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肌腱拉伤 > 内容

肌腱拉伤内容

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和治疗

病请描述:膝关节疼痛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了解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膝关节疼痛的一些主要原因: 1.**骨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与年龄相关,由于软骨磨损导致骨头间的摩擦增加。 2.**韧带损伤**:膝部有四条主要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这些韧带在运动或受伤时可能会拉伤或撕裂。 3.**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连接大腿骨和胫骨的两块C形软骨垫,可以缓冲压力,当遭受强烈扭转力时容易受损。 4.**髌股关节问题**:包括髌骨脱位、髌腱炎等,这些问题常常与过度使用或运动不当有关。 5.**滑膜囊炎**:膝盖周围有多个滑膜囊帮助减少骨骼之间的摩擦,炎症可导致肿胀和疼痛。 6.**肌腱炎**:如髂胫束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跑步者膝痛症状,由大腿外侧肌腱发炎引起。 7.**过度使用**:长时间重复性活动会加重膝盖负荷,导致疼痛和炎症。 8.**肥胖**:过重会给膝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 9.**腿部不正**:如O型腿、X型腿或扁平足等问题,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平衡,增加疼痛风险。 10.**感染**:虽然罕见,但细菌性关节炎也会导致剧烈的膝关节疼痛和红肿。 如果遇到持续或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适当的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体重控制以及必要的手术干预都是可能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肌肉锻炼,尤其是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稳定膝关节,减轻疼痛。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966

PRP能否拯救受伤的运动员?

病请描述:PRP,全称是Platelet-Rich Plasma,富血小板血浆。常常被运动员们用来治疗肌腱韧带肌肉的拉伤和关节疼痛。 PRP由于富含高浓度的血小板,可以在受损的肌腱或关节里释放出多种高浓度的修复因子,让受损的组织获得修复。我们人体有些组织再生能力很强,自身就容易修复,比如皮肤划伤了可以自行愈合,头发或指甲剪除了之后很容易生长出来,肝脏切除很大一块也能很快再生回来。 但是人体还有很多结构是不容易自身愈合的,比如,肌腱,韧带,关节软骨,角膜,这些结构一旦坏了之后,就难以再生。 PRP技术出现之后,这些不容易愈合的能愈合的更快更好了。所以,有很多运动员都接受过PRP的治疗,有著名的高尔夫冠军老虎伍兹,网球冠军纳达尔、NBA的库里,科比,中国男蓝易建联,还有我们歌星刘若英等等。 可近段时间来到我们PRP门诊的一些运动员,特别是田径运动员和足球,篮球运动员,膝关节的磨损已经非常严重了,这种状况下,PRP的治疗有些也是无能为力的。 虽然运动员的毅力让人动容,难能可贵,总能克服病痛咬牙坚持,但当膝关节出现软骨缺失或者严重损伤时,这时应该做的,是马上休息,马上治疗,停止膝关节的负重和大角度锻炼。PRP甚至是关节镜手术,对于严重的膝关节损伤,是无法完全恢复的。 举报/反馈

袁霆 2023-11-10阅读量1126

肩膀抬不起来,不一定是肩周炎

病请描述:常有患者咨询,肩膀疼痛,抬不起来,是否得了“肩周炎”,答案当然是不一定的。肩膀疼痛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一定是肩周炎。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从名字上理解,就是肩关节周围发生炎症。具体说,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损伤,进而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为多发生在50岁左右的人身上,又称为“五十肩”,中医病名“露肩风”、“肩凝症”等。而事实上,临床上单纯的“肩周炎”发病率并不高,仅占肩痛的10%左右。造成肩膀疼痛、无法抬起的最常见原因其实是肩袖损伤,约占17%~41%。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这些肌腱的运动构成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袖损伤是什么?由于老化肌腱变性或肩袖周围骨质增生与之撞击或摔倒胳膊着地受伤等原因,常常导致肩袖组织撕裂,出现肩膀疼痛无法抬起,患者外展上举60~120度范围时疼痛加重(痛弧征阳性),患侧卧位时疼痛加重影响睡眠。如何鉴别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肩袖损伤是如何造成的?很多情况都会导致发生肩袖损伤,比如:1、急性损伤,是由于肩关节突然用力,导致肩袖的组成肌肉,拉伤或者撕裂,引起疼痛等症状。2、慢性劳损,如果经常进行手臂举过头顶的活动,由于肩关节持续用力导致的肌肉酸痛疲劳的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损伤。3、随着年龄增长,肩袖部位的肌腱会磨损以及变薄,便会容易发生肩袖损伤。4、撞击和外伤,如果在运动前没有热身或者是在运动过程当中出现了摔伤等情况,也容易引起肩袖损伤。肩袖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为了避免肩袖损伤,应经常进行肩部肌肉力量的训练,不要抬举过于沉重的物品,也不要长期做高抬手的动作。当遇到肩膀疼痛,抬不起来等问题时不能断言是患了“肩周炎",贻误病情与治疗时机,应到正规医院的骨科、关节科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于肩袖损伤,如果症状不严重,可先行保守治疗,包括外用膏药、冲击波治疗、理疗、PRP治疗等。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取关节镜微创手术技术进行修复,术后经合理的康复锻炼,可最大程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肩痛无小事,很可能是某些疾病发出的“信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观察。

