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大年初九,一场脑卒中患者的生死救援,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上演,急诊科、神经内科一区、介入医学科、影像科等科室,凭借医者仁心的毅力、过硬的技术和流畅的救治流程,成功挽救了一名66岁的脑梗大叔,既减轻了疾病的痛苦,也避免了后遗症。 案例:清晨突发脑卒中,多学科迅速抢救2月6号(年初九),66岁的言先生(化姓)清晨起来突然出现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肢体无力,后病情逐步加重,不能站立,右侧手脚不能抬起。家人立马呼叫120,我院急诊人员到场后,强烈怀疑是脑卒中,于是开通卒中绿色通道,通知相关科室提前到场会诊。神经内科一区会诊考虑患者为脑卒中,当时评估病情:患者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0级,NIHSS评分14分, MRS评分4分。完善头颅CT、头颅磁共振MRA及DWI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颞枕顶岛叶、基底节区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 (磁共振DWI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流域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神经内科一区主任李志刚、介入科黄绪鑫主任会诊后表示,考虑患者已超过溶栓时间窗,无法行静脉溶栓,但患者症状较重,属于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如不及时治疗,轻则致残瘫痪,重则脑水肿有生命危险。与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介入科黄绪鑫主任亲自穿刺,成功后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mTICI 0级。(术中造影证实: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无血流)术中,通过取栓支架取出两块血栓,复查造影可见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再通,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70%,于是继续经导管注入药物,直到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恢复至60%。(经介入取栓治疗后,左侧大脑中动脉再通,血流恢复良好)由于抢救及时,术后患者精神好转,构音不清也好转,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送至卒中病房继续治疗。出院前,患者基本恢复健康,没有留下后遗症。专家提醒:脑卒中可防可治,不要轻言放弃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其特点是症状重,致死、致残率高,在取栓时代前,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约有20%的病人最终死亡,约60%将会瘫痪,仅约20%患者能达到良好恢复。此次严先生达到我院时,已错过了4.5小时的静脉溶栓窗口,但仍在血管内介入时机窗内,在我院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介入科的共同协作下,从穿刺到开通血管仅39分钟,成功挽回患者性命,体现了我院脑科中心在脑血管疾病诊疗、神经介入的专业水平,有能力为周边地区脑卒中患者提供优质、规范的急诊救治、标准化诊疗、康复随访等全流程医疗服务。另外,神经内科一区李志刚主任提醒大家,脑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疾病。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积极控制脑卒中危险因素及规范化开展脑卒中治疗,能大大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李主任建议,当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出现疑似脑卒中的症状后,应即刻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为就医争取治疗时间,避免留下偏瘫、失语等伴随终身的后遗症。科 室 简 介 脑科中心(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是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重点临床科室之一,中心按卒中中心建设的规范要求,目前已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血管内介入再通治疗,脑血管病的内外科及康复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变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各类眩晕症的综合诊治。科室特色鲜明,技术力量雄厚。倡导MDT诊疗技术、个体化特色护理模式、早期功能康复。全方位为伤病员服务,为各种复杂疑难疾病的内外科治疗、护理、康复等提供了优质保障。科室配备国际上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包括百级层流手术室、1.5T磁共振成像仪(MRI)、64排螺旋 CT 扫描仪、3D平板数字血管减影仪(DSA)、高级神经外科专业手术显微镜、配套的手术显微器械、手术录象监视系统、进口开颅电动力系统、超声吸引刀、颅内压监测仪、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设备、视频眼震电图、耳石复位转椅等神经内外科专用医疗设备,能开展以下特色技术及诊疗项目:1、急性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静脉溶栓、桥接治疗、内外科及康复治疗)2、各种以眩晕症的综合治疗3、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综合治疗4、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疗5、各种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的综合治疗6、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
李志刚 2025-02-21阅读量363
病请描述:1.什么是脑出血(脑溢血)? 脑出血,即老百姓所说的“脑溢血”,为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者高发。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基本上中国的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小区都有“脑溢血”的患者。北方发病总体高于南方,男性发病总体高于女性。 脑出血根据出血部位分类,不同部位决定病人不同症状,也影响着病人预后。(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①壳核出血: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 ②丘脑出血: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 (3)脑桥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大于5ml的出血即可出现昏迷、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等,多数病人在发病后不久就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常在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脑桥出血因极为凶险,治疗率及治愈率均较低,是属于一种危重的脑出血。 (4)小脑出血:小脑位于后颅窝,出血大于10ml即有手术指针。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左右,发病后可出现小脑功能受损表现:眩晕、共济失调,患者可出现频繁呕吐、后枕部剧烈疼痛,一般不会出现肢体偏瘫症状,小脑出血量较大时刻出现脑桥受压影响呼吸功能。