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消化内科 > 食物过敏 > 内容

食物过敏内容

ASD儿童的营养干预-梁希

病请描述:ASD儿童的营养干预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营养物质与儿童孤独症(ASD)的的发生发展关联密切,例如叶酸是一碳代谢通路中的辅酶,参与细胞增殖、DNA合成和免疫功能。一项挪威大样本(85176)出生队列研究发现,孕期母亲补充叶酸的儿童ASD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未补充组。2018年Bjork等人对95267例孕期妇女追踪调查发现,孕前和孕期服用大剂量叶酸补充剂可以显著降低因服用抗癫痫药物而升高的子代患ASD的风险。维生素B12是蛋氨酸甲基化过程中一个必要的辅助因子,维生素B12缺乏将导致神经发育障碍。ASD儿童可能存在维生素B12缺乏以及甲基化能力下降。James等给48名ASD儿童为期3个月的维生素B12注射联合叶酸治疗,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显著增加,儿童抗氧化能力增强,氧化谷胱甘肽提升到正常水平,儿童行为有所改善。维生素B6作为辅酶参加多种代谢过程。有研究表明维生素B6在大脑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母体维生素B6缺乏可以导致后代γ-氨基丁酸相关基因表达改变。一项随机双盲实验,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B6联合镁治疗ASD儿童,其行为得到改善。而该实验样本量小,效度不足。维生素A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增殖,分化,神经发育等。有研究认为维生素A可以通过CD38产生通路增加催产素,而催产素可以增加大脑活动以及社交能力。另一些研究报道77.9%的ASD儿童维生素A缺乏,可能加剧核心症状。维生素D与ASD的发生发展是目前较热门的研究,大脑中存在维生素D受体,当维生素D不足时可能引起情绪障碍。有研究报道,ASD儿童血清25(OH)D水平较正常儿童低,可能是导致ASD的危险因素。Williams-Hooker等报道有84%的ASD儿童摄入维生素D低于膳食参考量。Saad等对83名ASD儿童补充3个月维生素D,在治疗前后使用孤独症量表评估儿童症状,其中67名儿童核心症状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多种营养物质都影响着ASD的发生发展。 同时大部分ASD儿童存在饮食行为问题,包括:进食行为,食物选择,进食氛围和喂养行为等。ASD儿童饮食行为问题高达79%(Malhi等研究报道)。最常见为挑食、偏食。 ASD儿童具有较强的选择偏食性,他们对食物的种类、质地、颜色、形状、气味、温度有异常的偏好,对某些食物极度抗拒。导致ASD儿童这些饮食行为问题的可能原因有:1、刻板行为2、感知觉异常3、食物过敏4、胃肠功能紊乱5、运动能力缺陷 ASD儿童还存在营养物质及代谢问题:很多关于ASD儿童营养对照研究发现ASD儿童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代谢物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例如:氨基酸代谢异常(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D、维生素A、钙、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减少等。ASD儿童的肥胖发生率亦高于正常儿童。Hill等对5053例2-17岁ASD儿童普查发现33.6%超重、18%肥胖。 因此对ASD儿童进行营养干预是极为必要的,科学有效的个体化营养干预可以改善ASD的症状,提高ASD训练效果,帮助ASD儿童更好控制和调整情绪问题。首先需要制定ASD营养干预计划: 一、ASD儿童的营养干预目标:对于大部分ASD儿童而言,营养目标不能制定的太高,要根据儿童自身情况而定。大概包括1.保证每日总能量摄入,同时均衡营养。2.每日餐次及进食量安排合理,规律。3.尽可能丰富食物种类,均衡饮食。4.努力将进食行为常规化。 二、ASD饮食疗法及进食行为干预:1、无谷蛋白和酪蛋白饮食;2、忌食不耐受食物及回避过敏源疗法;3、营养素补充;4、益生菌调节。 三、ASD自然环境下的家庭式饮食干预:1、提倡在自然环境中干预,最常见的自然环境是家庭。2、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到早期干预活动中,发挥家长和教育训练者的双重角色。3、个体化矫正治疗计划,实施有方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4、专业人员进行技能指导。多学科合作。 在ASD儿童儿童早期干预丹佛模式(ESDM)训练及营养门诊工作中不断改进总结经验,将结构化训练和ESDM训练的理念运用于ASD儿童的饮食干预中。例如结构化训练:1、视觉安排(在家中安排图片或文字标明进食程序)2、建立常规(重复进食常规模式);3个形式:环境安排(家庭环境中进餐区安排及注意餐桌上物品)、时间程序表(就餐时间安排和就餐程序)、个人工作系统(独立进食行为系统)。 ESDM训练:同孩子一起进食,跟随孩子吃感兴趣的食物开始(如果没有,可以通过改变食物形状、颜色、味道或气味开始),重复模仿孩子好的进食行为并解说,鼓励,并及时给与帮助。让进食过程变成愉快的进食游戏。在进食游戏中可以适时的加入改变(少量不讨厌的目标食物),重复示范并鼓励孩子尝试 。ASD干预用于ASD儿童饮食干预效果明显。

