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手抽筋 > 饮食

手抽筋饮食

手抽筋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维生素D不足的人,可能会有6...

病请描述:在我国,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现在很多小孩,从出生时就开始了维生素D的补充摄入。人体内的维生素D经过2次羟化,转变为1,25(OH)2D3(维生素 D的主要生物活性形式),与骨骼健康、情绪、体内钙磷平衡、皮肤病、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均存在关联。维生素D在小肠内的作用主要是刺激钙的吸收,通过调节钙磷的新陈代谢、肠吸收及肾脏的重吸收,提高血清钙磷水平,促进骨骼矿物化。维生素D还能调节脑内血清素的分泌,影响5-羟色胺的水平,1,25(OH)2D3水平的降低与抑郁症、自闭症等多种神经精神性疾病有密切联系。1,25(OH)2D3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影响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此外,维生素D对肿瘤细胞还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维生素D缺乏倾向会增加结肠、前列腺、乳腺、卵巢、食道等组织的肿瘤发生几率。这么一看,身体没有维生素D还真不行,但是怎么能知道我缺不缺呢?维生素D不足可能会有这4个表现美国家庭医生大卫·莱曼认为,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人,比我们估计的要多得多。你身体的某些尚未引起注意的表现,或许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1、骨骼与肌肉相关维生素D进入肌肉细胞,增强肌肉收缩以支持肌肉功能。肌肉疼痛往往是维生素D缺乏的首发症状,若是你存在频繁抽筋或肌肉无力,就需要注意了哦!维生素D的产生和吸收减少还会促进甲状旁腺素释放,出现继发性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骨矿含量减少。严重的情况会引发骨软化,导致局部的持续性骨骼疼痛,尤其是腰背、髋部、下肢或肋骨,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活动时关节还会有“酸软感”。2、免疫系统异常维生素D缺乏会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降,容易反复发生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3、情绪与神经系统表现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症状有关。维生素D能够调节血清素的平衡状态,一旦缺乏,可能经常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紧张或不耐烦,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4、皮肤变化维生素D能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缺乏时容易出现溃烂、长癣干燥、长红斑等皮肤问题。人体合成不足!如何有效补充维生素D?正常来讲,人体想获得更多的维生素D,主要还是得多晒太阳,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的皮下胆固醇能合成维生素D。现状却是,天刚亮就去上班了,天黑了才下班,有多少人能晒够太阳呢?既然晒太阳的时间不够,就只能通过饮食来补充。然而,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并不多。①鱼类:富含油脂的三文鱼、沙丁鱼、金枪鱼等,但其来源也很重要(研究发现,野生三文鱼的维生素D含量比人工喂养者高75%~90%)。② 蘑菇:每100g蘑菇含约50 IU的维生素D,若是将其经过光照处理,则能大幅增加维生素D2的含量,轻易达到人体每天所需的400 IU以上。另外,动物肝脏和蛋黄等也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但胆固醇较高的人,不建议多吃哦!如果饮食上没办法保证每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维生素D制剂来补充。维生素D重点补充人群缺乏日照人群;老年人:人体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且常伴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骨质疏松患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肠道吸收障碍人群:如肠道手术后、胃酸缺乏、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患者;长期用药人群:抗癫痫药、抗结核药、抗真菌药等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吸收。不过呢,相较于光照作用合成维生素D,饮食能够补充的量还是差得很远,平时还是要尽可能多晒太阳。参考文献[1]邱艳,赵凌杰. 维生素D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4(11):2025-2027.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4.11.003.[2]尉全平. 维生素D的生物学作用[J]. 河北医药,2013,35(6):912-914.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3.06.064.[3]邱明才,马中书. 应该高度关注维生素D在人体中的广泛生物学作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10):825-826. 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3.10.001.[4]周淑新,李尔曼. 易被忽视的维生素D缺乏症[J]. 中国全科医学,2005,8(8):630-631.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05.08.013.[5]岳华,张克勤,章振林. 维生素D缺乏及其危险因素[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1):34-38. DOI:10.3969/j.issn.1674-2591.2018.01.004.

