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心脏的结构像一栋两层楼的四间房子上面的两个“房间”叫心房下面的两个“房间”叫心室左心室把血液送达全身各处时要经过一扇“门”——主动脉瓣01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使柔软的瓣膜变得僵硬,限制瓣叶正常活动,不能正常打开,使全身各处都将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患者将会出现胸闷、气急等不舒服的表现,严重的话可出现昏倒,许多患者可在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死亡即猝死;另外,由于“门”打开有困难,左心室就拼命的加足马力工作,长年累月,积劳成疾,左心室就会出现衰竭。02有哪些临床症状?正常成人主动脉瓣瓣口面积3~4cm2,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无症状期长,直至瓣口面积≤1cm2时才出现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是典型AS的常见“三联征”。1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为晚期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见于95%有症状的患者。随病情发展,可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端坐呼吸乃至急性肺水肿。2心绞痛:对于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来说,心绞痛是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反映了心肌需氧和供氧之间的不平衡。3晕厥:见于15%~30%有症状的患者,部分仅表现为黑矇,可为首发症状。晕厥多与劳累有关,发生于劳力过度时,少数在休息时发生。03 主动脉瓣狭窄如何治疗?内科治疗对于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如在病程中出现心力衰竭、心房颤动、体循环栓塞、胃肠道出血等情况则应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并无太大改善时,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症状且左室功能正常者,无需治疗,需定期随访。轻度狭窄者每2年复查一次,中、重度狭窄者每6~12个月复查一次。手术治疗一旦出现“三联征”症状,则需手术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胸手术(SAVR)和介入手术(即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04 常见问题Q1:主动脉瓣中度狭窄需要手术吗?答:主动脉瓣中度狭窄是否需要手术主要看患者是否有相关临床症状。如果平时活动受限、胸闷气急等临床症状明显,充分评估后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没有症状,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Q2: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吗?答:首先,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如果不接受换瓣治疗,随时有发生猝死的风险,疾病本身的风险远远大于手术所带来的风险;其次,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风险小,尤其适合于病情复杂、年龄较大、外科手术风险较高的人群。Q3:瓣膜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什么?答:低盐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血压升高,特别注意的是:避免生气、情绪激动、用力过猛、经常劳累,要保持乐观的心情和心态。避免熬夜,禁烟禁酒。控制好血糖和血脂方面的问题,正规的医院做详细的检査,明确病因后,听从医生指导针对性的积极治疗。
郑远 2025-02-28阅读量725
病请描述: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心脏病,指的是主动脉瓣口的狭窄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主动脉。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室,其中左心室通过主动脉瓣口将血液泵出主动脉。 主动脉瓣无法充分开放,导致心脏无法将足够的血液泵入主动脉。这会导致左心室增大,而右心室则不会受到影响。此外,由于主动脉瓣狭窄,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证足够的血液流量,这可能会导致心脏病和其他并发症。 主动脉瓣狭窄症状 symptom 1 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疲乏、无力和头晕,晚期可能发展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 2 心绞痛: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可缓解,随年龄增长,发作更频繁。 3 晕厥或眩晕:约1/4有症状的患者可能发生晕厥,多发生在直立、运动中或运动后,少数在休息时发生。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症状包括疲劳、气短以及脚踝和足部肿胀。 5 心律失常:主动脉瓣钙化侵及传导系统可致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心跳节律紊乱、心悸、惊慌不安等。 6 心脏性猝死:无症状者发生猝死少见,多发生于先前有症状者。 7 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体循环栓塞:在某些情况下,主动脉瓣狭窄可能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体循环栓塞有关。 8 胃肠道出血:部分患者有胃肠道血管发育不良,多见于老年瓣膜钙化患者,出血多为隐匿和慢性。 治疗方法 treatment 主动脉瓣狭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如果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没有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等症状,无需治疗,注意内科定期随访即可。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01 内科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内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无症状者无需治疗,轻度狭窄的患者每2年复查一次,不影响体力活动;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患者需要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并且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注意预防心衰发作。 另外,心力衰竭患者,瘀血、水肿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使用利尿剂等药物,如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以减轻肺充血的情况。 02 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医生通过外科开胸直接对心脏瓣膜采取修复或者置换。由于瓣膜病高发于老年人,而老年人一般体质较弱并常伴多种慢性病,用传统外科开胸手术来置换瓣膜,相当一部分患者风险较高或者不能耐受。因此更加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年轻瓣膜病患者。 另一种是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手术一般是通过大腿根部的穿刺口插入导管,直至心脏,导管上预置好的人工瓣膜会代替病变瓣膜发挥作用,属于微创手术,目前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介入手术的效果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成为近年来广泛用于临床的介入治疗手术。 该手术的特点是不需要开胸、创伤小、恢复快,该方法在设计之初正是针对那些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570
