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拥有一双闪闪迷人的大眼睛是很多人的梦想,随着医学发展,如今很多爱美者为了让眼睛更加好看都会选择双眼皮手术又称重睑术。一对优秀的双眼皮不仅能让你眼睛变大变好看更能提升你整体的气质。但双眼皮并不是做得越宽越好,如果要形成一对漂亮的双眼皮,必须综合考虑双眼皮的走形、宽窄,上睑肿胀度,睑裂宽度,睑缘弧度,眼睛的高度宽度之间的比例,眉眼间距等因素。其实无论做什么整形美容手术,关键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并找经验丰富的医生为你亲自操刀,这样对于手术的效果才会更加。一般有以下情况的适合做双眼皮手术:1. 内眦赘皮较严重,一般是内双或者单眼皮的人。2. 上眼睑皮肤比较松弛,眼皮脂肪多的人。3. 眼睑下垂状黑眼珠暴露较少,一只眼睛单一只眼睛双的人。4. 眼睛外形不是很美观,也可以通过双眼皮手术来得以改善的。很多人问我具体应该做埋线还是全切,今天就具体聊一下各个项目原理和优缺点。丁医生觉得每个人的眼睛不一样,想要达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所以做哪一种双眼皮手术还是个人选择问题哦。一、埋线手术原理:双眼皮埋线主要是在眼睑皮肤上开3到6个2毫米左右的小切口,然后用蛋白线将上睑皮肤和睑板缝合粘连达到双眼皮的效果,除了这两处之外,双眼皮埋线不会对眼部的其他组织造成损伤。优点:双眼皮埋线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因此恢复起来是很快的,一般术后前三天出现血肿现象,5到15天内血肿慢慢消除,一个月后双眼皮形态基本呈现,2到3个月,创口完全修复,就能显现出明显的双眼皮效果。缺点:双眼皮埋线所采用的材质主要是高分子蛋白线或进口尼龙线,这两种线埋线位置准确的话, 维持时间大多可以保持在3到5年。也有的上眼皮比较厚重的话,埋线双眼皮保持的时间会短一定,可能会在一年内消失。适合人群:适合眼睑比较薄、不臃肿、上眼睑皮肤比较紧致的人群二、全切手术原理:全切双眼皮主要是直接沿着术前医生画好的重睑线,逐层切开后,再根据受术者上眼睑皮肤和脂肪情况,通过切口去除多余脂肪,然后将上眼睑皮肤固定在所需高度的上眼睑睑板上,调整弧度而形成双眼皮,从形成创伤情况来看,全切双眼皮术更容易造成眼部创伤。优点: 全切的是比较永久,保持的时间比较长,不容易掉成内双,适用人群广。缺点:全切双眼皮术是双眼皮手术中创伤最严重的方法,所以恢复期比较慢。一般术后一周出现严重肿胀现象,7到39天内慢慢消肿,三个月后肿胀才会基本消退,要想完全恢复自然状态,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样子。而且全切是不可逆,如果做得不好或者做得不满意要去调整恢复是很麻烦的。适合人群:适合任何类型、任何年龄的单眼皮,对上眼睑皮肤松弛和上睑臃肿者尤为适宜。最后丁医生作为华山医院整形科的专业医生,接触这方面的项目比较多,不得不说现在世面上随便一个美容院就可以做双眼皮手术,但有些美容医院的医生都是根本没有学过眼部构造也没有医师资格证的人。所以希望各位不能因为贪便宜,而把自己的眼睛葬送了,而且如果你手术做得不成功,想要修复是很难的,恢复得自然就更难了。所以请大家还是到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做正规手术,这样对你和你的眼睛都是最负责任的做法。
丁志 2020-04-10阅读量9191
病请描述:双眼皮手术后,无论是埋线的、微创的还是全切开的方法都有可能在皱褶下面有一条“肉条”,这是因为原来的单眼皮是一整层,没有局部凹陷,在双眼皮手术后,人为形成了一条“凹陷皱褶”,在皱褶的下面有局部一条凸起,形似肉条,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很多人对这个肉条有遗憾,想要修薄或者去除。肉条形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双眼皮皱褶下面有很多脂肪、筋膜或者肌肉堆积,由于双眼皮的皱褶是人工形成的,靠的是一条瘢痕作为固定,瘢痕很坚固,缝线下面一直到睫毛之间的上述软组织随着眨眼活动堆积,形成了肉条;2.