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10月21日是“世界镇痛日”,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疼痛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其中有着“天下第一痛”之称的三叉神经痛,它发病骤发,骤停,呈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剧烈疼痛,甚至说话、洗脸、刷牙时像触碰“机关”一样诱发剧烈疼痛,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评估: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征是:单侧、发作样、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痛,皮肤碰触、咀嚼、刷牙、吹风或剃须等皮肤刺激可引发疼痛。与神经痛相比,神经性疼痛的特征是烧灼样疼痛伴麻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间歇期越来越短,而疼痛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单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见。对卡马西平等神经痛药物反应良好的病人,通常支持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并且预示了更好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预后。所有计划进行MVD手术的患者都应接受核磁共振以排除结构性病变,如脑膜瘤、听神经瘤和表皮样囊肿,颅神经显像能判断血管是否压迫三叉神经。 药物治疗一般在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 首先药物治疗,而且卡马西平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缓解率达70%以上,并且卡马西平能有效减轻阵发性疼痛发作的频率和强度,对自发性和触发性三叉神经痛同样有效。临床上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失败大多是因为患者无法耐受药物副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影响40%-60%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不良反应剥脱性皮炎一定要重视,及时联系医生进行药物调整及替换。 射频、伽玛刀短期控制有效,但容易复发 还可以采用射频,但是有效时间短,易复发!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适用身体健康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缺点是起效较慢,容易复发。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使能够治愈的方法 通过药物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初期服用药物时,止痛效果较好,但是在长期服用时,效果会越来越差乃至无效,保守效果差的患者,射频、伽玛刀反反复复,外科手术治疗的话一般建议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这个手术是非常成熟的手术,是在脑组织与颅骨之间的蛛网膜下腔内进行手术,尤其是近年来微创手术理念的应用不仅使手术疗效明显提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风险。 球囊压迫一般适用于年龄大、身体差的患者 球囊压迫术是在影像辅助下,在嘴角侧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微创治疗,不用开颅,不用开刀。将球囊植入到三叉神经半月节位置,然后注射显影剂使球囊扩张,从而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破坏三叉神经感觉部分使痛觉消失达到治疗目的,适合于高龄、身体状况差的病人。 专家提醒 针对发病初期的患者,误以为牙疼的不再少数。一般建议进行规范的检查,牙齿没有发现龋齿,发现病变,不建议先拔牙,可以吃卡马西平试试,如果疼痛缓解了,那就要怀疑是不是三叉神经痛了。即使患有三叉神经痛,也有多种方法帮助大家摆脱疼痛。
姜海涛 2024-10-24阅读量1669
病请描述: 一般乳腺发现有结节,可以先进行B超、钼靶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一般分类及恶变比例: 0类:评估不完全,需要召回补充其他影像检查进一步评估或与前片比较。 1类:阴性; 2类:良性改变; 3类:良性可能大,6个月追踪观察; 4类:可疑恶性,需考虑活检,具体又分为:4A、4B、4C三个亚类: 4A:低度可疑恶性(概率2%-10%),病理报告结果一般为非恶性,在获得良性的活检或细胞学检查结果后应进行6个月或常规的随访。例如可扪及的、局部界限清楚的实质性肿块,超声特征提示为纤维腺瘤;可扪及的复杂囊肿或可能的脓肿; 4B:有中度可能恶性的病灶(概率10%-50%)。属于这个分级的病灶放射和病理有紧密相关。部分界限清楚部分界限不清的纤维腺瘤或脂肪坏死可进行随访,但乳头状瘤则可能需要切除活检; 4C:恶性可能较大(概率50%-95%),但不像5类那样典型的恶性。例如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实质肿块或新出现的簇状细小多形性钙化。 5类:高度怀疑恶性(概率大于95%),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6类: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总体上,体检发现的乳腺结节80%左右为良性病变,即使检查结果提示恶性,及时地进行规范的确诊和治疗措施,大部分也会有比较好的预后。 乳腺结节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做活检: 一、自我发现。如果自己发现乳腺结节短时间内变大,或者是表面的硬度增加,表面凹凸不平,皮肤有一些改变,比如说像橘皮一样的改变,这个情况下是需要重视的,先进行B超、钼靶检查。 二、在检查过程中,通过B超钼靶拍片来断定有癌变倾向的。比如B超报告,比如BRADS分级在3-4级以上的这些结节还需要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恶性几率大的还需进一步进行活检。 三、对于可能是良性的患者,进行切除手术治疗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肿物的性质。