健康资讯 2025-08-01阅读量1729

甲状腺癌手术:精准治疗与功能...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手术:精准治疗与功能保护并重的现代外科艺术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出处:本文内容参考《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年发表的《甲状腺癌根治术关键技术标准及评价》,结合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从事普外科工作30多年的医生。我既做传统外科手术,也做微创消融治疗,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同时,我也是一名“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帮助过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甲状腺癌手术的那些事儿——如何用现代技术既“切干净”肿瘤,又保护重要功能。 为什么甲状腺癌手术如此重要?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上升最快的癌症之一,尤其是女性朋友更需关注!但别慌,大多数甲状腺癌(比如分化型)恶性程度低、治愈率高,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不过,手术既要“精准切瘤”,又要“保护嗓子、钙代谢、血管气管”等,堪称“刀尖上的艺术”。 关键知识点:甲状腺癌手术的6大核心 用最直白的语言,带你了解医生如何在手术中“稳准狠”: 术前诊断:甲状腺的“体检套餐” 超声检查:像“高清摄像头”扫查结节大小、形状,揪出可疑分子。 细针穿刺活检(FNAB):用一根细针“取样化验”,明确良恶性。 分子检测:给癌细胞做“基因身份证”,辅助诊断更精准。 手术范围:量体裁衣,不“一刀切” 肿瘤<1cm且无高危因素?可能只需切单侧甲状腺。 肿瘤大、有转移?需全切+淋巴结清扫。 划重点:医生会综合病理类型、位置、淋巴结情况,定制个性化方案。 手术入路:要根治,也要“隐形刀口” 经典低颈切口:适合大多数手术,疤痕隐蔽在颈纹里。 腔镜/机器人手术:从口腔、腋窝、胸乳打“隧道”操作,颈部不留疤(但需严格符合适应症)。 选择原则:治病第一,功能保护第二,美容第三! 术中保护:像保护“精密仪器”一样 喉返神经:伤到会声音嘶哑!医生会用“神经监测仪”全程护航。 甲状旁腺:管钙代谢,术中靠“纳米炭负显影”技术精准定位,避免误切。 血管气管:游离时“走天然缝隙”,像微雕一样精细。 淋巴结清扫:清扫≠盲目扩大 中央区淋巴结“常规清扫”,侧颈区需有转移证据才动。 术中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减少术后脖子僵硬等问题。 术后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 出血:颈部肿胀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处理。 低钙:手脚麻、抽筋?补钙就能缓解。 乳糜漏:少见但麻烦,需低脂饮食+局部加压。 现代甲状腺手术的“终极目标” 过去手术追求“切得越广越好”,现在更强调“根治与生活质量并重”!比如: 用术中神经监测降低声音损伤风险; 甲状旁腺自体移植预防低钙; 腔镜技术兼顾美容需求。这些进步让患者术后不仅能活得更长,还能活得更舒心。 推荐理由 作为医生,我常对患者说:“甲状腺癌不可怕,规范治疗是关键!”本文融合了最新指南与临床实战经验,帮你:✅ 了解手术如何步步为营;✅ 破除对“开刀留疤”“术后变哑”的恐惧;✅ 树立科学就医信心。 给读者的小贴士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先找专科医生评估。 手术方案因人而异,多和医生沟通自身需求(比如美容偏好)。 术后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超声,警惕复发。 希望每位患者都能遇到“懂技术、有温度”的医生,打赢这场“甲状腺保卫战”!如果还有疑问,欢迎来我的科普号留言,随时为你解答~ 健康无小事,科学应对才是王道! 🌟  

费健 2025-05-08阅读量647

居家晒不到太阳会缺钙?保持骨...

