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手术的“四大并发症”,外科专家从来没有告诉你?——瑞金医院费健主任带你了解功能保护性甲状腺外科 文章出处 本文内容参考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年第6期《功能保护性甲状腺外科:技术难点与对策》(作者:袁芊芊等),结合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30年临床经验撰写。 作者介绍 费健 头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经历:从医30余年,累计完成甲状腺手术超万例,擅长传统外科与微创消融技术 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甲状腺问题超10万次 为什么推荐这篇科普? 甲状腺疾病(如结节、甲亢、甲减、甲状腺癌)越来越常见,但许多人对手术存在误解: 担心术后声音嘶哑、手脚麻木、呛咳…… 纠结“切多了怕功能受损,切少了怕复发”。其实,现代甲状腺外科早已进入“功能保护时代”! 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秘手术中医生如何保护你的重要器官! 关键知识点:针对甲状腺手术的“四大并发症”,外科专家需要做好“四大守护任务” 任务1:留一条“保命通道”,防术后窒息 甲状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出血压迫气管,严重时会窒息。过去医生会完全缝合颈部切口,但若出血,血块可能堵住气管。现代方案:缝合时故意留出3厘米的“小通道”,让血能流到皮下,避免压迫气管。就像给高压锅装了个“安全阀”,关键时刻救命! 任务2:守护“钙管家”甲状旁腺 甲状腺周围有4颗绿豆大小的甲状旁腺,负责调节血钙。若损伤,会手脚麻木、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医生怎么做: 精准识别:用荧光染色、纳米碳标记等技术,让甲状旁腺“亮起来”,避免误切。 分型保护: 独立型:小心避开,保留血供。 粘连型:像移栽植物一样,连脂肪一起移植到前臂,存活率更高! 术后检测:抽血对比双臂的钙调节激素(PTH),确保移植成功。 任务3:保护“声音开关”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控制声带,损伤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失声。防护黑科技: 术中导航:用神经监测仪实时“监听”神经信号,一旦信号减弱50%,立刻暂停操作。 损伤修复:若肿瘤侵犯神经,可用“迷走神经搭桥术”重建声带功能,术后声音逐渐恢复! 任务4:修复“淋巴水管”胸导管 颈部的胸导管像一条“淋巴水管”,损伤后会漏出乳白色液体(乳糜漏),伤口难愈合。解决方案: 大禹治水法:不盲目堵漏,而是用显微镜精细修补导管,让淋巴液正常回流。 分级护理: 少量渗漏:加压包扎,正常吃饭。 中量渗漏:少吃油腻,补充蛋白。 大量渗漏:禁食+药物+负压引流,加速愈合。 费健主任的暖心建议 术前别焦虑:现代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率已大幅降低,医生会用尽“十八般武艺”保护你的功能。 术后勤复查:定期查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及时调整补钙方案。 日常护甲状腺:少熬夜、远离辐射、控制情绪,每年做一次颈部超声。 结语 甲状腺手术不是“一切了之”,而是精细的“功能保卫战”。从保留生命通道到修复神经,每一步都凝聚着外科医生的智慧与匠心。作为患者,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减少恐惧,还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健康无价,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守护!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33
病请描述:颠覆传统!当放疗遇上甲状腺癌:这些知识你必须知道——来自费健主任的贴心科普指南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特别爱和大家聊健康科普。今天,咱们就来谈谈一个“低调却重要”的话题——放疗在癌症治疗中的角色,尤其是甲状腺癌患者最关心的那些事儿。 一、放疗:癌症治疗的“隐形狙击手” 提到癌症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手术切除”或“化疗输液”。但你知道吗?放疗就像一位精准的狙击手,用高能射线悄悄摧毁癌细胞。它的原理很简单:用X射线、质子束等穿透人体,破坏癌细胞的DNA,让它们无法分裂增殖,最终“自我了断”。 放疗的三大优势: 精准打击:现代技术(如质子治疗)能锁定肿瘤,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副作用更可控:相比化疗的全身反应,放疗的副作用多集中在治疗部位。 适应症广:从根治早期肿瘤到缓解晚期症状,放疗都能派上用场。 最近,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还颠覆了传统认知:某些乳腺癌患者通过精准放疗,甚至能免去手术!这让我们看到,放疗的潜力远超想象。 二、甲状腺癌:放疗用不用?关键看这几点! 甲状腺癌被称为“懒癌”,多数患者通过手术和放射性碘(RAI)治疗就能搞定。但总有人问:“我需要做放疗吗?”答案藏在以下场景里: 必须考虑放疗的4种情况(划重点!): 肿瘤“赖着不走”:手术切不干净,比如侵犯气管、喉返神经,或淋巴结广泛转移。 未分化癌:这类恶性程度极高,放疗能辅助控制病情。 复发转移:局部复发且无法再手术,或RAI治疗无效时,放疗能“补刀”。 髓样癌术后:若无法根治,放疗可降低复发风险。 注意!甲状腺癌对放疗不一定敏感,所以医生会综合评估,绝不会让你“白挨辐射”。 三、放疗流程:团队协作的“精密工程” 放疗不是医生一个人的战斗,而需要物理师、剂量师、护士等团队协作。流程大致分四步: 定靶区:用CT/MRI精准定位肿瘤范围,标记皮肤。 