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消化道穿孔 > 内容

消化道穿孔内容

淀粉酶升高一定是得了胰腺炎吗

病请描述:通常情况下,胰腺炎患者会有血清和尿的淀粉酶升高,临床也经常据此来诊断胰腺炎。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简单一些说,胰腺炎患者淀粉酶不一定升高,而淀粉酶升高的患者也不一定都是胰腺炎。下表总结了能引起淀粉酶升高的情况。因此,遇到淀粉酶升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除了淀粉酶,其实应用于临床诊断胰腺炎的化验指标还有脂肪酶等其他化验指标。2. 诊断胰腺炎要根据病史、查体、化验、影像等综合判断,不能单靠某一指标或表现。3. 淀粉酶只用来诊断是否有胰腺炎,他具体数值的高低和胰腺炎严重程度无关。4. 容易和胰腺炎相混淆的疾病非常多,除了胆囊炎、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穿孔、肠梗阻、肾结石等腹部疾病,甚至有时候连带状疱疹、心梗等看似风马牛不相干的疾病都有可能误诊为胰腺炎,因此建议有相关问题及时就诊,让专业的医生来判断,以免延误救治,酿成大错。

孟凡斌 2024-08-06阅读量1801

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怎么办?02

病请描述:酗酒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已经为临床所熟知,尽管如此,其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酒精对于胰腺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能损伤胰腺、刺激胰腺分泌,并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括约肌痉挛,诱发发生。由于我国传统风俗所提倡的“孕妇进补”等不良饮食习惯亦为发生的重要因素,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刺激大量胰液和胆汁分泌,而此时孕产妇胰液和胆汁容易因排泄不畅时及括约肌痉挛引发。 此外,单个甲状旁腺腺瘤和甲状旁腺增生引起的甲旁亢及高钙血症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血钙增高能刺激胰腺外分泌,引起胰管钙化,同时也能诱导胰蛋白酶原的激活引起急性胰腺炎发生,导致反复流产,并容易被妊娠期的一些生理变化掩盖和忽略。一些妊娠期用药分类为B级药物如红霉素、美沙拉嗪、柳氮横胺吡啶、类固醇、噻嗪类利尿药物等可在妊娠中使用,但可能会引起急性胰腺炎。妊娠期高血压症也可因持续性动脉痉挛导致胰腺缺血及微循环障碍,诱发发生。妊娠呕吐、产褥感染和分挽也可诱发。妊娠期胰腺微循环障碍和血流动力学因素亦和发生密切相关:红细胞聚集性增高;高甘油三脂血症引起的血液粘滞性增高;纤维蛋白原增髙引起的红细胞桥接作用等因素使胰腺毛细血管缺血、通透性增加及形成微血栓,同时妊娠晚期腹腔内脏移位导致胰胆管压力增髙,加重了胰腺微循环障碍。 2、诊断 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改善孕妇和胎儿的结局但由于急性胰腺炎病程凶险,同时妊娠期孕妇内脏移位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易造成误诊、漏诊。 2.1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腹痛多为中上腹或左上腹,呈持续性胀痛,并可放射至左侧腰背部,伴有腹肌紧张。患者常有进食油腻食物病史。胆源性则以右上腹疼痛为初发症状,伴有黄疸,疼痛也可放射至右侧肩背部。可伴有发热、心动过速、血糖升高胰岛细胞受损,病情加重时出现胰腺出血坏死、腹腔大量液体渗出、麻痹性肠梗阻。引起子宫和胎盘的血液灌流急剧下降,同时剌激子宫导致宫缩,加重了子宫和胎盘血循环障碍,导致严重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流产、早产甚至胎儿死亡,同时,孕妇自身因胰腺炎及严重全身并发症和胎儿双重影响而危及生命。妊娠胰腺炎临床症状有其特殊之处,往往表现为不典型症状,由于妊娠中晚期子宫的上抬使腹腔解剖位置等发生改变,并由于缺乏大网膜对炎症的局限和包裹作用,炎性渗出物流至下腹部引起疼痛可被误诊为早产、胎盘早剥、临产宫缩或阑尾炎,腹泄可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 2.2  实验室检查 血、尿淀粉酶为最常用检测指标,同时需动态观察值的变化。90%患者血清淀粉酶升高,在发病后3-13小时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但仅维持72小时升高,4天至5天后迅速下降至正常。其他疾病如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急性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病毒性肝炎和宫外孕等也可有淀粉酶的升高,但很少超过正常值2倍以上。因此,血清淀粉酶值超过500u才有诊断价值,检测值愈高则诊断的准确度愈高,但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腺组织被破坏,生成的淀粉酶很少导致测定值低;血清脂肪酶特异性和灵敏度髙于血清淀粉酶,因前者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具有诊断价值。胰腺损伤时脂肪酶被大量释放,4小时升高2-50倍,且维持1-2周。 患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亦增高,同时中、重度患者若并发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时常有血生化和血气分析值改变。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及肝酶谱、血胆红素测定常可发现胰腺炎病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常提示高脂血症胰腺炎,肝酶谱异常及血清胆红素升高常提示为胆源性胰腺炎。血糖早期升髙常是肾上腺皮质的应激反应,后期升高则是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若超过则反应胰腺广泛坏死,预后不良。 本文选自:肖柄华、黄耿文,妊娠期急性胰腺炎旳诊断与治疗。 原文链接地址: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单中心20年52例分析-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3-08-10阅读量2180

