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扁平足 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足部形态,如果足弓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或者足后跟明显向外倾斜,可能是扁平足。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赤脚踩在白纸上,观察脚印的形态。如果脚印中间部分明显变窄,或者脚印内侧没有明显的弧度,也可能是扁平足,但最准确的方法是进行足部 X 光检查。 扁平足可以通过锻炼改善。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足部肌肉力量和稳定性,从而改善扁平足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适合扁平足的锻炼方法: 1. 足底肌肉锻炼:将脚趾向下弯曲,然后将足底向上抬起,保持 5 秒钟,再放松。重复 10 次。 2. 足踝稳定性锻炼:单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保持平衡 10 秒钟,然后换另一只脚。重复 10 次。 3. 足底按摩:用手指或按摩球在足底进行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足部疲劳。 需要注意的是,锻炼应该适量,不宜过度,以免引起足部疲劳和疼痛。如果扁平足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如果孩子有扁平足的可疑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足部 X 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如使用足弓支撑器、进行足部锻炼等,以改善足部功能和缓解症状。扁平足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家长不要自行判断或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扁平足也可能与其他足部问题有关,如足内翻、高弓足等,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和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扁平足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足部功能和运动能力,导致足部疼痛、疲劳、容易扭伤等问题,具体产生以下几种影响: 1. 运动能力下降:扁平足会影响足部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导致孩子在跑步、跳跃等运动中表现不佳,容易摔倒或扭伤。 2. 足部疼痛:扁平足会导致足部的压力分布不均匀,容易引起足部疼痛、疲劳等问题。 3. 足弓变形:扁平足会导致足弓变形,进而影响足部的形态和功能,甚至可能导致足部畸形。 4. 影响脊柱健康:扁平足会影响足部的支撑能力,导致身体重心不稳定,进而影响脊柱的健康,容易引起脊柱侧弯等问题。 扁平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不是所有扁平足都是遗传引起的。 扁平足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多基因遗传。如果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扁平足,孩子患扁平足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但是,扁平足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足部结构异常、足部肌肉无力、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等。因此,即使没有家族史,也可能会出现扁平足。
生长发育 2023-12-23阅读量2742
病请描述:关爱脊柱健康 ,挺起未来脊梁近些年受生活方式改变、学业负担加重、电子产品增多、运动时间减少、长期坐立行卧姿势不正确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儿童青少年姿态不良、脊柱侧弯等问题越来越多。脊柱侧弯已经成为近视、肥胖之后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杀手”。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已经超过500万,发病率约1%~3%,且每年递增,防控形势严峻。动员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脊柱健康,从娃娃抓起。一、影响脊柱侧弯的生活习惯:1、长期单肩背包。2、习惯性单手提重物。3、坐姿差,肩部过前、耸肩、颈前伸。4、睡姿不正确。5、跷二郎腿。6、玩电脑。7、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8、扁平足、高弓足。 