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视物模糊 > 内容

视物模糊内容

脊髓空洞症最常见问题的全面解答

病请描述: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尤其是颅脑和脊柱神经外科工作,持续钻研攻关脊髓脊柱疾病,在国内神经外科界独树一帜,每年诊治数千名全国各地患者,每年为数百名脊柱脊髓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和手术经验,获得了广大病患的高度信任和众多业内专家一致好评。戴大伟副主任医师就广大患者关心的“脊髓空洞症”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细致解答。 1.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展的脊髓内液体异常积聚的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算是脊髓的“脑积水”。它最常见于颈段脊髓,在一些疾病可以向上延伸到生命中枢脑干(延髓和桥脑)。 因为脊髓的功能十分重要,它是脑控制躯干和四肢之间的连接,大脑接收信号和发出指令全靠脊髓,相当于一颗大树,扎入土壤深部的树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要通过树干传递到树枝和叶子,这里树干就相当于脊髓,脊髓空洞症相当于树干空心了,大树的生命就发生威胁。 2.脊髓空洞是怎么形成的? 有关脊髓空洞的发生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推断,最有代表性的发病机制研究为1960年代Gardner提出了水动力学理论。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丛的脑脊液搏动对神经管的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幕上下脑脊液搏动不均衡会导致后颅窝容积改变从而引起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 多数学者认为与脊髓局部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导致脑脊液循环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或Arnold-Chiari畸形),该畸形位于颅颈交界区,可以引起明显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内的脑脊液与第四脑室脑脊液流动不畅。或者是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引起相对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容积减小导致脊髓内脑脊液循环障碍。 此外,颈椎病、脊髓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脊髓肿瘤、脊柱侧弯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脊髓中央管扩张,脑脊液进一步在脊髓内部异常积聚,导致脊髓空洞症。 脊髓损伤头尾端空洞 3.脊髓中央管扩张是脊髓空洞症吗? 脊髓中央管扩张实际上是脊髓空洞的早期表现,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稳定不变,每年复查脊柱核磁共振,中央管扩张无明显扩大,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手术干预。另一种为脊髓中央管扩张逐渐加重,且有临床症状影像学习、工作或生活,则需要积极治疗。据临床观察,脊髓中央管扩张多数为稳定性。 多发颈段脊髓空洞,形成分隔 4.哪些因素会导致脊髓空洞的发生或加重? ①先天因素: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或终丝脂肪瘤,脊柱裂,脊髓纵裂,椎管内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畸胎瘤,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等。 ②后天因素:寰椎枕化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颈椎病、脊髓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脊髓肿瘤、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髓多发性硬化,脑积水等。 ③生活习惯因素,饮食因素:长时间低头看书、看手机或工作,导致的颈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加重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屈曲位时脊髓前方受压加重,脊髓中央管脑脊液循环受阻,脊髓中央管逐渐扩张。不正确坐姿或工作负重加重脊柱侧弯也会加重脊髓空洞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饮食与脊髓空洞发生发展相关。 5.脊髓空洞是良性病变还是会恶变? 脊髓空洞症实际上是脊髓的积水,像脑积水一样当然属于良性病变,不是肿瘤性病变,不会恶变成为癌症。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对待,听取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会得到很好的疗效和远期预后。 6.脊髓空洞症的分型有哪些? 根据脊髓空洞腔内脑脊液特点和脊髓形态,以影像学MRI表现为依据可分为:①交通型脊髓空洞;②非交通型脊髓空洞;③萎缩型脊髓空洞。 根据MRI矢状位脊髓空洞特点分为:①单发性脊髓空洞;②多发性脊髓空洞。以及①单节段型脊髓空洞;②多节段型脊髓空洞。 根据MRI横断面脊髓空洞程度分为:①轻型; ②中型; ③重型。 根据MRI横断面脊髓空洞位置分为:①中央型; ②偏中央型。 7.脊髓空洞症患者会有哪些表现呢?   脊髓空洞症患者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手内在肌萎缩,畸形,手灵活性降低 鱼际肌萎缩,手指无法展开,灵活性下降 ① 空洞内脑脊液张力性压迫症状 脊髓空洞压迫脊髓中央管前方的痛觉神经纤维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受累节段的痛温觉丧失、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而触觉保留(触觉受双侧神经纤维支配),患者往往表现为上肢肌肉,尤其是手内在肌萎缩(大小鱼际肌),手指麻木、灵活性下降,痛温觉下降后患者容易烫伤,手部畸形,力量下降等。在疾病早期,感觉障碍常位于一侧肢体,并逐渐加重。 ② 脑脊液循环障碍症状 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或颈部,可放射至顶部、乳突、肩部,常为阵发性。 ③ 其他合并疾病症状 如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寰枢椎脱位等可有走路不稳、眼球震颤,一过性视物模糊、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眩晕、恶心、共济失调等症状。 8.脊髓空洞症如何诊断?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和其他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一样,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脊柱CT和MRI扫描综合诊断。单纯靠临床表现或单纯靠影像学表现都不能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必须是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才能明确诊断,有时候有相关症状,但影像学不支持,不能明确诊断。有时候影像学有相应表现,但无临床症状体征,也不能明确诊断,也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这里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 9.脊髓空洞症是良性病变需要治疗吗? 脊髓空洞症是良性病变,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但是临床上必要的复查和随访是必须要做的,患者要定期看专门医生,最好是一直看一位医生,长期规律随访复查,对比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影像学脊髓空洞本身的改变。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本身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 10.脊髓空洞症如何治疗呢? 总体来说,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可以概括为保守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微创手术治疗。 ① 保守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也是治疗,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型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MRI平描或增强扫描、CT三位重建等。 ② 药物及物理治疗 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塞来昔布、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等,针灸、理疗等也可以尝试。 ③ 微创手术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或进行性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建议行显微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术为脊柱后路小切口微创手术,分离肌肉和一个节段的椎板(部分患者采取半椎板入路),损伤较小,手术方式包括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脊髓空洞-胸腔或腹腔分流术,空洞穿刺造瘘术。而前者手术更加微创,疗效确切,并发症更少。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根据脊髓空洞症分型个体化手术治疗。选取脊髓空洞张力最高空洞最明显的区域为手术目标区域(尽量避免高颈段脊髓和上胸段脊髓血供十分薄弱的区域),对于部分患者采取脊髓后正中沟入路,对于病因治疗无效及特发性偏心型脊髓空洞患者,脊髓DREZ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申请发明专利,改良和优化目前分流管 标准化术式,标准尺寸置入,保证最好疗效 部分患者采取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软脊膜切开,极其微创,避免后正中沟切开损伤薄束和楔束纤维,避免下肢深感觉障碍 软脊膜切开长度极小2.5-3mm 分流管远端务必要置入蛛网膜下腔,保证引流通畅,通则不堵。 11. 我不想做手术,能保守治疗吗? 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型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MRI平描或增强扫描、CT三位重建等。定期随访观察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患者不需要焦虑,正确面对脊髓空洞,完全能够监测疾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和进行性进展的患者,不应该惧怕手术治疗而延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和微创,手术总体上肯定是利大于弊,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获益。 12. 脊髓空洞症手术以后康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多久复查? ① 饮食方面 术后应注意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不要偏爱食物和挑食。也不能够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抽烟喝酒。 ② 并发症方面 康复期间要注意伤口生长情况,适当活动,不过度活动,短期内可能有肢体肿胀、疼痛等,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要预防褥疮、肢体深静脉血栓等后遗症的情况。低头和弯腰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必要时戴颈托、腰围等护具,不要久坐或久站,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在床上做五点支撑锻炼肌肉力量。 ③ 脊髓空洞症手术以后标准化复查应该这样的:手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分别复查一次,以后病情稳定是每年复查一次。戴大伟副主任医师提醒,复查时带好出院小结和之前的影像学片子等资料,方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并将最新的情况与之前病情表现进行对比。

戴大伟 2025-03-30阅读量3957

垂体瘤患者手术治疗与伽玛刀治...

