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湿热 > 检查

湿热检查

湿热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不切脉、不看舌苔,一定要面诊...

病请描述:                    王长杰医生原创文章,禁止转发或引用        开篇之前,王长杰医生首先在此感谢“微医健康号”的审核员及网管们辛勤劳动和付出!也感谢允许我的专业探讨子宫腺肌症方面的原创文章在此落户!更感谢能提供一个平台,造福民众,平台能让更多的患者来查阅到对自己有益的文章!                               文章正文 “医生,您没有当面对我进行面诊,不通过看舌苔,不切脉,不因人用方?,不通过四诊八纲,直接用千篇一律的中药奇方汤剂配方来治疗子宫腺肌症?能行吗?”不断有各地子宫腺肌症带着疑虑来向我询问这个话题,每天重复要解释很多次,真有点不耐烦了!为此,抽出一点时间,专门撰文,以来解开她们的心中疑问。不过,本文章中所发表的观点及心得,均为我个人治疗方法思维,并不代表其他同行的看法及学术思想、观点。同行应以一个“好则用之,坏则抛之”的思想来对待我此篇文章观点!不妨碍他人的用药原则,还望海涵!学术争鸣,百花齐放! 不用面诊、不切脉、不看舌苔,能给子宫腺肌症用千篇一律的一个中药汤剂配方吗?难道真能实行一病一方吗?首先, 我(王长杰医生)负责任地回答:行!完全能行!最少奇方中药汤剂在治疗子宫腺肌症这个顽症上,是完全可以的!你不妨试想一下,你在当地找了那些给你看舌头,来切脉,并根据你的身体寒热虚实而配制的中药汤剂,你服用后有明显效果了吗?你再去看看你周围身边的医院或药店内买中成药六神丸、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胶囊、宫血宁胶囊、断血流片、妇科千金片、花红片、香砂养胃丸、逍遥丸等等这些非常熟悉的中成药时,知道吗?这些中成药同样是千篇一律地在用一个固定的配方!为什么能有那么好的销量?正是因为这个固定的配方对绝大多数患者却有较好的效果!有哪一个医生或药店内的人给她(他)们看舌头,来号脉,然后再根据身体寒热虚实而卖给这些中成药的?又有哪一个患者这样要求临床医生或药店的人来做这些?再言,韩国和日本用我们的一个又一个固定的汉方制作成中成药,在东南亚国家十分畅销,早将我们的称为中医的发源地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了!而我们仍然后沉醉在陈旧观念“医生一定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八纲的辨证论治才能用因人而用药”的思想中! 一心想当面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而来用药,期望达到一人一方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们:知道咱国内治疗心血管最著名的中成药“速效救心丸”这国内应用最广、销售量、以及出口量很高的这知名中成药吗?甚至日本、韩国等国中成药,它们配方的主治,会随意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望、闻、问、切来重新为每一位患者来订制一人一个新配方吗??会吗?真会吗?回答:绝对是不可能!不可能来增减前面这些知名中成药配方中的任何一味中药配方组成!流传数百年、甚至千年的一方治一病,专方治疗专病! 这二十年来在接受各地子宫腺肌症病人的诉说病史时,她们在当地求医问药时,很多中医临床医生都是给她们切脉、看舌苔,并根据四诊八纲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原则来用药,可不得不令绝大多数子宫腺肌症病人失望和无奈——并没有能很好的控制或改善子宫腺肌症的病情或症状,只有少数子宫腺肌症病人在当地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查阅她们提供的各种类型的治疗处方,观察到中医对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辨证论治,虽然基本都用到了,可结局并没有令很多子宫腺肌症病人满意,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令医患双方都遗憾的事!说实话,我当初在治疗子宫腺肌症这个病时,也一直坚持用望闻问切结合四诊八纲的辨证论治中医原则,可屡屡令大多数患者失望,并没有让这些大多数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很多各地的中医临床医生(也包括我十几年之前的治疗思路)将子宫腺肌症当成中医的“痛经”来对待和辨证施治,搞中医的医生当然会以中医的“痛经”来分析它的病因病机及如何辨证施治了:气滞血瘀引起的痛经,则会以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或活血化瘀而用药;寒湿凝滞引起的痛经,则会以温经和宫,调经止痛而用药;湿热阻络引起的痛经,则会以清热活血,调经止痛而用药;气血虚弱引起的痛经,则会以益气养血,和营止痛而用药;肝肾亏损引起的痛经,则会以调补肝肾,和营止痛而用药;寒痰凝结引起的痛经或肌瘤,则会以软坚散寒,化瘀消痰消症。对于合并肌瘤的则更会为以桂枝茯苓汤或大黄庶虫汤(或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或大黄庶虫丸)为代表的汤剂来加减。还有其它的化症止痛颗粒、散结镇痛胶囊、丹莪妇康煎膏、少腹逐瘀丸等中成药。还有一部分中医临床医生认为该病主要与痰瘀有关 ,痰浊阻遏经脉,影响冲任,致使经血不调,运行不畅,胞宫失养,痰浊阻滞气机升降,影响水液代谢,痰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和体征的关键等等治疗理念! 子宫腺肌症属于异位症的一种属于代谢性疾病,西医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治疗采取口服类雄性激素药如:诺雷德、达菲林、孕三烯酮、内美通、达纳唑等,还有就是抗孕激素如:米非司酮片等,另外就是带激素的环——曼月乐环等。治疗原理无非是使血液中睾酮、雄烯二酮升高,来对抗雌激素作用直接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但其副作用均不能长期服用,手术治标不治本(除非是全切子宫手术,则可以让绝大多数病人无复发)。因为生长病灶的体质环境不但没有改变,反而因局部手术损伤了身体已经不足的元气,使得体质环境变得更加恶劣,给病灶的再次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西医对于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症状痛经,多以各类镇痛类药物来治标。鉴于以上种种不足之处及有待纠正我前十几年的用药不够临床变通问题,并经查阅众多医学研究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后,决定推翻这十余年一直使用的中药内服配方组成结构和用药的陈旧思想。这几年,一直在寻找和挖掘真正能缩小子宫腺肌症引起的增大子宫或腺肌瘤,而并不是单纯改善每一个月的严重痛经,治标而不治本。这不,瞧瞧下面这个奇方中药汤剂被成功挖掘出来,它最少让一半左右的子宫腺肌症病人梦想变成现实;最少让持有中药无用论的一半左右的子宫腺肌症病人亲身体会到中药魅力;最少让服用数月后不能缩小子宫或腺肌瘤的病人,一半左右的患者能在短时间一个周期22天后复查能达到缩小!这一半左右有缩小率,对于普通病是不理想的疗效率,但对于被各地病人称为“不死癌症”——子宫腺肌症来言,依我个人探讨和研究用中药保守治疗子宫腺肌症而言,已经达到很高的疗效了! 一部分各地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女性去尝试以上所挖掘到的奇方中药汤剂,目前没有人反馈有其它严重不良反应或不适!也让最少50%左右不同程度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控制或改善,即使对不能尝试单纯的中药内服,而在同时配合西药激素的中西药方案中,也能很好地提高西药激素或中药的效果,同时也能降低西药激素的一些不良反应,并在停止西药激素后,在降低复发机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药保守治疗方案将不再被这些传统的治疗法则来束缚,只求效果,不求是否按部就班套路出牌!近年也一直没有让患者来我面前,看舌头,来切脉,而是主要依靠患者的B超检查和临床症状来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案去尝试,根据各地患者的反馈,也获得较好的效果。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1-12阅读量9681