二、脊柱侧弯的危害:1外观畸形,会造成孩子生长速率减慢,导致身材矮小,不长个,身体发育受影响。2、腰背部疼痛,运动能力下降。3、学习精力降低,影响学业。4、就业困难。5、生育的影响。6,受人讥笑,自卑心理障碍。7、心肺脏器功能障碍、极重度侧弯将危及生命。三、脊柱侧弯的检查方法:1、双肩不等高。2、一侧后背隆起,腰部一侧有皱褶。3、腰背不平整——剃刀背。4、骨盆不等高。5、下肢不等长。6、女孩儿双乳发育不均等,一侧的乳房往往较大。四、脊柱侧弯的预防:1、正确坐姿:①将桌椅高度调到于自己身高比例合适的最佳状态,上身端正,双肩平齐,不要左右歪斜或扭曲。②腰背挺直,与大腿成90度,头和腰的重心连线与地面垂直。③两脚微分平齐,不要一前一后。④千万别让腰部悬空,臀部要把椅面坐满,让腰背靠着椅子,腰部需要有足够的支撑,才能减轻腰椎的压力。⑤前胸离桌缘大概一拳位置,不要让上身依靠在桌上。2、正确站姿:①从侧面看,耳、肩、髋与踝应于一条垂线。②从背面看,后脑勺正中、背部和臀部正中间会在同一铅垂线上。③收腹挺胸,双肩撑开并稍向后展。④后腰收紧,骨盆上提,腿部肌肉绷紧膝盖内夹紧。④双手微微收拢,自然下垂。使脊柱保持正常生理曲线。3、正确走路姿势:①走路时注意身体直立、抬头挺胸、收腹。②眼睛平视前方。③脚跟先着地,脚掌后着地,并且胯部随之产生一种韵律般的轻微扭动。④双手微微向身后甩。⑤脚尖向前伸出,不用向内或向外,以保证身体呈直线前进,不左右摇摆。4、避免左右肩长时间被过重的东西。5、常做伸展腰背动作,对关节肌肉有好处,如游泳、吊单杠。五、脊柱侧弯的家庭锻炼方式:1、可以选择平板支撑锻炼,通过平板支撑可以锻炼患者腹部和背部的肌肉,改善脊柱侧弯的情况,但一定要循序渐进,避免训练过度劳损肌肉。2、可以选择吊单杠锻炼,锻练凸侧肌肉,能够牵引脊柱,改善脊柱侧弯。3,改善不良的坐姿,平时坐位时一定要坐直,防止左右倾斜。六、脊柱侧弯的治疗原则: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严重的脊柱侧弯必要时需支具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让我们共同关爱脊柱健康,挺起未来脊梁!只有少年脊柱强,民族才脊梁壮!
生长发育 2023-12-18阅读量2484
病请描述:近年来,特发性脊柱侧弯已成为青少年第三大“成长杀手”,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脊柱侧弯隐匿性很强,临床发现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矫正时间。女生月经初潮、男生变声前后两年是脊柱侧弯的高发病阶段,同时也是最佳的干预治疗期。 扁平足则是骨科常见的姿势性足部畸形,多发于青少年。扁平足如不进行早期的治疗和护理,会从柔韧性平足逐渐进展成僵硬性平足,出现足部变形、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青少年脊柱侧弯以及扁平足的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扁平足与脊柱侧弯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有关要求,尽早发现青少年可能出现的脊柱、足部健康隐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联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姚登攀院长团队、庐阳区杏林街道办、杏林社区医院等当地单位,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以及扁平足健康筛查活动。筛查时间从10月7号持续到10月29号,涵盖初筛与复筛,筛查范围包括了合肥市庐阳区四所中小学近五千人,主要筛查对象是三年级至九年级在校学生。 筛查现场 初筛 复筛 初筛于10月7日至10月14日结束,我们依次筛查了合肥市红星路小学、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杏林小学、上城国际小学,累计筛查近五千人,发现足脊异常病例超过千例。经初步统计,扁平足发病率为28%,脊柱侧弯发病率为11%,其中需要早期干预的病例不在少数。初筛异常学生进入复筛,复查于10月21、22、28号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本部院区门诊楼二楼C区进行。 复查通过足底光学扫描、足底压力分析、人工智能“脊柱仿真+深度学习”等先进科技手段进一步明确疾病发展阶段,及时发现足脊异常现象,为患儿提供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机会。运用运动理疗及佩戴个体化定制支具等康复治疗手段,积极干预畸形的快速进展,从而避免手术治疗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入院复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应用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结合生物力学分析,制定出个体化、舒适且适宜患者的侧弯矫形器帮助患者矫正脊柱侧弯。 