病请描述:  近期有多名患者咨询垂体瘤可以用伽马刀治疗,是不是就不用手术了?今天给大家科普:垂体瘤伽马刀治疗和手术有什么区别?   (1)伽玛刀不是手术治疗   经常有人把伽玛刀治疗称为伽玛刀手术,好像认为伽玛刀也是手术治疗的一种,这是不对的。   伽玛刀的主要原理是采用多个小照射野、三维方向集束的伽玛射线,利用立体定向的原理,选择性地确定包括正常或病变组织的颅内靶点,大剂量地照射以达到治疗目的,不同于外科手术的直接切除。因此伽玛刀仍然属于放射治疗的手段,而不是手术。   (2)伽玛刀尚不能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伽玛刀的手段是用射线损毁肿瘤细胞,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是无论照射的多么精确有效,也不能像外科手术一样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重建组织器官功能,所以伽玛刀目前不可能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垂体瘤的首选。   垂体瘤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数为恶性或呈侵袭性生长。   为什么垂体瘤会影响视力?   早期的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问题,随着肿瘤慢慢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出现视野缺损,之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什么是经鼻蝶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5-02-21阅读量660

脑胶质瘤呈年轻化趋势,出现这...

病请描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根据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则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脑胶质瘤已经“盯上”了青壮年,令人有些猝不及防。《新闻晨报》2024年7月25日报道,7月初,28岁的小刘新婚1个多月,夫妻二人正准备去旅游度蜜月。可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时不时感觉头痛,并伴有精神淡漠,少言寡欲,家人还以为他患了抑郁症。  一天,小刘突然感觉头痛剧烈并多次呕吐,持续数分钟仍未见好转。于是,其爱人紧急呼叫120,并将小刘送到当地医院救治。进一步检查诊断,小刘为胼胝体来源的胶质瘤,肿瘤侵及范围最大直径超过9厘米,几乎占据整个颅腔的1/4。  《健康人报》2024年8月12日报道,今年25岁的女白领小周(化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1个月前,她发现自己视力突然下降,每天工作时只有靠放大字体才能看清财务报表。本以为是加班劳累所致,所以并未引起重视。但10天前,小周突然头痛剧烈、呕吐不止,同事紧急将其送往医院救治。进一步检查诊断,小周同样患上了胶质瘤,肿瘤体积几乎也占了脑部的1/4。  脑胶质瘤呈年轻化趋势  由于脑胶质瘤具有侵袭性、浸润性生长的特性,高级别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无明确边界,难以大范围彻底切除,残留的肿瘤细胞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因此脑胶质瘤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周期,堪称“大脑杀手”。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外科学术副院长兼6A神经外一科主任于耀宇介绍,脑胶质瘤类型众多,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其高发年龄段有所差异。例如,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就好发于青少年和儿童。  此外,按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可划分为低级别胶质瘤(WHO1-2级)和高级别胶质瘤(WHO3-4级)。胶质瘤的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也随之升高。相对来说,低级别胶质瘤在30~40岁年龄段易发。  根据一项针对云南省1646例胶质瘤病例特征分析形成的研究,2017年至2019年间,年龄小于44岁的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发病具有年轻化趋势。  那么,为什么如今胶质瘤容易“盯上”青壮年呢?于耀宇主任表示,目前普遍认为,胶质瘤的发生主要与基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一些已知的遗传疾病,例如神经纤维瘤病以及结核性硬化疾病患者,相对更容易患脑胶质瘤。此外,一些环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相关。  例如,目前在中青年人群中已极为普及的手机,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归类为“可能致癌”,即2B类致癌物。世卫组织和其他国际卫生机构表示,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手机辐射对健康有不利影响,但呼吁进行更多的研究。  此外,中青年人群学习、工作、生活压力较大,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良饮食习惯、抽烟饮酒、作息不规律、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也容易增加脑胶质瘤的发生率。  不明原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要警惕  于耀宇主任表示,根据肿瘤体积大小、所处的生长部位和生长速度的不同,脑胶质瘤引起的症状也表现各异。  通常生长在非功能区的肿瘤,早期可无明显感觉。但当肿瘤体积逐渐增大,额外占据有限的颅腔,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以头痛、恶心、呕吐(多呈喷射状)、嗜睡等为常见。  当肿瘤生长在运动、语言等重要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症状;当肿瘤压迫视觉中枢,则可短时间出现视力迅速下降、视物模糊等视觉功能障碍。▲ 肿瘤压迫视觉中枢,可导致患者视力模糊  根据最新发表的《胶质瘤多学科诊疗(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胶质瘤治疗是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的综合模式,多学科诊疗(MDT)已经被证实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策略。  于耀宇主任提醒,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病史可在几个月甚至按年计算,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可能在几周至几个月时间病情急剧恶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正确认识脑胶质瘤、做好自身健康管理“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头痛、呕吐、嗜睡、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积极配合规范化治疗。  * 部分内容参考来源:《胶质瘤多学科诊疗(MDT)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第2版)、《华南预防医学》、《新闻晨报》、《健康人报》、科普中国等。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5-02-10阅读量940

