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外科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和并发症的治疗。疼痛:手术目标是有效、持久地缓解疼痛,尽可能降低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保留胰腺实质从而保留胰腺的长期功能。1. 胰管扩张:手术主要为解除胰管梗阻引起的胰管高压及疼痛,手术方式包括内镜胰管结石取石和胰管支架置入,外科手术有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胰管空肠侧侧吻合联合局限性胰头切除术等。2. 胰管未扩张: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胰腺,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及全胰腺切除术等。因其他并发症行外科手术:1. 胆道末端狭窄:胆管空肠吻合术或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等。2. 十二指肠梗阻:胃肠吻合术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3. 胰腺假性囊肿:囊肿空肠吻合术或胰腺切除术等。4. 脾静脉阻塞引起的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行脾切除术、内镜硬化、套扎止血等治疗。5. 横结肠纤维化狭窄:可通过结肠切除和吻合术或结肠造口术治疗。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是非常复杂且专业的,建议出现相关问题咨询专业的胰腺外科医生,以免延误治疗,酿成大错!
孟凡斌 2024-09-02阅读量2441
病请描述:一、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急性胆囊炎发病率高,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的金标准,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下手术。在美国,目前大约有2千万胆囊结石患者,每年大约有30万胆石症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然而,对于那些高龄的、基础疾病多的或那些急性加重的胆囊炎,早期手术会增加他们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对于这些患者,紧急的胆道引流(GBD)可作为一种手术治疗前的过渡治疗或最终的保守治疗。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是一种胆囊临时有效减压的方法。然而,这项操作禁用于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或解剖结构上难以接近胆囊的患者。但是常见导管移位、蜂窝组织炎、气胸、出血、瘘管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此外,体外留置引流管引起的疼痛及带来的不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引流管保留时间相对短暂,PTGBD操作次数会相对增多,这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此外,PTGBD在发生导管移位后胆囊炎复发风险显著增加。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的胆囊引流术(EUS-GBD)又叫胆囊穿刺内引流术,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道引流措施,其按穿刺部位的不同分为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窦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十二指肠球部胆囊穿刺引流术。有研究表明,与PTGBD比,EUS-GBD在操作成功率及临床疗效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却可以显著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二、EUS-GBD的发展历史:对于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PTGBD因其及时有效的胆道减压效果,已证实能降低患者脓毒症、胆囊穿孔、死亡的发生率。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PTGBD进行改进以后,尽管仍常见导管移位、出血、感染等诸多并发症,且存在术后疼痛、长期体外留置引流管带来生活上的不便等不足,但因其具有操作成功率高及可以降低急性胆囊炎患者短期死亡率等优点,一直被广泛用于急性胆囊炎的紧急胆道引流。超声内镜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或胰腺薄壁坏死的透壁腔内引流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胰腺炎一些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尽管早期支架存在一些缺陷,但目前金属支架(LAMS)的应用极大提高了EUS引导下透壁引流的成功率。支架末端更大的凸缘设计,使其完全展开后具有良好的器官固定功能,可防止支架移位。其大尺寸的内径具备良好的引流效果,里面的硅胶覆盖层使胆囊和胃肠道吻合口之间保持良好的密闭性,防止胆汁的渗漏。此外,硅胶覆盖层能防止组织的内生性生长,利于支架在吻合口瘘道成熟后拔出。随着介入性超声内镜的不断发展,选择性的胆囊透壁引流因其可克服PTGBD前文所述中的不足而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三、EUS-GBD纳入标准:目前认为EUS-GBD主要适应症为(1)不能手术而急需胆道引流的急性胆囊炎、胆囊积水、胆管炎患者,主要见于老年及病情较重的患者;(2)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3)胆囊功能良好且有强烈保胆意愿的有症状的胆石症患者;(4)ERCP术后仍未解除胆道梗阻的患者。手术禁忌症:以下条患者不宜行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胆囊引流术:(1)胆囊萎缩或胆囊壁增厚;(2)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3)胆囊管结石;(4)其他原因引起的胆囊管梗阻。EUS-GBD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为败血症、胆囊炎复发、出血、支架移位,其他并发症包括:腹痛、发热、胆汁渗漏引起的腹膜炎、吸入性肺炎、胰腺感染等。EUS-GBD术后胆囊炎复发的发生率为5.1%,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6%,支架移位发生率为1.1%。本文选自:王秀日,超声内镜引导下透壁胆囊引流术的研究进展。
赵刚 2021-07-05阅读量9965
病请描述: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经内镜操作孔道插入一造影导管,并进入十二指肠乳头内,注入造影剂,若胰管及胆管同时显影或先后显影称为ERCP。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ERCP已由起初以单纯造影诊断为主,逐渐发展到当今造影与细胞学、组织学、胰液和胆汁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基因诊断相结合的现代诊断技术;在治疗性ERCP方面也有飞速发展,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石术、胆管支架引流术,鼻胆管引流术、胆管多支架管引流、胆胰管双支架引流、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胰管取石术、鼻胰管引流术、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等,使ERCP诊疗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上海市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均能开展以上操作。