整个制作过程简单、快速、干净卫生,更符合人体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使用标准化3D打印技术制作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矫正率在90%左右,并在穿戴舒适性上表现良好;通过3D扫描、软件设计、3D打印技术,为不同足部疾患如扁平足、高弓足、足部疼痛等患者,设计定制个性化的3D打印矫形鞋垫。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鞋垫设计流程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 3D打印矫形鞋垫 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期,预防遗传和姿势性问题导致的脊柱侧弯,帮助青少年儿童尽早发现足脊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我们这次筛查专项行动意义深远,使学生家长能够意识到足脊问题的重要性,在当地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教授团队将陆续在全国各地开展青少年脊柱侧弯与扁平足筛查专项行动,保障青少年茁壮成长。 本次筛查专项行动依托王金武教授团队获得的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22YFA1207500),是项目的临床转化与示范应用,将大大造福患儿,造福社会! 上海交大3D打印智能云平台 团队荣获上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
王金武 2023-11-07阅读量1166
病请描述:01扁平足扁平足又称平足症(flat foot),人正常的脚底是自然的弓形,但有扁平足的孩子,脚底基本是平的,没有明显的足弓,站立时脚底内侧可以直接触地。扁平足患者在走路或者跑的时候,有疼痛感,而且足部缓冲小,冲击力就大,可能会引起损伤,还会引起运动能力下降、足弓发育不良的情况,如不及早关注,长久下去会对身体造成更多影响。02如何自测扁平足?观察法:站立时,观察自己足部内侧与地面的距离,将手指放到足弓部位,无法插入一个手指,这种情况可能是平足。因为扁平足没有足弓,或者足弓已经塌陷,而正常足是有足弓的,扁平足看上去相比正常足会更扁一些,足背上有一些突起,比正常足更平,前脚掌相对正常足更宽,而且足弓内侧可能会出现一些骨性隆起。足印法:赤脚在水盆里蘸水,在干燥的纸面上或水泥地面上留下足印。● 前足与后足的印记断开,为高足弓;● 足弓印记连在一起且未超过足底中趾连线,为正常足;● 超过中趾连线,并且前后脚掌连通,几乎同宽,为扁平足。03如何矫正扁平足?扁平足主要体现为足弓塌陷,根据足弓塌陷程度的不同分为姿势性平足、痉挛性平足和强直性平足。针对扁平程度的不同,其治疗方法迥异。康复锻炼与辅助治疗:患有姿势性扁平足的人,平时走路时应有意识地改变足部姿势,走路不要太多,站立不要过久,尤其要尽量避免负重行走和过于劳累。此外,平时可适当进行足尖运动,练习跳绳、跳橡皮筋、跳足尖舞等,练习时要防止扭伤。针对姿势性偏平足,可以运用的具体康复锻炼与辅助治疗方法有:(1)选择合适的鞋有扁平足家族史或已被发现没有足弓但无其他症状的幼儿,要注意不要穿平底鞋,穿鞋应选择带跟的鞋, 同时要在脚心内侧鞋底上加一层薄垫。(2)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练习用脚趾夹东西、用足趾行走、做屈趾运动、跳橡皮筋、跳足尖舞,加强足内肌的肌力,练习时要防止扭伤,或在鹅卵石、沙滩或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来进行锻炼,以促进足底的血液循环,使塌陷的足弓逐步得到改善,缓解肌肉疲劳,增加肌肉的力量。(3)选择适当的辅助治疗方法 可以选择适当辅助治疗或药物治疗方法,如用推拿按摩与穴位按摩康复、中草药酒火疗与照灯理疗方法。3D打印个性化矫形鞋垫:通过使用矫形鞋垫,可以产生重新分布足底压力、改善下肢力线、调整足弓位置和角度的效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戴尅戎院士、王金武团队通过3D扫描、3D打印技术,为不同足部疾患如扁平足、高弓足、足部疼痛等患者,设计定制个性化的3D打印矫形鞋垫。利用鞋垫设计软件,针对足部的不同区域,进行前足、中足、后足的模块化设计,具有高精度、效率高、舒适性高等优势。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个性化定制纠正足部力学结构改善足底功能、缓解足底压力,最终达到矫正足部畸形和缓解足部疼痛的作用,不管是通过锻炼康复还是手术治疗,若同时配合矫形鞋垫,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单纯采用矫形垫进行矫正,也是保守治疗的最佳选择。-><-参考文献:[1] 扁平足的检测与康复训练.中国临床康复,2002(03):407.[2] 扁平足的检测及矫正方法.中国皮革,2012,41(16):108-111.[3] 扁平足的检测与矫治方法.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第一届北京国际康复医学论坛论文集,2006:265-267.
