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俨然成为第四高,发病率甚至超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 高尿酸血症如未得到有效控制,10%的患者会发展为痛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严重的关节疼痛)、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关节变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治疗,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关键,包括健康饮食、戒烟、戒酒,避免高尿酸饮食(比如动物内脏、海鲜、啤酒),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饮食治疗大约可以降低血尿酸70~90μmol/L。 第二、药物治疗,用于生活方式改变后仍然不能达标的患者。常用的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司他等。服用时需多饮水,碱化尿液。还有很多其它类药物可供选择,不同的药物适用不同的患者,取决于病因、合并症等多种因素。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26阅读量2211
病请描述: 尿酸是我们人体嘌呤代谢的中间产物,其来源包括外源性和内源性两条途径,外源性途径主要是由我们摄入的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得到,内源性途径则是由体内氨基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合成或核酸分解而来。健康人每天排泄和产生的尿酸维持在平衡状态,血尿酸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正常范围的尿酸对人体具有保护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维持直立所需血压,另一方面由于其结构与一些大脑兴奋剂有相似性,尿酸对智力具有提高作用,低尿酸血症可能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风险。 此外,尿酸还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对我们的神经系统等起到保护作用。痛风患者的降尿酸治疗目标是血尿酸<360μmol/L,并长期维持; 若患者有痛风石、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频繁发作,则应将治疗目标设定为血尿酸<300μmol/L,同时应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血尿酸最好不低于180μmol/L。
杨宁 2024-05-23阅读量2650
病请描述: 因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是> 420μmol/L,所以4月 20 日被定为「高尿酸血症日」。现在,高尿酸俨然已成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外的「第四高」,但是,人们对它仍存在很多疑惑。今天杨医生和大家来解答下这些疑惑, 01,高尿酸一定会引起痛风吗?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的物质基础。一般说来,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作的风险越大。但是,高尿酸血症并不等于痛风,因为痛风发作除了与高尿酸有关之外,还与机体内环境、尿酸波动以及许多诱发因素(如受凉、过劳、关节损伤、酗酒等)有关。总之,没有高尿酸血症,就不会有痛风;但有高尿酸血症,也未必一定就会发生痛风。 02,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不一定都高?在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尿酸水平往往比平常还低,甚至可以正常。这是因为,痛风急性发作时,大量尿酸从血液中析出沉积于关节,此时,血中尿酸含量相对减少。临床上,有些痛风患者尽管症状非常典型,但在急性期化验,检验显示血尿酸不高,之后也不及时复查,以至于被漏诊多年。临床上,对这类疑似痛风病人,应在急性发作期过后,重新复查血尿酸,明确诊断。 03,高尿酸的危害,只是痛风吗?说起高尿酸的危害,大家很容易想到痛风性关节炎。其实,这只不过是高尿酸危害的冰山一角,长期高尿酸还可以导致肾脏损害、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代谢紊乱。只不过由于这些疾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很容易被忽视。严格控制血尿酸,不光是为了预防痛风发作,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各种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 。 04、降尿酸,控制饮食还是服用药物?人体尿酸只有20% 是外源性的,即由食物里的嘌呤代谢生成,其余 80%都是内源性的,由自身代谢产生。也就是说,严格控制饮食最多只能使血尿酸下降20%,在多数情况下,单纯依靠忌口很难使尿酸降至正常水平,往往需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降尿酸药物治疗才能使血尿酸控制达标。因此,生活方式干预固然重要,但不能完全取代降尿酸药物。如果患者通过几个月的生活方式调整(少吃海鲜及动物内脏、不喝荤汤、忌酒、大量饮水、减肥等),血尿酸仍居高不下,就需要及时加用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治疗这个问题上要避免两种错误倾向:一个是完全依赖控制饮食,拒绝药物治疗;另一个是就是完全依赖药物,忽视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 05、降尿酸,越快越好?答案是否定的。与持续稳定的高尿酸状态相比,血尿酸忽高忽低、大幅波动更容易诱发痛风。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比较容易理解,那么,血尿酸快速下降为何也会引起痛风发作呢?我们知道,痛风发作是因为体内的尿酸盐结晶沉积造成的,如果血尿酸降得很快,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成尿酸盐颗粒,尿酸盐、沉积到身体别处的关节上,会引起痛风再次发作,医学上称之为「转移性痛风」。所以,使用降尿酸药物一定要从小剂量起始,缓慢增加剂量。操之过急,很可能欲速而不达。
