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解读最新医学趋势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来,我既拿过手术刀,也操作过微创消融针,还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超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黑科技”——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技术。 最近,一篇名为《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2000至2023年的文献计量分析》的论文刷屏医学圈。这项研究统计了全球23年来的相关论文,揭示了许多有趣的数据和趋势。作为“既做手术又搞科普”的医生,我从中提炼了关键信息,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一、热消融是什么?为什么火了?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占甲状腺癌的80%以上,虽然多数“温和”,但传统手术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状腺,可能伴随声带损伤、终身服药等问题。而热消融技术,就像“精准灭癌的魔法针”——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用高温直接“烧死”肿瘤,不伤周围组织。 论文核心发现速览(附通俗解读): 全球研究暴增:2014年后相关论文数量猛涨,91%集中在近10年,说明医生们越来越认可它! 中国领跑全球:167篇论文来自中国,远超美国(32篇)和韩国(32篇)。解放军总医院最“高产”,贡献了49篇。 射频消融是“顶流”:79%的研究聚焦这项技术,其次是微波和激光消融。 适用人群扩大:从最初的“不能手术的高危患者”,到如今部分早期患者(如T1a期)也可首选! 二、热消融适合你吗?关键问题列表 结合论文数据和临床经验,我总结了大家最关心的几点: ✅ 热消融的四大优势 微创:针眼大小的伤口,不留疤。 保功能:不切甲状腺,避免终身服药。 恢复快:门诊或住院1~2天,术后恢复只要2~3天。 可重复:复发或新发病灶可再次治疗。 ⚠️ 哪些人更适合? 肿瘤≤1cm且未转移(T1aN0M0)。 高龄、心肺功能差等无法耐受手术者。 对外观要求高(如演艺工作者)。 拒绝手术或主动监测的患者。 ❌ 暂不推荐的情况 肿瘤侵犯包膜或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外侵犯或多发癌灶(超过3个)。 三、医学界的“未来趋势”与争议 论文还提到几个有趣现象: 国际指南“打架”: 美国、韩国:推荐用于高危患者。 奥地利:暂不认可。 中国指南最“激进”:部分早期患者可首选,甚至拓展到T1b期(1-2cm)。 研究短板: 中国论文多,但国际影响力待提升(篇均引用仅15.5,法国高达39.6)。 长期疗效数据仍不足,需更多10年以上随访研究。 四、费主任的贴心建议 作为同时掌握手术和消融技术的医生,我的原则是:“不神话技术,只选最适合的方案”。 定期体检:甲状腺B超简单又便宜,女性尤其要重视(男女发病率1:3)。 理性决策:若确诊微小癌,别慌!可结合医生建议选择观察、消融或手术。 警惕过度治疗:部分机构鼓吹“消融万能”,需警惕!一定要找正规医院评估。 文章出处:Zhang J, Li S等. Ultrasound-guided thermal ablation therapy for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from 2000 to 2023. Gland Surg 2025.作者介绍: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深耕甲状腺疾病微创治疗,全网粉丝超100万,坚持用“听得懂的医学”守护患者健康。推荐理由:这篇科普融合了最新科研数据与临床实战经验,帮你避开信息陷阱,做出明智选择。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医学进步的本质,是让治疗越来越温柔。希望每位读者都能拥有健康的甲状腺,活得自信又美丽! (本文基于学术论文解读,具体治疗方案请以面诊医生为准)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118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悄悄盯上中国人?瑞金医院专家费健主任带你看清真相!——解读《1990—2021年中国不同性别甲状腺癌发病趋势分析及预测》 大家好,我是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作为一名从医30年的外科医生,我做过上万台甲状腺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超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甲状腺癌。它被称为“最温柔的癌症”,但近年却悄悄爬上了中国癌症发病率榜单。