王金武 2023-11-01阅读量1417
病请描述: 足部解剖 人的足部由26块骨头,32条肌肉和筋腱,30多个关节及100多条韧带连结组合而成,足部的复杂结构,使其在走路时能适应各种地形,更有效地推进身体,吸收地面的冲击。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骨、韧带和肌肉共同作用形成足弓。人体足弓具有弹性,随姿势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人体的脚部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足弓可分为纵弓和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 当足部结构出现问题或发生疼痛时,步态和足弓便可能产生异常状况从而使其他关节或组织受损形成其他足患。如足弓过低的扁平足和足弓过高的高弓足。 足弓检查方法 鞋印检查法 通过观察鞋底磨损,判断足弓高低。 足印法 足印法是指患者用不同方式(光脚沾水或墨)于白纸(干燥平坦地面或透明玻璃)上获得足底印记,若前足和后足断开,判为高足弓;印记连在一起并未超过足底的中趾连线判为正常足;而超过中趾连线且中足和后足的宽度几乎同宽,判为扁平足。 同时结合比例法或划线法进行判读,正常足印的足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宽度(实心)之比是2:1, 轻度扁平足的比值为1:1, 中度扁平足之比为1:2,重度扁平足无空白区。 足弓角 足弓角的测量需摄取站立(负重位)双侧足部X线水平侧位片 内侧纵弓——内弓角(正常值:113°~130°) 测量方法: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外侧纵弓——外弓角(正常值:130°~150°) 测量方法:由跟骨最低点至跟骰关节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前弓角(正常值:>13°) 测量方法:由第1跖跗关节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第1跖骨头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后弓角(正常值:>16°) 测量方法: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骨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足底压力测试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能够在非常高的采集频率下捕捉到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变化,客观的反映脚着地整个过程中的用力大小、稳定和平衡性、持续时间等参数,准确判断足底压力。 扁平足 何为扁平足 扁平足即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根据扁平足形成特点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也称为病理性或僵硬性, 其特点是不论负重还是不负重其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现象,受足弓跖骨、舟骨、楔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畸形所致,该扁平足可选择足部发育阶段进行矫正。 后天性扁平足是由于体重多大而足部肌肉肌腱力量不足引起慢性劳损而成,或是足部受到外伤,主要发生在成人阶段,如孕妇、老年人等,此种情况常用矫形足弓鞋垫进行干预进行延缓症状的恶化。 扁平足的危害 足跟部由于扁平足前足外翻,导致压力重心向足跟内侧转移,不能均匀分布在足跟部,从而导致足内部疼痛或根部骨刺发生。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在行走过程中不能均匀的在前脚掌和后跟之间进行移动,为了改变足底压力改变带来的足部疼痛;足弓塌陷也会代偿性的引起其他疾病。 由于足弓的消失使得在运动过程中,或在跳落过程中起不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容易带来其他关节的代偿缓冲,加重其他关节的冲量压力,形成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疲劳或损伤。 扁平足治疗方式 运动治疗 扁平足治疗的根本途径就是纠正足部因扁平足而产生的不良力学机制。对于中、轻度扁平足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积极的治疗方法。其能够通过加强足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来维持正常的足弓形状,预防人体在发育中出现足弓塌陷。 目前,提升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运动主要有:跑步、跳绳、爬肋木、沙滩赤脚跑跳等。不过锻炼要适量,青少年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且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在15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应以跑跳为主,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3D打印矫形鞋垫 足部辅具如矫形鞋垫,帮助足部稳固或使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姿势,增加功能,减轻疼痛部位的承重等。扁平足的矫形鞋垫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和支撑作用。 通过3D足部扫描设备快速创建足踝数字模型,根据足部畸形设计,恢复足弓支撑、足底三点承重、缓冲减震、分散和减缓足底压力,最终输入3D打印机完成矫形鞋垫制作,精度高,效率快。3D打印设计内部填充设置蜂窝结构,提供不同的应力支撑。 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生物力学原理设计,支撑足弓实现足部三点支撑,矫正跟骨内外翻,平衡足底压力,预防矫正畸形,减少足部疲劳和疼痛,增加舒适性。 就诊流程 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不同于传统石膏取模方式,通过足部扫描仪获得体表信息,结合患者情况通过计算机精准设计,部分或全部3D打印工艺制作完成,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 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三维扫描过程干净卫生高效、快捷,鞋垫安全美观、与人体高度贴合;计算机设计矫正的精准度高,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更好的保护足部健康。