由于双眼皮皱褶瘢痕坚固,影响了下面的皮肤软组织淋巴回流,这样由于淋巴液堆积,在术后早期肉条感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愈合一般都越来越好,最终淋巴回流都恢复好,肿胀自然恢复;3.双眼皮皱褶的缝线挂扣不牢固,这样随着睁眼,固定的位置漂浮下移,把皱褶与睫毛之间的软组织向下推挤,形成了一条肉条,而在闭眼的时候,推挤作用消失,眼皮就会比较平整;4.很大一部分情况,求美者眼皮本身就肥厚,肉条就已经存在,但是由于单眼皮显示不出来肉条,再加上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患者对此都不在意,但是做过手术之后,患者每天反复照镜子再加上心理作用,对变化特别敏感,又很容易把网络上叙述的东西往自己身上安,造成了把正常的眼睑术后变化过度化夸大,而且,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有“肉条”。自己觉得双眼皮手术后有肉条怎么办?首先是去看医生,听医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一种情况是真的存在肉条,脂肪筋膜等组织堆积,这就要手术切开,切除和修薄双眼皮皱褶下面的这些软组织,把皮肤铺平,重新固定好,这种时候会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也是我平时修复最多的情况,需要精细的操作和彻底的止血,减少恢复时间并且减少瘢痕组织;另外第二种情况是患者自己的眼球比较凸,而实际上眼皮是不肿的,也没有过多的软组织,此时就不能再去除组织了,就是说不能手术修复;第三种情况是眼皮非常厚,这样缝合之后刀口的缝合痕迹就比较明显,虽然脂肪和筋膜肌肉都已经处理的很到位,但是皮肤切口的深痕明显,这不是肉条,并不需修复。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原创】预防面部下垂你要做的功课是什么?°【原创】人脸发腮了是什么原因?°【原创】为什么有的人一看就是做过拉皮?如何避免拉皮过度?
刘天一 2020-04-02阅读量8195
病请描述:提眉术也可以叫切眉术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方法,六十多年前,即有医生报道了采用这个方法来做眉部外伤之后畸形移位的矫正,其后,在美容外科中逐渐开始应用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提眉术也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整容手术项目之一,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施行这个美容治疗。 提眉术顾名思义就是在眼眉周围的手术(图一) 眉上方切口: 手术切口可以在眉的上方,好处是上提下垂的眼皮,使得双眼皮变宽,尤其是外侧下垂的眼皮上提的效果最好;另外还可以上提眼眉,对于“八字眉”的矫正效果最好;还可以解决眉眼间距过窄的问题,拉大眼眉和眼睛之间的距离,缺点是瘢痕相对明显些。 眉下方切口: 也可以选在眉的下方,好处是瘢痕隐蔽性良好,同样可以上提眼皮,但是缺点是不能拉开眼眉和眼睛的距离,对于眉眼间距过近的人不太适合。 (图一)切眉的两种方法:眉上切口&眉下切口 提眉主要的疗效是改变眼眉的位置,加大双眼皮宽度,改善上眼睑一些横行皱纹,加大眼睛睁开的程度,轻度地矫正鱼尾纹。由于这些都是提升的效果,因此,提眉也属于面部年轻化的内容。 关于提眉的瘢痕,虽然不可能一点没有,但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恢复,瘢痕都会变成一条窄窄的白印很模糊,通过化妆即可很好地掩盖。有些人会在疤痕上面再做文眉,那么就会更加好地隐藏瘢痕,达到天衣无缝的效果。(图二)提眉术后七天 (图二)提眉术后七天 图片介绍: (图一)切眉的两种方法:眉上切口&眉下切口 (图二)提眉术后七天 阅读我的更多文章 °【原创】人中越来越长,咋办? °【原创】有了法令纹是做填充还是做拉皮? °【原创】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需要做拉皮了?
