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呼吸内科 > 过敏性咳嗽 > 内容

过敏性咳嗽内容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      “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      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 1、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 2、肾虚=肾功能受损?     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25阅读量1354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      “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      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 1、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 2、肾虚=肾功能受损?     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25阅读量1253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      “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      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 1、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 2、肾虚=肾功能受损?     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25阅读量1269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      “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      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 1、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 2、肾虚=肾功能受损?     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25阅读量1308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      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      “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      “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      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 1、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      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 2、肾虚=肾功能受损?     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25阅读量1311

治肺有“膏方&r...

病请描述:每到秋冬冷风吹起的时候,慢性呼吸道疾病人群及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稍有不慎便容易反复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感觉有气无力、活动后气促等。患者呼吸道症状反复发作,迁年不愈,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免疫力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人群,古籍《内经》曾说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可见,肺主卫气的宣发肃降和毛孔的开闭。肺气需者,表现为还有稍微活动一下就出虚汗,甚至吃饭的时候都大汗淋漓,身上衣服被汗水浸湿了,还很怕冷。《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我们的肺卫之气,在我们的身体表面循环,就像是我们的“金钟罩”一样。肺气不足,卫表不固,病邪通过皮肤毛孔进入到人体,容易引起反复感冒。 对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疾患者,中医认为多与“肺、脾、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肾为生痰之本。”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咳嗽、咳痰、喘息气促是最常见的表现。 中医认为肺属金,肾主水,生理、病理均相互影响。正常时肺津输布以滋肾,肾精上承以养肺,肺肾阴液相互滋养,称为“金水相生”。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主纳气有助于肺之吸气和肃降。慢性气道疾病,肺虚及肾,最终可以造成肺肾气虚。肾气虚摄纳无权,则表现为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症状。 中医五行理论中,肺脾属于母子的关系。肺主气,为贮痰之器,肺失治节,在肺则以咳嗽为主,脾为生痰之源,在脾则为咳痰为主。脾将精气上输入给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形成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送有关,故培“土”可以生“金”。肺脾两虚,症见咳嗽气短,食少倦怠,腹胀便溏(粪便稀不成形)等。 所以,补肺与健脾、益肾同步,这才抓住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调理的本源。膏方,集百草之精华,养生命之灵机,不仅有滋补强身作用,还可以疗疾治病,尤其适合于一些反复发作,冬季加重,迁延缠绵的慢性呼吸道疾患。医生对不同体质的人进行辨证处方,君、臣、佐、使,合理配伍;药物剂量因人而异;经过浸泡、煎药取汁、再浓缩去渣,然后加入胶类、糖(糖尿病患者用木糖醇)等收膏而成的一种稠厚的半流质或胶冻状液体。 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 1、对患者进行全面调治 由于膏方可由多味补益中药组成,对患者进行全面调治。通过膏方调理,或抑阴扶阳,或养阴清热,纠其偏,复其平。恢复肺、脾、肾脏腑功能。 ,还可以起到间接的、整体的治疗作用。 减少发病频次,减轻发作症状。 2、扶正补虚,增强体质 老体弱患者,病程较长,缠绵不愈,治疗中遵循“虚则补之”的治法。就是补血、补气、补阴、补阳,通过“补”来恢复脏腑功能,抵御外邪。从而控制疾病的发作,减少加重的频次,减轻发作症状。 3、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膏方可通过滋阴养肺、清肺化痰、清喉利咽等中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减轻咳嗽,减少痰量,改善咽干、嘶哑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适用于服用膏方。这与病情、病期、病状等均有关,应由专业的中医肺科给予从体质、疾病、证型上加以综合判断。 陈旋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擅长:慢性过敏气道疾病、急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及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 门诊时间: 浦西:周一下午 浦东:周五下午

陈旋 2023-10-24阅读量1318

劳累或活动后气促,中医重视补肾

病请描述:肺吸入的空气是组成人体元气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肺主一身之气”。但人体的整个呼吸单靠肺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吸气功能,就一定需要肾与肺的协作,所以“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只有当“肺主呼出,肾主吸入”相互协作,才能全部地完成呼吸运动。如在肺病后期,“久咳伤肾”,或者肾气不足,不能协调肺的呼气功能,就会产生“肾不纳气”的病变,临床上就会出现气急、呼吸短促等症状。 《证治准绳》所说的:“肺虚则少气而喘,若久病仍迁延不愈,由肺及肾,则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精气内夺,根本不固,皆使气失摄纳,出多入少,逆气上奔而发喘。”当你出现呼吸越来越浅的时候,就表明这个人的肺已经不能“主出气”了,若肺无法做好本职工作,就会连累到肾,肾也无法“主纳气”,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肺气肿,出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症状。采取补肾纳气平喘之法,常有良效。 陈旋副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副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讲师。擅长:慢性过敏气道疾病、急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及肺癌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门诊时间: 浦西:周一下午 浦东:周五下午

陈旋 2023-10-24阅读量1670

不同角度看“肾&...