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半球中央部位)出血后血肿可压迫四脑室影响脑脊液循环,短时间内出现急性脑积水,必要时需要手术治疗。 (5)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较为少见,多见周围部位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症状较为明显,如突发头痛、呕吐、颈强直等,大量出血可很快进入昏迷症状。 2.脑出血的并发症(会引起全身哪些问题)? 脑出血的并发症较多,人脑是生命的总司令部,脑出血的发生或多或少都会影响脑功能的正常运行,脑出血并发症常常为多发的,全身各个器官都可以成为并发症发生的器官,所以在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应该注重并发症的治疗,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条: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身体姿势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身体姿势,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且经久不愈,是脑出血患者护理的一大难题。 此外,脑出血还常见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并发症。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各脏器功能,必要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4)深静脉血栓:长期卧床会引发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将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病,尤其多见于下肢。3.老百姓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预防?(1)控制血压 : 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高血压,控制血压相当于预防了一大部分的脑出血可能性,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并调整降血压药物,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血压不能过高或者过低,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饮食疗法上限制盐的摄入量、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度运动、生物反馈疗法等,可以巩固和促进药物的降压作用。 (2) 保持心情舒畅:高血压的发生环境因素有饮食、社会环境、生活改变、精神冲突等。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管收缩反应比正常人持久,精神紧张、自主神经活动及条件作用均可引起高血压。保持心情舒畅是十分必要的。 (3)注意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有午睡习惯者尤应坚持),文体活动(特别是打麻将、打桥牌、打保龄球、跳舞、爬山、竞走、观看电视和上网等)力求适度和适量,保持大便通畅和勿使劲搬抬重物。 (4)注意饮食安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因一时饮酒、进食或抽烟过量而导致脑出血发病的实例时有所闻,应忌暴饮暴食、高糖高脂食物、凶酒劝酒和抽烟,同时不宜进食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和过浓的咖啡和茶等兴奋性饮料,但应多次少量地适量地饮水。 (5)注意身边的症状警告:脑出血的发病虽多较突然,但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数小时或数日内还是会有一些轻重不等和易被人们所忽视的先兆症状。故建议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一旦突发头痛加重或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突发头晕或原有头晕明显加重;突发—侧肢体或头面、舌部短暂性发麻、乏力或活动欠灵活;或突发嘴角流水漏气、舌头发硬、咬字不准、吐字不清;或突发血压持续升高不降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和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安全。 (6) 每年定期体检,经常看医生,交一两位医生朋友,相当于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1.什么是脑外伤? 脑外伤,顾名思义,是脑部受到了损伤。指因为车祸、跌倒、爆炸等造成的脑部损害。 对于轻症患者,休息观察即可,重症患者则有死亡风险。 轻度脑震荡、单纯颅骨线性骨折为轻微损伤。颅脑损伤多见于工矿,交通事故,火器伤,锐器伤,钝器伤等,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和脑损伤,三者虽皆可单独发生,但需警惕其合并存在,其中,对预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处理效果。 2..脑外伤有哪些后遗症? 脑外伤后遗症又叫脑外伤后综合征(post-traumatic brain syndrome),是指脑外伤病人在恢复期以后,长期存在的一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或精神性症状。 包括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反应迟钝、头痛、神经过敏、注意力集中障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疲劳等症状。而神经系统检查并无异常,神经放射学检查亦无阳性发现。如果这一组症状在脑外伤后3个月以上仍持续存在而无好转时,则为脑外伤后综合征。通常这类病人多为轻度或中度闭合性颅脑外伤,没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 颅脑外伤还会引起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如下:(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 3.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易疲劳与精神萎靡,或行为冲动,亦可出现谵妄状态。 (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颅脑外伤还会遗留颅骨缺损和脑积水(一)颅骨缺损(defect of skull)部分是由于开放性颅脑创伤或火器性穿通伤所致,部分是由于手术减压、颅骨病变所致的穿凿性破坏或切除颅骨病损所致。颅骨缺损会致头皮塌陷会影响美观,也影响脑组织局部血流动力学和脑脊液循环,导致脑功能下降,脑组织在颅骨缺损区摆动亦可诱发癫痫,一部分伤员因害怕颅骨缺损区被撞击而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伴有有精神症状。颅骨重建具有以下作用:1.恢复患者头面部容貌,增加生活自信;2.恢复颅腔的解剖生理结构,重建脑的保护屏障,消除恐惧心理;3.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脑脊液循环,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病情稳定后及时修复颅骨缺损(补脑壳或补头骨)尤为迫切。(二)脑积水(Hydrocephalus)不是一种单一的病,脑积水多见于各种颅脑外伤后或颅内肿物,使得脑脊液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分泌过多而致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按压力可分为高颅压性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根据脑脊液动力学可分为交通性和梗阻性。早期CT表现为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张 [1] 。其典型症状为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进行性自主语言躯体活动减少,腰穿观察后可确诊。