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疾病,根据受累组织的不同,它分为四种类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其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是症状最复杂多变、诊断起来最困难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颈椎病的5%左右。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症状是怎样的?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是复杂多变的,最主要的症状还是头颈部和肩背部的疼痛,以及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相关症状。 1. 头部症状:以枕部疼痛、偏头痛为主,可伴有头晕,还可以存在面部发热或发麻、睡眠欠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与患者情绪、劳累等因素有关。 2. 五官症状:眼球外突感、流泪、视物不清,或眼球内陷、眼球干涩等症状;蝉鸣样或持续性低调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鼻塞、鼻痛、嗅觉过敏等症状;咽喉异物感、发音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 3. 心脏症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悸、心慌、心前区疼痛等症状,但心电图无相应病理改变。 4. 血管症状:可出现血管收缩、痉挛,以至手足发凉、疼痛、皮温低;或出现血管扩张,导致肢端发热、有烧灼感。 5. 汗腺症状:上胸部、颈部、头面部、手部多汗或少汗。 6. 胃肠道症状:肠胃不适、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 7. 泌尿系统症状: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淋漓不尽等。 8. 肢体症状:肢体感觉疼痛、麻木,但不按神经分布。 为什么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会出现如此复杂多变的症状?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生是因为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导致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产生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疾病症状。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又可以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或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因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可以出现多种多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症状。 另外,椎动脉表面富含交感神经纤维,所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常常累及椎动脉,导致其舒缩功能异常。因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出现全身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的同时,还可以伴有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表现。 出现类似症状,怎样才能明确是不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呢? 由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变,因而很难通过症状来进行诊断。当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将在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的基础上,观察患者的颈部活动、颈部生理曲度,并辅以X线、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判断病因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颈托制动; 颈部理疗,如针灸、按摩、推拿、牵引等; 药物治疗,如服用神经营养药、神经调节药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颈部热敷,颈背部肌肉康复锻炼等。 而当患者交感神经症状严重,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仍然达不到治疗目的,或颈椎存在明显畸形、不稳定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一般包括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切除术、肩颈组织松解术、椎间植骨融合术等,可以起到减轻压迫、稳定颈椎的作用。手术都有微创或开放性方法,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具体方案。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如何预防?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其他类型颈椎病的预防方法是一致的,主要就是调整生活习惯。 1. 纠正不良姿势:工作、学习、娱乐时,要尽可能保持头部直立,避免低头。同时注意避免颈部过度屈伸和摇摆,避免颈部过度承重。 2. 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一下或仰头5分钟。 3. 选择合适的枕头:选择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的枕头,一般以10厘米的高度为宜。 4. 注意颈部保暖:吹空调或电扇时注意保护颈部,冬日外出时可佩戴围脖。
许鹏 2023-07-07阅读量1848