杨宁 2024-04-18阅读量1909
病请描述: 痛风带来的折磨,就如蚀骨锯肉,个中痛苦滋味,只有患者自己知道,或许大家都明白要规避火锅、肉汤,少吃豆制品等高嘌呤食物,但在喝什么饮料这个问题上,除了远离啤酒豆浆的共识外,似乎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有人说喝苏打水能降尿酸?有人说喝茶、喝咖啡会加重痛风?有人问,柠檬水一听就很酸,痛风能喝吗?葡萄酒痛风也能喝?真的吗?今天杨医生就带您一一细数一下。 第一、白开水,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任何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在没有心肾功能异常情况下,都应该保证足够饮水,人体内2/3的尿酸都将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多喝白开水就能促进多排尿,碱化尿液,自然有利于降低尿酸,减少结晶形成,还能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期的频率与疼痛程度。因此痛风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应该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但也请注意分成多次饮用,否则一次性摄入过多水分,可能也有造成水中毒的风险。 第二、柠檬水, 此“酸”非彼“酸”,看到“柠檬”这两个字,恐怕你已皱起眉头,酸得咋舌的汁水遇上尿酸,岂不是火上加油?实际上完全不需担心,柠檬本身的确含有大量柠檬酸及各类丰富有机酸,因此尝起来酸涩清爽,但它们一旦进入消化系统,包括柠檬酸在内的各类有机酸,就会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而留在体内的柠檬酸钠等盐类则呈弱碱性。由此可知,柠檬水对痛风患者无碍,可以放心饮用。但许多柠檬饮料为了去除酸苦味,会放入大量蔗糖,热量超标摄取带来的肥胖,对痛风患者来说,反而才是值得注意的更大威胁。 第三、酒精饮料,都说啤酒绕着跑,其他酒也差不了,酒精入喉尿酸高,滴酒不沾才最好。痛风患者都很清楚,啤酒绝对不能沾,否则效果立竿见影,堪比泡进辣椒水。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都应该尽量戒酒。因为酒精在体内代谢后会生成乳酸,通过竞争抑制阻碍了尿酸的及时排泄,从而导致尿酸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加速高尿酸至痛风性关节炎的过程,对痛风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四、茶水,痛风与喝茶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喝茶的同时相当于大量摄入水分,对稀释血液尿酸有益,但要注意一点,有些带着茶的软饮料不在此列,比如奶茶、冰红茶等,它们只是含茶成分的果糖类饮料,是痛风患者应该控制饮用的。 第五、咖啡,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咖啡可以使痛风风险降低,所以痛风患者可以放心享用咖啡,不过要注意,原本没有咖啡习惯的人,没必要为了防治痛风而强迫自已去饮用,因为其作用十分有限,远不如控制热量及充分补水,况且不习惯喝咖啡的人,还可能会产生心悸,难眠等不适症状。 第六、苏打水,第当身边有人痛风时,就会有亲友建议多喝苏打水,仿佛它是一味降尿酸良药,那么事实真如此吗?苏打水含有的成分中有碳酸氢钠,这的确可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但我们能买到的苏打水中,碳酸氢钠含量很低,一旦进入胃酸环境便立刻消失殆尽,远远达不到足以碱化尿液治疗痛风的程度,不过苏打水的最主要成分同样是水,只要饮用的不是含糖的纯苏打水,也是可以饮用的。 最后给大家总结下,酒精与含糖饮料要尽量避免,苏打水和茶无益也无害,面对柠檬水不必闻酸色变,有长期饮咖啡习惯的或将有惊喜,但万般饮品都不如多喝白开水来得实惠又实在。
杨宁 2024-02-18阅读量1455
病请描述: 抑制尿酸合成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促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用的 3 种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febuxostat)是一种口服选择性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剂,下面介绍非布司他的用药注意事项: 01、什么样的高尿酸/痛风病人适合使用非布司他? 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 02、血尿酸升高如何进行临床分型? 可以依据 24 小时尿尿酸和尿酸排泄分数 2 个指标,将高尿酸血症进行临床分型。即肾脏排泄不良型、肾脏负荷过多型、混合型和其他型。 尿酸排泄分数(FEUA)(以百分数表示)=(血肌酐 × 尿尿酸)/(血尿酸 × 尿肌酐)×100% 根据 24 h 尿尿酸和尿酸排泄分数将患者分为 4 型:① 肾脏排泄不良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3.57 mmol),且 FEUA < 5.5%;② 肾脏负荷过多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且 FEUA ≥ 5.5%;③ 混合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 且 FEUA < 5.5%;④ 其他型:24 h 尿尿酸 ≤ 600 mg 且 FEUA ≥ 5.5%。 既往研究显示,约80%~90%的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少部分由尿酸生成过多引起。 03、无症状高尿酸患者适合使用非布司他吗? 非布司他不适用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2019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中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的一线用药,《2020ACR痛风管理指南》中不推荐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降尿酸治疗。 