中度与重度脑积水通过一次CT扫描脑室普遍扩大,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进行性痴呆、卧床不起 [2] 、便秘、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即可确诊。3.脑外伤后遗症如何规范化治疗?(一)耐心倾听和心理辅导大多数病人认为自己病情非常严重,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顾虑重重,怀疑自己能否正常工作与生活。对脑外伤此从医学角度向病人讲解,诚恳地告诉他们各项检查都正常,只要心情愉快,配合治疗,很快便能痊愈,而且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脑外伤后综合征病人中女性较多,情绪多变,针对这一特点,认真倾听其主诉,耐心解释其提出的问题,引导其阅读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观看一些令人快乐的电视节目,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照顾,满足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使他们感觉到温暖,情绪逐渐趋于稳定。(二)稳定情绪和生活照顾因此类病人大多无器质性病变,在情绪稳定时,都能做一些很细致的工作,所以,及时地给予引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生活护理:1.脑外伤后遗症病人注意居室的安静、光线宜较暗、减少对病人的一切干扰。2.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3.对慢性期病人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4.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5.对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应注意避免激发精神症状的各种因素。6.按病情需要给予充足营养和水份,必要时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三)神经外科门诊就诊和定期随访神经外科门诊通常接诊病情表症较轻的病人,经过门诊医生一整套的诊断手段、辅助检查,给病人得出初步诊断,门诊医生能够对症治疗即给予病人进行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对病人病情有疑问或诊断为病情较重较急,则将病人收入住院病房,在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或进行手术或相关的药物或康复治疗等医疗措施,必要时行手术治疗,如颅骨缺损修补、脑积水分流手术、昏迷促醒手术、神经功能重建手术。
戴大伟 2021-01-19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上个月,有个朋友来电,他老母亲摔跤了,右侧股骨骨折,疼痛难忍,骨科大夫说有两个选择,一是保守治疗,牵引,让骨折长好;二是手术植入钢钉固定。老人85岁,高血压伴有糖尿病,脑梗后脑积水,阿尔兹海默症(俗称老年性痴呆),无法配合治疗,请我谈谈建议。我毫不迟疑,手术!给老人一个手术机会。首先,老人目前正面临持续性疼痛,体位稍作变动,即疼得大叫;其次,病人年纪大,神志不清,如果采用保守疗法做牵引,很难配合,骨折处不容易愈合,治疗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而且会不停地有疼痛,老人需要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下降,家人护理工作量很大。因此手术是不二选择。然而医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麻醉!病人属于ASA4级,按照通常方法采用全麻,手术有体表切割痛,老人很难耐受丘脑麻醉,更有甚者,如果采用气管内麻醉,病人手术后被送入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后气管导管有可能无法拔除,后果不堪设想。病人有脑积水,脊髓麻醉显然不是聪明的选择。我建议用单纯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这种麻醉要求百分之百成功,绝对不能失败。我说手术的时候我去给她打麻醉。手术前一天晚上我去病房看了老人,仔细阅读了病人的病史。病史还真的很复杂。谨记。手术当天,先给老人做硬膜外穿刺。我们医院麻醉医生习惯病人左侧卧位,然而,这个病人右下肢骨折,无法左侧卧位。好在我左右都可以打。硬膜外穿刺成功,再做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左桡动脉穿刺连续测压,确保病人万无一失。局麻药注入病人硬膜外腔3分钟后,老人开始安静,不再说疼了。追加麻醉剂量,老人逐渐睡着了。因为太疼,这些天应该没有睡好觉,一旦没有疼痛,她立即睡着了。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丝毫疼痛,生命体征平稳,一切顺利!数日后出院,可以坐轮椅感受阳光了,回家也可以稍微行走,生活质量与骨折前一样。最重要的是,老人没有疼痛!不敢想象,如果不做手术用牵引,病人要忍受无休止的疼痛,而且可能难以康复。感悟:医生治病救人,责任重大,应该把利害向患者家属说清楚,得到患者家属的配合,病人就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陈志扬 2020-01-2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正常压力脑积水(NPH)患者常见于老年人,因为记忆力衰退、反应迟钝、行走困难或尿失禁等原因,往往比同年人显得苍老。患者对于手术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手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家属沉重的护理负担。 但当真正面临手术时,患者及家属会非常担心和犹豫,他们希望手术有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又担心患者的手术承受能力。规范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以预测手术的疗效,让患者及家属看到病情好转的可能,树立起手术的信心。 辅助检查包括做头颅CT、MR及SPECT等,同时我们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行走功能作出评估,以及排尿频率、残余尿测定等。 若有典型脑积水三联症的患者,其手术指证明确,可以直接手术;若脑积水症状不典型者,我们必须通过有创的腰穿放液试验(Tap test)做动态评估,其阳性者则分流手术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因为是老年病人,即使分流手术创伤小,我们也需要慎之又慎。规范有效的辅助检查是NPH治疗前的重要步骤,医生、患者及其家属将共同对患者的症状变化作出评估,以此为依据,确定患者是采取手术治疗,还是药物治疗,所以辅助检查在NPH治疗中至关重要。(神经外科 郑彦)
郑彦 2018-10-26阅读量8001
病请描述: 老年性脑积水是一种衰老性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行走困难及尿失禁等,后期易引起老年性痴呆。 病因:1)、直接损伤导致脑积水、脑细胞萎缩。 2)、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可以造成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导致脑积水、脑细胞萎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郑彦 3)、是脑积水机械压迫脑细胞、脑微循环血管造成脑血供不足,以致脑细胞萎缩 我们的大脑、小脑、脊髓是浸泡在脑脊液中,脑脊液可以保护脑组织在运动中不受损伤,是缓冲剂。但过多的水却不是好事,因为颅腔是个密闭的容器,脑子里水多了,脑脊液多了,脑组织所占的容积就变小了,脑脊液就会压迫脑组织,脑细胞的功能就受到影响,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行走困难、尿失禁等症状。 同时脑微循环血管也受到挤压,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延长,脑组织从单纯的受挤压逐步变成了因长期血供不佳引起的实质性的脑细胞萎缩,脑细胞从可逆的变为不可逆地凋亡了。 