异常泌乳警惕垂体瘤,确诊后如...

病请描述: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鞍区最为常见,一般直径小于10mm,发病率为1/10万,目前有上升的趋势,而且多见于年轻女性。发病原因不明,常见症状有以下方面:如肢端肥大、满月脸、向心性肥胖、闭经、溢乳;男性会表现性欲减退,乳房发育,四肢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要通过增强的磁共振检查才能最后明确。   垂体瘤的治疗目前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守治疗:   并非所有垂体瘤都要治疗,对于无功能、无症状的垂体微腺瘤可暂不予特殊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分泌性功能腺瘤可以酌情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如大多数的催乳素腺瘤可以长期口服溴隐亭治疗,生长激素腺瘤可以服用生长抑素治疗,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泼尼松、甲状腺素片等替代治疗。药物治疗只能暂时改善症状,不能治愈肿瘤。   3、手术治疗:   通常有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开颅手术两种手术方式。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国际上已经广泛采用的成熟手术方式,多数患者适合此手术方式。特别是随着微创手术的进步,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借助神经内镜技术获得了完美的效果,在内镜下可使术野达到全景化,无死角,使经蝶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或垂体大腺瘤成为可能,其适应征和手术范围扩大,创伤小且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高,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垂体组织,恢复内分泌功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对肿瘤较大,向鞍上生长,视神经交叉受压,下丘脑及第三脑室受压或肿瘤向鞍前生长达到前颅凹额底者应开颅手术。有垂体卒中(指有症状的垂体出血或梗死)或脑积水者应紧急手术。   4、伽马刀治疗:   对于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较小(直径小于2cm)者,可考虑伽马刀治疗。仅适合于体质差而不能耐受手术、多次术后仍复发、术后残余或者坚决不接受手术者,弊端较多。   最后提醒大家:垂体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必须视肿瘤的性质、大小、周围组织受压及垂体功能、全身病情等具体条件而定。女性朋友们如果出现泌乳等症状时除了去乳腺科就诊外,还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外科就诊,一旦确诊为垂体瘤要听取专家的意见,确定治疗方案。