王金武 2022-09-23阅读量4721
病请描述:认识高弓足 高弓足,又名爪形足,是儿童及成人颇为常见足部畸形。高弓足患者足的纵弓增高,脚长度变短,脚底跖骨头明显突出,使脚掌接触地面的范围减少,跖骨头部位的压力增大,皮肤有胼胝(老茧)形成,甚至坏死,产生疼痛。 高弓足的危害 高弓足无弹性,多不能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很容易疲劳。轻度高弓足患者,站立时畸形减轻,甚至消失,足呈正常形态;严重患者,站立时也不会减轻畸形。高弓足常常会引起足内翻问题,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可能会造成第五跖骨基底部疲劳性骨折。 弓形足患者选鞋问题 ①高弓足和爪状趾畸形使足底承重面积减小,步行中所有跖骨头承重增加,横弓下陷,继发跖骨头下骨膜炎、皮肤胼胝和跟骨骨膜炎,经常引起疼痛; ②爪状趾的趾间关节屈曲,趾背隆起,常因鞋包头低、硬而在近节趾间关节背面引起压疼、摩擦伤、胼胝; ③足背高,普通鞋的跗面不够高,引起足背的压迫、不适; ④足跟有内翻倾向,距下关节不稳,步行中常发生内翻、崴脚。 ⑤疼痛综合症:小腿痛,跟腱附着点疼痛,跟骨、中足与前足部分骨刺、鸡眼等 高弓足的治疗 高弓足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改善足行走功能,矫正并防止畸形加重。中度和重度畸形需采用手术治疗,轻度患者尤其青少年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矫形治疗及3D打印矫形鞋垫进行辅助性治疗。 缓解高弓足症状的矫形技术处理方法: 1) 使用掌后横向支撑的鞋垫,使整个后足与前足外翻。 2) 鞋内用毛毡、塑料海绵或硅橡胶制造的横弓垫托起横弓。 3)增加跟高,用弹性跟,或将后跟触地处做成斜面,降低跟着地冲击。 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科研调查发现,矫形鞋垫是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上海九院王金武教授团队3D打印个性化矫形鞋垫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根据患者足部扫描及足底力学特征进行个性化设计,更准确地设定患者站立行走时正确的下肢力线,纠正异常体态,可以很好地分散足部压力,同时对高弓足患者的足弓部位的负荷通过支撑进行分配以增加舒适度,制造出鞋垫上特殊而复杂的网格拓扑结构,符合足型,更加舒适。 诊治前须知 1、佩戴一双大小合适的运动鞋(鞋垫可拆卸),定制鞋垫厚度会有增加,可选择大半码或一码鞋子。 2、三个月定期复诊,查看矫正的情况以及制定下一步治疗计划。 3、穿戴第1周时间为适应期,可根据个人调整每日穿戴时间,后期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期使用。
王金武 2022-09-01阅读量3764
病请描述:好好个人,脚怎么说没就没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家住西青区大寺镇的王大爷最近有了心事,他的好邻居、同为糖友的张大爷最近因为糖尿病足发生严重感染而接受了左下肢截肢手术。手术之后,开朗的张大爷像变了个人,再也不陪王大爷下棋、买菜了,说自己连下楼的勇气都没有了。这件事也让王大爷变得非常沮丧,甚至噩梦连连。王大爷自己也是个患病22年的老糖友,热爱美食的他,餐后两小时血糖常常飙升到11~13mmol/L。除此之外,经过医生检查,王大爷的足部也出现了供血差、颜色改变等症状。多重打击下,王大爷甚至开始借酒消愁,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也让血糖出现了更大的波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转机出现在今年7月,王大爷遇到了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的健管师小陆。4个多月以来,小陆从心理、饮食和用药等多个方面对王大爷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指导。目前,王大爷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基本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7.6%下降到6.77%,下降了0.83%,已处于达标值以内。这个结果,让小陆和王大爷都十分高兴。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0.83%意味着什么,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意味着什么糖化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的携氧蛋白——被血糖包裹后形成的,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红细胞只有120天的寿命,所以,通过测量糖化血红蛋白,医生能够确定采样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不易产生因压力和疾病的影响所带来的日常波动,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虽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但对于大多数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为7%以下。