临床表现:老年性脑积水最早期的表现主要是轻度认知障碍:好忘事、遇事反应不如以前灵敏,到医院检查,查不出能解释这些变化原因的疾病。其实,这是人体衰老的开始,我们应该引起重视。 早期症状:如做事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穿衣服较以前慢,做饭做菜的步骤记不全,与人交谈经常想不起一些简单的词语,或以不常用的词语代替,使说的话和写出的句子让人难以理解;出门一下子想不起家在何处.如何返回;原来勤快的人慢慢对家务、社交活动感到厌倦;有时毫无来由地情绪涨落.极不稳定.甚至变得多疑、抑郁、淡漠、焦虑或粗暴等。 中期症状:1)、病人记忆力明显下降,近事遗忘尤为严重,如家的电话、儿子女儿的电话记不住了,孙辈的名字记不住了。严重者也表现出远事遗忘,如老伴、儿子女儿的名字记不住了。出现了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还可有精神混乱,感知困难,综合能力下降。2)、运动能力失调,行走不稳,脚像被磁铁吸住一样迈不开步,转身困难,无法走直线。有些病人原来会骑车、游泳,得病后却不会骑车、游泳了。3)、计算能力和工作能力显著下降,理解力和判断力也下降,不能胜任工作。4)、偶而出现尿失禁。在这个阶段病人需要治疗 ,因为脑细胞出现失代偿了,若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救回即将失去功能的脑细胞。 重度症状:病人明显呆傻,行走明显困难,需要搀扶,常卧床不起或呆在座椅中,各种定向能力均丧失,不能主动进食,大小便失禁,不认识家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极端多疑,有被害妄想,幻觉等,有的病人还有不当的社会行为。总之患者的智能与体能全面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专人护理。 客观地说,痴呆患者都有记忆力减退,但是记忆力减退者不一定都是痴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的组织、器官及各系统都会逐渐老化,人的记忆力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是老年人正常的、生理的改变。不过有些老年人的记忆力并不随着年龄衰老而减弱,这与教育的程度、营养、生活经历、爱好、文化素养、身体素质、生活范围等都有明显关系。痴呆是一种疾病,老年人记忆衰退是一种生理过程,两者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根本的不同。 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脑萎缩并非就是老年痴呆症。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进行临床诊断时应注意进行鉴别。 老年性脑积水脑萎缩的进程 我们可以通过辅助检查的方法来判断脑功能的可恢复性。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评估系统,辅助检查很多,又涉及到许多评估量表的选择、专业测评等,我们仁济医院是综合了神经内外科的整体实力共同完成这项工作的。我们经过7年多的专项研究,总结出一整套较规范的诊断治疗的流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许多病人自身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同时家属的护理工作量明显减轻了。 治疗: 1、疾病早期:健康饮食,高质量蛋白,低脂等 2、药物治疗:通过活血化瘀等药物来改善血管弹性、血管通透性来达到改善脑微循环的目的。 3、微创治疗:有些病人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我们通过辅助检查评估发现变化脑脊液循环状况能够改善病人的症状的,我们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来延缓病人脑萎缩的进程。 微创手术介绍: 每种手术都有风险,但这种手术损伤小,属于脑部微创手术,学名叫“脑室-腹腔分流手术”,这种手术开展已有60年的历史了,它只是在颅骨上开一个直径8毫米的小孔,放置一根直径3毫米的硅胶管,一端置于脑室内,另一端放入腹腔,整个手术时间1小时。 这种手术方法源于体外精密调节分流管的研制成功,其疗效才得以体现。因为老年性脑积水其颅内脑脊液压力变化是微小的,都在正常颅压范围内,所以需要可精密调节的分流控制泵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目前美国、欧洲及日本已广泛开展起来,在中国,我们仁济医院依托神经内外科的雄厚实力和紧密合作,最早规范化地开展了这项治疗工作。
郑彦 2018-10-26阅读量8726
病请描述: 脑积水就是脑子进水了吗? 仁济专家: 你好! 我父亲今年62岁,近来老是做事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出门一下子想不起家在何处.如何返回;有时候走路也不稳,脚好像被磁铁吸住一样迈不开步,转身困难,小便急的时候连去厕所都来不及,对生活影响很大。去附近医院看病,医生说可能是脑积水,我们家人十分焦急,请问专家什么是脑积水?是不是就是大家讲的脑子进水了?有什么好的办法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郑彦 刘女士刘女士: 你好! 你在来信中提到的情况属于较为典型的正常压力脑积水的症状,我们称之为“脑积水三联征”。主要包括有:认知功能的障碍,行走运动功能的障碍和尿失禁。 我们的脑子本来就是浸在水里的,水是缓冲剂,避免人体在运动中大脑受到损伤,但头颅中水多了,就会压迫脑组织,出现问题了。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相对正常的脑积水症候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为脑脊液分流手术。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压力脑积水的患者往往需要同以下三个疾病相区分鉴别:1、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有智能障碍,但其程度比老年性痴呆患者轻。老年性痴呆患者往往没有运动障碍,行走如常。2、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行走困难,如鸭步,阔点步态。看似帕金森氏症,但帕金森氏症患者为小步态,且没有智能障碍。3、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多数为老年人,出现尿失禁也需要作泌尿系统的鉴别。我院神经外科专家,不仅联合本院神经内科及放射科医师,同时还结合国外的正常压力脑积水治疗规范,摸索出符合中国人特点的医疗常规。设立专项指标对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智能、行走及排尿功能进行评估,通过辅助检查来预测正常压力脑积水分流手术的疗效,提高了微创手术的有效率。通过症状评估筛选,分流手术的有效率由61%上升到73%;通过腰穿放液试验的辅助试验筛选,其分流手术有效率可提高到90%以上。规范的评估和治疗确实让一部分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明显改善行走状况、言语操控能力及记忆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减轻了家属的护理工作量。总之,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慢性疾病,它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负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合理规范地治疗这一疾病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神经外科 郑彦 郑 彦:副主任医师,专家门诊特色: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老年性脑积水的微创治疗;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8:00-11:00;门诊地点:仁济医院东院门诊部。
郑彦 2018-10-26阅读量8536