警惕隐匿的生命杀手&mdas...

病请描述:近期接诊的一些分期偏晚的胃肠肿瘤患者,让身为胃肠外科医生的我感到心情沉重,因为尽管进行了规范的手术根治或是系统的全身治疗,但最终疗效却不敢过于乐观。在受囿于医学局限性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消化道肿瘤的狡猾与隐匿。这些患者有些以消化道穿孔或梗阻为首发症状,有些因为持续发热首次就诊,结果都查出是进展期或晚期恶性肿瘤,而患者在就诊前都没有明显症状,或是缺乏特异性表现,导致了疾病诊疗的延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任重道远!年龄40-45岁以上,平时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但凡出现消化道症状或难以解释的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杨德君 2022-08-03阅读量8643

神奇!! 右下腹痛的克星&m...

病请描述:    “阑尾炎”,一种外科最常见的疾病,当普通的腹部超声和CT检查都不能明确诊断时,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蹊跷的右下腹痛       “钟教授真厉害!害我大半年的腹痛,跑了好多家医院,都没解决,在他手上,不到1天就好了……”日前,张先生(化姓)带着家人再次来到钟教授门诊,感谢教授及时给他解除了困扰他大半年的痛苦。     半年前,张先生开始不明原因间断右下腹痛,有时伴有发热,至当地多家医院,积极做了几乎全部检查,验血、腹部超声、腹部增强CT及磁共振等,都没查出毛病所在,没发现腹痛原因,间断在当地医院按“阑尾炎”应用抗生素治疗,症状可以缓解,但仍然会间断出现。曾有医生建议他把阑尾切除看看,张先生没有勇气去“拿掉它”。经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有套好的微创的检查及治疗腹痛的新方法。果然不出所料,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图1右下腹痛&肠镜+造影探查 教授详细分析病情,化解腹痛难题     钟教授详细了解病情,患者间断右下腹痛半年余,多家医院腹部超声、CT、磁共振等相关检查,均未发现腹痛原因,多次按“阑尾炎”保守治疗,腹痛症状可缓解。目前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已经非常成熟,建议患者可行肠镜检查+阑尾造影,进一步查找腹痛原因,必要时进一步治疗,不开刀,不住院,保留阑尾的完整性和功能存在。诊疗方案和张先生及家属沟通后,检查顺利进行。 检查及手术过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内镜中心,一台常规的肠镜检查顺利进行,钟教授娴熟地循腔进镜,不放过一丝一毫角落,肠腔内的“美景”尽收眼底。未发现肠道有异常表现,顺利到达回盲部,找到阑尾开口。仔细观察阑尾开口,无明显异常,内镜直视下,辅助X线透视,导丝顺阑尾开口顺利插管,进一步造影检查,阑尾腔未见明显狭窄及充盈缺损,予以冲洗后,大量脓液随即从阑尾开口涌出。“这就是他反复腹痛大半年的罪魁祸首,藏得还比较深……”钟教授兴奋地给旁边学习观摩的医生讲解,掌声即刻全场响起……钟教授继续给予阑尾腔反复冲洗并吸引,直至流出液体由脓液转清澈,顺利退镜。检查及手术顺利结束。张先生当天即恢复饮食并下床活动,无任何不适。其后张先生腹痛再也没发作过。 图2肠镜检查+阑尾造影+阑尾炎内镜下治疗 专家指点迷津     阑尾位于腹部的右下方,长约6-10cm,是单一开口的管状器官,是一个细长而弯曲的盲管,远端是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阑尾本身为淋巴器官,分泌肠道激素类物质,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阑尾在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肠道菌群调节和存储器官,并非可有可无的多余器官。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与阑尾腔梗阻和感染有关。