值得注意的是,一项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1%时,因下肢动脉血管相关性疾病而遭受截肢或死亡的可能性降低4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综上所述,较低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意味着较低的平均血糖水平,下肢动脉血管相关性疾病(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足)的风险也较低。然而,并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像王大爷这么幸运,《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指出,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我国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率高达8.1%。糖尿病足溃疡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死亡率高达22%,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费用巨大。但,令人欣慰的是,高达85%的糖尿病截肢是可以预防的,那么,我们日常该怎么做呢?一、糖尿病足的日常观察和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平时要加强对足部的观察和检测,才能有效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1、观察观察足底或足趾是否有老茧,堆积的老茧会使得足部变得干硬,影响汗腺的分泌,进而出现皮肤干裂、破口,需要注意的是,但出现老茧千万不要用刀刮脚,以免损伤皮肤。观察足部皮肤是否干燥、汗液减少,因为营养不良也会导致皮肤干燥而出现裂口。观察足部皮肤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出现红斑。观察是否存在足畸形,如平足、高弓足、锤状趾和爪形趾等,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体征,则提示有下肢神经出现了病变。图片来源:视觉中国2、检测主要是检查足部是否有触觉、痛觉、温度觉的减退或丧失。触觉检测:将10克尼龙单丝垂直放置于足部皮肤表面,如果毫无感觉则为感觉减退。痛觉检测:用大头针刺足部第一、第三、第五趾腹部及跖底皮肤,如果没有痛觉,再刺足外侧及足背皮肤,如果各部位感觉到轻微疼痛,可以忍受,则没有足部病变;如果有感觉而无痛或完全无感觉,则是足部痛觉减退或消失。如果轻触就疼痛难忍,也是足部痛觉异常的一种,即痛觉过敏。温度觉检测:可用一个较为方便的方式进行检测,分别用盛凉水和热水(勿过烫)的玻璃杯接触皮肤,如果无明显感觉或比较不出差异,则为温度觉消失。二、糖尿病足的日常护理如何远离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应做好以下几点:1、用心选鞋糖尿病患者感觉神经较差,最好选择圆头、厚底、宽松、透气、质地柔软的鞋,若鞋子太紧,足部受压过大又毫无察觉,受压皮肤就会发生缺血、缺氧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发生破溃。鞋面选用透气材质,避免鞋内在高温环境下繁殖真菌,造成足部感染。2、检查损伤每天对足部进行一次检查,查看足部皮肤是否有伤口、红肿、皲裂、水疱、挤压伤、脚癣等损伤,若有损伤应及时就医治疗。3、保持清爽保持足部的干燥和清洁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洗前可用温度计或前臂内侧(做皮试处)的皮肤测试水温,严格控制水温,以免烫伤皮肤。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注意不要忘记擦拭足趾间皮肤。皮肤干燥时,可使用润肤油。图片来源:视觉中国4、正确修甲洗脚后趾甲变软,这时是糖尿病患者修剪趾甲较为合适的时间。剪趾甲要平着剪,先剪中间,再修两边,尽量不要把边角剪得过深,也不要用指甲刀掏着剪,避免损伤皮肤造成皮下组织化脓性感染,引发感染。5、疏通血脉糖尿病患者要注意多揉腿肚、多搓脚,以疏通血脉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同时防止足部酸痛、乏力、麻木,这都可以起到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和进展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跷二郎腿会使糖尿病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容易使动脉缺血,久之易患糖尿病足。参考资料:[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09[2]王富军,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11[3]王玉珍,糖尿病足病的防治策略,中国全科医学,2012-03[4]陈静,防治糖尿病足,有个“三三法则”,家庭医药,2019-12[5]周仕仙,糖尿病足病的防护,家庭医学,2016-09
健康资讯 2021-12-0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足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器官和运动器官,参与人体运动和支撑等重要功能。行走时,足起着杠杆作用,以增加小腿向前的推力,足弓像弹簧一样传递运动中的作用力,使人行走时耗能最少而效率最高。足弓的发育异常会导致扁平足和其他畸形,扁平足可继发于其他系统病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扁平足、高弓足、足底筋膜炎等人群更应多加注意,必要时应到医疗机构进行临床检查和诊断,根据情况进行康复理疗、矫形鞋垫治疗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王金武教授团队提供专业的3D打印矫形鞋垫制作服务。定制化矫形鞋垫通过三维扫描仪获取足部体表数据、结合足底动静态压力分析和临床诊断,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制定出个体化、功能性且舒适的矫形鞋垫;3D打印鞋垫通过不同的区域划分与网格、密度优化,实现更好的力学支撑。