王金武 2023-11-01阅读量1859

以前分享过如何治疗湿疹的帖子...

病请描述:最近能分享一下如何治疗肌肉拉伤,正好不巧的是我最近有两次肌肉拉伤的人经历,怎么样才能快速恢复呢?自行处理就可以缓解的,只是简单的拉伤或者肌肉内有点渗出,必须排除肌纤维断裂以及肌腱断裂的情况!严重不严重,看疼痛的程度,如果是痛处剧烈、痛处肿胀、完全不能活动,那么肯定是要去医院里面处理的。很多人认为肌肉拉伤之后,首先要冰敷,但是我不同意这个观点。一开始就冰敷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后遗症,后续治疗不容易好的彻底!可以首先喷涂云南白药气雾剂,也有冰凉的感觉,但那是药物的作用,而不是冰块的冰的感觉!其次要准备新加坡产的斧标驱风油,大家可以提前准备放在家里面,以备不时之需。这款祛风油非常好用。里面应该有少量西药的止痛成分!对一般的关节肿痛也有极好的作用。反复多涂几次,以祛风油为主,休息一两天,肌肉拉伤基本上就能缓解了。

张平 2021-10-18阅读量8823

膝关节痛的病因有哪些?

病请描述: 膝关节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有膝关节骨关节炎或退变、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 在年轻人的膝痛的病因中,往往与外伤与运动伤害有关。包括骨折,半月板损伤,肌腱与韧带的拉伤,损伤等,疼痛常常表现于一侧膝盖上。而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膝痛往往与退变,膝骨性关节炎有关,疼痛通常双侧都有。 那么那些原因会导致膝关节炎,引起膝关节的疼痛呢?我们列举了下面几条。 1、年龄因素 所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年龄因素是引起膝关节炎最常见的因素。由于膝关节是负重关节,人老腿先老,膝盖承受的压力大,所以到了一定的年龄,膝关节囊会出现萎缩、变性和纤维化。所以在活动关节时会感觉到僵硬、不灵活。关节液的分泌出现异常,会导致膝软骨组织不能得到营养,从而导致关节软骨弹性下降,导致容易磨损以及破碎。关节软骨的边缘会出现增生的骨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骨刺”。 2、运动因素 长期过度不适当的运动,会导致膝关节载荷、传导的紊乱,导致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这个很好理解,就像一辆汽车,如果行驶的里程过度的话,会更容易报废。 3、肥胖因素 由于膝关节承受身体的负荷,因此体重越大,膝关节需要承受的负荷也会越大。因此临床上的患者许多是肥胖者,也包括妊娠期和更年期的体重增加的妇女。 4、创伤 膝盖部位的创伤会导致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膝盖受过伤的患者,较其他人更容易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主要的创伤有膝关节处的骨折、膝关节的脱位、内外侧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等。 5、先天畸形 先天发育不全的膝关节在受力方面不均,因此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病。比如:膝关节内翻与外翻畸形、大骨节病、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等。 如果已经有了这些发病的危险因素,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多加注意,如避免下蹲,减轻体重,增加下肢肌力,避免过负荷使用膝盖以延缓疾病的发生。如果已经患者,则需尽早就医治疗寻求临床建议,同时也要注意生活中对膝盖的保护,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袁霆 2021-01-11阅读量9567

