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胸部 > 胸骨压痛 > 预防

胸骨压痛预防

胸骨压痛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来自胸部会呼吸的疼痛&mda...

病请描述:如果说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那还有一种会呼吸的痛 那就是——肋骨骨折 更有报道称“女子打喷嚏致肋骨骨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肋骨骨折”那些事...... 关键词:肋骨骨折 你了解你的肋骨吗?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胸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 什么是肋骨骨折? 由于肋骨有一定的弹性,当胸腔受到外力打击时,肋骨的弹性和支撑作用可以保护里面的重要脏器不受伤害。但如果外力过大,超过了肋骨的承受能力,肋骨就会折断,这就是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原因 1 暴力原因 直接暴力:棍棒打击或车祸撞击等外力直接作用与肋骨发生骨折。 间接暴力:如塌方、车轮碾轧、重物挤压等,胸廓受到前后方对挤的暴力,往往在腋中线段附近发生骨折。亦有因暴力打击前胸致后肋骨折,或打击后胸而前肋骨折者。 2 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 3 因为其他疾病所导致的肋骨骨折,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也容易发生病理性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的分类 按骨折程度和性质分类: 不全骨折:裂纹或青枝骨折; 完全骨折:横断、斜形或粉碎型骨折 按骨折数量分类: 单根肋骨骨折:1根肋骨骨折; 多发性肋骨骨折: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折 按软组织是否开放损伤分类: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的皮肤、筋膜或骨膜是完整的; 开放性骨折:骨折时合并有覆盖骨折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损伤破裂 肋骨骨折症状有哪些? ●疼痛:骨折处有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骨擦感。 ●合并气胸、血胸或血气胸时,有相应症状和体征。 ●反常呼吸运动: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造成胸壁塌陷,胸廓完整性破坏,吸气时活动的部分胸壁向胸腔内移动,呼气时部分胸壁向胸腔外凸出。 ●胸痛:受伤处疼痛,深呼吸、咳嗽或变动身体时加重。 ●咯血:伤后数日有痰中带血,提示有肺损伤。 ●呼吸浅促:常因疼痛所致,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发绀 肋骨骨折的急救措施 不同类型的骨折,急救方法有所不同 1、对于闭合性的单处肋骨骨折,多能自行愈合,不需特殊治疗,在现场急救时可利用三角巾或布带将患侧肢体悬吊在胸前,利用同侧肢体保护受伤胸壁。注意送院时应让伤者保持坐位,另外不要轻易给予病人服止痛药,以免掩盖伤情。 2、对于多处多肋骨折导致的反常呼吸,应选较大软垫于受伤部位,用三角挂承托伤侧手臂,再用宽带将伤臂固定在胸前,制止胸壁的不正常活动。 然后让伤者半坐位,用适当的物料支持背部,使伤侧朝下,立即拨打120车送往医院。 3、对于有血气胸肋骨骨折,若有伤口,立即封闭伤口;用宽布围绕胸腔半径固定,也用毛巾或衣服做成软垫放在胸部与伤侧手臂之间,压紧棉垫,然后半卧,伤侧朝下,立即送往医院。 4、第一时间做好急救,注意保暖休息,避免受凉;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慌,保持良好的心态。 肋骨骨折的治疗 1、固定 闭合性反常呼吸不明显的肋骨骨折患者需要尽早使用胸带固定骨折处。 2、止痛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胸带妥善固定胸部;保持舒适卧位。 3、呼吸功能锻炼 肋骨骨折发生或手术治疗后,因胸廓活动受限,加上骨折疼痛的影响,患者排痰功能受限,易诱发肺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可在做好镇痛处理后,进行雾化治疗、吸氧治疗、鼓励病人有效排痰等,以利肺扩张。 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病人取坐位或半坐位,指导病人在第二次深吸气末屏住呼吸数秒钟然后用力咳嗽,克服喉头发声的假咳是做有效咳嗽的关键。咳嗽时可用手捂住痛处或他人帮助固定。 在自身咳嗽困难时,可辅助患者拍背,操作时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状,有节奏地反复叩击痰潴留肺段的相应胸壁,由外向内、由下向上,使痰液松动。肺部叩击不可在肋骨骨折处及肋骨以下,以免导致软组织损伤或加重骨折损伤。症状缓解后教导患者吹气球,增加肺活量。 4、清创与手术 开放性骨折需要清创,骨折端刺破胸膜,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出气体和血液。多根多段的骨折和严重错位的骨折,导致胸廓变形,需行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恢复肋骨连接和形状,恢复胸廓形状。 5、合理饮食 肋骨骨折初期注意饮食搭配,多进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减少卧床后便秘的发生。两周后可吃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促进骨折恢复;多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对钙质的吸收。 6、出院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 肋骨骨折如何预防呢? 肋骨骨折常见于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平时的出行、工作及运动中要遵守交通法规及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对抗激烈的运动时要特别注意运动保护,防止运动中肋骨损伤。 ✓ 1、注意家居安全 老年人易在浴室、厨房等地方发生跌倒。因此,家中要注意地面防滑处理,最好安装夜明灯,方便老人晚上看清地面,以防碰撞跌倒。另外,房间应保持足够的空间行走,避免碰撞。步行有障碍的老人要尽量使用一些助步器、拐杖等辅助,减少跌倒的发生。 ✓ 2、注意多活动锻炼 适度的运动一方面可以强化骨骼强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肌力和良好的平衡感,减少跌倒发生的机会。这也是预防的骨折方法之一。 ✓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过量饮酒,少动多坐及低钙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易在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所以戒烟、少酒、不喝浓茶,平衡营养等有益于预防疾病所致的骨折。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2041