肠癌晚期伴多发转移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病案背景:浙江省绍兴市患者梁先生,62岁,2023年7月因“腹痛及间断性大便出血”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伴肝脏多发转移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但患者自知命不久矣,拒绝化疗,只同意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其家属多发打听,经人介绍来付晓玲教授门诊就诊。2023.8月患者梁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付教授的门诊。因肿瘤已达晚期,无法实施手术切除。付教授建议化疗药物结合中医药一起治疗,但患者仍然拒绝化疗,仅同意中医药治疗。考虑到肿瘤晚期患者,治疗的目的并不是临床治愈,而是尽可能的延长生命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付教授同意了患者本人的诉求。治疗历程:付教授认为:患者平素性情暴急,饮食不节,喜爱烟酒等燥热之品,日久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浊滋生。湿从内生,郁而化火,湿热蕴毒下注,肛门内蚀坠重,串烂经络,因而便血。蕴毒结于脏腑,因此痛连小腹。腹痛腹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考虑湿热蕴结之症。(处方:茯苓30g、藤梨根30g、蒲公英30g、仙鹤草30g、黄芪30g、大血藤30g、菝契15g、预知子片12g、广藿香30g、佩兰30g、败酱草30g、陈皮12g、砂仁15g、生白芍10g、三棱10g、莪术20g、龙骨30g、延胡索9g,枳壳9g)经过付教授5次门诊治疗后,患者好转明显,体重明显增加,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及便血现象已基本消失。舌淡红,苔稍白腻,脉滑。至此患者梁先生从未服用过任何化疗药物,但病情却开始慢慢的稳定,目前一直在付教授门诊治疗。治疗总结:对于直肠癌患者,付教授认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态等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并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付教授在各方面都给予了详细而且专业的指导。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证”对“症”,双管齐下,效果及佳。