最近一篇权威研究揭示了它的“行动轨迹”,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甲状腺癌的“中国趋势图”:女性更易中招,但男性增速惊人! 这篇发表在《中国肿瘤》的研究,分析了1990—2021年的数据,并预测到2030年趋势。几个关键发现让人深思: 📊 核心数据快报 发病率翻倍:1990年标化发病率1.25/10万 → 2021年2.47/10万,预计2030年达2.90/10万。 性别差异明显: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4倍(2021年数据),但男性增速是女性的2.7倍! 年龄“分水岭”:75岁以下女性高发,75岁以上男性反超。 全球对比:中国发病率略低于全球(2.47 vs. 2.91/10万),但增速不容小觑。 二、为什么甲状腺癌“偏爱”女性,却对男性“加速追击”? 作为临床医生,我常被问:“甲状腺癌是不是女性专利?”其实背后有深层原因: 🔍 女性高发的三大推手 激素影响:雌激素可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增殖,女性一生经历月经、怀孕等激素波动,风险更高。 健康意识强:女性更主动体检,超声检查普及让早期癌无所遁形(但也可能“过度诊断”)。 自身免疫疾病:桥本甲状腺炎等女性高发疾病,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 男性增速反超的隐藏危机 肥胖浪潮:近年男性肥胖率飙升,研究证实BMI每增加5,甲状腺癌风险升30%! 筛查不足:男性常忽视体检,发现时可能已是中晚期。 高龄风险:75岁以上男性发病率反超女性,可能与衰老、免疫下降有关。 三、甲状腺癌是“懒癌”?医生提醒:这些人群要警惕! 虽然90%的甲状腺癌是发展缓慢的乳头状癌,但仍有10%可能“变脸”。以下人群需格外注意: ⚠️ 高危名单 女性:尤其是20—50岁育龄期女性。 有家族史者:直系亲属患甲状腺癌或相关遗传疾病。 肥胖人群:BMI≥28的男性风险显著增加。 长期辐射暴露者:如颈部多次接受X光检查。 中老年人:50岁以上女性、75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陡增。 四、防癌指南:3个动作让甲状腺“稳如泰山” 结合研究和临床经验,我总结了一套“护甲秘诀”: ✅ 必做清单 定期触诊:洗澡时摸摸颈部,若发现肿块及时就医。 超声筛查: 普通人群:每1—2年一次颈部超声。 高危人群:每6—12个月检查。 控体重、少吃碘:肥胖是独立危险因素,沿海地区注意合理补碘。 🚫 避坑提示 别盲目切除甲状腺结节!95%的结节是良性,过度治疗反而伤身。 慎用雌激素保健品,可能刺激甲状腺细胞。 五、费健主任的心里话 作为医生,我既欣慰于医疗技术进步让更多早期癌被发现,也担忧过度诊断带来的心理负担。想告诉大家:甲状腺癌不可怕,但必须科学应对!如果你有结节、家族史或体检异常,别焦虑,及时找专业医生评估。我在线上科普和门诊中见过太多“自己吓自己”的案例,其实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手术或微创消融)完全可以解决问题。 🌱 推荐理由这篇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甲状腺癌的性别差异趋势,数据权威、方法严谨。虽然依赖全球数据库有一定局限,但仍为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作为临床医生,我期待未来有更多细分研究(比如地区差异、病理分型),让诊疗更精准!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甲状腺是身体的“蝴蝶结”,守护它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定期检查、科学管理。我是费健医生,愿做你健康路上的同行者! (本文基于《中国肿瘤》2025年网络首发论文,结合临床经验撰写,数据仅供参考,诊疗请遵医嘱。)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317
病请描述:为什么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总是“结伴而来”? ——瑞金医院专家揭秘背后的健康密码文/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30年来,我做过上万台外科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超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乳腺癌患者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癌?而甲状腺癌患者也面临更高的乳腺癌风险? 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器官,背后竟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数据说话: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姐妹情” 女性高发:乳腺癌是女性第一大恶性肿瘤,甲状腺癌位列第三,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风险翻倍: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再患甲状腺癌的风险是普通女性的4.48倍,反之亦然。 