生长发育 2024-02-20阅读量2406

宝宝贫血,妈妈补铁?-刘珊珊

病请描述:宝宝贫血,妈妈该补铁吗?-贫血科学防治       我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外地来的5个月男宝宝,胖乎乎挺可爱。体格测量评价下来,身高体重头围都是第75百分位,上等水平,长得非常不错。随即,妈妈拿出了当地县医院的两张血化验单,前后相差一个来月,孩子的血红蛋白从102g/L下降到90g/L。通过询问孩子的出生及喂养(纯母乳)等情况,初步判断孩子患了营养缺铁性贫血。“是啊,我们那边医生也是这么说的,开了补铁的药让我吃,通过奶过给孩子补充。”呵呵,这不是很多电视剧当中的经典桥段吗?这种“乳母过药治疗”模式在中国估计流传千百年了吧!     然而事实却是,即使母亲饮食营养均衡,母乳中含铁量也只有0.5-1mg/L左右,这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乳汁的特点(婴儿配方奶会额外强化铁)。如果母亲本身不存在缺铁和贫血,额外补充铁剂,并不能如你所想象的会增加乳汁中的含铁量,反而会给母亲身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副作用。“难怪我这一向胃老是不舒服,大便黑黑的不说,还总是便秘。”妈妈恍然大悟。所以哺乳期的母亲只需要均衡饮食,保证乳汁和自身营养就可以了。     所以呢,宝宝贫血,当然应该是宝宝口服铁剂治疗。对于一些口服耐受性比较差的孩子,可减少剂量至每天2mg/kg,延长治疗时间。特别提醒的是,复查血红蛋白正常以后,依然要继续补充铁剂两个月左右,否则身体储存铁不足,贫血很容易反复。如果贫血改善不明显,应积极查找原因,是否有慢性食物过敏,肠道少量失血,合并地中海贫血等等。   孩子长期缺铁会发生贫血,造成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性心脏病,增加自闭症,多动症和高热惊厥的风险,生命早期更易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如何预防呢?对于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儿以及出生后因为各种原因住院治疗的孩子(医源性失血)等缺铁和贫血的高危人群,应给予预防性补铁至少3个月。纯母乳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婴儿,尤其是生长发育迅速的,4-6月龄应间断予1mg/kg铁剂预防,直到能足量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比如婴儿强化铁米粉、肉泥、蛋黄、动物血、肝泥等等。     特别提醒宝妈们,动物性食物(红肉肝泥蛋黄动物血等)含铁丰富,吸收率高,补铁效果要大大优于菠菜红枣木耳之类植物性食物,同时注意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帮助铁吸收。宝宝不能过早添加辅食(<4月孩子肠道发育不成熟,添加辅食会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另外婴儿辅食应遵循无盐,少量油脂,尽量原味为主。汤的营养价值非常有限,辅食应以固体部分为主,肉泥比肉汤有营养得多。同时鼓励孩子逐步学习咀嚼和自主进食技能,促进手眼协调,避免包办替代长期喂食。        

生长发育 2024-01-08阅读量2715

多动症儿童日常生活科学管理—...

病请描述: 多动症儿童日常生活科学管理——营养、运动和睡眠          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之一。ADHD患儿在婴儿期喂养困难,经常哭闹不安;上学后性格急躁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困难。很多家长缺乏多动症儿童日常生活科学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而强化了多动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科学管理多动症儿童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多动症儿童的营养、运动和睡眠。       多动症与营养      大脑的发育和功能与营养相关,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营养、肠道健康、食物质量可能会影响:多动症等神经发育障碍,注意力等认知能力,情绪、心境以及焦虑等问题。所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1.尽量吃新鲜食物、有机水果和蔬菜,不喝含糖饮料和食用加工食品(减少食用色素、香料、防腐剂等添加剂),少吃快餐。      2.严格限制糖的摄入量。目前儿童摄入过多含糖高的零食、饮料、果汁,这已经成为导致儿童健康问题的严重因素,会提高肥胖、糖尿病以及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建议减少孩子摄入含有添加糖的食物、饮品及果汁类(水果尽量不能打汁)。     3.关于omega-3脂肪酸。很多研究表明omega-3脂肪酸对治疗多动症有一定的疗效,大多数鱼类、蛋类、橄榄油、牛油果都富含omega-3脂肪酸。除了食用这些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还可以单独补充高质量的补充剂。饮食中还需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4.监测过敏原。如果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就不要再食用这种食物。可以到医院查一个食物过敏原。      5.注意补充铁、钙、锌、镁、维生素d等元素。铁和锌对于细胞信号和有效的神经系统功能至关重要。钙镁对于骨骼牙齿很重要,在体内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维生素d参与体内很多代谢,儿童经常呆在室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光照,检查孩子体内维生素d水平往往都很低,那么补充维生素d很重要。但是不能乱补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素,应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      6.关于益生菌。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益生菌能够治疗多动症儿童,但是总体上是有益的,可以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再根据情况补充。         多动症与运动       运动对所有的人都有很多益处。从儿童期就应该培养热爱运动锻炼的好习惯。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儿童进行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大脑连通性、额叶皮层以及大脑内化学物质的发育与增长,进而支持自我调节以及执行能力。正确的运动方式对多动症儿童有很大帮助。        对于多动症儿童如何运动给出以下建议:1.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中等或者中到高强度的锻炼,1小时的运动量可以分几次进行。2.推荐中等强度活动例如走路、平路骑行、滑旱冰、跳绳、操场上玩耍,中到高强度的活动例如跑步、游泳、节奏强的舞蹈、武术、足球、篮球、体操、健美操。       多动症与睡眠      多动症儿童经常会合并睡眠障碍,表现在入睡困难、频繁夜醒、深度睡眠少、梦魇等睡眠问题。近年来多项科研发现早期越严重的多动症状导致后期越多的睡眠问题。      那么发育中的儿童需要多少睡眠呢?2016年美国睡眠医学会发布了儿童人群睡眠量建议共识:4-12个月婴儿每天需要12-16小时睡眠,1-2岁幼儿每天需要11-14小时睡眠,3-5岁的儿童每天需要10-13小时睡眠,6-12岁的儿童每天需要9-12小时睡眠,13-18岁青少年需要8-10小时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行起来很难,这里有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到你:1.睡前至少1小时不要看手机电视,避免蓝屏影响睡眠,2.睡觉前至少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者做令人兴奋的事情,3.关灯睡眠,全家一起入睡,保持黑暗和安静环境入睡,4.作息规律,按时早睡,养成早睡生物钟,5.睡前常规安排孩子喜欢的事情比如阅读绘本给孩子听或者听一些催眠音乐入睡等,6.白天多参加户外活动和锻炼,7.可以到医院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行为方案和药物治疗。                                