非布司他起始降尿酸作用强烈,而尿酸降太快就可能导致关节内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和崩解,导致大量游离尿酸盐结晶出现,从而引起人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注意,会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原本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因为服用非布司他变为有症状的痛风性关节炎,无疑得不偿失。 所以建议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控制饮食、有氧运动、加强饮水、注意作息、改变习惯,从生活方式上让尿酸降下来。 04、非布司他在临床上如何使用? 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推荐:非布司他起始剂量为20mg/d,2~4周后血尿酸水平仍未达标,可增加20mg/d,最大剂量为80mg/d。 非布司他服药不受食物和胃酸的影响,建议可以每日早餐后服用。 对于非布司他服用的起始剂量,考虑到该药起始药效较强,建议初始服用剂量为20mg,如2周后检测血尿酸水平,血尿酸水平平稳下降,则无须减量;如血尿酸水平未有明显下降,则加量至40mg;此后血尿酸如果继续不达标,那么可加量至80mg。 起始小剂量用药,也是为了避免非布司他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比如心动过速、胃肠道不适等;同时也是为了让尿酸下降平稳,从而避免溶晶痛的情况发生。 05、非布司他的药物相互作用应注意哪些问题?氢氯噻嗪:无需剂量调整 解读:非布司他是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适合尿酸生成过多的患者。 硫唑嘌呤或巯嘌呤:禁止联用 解读: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降低血清尿酸浓度。非布司他可能会提高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在血浆中的浓度,从而导致中毒。 茶碱: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 解读:非布司他可升高茶碱的血药浓度。非布司他对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可导致经尿排泄的1-甲基黄嘌呤(茶碱的一种主要代谢物)含量增大约400倍。 他汀类药物:注意肌肉毒性 解读:据文献报道,有3例患者常年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各1例),在加用非布司他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状,痊愈后再次服用他汀类药物均未复发。 06、服用非布司他后多久复查尿酸? 使用非布司他治疗2周后即可进行血尿酸的再检验,并根据监测结果考虑调整用药剂量。待尿酸控制相对平稳后,监测间隔可稍微延长,1个月监测1次,之后甚至3个月监测1次。治疗目标是降低和维持血清尿酸水平使其低于6mg/dl。 07、使用非布司他时,痛风发作了怎么办? 非布司他在临床试验及后期调研中发现,最常见的副作用为痛风急性发作,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双氯芬酸钠等)或秋水仙碱,可以有效止痛,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为预防服药期间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推荐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 如果对症使用降尿酸药物,单纯降尿酸治疗中发生痛风发作的发生率高达70%以上,这不仅体现在非布司他上,也体现在其他降尿酸药物上。所以通常医生强调降尿酸治疗时,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如别嘌醇100mg/d、非布司他20mg/d、苯溴马隆25mg/d;此外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前两周就开始服用小剂量抗炎镇痛药物,常用药物是秋水仙碱,每天0.5~1mg。降尿酸的同时联合小剂量抗炎镇痛药物,根据病情不同应用时间3~6个月不等。 08、非布司他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最常见的副作用还有肝功能异常、腹泻、恶心、头痛、皮疹、水肿、药物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以及多系统功能紊乱。此外,有报道称,非布司他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但并无确切的统计学资料证实。2017年11月FDA称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者慎用非布司他。 除上述不良反应外,非布司他尚有一些罕见的副作用,包括血栓栓塞、心肌缺血及脑卒中、粒细胞缺乏、横纹肌溶解等。虽然非布司他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无需调整剂量,但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即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73m2)者,若不及时减量,出现粒细胞缺乏、横纹肌溶解等副作用的风险增加,对于该类患者,建议早期监测血常规、肌酸激酶等。
俞一飞 2023-12-25阅读量3194
病请描述: 由于血尿酸值高于420umol/L就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长期血尿酸超标不加管理,可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引发痛风性关节炎,并可直接造成肾脏的损害,故防治痛风记住“420”这个日期也就记住了尿酸“红线”。 跟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一样,痛风实际上也是一种代谢障碍并且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其漫长的病程及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不可忽视。但遗憾的是,由于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造成观念错误、治疗不规范等原因,临床上许多患者对痛风的管理远远不及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重视和风险管控意识强,从而造成痛风长期反复,最终引起关节、肾脏等多器官严重损害。 痛风虽然不像心梗、脑梗一样有直接致死的凶险,但痛风急性发作时让患者几乎痛不欲生,远期对关节的损害以及伴发糖尿病、高血压、肾衰等,可以加重这些疾病的并发症,使得治疗更为复杂。 