃泌素分泌、刺激COX-2分泌、产生多种毒力因子以及改变肠道菌群等。 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证据等级相对较低。参与者来自单一机构,样本量不够大。多变量回归分析中调整的混杂因素是主观选择的。息肉/腺瘤的大小记录基于内镜医生的视觉估计,可能存在主观性。 尽管如此,该研究提供了H.pylori感染与结肠息肉/腺瘤之间关系的证据,并建议在结肠镜检查中发现结肠息肉/腺瘤的患者应进行H.pylori检测。未来还需要更多多中心、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明确二者之间的联系。
王广勇 2024-11-01阅读量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