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手术怕缺钙?瑞金新方法让旁腺伤害降七成! 文章正文: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的一名医生。在30多年的外科生涯里,我做了上万台甲状腺手术,也做了不少微创消融。经常有朋友或患者问我:“费主任,甲状腺手术安全吗?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其中一个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手术后会不会“缺钙”,感觉手脚发麻、抽筋?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的关键——甲状旁腺的保护,以及最新的研究发现如何让手术更安全。 文章出处 & 作者介绍:这篇文章的灵感,源于我们团队近期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JoVE)》和《BMC Cancer》上发表的两项重要研究(参考文献见文末)。我是这两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和参与者之一。作为瑞金医院普外科的主任医师,我长期专注于甲状腺疾病的精准诊疗和微创技术,也获得过一些医学科技奖项。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把专业的医学知识,用大家听得懂的方式讲出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自己的健康。 推荐理由:为什么特别想和大家分享这个主题?因为术后低钙、手脚麻木(医学上叫“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是甲状腺全切术后最常见的烦恼之一。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但一旦发生,尤其是永久性的,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小。而我们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改进手术方法,可以显著降低这种风险!这对即将接受手术或关心甲状腺健康的朋友们,绝对是个好消息。 “钙管家”甲状旁腺:个头小,责任大! 首先,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甲状旁腺。别看它名字里带“甲状腺”,功能可完全不同!它们通常是4个比黄豆还小的小腺体,紧紧贴在甲状腺的背面(像下图这样)。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a/Parathyroid_Anatomy.jpg/320px-Parathyroid_Anatomy.jpg(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s,示意甲状旁腺通常位置) 它的核心工作是: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这个激素就像你身体里的“钙管家”,严格管理着你血液里钙离子的浓度。钙离子有多重要?它关系到你: 神经肌肉功能:缺钙就会手脚发麻、抽筋,甚至全身抽搐。 心脏跳动:维持心脏正常节律。 骨骼健康: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 凝血功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所以,保护好甲状旁腺,就是保护你身体的“钙平衡”,避免术后这些恼人的症状! 传统手术的“痛点”:旁腺很“娇气” 传统的甲状腺手术(尤其是全切术),为了彻底切除病灶并清扫淋巴结,需要在甲状腺周围精细操作。但问题来了: 位置隐蔽:甲状旁腺太小,颜色和脂肪组织很像,藏在甲状腺背面,手术中很容易被不小心切掉或损伤。 血管纤细:给甲状旁腺供血的血管非常细小脆弱,手术中牵拉、分离组织时,很容易把这些小血管弄断。一旦血供断了,即使腺体还在,也会“饿死”失去功能。 术后隐患:研究数据显示,传统手术后: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达10%-30%甚至更高(意味着术后几天到几个月内需要补钙)。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也有1%-6.6%左右(意味着可能长期甚至终身需要药物替代治疗)。 这不仅是医生的挑战,更是患者术后康复路上的一个“坎”。 新方法登场:“气管旁/中间入路”守护“钙管家”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这个娇贵的“钙管家”,我们的研究团队探索并验证了更优化的手术入路: 气管旁被膜解剖术 (Para-Tracheal Capsular Dissection - 来自JoVE研究): 核心思路:手术不是从甲状腺侧面开始“剥”,而是紧贴着气管,从甲状腺的中间(峡部)开始操作。 优势: 能更早、更清晰地暴露喉返神经(保护声音的关键),避免误伤。 操作路径更直接,减少了对甲状腺背面区域的过度牵拉和分离,也就最大程度保护了贴在背面的甲状旁腺及其纤细的供血血管。 就像剥橘子,从中间小心地沿着果皮(被膜)分离,比从侧面硬撕更能保护果肉(旁腺)。 完全中间入路 (Complete Intermediate Approach - 来自BMC Cancer研究): 核心思路:这是气管旁思路的延伸和系统化,特别强调全程以暴露和保护喉返神经为导向,沿着气管食管沟这个自然间隙进行操作,最后再沿着甲状腺被膜分离腺体。 