病请描述:居家晒不到太阳会缺钙?保持骨质健康有方法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2022-05-03 12:17 近期居家,有不少人顾虑长时间晒不到太阳,会缺钙。确实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的维生素D合成,利于钙吸收,强健骨骼。不过补钙可不是只有这一种方法,下面就介绍一下,居家期间如何保持骨质健康。 1、建议饮食调整,多吃含钙丰富的乳制品(牛奶、豆浆),不建议喝酸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鱼类、虾、牛肉、鸡肉等,既能提高肌肉含量,又不会增加脂肪而导致肥胖。   2、即便无法出门也可以在阳台上、窗台边晒太阳。不建议隔着玻璃晒太阳,我们需要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人体的维生素D合成和钙吸收,玻璃会挡住紫外线射入。随着天气转热,光照越来越强,晒太阳以早晨或傍晚的光照最适宜,不要中午时晒太阳以免伤了皮肤。   3、运动对增加骨密度也很有帮助,可以做一下居家锻炼,年轻人可以跳健身操,老年人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不同强度的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推荐活动为太极拳、八段锦,一定记住要“量力而行”!   4、如果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居家期间仍应按医嘱用一些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如(1)基础用药:钙片、维生素D。(2)抑制骨过度吸收的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钠、阿仑膦酸钠)、降钙素、地舒单抗等;(3)促进骨形成的药物:特立帕肽;(4)祖国医学源远流长,有些中药也能帮助治疗骨质疏松。如果对药物的使用有疑问,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网上问诊。   上了年纪骨头痛可能是骨质疏松   在这里还要提醒上了年纪的人,如果总是隔三差五地觉得浑身骨头痛,一会这儿痛,一会那儿痛,甚至严重影响睡眠。到医院去检查,既没有外伤史,也没有骨折,那一定要查查骨密度。“人老了就骨头痛了”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骨质疏松症”。   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身体的各项机能开始慢慢衰老,就会出现骨钙流失加速,身体内骨骼的老化,同时伴随身体肌肉的老化,我们称为“肌少症”,当“骨质疏松”遇到“肌少症”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疾病:运动障碍综合征。这时候,持续痛、阵发性痛、游走性痛、受凉痛都来了。   肌肉和骨骼是一对好朋友。肌肉收缩,对骨骼产生应力刺激,会增加骨密度和骨强度。骨骼是肌肉运动的杠杆,支撑肌肉的收缩;同时骨骼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肌肉有调节作用。步入老年后,人体肌肉老化,降低了对骨骼的刺激和保护作用,加速骨钙流失,就会出现抽筋、疼痛部位不固定的游走性疼痛等现象。而且肌肉强度降低,使得跌倒的风险急剧增加,导致骨折的风险急剧增加。骨骼老化,就会降低对肌肉的支撑作用,失去肌肉对骨关节的保护作用。因此,老年人最容易疼痛的部位是关节,发作最多的是承重关节,比如腰椎、膝盖,其他手、肩部关节也会疼痛,受凉了或运动量大了都会不间断的持续性疼痛,常常误以为是骨折或风湿性关节炎去医院看病,却什么都查不出来。   所以,重视骨质疏松、重视肌少症,早期筛查骨密度和肌肉含量非常重要,不要等到痛了才来看病。   建议以下8类特别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的人群尽早筛查骨密度:(1)身体瘦弱(肌少症);(2)绝经后女性;(3)50岁以后人群;(4)大量吸烟、喝酒的人;(5)维生素D和蛋白质缺失(长期素食);(6)服用某些药物: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惊厥药、化疗药、肝素等;(7)伴随容易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糖尿病、胃肠疾病、肾脏疾病、甲亢及甲旁亢;(8)父母有骨质疏松病史。一定要积极、定期的检查骨密度。   这里还需强调检查骨密度的两个重点时间:(1)女性在绝经后一定要立即来查骨密度,不用等到骨痛、骨折了才来看病;(2)身体消瘦的老年人,一定要定期筛查骨密度。建议老年人每年常规检查一次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有很多,这是可以治疗的疾病,不要为此担心。   所以说,居家未必会缺钙,但是年老了很可能会缺钙。提醒老年朋友,待疫情过后,及早进行骨密度筛查,当发现有骨量减少,或已经有骨质疏松时,就应该积极干预治疗来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   作者:十院科普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钱春花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人民日报健康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费健 2022-05-04阅读量1.0万

手抽筋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山东扁鹊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