生长发育 2023-12-29阅读量2321

医生提到的生物制剂治疗,究竟...

病请描述:相信越来越多的患者对生物制剂不陌生,因为医生在讲解治疗方案时都会提到到这个名词。那么什么是生物制剂呢?生物制剂有哪些特点?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呢?下面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物制剂”在医药行业具体指“免疫生物制剂”,是指用微生物(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有效抗原成分、动物毒素、人或动物的血液或组织等加工而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相应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生物制品。目前已经在多个临床科室有所运用,比如皮肤、风湿免疫、肿瘤等科室。 随着近年来对疾病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发病机制中一些关键的细胞因子也越来越了解,生物制剂可以针对某个细胞因子进行抑制,从而阻断炎症途径,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相比之下,生物制剂起效比较快,抗炎效果也比较强。目前,已经应用于皮肤科临床的生物制剂种类越来越多,主要包括TNF-α抑制剂,白介素12/23、17A、23、4/13抑制剂,以及IgE抑制剂等。不同种类的皮肤病要根据指南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来进行治疗。 生物制剂与传统药物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物制剂,是一种生物靶向治疗的药物。首先,生物制剂是模拟人体内自然产生的TNFa或白介素等,是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对正常组织和细胞不会有不良影响,毒副作用会相对较低。此外,生物制剂是一般注射剂,不经过肠胃,对于肠胃几乎没有影响,肝、肾毒性也比一般化学药物小。对于长期使用传统药物,肠胃受损的朋友是首选。 儿童也可以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吗? 目前有部分生物制剂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已经批准用于儿童皮肤病的治疗。 比如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的重度特应性皮炎。IL-4是2型炎症关键炎症因子,度普利尤单抗结合IL-4受体α,从而阻断IL-4和IL-13在气道中的作用,且其是唯一涵盖2型炎症全部共病的生物制剂,是治疗2型炎症反应的首选。 奥马珠单抗在儿童皮肤病适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重度特应性皮炎以及食物过敏以及过敏原免疫治疗等方面,均有不错的疗效和安全性。 阿达木单抗、司库奇尤单抗分别被批准用于四岁以及六岁以上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的患儿。 生物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哪些? 相对传统慢作用药物,生物制剂起效相对迅速、精准靶向、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任何药物的副作用都是客观存在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反应,包括轻至中度红斑、瘙痒、疼痛和肿胀等,注射部位反应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在随后的治疗中发生频率降低。注射部位反应平均持续3-5天。如出现注射部位持续红肿热痛,请及时与医生联系。较严重副作用主要有感染、过敏、增加肿瘤风险、免疫原性产生等,使用时必须因人制宜,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选择。 使用生物制剂期间,饮食上有禁忌吗? 饮食上没有特别禁忌的,儿童注意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尽量多样化,每天保证补充足够的营养,保持适中体重即可,成人患者则需要建议戒烟、尽量不要饮酒。 基于安全性考虑,生物制剂在儿童皮肤疾病的使用需谨慎。虽然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进行了临床试验或者已经被批准用于儿童,在治疗时应该充分于医生进行沟通,进行权衡利弊,选择合适于儿童的治疗手段与管理策略。

华圣元 2023-11-21阅读量3428

肺癌病人饮食需要忌口吗?