优势: 充分利用自然解剖间隙,创伤更小。 优先定位并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避免在寻找它们的过程中造成额外损伤。 视野更清晰,操作更精准。 听起来有点专业?没关系,记住核心:新方法的核心是“由内而外、紧贴气管、优先护神经护旁腺”,减少对腺体背面的“折腾”! 效果如何?数据来说话! 我们这两项研究,对比了接受新方法(气管旁/中间入路)和传统方法手术的患者: 术后第一天PTH水平更高: JoVE研究:新方法组 2.26 pmol/L vs 传统组 2.00 pmol/L (P=0.04)。 BMC研究:新方法组 2.02 pmol/L vs 传统组 1.50 pmol/L (P<0.0001)。 这意味着新方法更好地保护了旁腺的即时功能! PTH下降幅度更小: JoVE研究:新方法组下降47% vs 传统组下降58% (P=0.02)。 BMC研究:新方法组下降中位数53.38% vs 传统组71.65% (P<0.0001)。 旁腺受到的“打击”更轻了。 术后低PTH发生率显著降低: JoVE研究:新方法组 27.6% (21/76) vs 传统组 43.9% (29/66) (P=0.04)。 BMC研究:术后一天低PTH发生率:新方法组 12.23% (17/139) vs 传统组 32.82% (43/131) (P<0.0001)。 新方法让更多患者避免了术后即刻的旁腺功能低谷。 长期效果更优 - 关键!: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显著减少: JoVE研究:新方法组 0/76 (0%) 发生暂时性减退 vs 传统组 4/66 (6%) (P=0.04)。 BMC研究:术后一个月仍有低PTH:新方法组 0 vs 传统组 5 (P=0.026)。 意味着新方法患者更快摆脱了补钙困扰。 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趋势降低: JoVE研究:新方法组 0/76 (0%) vs 传统组 2/66 (3%) (虽然P=0.21,但数值为0)。 BMC研究:术后六个月确诊永久性减退:新方法组 0 vs 传统组 4 (P=0.054)。 虽然样本量限制未达最高显著性,但0发生率令人鼓舞! 简单总结:新手术方法就像给“钙管家”穿了件防护服,显著降低了它在手术中受伤的风险,让你术后更快恢复,更少担心缺钙烦恼! 费主任的贴心话 & 给患者的建议 看到这些数据,作为医生,我感到非常欣慰。技术的进步,最终是为了让患者获益更大,痛苦更小。这30多年,我见证了甲状腺外科从“大刀阔斧”到“精细入微”的巨大飞跃。保护甲状旁腺,是现代甲状腺外科“精准、微创、功能保护”理念的核心体现之一。 如果你或家人即将接受甲状腺手术(尤其是全切术),可以这样和医生沟通: 了解手术方式: 主动询问医生计划采用的手术入路,是否包含保护甲状旁腺的精细技术(如文中提到的气管旁/中间入路理念)。 询问医生经验: 了解医生在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如是否使用神经监测、纳米碳/吲哚菁绿示踪等技术辅助识别旁腺和淋巴)。 术后监测: 术后遵医嘱按时抽血检查PTH和血钙水平非常重要,这是判断旁腺功能最直接的依据。 科学补钙: 即使采用了保护技术,术后短期内PTH和血钙波动也是常见的生理反应。医生会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补钙和维生素D方案(如JoVE研究中提到的方案),请务必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大部分暂时性减退都能通过规范补充顺利恢复。 保持沟通: 术后如有口周、手指脚趾发麻或肌肉抽搐等低钙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关键要点总结 (划重点!): 甲状旁腺是人体“钙管家”,损伤会导致低钙,引起手脚发麻、抽筋。 传统甲状腺全切术存在损伤甲状旁腺或其血供的风险,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功能减退。 “气管旁被膜解剖术”和“完全中间入路” 是优化的手术入路,核心是紧贴气管操作、优先暴露保护神经和旁腺。 研究证明新方法显著优于传统方法: 术后第一天PTH水平更高,下降幅度更小。 术后低PTH发生率显著降低。 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大幅降低甚至为零。 永久性功能减退趋势明显降低。 术前沟通、术后监测和遵医嘱补钙是顺利康复的关键。 医学的进步,就是为了让治疗更有效、更安全、更人性化。保护甲状旁腺,就是守护患者术后的生活品质。希望这篇科普能让大家对甲状腺手术多一份了解,少一份担忧。当然,每个人的病情都是独特的,具体治疗方案一定要和您的主治医生充分沟通。 我是费健,关注甲状腺健康,我们一直在努力!大家如果有相关问题,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参考文献 (供感兴趣的朋友深入了解): Gu, J.h., et al. (2025). A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hyroidectomy: Para-Tracheal Capsular Dissection and its Benefit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Parathyroid Gland. J. Vis. Exp. (221), e66165. doi:10.3791/66165 Yuan, J., et al. (2025). Protection of parathyroid function during thyroid surgery with a complete intermediate approach: a retrospective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BMC Cancer 25, 1309. https://doi.org/10.1186/s12885-025-14690-z