常见症状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原则上一经确诊,建议尽早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保守治疗、开腹阑尾切除术、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自然孔道阑尾切除技术(NOTES手术)及经内镜保留阑尾手术-逆行性阑尾治疗术(ERAT)等。 图3阑尾及阑尾炎症、阑尾粪石     外科手术是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式,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随着微创理念及技术的发展,以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手术愈来愈微创,许多器官无需再切除,而得以保留其完整性,进而保留其功能。     现阶段,无论外科开腹、腹腔镜微创,还是NOTES手术,均是把阑尾切除。随着软式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部分需要外科手术解决的消化系统疾病,通过软式消化内镜即可得到有效诊治。内镜下逆行阑尾治疗技术(ERAT),是目前可以保留阑尾的新的微创、无创的术式。     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是在肠镜直视及X线辅助下,通过阑尾腔逆行性插管、造影,评估阑尾腔内情况,并进行冲洗、抽吸、减压,如存在粪石,可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粪石,以解除阑尾腔梗阻,如存在粪石取出困难或阑尾腔狭窄、梗阻,可放置胆胰管塑料支架持续引流(术后1-2周可复查阑尾超声或肠镜评估,根据情况取出支架),达到快速降低阑尾腔内压力、消退炎症的目的,进而可以保留完整的阑尾及其功能。当然,对于存在阑尾穿孔、坏死的复杂性急性阑尾炎,仍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图4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 图5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     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技术微创、无创、安全,短期内疗效显著。腹部无切口、无瘢痕,创伤小,肠功能影响小。相对外科手术,其并发症(比如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腹腔脓肿等)的出现率大大降低。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其生活质量,而且恢复快、疗效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无创治疗的优越性。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钟芸诗教授团队,对于内镜下逆行性阑尾治疗技术(ERAT),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既免除了患者手术之苦(不开刀),又保留了阑尾的完整性及其生理功能,而且恢复快、疗效可靠。专家介绍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世界内镜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微创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TEM学组副主任委员、早诊早治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的内镜治疗和基础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开展并熟练掌握包括ESD、EFTR、EUS、ERCP等各种内镜诊疗操作。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钟芸诗 2022-02-16阅读量1.3万