刘天一 2020-02-09阅读量8178
病请描述:眼周衰老是一个人面部衰老最先开始的部位,是衰老的标志,也是整形美容外科医生临床挑战之一,上眼睑的衰老表现为皮肤松弛、双眼皮变窄、眉毛下移外侧低垂;下眼睑的表现为眶下缘部位皮肤松弛伴随脂肪膨隆,外观就像是一个袋子脱垂出来,俗称“眼袋”。眼袋一旦形成,基本都不能用保守的方法去除,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图一)外路眼袋手术术后即刻很多人想做拉皮,希望通过一个手术达到多种效果,其中就有人问:“拉皮手术是否能够起到去眼袋的作用,做拉皮就在眼周做下提升,这样避免了眼袋切口的瘢痕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结果”,但是,想法虽然美好,但是实际却是无效的或者微效的。为什么没有效果呢?因为眼袋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皮肤逐步松弛,弹性和张力减小,无法抵御脂肪的下垂;另外一个就是脂肪越来越多、越来越膨隆,向皮肤侧的压迫和顶的作用越来越大,最终想成局部外凸。这两个原因就定了眼袋就是局部的问题,都限制在眶缘范围之内,而在边界,眶部皮肤和面颊部皮肤的厚度和质地都有明显的差别,眼袋也过渡到消失。因此,目前眼袋的处理原则都是在眶部局部进行处理,毋须延伸到面颊部和颞部。而拉皮手术则是侧面部、面颊部、颈部等区域大范围的处理,但是并不延伸到眶缘内侧的区域(图二),主要原因是提拉效率的问题以及手术安全性的问题。而且,像大换套小环的原理一样,各司其职,各有不同的作用范围。同样拉皮就相当于大环,眼袋则相当于小环,两者各有不同的运动作用轨迹,大环的作用力无法传递到内环的所有部分,也就无从谈起只要大环不要小环的方案,必须分别处理才能有效。(图二)额颞部位作用力达不到眼眶下缘,但对上眼睑是有效的我都会建议我的求每者将各个手术分开施行,可以先做眼袋,也可以先做拉皮,然后恢复好了才会做下一次,这样安全而又稳妥。图片说明:(图一)外路眼袋手术术后即刻(图二)额颞部位作用力达不到眼眶下缘,但对上眼睑提升是有效的
刘天一 2020-02-01阅读量8177
病请描述:很多人都听说过:仅仅从眼袋的手术切口,既能够把眼袋去除,又能够提升面中部,把法令纹也提升从而减轻法令纹深度,一举多得,美事一桩。那么,事实是这么回事吗?真的能有这么惊奇的效果吗?我们现在就来分析下这个手术的基本原理,手术切口是没有问题的,后面的内容有点抽象,可以边看图边理解。在下眼睑睫毛下面1-2mm的距离与睫毛平行做切开,同时在外眼角与隐裂平行向下延长约2-5mm,切开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去除一部分脂肪,然后再向下越过眶缘,在间隙中或者骨膜表面或者深面,继续向下分离把皮肤掀起,这个步骤就已经超越了眼袋的做法了,然后分离保护好神经血管束,一直分离到上颌骨近法令纹的位置。这个时候整个皮肤和肌肉等组织都已将从骨头上面掀起开,向上外侧提起这些皮肤软组织,牢固地固定在骨膜表面,这样,在法令纹以上部分的组织都向上移位固定了,法令纹变浅,改善下垂外观,同时切除多余的皮肤,眼袋的位置平坦,明显达到年轻化的效果(见图一)。(图一)手术切口,分离范围这个方法虽然理论上非常完美,但是最关键的是适应症选择上,举例来说,一个小姑娘在商店逛街想买一件衣服,要挑选一件最适合她自己的颜色款式。选择好了,能够搭配出最美丽的效果;如果选择的不合适,那么不但无法显示出美丽效果,反而适得其反,显得丑陋。眼袋切口中面部提升这个手术方法尤其特别需要选择合适的求美者,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的中面部比较薄弱、皮肤薄且皮下软组织不多、皮肤不仅、弹性不好等情况比较适合做中面部提升。如果求美者皮肤非常紧致而且厚实、颧突部位高耸、法令纹很深、皮肤等软组织移动性差,那么这个时候就并不适合采用中面部提升的方法,否则,不但提升的效果不明显,而且向下力量过多过重长期会导致复发下垂,甚至出现眼睑外翻。(图二)眼袋切口面中提升的弊端总而言之,再好的方法,再精巧的设计都需要整形外科医师来操作完成,求美者需要的是找到一位好的医生并信任他,不要自己固执地认为某种方法一定最好,或者别人用了某种方法自己也一定要用,最后吃亏的是自己。图片介绍:(图一)手术切口,分离范围(图二)眼袋切口面中提升的弊端
刘天一 2020-01-20阅读量8584