赵天智 2025-02-08阅读量864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病请描述: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通过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来改善患者的视力。然而,术后干眼是白内障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困扰。本文将为您科普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一、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白内障术后干眼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1. 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对眼部组织的刺激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泪液的分泌和稳定性。2. 角膜受损:手术过程中可能对上角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影响泪膜的稳定性。3. 局部组织水肿: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对眼睛部位造成刺激,影响泪液的分泌。4. 术后眼部炎症:如果术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导致眼部炎症,也可能影响泪液的分泌,引起干眼症状。二、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主要包括:1. 眼睛干涩: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刺痛、酸胀等不适感。2. 视力模糊:干眼可能导致视物模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后,患者可能感到眼部疲劳、不适、眼睑难睁。三、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方法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热敷:使用热毛巾对眼部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眼部组织的恢复。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眼部皮肤。2.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泪液的分泌。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3. 使用滴眼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滴眼液来补充眼部水分,模拟自然泪液,为眼部提供必要的润滑和保湿。使用滴眼液时需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需遵医嘱控制使用频率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眼部不适。4. 保持室内湿度:在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减少泪液蒸发,缓解眼部不适。5. 抗炎治疗:若干眼症状持续加重,且伴有眼部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炎治疗,以减轻眼部炎症,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四、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方法为了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术前准备充分:通过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身体状态等方式进行术前准备,以减少手术对眼部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干眼症的发生风险。2. 术后合理用药:按医嘱使用术后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以免对角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3. 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照射,以减少强光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4. 保持角膜湿润:可通过滴眼药水或使用湿房眼镜来维持角膜湿度,减缓角膜上皮细胞失水干燥的速度。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表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过敏等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因素。五、总结白内障术后干眼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如果您在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一般白内障术后干眼及时治疗,在一个月左右恢复。若患者本身存在干眼,则恢复周期比较长,经过积极治疗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缓解干眼症状,促进眼部健康。

俞莹 2025-02-07阅读量880

男子脑袋长了肿瘤,医生巧借&...

病请描述:  脑袋里长了肿瘤想切除,很多人认为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但是垂体瘤的患者,就不需要开颅,而是从鼻孔进入,利用神经内镜就可以把脑垂体瘤切除了。  29岁的小张(化名)1年前出现头痛、呈间断性跳痛,当时并没有在意,4个月前又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现象,才到医院就诊,查出来是垂体瘤,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小张一听说脑子里长了瘤子,一直焦虑不安。根据自己的认知,小张认为脑肿瘤需要做开颅手术,才能取出肿瘤。这种手术不仅创伤大,风险也极高,这让他感到非常恐慌。  为了得到更专业的治疗方案,小张慕名找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姜海涛教授。  姜海涛教授介绍:垂体 位于大脑底部,是鼻子后面一个豆子般大小的器官。脑垂体的正上方有视神经通过,左右视神经形成一个交叉,被称为“视交叉”,脑垂体就生长在这个交叉部位的下方,正常脑垂体与视交叉没有接触,但当患者的垂体瘤逐渐长大,就可能压迫并损伤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视力障碍持续恶化,直至全盲!部分患者还会因肿瘤逐渐增大出现头疼、呕吐、嗜睡等症状。  对于垂体瘤,95%以上的患者都适合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也就是采用内镜下经鼻蝶进入蝶窦腔,定位颅底,找到肿瘤组织,分块全切肿瘤。手术方法属于微创、肿瘤全切除率高,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主要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切除鞍内、突向蝶窦、呈柱状向鞍上延伸及局限于蝶窦内的垂体瘤等。不需要开颅,对脑组织无损伤,创伤较小,后期并发症少。  姜教授的介绍让小张吃了一颗“定心丸”。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他手术治疗后头痛消失、视力也恢复了。  专家提醒:  垂体瘤治疗需先进行分类,除了进行影像学检查,还需要进行内分泌检查,如果属于泌乳素型的垂体瘤可以先进行药物治疗,属于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这部分患者,可以尽早手术。对于不具备分泌激素的能力的垂体瘤,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除了要观察垂体瘤的大小,还要看垂体瘤的生长方式,对周围的脑组织,血管,神经,颅骨是否产生了压迫的症状。如果压迫到视神经,就会造成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问题,需尽早手术治疗。

