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腹痛伴便血 > 内容

腹痛伴便血内容

肠癌晚期伴多发转移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病案背景:浙江省绍兴市患者梁先生,62岁,2023年7月因“腹痛及间断性大便出血”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伴肝脏多发转移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但患者自知命不久矣,拒绝化疗,只同意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其家属多发打听,经人介绍来付晓玲教授门诊就诊。2023.8月患者梁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付教授的门诊。因肿瘤已达晚期,无法实施手术切除。付教授建议化疗药物结合中医药一起治疗,但患者仍然拒绝化疗,仅同意中医药治疗。考虑到肿瘤晚期患者,治疗的目的并不是临床治愈,而是尽可能的延长生命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付教授同意了患者本人的诉求。治疗历程:付教授认为:患者平素性情暴急,饮食不节,喜爱烟酒等燥热之品,日久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浊滋生。湿从内生,郁而化火,湿热蕴毒下注,肛门内蚀坠重,串烂经络,因而便血。蕴毒结于脏腑,因此痛连小腹。腹痛腹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考虑湿热蕴结之症。(处方:茯苓30g、藤梨根30g、蒲公英30g、仙鹤草30g、黄芪30g、大血藤30g、菝契15g、预知子片12g、广藿香30g、佩兰30g、败酱草30g、陈皮12g、砂仁15g、生白芍10g、三棱10g、莪术20g、龙骨30g、延胡索9g,枳壳9g)经过付教授5次门诊治疗后,患者好转明显,体重明显增加,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及便血现象已基本消失。舌淡红,苔稍白腻,脉滑。至此患者梁先生从未服用过任何化疗药物,但病情却开始慢慢的稳定,目前一直在付教授门诊治疗。治疗总结:对于直肠癌患者,付教授认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态等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并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付教授在各方面都给予了详细而且专业的指导。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证”对“症”,双管齐下,效果及佳。

付晓伶 2025-01-09阅读量1665

直肠癌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患者梁某,男,63岁,因“肠癌确诊4年余”就诊。2023-07因“腹痛”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肝转移;2023-7-27肠镜示直肠占位性病变,CA考虑,腹部CT增强示直肠及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周围多发淋巴结显示,恶性肿瘤伴系腹多发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占位,病理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考虑癌变。患者拒绝化疗。 2023.08.30患者刻下腹痛,便血,呈淡红色,体重下降,感尿痛,大便稀溏,每日10余次,量少次频,胃纳可,夜寐可,口唇发麻,舌苔黄腻,左脉沉,右脉濡滑。 2023.09.06患者小便调,仍感尿痛。肛门疼痛。余症如前。 2023.09.14患者大便成形。余症如前。 2023.10.25患者腹痛好转,后臀部稍感疼痛。余症如前。 2023.11.29患者刻下腹痛明显好转,肛门疼痛仍有但较前好转,少量便血,胃纳可,夜寐可,尿痛较前好转,舌苔黄腻较前减轻,左脉沉,右脉濡滑。 中医诊断:肠癌脾虚夹湿热证 西医诊断:直肠恶性肿瘤 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化湿 面色变化(2023.08.30-2023.11.29) 舌象变化(2023.08.30-2023.11.29) 案语: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位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症状。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症,须尽早防治。 患者首诊时大便稀溏、苔腻、右脉濡滑,为脾虚不运、水湿内生之征象,以六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祛痰化湿,后患者大便成形、舌象有明显改善。患者苔黄,故佐以炒黄连、栀子清湿邪蓄积所酿之热。患者腹痛,以木香等行气止痛。患者便血,加炭类中草药止血,效良验。“对病”下药,患者确诊“直肠癌”,故以清热解毒类药物遏制肿瘤发展。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腹痛、便血、尿痛等症改善明显,舌脉具有较大改善。 辨病机而缓治其本,辨病症而速解其标,辨病针对恶性肿瘤的特殊性,防制病灶蔓延。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批评医者“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做法,可见惟有四诊合参、明察微末,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付晓伶 2023-12-04阅读量1786

肠癌的难以捉摸:痔疮术前未检...