病请描述:众所周知,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包括:(1)血栓栓塞 据估计15-20%的中风由房颤引起,而这尚不包括肢体和脏器栓塞;(2)加剧老年痴呆 已有证据表明房颤可以加速痴呆进程;(3)心房扩大 一般房颤持续发作2-3年,心房容积可显著增加至150-200%甚至更多,而扩大的心房使房颤更易持续;(4)心功能丧失 由于房室收缩不协调,心功能丧失15-20%,加重和恶化已有的心力衰竭;(5)频繁发作可产生心悸、头昏、黑矇甚至晕厥、休克。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李宁目前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如下:(1)病因治疗;(2)电复律和(或)药物控制;(3)导管消融;(4)外科手术。 在上述各项治疗策略中,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有效性近年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在指南中的推荐程度也逐渐升高[1-3]。近期有较大样本研究证实导管消融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死亡率、卒中和痴呆发生率[4]。本文对导管消融在近年房颤治疗指南中的筛选和建议作简单回顾和阐述。1、以根治房颤为目标的房颤消融 2010ESC房颤指南:(1)环肺静脉线性隔离术 肺静脉或肺静脉前庭是大多数房颤消融手术的基石,如果拟消融肺静脉则目标应是隔离全部肺静脉;对于环肺静脉线性隔离术,建议偏向前庭部位消融而离开肺静脉,形成围绕单个环肺静脉或一侧肺静脉的隔离环,有助于减少肺静脉狭窄,同时可以消融房颤维持的基质;(2)环肺静脉消融术 单纯以解剖学消融为终点而不要求环绕区域的电学隔离,由于存在消融间隙容易发展规律的心律失常,因此指南倾向于推荐环肺静脉线性隔离术;(3)对于持续性或长久持续性房颤一般须更多的基质改良,附加线性消融以连接解剖或功能上的障碍减少折返,存在大量不同的线性消融设计,在特定的患者何种附加线有效尚不清楚;(4)右房房扑消融 只要有临床房扑的证据或在消融术中发作房扑,建议消融三尖瓣环-下腔静脉峡部达到双向阻滞I(B);(5)单中心报告消融碎裂电位(CFAEs)而不隔离肺静脉,在前瞻性的随机研究中未显示更多获益,目前一般仅将碎裂电位消融作为肺静脉隔离策略的辅助方法,神经节消融作为肺静脉隔离术的补充,其价值目前仍未确定。 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 肺静脉的电学隔离是基本终点,其它消融策略包括线性消融目前未标准化。2、以控制房颤心室率为目标的房室结消融 2006ACC/AHA/ESC房颤指南:(1)对于具有与快速心室率相关的症状或心肌病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负性变时治疗不能充分控制时,建议房室结消融同时植入起搏器;由于可能存在未预料的完全房室阻滞或在随访期心率有上升倾向,不推荐消融房室结的心房插入端而不植入起搏器;(2)左室功能正常或可逆者,可采用标准的房室结消融同时植入起搏器;(3)非心动过速导致的左室功能受损者,应考虑双室起搏,已行房室结消融和右室起搏者,应考虑升级为双室起搏。 2010ESC房颤指南:(1)在心率不能使用药物控制,同时药物难以预防房颤发作或有不能耐受的副作用,而导管消融或外科消融房颤无适应症、不成功或被拒绝时,导管消融房室结作为IIa类推荐(B);(2)在持续性房颤患者,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征(尽管经合理治疗NYHA 为III级,LVEF<35%, qrs="">130 ms)时,导管消融房室结作为IIa类推荐(B);(3)在持续性房颤,在合理治疗以控制心率不充分或有副作用时,NYHA 为I或II级,LVEF ≤35%,消融房室结后植入CRT作为IIb类推荐(C);(4)当怀疑心动过速介导的心肌病,药物不能控制,直接消融房颤无适应症、不成功或被拒绝时,导管消融房室结作为IIb类推荐(C);(5)在未尝试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房颤、或未尝试控制房颤或心室率的房颤患者,不建议消融房室结,III类推荐(C);(6)在经选择的房颤合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消融房室结同时心室持续起搏(促进间隔延迟激动)可能是有益的。3、以控制房颤心室率为目标的显性旁路消融 房颤合并预激者,2006 ACC/AHA/ESC房颤指南中,对于有症状的预激患者,尤其是具有快心室率或具有短的旁路不应期者,推荐消融旁路 I(B)。2010ESC房颤指南对于有猝死风险者,导管消融显性旁路为I(A)类推荐,对于高危险职业的预激患者(例如飞行员、公共运输司机),在发生房颤者或极易发展为房颤者,建议导管消融无症状的显性旁路I(B)。4、以根治房颤为目标的患者筛选 无症状的房颤对于无症状的房颤行导管消融是否获益,目前上述三个指南无详细论述和推荐。 有症状的房颤1、阵发性房颤 (1)2006 ACC/AHA/ESC房颤指南 如果患者左房正常或轻度扩大,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微扩大,没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导管消融为IIa类推荐,证据强度为C。对于左房显著扩大或左室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对于导管消融无相关建议。 (2)2010年ESC房颤指南 (a)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一次药物治疗尝试后,导管消融为IIa类推荐,证据强度为A;(b)如果患者无显著心脏疾患,拒绝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论心率控制是否充分,导管消融可以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作为I线治疗(IIb类推荐,证据强度为B)。指南认为,对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作为一线治疗的直接对比研究资料少,但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导管消融的分别分析提示消融获益更多,然而鉴于有症状的阵发性房颤在轻微或没有心脏疾患时,在有经验的术者手术相对安全,消融可以在经选择的患者作为起始治疗。 (3)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 如果患者左房正常或轻度扩大,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微扩大,没有严重的肺部疾病,导管消融导管消融为I类推荐,证据强度为A,但有如下条件:(a)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消融例数>50例/年);(b)有显著症状采用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佳。 对于左房显著扩大或左室功能明显异常的患者,导管消融为IIb类推荐,证据强度为A。2、持续性房颤(1)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 本指南中对于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没有表述和推荐。(2)2010年ESC房颤指南 对于有症状药物治疗困难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作为IIa类推荐,证据强度为B,对于有症状而药物治疗困难的“长久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作为IIb类推荐,证据强度为C。指南认为,对于持续性或长久持续性房颤,无或轻微心脏疾病,导管消融的获益-风险比结果不够明确,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广泛和再次的消融手术,将药物治疗困难作为消融的前提似乎较合理。由于胺碘酮严重而频繁的副作用,尤其在长期治疗时更明显,在较年轻的患者应考虑导管消融作为选择。(3)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 对于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无药物治疗效果限制),导管消融作为IIa类推荐,证据强度为A。3、永久性房颤对于永久性房颤行导管消融是否获益,目前上述三个指南无相关论述和推荐。 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衰的房颤消融对于房颤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指南中仅作为上游治疗,未对导管消融作特别论述。房颤并肥厚性心肌病,2010ESC房颤指南认为,有症状的房颤,药物治疗困难者,可考虑导管消融IIa (C),有适应症者可同时切除间隔IIa (C),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未特别论述。