赵华栋 2024-10-24阅读量2175
病请描述:鼻炎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果鼻炎是由过敏引起的,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 2. 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剂,可以有效减轻鼻黏膜的水肿,抑制血管扩张,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症状,是西医治疗鼻炎的首选用药。 抗组胺药: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对缓解鼻痒、喷嚏的症状效果较好,但对缓解鼻塞的作用较弱。 鼻用减充血药:如羟甲唑啉喷雾剂,能迅速减轻鼻黏膜充血和肿胀的现象,缓解鼻塞的症状,但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一周,以免产生药物性鼻炎。 3.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以清除鼻内刺激物、过敏原和炎性分泌物等,减轻鼻黏膜水肿,改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 4. 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特定的过敏原,诱导患者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减轻、甚至不产生临床症状。 5.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明显解剖学异常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鼻息肉摘除、鼻中隔矫正、腺样体肥大切除等。 6.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规律作息、锻炼身体、戒烟戒酒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7. 环境控制:使用空气过滤系统,保持室内清洁,减少过敏原的接触。 8. 脱敏治疗: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的方式,使身体对特定过敏原产生耐受,减少过敏反应。 9.中医中药治:成永明博士的岭南蜂疗、岭南肺虚鼻炎膏方、岭南雷火龙灸、蝶腭神经节刺激术、星状神经节刺激术等都是非常好的鼻炎特效疗法。 10.免疫球蛋白营养疗法: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反复发作,原因主要还是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老年人免疫力特别低下是可以静脉使用丙种球蛋白来治疗。儿童以及青壮年建议使用口服免疫球蛋白(如口服免疫球蛋白合康胶囊), 11.氨基丁酸营养疗法: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的人经常会伴有大脑缺氧,出现多动,抽动,注意力不集中,或头晕头痛,易怒,健忘,个矮,遗尿,腹痛,咬手指等。可以口服γ-氨基丁酸免疫球蛋白复合营养片。 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鼻炎[超话]##广州蜂疗##荔湾区中医院##番禺中心医院[超话]##祈福医院[超话]##腺样体[超话]##广东省中医院[超话]##鼻炎腺样体肥大##正源春中医门诊部##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固生堂国医馆(骏景分院)[地点]##成永明教授##西关国医馆# γ-氨基丁酸营养免疫球蛋白复合营养片介绍:γ-氨基丁酸,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非蛋白质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它具有防止多动症、抽动症、抗焦虑、抗抑郁、缓解压力、调节情绪以及改善脑缺氧,改善睡眠状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改善脑部血液流量,恢复脑细胞功能。 口服免疫球蛋白营养疗法合康胶囊:是目前最好的口服免疫球蛋白,其主要成分为IgG,其次为lgA以及IgM。其中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传送给婴儿的抗体,使胎儿获得先天免疫功能,对新生儿抗感染起重要作用。IgA是人类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细菌和病毒的天然杀手,是呼吸道和生殖道的天然屏障,对抵抗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有重要功效。IgM具有较强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节作用。总之,口服免疫球蛋白营养疗法对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全身多处发炎如眼炎、耳炎、鼻炎、咽喉炎、肺结节、胃炎、肠炎、胆囊炎、肝炎、盆腔炎、息肉、囊肿、HPV病毒感染、前列腺炎等均就有很好的作用。
成永明 2024-10-22阅读量2458