痛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患上痛风后除了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外,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血尿酸也像血压、血脂、血糖一样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以下是痛风患者常踩的5个“坑”,摸清这些“雷区”别轻易踩坑,有助于降服痛风这个“暗藏的杀手”,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 不少人在体检时发现血尿酸值超标,但并无关节痛等症状,就认为痛风不是病;或者痛风急性发作后症状缓解不痛了,就认为痛风已经好了,不用管它了,连药也停了。 痛风不痛就不是病?这是常见的一个大坑!事实上,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风缓解期、间歇期,可能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但是,只要血尿酸水平不达标又放任不管,血液中的高嘌呤仍然可以促发痛风复发,加重痛风性肾病、尿酸性结石、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等疾病。痛风的尿酸值应该降到多少是根据病情来决定的,病情越严重,管控的要求也就越严。对于大部分痛风患者来说,血尿酸目标值应降至360μmol/L以下;若合并痛风石或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则应降至300μmol/L以下,以减少痛风复发频率,使已形成的痛风石减小。 【尿酸降的越快越好】 痛风急性发作时由于疼痛剧烈,常常让患者不堪忍受,急欲快速把尿酸水平降下来,以尽快缓解痛苦。有的患者擅自将降尿酸药物剂量加大,甚至几种药物一起用,加大“火力”对付高尿酸。 事实上,痛风急性期不能急于降尿酸,也不是降得越快越好。血尿酸下降过快,不但会诱发痛风关节炎发作,使患者疼痛加剧,更甚者变成慢性疼痛,而且尿酸下降太快,譬如低于180μmol/L,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 在痛风急性期可以按医嘱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者小剂量激素等药物抗炎止痛,待症状完全缓解7~10天后再逐步开始降尿酸,并逐渐增加剂量,直到血尿酸水平正常,小剂量维持治疗。应用药物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己随意服用。 【饮食控制后可不用再吃药】 很多人都知道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肉汤、海产品、豆类、啤酒等,可引起血尿酸升高。认为既然这样,只要控制好饮食,从源头上减少嘌呤的摄入来源就行了,就可以不用服药了。 事实上,人体内8成的尿酸来源于自身细胞的代谢以及药物的影响,而只有2成的血尿酸来源于饮食。所以,即使很严格地控制饮食,也只能控制住2成的嘌呤来源,对内源性合成的8成嘌呤是无能为力的。譬如,对于那些尿酸值高于480μmol/L的“痛”友们,饮食控制最多只能将血尿酸降低70~90μmol/L,要想稳定地控制好血尿酸水平,就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事实上,药物的副作用远比尿酸没有控制好造成的危害来的更少。 【饮料戒酒不戒糖】 啤酒、白酒可以引起痛风发作,一喝就“灵”,餐桌上可以用果汁、甜品、雪碧、可乐等含糖饮料代替酒类吗? 答案上同样不行。因为痛风本身就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是由于体内的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是排泄不好引起的,血尿酸的沉积容易引起各种的疼痛和关节炎类的发作。对于痛风患者来说,糖是仅次于高嘌呤饮食的第二大非健康食品,饮料对身体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而且糖类摄入多了还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容易转化为脂肪,造成患者体内代谢进一步紊乱。因此,痛风病人最好不要喝过多含糖饮料,以免代谢进一步紊乱加重患者痛风的发作,使病情缠绵难愈。 【剧烈运动可降尿酸】 代谢性疾病大多与患者运动量不足有关,痛风病特别青睐肥胖人士。参加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进行大量运动有助于减肥并降低血尿酸吗? 确实,痛风患者应该经常参与体育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有利于血尿酸水平的下降。但剧烈的运动却适得其反,一来会使本已受累的关节组织受损,二来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乳酸,抵制尿酸排泄,可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建议痛风患者有规律地参加散步、快走、慢跑、太极拳、游泳、推举杠铃、跳绳、深蹲等项目,但不宜太过劳累,轻微出汗即可,忌大汗淋漓。别忘了运动后不宜大量的喝饮料。
俞一飞 2023-10-25阅读量1605
病请描述:来源:《痛风诊疗规范(202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中华内科学杂志2023,第62卷第9期。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1、降尿酸治疗不是非得在抗炎、镇痛后2周再进行,指南略有所不同。2、在稳定的降尿酸过程中出现急性痛风发作,无须停用降尿酸药物,可同时进行抗炎、镇痛治疗。痛风什么时候开始降尿酸治疗1、痛风性关节炎≥2次,应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2、痛风性关节炎发作1次,且同时合并下述任意一项,应立即开始降尿酸治疗:①年龄<40岁。②血尿酸>480umol/L。③有痛风石或关节腔尿酸盐沉积证据。④尿酸性肾结石或能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eCFR<90ml/min)。⑤高血压病、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肥胖、冠心病、脑卒中、心功能不全等等情况之一项或以上者。 尿酸的控制目标1、普通患者尿酸<360umol/L,长期维持。2、有痛风石或关节炎频繁发作者尿酸<300umol/L,长期维持;痛风石完全溶解后尿酸<360umol/L,长期维持。3、部分合并神经科疾病患者,如AD(阿尔茨海默病)、PD(帕金森病),尿酸≥180umol/L。降尿酸的治疗药物药物没有改变,分为两大类。1、抑制尿酸的生成:别嘌呤、非布司他。2、促进尿酸的排泄:苯溴马隆。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1、抗炎:秋水仙碱2、镇痛:布洛芬、消炎痛、西乐葆、美洛昔康、扶他林等任选一种,不可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同时服用。3、激素: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合并全身症状。②秋水仙碱或常规镇痛药无效、或存在禁忌时。③肾功能不全时。降尿酸治疗应该使尿酸缓慢下降,尿酸的急速下降或波动均可引起痛风急性发作!