做计划:计算剂量和照射角度,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 分次照:通常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4-7周。 勤复查:治疗中每周随访,结束后定期检查疗效。 为什么放疗要“做五休二”? 给正常组织“喘口气”,修复损伤。 让更多癌细胞进入对射线敏感的时期,提高杀伤效率。 机器和医生也需要休息维护,保证治疗精准度。 四、放疗副作用:别慌!这些方法能应对 放疗难免有副作用,但提前了解就能从容应对: 皮肤反应:发红、脱皮?保持清洁干燥,别抓挠,穿纯棉衣物。 喉咙不适:吞咽疼痛?吃温软食物,避开辛辣刺激。 疲劳乏力:多休息,适当补充营养,身体修复需要能量! 小贴士:治疗期间保护好体表标记线,洗澡别用沐浴露搓揉,外出记得打伞防晒哦! 五、未来已来:放疗技术正在颠覆传统 从乳腺癌的“无手术”突破,到质子治疗大幅减少副作用,放疗技术正飞速发展。未来,更多患者可能通过精准放疗实现“少挨刀、少受苦”的目标。 但记住,医学没有“万能药”。无论是手术、放疗还是RAI治疗,个性化方案才是战胜癌症的关键。 费健主任的暖心总结: 甲状腺癌放疗≠病情严重,它是特定情况下的“神助攻”。 治疗前多沟通,明确目的和风险,信任医生团队。 放疗期间做好自我护理,副作用大多可防可控。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定期体检、早诊早治永远是最优解。如果你或家人正面临治疗选择,别犹豫,点击我的主页预约咨询,咱们一起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国际前沿研究与临床实践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疑惑,助你科学抗癌,少走弯路。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JAMA Oncology》《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患者教育手册——甲状腺癌》等) 作者介绍: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深耕甲状腺疾病诊疗30年,擅长手术与微创消融,全网粉丝超100万,致力于让医学知识“接地气”。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线上解答超10万次咨询,被患者称为“最懂你的医生朋友”。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29
病请描述: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类常见的病毒,许多人在听到自己感染HPV后往往会感到恐慌和焦虑。今天,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感染HPV后的正确做法以及相关诊疗知识,尤其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人群,了解这些知识至关重要。 一、认识HPV HPV家族庞大,目前已发现超过200种亚型,根据致癌性的不同,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通常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如常见的6型、11型;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则可能导致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其中16型和18型与宫颈癌的关系最为密切。 大部分HPV感染是一过性的,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在8-24个月内将病毒清除。只有少数人的免疫系统无法有效清除病毒,从而发展为持续感染,增加疾病风险。 二、感染HPV后的正确做法 1.进一步检查 •当发现HPV感染后,不要盲目惊慌。首先,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检查),判断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变化。如果TCT检查结果正常,通常无需过于担心,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若TCT检查发现异常,则可能需要进一步做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以明确宫颈是否存在病变。 •除了宫颈相关检查,对于特殊部位的HPV感染,如肛门、外阴等部位,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评估是否存在病变。 2.日常护理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帮助清除病毒。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豆类等,避免过度饮酒和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游泳等,增强体质。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生殖器部位的清洁。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的内裤;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过度清洁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影响局部免疫力。 3.治疗干预 •对于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生殖器疣,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电灼等,直接去除疣体;也可使用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抑制病毒增殖,促使疣体脱落。 •对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且宫颈存在病变的情况,根据病变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轻度病变(如CIN1级),部分可自然逆转,可选择定期观察或进行物理治疗;中重度病变(如CIN2级、CIN3级),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宫颈锥切术,切除病变组织,降低癌变风险。同时,目前也有一些针对HPV感染的免疫调节药物,如干扰素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帮助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辅助清除病毒。 三、HPV感染对生育的影响 1.孕期感染 •如果在备孕期间发现HPV感染,一般不建议立即怀孕。因为孕期女性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发生一定变化,可能导致HPV感染加重。此外,若存在宫颈病变,孕期随着激素水平的变化,病变也可能进展。所以,建议先进行相关检查,评估病情。若TCT等检查结果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尝试自然受孕;若存在病变,需先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怀孕。 •孕期发现HPV感染,通常无需过于担心对胎儿的直接影响,因为HPV病毒一般不会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但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会接触到病毒,存在感染风险,不过这种感染大多也是一过性的,多数婴儿在出生后数月内可自行清除病毒。对于存在尖锐湿疣且疣体较大、影响分娩或可能导致大出血的孕妇,医生可能会建议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感染HPV的机会,但剖宫产并不能完全避免新生儿感染。 2.产后处理 •产后女性仍需关注HPV感染情况。由于产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免疫系统功能也处于调整阶段,应在产后6-8周进行HPV及宫颈细胞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如果仍存在HPV感染,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同时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病毒清除。 四、预防HPV感染 1.接种HPV疫苗 •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手段。目前市面上有二价、四价和九价HPV疫苗。二价疫苗主要预防16型和18型HPV;四价疫苗在二价的基础上,增加了对6型和11型的预防;九价疫苗则可预防9种高危和低危型别的HPV。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在首次性行为之前,但即使有了性生活或已经感染了HPV,接种疫苗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不同价次的疫苗适用年龄范围有所不同,二价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四价疫苗适用于20-45岁女性,九价疫苗适用于9-45岁女性。 2.安全性行为 •性传播是HPV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使用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PV感染的风险,但由于安全套覆盖范围有限,不能完全杜绝感染。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也是预防HPV感染的重要措施。 总之,感染HPV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上严重疾病,只要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定期检查,规范治疗,大部分人都能恢复健康。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在备孕、孕期和产后做好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也可以实现安全孕育。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能让大家对HPV感染有更清晰的认识,不再谈“HPV”色变。
李春妍 2025-05-06阅读量51
病请描述:夏天一到,阴道炎进入高发期!做好这些,远离“炎”烦恼: •日常预防:管住嘴,少吃辛辣刺激食物;迈开腿,多运动增强免疫力;选对衣,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裤子,别让私处“闷汗”,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干燥。 •分型辨别: •细菌性阴道炎:白带灰白、稀薄、有鱼腥味,常伴轻度瘙痒。治疗常用甲硝唑栓等,可抑制厌氧菌生长。 •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豆腐渣样,瘙痒剧烈,还可能灼痛、红肿。克霉唑栓等抗真菌药物是常用药。 •护理差异:细菌性阴道炎避免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菌群;霉菌性阴道炎,内裤需开水烫煮、暴晒,别和他人混洗。 若出现不适,别自行用药,及时就医!守护私处健康,从细节做起!
李春妍 2025-05-06阅读量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