有一种膝关节疼痛叫隐神经卡压

病请描述:关于隐神经卡压症的报道并不多,早期有House教授在1977年报道了4例,Lippitt教授在1993年报道了5例,共同的表现就是膝下内侧局部的酸痛不适,或阵痛或隐痛,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相关研究少,所以包括很多医生在内也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共同掀开它的面纱,一睹真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根叫“隐神经”的究竟长在哪儿,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引起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话说,万物皆有其来源。这里,请允许我借用龙母的台词——隐神经髌下支,是脊神经家族的血脉传承者、腰丛的铁王座继承人、股神经三世、隐神经二世、膝内的感觉之王......接下来,具体认识一下这几位大腕——“隐神经髌下支”随父姓,它爹叫“隐神经”;“隐神经”的父亲叫“股神经”。股神经很有势力,来自于腰丛,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股神经在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向下穿行,大约在越过腹股沟、刚刚进入大腿这个区域时,它的儿子“隐神经”诞生了。 虽然股神经分出了很多分支,也就是有很多孩子,但是隐神经是其中最长的一根皮支,也是股神经的终支——是嫡长子! ?隐神经沿着大腿、小腿一路向下穿行,一直走到足的内侧缘——换句话说,从膝盖下方开始,到小腿内侧、足内侧的皮肤感觉都归它管。重点来了,当隐神经路过膝盖内侧的时候,它突然发出了一个分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髌下支。越长的神经,就越代表它暴露的范围广,容易被软组织、筋膜、肌腱卡压。就以髌下支来说,它陪伴父亲隐神经来自遥远的腹股沟(大腿叉)一带,有时在腹股沟韧带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一下,在穿过大腿各种肌肉间隙的时候,那也是像碰碰车一样,磕磕碰碰一路下行。而很多时候这种卡压,都会以髌下支分布区域,也就是膝盖内侧的疼痛、麻木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点,如果被卡出的部分是隐神经,那么表现出的症状是髌下支及其他同父兄弟共同的症状,而单纯的髌下支卡压症状,来自于一个特殊的部位——髌下支的诞生之地:收肌管。隐神经就是在收肌管内正式发出了髌下支。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三棱形,在大腿内侧靠下的地方,长约5cm,是由大收肌腱、股内侧肌、缝匠肌包裹形成。这几条肌腱可是大腿内侧的重要肌腱,也是人们在拉伤大腿时主要伤及的肌腱——这就是髌下支之所以会因为拉伤而被卡压的主要原因。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一般来讲,主要是剧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劈叉等特殊动作。但是,我本人在临床遇到的,更多的是青年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而造成的髌下支卡压症,表现出以膝下内侧的酸痛为主要困扰,活动时疼痛还会显著加剧,有一部分患者局部会有麻木、刺痛的感觉,行走时打软腿。这些患者之前的就诊经历都被认为是保暖不当、膝盖着凉引起的关节酸痛,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局部封闭,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一小部分症状比较顽固的,连带髌下支和周围筋膜、骨膜一并切掉就OK了。 但是,大多数病史并不是太长、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相关位置、肌肉拉伸、物理治疗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我们今天这篇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膝下内侧酸痛症状的朋友,尤其是有剧烈运动习惯的男性或长期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年龄并不是一个出现关节炎的阶段,同时又存在大腿内侧肌肉劳损、紧张的时候,或许要考虑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如此,虽然疼是在膝盖,但是治疗不要盯着膝盖,它是无辜的——腹股沟韧带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放松才是最为关键的。