病请描述:十一假期,小清新手术,表皮样囊肿切除! 表皮样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物。 它通常是由于皮肤表面的上皮细胞植入皮下生长而形成。表皮样囊肿可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如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等。其外观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隆起,质地较硬,可活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囊肿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米粒大小,大的则可能有数厘米。 表皮样囊肿一般生长缓慢,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囊肿受到压迫、感染或破裂,可能会引起疼痛、红肿、瘙痒等不适。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对于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可以完整地去除囊肿,避免复发。如果囊肿较小且无症状,也可以暂时观察。总之,表皮样囊肿一般预后良好,只要及时治疗,通常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齐学锋 2024-10-08阅读量1467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颅内胆脂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了就诊经历及现状,说道:“我儿子今年26岁,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孩子视力下降,最近这几个月严重了,医院检查头里面长了东西,需要手术。亲戚有做医生的,她告诉我们这个手术西安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手术做的好,我们就从河南去西安找赵天智主任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孩子说视力渐渐在恢复,听声音也比术前清楚了,肿瘤压迫影响到听力以前也没有注意,现在压迫解除了,身体恢复很顺利,感谢医术精湛,敬业负责的赵天智主任及团队医生们!孩子身体恢复好,有好的未来,我们心底里感恩赵天智主任!恩重如山!” 颅内胆脂瘤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也称表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或珍珠瘤,好发于小脑桥脑角、鞍旁,也可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大脑、小脑和脑干,可为多发,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上,颅内胆脂瘤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不同,可出现多种症状。 1、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出现小脑桥脑角综合症,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面肌力弱,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2、鞍区胆脂瘤: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有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 3、脑实质内胆脂瘤: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以及轻偏瘫,小脑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 4、脑室胆脂瘤: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5、颅骨胆脂瘤:常偶然发现颅骨表现隆起多年,触之橡胶感,无压痛,可移动或固定不同位置的胆脂瘤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时与其他疾病混淆,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 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去对应门诊检查无结果时,应及时去神经外科检查排除颅内胆脂瘤的可能。赵天智主任介绍,胆脂瘤常在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蔓延,沿着各种生理通道或间隙侵袭,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高峰年龄均在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25:1。以20-50岁发病最多见,占70%以上。肿瘤起源于胚胎,但一般多在成人后出现临床症状,而且一旦发现,肿瘤往往较大,因此确诊后一定要尽早手术。
赵天智 2024-09-18阅读量2508