费健 2025-08-20阅读量616
病请描述:“要是我当时听了医生的建议,定期做化疗,就不用经历这些痛苦了”。近日,来自外省的陈女士(化名)因为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懊悔不已。01 未接受规范化疗,导致癌细胞全身扩散两年前,在一次学校安排的教师体检中,陈女士被查出盆腔囊肿,本以为是良性肿瘤,结果手术病理显示为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陈女士在当地医院进行根治手术,万幸的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为早期。医生建议按照治疗规范,补充化疗6个疗程。但陈女士因化疗时呕吐严重,仅化疗两次便主动停止了疗程,原先医生嘱咐的每三个月复查一次的要求也没有遵守。今年1月,热爱运动的陈女士在爬山时突发阵痛,加之出现全身没力、肚子胀、吃不下饭、大便只有稀稀的一点点等症状,陈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前往医院检查。结果显示,体内的卵巢浆液性癌已在全身大量广泛转移,在得知治疗极其棘手后,陈女士与家属焦急地在国内遍访名医。 02 肿块遍及多器官,出现肿瘤终末期表现在打听到广州妇儿中心尧良清教授团队在卵巢癌治疗领域的成功经验后,陈女士来到肿瘤妇科门诊,咨询尧良清教授团队。入院后,尧良清教授团队为陈女士安排相关检查,CT显示陈女士的胃、肝、胆、脾、腹腔、膈肌、膀胱、肠均有肿块,并且腹水很多。最大的肿块在盆腔有12cm。肿瘤标记物严重升高,CA1254290.9U/L,CA153135.9U/L,HE4更是高达11120.9U/L,标志着肿瘤细胞正在体内肆虐。 陈女士的抽血结果也显示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但她并没有出现发热、腹痛等感染的常见反应,团队考虑白细胞的上升是一种特殊的癌症晚期表现,称为“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通常>50×10^9/L),并伴有未成熟粒细胞(如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出现,但并非真正的白血病,而是由感染、肿瘤、炎症等引起。癌症晚期的类白血病反应是一种肿瘤终末期的表现,与肿瘤本身释放细胞因子、肿瘤坏死、骨髓转移等相关,往往表现为白细胞显著升高,可达50-100×10^9/L,出现消瘦、疼痛、器官功能障碍等。类白血病反应本身可逆,但癌症晚期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控制情况,病死率极高,晚期实体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30天内的死亡率高达40%-60%。如不控制肿瘤,可能白细胞进一步增加,出现白细胞淤滞综合征,导致微血栓形成、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情况刻不容缓,加之陈女士已经出现肠梗阻。手术能为她争取更多的存活机会,但因体内肿瘤已经累及多个器官,手术的难度及风险极高。病情不允许等待,经过沟通,陈女士决定通过手术争取最后的生存机会。 03 手术历经8小时,成功切除恶性肿瘤面对当前棘手的病情和高难度的手术,尧良清教授团队迅速组织术前多学科会诊,来自肿瘤妇科、肝胆外科、普通外科、麻醉与围术期科、影像科、血库、病理科、营养科等8个学科的专家针对陈女士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与讨论。 影像科,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及侵犯脏器的情况,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可难度;因肿瘤转移多个器官,需妇科和外科协作完成手术;麻醉科与ICU随时待命,维护术中术后的生命体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输血科做好手术血液调配,为可能出现的大量出血做好准备;营养科则做好肠道切除后营养状态的快速支持和恢复。一切准备就绪,2月28日上午,这场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在珠江新城院区手术室开始。肿瘤妇科尧良清教授主刀,从上到下,将肿瘤从每一个受侵犯的脏器上切除下来,术中见接近1/2的右横隔受累,切除病灶及及整形修补,近1/5肝受累及切除、脾胰尾切除、多段肠切除术吻合;髂血管被病灶侵犯包绕,行切除及血管修补术;盆腔内可见癌灶与结肠、直肠已广泛侵犯,出现“癌性冰冻骨盆”,行盆腔廓清术,因需切除大段受累结结肠,在腹部行肠造瘘用于排便。手术历经8小时,团队成功为陈女士解除梗阻,切除肿瘤。术后陈女士转入ICU监护,生命体征平稳。