对于合并心衰的房颤患者,2010ESC房颤指南认为,如果胺碘酮控制失败,可以考虑对房颤进行导管消融(IIb),证据强度为B,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认为,目前对于心衰和其它明显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导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资料缺乏,房颤复发的可能性较高。 房颤导管消融的SB-LEP分级评估 导管消融的选择不仅需要参考指南的医学获益(表1),更需要综合从医院技术力量、经济、社会、患者心理和意愿多个方面来决策,2010年ESC指南和2011年ACCF/AHA/HRS中也强调从医院技术力量、患者的意愿考虑是否行导管消融。在现实社会中,除参考指南外,临床工作者可从SBLEP的四个方面来评估(表2)。1、安全评估(Safety,S)安全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患者病情评估 包括各脏器的基本功能、手术耐受情况;(2)医疗技术支持 术者的操作水平、外科手术能力、相关科室的技术协作能力等。优:须同时具备下列3项条件:a、患者各脏器功能较好,可以充分耐受手术;b、术者非常熟悉房颤消融的程序,同时对严重并发症有充分的应对策略;c、相关科室具有及时和优秀的协作支持能力。中:具备下列3项条件中任一条:a、患者各脏器功能一般,估计可以耐受手术,必要时需要药物或器械支持;b、术者较熟悉房颤消融的程序,对严重并发症有较充分的认识和防范策略;c、相关科室具有一般的协作支持能力,能够完成相应的抢救工作。差:具备下列3项条件中任一条:a、患者各脏器功能较差,很可能难以耐受手术,术中必须需要药物或器械支持;b、术者仅了解房颤消融的程序,不熟悉房颤消融的环节,对严重并发症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防范策略;c、相关科室不具有相应的协作支持能力,不能完成抢救工作。。2、医学获益 (Benefit,B)对于房颤导致的症状和后果进行评价,判定成功可能获得的益处,评价消融失败或并发症可能产生的不利。优:须同时具备下列2项条件:a、患者房颤发作可导致严重症状,或有持续发作倾向,并可能导致病情持续较快进展或严重后果;b、药物不能耐受、效果极差或者无效。中:须同时具备下列2项条件:a、患者房颤发作时症状较严重,或有持续发作倾向,并可能导致病情逐渐进展;b、药物治疗有效但控制不良或不充分。差:须同时具备下列2项条件:a、患者房颤发作时症状不明显,对生活工作影响小,而病情评估导致持续较快进展或严重后果的可能小;b、药物治疗效果佳。3、生活限制(Limitation, L)优:患者由于工作、居住原因使用药物极不方便,或患者拒绝使用药物控制。中:患者愿意使用药物控制,但购买、携带药物或监测不方便。差:患者愿意积极使用药物控制,且有充分而方便的监测条件进行药物治疗。4、心理预期(Expectation and Preference, EP)由于房颤不能等同于旁路消融术、先心病矫正术,而类似于冠心病的治疗,存在成功、缓解和无效的可能。临床专家必须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价其期望值和患者意愿。优:预计成功率显著高于患者的期望值,患方充分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措施,有极好的心理准备。中:预计成功率接近患者的期望值,患方较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措施,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差:预计成功率显著低于患者的期望值,患方不完全理解可能的并发症和必要的后续治疗措施,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病例1:30岁男性,飞行员,反复心悸一年,口服胺碘酮控制仍偶有发作,心理负担重。SB-LEP评估:AB-AA建议及结果:由于患者为飞行员,房颤发作时症状虽极轻而且少,但患者心理负担重,鉴于房颤一般有逐渐持续的倾向,因此建议导管消融治疗。术后未使用药物,随访12个月无发作。病例2:59岁女性,反复心悸二月,每次房颤发作时大汗淋漓、血压测不出,须至当地医院电击复律,房颤无发作时基础心率较慢,24小时平均心率47次/分。 SB-LEP评估:BA-BA建议及结果:患者各脏器评估佳,但房颤每次发作时症状严重,呈休克状态,药物疗效欠佳,因此安全性评为“中”,获益评为“佳”,患者居住城市,但距离医院较远,药物治疗估计耐受差,建议导管消融治疗。术后未使用药物,随访18个月,无发作。病例3:60岁女性,反复心悸8年,近4年房颤持续发作,入院前一年连续中风二次(入院前一月第二次中风),行外科脑积水分流水(右颈部置管),轻中度痴呆,二便尚能自理。 SB-LEP评估:BB-BA建议及结果:患者各脏器评估佳,但一月前中风脑积水行颈部置管,因此安全性评为“中”,患者难以坚持服用药物,获益评为“中”。建议: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治疗,但患者家属希积极要求行导管消融,希望能减少护理工作,降低再次中风甚至导致二便不能自理的可能。结果:导管消融治疗,术后服用拜阿司匹林,随访18个月,无发作。病例4: 41岁男性民工,颜面、双下肢浮肿2月入院,入院前房颤持续发作2月,口服较大剂量倍他乐克和地高辛,心率仍然波动于170-180次/分。SB-LEP评估:AA-AA建议及结果:患者各脏器评估佳,症状重,平素就诊不方便,要求积极消融治疗,心理预期佳。行导管消融术,术后未服用药物,随访18个月,无发作,继续体力劳动。病例5:62岁女性,反复心悸30余年,近10年房颤持续,平卧较困难,检查显示心功能差(EF 21%),肾功能不全(Cr 412 umol/L)。SB-LEP评估:CB-BC建议及结果:安全性差,预期获益不高,就诊较方便,对于手术成功率期望过高,建议药物治疗。患者回当地药物治疗。总之,对于房颤的患者是否采用导管消融策略,参考指南,并采用SB-LEP分级评估,综合考虑患者的心房病变情况(房颤类型、左房大小、房颤病程)、是否合并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性、药物治疗的利弊、医疗条件、心理预期和意愿等,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恰当的选择。表1:有症状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手术的建议(2006年-2010年房颤指南)2006 ACC/AHA/ESC2010ESC2011ACCF/AHA/HRS阵发性房颤l 左房正常或轻度扩大,左室功能正常或轻微扩大,没有严重的肺部疾病IIa (C)IIa (A)I(A)l 左房显著扩大或左室功能明显异常NIIa (A)IIb (A)持续性房颤l 持续性房颤NIIa (B)IIa (A)l 长久持续性房颤NIIb (C)N永久性房颤NNN表2: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SB-LEP分级评估表安全评估(S)医学获益(B)生活限制(L)心理预期(EP)A 优B 中C 差A 优B 中C 差A 优B 中C 差A 优B 中C 差注:前二项占主要地位,如评估为C级则不推荐手术。参考文献1. Fuster V, Ryden LE, Cannom DS, et al.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06;114(7):e257– e354.2. Camm AJ, Kirchhof P, Lip GY,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 Europace. 2010;12 (10):1360-420.3. Fuster V, Rydén LE, Cannom DS, et al. 2011 ACCF/AHA/HRS focused updates incorporated into the ACC/AHA/ESC 200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11;123(10):e269-367.4. Bunch TJ, Crandall BG, Weiss JP, et al. Patients Treated with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Have Long-Term Rates of Death, Stroke, and Dementia Similar to Patients Without Atrial Fibrill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11 Mar 15. [Epub ahead of print] doi: 10.1111/j.1540-8167.2011.02035.x.