姜海涛 2025-01-22阅读量1230

【感谢信】慕名找赵天智主任手...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垂体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治疗经历及现状。  第一位患者说:“2024年年底感觉眩晕在银川检查出垂体瘤,家人在网上查到,赵天智主任是这方便的专家,就赶到西安,挂到赵主任的团队的号。医生们对我的病情和身体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对我进行了微创切除手术。目前是术后的第三天,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康复情况非常好。”  第二位患者说:“我妈是长了垂体瘤,眼睛看不见了,需要手术,慕名找到全国做垂体瘤手术数一数二的专家赵天智主任做。经过赵主任4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手术顺利成,术后第二天我妈就下床活动,因为是微创,伤口也小,所以我妈身体恢复也快,视力也慢慢好转,第三天我妈就要出院,说她感觉自己好了,没有后遗症,真的非常感谢赵天智主任,赵主任医术真的是赛华佗,找到全国最好的脑科医术,非常幸运,再次感谢感恩!”  垂体瘤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数为恶性或呈侵袭性生长。  为什么垂体瘤会影响视力?  早期的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问题,随着肿瘤慢慢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出现视野缺损,之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什么是经鼻蝶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提醒: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5-01-22阅读量1256

冬季滑雪爽,要小心&ldqu...

病请描述:“滑雪”作为一项惊险刺激的运动,在享受它带来的极致快乐之余,也要注意它可能会对眼睛产生的伤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雪盲症”雪盲症。这是一种在雪地里常常会出现的现象,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比较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积雪上,由于白雪对光的吸收能力低,雪地对紫外线的反射量增强,反射光照射在眼睛上,大量紫外线可能会伤及眼睛角结膜甚至是眼睛的重要视觉器官“黄斑”,使眼睛产生类似“电光性眼炎”的损害致使视网膜受到强烈刺激而损伤,出现畏光流泪刺痛甚至视物模糊不清的症状。 那如何预防“雪盲症”的发生呢? 一要佩戴“护目镜”,不要直视雪地。二要控制雪地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 出现“雪盲症”如何处理? 条件不允许及时就医的情况下,可以先采取自救,措施: 1、远离雪地环境,配合冷敷以减轻结膜充血症状,用眼罩或毛巾遮住眼睛闭目休息。 2、戴了隐形眼镜一定要取下来,不揉眼避免二次伤害。 3、如果症状较重,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 雪盲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怕光、流泪、眼睑红肿、有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视物模糊的情况。雪盲症没有传染性,不会发生大规模传染。但是会集中发生在若长时间在雪地中行走且未佩戴防护眼镜、长时间注视紫外线灯或者从事电焊工作等人群中。此外,高山运动员、高原工作者都属于高危人群。 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情况可辅以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和其他治疗。雪盲症虽然症状较重,但恢复较快,经过及时治疗,患者通常可以很快康复。