付晓伶 2025-01-09阅读量1645

风湿闰月说 | 足跟痛不是小...

病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足跟痛的经历,通常认为这是由于过度劳累、鞋子不合适或受伤等原因引起的,往往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足跟痛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直)。 强直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甚至可能影响外周关节。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脊柱畸形和僵硬。 值得注意的是,足跟痛是强直的常见症状之一,但由于其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什么是足跟痛? 足跟痛,又称为脚跟痛、跟痛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约占足部疾病的15%。其主要症状为足跟一侧或两侧的疼痛,这种疼痛通常不伴有红肿,但会在行走时感到明显的不适,尤其是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 足跟痛的病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时间站立、行走导致的累积性损伤,外伤、寒湿、劳损、鞋子不合脚等。 在中医理论中,足跟痛痛常被归类为“骨痹”、“筋伤”、“痹病”的范畴,古代医学文献《诸病源候论》称之为 “脚根颓”,而《丹溪心法》则称为 “足跟痛”。 中医认为,足跟痛的发生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邪气、跌扑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加之寒湿凝滞,气血瘀阻,从而导致足跟部疼痛。 强直为什么会出现足跟痛? 原来,罪魁祸首是肌腱端炎,它是强直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肌腱端炎,也称为肌腱附着点炎,指的是在强直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肌腱端(即肌腱、韧带、关节囊附着到骨上的终端)受到炎症、变性、新骨形成及纤维化、骨化的影响。 研究表明,大约60%的强直患者会在足跟部位出现肌腱端炎。 由于炎症刺激,骨质生成过多,新生的骨组织不仅填补了骨质缺损处,还可能向周围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延伸,形成骨赘。这些骨赘的形成,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和组织,从而引起足跟部位的疼痛。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强直的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湿热、寒湿痹阻为标,瘀血贯穿疾病始终。 肾督亏虚,阳气不能温煦, 阴津无力濡养,故腰背既冷且痛;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肾督亏虚证为核心证型,而足跟痛多与肾经相关,肾经主足跟部,肾经亏虚则脚失满养,故生其痛。 出现足跟痛该怎么办? 当出现足跟痛时,尤其是伴随有长期的腰背痛病史,我们不要忽略了强直的可能,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脚部的 X 光、骶髂关节 MR、全脊柱的 X 光、HLA - B27 以及抽血项目等,以明确诊断。 如果确诊为强直引起的足跟痛,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控制病情,尽早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缓解足跟痛的重要措施。 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负重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同时,选择合适的鞋子和鞋垫也是至关重要的,运动鞋或专门的足跟垫能为足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缓冲,有助于减轻疼痛。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 [1]刘宏潇 ,姜泉 ,罗成贵 ,等. 强直性脊柱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4) [J]. 中医杂志, 2024, 65 (17): 1839-1848. [2]李祎,李奎蒙,冯会成. 不典型强直性脊柱炎误诊原因分析 [J]. 临床误诊误治, 2024, 37 (11): 1-5. [3]黎小雅. 足跟痛的病因病机与中西医治疗方法综述 [J]. 智慧健康, 2022, 8 (02): 29-32. [4]熊春翔,卫小春,尹东,等. 强直性脊柱炎早发髋关节强直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 [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8, 26 (09): 798-801.