病请描述:患者故事 李先生,44岁,男性, 三个月前出现了便血和肛门不适的症状。他前往离家较近的一家医院就诊,医生只进行了简单的体检,诊断为痔疮,随即做了痔疮切除手术,然而,术后半个月,李先生的肛门不适症状并未改善,反而便血更加严重、排便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痔疮出血/警惕肠癌 李先生以为是痔疮术后正常现象,由于工作繁忙,并未放在心上。三个月后,他的症状丝毫没有缓解,李先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家人商议后他决定前往上海一家设备 齐全、医疗团队经验丰富的上海市东方医院肛肠外科就诊。 肠镜报告 傅教授指诊检查出齿线上约3cm可及明显肿块,质硬,固定,肿块环肠腔全周。考虑为不好的东西?随后安排了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直肠恶性肿瘤。便血一直未愈终于找到了答案,李先生和家人无法接受这一现实,一下子慌了神。 在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中,指诊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发现约75%—80%的直肠癌。此外,及时进行肠镜检查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地发现肠道的微小病变,包括癌症的早期阶段。 病例讨论 进一步的检查显示,直肠肿瘤已发展到中晚期,并伴肠周多发淋巴结转移,肿瘤较大,一期手术无法完全切除。请肿瘤科一起病例讨论后,决定先进行新辅助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二期手术。在此之前,李先生曾被诊断为痔疮,并已接受痔疮手术治疗。如果在痔疮术前进行肠镜检查,他可以更早发现肠癌,避免不必要的痔疮手术痛苦。 李先生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了一期新辅助化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后,顺利地进行了二期切除手术。医生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也进行了淋巴结清扫。 术后,李先生将谨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截稿前电话随访时,李先生表示他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营养和调理身体,目前恢复良好。 温馨小贴士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当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症状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同时,我们务必要重视定期体检,早发现三个月,可以多活三十年。

傅传刚 2023-09-19阅读量1895

警惕—良*息肉到...

病请描述:简要病史                                                                                                    2022.10 张** 男 65岁 2个月前,因社区免费体检,去当地医院做胃肠镜检查,肠镜检查示“结肠环周LST,结肠多发息肉(距肛缘13-18cm见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平时不看医生的张**也不太懂报告内容,以为息肉没啥关系,不当一回事,检查完后准备回家,正好碰到医院工作的外甥,让解读一下报告,外甥一脸严肃的说道:“这个息肉有点大,这种性质的息肉要尽快切摘除,否则很容易癌变的。”生活拮据的张**心疼钱,想过段时间再说,在外甥和家属的一再劝导下,当月于肠镜下行ESD术,术后病理回报:(结肠LST、ESD标本)管状绒毛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一拿到病理报告的张**看到癌变两字紧张到大汗都不敢出,许久才定住神...... 大肠息肉一定会变成癌吗? 息肉怎么会癌变呢? 息肉摘了病理是癌,还要追加手术吗? 稍作冷静后,张**赶紧打电话给外甥问询,推荐至我院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特需门诊就诊。下午安排肠镜检查,傅教授请家属进来,谈了追加手术大概情况,并对病灶进行了肠镜下自体血标记。 麻醉醒来后,病房的走廊里,得知需要追加手术,张**焦虑紧张的拦住手术回来的傅教授询问到:“傅教授,我这个不是息肉都摘了,为啥还需要手术?“傅教授:“极早期的肿瘤可考虑肠镜下行ESD或EMR切除,但对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的早癌,有10%的淋巴结转移可能,仅行肠镜摘除及CT无法充分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必要时需追加手术切除肠段。要是再耽误3个月,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有先进的3D腹腔镜技术,术后创伤小、恢复快。要放宽心,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听了傅教授的一席话,张**终于放下心来,开始积极配合各项术前检查。 3D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自体血定位+NOSES) (术者:傅传刚、杨飖教授团队) 择期,傅传刚、杨飖教授团队为张**行3D腹腔镜无切口根治性直肠前切除术(NOSES IV式),整个手术过程丝毫不拖泥带水,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仅历时1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充分展示了3D腹腔镜NOSES手术的优势,真正做到了精细、精准、微创、保功能。 术后第二天张**进食流质,一周后,病理诊断(直肠)直肠肿瘤ESD术后,直肠切除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粘膜缺损伴肉芽组织增生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手术后改变。上、下切缘及另送下切缘未见癌累及。肠周淋巴结13枚,未见癌转移(0/14)。 看到病理报告后,张**倒吸了一口冷气,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幸亏当初听了外甥的话及时做了手术,才捡回来一条命,我出院回家后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好好宣传体检的重要性,特别是胃肠镜,一定要去做,千万不得马虎。 大肠息肉的类型 根据息肉的病理性质大肠息肉分为: 1. 炎*息肉 2. 增生*息肉 3. 腺瘤*息肉 4. 其它类型的息肉 炎*息肉和增生*息肉为良性病变,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腺瘤*息肉可能发生癌变,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更高。其它类型的息肉如幼年*息肉、淋巴*息肉和锯齿状息肉。其癌变率甚至比腺瘤x息肉还要高。 如何预防肠癌的发生? 大约有80%的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演变而来的,为了有效地预防大肠息肉发生癌变。所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大肠息肉可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结直肠息肉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当息肉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腹痛、便血、腹泻等表现,但是此时息肉往往已经发展成为了大肠癌。所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常规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的大肠息肉全部摘除,并定期随访,这样就能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了。

傅传刚 2022-12-14阅读量2127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如何诊...

