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萝卜是冬季许多家庭餐桌不可缺少的蔬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上市,郎中下岗”。临证时病人吃中药期间经常问:一、萝卜能不能解药性,吃中药能不能吃萝卜?二、为什么说冬天吃萝卜好? 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萝卜性味,中医认为,萝卜味辛甘、性凉,有消食顺气、醒酒、化痰、治喘、解毒、散瘀、利尿、止渴和补虚等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满,咳嗽痰多,胸闷气喘,伤风感冒等症。相传萝卜解药实际是它的消胀作用明显的结果,许多人想当然以为它消解了补药的作用,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不知萝卜的作用特性。 近期新冠病毒感染康复期许多人呼吸炎症咳嗽,一个亲戚电话告诉我她用萝卜煮梨加冰糖治好咳嗽,我想这正是萝卜化痰平喘作用吧。另有记录扁桃体发炎可用萝卜一个、青果10克煎汤代茶饮;未溃冻疮可用萝卜皮煎水重洗;煤气中毒可用鲜萝卜汁一碗兑白糖灌服进行急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萝卜、大蒜、胡萝卜均有能分解和清除强致癌物一-亚硝胺的功用,能促使致癌前期病变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起到防癌抗癌作用。常吃生萝卜可预防流感、上呼吸道感染、喉痛及白喉等疾病。 中医明著《普济方》治疗“反胃噎疾,萝卜,蜜煎浸细细嚼咽良”,《本草纲目》用萝卜治疗大肠便血、肠风下血、小便浑浊、沙石诸淋、遍身浮肿、偏正头痛、失音不语、喉痹肿痛等附方,说明萝卜是抗癌最广的蔬菜。 营养价值也是其他蔬菜不及的,萝卜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磷、铁、硫等无机盐类,常吃萝卜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并具有增进消化淀粉酶的作用。萝卜中稍带辣味成分的芥子油有促进肠胃蠕动功能,使人增加食欲。这也说明萝卜消食但不一定解药。
王贻江 2023-01-16阅读量910
病请描述:偏头痛,一个令人“头疼”的顽疾。除了头疼,它还经常伴随着恶心、呕吐、怕光、怕噪音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之类,让人痛苦不已。究竟该怎么办呢?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 华荣 主任医师什么是偏头痛?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华荣主任谈到,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以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3,患病率为5%~10%,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有何征兆?华荣主任师承被誉为“脾胃病国手”的李振华国医大师,她从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偏头痛的好发部位为肝胆经的循行部位。精神刺激是偏头痛重要的始动因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逆而上冲,发为头痛。1视觉先兆偏头痛先兆症状是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2脾胃系统先兆偏头痛发病虽然与肝相关,然而大多数伴发脾胃系统的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恶心呕吐、反胃、心烦、头晕等,有些甚至剧烈呕吐。这是因为肝气犯胃导致反酸、嗳气频频。引起偏头痛的坏习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导致胃脘部胀痛不适或便溏,也会诱发偏头痛发作。长期从事脑力工作:思考时间很长,思则气结、劳倦熬夜;甚至经常加班,十分容易损伤脾胃,导致中焦枢机不利,升降失常,进而影响头部气血正常运行,最终头痛发生。而且地区的影响也很大,像南方地区受气候潮湿炎热、饮食影响,脾胃损伤的较厉害,所以偏头痛的人群也比较集中。“解郁和中”汤,巧治偏头痛!国医大师李振华国医大师李振华认为,脾胃病发病过程中脾常虚,肝常郁,胃常滞,很少单独为病。华荣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发现:偏头痛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三位一体相互影响。而华荣教授则谈到,基于对偏头痛病机认识,治疗以健脾和中,疏肝止痛,调畅气机为法,使脾胃升降出入气血和顺则头痛减轻并治愈。根据多年的案例分析及实践总结,华荣主任自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汤剂——“解郁和中”汤。