黄闰月 2024-11-13阅读量2124

偏头痛的预防治疗和注意事项

病请描述:偏头痛也称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因此其预防、治疗及生活注意事项对于减少疾病发作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偏头痛的预防 1.消除诱发因素: 避免气候变化、异味、某些食物(如香肠、热狗、代糖食品、红酒、咖啡、奶酪、巧克力等)和药物的刺激。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或抑郁,学会减压,保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 小心使用避孕药、高血压药物(如钙离子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能诱发偏头痛。 注意气候影响,避免风、燥、湿热、暴风雨等不利天气,以及明亮耀眼的阳光和寒冷刺激。 2.营养补充: 补充维他命B2和镁等营养素,有助于预防偏头痛。 吃鱼也被认为有助于预防偏头痛。 3.生活习惯: 营造安静的环境,避免嘈杂和强光刺激。 学会减压,通过规律运动、勤做肩颈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嗜好对身体的损害。 避免熬夜和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二、偏头痛的治疗 1.药物治疗: 预防用药: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普萘洛尔)、抗癫痫类药物(如丙戊酸钠、加巴喷丁)、抗焦虑抑郁药(如文拉法辛、阿米替林)和CGRP受体拮抗剂(如瑞美吉泮口崩片)是偏头痛预防治疗的主要药物。 发作期用药:非甾体止痛药(如芬必得)曲坦类(如佐米曲普坦)、CGRP受体拮抗剂(如瑞美吉泮口崩片) 药物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2.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少偏头痛的发作。 三、生活注意事项 1.适当有氧锻炼: 增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寻找病因: 记录偏头痛发作日记,观察并避开可能的诱发因素。 如有必要,可咨询医生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 3.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偏头痛发作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加重症状。 4.饮食调整: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综上所述,偏头痛的预防、治疗及生活注意事项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通过消除诱发因素、营养补充、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发作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更好地应对偏头痛的挑战。                                                          陈施贝编辑整理

陈英辉 2024-09-09阅读量1258

湿热检查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0
问诊量:1
勤于中医辨证论治脾胃病(消化科疾病),临证运用经典脾胃理论结合川派名医经验,采用补养脾胃、清化湿热、疏肝和胃、消积散结、活血化瘀等方法,以中药口服并配合针灸(毫针、电针、耳针、盒灸)、中药穴位敷贴、温熨、拔罐、刮痧等外治方法,在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诊治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擅长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胃肠病、消化性溃疡、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慢性肝病、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慢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慢性胆囊炎、消化系统肿瘤等疾病的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对于痞满、胃痛、反酸,腹痛、胁痛、鼓胀、黄疸、虚劳、便秘、泄泻、痢疾、便血、呕血、口臭等疾病有较丰富的中医辨证论治经验,熟练掌握消化内镜临床检查诊断技术,热爱消化内镜治疗技术,目前已经掌握并开展多种消化内镜治疗技术。
1、基础体检数据报告单(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2、基础体质的判断及得分(结合临床判断体检者属于“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特禀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中的哪种体质)3、该种体质的说明及平时注意事项(总体特征、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环境起居调摄、体育锻炼、精神调适、饮食调理、药物调养)

湿热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96.9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73.4万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9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