病请描述: 8月22日下午,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大讲堂第十七期(2024年第十期)顺利开讲。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10F综合内科主任许培培分别就“脑血管病的形态学及介入治疗策略”与“刨根问底——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两个主题进行了精彩讲解。周克祥副院长出席讲座,医院临床科室主任、医护骨干近百人在线上线下踊跃参与。本次大讲堂由周克祥副院长主持。 ▲ 许培培主任正在讲课 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主观表述包括“气短、气促、气不够用、喘、胸闷”等;客观表现为呼吸动度改变,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三凹征、端坐呼吸、发绀等,且常有呼吸频率、节律、深度改变。 根据病因、规律、特征,呼吸困难有不同的分类:肺源性、心源性、贫血性、中枢性、中毒性、精神性;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困难;吸气性的呼吸困难,呼气性的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急性呼吸困难、间歇发作呼吸困难、慢性呼吸困难;“功能性呼吸困难”。发病机制主要有:呼吸力学的改变,化学感受器反射,心理情感因素(功能性呼吸困难),呼吸肌功能障碍。 开场,许培培主任详细介绍了哮喘、慢阻肺、肺栓塞、气胸、心包填塞、重度贫血呼吸困难等十一个案例,让大家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呼吸困难有了初步认识。随后,她继续从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病因四个方面,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系统地介绍了呼吸困难,让人获益匪浅。 最后,许培培主任指出,呼吸困难是病因及机制非常复杂的症状,是呼吸危重症科及几乎所有学科都较为常见且重要的临床征象,需要以认真、细致、全面、缜密的思路,“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和态度,深究每一条线索,才能尽可能解疑每一个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 ▲ 席刚明教授正在讲课 当天,席刚明教授团队从早上8点半开始,就奋战在手术室,连续做了4台高难度介入手术,一直到下午4点半,刚下手术台,他还来不及换衣服就风尘仆仆赶来为大家授课。 席刚明教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脑血管病临床特征,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精彩讲解。 脑血管病,主要分为十三大类疾病。第一领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包括颈内动脉系统的TIA,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还有就是脑梗死。脑梗死也分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以及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根据血管部位不同脑梗死临床表现,治疗也不同。 第二领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以及其它,如硬膜下硬膜外的出血。第三领域:没有脑梗死的头颈部动脉狭窄、硬化、闭塞。第四领域:脑动脉炎、高血压脑病,还有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在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策略上,席刚明教授主要介绍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颅外段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狭窄介入治疗;急性闭塞开通术;慢性闭塞开通术。 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各类动脉瘤;支架辅助/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各类动脉瘤;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术;脑动静脉瘘(DAVF)栓塞术。 外周血管病介入治疗: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 + 支架植入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取出术;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下肢动脉狭窄球囊扩张 + 支架植入术;脑肿瘤术前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 血流导向装置(密网支架)一次性成功治疗颅内同一部位的多发动脉瘤,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置入术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顺利开通,打通“生命通道”……诸多精彩案例,展示了席刚明教授团队高超的手术技巧。 自2003年以来,经席教授双手开展的脑血管介入诊疗病例己经超过万例。多年来,席刚明教授不仅救治了上万例患者,也培养了几十名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医生,这些医生分布在全国各地,造福全国各地的患者。 ▲ 周克祥副院长讲话 “两位专家的精彩演讲干货满满,听后让人受益匪浅!”一个多小时的大讲堂,搭建起了一个学术氛围相当浓厚的交流平台,全院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带头,年轻骨干医生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积极投身参与,这让周克祥副院长特别感慨。 大讲堂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各期专家骨干将多年从业经验中总结的特色技术和前沿动态进行分享讲解,促进医院内部的学术交流和知识经验分享;激励全体员工在学科建设方面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打造学院型医院;不断提升各临床科室诊疗服务能力,持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质量。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8-28阅读量1483