基本方药由炒白术、茯苓、法夏、厚朴、延胡索、桂枝、白芍等组成,并依据临证脾虚、肝郁、胃滞各自的偏重,头痛部位等原则适当加减。如:经前期加郁金,菊花;经后期加当归,仙鹤草;脾虚为主加党参,黄芪;肝郁甚者,加郁金、香附;食少胃胀,胃气上逆者,加莱菔子、麦芽、丁香、柿蒂;反酸者,加左金丸;便秘者,加火麻仁。经过华荣教授诊治过的病例,在发作期服用,1—2周即可见效;缓解后坚持治疗1~2月,发作频率及程度可明显减轻,治效者众。经典案例华荣主任细心为患者诊治59岁的陈女士,一直被反复发作的左侧头痛所困扰。最近,时常失眠且头痛加重,以胀闷痛为主,时发时止。她的偏头痛,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以健脾疏肝,解郁和中,调畅气机为治法,华荣主任给喝了“解郁和中”汤,共服6剂。再次复诊的时候,她的头痛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胃口可,睡眠改善,在原方加减基础上增加三个疗程。半年后随访头痛无发作,睡眠、精神皆好。像陈女士这样被偏头痛所困扰的患者还有很多,华荣主任诊治了数百例这样的病人,包括经期顽固性头痛等,都收到了很好的反馈,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特别提醒1. 偏头痛是个顽疾,病情比较复杂,所以最好经过医生辩证施治,根据不同人的病情加减变化处方,以有效治疗痛症。2. 对于头痛,应排除脑血管病等因素,由医生确诊为是偏头痛才可运用此方,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小贴士:如何预防偏头痛在生活方面,预防发作也很关键。要保持心情舒畅,减少工作压力,劳逸结合,生活饮食起居有节不能熬夜,减少咖啡,巧克力,烟酒等刺激性食品饮料,以防止诱发。本文摘自“中医健康养生”编辑:查冠琳 责编:宋莉萍
华荣 2021-11-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进展性和致死性肺部疾病,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病情进行性发展,缺乏有效防治措施。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是肺间质纤维化的代表性疾病,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仅2~5年,预后与恶性肿瘤无异。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十二指肠、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可累及耳鼻喉、呼吸道和口腔等器官,出现反流性咳嗽综合征、反流性喉炎综合征和反流性哮喘综合征等食管外综合征。 文献报道GERD在IPF中发生率为0~94%,远高于健康人群和其他类型的肺部疾病,其中远端食管酸反流发生率为67%~88%,近端食管酸反流发生率为30%~71%。由于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和检查设备等的差异,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合并GERD的IPF患者往往没有反酸、胃灼热等常见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易引起临床重视。 临床研究显示,GERD与肺间质纤维化具有较强的临床相关性,GERD可能是IPF的一个潜在病因。现有国内外IPF治疗指南有条件推荐对IPF患者进行抗酸治疗,但证据级别较低,而且近来的研究结果对当前IPF指南抗酸治疗的地位提出挑战。 比如近期有研究认为,既往研究中接受PPI抗酸治疗降低IPF死亡风险的作用可能受永恒时间偏倚的影响。永恒时间是指在随访期内不能发生临床结局的一段时间,这是由于研究设计所决定。暴露组的患者需要存活或不发生终点事件,直到明确定义暴露因素。这种偏倚常出现在研究药物疗效的队列研究中,容易认为降低了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从而夸大实际治疗效果。近期一项研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抗酸治疗IPF临床研究的死亡风险比进行汇总分析,纳入的10项观察性研究中,5项研究存在永恒时间偏倚或偏倚情况不明,荟萃分析显示抗酸治疗使IPF患者死亡风险降低54%。而对避免永恒时间偏倚的五项研究荟萃分析发现抗酸治疗对病死率没有影响(合并风险比0.99,95%CⅠ 0.81-1.22)。因此,需要更多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评估抗酸治疗对IPF患者的确切疗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抗胃食管反流手术治疗,抑酸剂仅抑制胃酸分泌,不能完全控制胃食管反流,对于非酸性反流无效。而抗反流手术能够同时抑制酸性和非酸性反流,是GERD药物治疗无效时的主要选择,主要术式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回顾性研究显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能够稳定伴发GERD的IPF患者的氧需求和肺功能,延长IPF患者生存时间。