病请描述: 拔智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外科手术,它既有明显的益处,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拔智齿的好处与坏处,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手术。 一、拔智齿的好处 1、减少疼痛和感染 阻生或部分阻生的智齿容易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如冠周炎,导致剧烈疼痛和反复感染。拔除智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因感染带来的疼痛和不适,避免长期依赖抗生素治疗。 2、避免邻近牙齿损伤 智齿由于位置的关系,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空间正常生长,从而对邻近的第二磨牙产生压力或导致拥挤。长期的压力和拥挤不仅会导致牙齿排列不整,还可能引起第二磨牙的牙根吸收和牙周问题。拔除智齿可以避免这些损伤,维护牙齿结构的完整性。 3、改善口腔卫生 智齿位于口腔最后方,牙刷难以到达,容易导致食物残渣积累和细菌滋生。拔除智齿后,口腔清洁变得更加容易,降低了牙龈炎和龋齿的风险,有助于维护整体的口腔健康。 4、预防潜在问题 智齿的位置和生长方式可能导致牙周病的发展,甚至引发囊肿或肿瘤的形成。拔除智齿可以预防这些潜在问题的发生,减少未来治疗的复杂性和风险。 5、提升生活质量 对于那些经常遭受智齿问题影响的患者,如周期性疼痛、肿胀或感染,拔除智齿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不再需要频繁就医、服用药物或承受不适,患者可以更自信地参与社交活动和享受生活。 6、美观作用 如果智齿斜着生长,可能会导致牙齿排列不齐。拔除后有助于改善口腔外观,使牙齿更加整齐,提升个人形象。 二、拔智齿的坏处 1、手术风险 智齿拔除手术可能伴随感染、出血、肿胀和疼痛等风险。麻醉过程中也可能发生过敏或麻醉并发症,尽管这些情况相对罕见。 2、恢复时间 拔牙后,患者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息和恢复,这期间可能需要避免某些食物,减少体力活动,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此外,还可能发生神经损伤,导致面部或牙齿长期麻木或疼痛。 3、手术成本 智齿拔除手术通常需要一定的费用,包括手术费、麻醉费、药物费等。对于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4、心理影响 对于有牙科恐惧症的人来说,拔牙手术可能会引起显著的焦虑或恐惧,这种心理状态可能需要额外的关注和支持。 5、损害邻牙健康 若拔智齿操作不当,可能会损害相邻牙齿,导致其出现磨损。此外,拔智齿后,剩余牙齿所占位置变得宽敞,加上日常饮食过程中食物残渣的镶嵌,可能会使牙缝变宽,出现咬合异常等现象。 6、其他并发症 如颌骨骨折、下牙槽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虽然少见,但也可能发生。这些并发症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综上所述,拔智齿既有明显的益处,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时,患者应权衡利弊,并根据个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医生的专业建议做出决定。如果智齿位置正确且不引起问题,可能不需要拔除;但如果智齿导致了反复的疼痛或感染等问题,拔除通常是推荐的治疗方法。
李会彬 2024-09-13阅读量1372
病请描述: 颅神经疾病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今年31岁,今天早上起来右脸突然抽的疼,点击、针刺样疼,这是怎么回事?” 王景教授介绍:首先,患者只有一天的病程,不能做任何的诊断;尤其是三叉神经痛不能够这样诊断,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31岁大概率事件是一个继发性的三叉神经痛,如患者疼痛的时间超过三个月左右,再进行相应的核磁共振检查,现在先不着急做检查,针对性的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先止痛,服用布洛芬胶囊,因为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来说,患者的表现时间也太短,不用急迫的去吃抗病毒、营养神经的药物和其他止疼药。 患者疑问:以前大概几个月,那段时间正好也是牙的问题,然后脸抽疼过,这次就是没有牙疼,就是单纯的脸抽疼。 王景教授介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血管压迫神经病因是先天的,血管和神经就长成这样,血管的跳动和搏动把神经外面的衣服磨破了,需要很长的时间显现和表现。功能神经外科的疾病,并不是说怕个片子,有神经血管关系的紧密,就一定是得了三叉神经痛,这是完全不成立的。这个事情一定要搞清楚,因此,现在不急迫着让患者做检查,先针对性的治疗。 诊断三叉神经痛要的影像学检查: 1.平扫头颅; 2.三叉神经薄层扫描(包括3D-TOF,FEISTA-C); 3.弥散成像(DWI); 患者在诊断三叉神经痛时,可以在当地医院或就近的医院做这些检查就足够了。做这些检查的目的:1.排除肿瘤;2.发现相应的神经和血管的关系,排除肿瘤占位;3.弥散成像,排除表皮样囊肿,也是就是胆脂瘤,发现相应的神经、血管的关系,就是三叉神经的波动扫描。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得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术后急性期治愈率95%以上,且术后不会引起其他治疗方法所引起并发症。前提是选择权威神经外科进行手术,保护患者正常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将责任血管与神经隔离,达到根治的目的。
王景 2024-09-11阅读量1138