病请描述: 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甲状腺,术后还要长期甚至终身吃药,让很多病友倍感烦恼。而与此同时,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悄然兴起,那就是热消融治疗,这种方法用一根消融针扎入肿瘤,通过加热(微波、射频或者激光)的方法让肿瘤细胞坏死,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这种既不用开刀、没有刀疤、术后也不用终身吃药的微创手段广受关注,但同时大家也有很多困惑:效果如何?有没有并发症?会不会复发?万一复发了还能开刀吗?下面,我们就一个真实的案例给大家进行分析。 张女士,女,46岁,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半年余,平时无声音嘶哑、呛咳及呼吸困难,无吞咽困难,无多汗怕热、纳亢消瘦、脾气急躁等,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无进行性消瘦史。去当地医院进一步检查:B超发现左叶结节0.5*0.4cm,右叶结节0.7*0.9cm,穿刺结果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符合甲状腺乳头状癌。于当地医院行右侧甲状腺结节消融术治疗,术顺无殊,无特殊不适。术后2月行B超复查,提示:甲状腺左叶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约7*6mm,形状欠规则,边缘欠光整,边界尚清,拟TI-RADS 4B类;右侧甲状腺上极可见低回声结节,大小15.5*7.3mm,形状椭圆形,边缘欠光整,边界尚清,拟TI-RADS 4B类。因为患者消融术后结节较以前增大,特别担心,特来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 神清,无突眼,颈前无疤痕,气管居中,无压痛,左侧甲状腺未及明显结节,右侧甲状腺可扪及大小约1.5*1cm肿块,质中,随吞咽运动,无触痛,未闻及血管性杂音。辅助检查:2020.5.4 **省中医院B超(影像号200504103236):甲状腺左叶见0.5*0.4cm低回声,纵向生长,边界欠清,甲状腺右叶见0.7*0.9cm低回声,边界欠清,TI-RADS 4A类;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双侧甲状旁腺未见肿大甲状旁腺及包块图像。2020.5.7 **医院穿刺(C20200566):右侧甲状腺结节符合甲状腺乳头状癌。2020.7.6 瑞金医院B超(影像号300401099)示:甲状腺左叶上极低回声结节,大小7*6mm,形状欠规则,边缘欠光整,边界尚清,拟TI-RADS 4B类;右侧甲状腺上极可见低回声结节,大小15.5*7.3mm,形状椭圆形,边缘欠光整,边界尚清,拟TI-RADS 4B类。颈部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结。入院后检查甲状腺B超:双侧甲状不规则明显低回声区(TI-RADS 4B)可能,建议FNA检查,请结合临床;右侧甲状腺散在点状强回声区,双侧颈部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甲状旁腺因甲状腺遮盖探测不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4*10^9/L、中性粒细胞数:2.36*109/L、红细胞计数:3.46*10^12/L↓、血红蛋白:106g/L↓、血小板计数:63.00*1^9/L↓、甲状腺功能:TSH3:0.98、TT3MAb:1.55、FT3:5.00、FT4:10.02、T4:115.70、 TPOAB:1.70、TgAb:1.00。其他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反指征。B超图片如下图1、双侧甲状腺结节(4B类)临床诊断1.右甲状腺癌(消融术后)2.左甲状腺结节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排除手术禁忌症,行相关术前谈话后,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右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左侧甲状腺全切术,术后病理提示:1(A20-14893):右侧甲状腺见一区域纤维组织增生,透明变性,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散在钙化及巨细胞反应,未见癌成分。图2、原本穿刺确诊的右侧甲状腺癌完全消失2(A20-14588):左侧甲状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伴透明变形。图3、左侧甲状腺是慢性炎症3(A20-14006):气管前下淋巴结1枚,见乳头状癌转移;左中央区淋巴结2枚,其中1枚见乳头状癌转移(1/2,长径0.2-0.5cm),气管前上淋巴结未见淋巴结,右中央区淋巴结1枚未见癌转移。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咽部少许不适,轻微咳嗽咳痰,无胸闷、呼吸困难、无声音嘶哑、无饮水呛咳、无手足抽搐。图4、切除下来的淋巴结还是能找到癌细胞讨论1. 甲状腺乳头状癌消融手术能够杀灭癌细胞吗?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微波、射频还是激光,热消融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高温杀灭癌细胞,而癌细胞不耐热是不争的事实,从这个病例身上,我们也可以从病理报告中清晰地判断出,她原先的甲状腺癌灶结节中的癌细胞已经被全部杀灭。2. 甲状腺乳头状癌能通过消融手术达到根治效果吗? 通常的甲状腺癌根治手术不仅要切除部分或者全部甲状腺,还要进行相应范围的淋巴结清扫,毕竟甲状腺乳头状癌偏好淋巴结转移,从该病例的病理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原发病灶被消融清除,但是手术清扫出的淋巴结还是有一定的转移比例,所以在选择消融前,我们需要对病情做充分评估,包括病灶的大小、位置、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等,从而确保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彻底性。3. 消融治疗有哪些并发症? 消融治疗的并发症跟常规手术的并发症相似,包括术后出血、声音嘶哑、局部感染等。不过总体来讲,由于消融条件的选择远比手术来的苛刻,而且成熟的微创消融治疗团队会有一系列的措施来最大幅度较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总体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并不高。4. 消融后再次手术的难度是否有什么影响? 我们从这个病例以及其他类似病例的手术体验来看,消融后再次手术的难度并没有明显增加,不过我个人体会这里面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手术距离消融治疗的时间,要么距离消融两周以内,要么隔半年以上,毕竟消融会增加局部的炎症反应。二是消融的范围尽量不要超过1.5厘米,消融范围越大,周围的组织粘连越严重,对手术造成的困难越大。 总之,热消融治疗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治疗方法之一,只要掌握严格的消融指征,做好术前严谨的评估分析,加上术中精准的操作规范,我相信这种微创操作技术会给越来越多的甲状腺癌的患者带来福音。