白翠梅 2025-01-21阅读量1214

3.6亿!这种病开始盯上年轻人

病请描述:干燥的冬季,来医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明显多了,部分医院比往常增加了30%,特别是年轻人的数量。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干眼症发生率为21%~30%,且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人对干眼症有所耳闻,甚至有的人是不是经常眼睛不舒服?但去医院又嫌麻烦。小小的干眼症,若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角膜变薄、穿孔、溃疡、继发感染等问题,甚至损伤视力。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干眼症?如何治疗?如何预防?注意识别!眼睛的3个求救信号干眼症患者常感到眼睛疲劳、干涩,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刺痛感、异物感。干眼症常见的3类症状:①眼睛出现干涩、疼痛和灼热感等不适感,处于干燥的环境中时,症状会有所加重。②用眼一段时间后,眼睛会觉得特别疲劳,甚至出现视线模糊不清的情况,需要通过频繁眨眼或揉眼来恢复清晰视野。③眼睛对强光或闪烁光源变得特别敏感。干眼症不及时治疗,可能进一步发展而诱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产生视力问题。若是你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异常信号,最好早一点去医院做个检查。3.6亿!60%!干眼症为何盯上了年轻人?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国内的干眼症患者人数竟高达3.6亿人!与此同时,发病年轻化的趋势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据一项针对年轻上班族的调查研究显示,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8小时的人群中,干眼症的患病率高达60%。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或泪液功能不全综合症,是因泪液质与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诱发眼表组织病变。划重点:泪膜不稳定。结膜上皮细胞会分泌一种叫做黏蛋白的大分子糖化蛋白,其可形成生理性凝胶状态,使泪液通过眨眼均匀固定在眼表,形成一层薄薄的泪膜。黏蛋白能减小脂质层的流动性,稳定泪膜结构,使眼睛保持湿润,免受干燥和刺激,同时帮助获得清晰的视野。一旦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快或成分异常,泪膜的稳定性受损,无法完全覆盖眼球表面,就会导致眼睛干涩和不适感。干眼症的3个病因泪液分泌不足:年龄增长、内分泌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泪液蒸发过快: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眨眼频率降低、室内干燥、使用眼部化妆品,都会加速泪液蒸发;泪液成分异常:眼部炎症、药物使用不当等造成,使其无法有效滋润眼睛。当下的年轻人,手机、电脑的使用时长真的相当惊人,基本除了睡觉,其它时间都得“盯着”。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睫状肌痉挛,使视调节能力降低,眨眼减少,泪液的蒸发变快,同时影响泪液涂布到眼表,眼表的暴露时间增加,干眼症自然就找上门来。长时间用眼还会导致睑板腺功能障碍,造成泪膜中的脂质减少,进一步加快泪液的蒸发。另外,长时间的蓝光辐射可能损伤眼表细胞,抑制泪液的分泌,导致泪膜的稳定性进一步下降。由于平时总感觉眼疲劳,很多年轻人会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但大多眼药水都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会对角膜、结膜造成损害。同时一些抗红血丝的眼药水可能含有收缩血管的成分,长期使用会造成眼部的血液循环出现问题,最终加剧眼部不适。激素类眼药水长期使用会升高眼压,增加干眼症风险。建议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眼药水,减少无指征用药。爱美的年轻人不喜欢戴架眼镜,转而使用隐形眼镜,包括时下流行的美瞳,长期使用会导致角膜敏感性降低,使眨眼次数减少及睑板腺脂质分泌障碍,加重眼表干燥。凡此种种,都让年轻人的眼睛“雪上加霜”。年轻如儿童为何也会患上干眼症?学龄前儿童?干眼症?研究表明,儿童泪腺系统功能和泪膜厚度均优于成人,但干眼症的患病率却不低。一项筛查研究发现,儿童干眼症的患病率与成人相当。这是为什么?每日使用智能手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儿童干眼症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不管是看动画片还是学习,儿童和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都在明显变长。连续使用智能手机,会使眨眼的频率下降至5~6次/分钟,可想而知,眼表暴露有多严重!一项研究发现,儿童干眼症患者中,使用智能手机时间最短的也达到了2小时/天。另外,与正常儿童相比,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儿容易发生泪膜脂质层变薄,进而发展成干眼症。干眼症是不治之症?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眼部疲倦、眼表干痒、异物感强、畏光畏风、发热发痛、分泌物多且黏稠等,部分患者还会经常流眼泪。轻度的干眼症患者,通过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注意眼部休息及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等,往往能够很好地缓解症状,甚至治愈。眨眼练习:每10分钟进行4秒的眨眼活动,再闭上眼睑2秒,再紧紧挤压眼脸2秒。中、重度干眼症需要规范的治疗和长期的护理,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甚至手术治疗,当然也是有很大机会改善病情,恢复到正常状态。《养眼秘籍》合理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每隔半小时休息一下,采取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离电子屏幕,注视20英尺(约6米)远的物体,持续20秒];眼部护理:闭眼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上下眼球转动;多眨眼;热敷;保持室内湿润:使用加湿器、放置植物等增加空气湿度;调整饮食:多吃鱼类、坚果、绿叶蔬菜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维生素A、C、E的食物。参考文献[1]郭小静,王亚妮. 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疾病认知情况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5):17-20. 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2325005.[2]王蓓,刘刚,赵孝贵,等. 关于儿童干眼症的风险因素研究[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22,30(3):32-35. DOI:10.3969/J.ISSN.1005-328X.2022.03.011.[3]黄馨颖. 干眼症真是"不治之症"吗[J]. 大众健康,2024(8):40-41. DOI:10.3969/j.issn.1002-574X.2024.08.017.[4]乔羽. 眼睛也会"缺水"?带你了解干眼症[J]. 家庭医药,2024(8):51.[5]陈丽萍. 哪些人容易得干眼症[J]. 家庭医药,2024(9):16-17.[6]赵小静. 中西医结合治疗干眼症的现状与展望[J].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99-301.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3.02.22 .

