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窒息 > 预防

窒息预防

窒息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什么是吞咽障碍?

病请描述: 一、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咽食物、液体或唾液时,感到困难或无法完成正常吞咽功能的一种症状,常见于中风、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偏瘫患者。吞咽障碍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脱水、窒息、吸入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二、偏瘫患者吞咽障碍的表现  1. 进食时呛咳:进食或饮水时频繁出现咳嗽或呛咳现象。  2. 饮水从鼻腔流出:吞咽不协调导致水或流质食物逆流。  3. 进食困难:吞咽时感到卡住或疼痛,甚至无法下咽。  4. 声音嘶哑:吞咽后声音改变,提示食物可能误入气管。  5. 体重下降或营养不良:由于进食困难,患者摄入不足。 三、护理的重要性 科学的护理不仅能改善吞咽功能,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偏瘫患者吞咽障碍的护理方法  1. 评估吞咽功能  • 定期由医生或语言治疗师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以了解患者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2. 进食姿势调整  • 坐姿进食:让患者保持直立坐姿,身体略前倾,避免仰头。  • 偏瘫侧支持:若有单侧肌肉无力,可在弱侧颈部放置支撑物,帮助稳定头部。  3. 饮食调整  • 选择适当的食物:初期以半流质、软烂的食物为主,如浓汤、米糊、果泥,避免过稀或过干的食物。  • 食物粘稠度调整:根据吞咽能力,增加液体的粘稠度以减少误吸风险。  • 少量多餐:每次进食少量,避免长时间进餐造成疲劳。  4. 吞咽训练  • 唇舌运动训练:练习咂嘴、鼓腮、舔舌等动作,加强面部和舌部肌肉力量。  • 咽部肌肉训练:尝试用吞咽动作来练习,例如吞口水、模拟咳嗽。  • 强制咽反射:使用冰棒或冰水刺激咽部,帮助唤醒咽反射。  5. 预防误吸  • 吃饭时避免交谈、笑声过多。  • 进食后确保患者保持直立至少30分钟。  • 定期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6. 康复治疗辅助  • 电刺激治疗:通过低频电刺激促进咽部肌肉的功能恢复。  • 针灸治疗:中医针灸可以刺激咽部穴位,如廉泉、承浆,辅助改善吞咽功能(需专业中医师操作)。  7. 心理支持  • 吞咽障碍可能让患者产生自卑、焦虑情绪,家属应鼓励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保持信心。 五、日常注意事项  1. 进食环境应安静,避免干扰。  2. 密切观察进食过程中的表现,发现呛咳或不适立即停止喂食。  3. 根据医嘱补充必要的营养支持,如鼻饲或胃管喂养。  4. 定期复诊,调整康复计划。 六、结语 偏瘫患者的吞咽障碍护理是一项长期且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家属及专业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护理和积极康复训练,许多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经历类似问题,建议尽早咨询康复科专业人士,制定适合的护理和治疗方案。

金守谦 2025-01-21阅读量1266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科普

病请描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为睡眠呼吸障碍的一大类,患病人数最多。据《柳叶刀》相关报道,我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居全球之首,大约为1.76亿,中重度患者大约6600多万,亟待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关注。SAHS起病隐匿,发病率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目前我国民众重视度普遍不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睡眠呼吸监测中心为您科普相关知识,提醒大家关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 分型: SAHS的基本特征是睡眠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窒息和觉醒,导致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以及其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SAHS的分型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Central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CSA)。 SAHS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不同患者的预后很不一样,但它作为一种上游疾病,与多系统疾病相关的这一点已成为医学界的共识。 危害: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慢性肺心病、哮喘。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性猝死。OSA是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SAHS与神经系统疾病:脑中风、老年痴呆症。 SAHS与消化疾病-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呼吸暂停时产生的胸腔负压增大,导致胃液容易反流到食管,而反流的胃液对咽腔的刺激,导致咽部充血水肿,从而加重睡眠呼吸暂停。 SAHS与内分泌(代谢)紊乱: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糖尿病、性激素紊乱、代谢综合征。 SAHS与多种眼科疾病相关:眼睑松弛综合征、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青光眼、视盘水肿、视野缺损、圆锥形角膜。 SAHS与肾脏及其他系统疾病:肌酐清除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病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听力减退等。 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消除呼吸暂停,改善睡眠结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病因、类型及病情轻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一般治疗:减肥、戒烟戒酒、侧卧位睡眠、适当抬高床头、避免白天过度劳累等。 另外,还可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一线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口腔矫治器治疗等方式。