费健 2021-01-28阅读量1.5万
病请描述: 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所引起的疾病,通常是由垂体良性肿瘤引起。垂体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并刺激机体过度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而IGF-1也可促进组织器官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巨人症、手足肥大、厚唇、面容粗糙、前额和下颌骨突出、以及牙缝增宽。此外,肢端肥大症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睡眠呼吸暂停。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寿命缩短。因此制定可以控制激素水平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不同肢端肥大症患者之间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有差异,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诊断1. 临床表现:1) 特征性外貌如巨人症、手足肥大、厚唇、面容粗糙、前额和下颌骨突出、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桶状胸、驼背等;2) 垂体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障碍、垂体功能减退或卒中等;内分泌异常引起女性冰晶、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障碍;3)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关节软骨增生或肥大、其他部位癌症发生率增加等。2. 实验室检查1) 血清GH水平检测:人血清GH的水平波动极大,正常人的血清GH水平可被高血糖抑制。因此肢大患者病情诊断、是否得到控制或治愈,不仅依靠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检测结果GH(>0.4μg/l),还要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患者饮用糖水后检测生长激素谷值水平(>1.0μg/L)是否仍继续升高来确诊病情。【OGTT试验:口服葡萄糖75g(或100g),分别于0 min、30 min、60 min、120 min及180 min取血测定血糖及GH谷值水平】2) 血清IGH-1水平的测定:GH 的作用主要经IGF-1介导来完成,且血清IGF-1水平比GH水平更灵敏。由于血清IGF-1水平的正常值随人的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变化,因此,测定结果应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值相对照。3. 影像学检查 MRI和CT扫描可了解垂体GH腺瘤大小和腺瘤与邻近组织关系, MRI优于CT。若MRI未发现垂体腺瘤或术后垂体病理检查为垂体GH细胞增生时, 应检查是否存在下丘脑、胸部、腹部或盆腔的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肿瘤,有条件时可检测血清GHRH水平。治疗 治疗目标:控制随机血清GH水平,使血清IGF-1水平下降至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范围内,消除或者缩小垂体肿瘤并防止其复发,尽可能地保留垂体内分泌功能。1. 手术: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法。成功手术能够立即降低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术后5年疾病复发率很低,仅有 2%-8% 左右。此外,手术治疗还为垂体瘤组织活检提供机会,以便更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对肢大患者安全有效,与其他手术方法(如开颅手术)相比,并发症更少,病死率更低。2. 药物治疗:肢大的药物治疗包括:①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帕瑞肽)通过有效控制血清GH和IGF-1水平,缩小肿瘤体积,可以控制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手术效果,减轻心肺合并症及麻醉相关风险,以及作为部分垂体瘤术后辅助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目前是药物治疗中的首选。② GH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可与天然GH竞争性结合GH受体, 直接阻断GH的作用, 导致IGF-1的合成减少,效率高、起效快。缺点是GH不降低并有升高, 部分患者肿瘤增大及肝酶增高, 其临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全面证实。③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停、卡麦角林、喹高利特)可以通过下丘脑的多巴胺受体而抑制GH的释放,但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3. 放射治疗:不管是分次体外放射治疗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治疗效果出现时间较晚,垂体机能减退、视神经受损等仍然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因此,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肿瘤残余或者复发、不适合手术或者对药物不敏感的病人。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内分泌学、神经外科学、放射治疗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因此,规范肢大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疾病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9624
