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 准妈妈必看!甲状腺护航全攻略:从维生素到药物剂量,瑞金医生暖心指南—— 给未来宝宝最好的“生命起跑线” 嗨,亲爱的姐妹们(特别是备孕和孕中的你们),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的外科医生。30多年和甲状腺“打交道”,做了上万台手术,也拿了些医学奖,但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能通过科普(感谢百万粉丝信任!)把复杂的医学知识,变成你们手里实实在在的“健康武器”。今天,咱们不聊手术刀,聊聊每个准妈妈都该知道的 甲状腺护航秘籍!结合国家最新指南和权威研究,一文说清关键点。💕 ❗️ 一、甲状腺激素:宝宝脑发育的“生命燃料” 你知道吗?在宝宝长出自己甲状腺(约孕18-20周)之前,TA的脑发育、神经生长 完全依赖妈妈提供的甲状腺激素!就像盖高楼需要钢筋水泥,缺了它,后果很严重:✅ 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风险上升✅ 可能影响宝宝智力、运动发育⚠️ 最揪心的是:90%的妊娠期甲状腺问题(尤其是亚临床甲减)症状隐匿,像“沉默的杀手”!乏力、怕冷?常被当成普通早孕反应!所以—— 筛查是王道! 🩺 二、关键筛查时机 & 项目:别错过黄金期! 国家指南(2022《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强烈建议: 备孕期(孕前8周):➡️ 必查TSH(促甲状腺激素)! 有条件加查 FT4(游离甲状腺素)+ TPOAb(抗体)。✅ 理想状态:TSH < 2.5 mIU/L 再怀孕更安心! 怀孕后(6-8周):➡️ 立即查TSH!(无论备孕查没查过)。📌 记住:这是胎儿脑发育关键窗口期!早发现、早干预,效果最好! 费医生划重点: 高龄、有甲状腺病史/家族史、流产史、肥胖(BMI>40)、1型糖尿病或自身免疫病的姐妹,是 高危人群,更要重视孕前筛查! 💊 三、确诊甲减/亚甲减?别慌!左甲状腺素是“安全卫士” 一旦确诊(哪怕只是亚临床甲减),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如优甲乐/雷替斯)是首选且安全有效的方案! 安全性: 美国FDA妊娠安全分级为 A级(最安全),哺乳期也可服用(L1级),不影响母乳喂养。 剂量调整有讲究(最新指南强调个体化): ✅ 服药小贴士: 早晨空腹吃,与牛奶、豆浆、钙片、铁剂间隔 2-4小时(否则影响吸收)。 监测频率: 孕20周前每2-4周查甲功,稳定后4-6周查一次。 🥦 四、维生素:甲状腺的“隐形守护者”(新研究揭秘!) 2024年《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综述指出:维生素稳态与甲状腺功能息息相关! 维生素D: 重要发现: 维生素D充足(>30ng/ml)的孕妇,甲减风险更低,TPOAb抗体滴度也可能降低。 重庆研究: 高水平维D(50-125nmol/L)能 预测产后甲功改善,降低TPOAb阳性者产后甲减风险! 建议: 孕期保证日晒(注意防晒),或遵医嘱适量补充。 维生素B12 & 叶酸: 部分研究显示,甲减孕妇 B12水平可能偏低,且与同型半胱氨酸(有害物质)升高、TSH升高相关。 叶酸+B12协同作用: 维持“甲基化”平衡,对预防神经管缺陷很重要,也可能间接支持甲状腺健康。 建议: 备孕及孕早期 务必补充叶酸(400-800μg/天),饮食均衡(瘦肉、蛋、奶补B12)。 维生素A:双刃剑! 缺乏可能增加亚甲减风险,但 过量(尤其孕早期)有致畸风险! 重点: 切忌自行大剂量补充!通过食物(胡萝卜、深绿蔬菜、动物肝脏适量)获取更安全。 费医生提醒: 维生素补充 非万能,优先食补,如需补充剂请咨询医生,避免过量! 🌈 五、风险管理:记住“四色预警灯” 国家指南创新性提出 妊娠风险“四色分级管理”: 🟢 绿色(低风险): 甲状腺功能正常,规律产检即可。 🟡 黄色(一般风险): 如单纯抗体阳性、已控制良好的甲减/甲亢,需加强监测。 🟠 橙色(较高风险): 如需要药物治疗的甲亢、未控制的甲减,需转诊内分泌科+产科联合管理。 🔴 红色(高风险): 如甲状腺危象、严重并发症,需在三级医院高危门诊专案管理!动态评估是关键!每次产检后记得看“颜色”。 💌 费医生的暖心总结 亲爱的准妈妈们,守护甲状腺,就是守护你和宝宝共同的健康未来!记住这 3颗“定心丸”: 筛查要趁早: 备孕/孕早期查TSH是黄金法则! 治疗莫迟疑: 左甲状腺素安全有效,剂量调整听医生的。 营养要均衡: 关注维生素D、B12、叶酸,但别乱补维A! 我是费健,你们的外科医生朋友。 30年临床+百万粉丝科普,只愿做您健康的“守门人”。如果这篇指南能让您更安心一点,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备孕或孕中的你,今年查甲状腺功能了吗? 转发给关心的人,用科学为母爱护航吧!💖⭐ 关注我,解锁更多硬核又温暖的健康科普! #甲状腺健康 #孕产期保健 #妊娠期甲减 #科学备孕 #优生优育 #瑞金医院 文章来源: 中华医学会《孕产期甲状腺疾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吴腊梅等《血清维生素稳态与妊娠期甲减研究进展》(2024) 丁-香-园《妊娠期甲减7问7答》(2025) 中国医学论坛报《妊娠期甲减,左甲状腺素剂量怎么调?》(2025)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精通甲状腺外科手术及微创消融技术。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获得者。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科普,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咨询超十万次,以专业和热忱为大众提供精准的健康守护。 推荐理由:这篇融合了国家最新指南和前沿研究的科普,用最易懂的方式讲清了孕产期甲状腺健康的管理要点和常见误区,特别聚焦准妈妈们最关心的“要不要吃药”、“剂量怎么调”、“维生素怎么补”、“风险怎么看”等核心问题。知识就是力量,了解它,才能更好地守护自己和宝宝!