近期公布的1项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WRAP-IPF)结果显示,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伴GER的IPF患者安全可耐受。该研究纳入58例伴有异常酸反流的IPF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29例和非手术组29例。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从基线到治疗48周FVC下降量有延缓的趋势(-0.05Lυs.一0.13L),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不良事件和死亡数量低于非手术组,提示抗反流手术安全可耐受。伴GERD的IPF患者是否能从抗反流手术中获益,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明确。 另外中药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肺纤维化也是值得探究。胃食管反流常常合并慢性咳嗽,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时,中医常辩证为升降失调、气机逆乱。治法采用理气和胃健脾、降逆收敛制酸、活血化瘀止咳等治疗方法。而其中病机关键是肝胃不和,可采用柴胡6克、黄芩10克、法半夏6克、太子参15克、生甘草6克、炒白芍10克、炒枳壳6克、煅乌贼骨15克、木蝴蝶3克、白芨9克等中草药,以疏肝和胃,制酸护膜。肝胃不和后,可以肝胃郁热,日久脾胃虚寒,气滞血瘀等。可以用基本方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理中丸、启膈散、四逆散、小陷胸汤等治疗。合并痰热时,加用浙贝母、煅瓦楞子、海蛤壳等,及加用黄连、吴茱萸等清热泻肝和胃。如果湿热中阻,加用黄连、茯苓、泽泻、青皮、陈皮等以上下分消。如果胸痛胃脘痛时,加用广郁金、九香虫、玄胡索等活血止痛。如果咽喉异物感,加用藏青果、桔梗、厚朴、茯苓、生姜等利咽化痰。如果食管吞咽不利,加用急性子、王不留行、威灵仙、鹅管石等药通利食管。如果便溏腹泻,加用炒山药、生葛根、神曲、荷叶升阳止泻。如果便秘,加用决明子、莱菔子等通便利肺。如果挟有食积,加用炒麦芽,炒谷芽、炒莱菔子、炙内金、六神曲、炒山楂等消食祛痰。脾胃虚寒甚时,太子参改党参,加用青皮、陈皮消胀,甚至用制附片温中散寒除满。胃镜下粘膜糜烂出血时,可以专用三七粉、白芨粉、藕粉等调服,以肺胃同治。中药抗胃食管反流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以及预防肺间质纤维化,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王智刚 2019-10-0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中医药对研读心得 【橘核荔枝核相配,散结止痛妙对】 提到荔枝 人们就会联想到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著名诗句; 以及1300年前的玉液琼浆的传说…… 荔枝是亚热带水果,与龙眼、香蕉、菠萝号称“四大南国水果”。在我国民间素有“荔枝上市,百果让位”之说。 贵妃荔枝 荔枝果肉甘甜好吃,富含大量的果糖、维生素、蛋白质、柠檬酸等,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而荔枝核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且功效良多,应用广泛,深受人们喜爱。 荔枝核 我们在中医学临床应用中,常用到荔枝核与橘核的药对;今梳理这一药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分享心得。 【橘核荔枝核相配之药对】 中药橘核,又称为橘子仁、橘籽、橘子籽、橘子核、橘米、橘仁,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即橘的种子。也可炮制成盐橘核。《中国药典》记载:橘核味苦平,性温,有油性。入肝、肾二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通络,主治疝气痛及睾丸肿痛、乳痈、乳腺增生、腰痛、膀胱气痛等病症。 ①《日华子本草》:“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良。”; ②《本草纲目》:“治小肠疝气及阴核肿痛。” ③《本草备要》:“行肝气,消肿散毒。” ④《医林纂要》:“润肾、坚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现代用量:煎服,3~10g。 【用药注意】《本经逢原》:’惟实证为宜,虚者禁用。以其味苦,大伤胃中冲和之气也。即:本品虚者禁用。 中药荔枝核,又称为荔支、荔仁、枝核、丹荔、丽枝,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荔枝核性温,味辛、微苦。入肝胃二经。功能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主治肝郁气滞之疝痛,睾丸肿痛,胃脘痛,妇人腹中血气刺痛。 ①《景岳全书》荔香散,是以荔枝核(炮微焦)、大茴香(炒)各等分,为末,每服6~9克,酒调下,主治疝气痛极,在气分者,小腹气痛; ②《妇人良方》蠲痛散,荔枝核(烧存性)半两,香附子(去毛,炒)1两。或与川芎、当归、柴胡同用,主治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经及产后腹痛。 ③《证治准绳》荔枝散,是以荔枝核(用新鲜者,烧炭存性)14枚,八角茴香(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3g,川楝子肉、小茴香各6g,均研为细末,每服9g,空腹时热酒调下,主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由荔枝核、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组成的疝气内消丸,治疗寒疝疼痛。 ④由荔枝核、橘核、川楝子等组成的方剂,常用于治疗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常用量5~9g。 【用药注意】无寒湿滞气者勿服。 【橘核荔枝核相配,散结止痛妙对】 【配伍功效】:有理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 1.主治寒疝腹痛、疝气痛、睾丸肿痛、寒凝肝气郁结的少腹痛,老年男女之阴部回缩抽痛,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形寒肢冷,苔白脉沉者。此药对与枸杞子、仙灵脾为配伍,疗效更佳。 ①寒甚冷痛明显者,荔枝核、橘核配伍吴茱萸、小茴香、干姜同用,加强温肝散寒止痛作用。 ②气滞甚胀痛明显者,荔枝核、橘核配伍川楝子、青皮、木香同用,行气散结止痛,如疝合汤《医林一介》、荔枝散《世医得效方》。 2.乳房胀痛肝气郁结,肝脉阻滞引起的乳房胀痛,或伴有月经不调,荔枝核、橘核配伍当归、瓜蒌、乳香、没药、甘草等同用,活血行气,散结止痛。 3.痛经、带下肝经有寒,症见妇女小腹坠胀,腰酸肢冷,带下量多,痛经,手足不温,荔枝核、橘核配伍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川棟子、香附、乌药同用,行气活血,温经止痛、止带。 【配伍意义】:荔枝核辛苦温,既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又和胃行气止痛。橘核苦平,长于疏肝理气散结。两药合用,增强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作用,而治寒凝肝气郁结诸证。 【临床心得】 1.既往进修期间,曾跟师名中医于尔辛老师,他擅用荔枝核、橘核治疗肝癌术后肝结节、乳腺癌、乳腺增生等。后于临床工作期间,我共计观察20余例乳腺癌术后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乳腺B超提示:BI-RADS分级2-3级,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施予该药对进行治疗,能使大部分患者的乳腺结节消失,小叶增生降级,症状减轻。 近日来,跟从肿瘤科许玲主任抄方,许主任擅用经方,在加减用药方面,多用荔枝核、橘核理气药物;降气药物莱菔子、苏叶、枇杷叶等治疗肺癌、肺部结节等。 2.查阅文献,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橘核有镇痛、抗炎,促小肠推进等作用。可治疗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尿道综合征、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盆腔炎等。 3.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荔枝核味苦,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对预防打嗝、腹泻、痛经有一定的作用,所以遇上打嗝可以用荔枝核粉冲服。但是妊娠、体壮无寒者不要食用。不要空腹,饭后半小时内服用。 4.我临床上也用荔枝核、橘核、玫瑰花、白梅花为女性淡化面部色斑。 5.临床上治疗轻度子宫肌瘤,也会在桂枝茯苓丸的基础上,加减荔枝核、橘核等。 【荔枝核与橘核药对副作用】 荔枝核副作用:荔枝属湿热之品,因为人们的“贪吃”,于是就有人患上了荔枝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皮肤湿冷,有些患者还可出现口渴和饥饿感,或发生腹痛腹泻症状,个别严重患者可突然昏迷,阵发性抽搐,脉搏细弱而速,瞳孔缩小,呼吸不规则,呈间歇性或叹息样,面色青灰,皮肤紫绀,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荔枝病 橘核副作用 1、体虚患者慎服,易伤中气,不可以久服。 2、食用橘核也要适量,不可过量食用,严重者会伤元气。 3、对于橘核也要注意放置的地方,一般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付晓伶 2019-06-09阅读量2.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