杨玉龙 2021-05-01阅读量8832
病请描述:妊娠合并胰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无论何种类型的胰腺炎,对围生结局的危害都很大。 1、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生育结局 一般认为导致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首要病因是胆道疾病,其次为高脂血症,国外学者统计了近10年15家医院的89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66%患者患有胆石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又分为轻型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 1.1妊娠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过程凶险、并发症多,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显著高于非妊娠期。其机制可能是:①营养代谢障碍加重。营养障碍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妊娠期孕妇的基础代谢增强,更进一步加重了营养障碍,促进了病理生理过程的进展。②妊娠激素的作用。妊娠期孕激素等水平升高,致使肠道平滑肌处于低动力状态,从而加重了胃肠动力障碍,致使肠道菌群移位和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导致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病死率增高。③妊娠合并症的影响。妊娠期各脏器的负荷增加,对损伤的耐受能力降低,从而加重了急性胰腺炎患者各脏器的损伤。 1.2胰腺炎使妊娠结局恶化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母体危害极大,有文献报道,发生重症胰腺炎时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高达20%-50%。但轻型胰腺炎预后较好。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文献记录的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达37%,但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治疗的及时和监护手段的提高,死亡率明显降低,最近进行了为期10年的研究,显示孕产妇的死亡率为零,较20年前明显降低,但5.6%的患者需入重症监护及治疗,27.4%的患者接受了全胃肠外营养,这说明随着医学科技的进展,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发生重症胰腺炎时,围生儿预后也较差。急性胰腺炎在妊娠早期时易导致胚胎的死亡,在孕中晚期易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流产和早产的发生。同时造成胎儿缺氧,导致胎儿窒息、胎儿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升高。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均需保胎治疗,应用硫酸镁等药物抑制子宫收缩,但即使这样采取积极的保胎措施,仍有部分患者在保胎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孕妇病情恶化,而不得不放弃保胎,使得医源性早产发生率增高。据统计的早产率高达30%-40%,并且近40%分娩于35周之前。由于早产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升高,随之而来的是新生儿收入监护室几率增加,围生儿死亡率升高。目前尚无资料表明胰腺炎可导致胎儿畸形发生率增加,但治疗胰腺炎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有待于进行远期随访和进一步评价。 1.3不同病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胆石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一般来说,胆石症引起的胰腺炎预后要好于其他原因引起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胰腺炎应更倾向于提前终止妊娠,不仅容易发生早产,也更容易形成胰腺假性囊肿。但胆石症引起的胰腺炎在妊娠期容易复发,统计复发率高达70%,而其他原因引起胰腺炎者则无一例复发。 高脂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普遍认为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预后较差,因其血淀粉酶升高不明显,且往往血甘油三脂显著增高,使血清混浊,影响淀粉酶和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并且高脂血症引起的急性胰腺炎起病急、全身病理生理反应急剧、对母胎危害大,几乎全部早产,胰腺假性囊肿的发生率高达50%。 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糖尿病也是诱发妊娠合并重症胰腺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类患者预后差,母子并发症发生率高。 1.4治疗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关于胰腺炎的治疗,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两大措施。妊娠期的治疗对于胰腺炎预后也有不利影响,尤其是用药种类的限制,对妊娠期的治疗造成相当大的限制。对于轻型胰 腺炎,通常倾向于保守治疗,一般的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但对胆石症所致胰腺炎因保守治疗后复发几率高,建议应尽早手术治疗,首选经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及胆总管引流,已被证实对母亲和胎儿相对安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并不是引产、分娩的指征,但如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应考虑终止妊娠,并以保全孕妇的生命为首要目标。早中期妊娠合并轻型者经适当保胎治疗常能顺利维持妊娠,妊娠晚期轻型胰腺炎可在保守治疗下自然分娩,但应加 强胎儿监护,出现胎儿窘迫现象时应尽早行剖宫产术。 对于重症胰腺炎患者,如保守治疗有效,可维持妊娠,否则在外科治疗的同时终止妊娠。如估计胎儿不能存活,病情允许可予引产,对病情较重或估计胎儿有存活希望的,应尽早剖宫产,同时探查胰腺病灶并处理。有学者认为,手术干预应仅限于病情恶化患者,对于早中孕期发病者可在孕中期手术,孕晚期发病者可在产后手术。也有些学者认为整个孕期均可进行手术。 2、妊娠合并慢性胰腺炎的围生结局: 慢性胰腺炎合并妊娠极少见,多由急性胰腺炎未彻底治愈发展而来,常有糖尿病合并慢性胰腺炎者。在所有病因中,酗酒是造成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可占50%以上。急性胰腺炎治愈后,80%-90%形成胰腺假性囊肿。由于炎症持续存在和反复发作,胰岛细胞不断被破坏,慢性胰腺炎并发糖尿病几率显著高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合并妊娠时母儿预后也较差。 研究显示,慢性胰腺炎时45.5%患者发生早产,其中40%分娩于35周之前,无一例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但有9.1%的患者需入监护室治疗,且有81.8%的患者反复发作。由于营养障碍和长期炎症影响,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和低出生体重。 本文引自马玉燕等,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年6月第25卷第6期。
赵刚 2018-04-06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