胃超声造影检查简介

病请描述:   胃超声造影检查是在检查前喝一杯香香的“芝麻糊”似的胃肠超声助显剂.消除胃肠道内气体的干扰,使声束可以穿透胃壁,透视到胃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清晰显示胃壁结构及其病变。它是胃肠疾病初诊的不二之选,可以动态观察胃蠕动.评估充盈排空功能.了解胃形态位置,也可以精确观察胃黏膜层次结构.辨别各类良恶性病变.对大部分胃溃疡、胃窦炎有较强的辨认能力,对胃肿瘤的初筛和侵犯层次.范围评估更具优势。操作简便. 禁忌症少. 适用于不敢做胃镜者,和不宜做胃镜者(老人.小孩.孕妇.某些基础疾病禁忌者)声像图对体型偏瘦者显示最佳。胃超声造影检查前准备 1)检查应在上午空腹状态下进行; 2)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不宜食易产气、不易消化的食物,检查前禁食8-10小时,禁饮4小时以上; 3)已在放射科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患者.应等钡剂完全排出后,才能进行胃超声造影检查。胃超声造影禁忌证: 急性胃扩张、消化道穿孔、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完全性幽门梗阻。胃肠超声造影的优势: 1)无痛.无创.可重复检查。 2)胃超声造影可发现胃肠黏膜的病变,还可区分胃壁内还是壁外的肿物,并能显示胃肠黏膜下肿物.观察肿物的内部结构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3)对胃周围脏器如肝.胆.胰腺亦有诊断效果,尤其对胰腺疾病诊断更佳。 4)可实时显示胃腔内的充盈.排空及蠕动情况,观察胃功能状态。 5)安全性高:一人一杯显影剂.检查时超声探头放在患者的体表 不伸入胃肠腔内,故无交叉感染之忧。   胃超声造影检查虽较简便,但花费的时间较长,需要医生耐心反复观察.灵巧的扫查手法以及专业准确的判断,还需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检查效果。         如发现胃内肿物超声可以初步诊断,但确诊还需在胃镜下取活检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胃镜能看清胃腔内的病变.但无法判断肿瘤是否浸润到粘膜下.这点超声可以弥补,因此胃超声造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胃镜检查的补充,所以超声和胃镜在肿瘤诊断上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具有互补的作用。         胃超声造影在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的便捷条件下,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它的不同凡响。胃超声是一项便捷与实力并存的检查,是广大群众的福音。

童仙君 2021-07-26阅读量1.2万

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危险...

病请描述:3、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依据2018年东京急性胆囊炎指南,以下三个方面为基础:(A)局部炎症征象,包括(1)墨菲征;(2)右上腹部象限肿块/疼痛/压痛,(B)全身炎症征象,包括(1)发热,(2)CRP升高,(3)白细胞计数升高;(C)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表现。怀疑诊断:A1项+B1项目;明确诊断如下:BC中一项中有一项。值得注意的是,PEC除了具有一般急性胆囊炎的特点以外,其还具有以下临床特点:(1)发病时间:症状出现的较晚,一般于ERCP术后24-48小时后才开始出现症状,一般术后第一天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甚至出院后才出现腹痛等症状;(2)白细胞计数较高,一般多在15.0×109/L以上;(3)影像学特点:除了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周围积液等表现之外,有时候胆囊壁或胆囊内,甚至胆囊周围和腹腔显示空气,此时应该考虑气肿性胆囊炎,这种病人胆囊往往已经坏疽。(4)早期很容易与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胆管炎等其他并发症互相混淆,增加诊断及治疗的难度。(5)病情较重,进展快,容易发生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感染较重,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4、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4.1胆囊切除术:首选治疗方法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如病人能耐受手术,应该尽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如果病人不能耐受手术,可以考虑行保守治疗和急诊胆管引流,通过保守治疗情况好转后行LC。手术风险高的患者行LC时,须注意预防术中损伤,必要时,及时开腹手术或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ERCP术后急性胆囊炎其与普通的急性胆囊炎不同,病情进展很快,感染较重,容易发展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可以导致胆囊穿孔,保守治疗效果差,应该尽早行手术治疗。 4.2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法(PTGBD)对于有严重基础疾病,病情危重,无法耐受全麻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或者合并肝胆恶性肿瘤晚期保守治疗的患者,可采取在B超定位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的治疗手段,该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疗效好、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PTGBD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以上不适合急诊LC的重症胆囊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PTGBD可以迅速地降低胆囊内的压力,创伤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明显降低急性期死亡率。对于部分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患者甚至能达到治愈效果。但长时间外引流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管口皮肤感染,引流管脱落等问题。 4.3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引流(EUSGBD)  EUSGBD是一种新的胆囊引流术式,可以提供生理性胆汁引流,避免与外部引流(PTGBD)相关的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文献报道,EUSGBD在多方面优于PTGBD,因此,EUSGBD可作为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初始、中期,甚至最终治疗。因此,内镜胆囊引流术已被用于高龄合并胆囊切除术高危患者,作为手术前的临时措施或作为最终治疗手段。简单地说,高危的PEC患者可以用内镜下放置的鼻胆囊管或塑料支架进行引流术。但该技术开展受到医院条件和医生能力的影响,同时价格较高。 4.4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1)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异常、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2)解痉镇痛、给予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是,PEC的治疗与一般急性胆囊炎不同,病情进展很快,感染较重,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不宜过长。如果通过抗生素保守治疗24~48小时后,如果患者病情无好转反而加重,则应该积极采取外科手段治疗。 本文选自:如斯太木·麦麦提图尔荪,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赵刚 2020-12-27阅读量1.0万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外科...