费健 2025-06-24阅读量62
病请描述:碘与甲状腺:你必须知道的健康密码——费健主任带你揭开“碘”与甲状腺的亲密关系 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年,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与科普,全网粉丝超100万) 一、甲状腺:人体里的“微型工厂” 如果把甲状腺比作一座工厂,它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甲状腺激素——人体的“活力燃料”。而碘,正是这座工厂最关键的“原材料”。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调节代谢、维持体温、促进大脑发育(尤其是胎儿和儿童)。 缺碘的危害:工厂“停工”→代谢变慢(怕冷、便秘、反应迟钝)、儿童智力受损、孕妇流产风险增加。 碘过量的风险:虽然少见,但可能引发甲减或甲状腺炎(后文细说)。 有趣冷知识:中国古代就有“瘿病”(甲状腺肿)的记载。《庄子》里提到脖子上长“瓮盎大瘿”的奇人,三国时期曹操还劝阻谋士贾逵切甲状腺肿,认为“十人割瘿九人死”。古人虽不懂碘,却用海带治病,堪称智慧! 二、中国补碘史:从“大脖子病”到科学调控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曾是碘缺乏病重灾区,3.7亿人缺碘,3500万人患甲状腺肿。食盐加碘政策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1979年前:调查阶段,无系统补碘。 1995年:全民食盐加碘(USI)启动,碘盐浓度统一。 2012年至今:各省根据本地情况调整碘盐浓度,实现“精准补碘”。 数据说话: 1996-2001年:全民碘过量(尿碘≥300μg/L)。 2012年后:尿碘中位数稳定在100-199μg/L(充足状态)。 TIDE研究(全国7.8万人调查): 甲状腺结节患病率20.43%,但碘充足地区患病率更低。 碘缺乏会增加甲减、甲状腺结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风险。 三、碘与甲状腺疾病:平衡才是王道 关键结论(TIDE研究汇总): 甲状腺结节: 碘缺乏是危险因素,补碘可降低风险。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45%合并甲状腺结节(管住嘴、迈开腿很重要!)。 甲减与甲亢: 碘缺乏易导致临床甲减,补碘后患病率未显著增加。 碘过量可能引发亚临床甲减(TSH升高),但与自身免疫无关。 甲亢与碘缺乏、过量均相关,但Graves病(甲亢常见类型)更“偏爱”缺碘人群。 孕期女性: 备孕时囤足碘,能预防胎儿智力损伤。 警惕“进口奶粉陷阱”:日本奶粉几乎不含碘,适合高碘地区,但中国妈妈需谨慎选择! 四、日常补碘:你需要这样吃 碘盐:每天5-6克(一啤酒瓶盖)即可满足需求。 高碘食物:海带、紫菜、虾皮(偶尔吃,防过量)。 慎选无碘盐:除非医生明确建议,否则别跟风!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女性:需额外补充(遵医嘱)。 甲亢患者:严格限碘(需个性化方案)。 五、费主任的暖心建议 作为外科医生,我既用手术刀为患者切除病灶,也用科普传递防病智慧。甲状腺疾病虽高发,但并不可怕: 定期体检:每年查甲状腺B超+甲功(尤其女性)。 理性看待结节:95%为良性,只需随访。 科学补碘:别被谣言带偏,需要理智判断:你生活的地区缺不缺碘?你自己缺不缺碘(尿碘检测最客观)? 推荐理由: 权威背书:结合中国TIDE研究及30年补碘实践,数据可靠。 生活化解读:用“工厂”“燃料”等比喻,复杂知识一听就懂。 女性友好:重点关注孕期、代谢健康等女性关心的话题。 健康是场持久战,碘虽微小,却是守护甲状腺的关键盟友。愿你我都能找到“碘”与健康的黄金平衡点! (本文参考自单忠艳教授《再谈“碘”与甲状腺疾病》及李乃适教授《碘与甲状腺漫谈》,由费健主任整合科普)
费健 2025-05-27阅读量351