李宁 2018-07-20阅读量4888
病请描述:注:下列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69年,第一任科室主任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段国升教授。1978年被确定为全军第一批中心之一,现为硕士、博士学位学科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设有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治疗特色]:擅长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底和脑深部肿瘤、垂体腺瘤、颈椎病和脊髓内肿瘤、颅颈部畸形、介入神经放射、功能神经外科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简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于1984年建科,是中日友好医院开院时最早建立的专科之一。为国内最早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专科之一,该科目前是卫生计生委特色医学学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科室、中日友好医院特色专科,下设脑瘫外科治疗中心和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微创治疗中心。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2号[治疗特色]: 擅长功能神经外科为专长、微侵袭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颅神经及周围神经外科、颅底外科、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痉挛状态及运动障碍病、癫痫外科、立体定向及内镜外科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上海市 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建于1952年,是卫生部首批博士点,1982年成为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1工程”一、二、三期建设学科,连续5次成为卫生部重点建设临床学科,是上海市领先学科,2000年组建“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是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是“上海市神经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2年至今连续被批准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是“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设有“复旦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2013年成为“上海市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该科为国内主要的神经外科中心,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胶质瘤、垂体瘤及鞍区病变、小儿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神经放射、脑脊髓肿瘤、脑脊髓血管病、颅脑损伤、癫痫及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或后天性疾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211 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2007-2012)、教育部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是国家教委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东院);上海市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西院)[治疗特色]:擅长颅脑创伤临床诊治、神经重症监护、脑肿瘤显微外科技术和内镜技术、脑血管病综合治疗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东院) 神经外科(西院)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由张天锡教授等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开拓者创立,历经半个世纪发展,逐渐成为特色鲜明,技术雄厚的神经外科专科。现任科主任赵卫国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197号(永嘉路口)[治疗特色]:擅长神经重症医疗、颅神经根疾病、垂体腺瘤的微创治疗、脑血管病的微侵袭治疗、功能神经外科、颅底肿瘤、椎管内肿瘤及微侵袭显微外科治疗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4.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外科)神经外科建科于1953年,是上海最早设立(脑外科)神经外科医院之一,现已建设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全军脑血管病中心,上海市脑血病临床中心,神经外科硕士、博士点,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复杂性脑血管畸形、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脑胶质瘤、颅底肿瘤、鞍区肿瘤及功能神经外科、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病、进行性舞蹈病、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疾病)、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5.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简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全军创伤外科中心主要单位,现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批准为"上海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995年成为全军神经外科中心。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现为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成都北路440号[治疗特色]:擅长颅脑损伤、脑胶质瘤、颅内肿瘤、脑脊髓血管疾病、颅神经疾病、功能神经外科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外一科 神外二科 广东省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简介]: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58年,在我国著名神经外科专家马廉亭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以血管内神经外科 为龙头,显微神经外科为重点,多项技术全面发展,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军神经外科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11号[治疗特色]:擅长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脊髓血管畸形等脑脊髓血管疾病、颅咽管瘤、垂体腺瘤、脑膜瘤、听神经瘤、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脊髓肿瘤等多种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简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脑科中心(南方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国最早(1958年)建立的神经外科专科之一,是广东省重点学科,是神经外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点。该科已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和雄厚的技术力量,能够开展所有神经外科疾病的现代专科治疗。是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技术力量和影响力最强的现代化神经外科中心。[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治疗特色]:擅长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颅脑、脊髓)的复杂难治性肿瘤、脑血管病、颅神经疾病等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鞍区及松果体区等深部肿瘤、血管介入治疗、立体定向帕金森氏病国际治疗、颅脑疾病X刀治疗、癫痫微侵袭治疗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3.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简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广东省神经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广东省“脑功能修复与再生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颅脑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辑部所在单位,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主干学科、广东省高校重点学科、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广东省最早被国务院批准的神经外科专业硕士授权学科、华南地区首家神经外科专业博士授权学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253号[治疗特色]:擅长复杂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帕金森病、顽固性癫痫、严重颅脑创伤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天津市 天津市环湖医院 [简介]:天津市环湖医院(天津市脑系科中心医院)是以神经内、外科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其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设有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天津市血管介入放射治疗基地、天津市颅脑损伤抢救中心、胶质瘤诊疗中心。是卫计委首批“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全国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优秀基地医院、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地址]:天津市津南区吉兆路6号[治疗特色]:擅长经鼻-蝶入路摘除颅内垂体腺瘤、顽固性癫痫、颅内脑胶质瘤、细胞刀治疗帕金森氏病或震颤麻痹、颅内各种深部病灶摘除手术、小儿神经外科、神经内窥镜手术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重庆市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简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国神经外科学奠基人之一朱祯卿教授于1959年由上海华山医院来渝创建,是西南地区最早建成的神经外科之一。50年来本专科不断发展壮大,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庆市神经外科诊疗中心、重庆市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整体实力和医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名列西南前茅。[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脊髓血管疾病、神经肿瘤、脊髓脊柱、功能神经外科、神经重症、颅脑损伤等的诊疗。[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简介]: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为西南地区唯一的神经外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及唯一的神经外科学军队医学重点实验室和军队后勤重点实验室、军队首批研究型学科建设试点单位、重庆市重点学科。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站内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学科,国家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治疗特色]:擅长颅脑及脊髓损伤、脑肿瘤、脊髓肿瘤、脑血管病、癫痫、脑积水、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瘫、脑或脊髓脊膜膨出、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微创外科治疗等的诊疗。[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简介]: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创建的神经外科之一。是国家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军队及西部唯一的神经外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全军癫痫病诊治中心,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新桥正街[治疗特色]:擅长颅内肿瘤、复杂颅底肿瘤、椎管内肿瘤、脑血管病和脊髓血管病、原发性帕金森病、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难治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颅底微创外科及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等的诊疗。[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湖北省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由裘法祖院士和蒋先惠教授经沪迁汉后于1955年正式创立,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之一。