病请描述: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其相关技术: 近年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发展迅速,随着相关经验积累及技术成熟,目前 ERCP 已从单纯的诊断手段升级为以治疗胆管疾病为微创手术方法,是现代诊治胆管疾病重要的手段。但 ERCP 后并发症是个临床难题,其中急性胰腺炎更可引起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ERCP 后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小于 60 岁、既往急性胰腺炎史、Oddi 括约肌功能紊乱、操作中误入胰管、胆管插管困难等。内镜下 Oddi 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是在 ERCP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手段。EST 主要用于直径较大、数量较多的胆总管原发性结石或胆囊切除术后残留的胆总管继发性结石。EST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但是,EST 术后较多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反流性胆管炎、 胆总管结石复发等严重远期并发症,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EST 应用于治疗胆总管结石。 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是治疗性 ERCP 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控制气囊压力,将乳头括约肌扩张,乳头开口被扩大以便取出胆总管结石。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保留乳头黏膜的完整性,降低了 EST 可能造成的出血、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PBD 并不会额外增加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且操作难度较低,术后出血、消化道穿孔发生率低,总体疗效优于 EST。EPBD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或残留胆总管结石有效、可靠,其对保留 Oddi 括约肌功能意义重大。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总管结石直径均较小,且多为圆形或类圆形结石,对此类患者 EPBD 可替代 EST,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4、 结语  对于胆囊切除术后再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LCBDE 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 LCBDE 需全身麻醉,对心肺功能可耐受麻醉的患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有一定优势。LCBDE 后一期缝合胆总管,与 EPBD 和 EST 以及留置 T 管引流比较,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更小,同时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方案。EPBD 对心肺功能要求低,对于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可发挥优势,但球囊扩张能力有限,对胆总管结石直径较大,球囊扩张后仍无法取石者,EST 可作为备选方案。在具体临床工作中应该坚持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充分考虑具体疾病特点, 结合医院设备条件、自身经验和技术水平基础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本文选自:艾尼·艾尔肯,LCBDE 与 EST 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赵刚 2020-06-28阅读量9318

胆囊穿孔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治疗...

