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胆红素升高 > 病因

胆红素升高病因

胆红素升高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184、超声或磁共振发现的胆...

病请描述:胆汁淤积通常指以碱性磷酸酶或γ谷氨酰转肽酶升高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有胆红素升高。全部都是化验肝功能指标异常,前面均有文章详细讲述,此处不在赘述。 现阶段,超声或磁共振描述的胆汁淤积越来越多,而肝功能化验结果又是正常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胆汁的成份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胆汁的物理学表现发生改变。正常胆汁见右图,为金黄色透明液体,类似橄榄油;淤积胆汁见左图,颜色偏深偏黑,粘稠许多,甚至像糊状的沥青。超声下面表现为回声不同于正常胆汁,磁共振则表现为信号异于正常胆汁,但又没有看到明确结石。 目前医学认为,超声或磁共振描述的胆汁淤积并不认为是一种疾病,肝功能正常,通常也没有症状,也无需治疗,也无特效药物治疗。然而,普遍认为这种胆汁淤积属于胆结石形成前期,类似胆囊的亚健康状态,进行积极的生活干预比如健康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多运动),有可能逆转该过程。针对这种胆汁淤积,目前也没有获批上市的药物,如果愿意尝试,可试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药物如熊去氧胆酸。这种药物对胆固醇结石可能有效,理论上,有可能预防胆汁淤积发展到结石形成。 总而言之,如果超声或磁共振发现胆汁淤积,不要紧张,健康规律生活饮食(清淡低脂饮食多运动)即可。如果胆囊区域有不适的表现,可试用熊去氧胆酸。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11-15阅读量1530

胰腺炎的病因及预防

病请描述:一、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当胆结石嵌顿于壶腹部或从胆囊排出的结石通过胆总管时,可引起胆总管末端或胰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炎。 -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等也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诱发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酒精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从而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在十二指肠又刺激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促使胰液分泌增多。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胰腺炎。 -暴饮暴食可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发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 -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损伤,导致胰腺炎。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可促使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有高钙血症,易并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着,尤其是甘油三酯达到11.3mmol/L时,极易引发胰腺炎。 6.感染 -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起胰腺炎。另外,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也可能并发胰腺炎。 7.药物 -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四环素等可损伤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药物引起的胰腺炎通常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8.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导致胰腺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二、胰腺炎的预防机制 1.针对胆石症的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如肥胖、女性、多次妊娠等)的人群。早期发现胆结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可避免胆结石引发胰腺炎。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适量饮酒:如果饮酒,应适量饮用,避免酗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规律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一餐进食过多食物。细嚼慢咽,控制每餐的食量,保持每餐七八分饱。 3.胰管阻塞的预防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胰管阻塞的疾病,如胰管结石应及时清除,胰管狭窄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进行扩张等。对于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预防胰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相关预防 -规范手术操作: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尤其是涉及胰胆系统的手术,医生应严格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对胰腺组织和血液供应的损伤。在进行ERCP检查时,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压力,避免胰腺损伤。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的预防 -控制血钙水平:对于高钙血症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可通过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等方法降低血钙。 -控制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 6.感染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也有助于预防感染引发的胰腺炎。 7.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医生在开药时,应权衡药物的疗效和风险,对于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腹痛等可疑胰腺炎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检查。

谢高山 2024-10-15阅读量1935

179、药物性肝损伤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最近门诊碰到几个考虑是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几个有代表性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一个是乳腺癌术后用化疗药物所致,胆红素轻度升高,转氨酶明显升高,超过500,换药后半月恢复大半。 另一个是肿瘤骨转移疼痛,短期使用大量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换用止痛药后很快好转。 还有一个是使用中药偏方,吃了1周后腹痛腹泻,检查发现总胆红素有60,转氨酶有800,停药+护肝治疗一个月,逐渐恢复正常。 最后一个是年轻女性,网上买了日本的减肥药,用药一个月,是瘦了一些,但浑身乏力,全面检查后肝功能不全,但啥原因都没找到,考虑减肥药所致,停药后逐渐好转。 门诊所见都还算比较轻的患者,感染科病房会收治大量药物性肝损伤的重症患者,致肝损伤的药物五花八门。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最近使用了某些药物,或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常见的容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中成药、止痛药、非正规渠道购买或非正规厂家生产的药物等; 第二, 药物性肝损伤为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其它任何可能导致肝损伤的病因; 第三, 致肝损伤的药物可以认为是一种伤肝的毒药,治疗的第一原则是马上停药,再加上各种护肝保肝药物,双管齐下才能保证效果; 第四, 药物性肝损伤经过正规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少数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衰竭,死亡率很高,只能靠肝移植挽救生命。 因此提醒大家,用药需谨慎,需要看正规医院咨询医生用药。遇肝功能损伤请到感染科(相当于肝病内科)就诊进行规范治疗。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21阅读量1902

167、21岁就有脂肪肝和转...

病请描述:这是一个21岁小伙子,没有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病,也不喝酒,家里也没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 这是他最近的体检报告(没有任何不舒服,马上研究生入学了)。 可以看到有脂肪肝,还有轻度的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初步考虑是脂肪肝引起的肝炎,称之为脂肪性肝炎,长期这样下去,几十年以后很可能发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 再看体重指数(BMI):34.3,超过28就属于肥胖,小伙子在肥胖的路上已经走了很远。 这种情况下,护肝治疗属于指标不治本,效果不一定好,也不可能用一辈子护肝药。要彻底解决问题,还得把肝脏里面的脂肪减掉。但是,减脂又没办法定点清除,因此,没有捷径,只能把全身的脂肪减下来,肝脏的脂肪自然跟着减少。 没有诀窍,少吃多动,一个也不能少。需要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少吃主食,不吃脂肪类和胆固醇类食物,配合规律运动,双管齐下,方是上策。 自己实在控制不了,只能寻求医生的帮助,但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存在风险和副作用,只能不得已而为之,属于下策,选择需要谨慎。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338

胆红素升高病因相关医院 更多>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