病请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慢性病因不明的直结肠粘膜及粘膜下炎症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多见于为20岁~49岁人群,治疗后可以缓解,但治愈较难,往往反复发作,具有一定的癌变率。由于病因不明、终身病程、缺少特效治疗药物的特点,给病人及家庭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出现下列症状应该怀疑溃疡性结肠炎可能 腹泻伴黏液脓血便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排便10次/日以上,但轻者排便2~3次/日,很少便血。若累及直肠且情况较重时,可有里急后重的表现。腹痛部位多为下腹或左下腹的阵痛,常表现为疼痛时有便意,便后疼痛缓解。其他消化道症状可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病情较重者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肠外表现在我国相对较少,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虹膜炎、骶骼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如这些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都需要考虑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应该做哪些检查加以确诊? 尽管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是排除性的,缺乏绝对的标准,但其也有自身的疾病特症,诊断相对不难。临床医生一般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性和其它非感染性的肠炎之后即可诊断。 实验室检查:其目的主要是排除其他疾病,评估炎症活动性及疾病的严重程度。这些项目包括粪常规、粪培养、粪便找寄生虫卵、血常规、电解质、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肝肾功能等。有时还需检查排除肠结核,淋巴瘤,病毒性肠炎等。 结肠镜:既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手段,也是病情评估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没有禁忌症的病人应予以结肠镜检查并活检。典型的结肠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明显处可见多发的糜烂或溃疡——黏液血便中的血,就是从病变的肠道出血而来。病变可局限于直肠(直肠型),局限于结肠脾曲以下(左半结肠型),也可扩展至结肠脾曲以上(广泛结肠型)及整个结肠。但病变严重并疑将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症时,应列为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可用腹部平片及CT暂时代替,待病程稳定后再行肠镜检查。 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又称病理检查,从病变肠道取活体组织切片染色到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检查不仅有助于确认疾病,还有助于区分活动期和缓解期。显微镜可以发现肉眼不可见的炎症浸润。溃疡性结肠炎的显微镜下改变局限在黏膜层和粘膜下层,有隐窝脓肿形成。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存在一定的癌变的风险,组织学检查也有利于早期发现隐窝上皮异性增生和癌变。 表现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很容易诊断,对于临床和内镜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应请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加以诊断。

张顺财 2021-06-12阅读量1.4万

震惊!痔疮住院竟然变肠癌

病请描述:      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癌的最直接、也是最准确的方法,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大肠癌的诊治,成为大肠癌诊断的“金标准”。我科4月份一周内发现3例隐形肠癌典型病例01某男性患者  57岁  肛周肿物脱出10年,伴便血5年。数月前出现便血,量少,呈鲜红色,便后无法自行还纳。门诊拟“混合痔”收治入院。4月15号,行肠镜检查中发现,于乙状结肠见一枚带蒂“毒草莓”。02某女性患者  48岁  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便血,量少,呈鲜红色。肛门镜3、7、11点位齿状线粘膜充血肿胀明显,门诊拟“混合痔”收治入院。4月17号,行肠镜检查中发现,进镜距肛门10cm直肠可见一隆起凹陷性溃疡,表面粗糙不平,质脆,触之易出血,病变累及管腔1/4。03某男性患者  82岁  半年前因便血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肛裂,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后患者再次出现血便,遂至我科就诊。4月18日,行肠镜检查中发现,进镜距肛门15cm直肠可见一隆起溃疡型肿物,占肠腔约2/3周。  肠镜检查有多重要患者1:从不进医院的他,在家人的逼迫下极不情愿地做的平生第一次肠镜。患者2:固执的她表示自己可能最近上火,自认为是痔疮,自行用药物治疗后效果欠佳。患者3:年迈的独居老人,怕给子女添麻烦,误诊肛裂出血,自觉没大事。一周内就诊的三名患者,都是在医生的坚持下做了肠镜检查,都是肠镜检查后发现了肠癌。由于发现及时,术顺,病理回报尚属早期,术后恢复良好。截稿前,三名患者均已出院。总结 莫把肠癌当痔疮早发现三个月,可以多活30年。拓展阅读大肠癌早期一般缺乏特异性表现,即使有临床症状,往往也因与其他良性肛肠疾病相似而被忽视。因肠炎、痔疮等疾病也会出现便血、腹泻、腹痛等与大肠癌类似的表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出现上述症状时并未在意,自以为是痔疮、肠炎等“小毛病”而不到医院就诊,自己到药店买一些药对付对付,往往会耽误病情,而且即使到医院就诊,如果不进行相应的检查,仅以症状判断,误诊率也很高,85%的早期大肠癌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肠炎、痔疮等疾病。痔疮会癌变吗?痔疮是不会发生癌变的,痔疮是一种良性病变,痔疮和结直肠癌在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上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痔疮不会引起直肠癌。但是得了痔疮的患者同时也可以得直肠癌。直肠癌容易误诊为痔疮痔疮和直肠癌的主要症状都是便血,单纯地通过症状有时很难鉴别痔疮和肠癌。有一些患者因为有痔疮病史,所以只要一有便血就认为是痔疮出血,这是一种及其错误的观点,很多直肠癌患者就是因为这样而延误诊断的。这些患者以前有痔疮病史,过了几年又出现大便出血,自以为是痔疮,用了一些痔疮药以后就不出血了。但是过了几年又出现大便出血,这个时候才去医院就诊,行结肠镜检查才发现是直肠癌。但是,这时已经延误了好几个月,有的甚至已经发展成了晚期直肠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直肠癌”和“痔疮”的便血区别一般来说,痔疮的便血为鲜红色,出血量较多,血不与大便相混。而直肠癌的便血一般为暗红色,量较少,血常常与大便相混。但是位于直肠下段的直肠癌也可以表现为鲜血便,有时很难与痔疮区分开来。一般情况下,直肠癌引起的便血使用痔疮栓治疗后便血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便血,反复发作。所以,痔疮患者便血久治不愈应高度怀疑直肠癌。此时,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行直肠指诊和结肠镜检查,以便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性。