病请描述:3、临床表现及诊断  胆囊穿孔的发生和胆囊炎的病程时间长短的关系究竟如何,目前仍难以确定,也缺乏相对的资料。胆囊穿孔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辅助检查以及术中所见。胆囊穿孔的术前诊断率并不高,因为其临床症状并不突出,临床医师如果对胆囊穿孔认识不够充分,诊断胆囊病变较为容易,但常常忽略了胆囊穿孔这一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常常表现为: 胆囊壁增厚、胆囊扩张、胆囊周围液体积聚以及超声 Murphy 症阳性,这些现象也可以出现 在胆囊穿孔病例中。此外,胆囊穿孔不同的分型导致临床症状的不同。胆囊穿孔的表现可以是非常没有特异性的,包括发热、急性腹痛、黄疸以及右上腹包块。肝功能的检查中肝酶的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特别是碱性磷酸酶)。  临床上胆囊穿孔容易发生延误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胆囊穿孔病例比较少见,对其认识不足亦导致诊断过程中的忽视;有患者在胆囊穿孔后胆囊内压力降低导致腹痛得到缓解,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长期腹痛,更加耐受腹痛(如胰腺炎患者),当胆囊穿孔发生后,患者对胆汁刺激腹膜产生的疼痛敏感度降低,症状、体征不明显。 对胆囊穿孔的诊断依赖影像学辅助检查;超声检查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空洞征”是穿孔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CT 可以更清楚的显示腹腔内游离液体,胆囊周围液体积聚,脓肿,胆囊壁增厚,以及清晰的显示胆囊的壁上缺损。在高度怀疑胆囊穿孔是直接行剖腹探查或者腹腔镜探查。除了依靠影像学辅助检查,当高度怀疑急性胆囊穿孔,诊断性的腹腔穿刺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4、治疗  手术是彻底治愈胆囊穿孔的唯一途径,不同分型的胆囊穿孔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不同;一般而言,若能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尽可能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若手术不顺利,可中转开腹。I 型胆囊穿孔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胆囊切除加脓肿引流(如果存在脓肿)及腹腔冲洗。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手术方式。I 型和Ⅱ型胆囊穿孔手术的原则是解除脓毒症、控制腹腔内的感染,要快速的清除腹腔内胆汁和脓性分泌物,彻底清洗腹腔,仔细寻找穿孔部位,小心胆石从胆囊破口掉入腹腔,胆囊颈部嵌顿的结石要妥善处理,目的是防止胆囊管内的结石掉进胆总管。胆囊穿孔合并肝内病变可能导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困难,转化为开放性胆囊切除术的概率较高,也可先行经皮穿刺引流(可以是超声引导或者介入引导)。慢性胆囊穿孔的患者若瘘管长、炎症较轻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是可靠的,若 炎症较重,瘘管难以寻找、胆管远端闭合、甚至是胆管腔的闭合,采取开腹手术比较合适。  综上所述,胆囊穿孔病因复杂多变,病程长短的差别可以分成不同类型的穿孔。不同分型的胆囊穿孔在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存在较大差异。近年来治疗条件改善,尤其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推广,在胆囊病变的早期就予以切除,从根本上杜绝了胆囊穿孔发生的可能;另外,PTGD 对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提供了除手术外的另一个选择, PTGD 的施行降低了胆囊内的压力,同样杜绝了胆囊穿孔的发生,降低急性胆囊炎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提高胆囊穿孔的诊断率,可以从这几点注意:1.全面详细的采集病史,警惕有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突发急性腹痛,尤其是同时存在腹部移动性浊音、腹膜刺激征、高热的患者,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胆囊穿孔;2.对同时存在胆汁淤积以及细菌感染同时存在的患者(如胰腺炎患者)提高警惕;3.重视疼痛的突然出现和突然消失,因为急性胆囊穿孔前胆囊内高压,穿孔后胆囊内压力减小,右腹部的反而减轻;4.诊断性腹腔穿刺提示胆汁样腹水对胆囊穿孔具有极强的指向性,但是仍然要同上消化道穿孔相互鉴别。     本文选自:杜青,41 例胆囊穿孔的急腹症特征性表现及临床分析。

赵刚 2020-05-30阅读量9857

ERCP取石适合哪些胆管结石?

病请描述:主要适合肝外胆管结石。 经十二指肠乳头逆行胆道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此手术为经口十二指肠内镜下操作,对相对较小的胆总管下端结石,可考虑本手术方式,优点是体表无手术切口,创伤小,操作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缺点是有引起胰腺炎,出血及消化道穿孔等潜在并发症风险。需患者俯卧位操作,对心肺功能欠佳的患者,相对为禁忌,无法操作。 总体来说,胆管结石较胆囊结石来说危害更加大,治疗较胆囊结石也更加复杂一些,但目前医疗手段众多,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就能防病于未然。

杨玉龙 2019-08-09阅读量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