两天后转回肿瘤病区,经过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白细胞逐渐回落,3月12日,陈女士拔出所有引流管,并且造瘘口排便。稍待休整后,陈女士将开始后续的化疗过程。尧良清教授团队也将对手术中切除的肿瘤标本做进一步的检测,努力为陈女士及其他有需要的患者寻找适用的靶向药物。 健康科普 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及定期随访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环节。规范化疗、放疗、手术及靶向免疫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转移风险,而定期随访可通过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五年生存率数据显示,坚持规范诊疗与系统随访的患者复发率降低40%以上,多学科协作下的全程管理更能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治疗目标,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长期预后。 团队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肿瘤团队是国内少数可独立开展肝、肠、颈等全身转移病灶MDT切除的团队,对晚期及复发性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多学科联合手术,包括盆腔廓清术,二次/多次瘤体减灭术等,晚期或复发卵巢癌的减灭术满意率接近90%,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可实施高难度的宫颈癌手术,包括LEER手术等并填补国内空白,挽救治疗晚期复发肿瘤患者;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3D腹腔镜、机器人及单孔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开展青春期及妊娠期良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力治疗;对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开展无创聚焦超声消融(HIFU)治疗;开展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的相关遗传咨询。此外,团队开展前哨淋巴结显影、复杂腹膜后肿块切除、腹腔热灌注化疗、肝动脉介入栓塞、肿瘤免疫及靶向治疗等系列新技术,服务广大女性患友。
尧良清 2025-05-15阅读量1040
病请描述: (江苏盐城阜宁)王长杰医生原创文章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中药,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按中医中药特点不同,分为养血活血药,如丹参、当归、赤芍等。活血祛瘀药,如川芎、红花、蒲黄等。祛瘀止痛药,如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破血散结药,如三棱、莪术、桃仁、穿山甲等。子宫腺肌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瘀症状。因此,活血化瘀药被各地临床医生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中。王长杰医生二十年来在网络上接受各地子宫腺肌症病人的求诊或咨询时,浏览大量不同地方的一些医生或名医、专家、教授们的中药处方。大多数医生特别是越是知名医生爱投入活血化瘀药中的破血散结极其昂贵的(炮)穿山甲或化瘀止痛的价格不菲——血竭,指望它们加入处方后能给子宫腺肌症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这些临床医生们知道加入这些昂贵中药后,每一帖中药价值有多高吗?有数位病人提供的中药处方计算出来竟然每天的价格是一百多元!!难怪有这么高,因炮制的穿山甲在医院零售价格是每公斤六千元左右,也就是说每天最少用10克就是六十多,一味的中药就能达到这样,试想一下一个中药处方的组成还有其它中药呢?大笔一挥,患者付钱!这五年多来,得到的事实反馈是,用这些昂贵的中药后并没有让子宫腺肌症的疼痛得到明显好转,增大的子宫或腺肌瘤也没有如愿缩小!如用如此中药一个月能明显有效果,则又是一回事,子宫腺肌症病人也就认了!可???还有一些老中医将这些药物配合加入温经散寒、调和冲任、补肾健脾等中药,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不过,需要服用很长时间才能看出效果。有极少数病人在当地名老中医那里吃了近半年甚至一年的中药,病情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却一味仍然在吃呀、吃呀!一些医生给病人服用血竭胶囊、散结镇痛胶囊、桂枝茯苓胶囊或丸、甲龟煎丸、暖宮七味散等等中成药时,过度夸大它们的效果,当然也包括目前热衷推荐的曼月乐环。最终很多各地病人的反馈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如桂枝茯苓胶囊说明书模糊,一般服用六个月时间才能看出是否有效果!如此之长时间,需要花费多少钱,服用多少无谓的耐心,最后极可能是竹蓝打水一场空的局面。很多知名医院或科研机构声称对它的研究报告结果的有效率,在实际临床上并没有达到那么好的效果,是否有意误导患者就不得而知了! 