马彩毓 2019-09-28阅读量1.3万

有一种膝关节疼痛叫隐神经卡压

病请描述:关于隐神经卡压症的报道并不多,早期有House教授在1977年报道了4例,Lippitt教授在1993年报道了5例,共同的表现就是膝下内侧局部的酸痛不适,或阵痛或隐痛,活动时疼痛会加剧。相关研究少,所以包括很多医生在内也存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误诊为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反复治疗效果不佳。今天我们就共同掀开它的面纱,一睹真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根叫“隐神经”的究竟长在哪儿,究竟长什么样,为什么会引起膝关节内侧的疼痛。 话说,万物皆有其来源。这里,请允许我借用龙母的台词——隐神经髌下支,是脊神经家族的血脉传承者、腰丛的铁王座继承人、股神经三世、隐神经二世、膝内的感觉之王......接下来,具体认识一下这几位大腕——“隐神经髌下支”随父姓,它爹叫“隐神经”;“隐神经”的父亲叫“股神经”。股神经很有势力,来自于腰丛,是腰丛中最大的神经。股神经在腰大肌和髂肌之间向下穿行,大约在越过腹股沟、刚刚进入大腿这个区域时,它的儿子“隐神经”诞生了。 虽然股神经分出了很多分支,也就是有很多孩子,但是隐神经是其中最长的一根皮支,也是股神经的终支——是嫡长子! ?隐神经沿着大腿、小腿一路向下穿行,一直走到足的内侧缘——换句话说,从膝盖下方开始,到小腿内侧、足内侧的皮肤感觉都归它管。重点来了,当隐神经路过膝盖内侧的时候,它突然发出了一个分支,就是今天的主角——髌下支。越长的神经,就越代表它暴露的范围广,容易被软组织、筋膜、肌腱卡压。就以髌下支来说,它陪伴父亲隐神经来自遥远的腹股沟(大腿叉)一带,有时在腹股沟韧带这个地方就会被卡一下,在穿过大腿各种肌肉间隙的时候,那也是像碰碰车一样,磕磕碰碰一路下行。而很多时候这种卡压,都会以髌下支分布区域,也就是膝盖内侧的疼痛、麻木表现出来。但是有一点,如果被卡出的部分是隐神经,那么表现出的症状是髌下支及其他同父兄弟共同的症状,而单纯的髌下支卡压症状,来自于一个特殊的部位——髌下支的诞生之地:收肌管。隐神经就是在收肌管内正式发出了髌下支。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三棱形,在大腿内侧靠下的地方,长约5cm,是由大收肌腱、股内侧肌、缝匠肌包裹形成。这几条肌腱可是大腿内侧的重要肌腱,也是人们在拉伤大腿时主要伤及的肌腱——这就是髌下支之所以会因为拉伤而被卡压的主要原因。大腿内侧肌群的拉伤一般来讲,主要是剧烈的对抗运动,或者劈叉等特殊动作。但是,我本人在临床遇到的,更多的是青年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造成大腿内侧肌肉紧张而造成的髌下支卡压症,表现出以膝下内侧的酸痛为主要困扰,活动时疼痛还会显著加剧,有一部分患者局部会有麻木、刺痛的感觉,行走时打软腿。这些患者之前的就诊经历都被认为是保暖不当、膝盖着凉引起的关节酸痛,却反复治疗效果不佳。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症的治疗并不复杂,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局部封闭,能解决大部分患者的问题。一小部分症状比较顽固的,连带髌下支和周围筋膜、骨膜一并切掉就OK了。 但是,大多数病史并不是太长、症状并没有那么严重的患者,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相关位置、肌肉拉伸、物理治疗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我们今天这篇科普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有膝下内侧酸痛症状的朋友,尤其是有剧烈运动习惯的男性或长期穿高跟鞋的青年女性,年龄并不是一个出现关节炎的阶段,同时又存在大腿内侧肌肉劳损、紧张的时候,或许要考虑隐神经髌下支卡压的可能性。如果确实如此,虽然疼是在膝盖,但是治疗不要盯着膝盖,它是无辜的——腹股沟韧带及大腿内侧肌群的放松才是最为关键的。

马彩毓 2019-09-28阅读量1.1万

网球肘是啥玩意儿?