病请描述:眉部下垂是面部衰老比较早出现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一般说来,年轻人的眉部呈现出轻度的外侧三分之一高挑的外观(图一上),或者相对比较平直的状态。随着年龄增大,由于皱眉肌的长期活动,眼眉内侧一半经常性上提;由于反复性的笑或者愤怒的表情,眼睑外侧眉尾部分经常性聚拢收缩使得眉尾下垂,这样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眼眉内侧一半较高而外侧一般逐步下垂,形成“八字”样的外观,显得非常衰老无神。而且,下垂的眼眉还会下压上眼睑皮肤,使得双眼皮皱褶也变窄,形成“三角眼”外观,面貌明显衰老(图一中)。 (图一)上:年轻时的眉眼,中:衰老之后的眉眼,下:内窥镜提升后的眉眼 切眉手术是一项非常适合改善这种衰老的手术项目(图二),刀口可以选择在眉毛上缘,也可以选择在眉毛下缘,通过对皮肤的切除,可以提高眼眉位置、改变眼眉弧度、上提并紧致上眼睑皮肤、将三角眼恢复到正常的弧度。但是,这个方法的瘢痕相对还是比较明显,眉上切口的瘢痕更重些,有瘢痕体质的人也会重一些,因此,有些患者对次有较大的担心,也限制了她们的选择。 (图二)传统的提眉术后十天,适合无疤痕体质人群,切口位于眉下 拉皮手术尤其内窥镜微创拉皮手术可以完美地克服上述瘢痕的缺点(图一下) 手术过程详解:这个方法是在头皮之内选择3-5个长约2厘米的小切口(切口恢复后可参考我之前的文章),把面部专用的内窥镜放入进去后,用特殊的器械(极细)在视频下面精细剥离。额颞部皮肤重新复位,固定到年轻状态时的位置,从而使得眼眉外形得到彻底的纠正。这种处理方法因为全程可视又是微创操作,之后恢复非常之快,而且小切口都隐藏在头皮头发之内,达到无痕的目的,在面部眼眉周围看不到任何的瘢痕。 图片说明: (图一)上:年轻时的眉眼,中:衰老后的眉眼,下:内窥镜提升后的眉眼 (图二)传统的提眉术后十天,适合无疤痕体质疤痕体制人群,切口位于眉下
刘天一 2019-12-21阅读量9026
病请描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设备的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上发现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那么当发现未破裂动脉瘤时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呢?前些时侯听到某一医院医师说他们医院只要发现颅内动脉瘤,就要报危急值!也就是说,这个病人是高风险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治疗!事实果真如此吗?本人观点是要示具体情况而定:1、有临床表现的未破裂动脉瘤,比如:头痛明显的,有眼睑下垂的,有肢体功能障碍的等等,这往往是动脉瘤比较大了,压迫周边神经或重要脑结构了,这样的未破裂动脉瘤可能随时有破裂出血的风险,就应当列入高风险人群,积极采取治疗措施。2、根据国际通用观点,前循环直径大于7毫米,后循环直径大于5毫米的未破裂动脉瘤,或者直径小于这个数值,在动态随访过程中有增大的未破裂动脉瘤,因其破裂风险较高,是需要考虑治疗的,但也不至于立刻列入危急人群之中。只要知道这个病是要积极治疗的,否则有破裂出血危及生命的可能就可以了。3、前循环直径小于7毫米,后循环直径小于5毫米的未破裂动脉瘤,国内有的观点把这个标准分别降到5毫米和3毫米,假如这个未破裂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尤其有小尖角样突起的,出血风险也会提高,因此也是主张治疗的。 因此,如果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颅内有一个或多个未破裂动脉瘤,是不是需要治疗或马上治疗,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尤其是前循环直径小于5毫米,后循环直径小于3毫米的未破裂动脉瘤,特别是海绵窦段动脉瘤,一般不主张马上治疗,建议首次发现半年后行头部血管核磁共振复查,往后每年复查一次,示动脉瘤有没有增大再决定需要不需要治疗。 至于未破裂动脉瘤如何治疗问题通常不外于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及经皮股动脉穿刺介入栓塞术两种方案,具体怎么选择要看动脉瘤大小、形态、部位、患者情况、医院条件以及手术操作医师经验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总体来说前循环动脉瘤,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首选开颅手术夹闭,后循环尤其是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优先考虑介入栓塞治疗。