病请描述: 近日,A女士因腕关节起了一个包块影响到关节活动而来就诊。“手腕这里莫名其妙就长出这么大个肿块,不会是什么肿瘤吧?”A女士很紧张。 老王检查后发现,A女士手腕处有一个直径约为1.5厘米突出皮肤圆形包块,质硬,用力压之感觉腔内有液体存在,按之胀痛,手腕部活动受限。 经询问,A女士是一名白领,工作几乎是离不开鼠标,下班后又长时间玩手机,半年前就经常感觉右手腕酸痛不适,以为只是小毛病就没太在意,结果这一个月来突然发现右手腕部出现不明肿物,而且越来越大,这才到医院就诊。 首先,老王先声明,腱鞘囊肿本质上就是小液囊,并不是恶性肿瘤,也不会发生恶变,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腱鞘囊肿是一种形成于关节或肌腱上的小液囊,是一种良性囊肿,临床发生率较高。本病以女性和青少年多见,腱鞘囊肿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腕背、桡侧腕屈肌腱及足背发病率最高,手指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处也常见到。 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外的组织,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固定、保护肌腱的作用,使其避免受到摩擦及压迫,并能在腱鞘内做自由的滑动。 腱鞘囊肿属中医学的“筋结”“筋瘤”“聚筋”“筋痹” 范畴。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认为,该病多因过度劳累,外伤筋脉,以致痰凝筋脉,或长久站立、扭伤等致筋脉不和,气血运行失畅,阻止筋脉络道而成。 腱鞘囊肿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这个囊会越积越大,会对周围的组织造成粘连、卡压,可能会引起腕关节的活动不方便,甚至会导致局部的疼痛。 腱鞘囊肿如何治疗? 腱鞘囊肿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 轻度疼痛可口服非甾体抗炎药 针刀治疗 穿刺抽吸/药物注射 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切除术 从治疗效果和复发率综合来看,针刀治疗与手术治疗优势明显。 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技术因其在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及骨伤科疾病方面优越的疗效在众多治疗技术中脱颖而出。针对腱鞘囊肿的治疗步骤包括:局部麻醉、刺入囊肿、切开囊壁、排出黏液、贴敷创口。针刀治疗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微创、费用低、恢复快、复发率低。 手术治疗对于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和体积逐渐增大,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建议手术切除。推荐从蒂的根部完整切除囊肿,如囊肿与腱鞘相连,则同时切除周围部分腱鞘组织以降低复发率。但是,手术将整个囊肿包括囊壁切除,毕竟造成了一个比较大的创面,手术后会留下不太美观的瘢痕。 聊聊日常调护 腱鞘囊肿患者要注意对患部的休息,由于慢性劳损和炎症会诱发病情,因此,患过这种病的人,一定要避免过量的手工劳动的方式。 1.温水洗手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得了此病,贵在早治,以免迁延成慢性。 2.旋转手腕当刺痛开始时,可以做些温和的手部运动以缓解疼痛。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此弯手姿势常引起手腕痛等症状。3.定期休息、运动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若需要长时间办公,也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勤做室内运动,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针对肩颈、上肢、手腕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以增加柔软度及肌力。 腱鞘囊肿是一种常见而易复发的疾病,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但如果您感到手腕不适,建议您及时就医。只要及时诊治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腱鞘囊肿并不会影响您的日常生活质量。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12
病请描述: 甘肃庆阳27岁的小张(化名),1年前右侧口角、眼周出现不自主抽搐,自己无法控制,当时并没有重视。后来抽搐的频率加重,才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颅神经疾病专家组姜海涛经过颅神经显像、核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确定小张是右侧桥小脑角区有占位,胆脂瘤继发的面肌痉挛。 术前检查 年轻人出现面部抽搐,注意排查继发性面肌痉挛 姜海涛教授介绍:一般面肌痉挛高发年龄应该是40岁以上,其发生原因可能和整个血管逐步硬化和血压逐步提高有一定关系。由于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是面神经根部受到血管的压迫,而人的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老化,再加上中老年人容易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这些因素会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压迫到面神经根部,造成面肌痉挛。但是对于年轻人出现面肌痉挛,一定要去排查继发性病因。 胆脂瘤是比较常见的面肌痉挛继发病因,胆脂瘤因状如珍珠,是颅内最为“漂亮”的一种肿瘤,又名珍珠瘤。它还称为表皮样囊肿,分为颅内表皮样囊肿和颅外表皮样囊肿。颅内表皮样囊肿如果在桥小脑角区的话,压迫到面神经可能会导致面部抽搐的症状,压迫到三叉神经的话,还会出现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发现胆脂瘤要尽早手术 由于胆脂瘤其“见缝就能生长”,往往主张早期的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的预后比较理想。小张的胆脂瘤生长在桥小脑角区,周围毗邻的血管和神经比较多,所以要尽早手术,在初期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完整的切除,但是在后期,任其发展有可能侵蚀骨质包绕血管、神经,给手术造成非常大的难度,也会增加手术风险。 8月4日,姜海涛教授专家组为他进行幕下开颅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在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呈白色珍珠样光泽的肿瘤,肿瘤沿神经血管缝隙生长,包裹右侧三叉神经、面神经、后组颅神经、椎动脉,经过小心分块切除肿瘤,解除肿瘤对右侧面神经的压迫,术后面部抽搐的现象消失。 提醒:如果年轻人出现面部抽搐,还需要排查颅内占位的可能,如果发现有肿瘤,需尽早手术,早期手术能够尽可能的全切肿瘤,避免肿瘤生长增加手术风险。