病请描述:        无论是肺部大肿块,还是小小的磨玻璃阴影,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肺癌了,吃东西有什么讲究吗?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刚做完手术,又面临如何康复;无论如何,吃是个大问题! 首先,病人中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鸡、鸭、鱼、肉、鹅、蛋、海鲜等是发物会加快肿瘤生长,不能吃,从而盲目忌口。实际上动物肉、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一味忌口只能使病人的营养状况不良,不利于术后康复和今后健康的正常生活。 肺癌病人的忌口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完全素食不利于肺癌病人。合理均衡、适当清淡、荤素搭配才是最佳选择,除了有特定的食物过敏等要忌口,一般情况下前面提到的鸡鸭鱼肉海鲜等在适量适度的情况下均可正常饮食。 其二,坦然面对,肿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现代医学发展,早期肺癌完全治愈,或中晚期肺癌经过MDT多学科会诊(就是由多个学科比如胸外科,呼吸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科等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治疗,变成长期与肿瘤共存的慢性病,抗癌明星的故事层出不穷。在疾病面前即坦然面对,也要积极乐观。要明白治疗肿瘤既靠医生,又靠自己;既靠手术、药物,又靠意志;即靠科技进步,又靠病人配合,进行及时合理精准的优化治疗。 第三,早发现,早诊断,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临床干预既不过度,又无不足是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认知水平。现在微创胸腔镜,机器人肺癌手术与普通手术相比创伤不会更大,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也不会更多。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的确会有一些副反应,但并非不能耐受。 大多数肺癌手术后康复重返社会,在期间要了解手术后早期肺癌病灶没有了,治愈了!而不是一直在想自己得肺癌了!要转变观念,为自己设立一个可行的目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太重的体力劳动及太大的工作压力,避免熬夜,多喝茶水,保持良好睡眠质量和好心情有利于康复。 第四 治疗后要按医嘱定期复查,对中晚期病人以求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等情况,便于及时治疗。目前临床经验早期肺癌可以完全治愈,中晚期肺癌如果有复发转移,约80%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15%发生在4-5年内,5%发生在5年后。需要警惕:进行性血肿瘤标志物持续性增高、体重下降、身体局部明显进行性加重的疼痛等情况。 第五 合理营养,包括家庭日常饮食及医院的专业营养治疗,增加果蔬及谷物。 第六 适当运动改善代谢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建议在身体条件可以的情况下,每周一到二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运动(散步,跳舞,八段锦等)。 第七 生活方式上建议戒烟限酒,烟草对肿瘤患者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严格控制。饮酒与多种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肝癌、肾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 第八 避免两种心态 一是太轻视,导致延误治疗; 二是太重视,压力过大,不听医生劝告过度治疗。 身体是自己的,心态也是自己可以调整的,把握自己开心快乐每一天,这样也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自己延年益寿做好自己身体的主人。         无论是肺部大肿块,还是小小的磨玻璃阴影,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肺癌了,吃东西有什么讲究吗?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能吃? 刚做完手术,又面临如何康复;无论如何,吃是个大问题! 首先,病人中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鸡、鸭、鱼、肉、鹅、蛋、海鲜等是发物会加快肿瘤生长,不能吃,从而盲目忌口。实际上动物肉、蛋都是优质蛋白来源。提高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明显提高肿瘤病人的体能、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一味忌口只能使病人的营养状况不良,不利于术后康复和今后健康的正常生活。 肺癌病人的忌口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完全素食不利于肺癌病人。合理均衡、适当清淡、荤素搭配才是最佳选择,除了有特定的食物过敏等要忌口,一般情况下前面提到的鸡鸭鱼肉海鲜等在适量适度的情况下均可正常饮食。 其二,坦然面对,肿瘤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现代医学发展,早期肺癌完全治愈,或中晚期肺癌经过MDT多学科会诊(就是由多个学科比如胸外科,呼吸肿瘤内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科等资深专家以共同讨论的方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治疗,变成长期与肿瘤共存的慢性病,抗癌明星的故事层出不穷。在疾病面前即坦然面对,也要积极乐观。要明白治疗肿瘤既靠医生,又靠自己;既靠手术、药物,又靠意志;即靠科技进步,又靠病人配合,进行及时合理精准的优化治疗。 第三,早发现,早诊断,合理选择个体化治疗是目前临床医学的重要环节。如何做到临床干预既不过度,又无不足是非常考验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认知水平。现在微创胸腔镜,机器人肺癌手术与普通手术相比创伤不会更大,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也不会更多。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的确会有一些副反应,但并非不能耐受。 大多数肺癌手术后康复重返社会,在期间要了解手术后早期肺癌病灶没有了,治愈了!而不是一直在想自己得肺癌了!要转变观念,为自己设立一个可行的目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太重的体力劳动及太大的工作压力,避免熬夜,多喝茶水,保持良好睡眠质量和好心情有利于康复。 第四 治疗后要按医嘱定期复查,对中晚期病人以求早期发现复发和转移等情况,便于及时治疗。目前临床经验早期肺癌可以完全治愈,中晚期肺癌如果有复发转移,约80%发生在手术后3年内,15%发生在4-5年内,5%发生在5年后。需要警惕:进行性血肿瘤标志物持续性增高、体重下降、身体局部明显进行性加重的疼痛等情况。 第五 合理营养,包括家庭日常饮食及医院的专业营养治疗,增加果蔬及谷物。 第六 适当运动改善代谢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建议在身体条件可以的情况下,每周一到二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运动(散步,跳舞,八段锦等)。 第七 生活方式上建议戒烟限酒,烟草对肿瘤患者有百害而无一利,要严格控制。饮酒与多种肿瘤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肝癌、肾癌、乳腺癌和头颈部肿瘤等)。 第八 避免两种心态 一是太轻视,导致延误治疗; 二是太重视,压力过大,不听医生劝告过度治疗。 身体是自己的,心态也是自己可以调整的,把握自己开心快乐每一天,这样也能够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帮助自己延年益寿做好自己身体的主人。