病请描述: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甲状腺癌? 瑞金医院专家揭秘5大风险因素,教你科学预防!——来自费健主任的暖心科普 大家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的费健医生。从医30年,我做过上万台手术,也通过线上科普帮助了10万+患者。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很多女性关心的问题:为什么甲状腺癌偏偏“偏爱”女性? 一、数据触目惊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根据最新研究,全球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中国女性更是“重灾区”。比如河南一项针对310名女性的研究发现,肥胖、长期压力大、多次流产等因素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而韩国研究显示,女性孕期和更年期的激素波动也可能“推波助澜”。 更扎心的是,很多女性确诊时还很年轻。我接诊过最小的患者只有12岁,她的妈妈哭着问我:“医生,为什么偏偏是我的孩子?”其实,甲状腺癌的“偏爱”背后,藏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隐患。 二、5大危险因素,女性一定要警惕! 结合国内外研究和我的临床经验,女性甲状腺癌高发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激素波动“暗藏危机” 雌激素可能刺激甲状腺细胞异常增生。 孕期、更年期激素剧烈变化时风险更高。 流产≥2次的女性患病风险是未流产者的2.2倍(河南研究数据)。 压力大、情绪差是“隐形推手” 长期焦虑、抑郁的女性,患癌风险增加3倍! 压力会导致皮质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肥胖是“沉默的帮凶” BMI≥24的女性,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倍。 脂肪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可能促进癌细胞生长。 辐射暴露“埋下祸根” 儿童期接受过头颈部X光或CT检查,风险显著增加。 手机、电脑辐射暂无直接证据,但建议减少长时间贴身使用。 家族遗传“难以忽视” 直系亲属有甲状腺癌,患病风险增加2.5倍。 尤其要警惕家族中多人患癌的情况。 三、预防指南:做好3件事,远离甲状腺危机! 别慌!甲状腺癌虽是“高发癌”,但90%以上是预后良好的乳头状癌。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降低风险: 定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肥胖、长期压力大)建议每年做1次甲状腺超声。 普通女性从30岁开始,每2年检查1次。 生活调节:从细节入手 减压秘诀:每天冥想10分钟,或培养运动习惯(瑜伽、快走都不错)。 饮食建议:少吃腌制食品,碘摄入要适量(沿海地区少吃海带紫菜,内陆可适量补碘)。 科学治疗:别让“过度诊断”坑了你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别慌!95%是良性,无需手术。 小于1厘米的“微小癌”可先观察或者选择消融,盲目开刀可能得不偿失。(具体请咨询专家) 四、费医生暖心提醒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女性因为焦虑结节而失眠,也见过患者因忽视体检错过最佳治疗期。想告诉大家: 甲状腺是情绪的“晴雨表”,少生气、多微笑,就是最好的防癌药。 科学治疗比恐慌更重要!哪怕确诊癌症,规范化手术或微创消融也能帮您重获健康。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关注甲状腺,更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平衡。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抵御疾病最坚固的盾牌! 我是费健医生,全网粉丝超100万,专注甲状腺疾病科普。如果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通过瑞金医院线上平台咨询。记住:早一步了解,多一份安心!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416
病请描述:叶酸是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的核心营养素,但约30%亚洲女性存在叶酸代谢基因突变,导致普通叶酸利用率低下。此类人群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因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增加流产、胎盘早剥等风险。所以专业建议从备孕3个月前就可以开始服用含有叶酸的营养补剂,对于代谢异常的人最好是选择活性叶酸,活性叶酸(5-甲基四氢叶酸)无需代谢即可被人体直接利用,尤其适合基因突变者。补充叶酸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关键元素的补充,不仅保证了孕期丰富营养、能量的需求,还可以提升营养素协同效果。维生素B12/B6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与叶酸协同作用;而锌与铁元素可以优化DNA合成,支持胎盘功能;避免盲目混合补充,可以多咨询专科医生。推荐可以食用美好蕴育润康这类补充剂,含有的α-亚麻酸、燕窝酸、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科学认证的合理配比,可以更有效的发挥营养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为孕妈提供充足的营养。
季慧 2025-03-20阅读量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