病请描述: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是过劳性综合征的典型例子。网球、羽毛球运动员较常见,家庭主妇、砖瓦工、木工等长期反复用力做肘部活动者,也易患此病。肘关节外侧前臂伸肌起点处肌腱发炎疼痛。疼痛的产生是由于前臂伸肌重复用力引起的慢性撕拉伤造成的。患者会在用力抓握或提举物体时感到患部疼痛。        本病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患者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感觉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疼痛。严重者伸指、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非手术治疗 (1)休息避免引起疼痛的活动,疼痛消失前不要运动,尤其是禁打球。 (2)冰敷冰敷肘外侧1周,1天4次,1次15~20分钟。 (3)服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 (4)局部封闭在肘关节特定部位注射可的松类药物可以消炎、止痛。 手术治疗       经过正规保守治疗半年至1年后,症状仍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微创的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沈奕 2018-08-04阅读量8424

膝关节:我是如此容易受伤

病请描述:膝关节损伤可以占到运动损伤总数量的25%左右[1],是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这是由于膝关节是人体下肢重要的骨连接,除了起着承重作用以外,人体的下肢活动、转向变向都需要膝关节的协同作用,这就导致其受伤风险陡增。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共同构成。其中胫骨上端基本上是一个平面,而股骨下端的关节面则是一个椭圆形,两个关节面一圆一平,并不完全贴和,所以需要半月板来帮助关节面完整贴和[2]。同时,由于构成膝关节的关节窝比较浅,需要依靠周围的大量软组织来维持关节稳定,所以软组织受伤的可能性也比较高。下面我就跟大家说几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膝关节X光片(矢状面)。看门狗总是先受伤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国外有些地方也叫“看门狗韧带”(watchdog ligament),因为它对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非常重要,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过度前移、膝关节过伸、胫骨旋转等。正是由于其重要作用,这才造成了在各种膝关节的急性伤病中,它总是很不幸的首当其冲。图:膝关节解剖结构及各处韧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图片来自:hardsnow.blogspot.com。(配图出现错误,经果壳网友guanjiaoyang指出,已经做出修改。)前交叉韧带的受伤一般是由于膝关节过伸或者过度外展造成的。这种损伤在需要急停、急转这样结合各种变向动作的运动中会非常的常见,典型的就是足球、篮球。足球运动中抬脚射门时出现的“踢漏脚”(也就是一脚踢空),是比较典型的会导致前交叉韧带受伤的动作,这是由于突然失去受力点导致了膝关节过度前伸。另外,在身体对抗后失去重心导致膝关节过度外展也很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撕裂。今年的NBA常规赛中,雷霆后卫梅诺(蓝色球衣运动员)受伤离场的视频截图,赛后梅诺被诊断出右膝前交叉韧带撕裂,赛季报销。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右膝明显过度外展。另外,在一些短时内急速发力动作较多的运动中,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同样比较常见,比如棒球、垒球、短跑等;而暴力撞击也是造成各种膝关节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摔跤、跆拳道等等则也有可能导致受伤。不过,膝关节的外翻所造成的伤病不只是前交叉韧带撕裂,就以前面梅诺的受伤视频为例,由于膝关节过度外翻,梅诺在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同时一定还有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相反,如果梅诺出现的是膝关节内翻过度,则有可能发生外侧副韧带损伤。这些损伤在足球、橄榄球、跳远、滑雪等运动中比较常见。左右为难的缓冲垫半月板是在股骨和胫骨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的纤维软骨,分别被称为内侧和外侧半月板。它的主要作用是传导载荷、协助维持膝关节稳定、增强润滑、调节关节压、吸收震荡、感受本体感觉等[3]。半月板常常会因为膝关节活动中突然出现变化而导致受伤。内外侧半月板位置。图片来自:consoleandhollawell.com。例如,当膝关节同时进行屈伸运动和旋转运动时,半月板需要按照这两种运动的不同要求进行移位变化。结果,一心不能二用的半月板就有可能出现“自相矛盾”,导致半月板没有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被膝关节关节面挤压,造成半月板挤伤或者破裂。