张振国 2023-10-24阅读量2035
病请描述: 推荐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为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推荐别嘌醇或苯溴马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降尿酸治疗的一线用药; 单药足量、足疗程治疗,血尿酸仍未达标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尿酸药物。 作用机制不同 1、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尿酸的合成,降低血尿酸水平。 2、苯溴马隆:属于促尿酸排泄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抑制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 适应症 1、别嘌醇: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痛风、继发于恶性肿瘤的高尿酸血症、器官移植后高尿酸血症,以及草酸钙性结石病。 2、非布司他:尚无应用于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包括器官移植)的研究,因此不建议应用于尿酸盐大量升高的患者,如恶性疾病、Lesch-Nyhan综合征。 3、苯溴马隆:适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痛风以及痛风性关节炎非急性发作期。 优、缺点对比 苯溴马隆 优点:口服易吸收,其代谢产物也具活性,服药后24小时血中尿酸为服药前的66.5%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胃肠道不良反应。 缺点: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以及出现皮肤过敏的表现。苯溴马隆的禁忌证包括对于孕妇或者有怀孕打算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对于哺乳期的妇女也是禁用的,而且不推荐儿童使用。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有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以及出现重度或者中度的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也是禁用的。 非布司他 优点:为新型降尿酸药物,过敏反应少,如果对别嘌醇过敏的患者非布司他可能是首选。对肾损害较小,适合肾功能不全和肾结石患者。同时有非常好的降尿酸效果。使用较方便,即可达到降尿酸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缺点:因为其通过肝脏代谢,部分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需要注意的是其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建议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非布司他应该谨慎,不作为首选。18岁以下儿童副作用暂不明确,不推荐使用。 别嘌醇 优点:一般来说,别嘌呤醇适合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的治疗,尤其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期,同时需要用秋水仙碱或其他消炎药。儿童使用时应根据年龄、体重降低用量。 缺点: 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肝功能受损,有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超敏综合征,比如出现剥脱型皮炎,在最初服用的一段时间最容易发生,需要警惕。 降尿酸药治疗策略 1、确定血尿酸目标值 2016年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认为,将血尿酸降低至360μmol/L以下,可控制病情,促进已有痛风石的溶解,同时可预防肾病的发生。 2、选择降尿酸药物 国外指南:肾功能正常的痛风患者,首选别嘌醇;当无法耐受别嘌醇时,或增加剂量后血尿酸仍然无法达标者,考虑换用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 国内指南:对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非布司他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较别嘌醇更具优势。 需提醒:非布司他的心血管风险大于别嘌醇;HLA-B*5801基因阳性者禁用别嘌醇;有肾结石的患者禁用苯溴马隆。 3、降尿酸疗程 关于何时应停止降尿酸治疗,学界仍无定论。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无临床症状且每年复查血尿酸保持在<420μmol/L的患者经过5年治疗后停止降尿酸治疗,痛风复发的风险未明显增高。 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药,虽然不会增加尿液中尿酸浓度,但会增加尿液中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浓度。为了预防黄嘌呤结石的形成,在服用别嘌醇和非布司期间,均应增加饮水量,必要时碱化尿液。 特别提醒: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都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开始用药前需测定肝功能,长期用药时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究竟选择哪一类药物,根据指南,对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都是同等推荐,均为一线治疗药物,建议大家综合考虑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肝肾功能、合并症及经济能力,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俞一飞 2023-05-04阅读量6248