王俊兴 2019-09-25阅读量9141
病请描述:本共识囊括了上睑下垂的诊断和分度、分类、术前评估、手术时机选择、术中矫正量评估、术式选择、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在内的几部分内容。 诊断和分度 在正常情况下,睁眼平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mm;在排除额肌作用下,遮盖>2mm即可诊断为上睑下垂。 单侧上睑下垂者可与正常侧进行对比估计下垂量:两眼平视时,两侧睑裂高度差,即为下垂量。双侧上睑下垂者则需观察上睑缘遮盖角膜的程度,根据遮盖程度分为:(1)轻度:遮盖≤4mm,此时下垂量为≤2mm;(2)中度:遮盖>4~≤6mm,下垂量>2~≤4mm;(3)重度:遮盖>6mm,遮盖达到瞳孔中央,此时下垂量>4mm。 分类 根据病因,上睑下垂主要分为以下5类。 01 肌源性: 肌源性上睑下垂可以是先天性的,也可以是后天性的。先天性者多因上睑提肌发育不良所致,也可由于支配上睑提肌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发育障碍所致;其病理表现为上睑提肌肌纤维横纹消失,数量减少,走行紊乱,被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取代,并且该病理表现缺陷程度与上睑下垂严重程度呈正比。临床上此类患者不仅表现为上睑提肌收缩功能减弱,同时也存在舒张功能的下降,即上睑迟滞。后天性者主要是由于局部或弥漫的肌肉疾病所致,如肌强直综合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及重症肌无力等。 02 腱膜性: 由各种原因引起上睑提肌腱膜裂孔或者断裂所致,多见于自发性或退行性变如老年性上睑下垂,也可见于外伤、内眼手术或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此时上睑提肌肌力较好,肌力评估量多>8mm,上直肌功能正常。 03 神经源性: 由动眼神经或动眼神经分支麻痹所致,可伴一条或多条动眼神经支配的眼外肌功能障碍,多数表现为上睑下垂伴上直肌功能障碍。 颈部及脑干交感神经病变,导致Müller肌收缩功能障碍,睑裂变小。最常见于Horner综合征。 Marcus-Gunn综合征又称下颌-瞬目综合征。典型症状为张口或使下颌移向对侧、咀嚼等动作时,单侧眼睑上提、瞬目、睑裂扩大。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翼外肌和上睑提肌的神经支配发生中枢性或神经核下性神经纤维连接异常所致,或者三叉神经与动眼神经之间在周围运动发生了异常联系。 下颌-瞬目综合征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需对术前睑裂大小,瞬目值进行检测,并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治疗意愿并充分交代术后的问题。若术前瞬目值<2mm,可按上睑下垂治疗;若瞬目值较大,则需先解决瞬目再进行治疗。 04 机械性: 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眼睑瘢痕样增厚所致。可见于外伤、肿瘤侵犯或手术等原因。 05 假性: 此类患者不是因为患侧上睑提肌功能障碍所致。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眼球内陷致上睑支撑欠佳,表现为睑裂变小;长期眼睑痉挛所致上睑睁开困难;对侧眼睑退缩如甲状腺相关眼病,健眼则表现出眼睑下垂;严重睑皮肤松弛或赘皮遮挡睑缘,表现为眼睑下垂。