半月板损伤在足球、体操等等运动中比较常见。在足球运动中,右脚向左踢球用力过猛,造成身体过度左旋,左小腿内收内旋,就造成了左侧半月板损伤。在跳箱时落地重心不稳,身体左偏,左小腿内收内旋导致左膝半月板损伤。在举重中,两侧膝盖有可能同时外翻并膝,这也容易导致半月板损伤。虽然举重不是我们的常见运动,但在体育爱好者的力量训练中依旧有可能出现类似情况,需要注意。我们可以清晰地解释每一种伤病的主要形成原因以及高危因素,但是正可谓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绝大多数的膝关节伤病都会形成多重的损伤。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膝关节三联征”,这一般是膝关节受到强大的旋转暴力造成的,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和前交叉韧带同时受伤的三重打击。躲得了急性伤,却逃不过劳损病大家千万别以为只有啥急性扭伤拉伤才是伤病,也不要以为只要小心点就能够躲得开这些膝关节伤病。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就好像一台机器,总会有零件磨损,唯一的区别是机器齿轮老化你能买个新的,但是如果你的膝关节老化了……最常见的膝关节慢性病变当属髌骨末端病了,它是指由于运动损伤或者劳损造成的髌腱组织变性。其中,髌腱是连接髌骨到小腿胫骨的肌腱结构,与股四头肌、髌骨共同构成“伸膝装置”。而髌骨末端病就是由于反复进行伸膝动作造成“伸膝装置”过度载荷,而形成的髌腱微损伤。什么动作最需要伸膝?显然就是跳跃了。跳跃较多的项目,比如篮球、排球、田径等是主要的诱发髌骨末端病的运动。也是由于这个原因,髌骨软骨病也被叫做“跳跃膝”或者“篮球膝”。此外一些长时间进行伸膝动作的项目也可发生,比如举重、自行车等[4]。另外一个容易被我们过度使用的是刚刚还左右为难的半月板,由于半月板有吸收震荡的作用,在跳跃落地、转向等动作中都要起到很重要的缓冲作用。所以,长期的运动可能会造成半月板的反复磨损或者微小创伤,从而形成疲劳伤。在需要频繁跳跃的篮球、排球等项目中比较常见。前一段在NBA中大红大紫的纽约尼克斯后卫林书豪最终赛季报销的原因,就是膝关节过度使用造成的半月板损伤。林书豪照片。预防和低调是最好的医生膝关节伤病确实常常在运动中困扰我们,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进行预防是最为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当然,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几点):热身运动不能少。热身运动能够帮助体温提升,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增强关节柔韧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小膝关节伤病(当然也是所有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建议在运动之前进行15-20分钟的热身运动,内容应该包括慢跑、韧带拉伸、肌肉拉伸等,在外界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热身运动最好能进行到30分钟。运动环境要挑好。一个安全的环境对于防止受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足球、篮球这种高危运动来说,雨后潮湿的场地应该避免,转向发力时脚下打滑对于膝关节来说可是非常危险的(如今的职业足球总是喜欢比赛前在球场上洒水,这可是坑了不少的球员。另外我们踢球可没有职业球员们那样的防滑长钉鞋。)。整理运动不要忘。这往往是很多运动爱好者忽略的。在运动结束后进行整理和放松活动能够让体温、心率等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减轻运动后的肌肉、关节的疲劳和酸痛,也能够起到防止伤病的作用。当然,有条件的话进行一些物理手段的恢复(电疗、水疗、热疗法等等)同样是不错的选择。重点部位重点防。对于身体来说,保护自然是必要的。对运动来说,保护就分作两种:自身的保护和外界的保护。所谓自己的保护,就是我们需要把这些重点部位训练得更加强壮来保护自己的身体,那么在膝关节,我们加强一些股四头肌的锻炼,提升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对防止膝关节伤病自然是有益无害的。而在此同时,使用一些护具来保护也会是不错的办法。做人还是要低调。对于防止伤病,我们还有最后一条、也是最实用的一条,就是运动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能力达不到的动作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否则为了耍帅搞伤了自己绝对得不偿失。能够记住以上几点,相信我们可以一起安心地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保护好自己,才能让我们的膝盖“伤不起来”。参考文献: [1]实用运动医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系统解剖学,第六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3]张东龙,高顺生,章晓霜,膝关节半月板的形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4]运动创伤学,第一版[M],人民军医出版社[5]运动解剖学,第二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8576