这几年在网络接受各地子宫腺肌症病人的咨询或求诊过程中,绝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症状。“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而被各地医生所用活血化瘀中药来改善或控制病情。不可否认,如果有经验的医生的确用这些能改善子宫腺肌症病人的临床症状,比如缓解痛经、血量、血块等。但发现有不少病人在服用后却出现精神不振、四肢无力、饮食减退、甚至加重贫血等一系列身体虚弱的表现,病情有时得到一点改善,却发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有精神,而无法坚持继续服用这些药物。有一半以上的病人病情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控制或改善,反而雪上加霜,导致严重贫血,虚弱的身体无力支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笔者认为这种用法是盲目投入活血化瘀中药而诱发的异常现象。这些不足之处应该引起我们同行重视,以及子宫腺肌症病人在求诊时服药时要提高警惕。 如何正确合理选择活血化瘀中药用于控制或改善子宫腺肌症临床症状呢?这需要有一定较长时间的临床经验。将这十年一直探讨这个“不死癌症”的用药心得和体会说说,也让大家一起分享分享。从最近二十多年,现代科学对几类活血化瘀中药进行了筛选,的确有几味能加强子宫收缩功能的中药,比如一直在妇科广泛应用的益母草膏或冲剂。个人认为用昂贵的穿山甲、血竭等中药,并不一定能促进子宫收缩能力,用之后给病人一是带来经济负担,二是造成身体的进一步虚弱。常言,正气一虚,邪气则胜,趁虚而入,让病情雪上加霜可能大大提高。还有一部分医生习惯用活血化瘀中的化瘀止痛类中药来配合以达缓解子宫腺肌症病人的严重痛经,用三七、血竭、乳香、没药、延胡索等等,但很多各地病人用后体会是,见效甚微,即使这个月一点点缓解,却到下一个月却仍然照旧。一般服用此类中药超过服用10天以上的病人,不同程度都出现白天精神不振、精神萎靡、体倦无力、总有一些嗜睡感觉等不良反应,这是因为绝大多数镇痛中药内都有一定程度对脑神经有镇静作用。 这几年得到各地很多子宫腺肌症病人的反馈,就是在经量特别多时,当地医生给病人的治疗原则是见症治症,西药针剂多以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高级止血药物,片剂多用安络血片剂等名目繁多的新药。或用宫血宁胶囊、云南白药胶囊、断血流片等等系列中成药止血药。或以三七粉,或用不少炭剂类中药如当归炭、地榆炭、血余炭等。这些中药很多都是强行阻止出血量。有时的确有较好效果,有时并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如河道瘀塞,不去疏通、疏理,却一味在河道下游之口来阻塞河水,只能带来上游河道因无法承受而破裂外泄。王长杰医生说一点在临床上的治疗心得供各地子宫腺肌症病人自行掌握。如果子宫腺肌症引起每次的月经经量特别多时,月经的颜色有点黑或发黑,并有较多的血块,这时可选择用宫血宁胶囊和云南白药胶囊二者配合同时服用,效果往往比各地一些医生给病人用单一的要强,效果要好。很多病人根据我(王长杰医生)的指导去当地医院或药店去这二种中成药时,药店人员都说只要服用一种就行了,二者的作用是一样止血。错矣!一种单一的力量,岂能有二人的力量强大吗?为什么西药临床医生给炎症的病人消炎时,却很多习惯于用二种消炎药一起用呢?为的就是能提高抗炎的效果。急则治标,此时单一的中成药并不能达到如期效果,只有考虑选择二种来配合,使止血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和提高,大多数病人用这二种的效果很好。当然这只是权宜之作,缓则治本,这次月经的经量得到较好控制了,那么在月经干净后必须找到专业的医生用中药来进行疏通,防止下次月经仍然过多,总不能次次用它们来止血治标吧,久而久之,则身体产生耐药就没有过去一用则灵的效果矣!如月经颜色较好,血块很少或没有,那么应该同时配合云南白药胶囊或三七粉,这是因为它们主要用于月经中有血块,这点很多病人或医生并不了解,希望引起各位日后的注意。这时可以考虑配合断血流片等或用一些中药炭剂类中药。但如果在月经流量中有血块,此时一味用中药炭剂则就会易于形成未稍循环障碍。如用以上的方案不能减轻过多的出血量时,就考虑到当地医院实行清宫手术,让子宫内膜一次性脱落,会让绝大多数病人经量得到完全的缓解。但也有极少数病人在清宫后的血流量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时就必须考虑同时配合中药煎熬中药来调理。 化瘀软坚配方在使用后是否对自己每次月经来时经量很多的症状加重呢?此言差矣!不必过于担心!子宫腺肌症病人都普通存在子宫内微循环障碍,具有活血调经功能的一些化瘀中药具有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子宫腺肌症病人如经量过多,且有血块,颜色发黑,则可反而用活血化瘀来引血归经。现代医学观点来言,这种方法能提高子宫肌壁张力的作用,能促进子宫内膜的剥脱,减少局部充血,缩短血液凝固时间,出血量减少。中医妇科学认为对月经过多的阐述更丰富,认为调经如治水,宜“导”不宜“理”,若崩漏(中医对月经过多称为崩漏)如冲,瘀血同阻,不思疏导,一味塞流(即止血),势必错上加错,愈塞愈流。当然,我(王长杰医生)也建议子宫腺肌症病人在服用时分清轻重缓急,因势利导,灵活掌握用药尺度。平时服用到月经来时,可以继续服用,但如果服用后发现月经高峰期来临(绝大多数女人在月经周期中会有一天经量比平时多),经量开始增多时,则立即停止服用,等月经干净后再继续服用,以确保安全第一。 目前,临床上对于并不严重的子宫腺肌症病情,王长杰医生运用单纯的中医中药来尝试,比如中药奇方汤剂22天配合7天止痛中药汤剂来尝试,如果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则继续用单纯的这中药方案,反之,则考虑配合西药激素来做最后的中西药保守治疗的尝试二到三个月,再不能很好的改善病情,那么则考虑选择手术来治疗。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胃肠病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1-30阅读量38.3万