姜海涛 2024-09-02阅读量1565
病请描述:天气多变 一不小心就会受凉感冒 有人经常咳嗽或咳脓痰 出现肺部炎症 这些本是常有的事 但是如果反复出现感染 则需警惕一些罕见病 比如将要谈到的“肺隔离症” 医案分享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心胸外科郑远主任成功完成一例罕见病“肺隔离症”手术。患者咳痰咯血来入院,典型影像学表现是肺内病变像支扩。 ,时长00:09 郑远主任介绍,肺隔离症是指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由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的部分肺组织形成囊性肿块,这部分肺组织可与支气管相通,造成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感染及咯血。肺隔离症手术的一大挑战,手术过程中如果出血,后果可能灾难性。因此,术中精确定位并结扎供血动脉至关重要。 郑远主任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了精心研究和讨论后制定了手术方案。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后开始了手术,术中操作细致:降出动脉发出粗大的供水动脉到肺内,术中游离供血动脉后先结扎再切割器离断,后行肺部分切除。最终成功顺利完成了手术。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展示了郑远主任在处理复杂罕见疾病方面的专业能力,更证明了医护团队在应对挑战时的高效协作与技术精湛。今后心胸外科团队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对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帮助更多患者重获健康。 知识科普—肺隔离症 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 肺内型隔离肺和正常肺支气管相通,可导致隔离肺的反复慢性感染,临床上可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咳血、发热等临床表现,但由于其临床症状多样化,缺乏特异性,常被临床医生忽视,故较易误诊。 肺外型单独包裹在其自身的异常胸膜下,与正常肺相对独立,无症状,但50%可合并其他畸形,如膈疝、心血管畸形、肺发育不全、脊柱畸形、食管畸形等。 如何诊断肺隔离症?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隔离症的关键,也是判断临床分型的重要依据。肺隔离症CT平扫多表现为肺内软组织肿块、囊肿、斑片状影、血管影增多、纵隔肿块并邻近肺气肿,伴或不伴有肺炎。由于多数异常动脉及引流静脉密度与软组织相近,CT平扫检查难以分辨。所以CT平扫对肺隔离症诊断无明显特异性,仅可提供诊断肺隔离症的重要线索,以便进一步检查。增强CT及各种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该征象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肺动脉造影发现隔离肺组织的供应血管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是有创检查,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检查方法复杂,对肺内病灶显示不佳。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MS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密度分辨率的特点,可直观清晰地显示肺内病变与异常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之间的关系,是术前无创诊断肺隔离症的主要方法。 肺隔离症的治疗 肺隔离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 肺内型隔离症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者,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合并感染,导致粘连严重和血管迂曲,一般不行单纯局部切除,需要做肺叶切除,在分离血管时相对困难。 肺外型隔离症患者需要手术切除病变肺、安全结扎异常动静脉,校正可能合并的畸形,但若无任何症状时,可暂不行手术。 划重点! 肺隔离症患者病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并发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引起咳嗽、咳脓痰、发热、胸闷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容易漏诊及误诊。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长期反复肺部感染的患者,尤其是下肺存在病灶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肺部CT、增强CT或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切除隔离肺组织及结扎相应的供应血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