对于假性眼睑下垂,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术前评估 术前评估内容主要包括: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睑裂大小、上睑提肌肌力、上睑上提量、额肌肌力,Bell征。另外还需要进行眼科相关的视功能检查、屈光状态测定、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等。 01 MRD: MRD值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上睑下垂程度的评测指标,包括上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1)和下睑缘角膜映光距离(MRD2)。该指标将下垂度量化,对后期的随访分析提供了更为客观的依据。在国际交流时,通常都需要使用MRD值来对上睑下垂的治疗进行评价。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同时用一光源置于患者眼前,此时角膜中央反光处到上睑缘的距离即为MRD1。当患者肌力较差,睁眼时无法暴露角膜中央反光处时,则检查者用手上提睑缘,上提的量同时计作负数则为该眼的MRD1。MRD2检查方法同MRD1,测量数值为下睑缘到角膜中央反光处。 02 睑裂大小: 可作为评价下垂程度的补充指标。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嘱患者睁眼平视,此时在瞳孔中央处测量上下睑的距离,即为睑裂大小。另外还应检查患者上视,下视时的眼裂大小作为补充。 03 上睑提肌肌力: 该项检查主要用以评价患者上睑提肌肌力的情况,主要用于根据肌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后先嘱患者向下看,再嘱患者向上看,此时上睑移动的距离即为上睑提肌肌力。通常上睑提肌肌力评估量<4mm为差,4~<7mm为中,7~<10mm为良,≥10mm为正常。 04 上睑上提量: 该项指标是全身麻醉手术时,制定术中睑裂闭合不全值(兔眼值)的计算基础。检测方法:检查者用拇指沿眉毛长轴方向按压住额肌,先嘱患者闭眼,再嘱患者平视,此时上睑移动的距离为上睑上提量。 05 Bell征: Bell征指闭眼时眼球上转的功能。由于上睑下垂术后早期会存在闭合不全的情况,Bell征反应了患者是否有眼球上转的保护动作,若Bell征阴性或可疑阳性,则术中矫正值应偏小用以保护眼球。检测方法:检查者嘱患者轻松闭眼,在此状态下轻轻掀起上睑观察眼球位置,若眼球上转良好则为Bell征阳性,若眼球无上转则为阴性,上转不佳计作可疑阳性。 06 额肌肌力测量: 该指标可在进行额肌相关手术时提供参考值。检查方法:嘱患者下视,在眉弓下缘中央部做一标记,然后嘱患者上视,测量标记点的活动距离即为额肌肌力。 07 眼位检测: 术前测定,用于在术中和术后对比,避免因上睑下垂手术造成眼位的变化。检测方法:令患者注视眼前33cm一目标,观察患者眼位是否居中对称。继而检查者遮盖患者一眼,观察未遮盖的另一眼是否转动;然后去掉遮盖,观察去遮盖眼是否转动,检查是否存在斜视。 08 眼球运动: 术前检测,用于在术中和术后对比。重点检查上直肌功能,若眼球上转时,角膜下缘低于内外眦连线水平,则提示上直肌功能减弱,手术矫正量宜保守。检测方法:检查者手持光源位于患者前约33cm,引导患者双眼分别向6个诊断眼位运动,观察被检者双眼的转动情况并记录角膜缘与睑缘或内外眦的距离。注意检查时被检者头部不能跟随目标转动。 手术时机选择(略) 术中矫正量判断 局部麻醉下手术患者在坐位时,术毕应矫正到睁眼时高于健侧1mm,双侧下垂的患者,术毕时上睑位于角膜缘下1mm。 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在术前预估术中矫正的睑裂闭合不全(兔眼)值。对于单侧患者,术中"兔眼"值应为压住额肌后,睁眼时健侧上睑上提量减去患侧上睑上提量。对于双侧患者,术中"兔眼"值应为9mm减去患侧上睑上提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Bell征阴性者,兔眼值应减少,通常为5~7mm。 进行额肌相关手术时,矫正量应达到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mm。 术式选择 01 利用上睑提肌相关手术: 利用上睑提肌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是最符人体生理结构的一种术式,常包括上睑提肌前徙、上睑提肌折叠、上睑提肌缩短3种手术方式。