病请描述:茶余饭后,街头巷尾常常看到或听到与“肾”有关的议论或事件。“最近腰酸腿软,做事丢三落四,记性也不好,可能肾亏,什么时候到医院查查肾功能。”老李和老张在公园边散步,边聊天。“大家伙儿快来看啊,虎鞭、牛鞭、鹿鞭......,要有尽有,秋冬季节,肢寒体冷,补肾的好时节啊!肾虚的补虚,不虚的强身!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常年在马路边摆摊的老王,每到冬季来临,又拿出了家里私藏的一些“宝物”,在路边使劲吆喝。那么,老李、老张、老王口中的“肾”是什么?中医的“肾”和西医的“肾”有什么区别?衡量他们功能的“尺度”又是什么?在治疗上又有什么选择呢?一、何谓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中医的“肾”是一个功能概念,这与中医的起源有关,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它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由于中国古代对人体解剖认识存在局限性,“肾”的概念形成是基于一系列人体功能和表现,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有助于生长发育与生殖;肾促进各脏腑的气化、升清降浊、司膀胱开阖;肾具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因此,中医肾的概念首先是一个功能概念,而与这一功能有关的解剖结构,涉及到西医的多个系统与器官的解剖结构。由于中医肾的概念形成历史悠久,在西医传入国内的时候,我们的医学前辈在翻译西医解剖学名词术语时,就在这些中医名词术语中寻找与西方医学所描述的生理功能对应或接近的词语,对西医的名词进行翻译和相应的功能对应,这样就形成了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的不同。西医的“肾”首先是一个器官,其功能是建立在这一器官之上的,肾功能是特定器官“肾”的生理功能。由于前述原因,导致了西医的“肾”与中医的“肾”既相似,又不同。二、肾虚=肾功能受损?肾虚是中医学上的术语,而肾功能受损则是西医学上的概念,二者不同,民间所言“肾虚”查查“肾功能”往往是一个误区。在中医术语中,肾虚涵义多样,包括了肾阴虚、肾阳虚、肾精虚、肾气虚等,也可以是兼而有之,比如肾阴、阳两虚。常见的肾虚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主要表现腰膝酸软,两腿无力,心烦易怒,往往伴随眩晕耳鸣、形体消瘦、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男子阳痿或阳强不倒、性欲亢进,遗精早泄、尿短赤黄等;肾阳虚则表现为神疲乏力、精神不振、活力低下、易疲劳;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腰膝酸痛、筋骨萎软;性功能减退(性欲低下、阳痿、早泄);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自汗;容易出现骨质疏松;虚喘气短、咳喘痰鸣;五更腹泻,或者便秘;身浮肿,腰以下尤甚,下肢水肿;须发易脱落、早白等。肾虚者不一定存在肾功能受损,而肾功能受损往往有些肾虚的表现。因为肾虚可以是身体一种亚健康状态,在西医的检验、影像学等检查中,无异常表现;而肾功能受损,在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中可以出现异常指标,而此时,身体也可以出现肾虚的一些临床表现。    单纯的肾虚,如果不伴有器质性的疾病如肾功能受损,可以通过望(对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闻(听声音和嗅气味)、问(病史以及症状等临床表现)、切(脉象)判断是否存在肾虚及其严重程度,单纯的肾虚可以通过中医中药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此时可同时存在肾虚的表现,患者除有相关器官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外,还可以有实验室以和/或影像学方面的异常,治疗上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西医结合治疗;如果存在器质性疾病,而不存在中医肾虚的临床表现,则以西医治疗为主。在男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单纯肾虚伴特定器官功能障碍者,在中医中药治疗同时,也可以采用特定西药治疗,比如肾阳虚患者,存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或早泄,可以中药补肾同时,给予西药口服治疗。

戴继灿 2023-10-15阅读量2266

癌症患者长期生存的4大临床经...

病请描述:      癌症通过积极的治疗,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甚至某些中晚期、转移了也有长期生存的机会。有些肿瘤从本身来讲,生存期也是相对较长的。我们从临床工作中总结发现,这5类癌症患者生存时间会更长。 1、及时发现与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即使癌症扩散,及时治疗也可延长生存期。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癌症史的人尤为重要。确诊后,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治疗,不要盲信小偏方,否则会延误治疗时间。 2、定期复查:癌症复发和转移高峰期是术后的前五年,尤其是前两年。超过5年无复发和转移可认为是临床治愈,再复发风险很低。手术后前两年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一次,需要长期密切随访复查。 3、积极心态:癌症患者的寿命与心态有关。恐慌和焦虑加速疾病发展,控制情绪对延长寿命至关重要。 4、康复期治疗:癌症康复期的治疗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患者以后的命运。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预防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早期中医药治疗可强化机能,修复手术和放化疗损伤,延长生存期。中药还可有效缓解因癌症引起的许多症状,如疼痛、厌食、咳喘、出血、腹泻、便秘、麻木、失眠等等,可以通过提高食欲,延长睡眠时间等途径减少恶液质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所以癌症康复期建议长期口服中药治疗。

孙贤俊 2023-06-12阅读量1733

灵芝

病请描述:灵芝,味甘,平。古代有赤紫、白、黑、黄、青之分。现代多人工培养。可以补气,特别是改善缺氧气的症状,可应用于高山不适应症、冠心病等气虚的情况。可以安神,改善失眠健忘,促进大脑活力。可以止咳平喘,用于虚劳咳喘,如慢性气管炎的治疗。

陈泽才 2022-09-30阅读量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