曹克坚 2023-09-04阅读量2819

体重低的解读-施红波

病请描述:神奇的世界,多样的人生,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高矮胖瘦本来就是美的存在,但是现在内卷的人生中,家长们对生长发育的重视不停的在刷新我这个儿科医生的底线。特别是对身高和体重。昨天在社区科普,一个爸爸带孩子过来问我,我家孩子瘦吗?他奶奶天天说他瘦,这个孩子7周岁,126cm,体重26kg。很正常的一个孩子,幸亏我们医生有具体的数据来告诉家长是不是正常。这是一个正常的孩子,而确实有很多孩子是体重不够的,那么这类孩子真的有问题吗?需要干预吗?其实这些孩子需要分两种类型来看。第一种类型我们说是瘦高个,这类孩子的身高往往在遗传学的正常水平上,甚至是明显超过遗传水平的,体检这类孩子的身高也是没有问题的,再看这类孩子的父母或者二系三代里面,有类似体型的成员,而且除了瘦点,其他如身高、语言、运动发育都是正常的,这类孩子是遗传学上的瘦子,不需要特殊的干预,而很多时候干预也是无效的。第二种类型是真正的体重低下,这类孩子的身高还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身高别BMI都低于正常,这类孩子是真正的低体重,若不及时纠正,往往会演变为生长迟缓。其主要原因是膳食营养摄入量不足以满足代谢和生长发育的要求。需要早期积极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贫穷或食物供应不足;2、与进食相关的疼痛或不适,如食物过敏、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慢性便秘、龋齿等3、口部运动功能障碍---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肌肉疾病的儿童常见的咀嚼和吞咽问题;4、心理行为问题,如进食行为不良、神经性厌食。5、食欲下降,如疾病和抗癫痫药或治疗注意力缺陷的药物影响;6、膳食限制7、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囊性纤维化、胰腺炎、糖尿病等。因此,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家长需要做的首先是区分这两种类型的低体重,若是第一种情况,建议做好生长曲线图,要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生长曲线都在同一生长模式下前行,那么我们只要关注,而不需要有特别的行动。而假如是第二种情况,要记录下孩子的膳食日记,同时给医生提供详尽的病史,有没有上面所列的一些问题,跟医生一起共同寻找问题,在解决基础问题的前提下增加能量的摄入,尽可能的达到生长追赶。 

生长发育 2023-08-02阅读量3515

抗炎食物与皮肤过敏病人的饮食...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尚无特效治愈办法,抗炎抗过敏治疗有助于缓解过敏症状。半数左右的湿疹病人存在食物过敏。因此,医生常常会建议湿疹病人避免吃某些食物或做饮食调整,以帮助控制病情。本文介绍了一些可能有助于缓解过敏症状的抗炎食物,也讨论了过敏病人的饮食调理办法。 抗炎食物         湿疹等皮肤病存在明显的过敏性皮肤炎症反应,抗炎食物可能有助于消除炎症反应。虽然尚无直接证据证明抗炎食物有助于治疗湿疹,但此类饮食往往有助于人们的整体健康。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抗炎食物: 鱼类         鱼类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Omega-3脂肪酸。富含Omega-3的鱼类包括: 三文鱼 金枪鱼 马鲛鱼 沙丁鱼 鲱鱼 益生菌类         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肠道健康,也有助于减轻体内炎症。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包括: 酸奶 酸(泡)菜 韩国泡菜 日本豆酱汤(味噌) 豆豉 康普茶(红茶菌) 富含黄酮类食物         黄酮类具有非常强大的抗炎作用。颜色鲜艳的蔬菜水果,尤其是果皮中常富含黄酮类。富含黄酮类的蔬菜水果,包括: 红辣椒 西红柿 绿茶 大豆 各种浆果类(莓类) 柑橘类 食物过敏和饮食排除法         部分湿疹病人可对某些食物过敏,进食过敏食物可引起湿疹加重或湿疹复发。         采用饮食排除法有助于确定病人对什么食物过敏。可通过日常观察和过敏原检测来初步确定可疑过敏的某种或某组食物名单,并将这些食物暂时从日常饮食中排除掉,再观察排除这种或这组食物后湿疹症状是否改善,然后再重新将这种或这组食物逐一加回到饮食中,继续观察湿疹症状是否再次出现或加重。这一过程常常需要数周时间。         如果排除饮食中某种食物后,过敏症状没有改善,那么饮食中就无需规避这种食物。如果重新加入某种食物后,过敏症状加重或再发,就需要规避这种食物。         认真做好以下工作,将有助于发现或锁定过敏原或过敏食物: 做好详细的日常饮食、过敏症状的记录或日记。通过观察对比,从中找出可疑过敏食物。 饮食排除期之后,慢慢地逐一将排除的食物重新纳入饮食中,这样会比较容易弄清楚到底是哪种食物引起过敏症状。 食物过敏反应需要数小时至一天或更久。不要每天都重新加入新食物,而是在数天时间内每天都加入同一食物,数天后再重新加入另外一种食物。         医生常常会建议过敏病人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但是过敏原很多很多,过敏原检测不可能覆盖所有食物。同时,过敏原检测显示过敏的食物,也仅供参考,不一定需要规避,或者规避也无助于缓解过敏症状。过敏原检测阳性的食物,仍然需要通过饮食排除法来决定是否需要规避。 食物相关的过敏原         有时进食某种或某些食物过敏,并非食物本身过敏,而是与盛食物的容器、食物加工过程接触物或污染物有关。例如: 镍过敏         镍过敏时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汗疱疹或湿疹。镍金属通常存在于首饰、电器、纽扣、拉链等金属制品上。有些食物中也可能含有镍,有镍过敏的人需要避免含镍食物。常见含镍食物包括: 腰果 巧克力 可可粉 贝类 大豆 酱油 豆腐 花粉过敏         有些对花粉过敏的人也会对某些食物过敏,这种情况称为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 allergy syndrome, OAS)或花粉-食物过敏综合征(pollen-food allergy syndrome, PFAS)。这种发生在花粉过敏患者中的口咽粘膜过敏反应或皮肤过敏反应,通常发生在进食某些未煮熟的水果、坚果、蔬菜或香料时。 这些植物食材中的致敏变应原与花粉变应原同源。这种情况在儿童中多见。可能导致花粉-食物综合征的常见食物有: 苹果 胡萝卜 芹菜 梨 榛子 食物补充剂或保健品         有很多针对食物补充剂或保健品的研究,评价其是否有助于皮肤过敏病人的症状缓解和皮肤修复。这些食物补充剂主要包括鱼油、维生素D、维生素E和益生菌。目前的研究报告,尚不足以证明这些食物补充剂或保健品能够有效治疗湿疹等皮肤过敏。但食用维生素D、E和益生菌,可以减轻湿疹等皮肤过敏症状的严重程度,而且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结语         皮肤过敏者中食物过敏很常见,但是并非所有的皮肤过敏都与食物过敏有关。饮食调整有助于部分皮肤过敏病人的症状缓解和控制。可通过对饮食和皮肤过敏症状的观察记录、饮食排除法来确定过敏食物,从而进行相应的饮食调整。