但对于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功能极差或消失,选择上睑提肌手术会出现矫正不足的情况。 02 利用额肌相关手术: 是对上睑提肌功能较差患者的有效治疗补充。通常适用于上睑提肌肌力较差,或由于外伤、手术等原因,上睑提肌结构破坏时可利用该手术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额肌瓣、额肌筋膜瓣、利用自体或异体材料悬吊的额肌动力来源矫正方法。 03 利用Müller肌的手术: 理论上通过结膜-Müller肌切除来缩短Müller肌,以增加Müller肌肌力而抬高上睑。但Müller肌为表情肌,受交感神经支配,通常适用于轻度上睑下垂。 04 睑板切除术: 通过适量切除部分睑板,以达到抬高上睑的作用,需注意睑板宽度至少保留5mm。可单纯适用于轻度上睑下垂患者,也可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手术,用于中、重度下垂患者。但睑板除了具有眼睑支撑作用外,睑板腺分泌脂质是保证泪膜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睑板切除术后泪液稳定性及代偿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05 利用上睑提肌与上直肌联合筋膜鞘(CFS)的手术: CFS是上直肌和上睑提肌之间的筋膜组织,对于重度下垂患者,可将此结构与睑板缝合增强悬吊效果。但因该筋膜与上直肌和上直肌相联系,所以缝合固定时容易出现上直肌功能障碍,术中需要严密观察避免这种情况。在术后需严密观察复视、下斜视的并发症。 对于以上术式的选择,主要根据上睑提肌肌力的情况来选择:(1)当肌力评估量≥7mm,患者仅表现为轻度下垂时,多采用上睑提肌前徙,上睑提肌缩短的方法来进行矫正,也有报道利用单纯睑板切除或结膜-Müller肌切除来进行矫正。(2)当肌力评估量为4~<7mm,患者表现为中度下垂时,多采用上睑提肌缩短手术即可达到较好的矫正效果。(3)当肌力评估量<4mm,患者表现为重度下垂时,可先尝试进行上睑提肌缩短手术进行矫正,若矫正不足,可联合睑板切除进行矫正,若仍不足,则可继续加上联合筋膜鞘手术来进行手术矫正。若此时仍无法得到较好的矫正效果,或者术前对上睑提肌肌力检查时肌力极差,评估量<1mm,则可采用额肌相关手术进行矫正。 另外也可在术前先评估术中矫正量,以此为依据决定手术方法。术中先进行上睑提肌前徙手术,若矫正量未达到术前评估值,则继续进行上睑提肌缩短术,若矫正量未达到评估值,继续进行睑板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手术,若矫正量未达到评估值,继续进行睑板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加CFS悬吊。最后的联合术式可以覆盖包括重度下垂在内的大部分上睑下垂患者。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即时,睑裂闭合不全>2mm,Bell征阴性或可疑阳性时建议下睑做Frost缝线将上下睑闭合对患眼涂眼膏保护并将下睑缘缝线拉起将上下睑闭合,并用护眼冰袋进行冰敷,冰敷过程维持到术后第2天。 术后第3天拆除包扎纱布后,白天嘱患者4次/d湿润用滴眼液滴眼,夜间涂眼膏护眼,下睑缘缝线辅助闭合眼睑。此护理流程一直持续到患者夜间睡眠时角膜不暴露为止。患眼涂眼膏保护并将下睑缘缝线拉起将上下睑闭合,并用护眼冰袋进行冰敷,冰敷过程维持到术后第2天。 术后第3天拆除包扎纱布后,白天嘱患者4次/d湿润用滴眼液滴眼,夜间涂眼膏护眼,下睑缘缝线辅助闭合眼睑。此护理流程一直持续到患者夜间睡眠时角膜不暴露为止。