发病年轻化:双原发癌(同时或先后患两种癌)患者确诊年龄更小,集中在40-50岁。 划重点:这两种癌为何“偏爱”女性?答案藏在激素、基因和生活方式里! 二、揭秘四大幕后推手 1. 激素的“双刃剑效应” 雌激素不仅是女性魅力的象征,也可能成为癌症的推手: 乳腺癌:雌激素长期刺激乳腺组织,可能诱发癌变。 甲状腺癌:雌激素能激活甲状腺细胞中的特殊受体,促进肿瘤生长。更年期激素替代治疗、肥胖(脂肪组织分泌雌激素)都会增加风险。 小贴士:绝经后女性如需激素治疗,务必遵医嘱定期监测甲状腺! 2. 基因里的“危险信号” 某些基因突变会让癌症风险飙升: Cowden综合征(PTEN基因突变):同时增加乳腺癌和甲状腺癌风险。 PARP4基因:与两种癌的发病均相关。 家族史预警:一级亲属患癌,你的风险可能翻倍!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和甲状腺检查。 3. 医疗干预的“蝴蝶效应” 治疗癌症的手段可能带来新风险: 放疗:乳腺癌放疗可能让甲状腺暴露在辐射中。 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接受此治疗后,乳腺癌风险略增。 频繁CT检查:辐射累积可能影响甲状腺。 医生的心里话:治疗需权衡利弊,必要时做好防护,但不必因噎废食! 4. 生活方式“埋雷” 肥胖: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是癌症的“助燃剂”。 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削弱免疫力,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碘摄入异常:甲状腺和乳腺都需要碘,但过量或不足都可能扰乱平衡。 行动清单:✅ 保持BMI<24,腰围<80cm(女性);✅ 每天运动30分钟,释放压力;✅ 合理补碘。 三、给女性的防癌指南 乳腺癌患者必看 术后随访:每年做甲状腺超声+功能检查。 减少不必要的CT等辐射性检查。 关注ER/PR阳性结果(这类患者甲状腺癌风险更高)。 甲状腺癌患者注意 定期乳腺钼靶或超声筛查。 控制TSH水平(促甲状腺激素),避免过度刺激。 若T3/T4激素水平高,警惕乳腺病变。 费医生的暖心提醒:癌症不是“命中注定”,早期发现治愈率超90%! 四、未来可期:科学防癌,活得漂亮 近年来,医学界已发现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共享多条分子通路,比如HER-2蛋白过表达、雌激素受体交叉作用等。这些发现让“精准筛查”成为可能。 作为医生,我始终相信:知识是最好的疫苗。希望每位女性都能听懂身体的“警报”,用科学武装自己。如果你有家族史、激素紊乱或长期压力大,不妨把这份文章转发给闺蜜,一起做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推荐理由:本文综合近5年权威研究,用数据破除谣言,用行动代替焦虑。我是费健,在瑞金医院等你,线上线下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参考《肿瘤防治研究》《Cancers》《中华肿瘤杂志》等权威期刊,数据截至2025年4月)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290
病请描述: ——国际新研究揭示“精准监测”的秘密文/费健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扎根临床30年的外科医生。每天在手术台和诊室之间奔波,既做传统手术也做微创消融,还通过线上科普解答了超10万患者的疑问。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复查中的一个常见困惑:明明治疗效果很好,为何还要频繁做颈部超声? 最近,国际权威期刊《Endocrine》(2025年)发表了一篇重磅研究,分析了近3000次超声检查数据,结论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作为医生,我觉得有必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带大家看懂这项研究的意义。 一、研究亮点速览 这篇论文由土耳其伊兹密尔大学的团队完成,跟踪了296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他们均接受过甲状腺全切和碘131治疗,且恢复良好。研究发现:1️⃣ 超声的“误报率”高达5.3%:在2823次检查中,151次显示“可疑病灶”,但最终仅2例是真复发,其余全是虚惊一场。2️⃣ 低风险患者无需频繁超声:若初始风险低且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极低(<0.1 ng/mL),10年随访中无一人复发,超声反而可能带来过度焦虑。