病请描述:肢端肥大症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素所引起的疾病,通常是由垂体良性肿瘤引起。垂体肿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并刺激机体过度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而IGF-1也可促进组织器官生长。患者可能会出现巨人症、手足肥大、厚唇、面容粗糙、前额和下颌骨突出、以及牙缝增宽。此外,肢端肥大症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睡眠呼吸暂停。这些代谢紊乱性疾病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存质量, 寿命缩短。因此制定可以控制激素水平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方案十分关键。不同肢端肥大症患者之间的症状和体征可能有差异,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诊断 1. 临床表现: 1) 特征性外貌如巨人症、手足肥大、厚唇、面容粗糙、前额和下颌骨突出、多汗和皮脂腺分泌过多、桶状胸、驼背等; 2) 垂体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障碍、垂体功能减退或卒中等;内分泌异常引起女性冰晶、泌乳、不孕,男性性功能障碍;3) 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打鼾或睡眠呼吸暂停、关节软骨增生或肥大、其他部位癌症发生率增加等。2. 实验室检查1) 血清GH水平检测:人血清GH的水平波动极大,正常人的血清GH水平可被高血糖抑制。因此肢大患者病情诊断、是否得到控制或治愈,不仅依靠空腹或随机生长激素检测结果GH(>0.4μg/l),还要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中患者饮用糖水后检测生长激素谷值水平(>1.0μg/L)是否仍继续升高来确诊病情。【OGTT试验:口服葡萄糖75g(或100g),分别于0 min、30 min、60 min、120 min及180 min取血测定血糖及GH谷值水平】2) 血清IGH-1水平的测定:GH 的作用主要经IGF-1介导来完成,且血清IGF-1水平比GH水平更灵敏。由于血清IGF-1水平的正常值随人的性别和年龄不同而变化,因此,测定结果应与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值相对照。3. 影像学检查 MRI和CT扫描可了解垂体GH腺瘤大小和腺瘤与邻近组织关系, MRI优于CT。若MRI未发现垂体腺瘤或术后垂体病理检查为垂体GH细胞增生时, 应检查是否存在下丘脑、胸部、腹部或盆腔的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肿瘤,有条件时可检测血清GHRH水平。治疗治疗目标:控制随机血清GH水平,使血清IGF-1水平下降至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范围内,消除或者缩小垂体肿瘤并防止其复发,尽可能地保留垂体内分泌功能。手术:外科手术切除垂体肿瘤为首选治疗方法。成功手术能够立即降低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术后5年疾病复发率很低,仅有 2%-8% 左右。此外,手术治疗还为垂体瘤组织活检提供机会,以便更深入了解患者病情。经蝶窦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对肢大患者安全有效,与其他手术方法(如开颅手术)相比,并发症更少,病死率更低。2. 药物治疗:肢大的药物治疗包括:①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帕瑞肽)通过有效控制血清GH和IGF-1水平,缩小肿瘤体积,可以控制部分临床症状;改善手术效果,减轻心肺合并症及麻醉相关风险,以及作为部分垂体瘤术后辅助治疗。生长抑素类似物目前是药物治疗中的首选。② GH受体拮抗剂(培维索孟)可与天然GH竞争性结合GH受体, 直接阻断GH的作用, 导致IGF-1的合成减少,效率高、起效快。缺点是GH不降低并有升高, 部分患者肿瘤增大及肝酶增高, 其临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全面证实。③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停、卡麦角林、喹高利特)可以通过下丘脑的多巴胺受体而抑制GH的释放,但其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3. 放射治疗:不管是分次体外放射治疗或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治疗效果出现时间较晚,垂体机能减退、视神经受损等仍然是人们担心的问题。因此,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肿瘤残余或者复发、不适合手术或者对药物不敏感的病人。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疾病,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内分泌学、神经外科学、放射治疗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因此,规范肢大的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水平,加强疾病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高阳 2018-07-17阅读量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