整个制作过程简单、快速、干净、卫生,更符合人体特点和疾病治疗需求。3D打印矫形鞋垫制作流程3D足部扫描设备快速获取足踝数字模型 足压采集分析系统获取动静态足底压力计算机辅助矫形鞋垫设计与网格优化3D打印技术制作矫形鞋垫 患者适配矫形鞋垫矫形鞋垫穿戴注意事项1、鞋子的鞋底不能太软,鞋垫放入鞋内后要合适,不能被鞋帮架起;鞋子不能太松,最好是系鞋带的,同时使鞋垫在鞋内不能随意移动。2、初次穿矫形鞋垫需逐步适应,每天穿戴时间逐步增加,约两周后可正常穿着。因为脚的畸形需要慢慢矫正,过快矫正可能拉伤肌肉韧带。3、使用矫形鞋垫需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调整。4、儿童矫形鞋垫的总体穿戴时间,要根据复查和恢复情况决定,一般3、6月复查,并根据足部的生长情况考虑是否更换。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矫正需要的时间也不同。5、穿戴矫形鞋垫的同时可以配合功能锻炼,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整合了上交和九院的医工交叉优势,聚焦医学3D打印技术,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学3D打印交叉研究、临床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3D打印接诊中心的成立既是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字医学转化应用的重要成果。
王金武 2021-03-22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足底筋膜炎为足部常见疾病,是一种足底筋膜或肌腱的无菌性炎症。患者经常出现晨起后下床,足跟部疼痛明显的症状,有时疼痛也可放射到足掌前面,主要原因是由于足部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扁平足、高弓足等患者容易出现该炎症,影响日常活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图片来自网络)足部结构复杂,肌肉、关节、骨等数量较多,站立时,双足承受身体的重量,行走时,双足则与膝关节、髋关节等共同协作,维持体态平衡,形成着地、蹬伸等持续步态。其中,足部最主要的生物力学结构是位于足底中部的足弓,足弓包括了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由各部位对应的足骨构成,围着中央的距骨形成了一个骨性结构,就像是一块没有用五金部件连接的桌子,距骨是桌面,足弓是桌腿,而足底筋膜,就是“撑起”桌子的五金部件,如果筋膜不起作用,那么整个足底就会变平。特别是连接跟骨和前足的跖筋膜, 对足弓起到了稳定作用,如果该部分出现问题,则会导致足弓不稳的情况。(图片来自网络)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检查主要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并辅以骨扫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诊断技术。自我检查的方法通常为,患者在坐位时,用手辅助大脚趾背伸,如果存在足底疼痛,则提示可能患有足底筋膜炎,可通过冰敷、使用柱状物或网球按摩足底等方法缓解不适症状。对于足部生物力线异常的患者来说,矫形鞋垫或足部矫治器是物理治疗的首选。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起到均匀分散足底压力的作用。作者简介:王金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先后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追踪”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交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8年-2009年公派赴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跟随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Joseph.Iannotti教授学习,并取得美国肩关节FELLOW证书。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职。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荣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擅长手术:(1)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2)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3)肩肘关节置换;(4)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9145
病请描述: 为了推进3D打印的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现已正式开放,推出了术前模型、个体植入器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等的个性化设计与快速制造的服务项目,需要康复矫形治疗的患者可以在每周二、周四上午到九院南院10号楼5层3D打印接诊中心咨询王金武专家,挂号费仅为普通门诊费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 王金武主任系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D打印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康复辅具与养老领域”项目指南起草专家,致力于骨关节外科、周围神经、数字医学与骨科康复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于骨关节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指导设计包括3D打印尺骨冠突骨折夹板、膝骨关节炎免(减)荷式支具、矫形鞋垫等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并获得多项专利。 