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设有临床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唯一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湖北唯一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委单位和首批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教学医院专科。[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治疗特色]:擅长神经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与神经重症医学、立体定向与功能神经外科、脊髓脊柱外科和小儿神经外科等的综合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创建于1971年,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为神经外科首批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该科率先在全国开展显微神经外科业务, 形成了以显微外科为基础,鞍区病变显微手术治疗为特色的神经外科。[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277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镜治疗各种神经外科疾病、伽玛刀治疗、脊柱脊髓专科、神经重症监护、小儿神经外科等的综合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3.湖北省人民医院 [简介]:湖北省人民医院(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内设武汉大学神经精神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室,是医院最佳文明科室,2009年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首批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湖北省卫生厅先进基层党支部、湖北省青年文明号。[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99号解放路238号[治疗特色]:擅长颅底、脑干及脑干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及其它血管性疾病的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锁孔手术、神经内窥镜手术、癫痫、精神病、帕金森氏病、疼痛、痉挛性斜颈等功能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湖南省 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外科创建于1953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单位之一。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学科,1978年被认定为全国神经外科医师进修基地,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治疗特色]:擅长颅底脑干肿瘤、脑血管病、颅脑创伤、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儿童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综合治疗、脊柱脊髓神经外科以及伽马刀治疗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及神经外科是湖南省最大的神经外科临床、科研、教学基地之一。现为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首批批准认定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仅两家),教育部、卫计委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基地,为独立的二级学科。为神经外科专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治疗特色]:擅长小儿神经外科、脊柱脊髓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神经重症学、脑与脊髓血管疾病的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诊治、颈内动脉疾病中、幕上肿瘤及鞍区肿瘤的显微外科及内镜微创治疗、后颅底肿瘤及脑室系统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江苏省 1.江苏省人民医院 [简介]:江苏省人民医院(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1954年由侯金镐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的神经外科专科之一、江苏省内首个神经外科,“十二五”科教兴卫医学重点学科。该学科为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内首批获认证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00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胶质瘤、神经肿瘤、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颅脑创伤、帕金森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简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现为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中国医师协会颅脑损伤适宜技术临床培训基地,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江苏省、南京军区和南京市神经外科专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05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的手术和介入治疗、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的手术和立体定向治疗、各种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胶质瘤的综合治疗、颅脑创伤的综合救治、脊柱脊髓病的手术治疗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简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建于1959年,是国务院首批博士生招生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首批进修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卫生厅唯一的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所在单位。[地址]: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十梓街188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的手术及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脑胶质瘤、垂体瘤、听神经瘤、颅底肿瘤、颅脑损伤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陕西省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简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62年,现为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是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设有全军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功能性脑疾病研究所,也是全国三个神经介入培训中心之一。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专业组最齐全的现代化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会、血管内治疗学组及陕西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新寺路1号[治疗特色]:擅长颅脑损伤的救治和颅内常见病的诊治、血管内神经外科和颅底显微神经外科、颅面部血管性疾病、脑胶质瘤、颅内巨大动脉瘤和颅底颅咽管瘤、听神经瘤等复杂肿瘤、帕金森病、癫痫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山东省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简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59年,是山东省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专业科室之一。目前已经成为山东省著名神经外科疾病大型诊疗中心,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临床科室,为青岛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及硕士授予点。目前为山东省重点专科、青岛市卫生行业特色专科,其下属的神经外科实验室为山东省卫生行业重点实验室。[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南区江苏路16号(市南院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59号(崂山院区)[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外科及介入治疗、神经肿瘤外科、神经功能外科、颅脑创伤及神经重症监护、难治性癫痫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市南院区) 神经外科(崂山院区) 安徽省 安徽省立医院 [简介]: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重点学科、安徽省首批“115”创新团队,卫生部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培训基地,承担全国神经外科医师以及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培训任务、安徽医科大学临床神经外科教学任务,是山东大学博士生培养点、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博士培养点。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设有安徽省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研究所和脑功能与脑疾病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江路17号[治疗特色]:擅长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外科、脑血管微创外科、脊柱脊髓外科、癫痫外科及颅脑创伤外科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河南省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简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专科、河南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学科及河南省神经外科网络龙头单位,河南省昏迷诊疗研究中心,郑州大学胶质瘤研究中心,为河南省神经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治疗特色]:擅长颅内血管性疾病、颅颈连接畸形、复杂动脉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的微创与显微外科治、重症神经创伤的脑保护治疗、复杂颅内血管闭塞性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高级神经认知功能监测与重建、复杂颅底肿瘤的全切、脑保护及颅底解剖重建、小儿先天发育性疾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 2.河南省人民医院 [简介]: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建科于上世纪70年代,现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之一,2003年被省卫生厅评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青年文明号”,2007年被授予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为省卫生厅神经外科培训基地。[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治疗特色]:擅长脑血管病和垂体瘤神经外科、颅底肿瘤和功能神经外科以及胶质瘤和脊髓神经外科、胶质瘤个体化整体治疗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神经外科一门诊 神经外科二门诊 神经外科三门诊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7-05-26阅读量2.5万
病请描述: 毛仁玲神经外科团队对各种类型颅脑、脊髓病变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并在手术后管理上有着一套完善的临床体系。 手术后临床、护理要点 (1)给予持续低**吸氧、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状况、瞳孔改变、眼球运动、有无呛咳和声音嘶哑、有无感觉运动障碍。 (2)维持机体充足水分、各种电解质代谢、微量元素代谢以及酸碱平衡等的微环境。 (3)注意患者的营养支持和细致护理;若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饮水呛咳,可给予鼻饲流质饮食,防止误吸。 (4)注意刀口辅料有无渗血渗液,严防脑脊液漏。 (5)合理应用抗菌素,预防刀口感染及颅内感染。避免压伤口 (6)适当应用皮质激素及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7)适当应用促神经代谢和止血药物。 (8)预防应激性溃疡,常规使用抑酸剂及胃粘膜保护剂等药物。 (9)若出现意识障碍或者障碍加重,应立即复查颅脑CT以排除是否有颅内血肿的可能。 (10)对术后出现长时间昏迷,或呼吸困难、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在90%以上者,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注意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积极预防、治疗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全身衰竭等并发症。
毛仁玲 2016-01-08阅读量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