傅传刚 2021-05-17阅读量9556

与死神擦肩而过—...

病请描述:病例资料      某日中午,患者男,31岁(化名小王)。因为“便血3天”来我科胃肠肛肠外科就诊。3天前小王突然出现排鲜血,当地医院认为他是胃出血,给了止血、抑酸护胃、补液等常规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佳,仍有间断便血,量较多,呈鲜红色。复查血常规,小王血色素从Hb110g/L迅速跌至Hb60g/L,脸色苍白,血压进行性下降,伴明显头晕乏力等不适,出现伴随下腹痛的消化道大出血,并伴有休克表现。罕见阑尾大出血,肠镜无法止血 考虑到患者病情危重,去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危险极大,主诊医生立即联系手术室开启绿色通道,做手术准备,紧接着联系内镜中心安排术中肠镜。内镜中心王玉医师快速赶到手术室为小王行胃肠镜检查,胃镜检查无异常,考虑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很大,肠镜探查发现,全结直肠遍布新鲜血液,循腔进镜至升结肠,可见新鲜血块,反复冲洗,继续检查至回肠末端,口侧小肠液呈黄色,未见明显血液性改变;冲洗退镜,升结肠可见大块血痂,圈套器移除后反复观察(正视+倒镜)未见溃疡及活动性出血。仔细探查,回肠末端及全结肠可见积血,考虑出血来自结肠。决定再次肠镜进镜检查,当进境回盲部时又见到大量血块,这时大家都紧张起来,出血点肯定就在附近,再次将回盲部冲洗干净,大家都盯着屏幕看,此时又见新鲜血流下来,顺着血流发现出血来自阑尾开口,经反复冲洗确认就是罕见的阑尾开口出血。在场都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一方面为终于找到出血点高兴,另一方面被极为少见的出血点位置惊叹。肠镜报告阑尾间隙性、活动性出血终于找到了出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小小的阑尾!找到根源后,内镜下尝试多次止血无效,手术准备,这时主诊医师建立气腹,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由于炎症反应部分阑尾已经和右下腹腔发生了粘连。于是医生将阑尾与腹腔分离,并切除了出血的阑尾,手术顺利结束。术中标本术后3天,小王自诉无明显便血样,并成功出院。2周后的随访中小王表示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术后病理回报:慢性阑尾炎,黏膜层出血。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表示: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通常起初为脐周疼痛放射到右下腹或固定右下腹痛,且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右下腹阑尾麦氏点可有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阑尾导致消化道出血非常罕见,可能是因为阑尾血管受到侵蚀而发生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消化道大出血,出血量常很大,不易控制,往往可以致命,病死率可高达23%。肠镜探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可通过内镜下止血,但是部分患者内镜下止血较为困难,需要手术切除阑尾。这时,先进的腹腔镜联合胃肠镜双镜技术就很好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外科和内镜互相配合、各司其长是患者健康的保证。“胃”您守护END“肠”久健康

傅传刚 2020-11-16阅读量9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