病请描述:冠心病的早期症状怎么治疗?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其生活质量。那么怎样早期治疗冠心病呢,冠心病早期有哪些症状呢?出现冠心病早期症状该怎么治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徐德民 冠心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杨疼痛,休息3-5分钟后自行缓解;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运动后容易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 心前区疼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症状,当可引起患者的重视.但少数患者不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使到患者掉以轻心,也常使医生误诊,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治.(1)有些冠心病者,无胸痛发作,仅表现为房颤、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等各种心律失常,或以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心衰表现为首发症状,临床称之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是冠心病较少见的一种类型.(2)心绞痛部位发生在胸部以外,表现为头痛、牙痛、咽痛、肩痛、腿痛,常需要与相应器官所引起的不适相鉴别.(3)少数冠心病人,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时,仅出现脑血管病的表现,如头晕、肢体瘫痪、突然意识丧失和抽搐等脑循环障碍,原因在于心肌梗塞时,心排血量下降以致脑供血减少,严重心律失亦常致脑供血减少.故老年人有脑血管表现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并短期内随访,以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4)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等胃肠道症状,特别是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5)若冠心病同时合并其它急性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感染、外科急症,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症状亦常被掩盖.故病人及家属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所患冠心病的病情,给医生提供参考.(6)由于老年人常记忆减退,感觉迟钝,对症状又不善表达,易被家人及医生所忽视,所以,在给老年人做有关检查时,别忘记了做个常规心电图.一旦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证据,即应用硝酸酯类等药物治疗。
徐德民 2018-08-15阅读量8337
病请描述: 研究表明,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当属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研究表明,凌晨是一天中死亡发生的高峰时间,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危险将比其它时间增加三倍。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当属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了。 一、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引起心肌梗死 心绞痛、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致,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夜间低氧血症、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流动力学改变都可以导致心脏缺血、缺氧,睡眠呼吸暂停可以加重或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也就不难理解了。 1995年,在世界上十分著名的《柳叶刀》医学杂志上,瑞典的研究者报告了十例确诊为夜间心绞痛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过治疗去除睡眠呼吸暂停后,心绞痛消失,动态型电图检查也发现心脏缺血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曾有人报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出现心电图缺血改变同时伴心绞痛发作的大约占1%左右。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脏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所致,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有密切关系。 对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的心脏缺血缺氧,单纯吸氧和夜间服用血管扩张药物常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经鼻气道正压通气去除睡眠呼吸暂停才是最理想的治疗手段。 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除了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外,血管壁细胞的长期缺氧也是促成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目前已经发现,过去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为主的代谢综合征(也称为X综合征)。其实还包括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两个重要因素,统称为“Z综合征”。 除以上的一些共同因素外,频发的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的缺氧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引起心律失常 研究曾发现5例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的患者在睡眠时反复出现心脏停跳,表现为II度、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及窦房阻滞,最长停跳时间达3秒。白天检查心电图及心脏功能均正常,经睡眠呼吸监测发现5例皆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国外也有不少同样的报道,这些患者常无与心脏停跳有关的其他症状,如头昏、晕厥,心脏停跳多由心脏Holter检查或睡眠呼吸监测而偶然发现。患者年龄不是太大,多在中年,无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史。白天检查无心脏停跳发生。心脏停跳与呼吸暂停的发生在时间上密切相关,多在睡眠呼吸暂停的末期出现。在睡眠呼吸暂停时间最长、缺氧最严重时最易出现。去除呼吸暂停后,不需要任何药物,睡眠时的心跳停止自然消失。 四、夜间憋气就是心脏病吗? 夜间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生憋气、心慌,憋醒后坐位休息片刻而缓解,医学上称之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端坐呼吸”,是心脏功能不全的典型征象。夜间发生的心律失常也可以表现为心慌、胸闷、有强烈的恐惧感。 这些与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十分相象,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对睡眠呼吸暂停了解不多,因而极易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误诊为心脏病。不少长期被误诊为心脏病的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辗转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大医院中,各种各样的检查都未能找到心脏病的证据,有的甚至还做了昂贵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都无济于事。经过多导仪睡眠呼吸监测,证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后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有以上症状,同时伴不均匀的鼾声,也应该想到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到有关的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就诊。
王智刚 2018-03-21阅读量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