赖伟红 2023-07-25阅读量3539

秋季鼻塞流鼻涕,可能不是感冒...

病请描述:前几天,小文想趁着夏天的尾巴,赶快到草原玩一圈,谁承想到草原第二天开始鼻塞不停流鼻涕,眼睛也异常的痒,看啥都没心情,吃啥啥不香,这趟旅游真是糟糕透了。 回京后想去买感冒药,还怕被赋码,赶快网上咨询一下,没想到同样经历的人还很多,而且大多数人不是感冒,是过敏了! 近年来,过敏群体暴增,不但孩子过敏的越来越多,成年人也“一言不合”就过敏了,看似不严重、不起眼的过敏性疾病已成为全球第六大慢病。 造成过敏的元凶,竟是身边的小草 在夏秋季节,主要的致敏原是菊科蒿属植物,占各类植物花粉粒致敏比例高达65%左右,草花粉影响范围广,覆盖整个华北、西北地区。 这些蒿草中,很多是我国用来防风固沙的“治荒主力”,比如沙蒿。而内蒙草原中导致致敏反应相对强的品种有16种左右,最主要的有黄花蒿、大籽蒿、艾蒿、冷蒿、沙蒿等。 每年致敏时间多在7月至10月,其中在7月-9月初是蒿属类植物花粉成熟扩散峰值期,此期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风少雨蒸腾大,花粉粒易在空气中漂浮聚集,达到一定浓度就可导致致敏症状发生。 等到9月中下旬之后大多数植物已受粉结果完成,漂浮花粉自然减少,致敏人群数量也同步减少,症状也逐步好转。 在一天中花粉相对漂浮时间密集时间是在下午2点到4点,有些植物在晚上8点到10点还会形成第二峰值。 其中花粉数量大于100时,过敏人群就要“中招”了。 常见过敏原都有啥? 蒿草过敏通常情况下在8-9月份时较为严重。蒿草过敏者是因为吸入了蒿草的花粉颗粒引起的过敏性反应,蒿草在每年立秋时开花,开花后的花粉会随着空气传播出去,容易诱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咳嗽、流鼻涕、眼部瘙痒、流泪等症状,以及发热等全身性过敏反应,需要及时处理。 除了蒿草,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是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尘、虫螨、冷空气、动物皮屑、油烟、各种香料等; 二是食入性过敏原,如海鲜、鱼虾、奶制品、豆制品、面粉、小麦、香椿、葱、姜、蒜、酒精、以及坚果、干果等; 三是接触性过敏原,如化妆品、染发剂、油漆、冷空气、热空气、紫外线、辐射、细菌、霉菌、病毒、寄生虫等; 以及其他类型过敏原,如注摄药剂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有变态反应领域的专家表示,未来10年,中国过敏性疾病的增长速度,将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其中食物过敏可能越来越多。 而环境污染也将加剧人们呼吸道的过敏反应。例如在雾霾天气下,霉菌花粉等过敏原将在空气中停留更多时间,从而增加与人体的接触机会与时间。 花粉过敏可以预防吗? 花粉症患者需提前半个月预防。 预防花粉过敏目前还比较困难,建议过敏者关注花粉浓度播报,在花粉高峰期尽量减少外出、关闭门窗、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等新风设备。 外出时佩戴有花粉过滤作用的口罩,眼痒流泪等结膜炎症状明显的患者建议使用防风眼镜,回到室内进行鼻腔冲洗降低黏膜接触的过敏原浓度。 医生建议,如果发现过敏每年规律发作,可在过敏季到来前半个月开始预防性用药,当出现症状后建议耳鼻喉科就诊接受规范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的药物包括鼻喷激素、口服和鼻用抗组胺药、抗白三烯药、抗胆碱能药物等。 对于蒿草花粉过敏的患者也可考虑进行蒿草花粉的脱敏治疗,但脱敏治疗开始的时间需要避开花粉季。 饱受过敏困扰,应该先查过敏原 如果你有了以上症状也不要盲目用药,建议先查清楚具体过敏原。 (过敏原测试包括:总IgE、混合草(肯塔基蓝草/草地羊茅/果园草)、树花粉组合(栎树/榆树/梧桐/柳树/杨树)、霉菌组合(点青霉/链格孢菌/烟曲霉/分枝孢菌)、屋尘、户尘螨、蟑螂、狗毛皮屑、猫毛皮屑、桑树、菠萝、鸡蛋白、牛肉、牛奶、虾蟹、贝类、苋、腰果、芒果。检查时请携带本人身份证,抽血检查无需空腹。)