汪宏伟 2024-12-31阅读量1880

咽喉痛,这种病也得考虑到!

病请描述:     临床上经常遇到各种咽喉肿痛的病例,其中急性喉炎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一般都是给与抗生素、激素,很快就能缓解,但有一种病,和它表现类似,治疗方案完全不同,我们应该给与关注,那就是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     它是血管性水肿的一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很低,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皮肤和黏膜水肿,当累及呼吸道时,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窒息死亡,是HAE的主要死亡原因。尽管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预期寿命,但因其相对少见,全球患病率约为1:50000,是一种罕见病,因此常被误诊误治。 近60%的HAE患者会发作至少一次喉水肿,而喉头水肿产生的气道阻塞乃至窒息非常危险,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能高达30%。 急性发作治疗可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时间,减轻严重程度,减少发作相关并发症与死亡率,所有发作均应尽早治疗。目前国内上市的药品中拉那利尤单抗为指南推荐长期预防治疗一线药物,艾替班特为指南推荐急性发作治疗药物。

张永平 2024-12-27阅读量1420

女子把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

病请描述:药片太大咽不下去, 能掰成两半分开吞吗? 不喜欢吃胶囊, 把药粉倒出来兑水吃行吗? ……   以上情况很多人都碰到过,   殊不知这些不起眼小动作其实有健康风险!   最近,福州张女士就因把这种药掰开吃致昏迷,上了热搜。   女子把降压药掰开吃致昏迷   《广州日报》2024年10月21日报道,40岁的张女士有一年多高血压病史,起初服用降压药控制得还不错,但最近随着天气转凉,她的血压也出现波动,最高达160/100mmHg。   张女士心想:会不会是药量不够?她想着再加半粒药试试,于是用牙咬开常用的降压药,多吃了半片。   没想到的是,吃完药不到半小时,张女士突然眼前发黑,冒冷汗,腿软昏倒,血压低得都快测不出来了,家人赶紧将她送医。   接诊医生了解到,原来张女士服用的是硝苯地平控释片,1片剂量≈3片普通硝苯地平片。   医生表示,一旦咬碎、掰开、研磨服用,大剂量的降压药会瞬间释放到体内,导致血压突然明显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休克。   张女士的案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自己也有过掰药吃的经历,得亏没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指出,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风险因素,血压控制对于预防初次中风和中风复发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高血压用药,席刚明教授强调,服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随意掰开药片,破坏药物结构和完整性。并且,不要随意停用、漏服降压药也不要随意增加、减少降压药的剂量。同时,席刚明教授提醒,要在正确时间服药,根据身体血压波动,一般在早晨6点服药,勿在晚上睡觉前服药。 ▲ 席刚明教授在进行健康科普讲座   哪些药服用时不能掰开或研磨?   ■ 控释片   控释片是在药物外面包裹上一层“水能进来但药出不去”的不溶性半透膜的外壳,会以恒定的速度在体内释放,从而长时间维持药效,减少服药次数。   普通药片的药物起效、吸收和消失的速度通常在4—6小时左右,患者24小时内需要服药3次,而控释片可以恒速释放药量,它的药量是普通药片的3倍,患者一天仅需服用一次,药效在体内恒速释放24小时左右。   专家强调,控释片之所以能在体内恒速缓慢的释放,是因为采用特殊制剂工艺,患者在服用时应整片吞服,咬、嚼,掰断药片都会破坏控释片的恒速缓慢释放功能,相当于患者加大3倍剂量服药。   ■ 缓释片   缓释片和控释片工艺不一样,但目的一样,都是为了让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通常不建议掰开服用,否则也会导致药物释放过快,引发不良反应。   一般来说,可以掰开服用的药片上面会有刻痕,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以沿着刻痕掰开服用,但也不可咀嚼或研磨服用。   ■ 肠溶片   肠溶片是为了让药物绕开胃部,在肠道内溶解,而给片剂包了一层“肠溶衣”。如将其掰开服用,药物可能在胃内就溶出,不仅容易导致药物受到胃酸等影响而失效,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起不适。   ■ 胶囊型   一旦将胶囊掰开服用,药物可能会受胃酸影响,不能在特定部位释放,影响药效,同时可能增加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 泡腾片   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而呈现泡腾状,直接服用会在口腔或消化道产生大量气体,有窒息和胃穿孔风险。必须用冷水或温开水溶解,等气泡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严禁吞服或含服。   药太大了吞不下?这些小技巧学习一下   药片太大,吞服“卡喉咙”又不能掰开,怎么办?教你几招:   1.预先喝几口水   可以湿润口腔和食道,减小药品吞下的阻力,比如避免胶囊附着在黏膜上。注意不建议喝水过多。   2.药片分开服用   有时医生同时开了好几种药,如果为了省事“一把吞”,难免出现“卡喉咙”,完全可以分批服用。   3.避免“干吞”   有时候手边没有足量温水,药又不得不吃,有些人会选择“干吞”。实际上,一次服用通常需要约150毫升温水,才能使药片顺利到达胃肠道,否则可能黏附在食道上。   4.掌握吞咽动作   有吞咽困难的人,尽量站着服药。不过也有例外,降压药建议坐着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则建议躺卧位服用。   还有一个小技巧值得掌握——“抬头吞药片,低头咽胶囊”。   药片:放在舌头上,用嘴唇包住瓶口,仰头喝水,吮吸动作吞下水和药片,顺势把药片带下去。   胶囊:胶囊放在舌头上,喝一口水但不要吞咽,由于胶囊会浮在水面上,此时低头就可轻松吞下胶囊和水。   最后记住4句口诀,帮你记住哪些药物不能掰开吃:   1.看见“缓释、控释”,不宜掰开吃。   2.带“肠溶”字样,不要掰开服。   3.“包衣”不可掰,读“书”知性状。   4.化疗药、靶向药,服用要注意。   (本文部分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11-06阅读量1936

窒息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2
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妇科疾病的预防上有独到的见解。擅长产科疾病筛查和预防,尤其是高危妊娠的诊断,产科合并症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在新生儿的窒息复苏方面技术过硬。在孕期保健,营养,用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评分:0
问诊量:0
熟练掌握各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如黄疸,窒息缺氧,先天性疾病;熟练掌握理解各种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生化演变,诊断治疗;熟练处理儿科各种临床急症突发事件的发生。严格处理各种儿科传染性疾病预防预报及治疗,熟练掌握儿科健康查体,预防接种等工作。
诊疗专长:0-6岁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产儿、窒息儿、低体重儿、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家庭育儿指导、脑瘫超早期GMs筛查技术; 发育落后、斜颈、佝偻病、体弱儿、消化不良、便秘、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听力筛查、夜啼、孤独症、视力保健、姿势异常矫治、家庭康复指导等。采用推拿调养、饮食调理、中医药、贴敷疗法进行疾病预防治疗。
评分:0
问诊量:0
诊疗专长:0-6岁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产儿、窒息儿、低体重儿、脑损伤、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家庭育儿指导、脑瘫超早期GMs筛查技术; 发育落后、斜颈、佝偻病、体弱儿、消化不良、便秘、智力障碍、言语障碍、听力筛查、夜啼、孤独症、视力保健、姿势异常矫治、家庭康复指导等。采用推拿调养、饮食调理、中医药、贴敷疗法进行疾病预防治疗。

窒息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苏州市立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8.4万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三级乙等 预约量:12.2万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33.4万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9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