健康资讯 2025-01-13阅读量2320

垂体瘤手术、伽马刀的治疗方法...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种颅内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垂体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占颅内肿瘤的15%左右。垂体瘤虽为良性肿瘤,但肿瘤生长会压迫视交叉、海绵窦、正常垂体等结构,引起视力视野障碍、头痛、垂体功能低下等症状;同时,功能性腺瘤因为激素分泌过多,可引起闭经、泌乳、不孕、性功能减退、肢端肥大症等临床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今天给大家科普:垂体瘤伽马刀治疗和手术有什么区别?   (1)伽玛刀不是手术治疗   经常有人把伽玛刀治疗称为伽玛刀手术,好像认为伽玛刀也是手术治疗的一种,这是不对的。   伽玛刀的主要原理是采用多个小照射野、三维方向集束的伽玛射线,利用立体定向的原理,选择性地确定包括正常或病变组织的颅内靶点,大剂量地照射以达到治疗目的,不同于外科手术的直接切除。因此伽玛刀仍然属于放射治疗的手段,而不是手术。   (2)伽玛刀尚不能达到与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   伽玛刀的手段是用射线损毁肿瘤细胞,治疗效果是肯定的。但是无论照射的多么精确有效,也不能像外科手术一样在切除病灶的同时重建组织器官功能,所以伽玛刀目前不可能代替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垂体瘤的首选。   垂体瘤源于垂体前叶和后叶以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的肿瘤,是鞍区最常见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瘤常具有内分泌功能,可造成多种内分泌紊乱。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少数为恶性或呈侵袭性生长。   为什么垂体瘤会影响视力?   早期的垂体瘤常无视力视野问题,随着肿瘤慢慢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神经,则出现视野缺损,之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什么是经鼻蝶微创手术?   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对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有了很大的飞跃,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高。   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微创技术一大进展,此入路经历了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两种工具,尤其是内窥镜技术使手术创伤,肿瘤切除程度,具有了革命性进展。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约95%的垂体瘤手术可通过经鼻蝶入路完成,应用神经内镜,借助鼻腔里面一个小切口,神经外科医生便可以利用这一微小的通道,到达脑垂体,进行垂体病灶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切口是在鼻腔里面,外表是看不到任何手术痕迹的。该入路具有肿瘤切除彻底、脑组织及神神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可开阔手术视野、切除肿瘤更彻底。   提醒:当你出现视物模糊,视野变窄,重影时请在排除眼科问题抑或短时间内经眼科诊治无效时,不要犹豫找神经外科医生看看,因为影响眼睛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的神经都是从颅内起源的。一个头部CT或MRI可能会让你更早的发现颅内问题,尽早的治疗。

赵天智 2025-01-07阅读量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