健康资讯 2022-09-16阅读量9618

夜间皮肤瘙痒怎么办?

病请描述: 作者: 赖伟红    皮肤病与性病学医学博士,临床信息学管理硕士         患湿疹、荨麻疹、痒疹等皮肤病时,夜间皮肤瘙痒往往特别剧烈。本文讨论了夜间皮肤瘙痒加重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夜间皮肤瘙痒明显的原因         湿疹等皮肤病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夜间皮肤瘙痒比白天严重的可能原因,包括: 由于生物钟作用,天然形成清醒和睡眠循环,夜间体温的下降,可能也降低瘙痒阈值,从而夜间容易感觉到瘙痒。 皮质激素分泌水平的昼夜差异,夜间抑制过敏反应的皮质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过敏反应较白天为重,因而夜间瘙痒加重。 夜间容易接触到存在于衣物、被套床单等物品上的过敏物质或尘螨,容易诱发皮肤瘙痒。 夜间嗜睡状态下,主动控制搔抓的能力较下降,轻微的皮肤不适就容易去搔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形成瘙痒-搔抓-瘙痒加重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睡眠。 夜间皮肤瘙痒的应对措施         对于引起皮肤瘙痒的各种皮肤病,除了必要的治疗外,减少或防止夜间皮肤瘙痒的最好办法是睡前避免引起皮肤瘙痒的诱因。瘙痒诱因多样,个体差异很大。常见的瘙痒诱因包括日常活动或日常接触物。         有助于防止夜间搔抓的措施: 睡前抹润肤霜。睡前抹有保湿润肤作用的软膏或乳膏,如维E乳膏、尿囊素乳膏、市售的供敏感皮肤用的润肤霜等。也可抹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药膏,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皮质激素类(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 睡前沐浴。沐浴(泡澡)有助于保持皮肤湿润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尝试药浴,如胶体燕麦浴、苹果醋浴、麦饭石浴等。沐浴后,尽快(最好浴后3分钟内)抹润肤霜,以帮助皮肤锁住水分,防止皮肤干燥。 局部封包疗法。主要针对四种局限性皮肤瘙痒。搽药或抹润肤霜后,用保鲜薄膜包裹患处过夜,有助于保持患处皮肤湿润。 避免使用粗糙紧身衣物。毛料或化纤等质地的睡衣、床单、被套可刺激皮肤,诱发皮肤瘙痒。患者宜使用棉质衣物和床上用品。 就寝前规避过敏原。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明确过敏的物质,如宠物皮屑、羽粉、花粉等。卧室中尽量避免出现这类过敏原。 口服抗组胺药。抗组胺药物有抗过敏作用,也有一定让人嗜睡作用。 尝试口服褪黑素。口服褪黑素有助于让皮肤瘙痒病人入睡快些,并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皮炎湿疹而言,褪黑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 睡觉时戴手套。搔抓刺激可以损伤皮肤,也让湿疹愈合更加困难。剪短指甲或睡觉时戴手套,可以防止搔抓导致的皮肤损伤。 降低居室温度。降低室温,可防止出汗和燥热诱发的皮肤瘙痒和不适。 养成良好的睡眠模式。作息规律,按时就寝,睡前阅读或冥想,有助于入睡或改善睡眠质量。         婴幼儿易患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夜间瘙痒很常见。婴幼儿夜间瘙痒的处理措施与成人类似,但也有特别之处。         下列针对婴幼儿的措施,有助于小宝宝缓解瘙痒症状和舒适入眠: 查找和规避过敏原 日常沐浴和润肤 避免或慎用有皮肤刺激性的抗菌药膏,如新霉素、杆菌肽的软膏 避免使用含有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inone)的婴儿湿巾,这种杀菌剂常有皮肤刺激性 避免使用含有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ocamidopropyl betaine)的香波和护肤用品,这种两性表面活性剂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皮肤瘙痒常见诱因         皮肤瘙痒和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诱因。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化学刺激物质,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         皮肤瘙痒及过敏性皮肤病的常见诱因,包括: 含有香料或化学刺激物的日用品: 香皂 沐浴露 洗衣剂 清洁剂 香波 芳香泡沫剂 化妆品 环境因素或过敏原: 干燥或寒冷天气 宠物皮毛 花粉 霉菌 尘螨 汽油 香烟 食物过敏 毛料和合成纤维织物 情绪紧张 出汗、闷热潮湿环境 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

赖伟红 2022-09-15阅读量2629

你真的了解特应性皮炎吗?