王俊芳 2019-04-24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近日,胸外科成功抢救一名罹患肺癌合并Lambert-Eaton 综合征的重症患者。患者,男性,53岁,因咳嗽伴痰血1月至我院就诊,PET/CT排除远处转移,于2008年6月30日在我院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术后恢复可,术后第11天顺利出院。术后病理:左肺上叶鳞癌,肿块6*5*5cm大小,pT2N1M0-Ⅱb期。患者出院后第二天,出现肠梗阻症状,继而出现腰背部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随之既以下肢无力,无法站立,进而出现全身肌无力症状,无力吞咽、无力咳痰,双侧眼睑下垂等。患者急诊入院后,病情笃重,生命垂危,患者无力咳痰,面罩吸氧下氧饱和度难以维持,仅能维持在80%-90%之间。根据患者的病情,丁嘉安主任考虑患者为少见的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部位,从而产生肌无力等症状,又称肌无力综合征、类重症肌无力等。临床上易误诊为重症肌无力,约60%的患者与小细胞肺癌相关,而该患者的病理类型较为特殊,为鳞状细胞癌。该患者的症状较为典型,主要是表现为,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且下肢明显,累及颅神经,伴有腱反射下降,及多种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在丁主任和姜主任的指导下,胸外科对于该患者进行了积极的抢救,包括反复的气管镜吸痰,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冲击治疗。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患者逐步转危为安,肌力渐恢复正常,并于2008年8月8日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已可正常下床行走,目前患者恢复状况良好。
谢冬 2018-12-18阅读量8694
病请描述:新发剧烈头痛、一侧眼皮下垂、发作性昏迷:提示脑动脉瘤破裂可能 一个65岁的老年女性,头痛一月,她以前从来没有头痛历史。凌晨加剧一次头痛后,伴随了一次暂时性的昏迷。在当日下午紧急送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根据病史和体检发现颈部抵抗、左侧眼睑下垂、左侧瞳孔扩大等表现,神经内科急诊值班医生考虑为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动眼神经麻痹。头颅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CTA显示双侧后交通动脉瘤,而左侧的后交通动脉瘤较大,为此次发病的病因。告知家属病情,紧急安排急诊动脉瘤微创介入栓塞。就在送去手术室前,患者再次诉说剧烈头痛,随即昏迷,呼吸不规律,考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病情十分危重。告知家属手术风险,一部分患者术前或者术中可能再次出血而死亡。家属表示理解,并且坚决要求急诊手术。当晚术后,麻醉醒来,患者四肢能够自发活动。术后两天,可以按照指令活动四肢,抬头,活动眼睛。能够脱离呼吸机自由呼吸。说明患者病情稳定了。 这个病例,说明,出现以往从来没有的头痛,就要注意检查,看看是否有脑内动脉瘤的可能,头痛是破裂的症状或者先兆,以便及早发现。因为动脉瘤破裂,第一次的死亡率30%,第二次破裂的死亡率60%以上,第三次的死亡率就更加高了。而且重症患者及时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也会留下严重的残疾。 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脑动脉瘤及其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史脑卒中的一种,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吸烟、女性、家族中有动脉瘤史、高血压的人群,可以进行脑磁共振或者脑CT血管造影体检,排除颅内动脉瘤。 一旦发生头痛,复视,眼皮下垂等症状,怀疑动脉瘤破裂,需要及时送神经内科急诊就诊。 (刘建仁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九院 北部 国家综合脑卒中中心、神经内科急诊(全天候24小时/7天);上海市宝山区漠河路280号 )
刘建仁 2018-10-28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