预防骨质疏松

病请描述:一、骨质疏松症的危害:Ÿ 骨质疏松症是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骨骼疾病。Ÿ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Ÿ 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 1080亿元人民币。二、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骨质疏松症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影响。先天因素指种族、性别、年龄及家族史;后天因素包括药物、疾病、营养及生活方式等。年老、女性绝经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三、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骨质疏松症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莱克博士总结出的“骨质疏松的10个警示信号”:1、天生偏瘦或骨架较小骨架较小的人罹患骨质疏松症的年龄会更早。人们在20~25岁时骨质密度达到峰值,从30~40岁开始下降。莱克博士建议,30多岁时最应注意增强骨骼健康,具体措施包括:多吃奶制品等富钙食物,多进行跑步和跳跃等冲击力较大的运动。40多岁时,继续保持饮食营养,增加钙镁和维生素D,多做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有助于预防骨质流失。2、吸烟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会降低骨质密度。成年期经常吸烟的人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更高。莱克博士表示,研究发现,无论什么年龄戒烟,都会使骨骼受益。但是戒烟越早越好。3、每天饮酒超过250毫升研究发现,酒精容易导致骨骼变脆,因为酒精会导致骨骼中钙、镁等矿物质流失。饮酒越多,危险就越大。饮酒对女性骨骼的影响比男性更大。莱克博士建议,为了保护骨骼,务必减少饮酒量或戒酒。以茶或温牛奶加蜂蜜取而代之。4、由于乳糖不耐受等原因而不喝牛奶牛奶是最佳壮骨食物,补充钙质十分关键,维生素D强化牛奶更关键。莱克博士建议,经常饮用牛奶和维生素D及钙镁等矿物质强化豆奶,都有助于增强骨质,防止骨松。5、出现饮食紊乱症厌食症是骨质疏松症的一盏警示红灯。过度减肥容易降低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雌激素水平降低会直接影响到女性骨骼健康。专家建议,厌食症或暴食症患者应及时治疗,恢复正常饮食习惯。另外还应确保经常饮用牛奶,补充钙镁维D补剂,以保证骨骼和牙齿健康。6、女性月经紊乱或闭经早雌激素水平偏低容易导致女性月经紊乱或提早闭经。而雌激素偏低会直接导致骨质流失。饮食紊乱、运动过量以及多囊卵巢病(PCOS)都会导致女性雌激素偏低。专家建议,发现月经不规则应及时就医。7、有一级、二级亲属在50岁前或绝经前罹患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也是骨质疏松症的一大重要信号。如果家族中有骨质病史、姿势不良、身高缩短等问题,那么你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就相对更大。专家建议,弄清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骨质疏松症,如实将家族史告诉医生,以便正确预测骨松危险。8、白人或亚洲人、女性及50岁以上人群3种危险因素中有1种,则骨质减少危险增加,若3种全有,那么骨折危险会大增。60岁以上人群更应当心,因为骨质减少危险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专家表示,75岁以上女性中,骨折发病率高达90%。50岁以上人群应测骨密度,发现问题及时治疗。9、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素类药物会扰乱激素水平,导致骨骼中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克罗恩病、狼疮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更大。女性患者尤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甲状腺素和抗抑郁药也容易导致骨质流失。服用这些药物时,务必高度关注骨密度变化情况,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磷酸盐类增强骨密度药物。10、近两年发生过一次以上骨折,或者发生过异常严重的骨折不少患者是在小臂、脚踝等处发生骨折时发现自己有骨质减少问题。莱克博士建议,发现或怀疑有骨质减少问题,应去医院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该测定结果有助于医生判断骨折危险。四、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椎体每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3.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程千 2019-03-25阅读量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