病请描述:高尿酸血症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称之为“第四高”。实际上,并不是说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低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2型糖尿病),而是因为它是第四个被大家关注、引起大家重视的疾病。来自2018~2019年全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0%,与糖尿病的患病率不相上下,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24.5%,显著高于女性的3.6%。更值得关注的是18~39岁青年男性和7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是患病的高峰人群。 高尿酸血症不但是痛风性关节炎的根本原因,还是尿酸性肾病、肾结石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高尿酸血症还常常与糖尿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共同增加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高尿酸与糖尿病如影随形 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都是营养过剩导致的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的共同致病基础。具有典型胰岛素抵抗特征的肥胖患者往往是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的主要来源。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高达45%~75%,痛风的发生率大约15%。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中则有12.2~26.9%合并糖尿病。可以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如影随形,是一对“难兄难弟”。 高尿酸血症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每升高60umol/L,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7%,子代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5%。已存在糖尿病的患者,高尿酸血症可以加重这些患者的代谢紊乱,预示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60umol/L脑中风的风险增加19%,增高100umol/L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高21%。血尿酸增高还与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恶化和进展有关。 当高尿酸遭遇糖尿病该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都是代谢相关的疾病。在治疗上,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方面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在饮食方面应当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多饮水,戒烟限酒,低脂、低糖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肉类,尤其是动物内脏、海鲜等食物对血糖和血尿酸的控制都是有帮助的。规律、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状况,减轻体重。在药物治疗方面,糖尿病患者在血尿酸水平超过480umol/L时就应该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开始降尿酸的药物治疗,如果曾经有过痛风发作则在血尿酸水平超过420umol/L时就需要起始降尿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以选用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可以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是一类可以一举两得的治疗药物。
林寰东 2023-04-06阅读量1699
病请描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由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病。关节镜下手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手段,其优点包括以下几点: 显微镜下操作:关节镜下手术可以在显微镜下进行,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关节内部情况,减少手术风险和误伤健康组织的可能性。 小切口:关节镜下手术只需要进行少量的切口,术后恢复较快,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 减轻疼痛:关节镜下手术可以清除关节内的尿酸结晶,减轻关节炎症状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重复性:关节镜下手术可以进行多次,可以随时观察关节内部情况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关节镜下手术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显微镜下操作、小切口、减轻疼痛和可重复性等优点,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崔孔蛟 2023-04-06阅读量2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