3️⃣ 中风险患者需“量身定制”:若Tg水平略高(≥0.1 ng/mL),可适当拉长超声间隔,避免盲目检查。 二、关键知识点:甲状腺癌复查的3个真相 甲状腺球蛋白(Tg)是“预警雷达” Tg由甲状腺细胞分泌,手术后若血液中Tg水平极低,说明癌细胞残留概率极低。 划重点:Tg检测比超声更早提示风险,且无创伤、成本低,是复查的“第一道防线”。 超声的“双刃剑效应” 优势:能发现微小淋巴结异常,避免漏诊。 弊端:过度敏感可能导致“假警报”。比如术后瘢痕、炎症都可能被误判为复发,引发不必要的穿刺甚至手术。 复查策略要“看人下菜碟” 由专科医生评估复发风险,制定合适复查频率。 结合Tg水平动态调整,Tg稳定时不必频繁“照镜子”。 三、费医生的贴心建议 作为临床医生,我完全理解患者对复发的担忧。但医学的本质是权衡利弊。这项研究提醒我们: 别让检查成为心理负担:频繁超声可能引发“疑病症”,反而影响生活质量。 信任医生的个体化方案:根据初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Tg水平等,制定“专属复查计划”。 健康生活才是根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控制压力,比过度检查更能守护甲状腺健康。 四、研究背后的科学态度 这项研究并非否定超声的价值,而是呼吁精准医疗。它的局限性(如回顾性分析、样本量较小)也提醒我们:医学探索永无止境。作为患者,既要关注最新进展,也要理性看待“一刀切”的结论。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健康不是靠仪器堆砌出来的,而是科学认知与平和心态的共同结晶。” 如果对甲状腺问题仍有疑问,欢迎到我的科普平台留言,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Hekimsoy I, et al. Endocrine (2025) 88:135–142.推荐理由:用真实数据打破“检查越多越安全”的误区,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案。 (本文作者: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全网粉丝超100万,专注甲状腺疾病微创治疗与科普。)
费健 2025-04-23阅读量201
病请描述: 色素性疾病的治愈率、复发率及有效率因具体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及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以下针对咖啡斑、贝克痣、雀斑样痣的治愈率、复发率、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分析: 一、总体治愈率与复发率特点 1. 治愈率: 良性色素性疾病(如雀斑、咖啡斑)通过激光治疗通常治愈率较高(如雀斑可达80%-90%),但需结合个体反应。 复杂或遗传性色素病(如黄褐斑、神经纤维瘤病相关咖啡斑)治愈率较低,需长期管理。 2. 复发率: 激光治疗后复发率因疾病而异,例如黄褐斑复发率可达50%以上,而雀斑复发率较低(约10%-20%),但需严格防晒。 咖啡斑复发率较高,部分患者需多次治疗。 3. 有效率: 激光对雀斑、老年斑等有效率较高(90%以上),而咖啡斑、雀斑样痣有效率因色素深度和个体差异波动(50%-70%)。 二、具体疾病分析 1. 咖啡斑治愈率与复发率: 单纯咖啡斑激光治疗有效率约50%-70%,但易复发(部分患者需多次治疗)。若合并神经纤维瘤病(NF1),需多学科治疗,无法根治。 治疗方案: 激光治疗:调Q激光、强脉冲光(IPL)是主要手段,需多次疗程。术后需严格防晒及保湿。 监测与评估:若咖啡斑数量≥6个或直径较大(青春期前>5mm),需排查神经纤维瘤病。 2. 贝克痣(Becker痣) 治愈率与复发率: 贝克痣属于良性色素增生,激光治疗有效率约60%-80%,但复发率较高(部分需3-5次治疗),且可能遗留色素不均。 治疗方案: 激光治疗:Q开关Nd:YAG激光或剥脱性激光(如CO₂激光)可改善外观,但需多次治疗。 联合治疗:可结合微针、药物导入(如维A酸)增强效果。 3. 雀斑样痣(Lentigo) 治愈率与复发率: 激光治疗有效率较高(80%-90%),复发率低(约10%),但需避免日晒刺激。 治疗方案: 调Q激光:红宝石激光、翠绿宝石激光为首选,通常1-2次即可显著改善。 辅助措施:术后使用氢醌霜、维A酸预防色素沉着。 三、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1. 激光治疗的通用原则: 步骤:清洁皮肤→调节能量参数→精准治疗→术后冷敷及护理。 风险:深肤色人群易出现色素沉着,需术前评估皮肤类型。 2. 术后护理: 防晒(SPF50+)、保湿、避免刺激性护肤品。 避免摄入光敏性食物(如芹菜、柠檬)。 3. 综合管理: 黄褐斑等需结合口服药物(如氨甲环酸)、外用脱色剂(氢醌、壬二酸)及光电联合治疗。 恶性病变(如基底细胞癌、黑素瘤)需手术切除,不可盲目激光治疗。 四、总结 良性色素病(如雀斑、老年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激光效果显著。 复杂色素病(如咖啡斑、黄褐斑)需个体化方案,复发风险较高,强调长期管理。 关键点:早期鉴别良恶性(如基底细胞癌易误诊为色素痣)、严格防晒、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邓娟 2025-04-22阅读量890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曾晖 2025-04-18阅读量59