什么是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传统矫形器的制作一般先使用石膏制得患者阴模,对阴模灌型后获取阳模,在阳模上进行修型,再根据不同材料使用低温加热、压制等加工手段最终获得成品,存在制作周期长、产生石膏废材等缺点。3D打印接诊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矫形器,真正实现个性化的矫形治疗,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继承了传统的矫形器制作理念,结合了计算机诊断、生物力学、3D打印等技术,具有取型方面、模型精度高、透气、美观、材料性能良好、加工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对矫形效果进行数字化精确控制,达到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骨关节炎,四肢轻中度畸形患者,因外伤、手术引起的需固定支具者,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中期脊柱侧弯患者以及患有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足内翻、糖尿病等均可到3D打印接诊中心定制相应的矫形器。 整个就诊流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环节:1.病情诊断与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查并做详细记录;2.开具定制式矫形器处方,处方内容包括了诊断结果、佩戴部位、参数指标(如膝外翻角、Cobb角),以及关节畸形、外伤的病史等;3.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行X线摄片、CT、MRI等;4.矫形器个性化设计,采集数据之后,医生和康复师、材料专家、矫形器师等共同参与到矫形器设计过程中,必要时对设计完成的矫形器进行力学仿真与分析,确定其安全有效;5.3D打印加工,根据矫形器的部位和矫治目的,选择合适的打印方式和材料;6.加工后处理,对打印成品进行去支撑、打磨抛光、添加内衬等;7.患者适配,医生指导患者佩戴并告知佩戴须知;8.效果监测与反馈,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记录复诊结果并存档,如果矫形器无法满足患者进一步的矫形需求,则进行更换。 在佩戴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过程中,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每天佩戴矫形器,定时复诊,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矫形器不用时注意保管,避开明火,可用毛巾蘸取少许水清洁矫形器,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佩戴处皮肤的清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面积达220平方米,就诊环境优美,兼具门诊、办公、会议功能,依托于上海九院南院、浦东两个3D打印中心,配备了多台3D打印设备,更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可以实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设计与制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整合了上交和九院的医工交叉优势,聚焦医学3D打印技术,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学3D打印交叉研究、临床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3D打印接诊中心的成立既是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字医学转化应用的重要成果。作者简介:王金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先后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追踪”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交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8年-2009年公派赴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跟随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Joseph.Iannotti教授学习,并取得美国肩关节FELLOW证书。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职。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荣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擅长手术:(1)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2)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3)肩肘关节置换;(4)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王金武主任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3D打印接诊中心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南院10号楼5F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新门诊大楼3楼1号诊室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