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往往都是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生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是三叉神经及其解剖结构分布。三叉神经(n.trigminus)是第5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患者受累的半侧面部可呈现痉挛性扭曲,发作终止后有时出现交感神经症侯,主要的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先发白,然后潮红,结膜充血,并伴有流泪、流涕、流涎等。有时出现所谓三叉神经、面肌痉挛性痛性抽搐、植物神经症。 这也属于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 三叉神经痛可沿神经走行分布:疼痛的部位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个支或数支,也可由一支开始,尔后扩散到其它支,三叉神经痛的疼痛发作多沿神经的走行分布。这就是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表现。但疼痛的扩散不呈跳跃式,如第三支痛不会越过第二支而到第一支痛。疼痛亦不越过中线,即使双侧的患者,一侧发作时也不越过对侧。这些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比较常见。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有哪些? 1、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对肝肾损害大,不建议长期服用,大约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晕、消化道不适等副作用,具体服用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亦可选用副作用较小的奥卡西平替代。 2、封闭治疗 此方法是指用某种药物直接注射于受累的三叉神经周围支、神经干或半月神经节内,使注射部位神经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阻滞神经的传导功能,致使该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但需要定期进行。 3、射频治疗 方法是在X线或CT引导下将射频针电极插入半月神经节内,对靶点进行毁损,持续时间60秒。此法适用于因高龄、不能或拒绝开颅手术的患者。此手术方法的禁忌症为:面部感染者、肿瘤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者、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者。射频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有:面部感觉障碍、眼部损害、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等缺点。 4、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有效的根治方法,也是首选的手术方法。且术后不会引起其他治疗方法所引起并发症。前提是选择权威神经外科进行手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景博士显微血管减压术根治率98%以上,保护患者正常神经系统的完整性,将责任血管与神经隔离,达到根治的目的。 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 当患者其它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体质较差、年龄较大、不能耐受更彻底的开颅手术,且疼痛范围较为局限,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此种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5、伽玛刀治疗 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使三叉神经感觉根变性,导致神经元突触传递电生理阻滞,但不足以影响正常的神经元突触传导,痛觉传入受阻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患者术后疼痛可以缓解而没有面部感觉丧失。 缺点是起效较慢,疼痛一般在伽玛刀治疗后1~2个月开始逐步减轻直至消失;远期复发率较高。
王景 2025-01-23阅读量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