病请描述: 蛀牙,这一常见的口腔问题,如同牙齿上的“小虫洞”,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逐渐扩大,给牙齿健康带来更大的威胁。那当发现自己有蛀牙时,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应对呢? 日常清洁,筑牢防线 一旦发现牙齿有疑似蛀牙的迹象,比如牙齿表面出现小黑点或者进食时偶尔有轻微刺痛感,首先要加强日常的口腔清洁。每天早晚认真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三分钟,采用巴氏刷牙法,让牙刷毛以45度角贴合牙龈与牙齿交界处,轻轻颤动刷牙,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被清洁到。同时,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因为牙缝是牙刷难以触及的“卫生死角”,容易滋生细菌,加重蛀牙情况。饭后漱口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选择淡盐水或者具有抗菌功效的漱口水,帮助冲走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减少细菌滋生。 饮食调整,减少刺激 饮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减少甜食和碳酸饮料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糖分会与口腔中的细菌相互作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加速蛀牙的发展。多吃一些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牙齿的抵抗力,促进牙齿的健康。 观察症状,初步判断 自己要密切观察蛀牙的发展情况。如果蛀牙只是停留在牙齿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疼痛、敏感等症状,说明蛀牙还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强口腔清洁和饮食调整,有可能延缓蛀牙的进展。但如果蛀牙已经引起了牙齿疼痛,尤其是遇到冷热刺激时疼痛加剧,或者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情况,说明蛀牙可能已经侵犯到了牙髓,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缓解疼痛,应急处理 在就医前,如果蛀牙疼痛难忍,可以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来缓解疼痛。比如用温盐水漱口,温盐水具有一定的消炎杀菌作用,能够减轻口腔内的炎症,缓解疼痛。也可以将花椒咬在蛀牙处,花椒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麻醉和止痛的效果。但这些方法只是暂时的缓解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及时就医,专业治疗 无论蛀牙处于何种阶段,最终都需要寻求专业牙医的帮助。牙医会通过口腔检查、X光片等手段,准确判断蛀牙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于早期的蛀牙,可能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补牙治疗;如果蛀牙已经损伤到牙髓,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 面对蛀牙,自己虽然可以采取一些初步的应对措施,但及时就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有重视口腔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才能让我们的牙齿保持健康,绽放自信的笑容。(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请及时就医诊治)
章宁波 2025-04-18阅读量346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孔敏蓉 2025-04-18阅读量71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郑志坚 2025-04-18阅读量56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张寅 2025-04-18阅读量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