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有一位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把他母亲的病历资料发给我看。他母亲今年67岁,最近一段感觉有些胸闷,到当地医院拍片子,发现了肺里有一个肿块。从家属递交过来的资料看,这个肿块首先考虑是恶性的,并且胸腔里边出现了转移,分期应该不早了,直接手术效果不好,建议住院穿刺取病理药物治疗。 家属说目前没有告诉患者真实病情,她不知道自己得了肺癌还是晚期。担心让她住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她未必配合。如果病人不配合,作为家属应该怎样去做?是让病人吸氧还是用其他的方法? 病人本人不知道自己真实病情,不到医院来系统检查。如果家里有积极治疗意愿,那作为家属就应该好好和病人谈一下,争取她配合。单纯吸氧解决不了肺癌的问题,只能暂时缓解一下憋气的症状。随着肿瘤越长越大,再吸多少氧也不管用了。
刘懿 2024-10-22阅读量1173
病请描述:随着自媒体日益发达,大家可以在手机上看到很多关于肺癌相关的病例以及信息。 我看到有几位不同肺癌患者的朋友发布的内容,说现在医院太不靠谱了,他们的某位朋友只是做了体检,发现了肺里有占位,到医院检查,大夫居然说是晚期肺癌,做不了手术。可是这位朋友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别说是晚期肺癌了,就是早期肺癌也不像,会不会医院给误诊了呢? 关于这个话题,之前我给大家讲过很多次。对于肺癌的早期阶段,也就是说肺结节阶段,是很难引起临床症状的,只有在体检或者偶然拍CT才能发现。而对于有些患者来说,即使到了晚期肺癌,在开始的时候,如果不是到医院来检查,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如果肺癌继续生长,就会出现相应的咳嗽,胸闷、憋气以及痰中带血的症状,这时候,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人应该是肺癌了,但不幸的是,当到这种阶段的时候,大部分已经是晚期肺癌了。而肺癌治疗效果好的一个前提,就是早发现和早治疗。
刘懿 2024-09-04阅读量1044
病请描述:谢先生,56岁,江苏徐州人,因“活动后胸闷、气短”于2021年到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就诊。既往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难控制。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7%),中度主动脉瓣反流。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心肌病可能,优化抗心衰药物后出院。因之后疫情原因,一直未来上海复诊。 时间到了2024年4月,谢先生主动电话联系心外科张步升主任,说近期出现晚上睡觉时不能平躺、憋气症状,想来上海住院检查。张主任很快安排谢先生住院,追问这几年血压控制的一直不好,高压基本都在140mmHg以上。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EF 36%),中重度主动脉瓣反流,轻中度三尖瓣反流,肺动脉收缩压52mmHg。从心脏彩超来看,心功能较2021年明显恶化,且临床心功能为IV级。 这怎么办?继续保守治疗,因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导致血压难控制,且主动脉瓣反流加重,这样心脏功能的恶化速度会很快。而手术治疗,消除主动脉瓣反流,经平衡手术风险后,获益会多大?这都是需要我们手术团队考虑的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和沟通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完善的准备,手术进行的很顺利,谢先生康复出院后继续药物治疗。 时间很快到了术后3个月,谢先生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复诊,从主观感觉上,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血压也好控制了。查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左室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EF 52%),主动脉瓣无反流,三尖瓣轻微反流。这些都说明,不管从谢先生个人感受,还是客观检查资料,心脏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张步升 2024-08-14阅读量1445
病请描述: 2024-5-28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肺部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 有一位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他母亲今年60岁,因为胸闷憋气在家附近的医院拍片子,发现了肺里有一个占位。他把临床资料发给我,想听听我的诊疗意见。 通过仔细阅读他提交过来的片子,他母亲的肺肿瘤首先考虑是恶性的,并且分期已经不早了,手术不一定切得干净,我建议他住院后系统检查药物治疗。他这段时间也上网了解了一下肺癌的相关知识,知道肺癌会分为不同类型。他问我如果是肺鳞癌的话,能不能做靶向治疗?效果会比化疗好吗? 如果取病理是肺鳞癌的话,可以做基因检测,如果能够比对上靶向药,是可以做靶向治疗的,吃靶向药会比化疗效果要好。但肺鳞癌能够发现敏感基因突变的概率不高,也就是说比对上靶向药的机会不多。另外也有研究表明肺鳞癌吃靶向药发生耐药的时间,要比肺腺癌相应的要短一些。
刘懿 2024-05-29阅读量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