病请描述: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又称为“异位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等,简单来理解,就是患者在遗传过敏体质的背景下,经环境等因素刺激后产生的皮肤过敏反应。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对它的定义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慢性指其病程长,可由婴幼儿期起病,发展至青春期,迁延至成年,严重者甚至迁延至老年;复发性则指其病程反复,需长期治疗管理。 临床上,特应性皮炎以反复发作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显著的皮肤干燥和瘙痒。其他的一些特征性表现还包括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手足部皮炎/湿疹、眼睑湿疹、唇炎、复发性结膜炎、Dennie-Morgan眶下褶、眶周黑晕、眉毛外侧部分稀疏或消失(Hertoghe征)等。临床上发现这些症状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特应性皮炎的诊断 张建中教授诊断特应性皮炎的张氏标准 2019年姚志荣教授等提出的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 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 婴儿期(0~2岁) 以面颊、额头和头皮多见,后逐渐蔓延至四肢伸侧皮疹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 儿童期(2~12岁) 可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以面颈、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多见。慢性期表现,也可为全身的发痒性丘疹。 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 主要累及肘窝和腘窝,面颈部及手足皮损可浸润肥厚而呈苔藓样变。 特应性皮炎能根治吗? 作为一种很折磨人的慢性病,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病能根治吗? 我们先看一下,和特应性皮炎发病有关的因素:遗传、个人体质还有外界环境中的致敏物质 由于这个病是与遗传和个人体质有关的,所以很遗憾,是不能根治的,而且,由于外界环境中各种致敏物质的影响,特应性皮炎容易反复发作。 得了AD,该怎么办呢? 在医生指导下规范化治疗可使大多数患者能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所以,不仅要治,还要好好治疗才行, 切记不能丧失信心,尤其是在治疗效果不明显,病情反复发作的时候,更不能放弃,以致发生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那要如何治疗呢?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我们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 第一:因为AD与过敏有关,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然后回避过敏原! 第二:保湿润肤,多涂润肤霜 基础治疗及预防很重要,症状完全改善后,仍需要日常基础护理,以保证皮肤屏障功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复发! 轻度患者: 外用药物: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等)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一线药物,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年龄、皮损性质、部位及病情程度选择不同剂型和强度。 ②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推荐用于面颈部、褶皱部位以及乳房、肛门外生殖器部位控制炎症与瘙痒症状或用于主动维持治疗减少复发。 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治疗合并症(过敏症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或止痒; 若合并感染时可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治疗。 中度患者: 根据皮损及部位选择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控制症状,必要时药水湿包治疗控制急性症状;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主动维持治疗,光疗(NB-UVB或UVA)治疗。 重度患者: 糖皮质激素:控制急性严重顽固性皮损 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 皮疹好了可以自行停药吗?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即使皮疹缓,也应该按时复诊,并遵医嘱加减药量。尤其是中重度或易复发的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控制后,应过渡到长期“主动维持治疗”,不可自行减药或停药。以免造成病情反复。 如何“主动维持治疗”? 首先: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每天滋润皮肤,这样才较好的保护皮肤屏障,降低皮肤敏感性,减少微生物定植和过敏原入侵,从而减轻瘙痒和复发。 其次,在易复发的原有皮损区每周2次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能有效减少复发,延长复发时间。 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1.衣:衣物宽松舒适,建议纯棉、透气的衣物。尤其是贴身衣物应避免羊毛、化纤、金属等容易致敏的材质。 2.食:食物过敏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可见,故避免食用致敏食物。但无需过分忌口。 3.住:也就是生活环境,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室内勤通风。避免接触尘螨、动物皮毛、花粉等过敏原。还要避免使用地毯、羽绒被等可能有潜在过敏原的生活用品。 4.行: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同时,尽量避免过热和出汗过多的激烈运动。外出应防止过度日光曝晒,避免高致敏性的场所,如装修市场、动物园、恰逢花季的植物园。如果必须前往上述场所,请佩戴口罩。 5.洗:是特应性皮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避免过度洗浴洗澡次数不宜过多,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淋浴10分钟或更短的时间。不要使用过热的水烫洗;禁用碱性肥皂、刺激性过强的沐浴用品,用力搓洗严格禁忌;另外,洗澡后立即涂抹润肤霜非常重要,必须坚持润肤剂的长期使用。选用不含香料的、低致敏性的油基乳膏或软膏,更有利于保湿。 6.避免搔抓。

华圣元 2022-08-26阅读量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