小心这些运动误区让健身成伤身!

病请描述:命在于运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康的意义,加入了运动健身的行列。运动不仅能带来苗条的身材,更能带来健康的体魄。随着健身大潮越来越热,阳光帅气的运动形象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如果运动不当,一不小心就可能让“帅气“”变成了“衰气”,使健身成了伤身。以下几条就是针对常见的几个运动误区的针对性建议,希望朋友们能引以为戒,真正拥有更健康的未来!!!一、运动需要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    运动是一个过程,“急于求成”反而会让人得不偿失,过度运动还会拉伤肌肉,损害健康。很多人刚运动时候,满怀激情,不断给自己立军令状:我要跑5公里;我要一口气游泳十圈,结果最后大部分都是“打脸受伤”。任何运动都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跑步,可以由快走、慢跑、快跑、长跑等适应性过度,最好可以找专业人士咨询指导。这样阶段性的运动习惯可以让心肺功能和机体有一个适应过程,从而最大可能防止因为一开始就高强度运动而带来的疲累不适和伤病。二、运动应有计划性,而且每次运动前热身要充分!    我们在运动之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计划,例如想要第二天早上运动的话,头一晚就应该把装备准备好,早些睡觉,调好闹钟,不要等到第二天昏昏沉沉、匆匆忙忙去运动,这样自然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在一些小细节上,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前应有至少5分钟以上的充分热身活动,让肌肉、肌腱、韧带等充分伸展,可以有效防止关节劳损。    另外关于肌肉拉伸多说几句:如果你身体某些部位组织存在长期紧张的情况,那么除了运动前后,可以每晚睡觉前也进行下拉伸运动,有助于舒缓运动中紧张收缩的肌纤维,从而真正达到肌肉放松的效果。三、不要在饥饿的状态下进行运动!    很多人认为在饥饿的状态下运动会消耗更多的脂肪,其实不然。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需要能量的供给,如果不吃饭,身体会因为缺乏营养而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这样会影响到脂肪的消耗速度。长此以往我们的精神状态也会非常不好,所以在运动之前的一段时间,还是要吃一些东西,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消耗掉更多的热量,而且早饭尤其的重要。当然,吃饭和运动之间必须得有充分的间隔时间,饱餐后立刻运动的行为和运动后立刻饱餐的行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四、不过度的吃太多纤维食物、并及时补充适量的水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多吃纤维食物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加强体内垃圾的排出,帮助我们减肥瘦身。但是很多人却因为贪图它的瘦身功效而食用过量,造成了胃胀和其它的胃部不适,导致自己没有办法正常的进行体育训练。而且还容易影响到身体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功能。    身体水分充足,则更是运动健身甚至减肥的基本需要。尤其对于健身运动的人来说,大量的出汗之后水分流失得会非常快,如果不能即时为的补水的话则会影响到我们代谢功能的运行,降低减肥的效率。所以在运动之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就要先为自己补充一些水分,运动的过程中出现口渴的话一样要喝水,不过注意不要喝得过快过多,适量即可。五、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坚持下来的运动   如果我们不喜欢自己的运动的话,在心理上就会出现一些排斥,所以很容易出现疲劳感和厌烦感。所以不要看到别人进行了哪项运动就不管不顾的跟着学习,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运动来坚持练习,并且不时的为自己增加一些运动中的小乐趣。夏天到底怎样运动最健康?  夏季是一年中阳光照射最为强烈的时候也是温度最高的时候,机体的非运动状态下的自然消耗状态已然比较大了,所以,夏季运动首先要避免阳光的直射,运动地点尽量选择在室内,如乒乓球、室内羽毛球、游泳等,这点对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另外,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时间最好在清晨或黄昏,但不要太早或过晚,以免影响到睡眠和工作生活状态,就得不偿失了。  夏季运动出汗多,盐分丧失量大,容易使细胞渗透压降低,导致钠代谢失调,发生肌肉抽筋等现象。所以运动之前10-15分钟,要喝450毫升到600毫升的水,运动时每10-15分钟,要喝150毫升到240毫升的水,即使不渴也要喝,但不要喝过甜的饮料。运动后也应该及时补水,但是不要一次喝个够,而是要“多次少饮”。  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较大,所以,运动时要遵循“热身—运动—整理”的原则来进行。先要从运动量小的动作开始,等身体各部位肌肉活动开之后,逐一加大运动量,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调整活动,如慢走几步、揉揉腿,做几下深呼吸等。  夏季运动的服装棉织品最好,款式愈宽松,散热性能就愈好,颜色越浅越不容易吸热。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都是不错的运动环境。  运动完之后要给自己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让运动有张有弛。总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运动方式,并长期合理的坚持下去,才是我们正确的运动思路。     祝大家越来越健康!!!

朱亮 2018-02-04阅读量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