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1.近视眼激光手术到底安不安全? 这个问题不仅是病人关心,也是医生这么多年第一要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个近视眼手术是一种可选择的手术,不像有些病一定要做手术,必须得做,它这个是选择性的,就是说你可以戴眼镜,可以戴隐形眼镜,可以手术,所以安全就变成第一重要了,所以这个安全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工作是为了安全。现在可以说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它的安全性是多少呢,你要数字表示,99%,我们确保它的角膜的厚度是安全的,确保我们的手术过程是安全的,就是说用激光去做,以前还有一个手术刀,有手术刀的过程是安全的,但是安全度没有我刚才讲的那么高。那么激光它一个特点,这种激光它是非常精细的一种激光,就是说指哪打哪,而且精细程度非常高,头发丝的一个直径是70个单位,这个单位叫微米,那我们做一个激光,激光斑打下去,削掉的一个组织是一个微米的四分之一,这么精细的切削,累计很快的光斑打下去,当然我们看到一个一个的光斑,就把组织很光滑的磨掉,磨掉到精确的一个透镜,把角膜组织弯曲度把它稍微改变一下,这样子让我们的屈光的这个能力,本来是太强,现在把它改变一下,然后聚焦到眼底,近视他就不用戴眼镜了。 2.这个发展的历史比较久了吗? 到现在应该超过30年,30年过来的,因为我们医疗技术发展实际上过程非常长。在30年之前的时候先做动物实验,所有的动物实验做完了以后再做全世界第一个做这个手术的人,他这个眼睛是盲的,就是他眼睛本身是盲的,失明的,然后我们才敢在眼睛上试一下,他的角膜是好的,最前面这一层叫角膜是好的,那我们在他的眼睛上试一下,成功了。成功了以后就从此开始发展,一直就是提高技术,一开始最早就是通过准分子激光一步步来的,现在已经发展到飞秒激光了,然后也有半飞秒和全飞秒激光,各种手术方式就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了。到现在,我们觉得风险比较大的那种,十几年前我们医院做的,说是严重问题的我们还没碰见。现在是进一步提高,没有刀了,那这个全激光去做是精确的、精细的,那这个程度所以才有那个安全性,99%。 3.做完之后有副作用吗? 就是说这个是一些我们手术带来的风险,一种就是干涩,眼睛做了以后是有点干,那样分析起来,它是手术以后的一段时间,在1-6个月的时候,可能这个症状明显一点,那到了半年以后就恢复了,那就以后他就不再有。这个干眼症现在正常人比例就是很高的,所以说有些人他不做这个手术也是干眼,但是做了这个手术这段时间有这个比例,半年以后基本上就不再干眼。 再一种就是眩光和光晕,眩光和光晕主要是由于激光切削的范围没有完全覆盖住瞳孔造成的,什么时候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晚上,因为晚上光线暗瞳孔会扩大,有一部分夜间瞳孔偏大的人就可能出现眩光和光晕,另外,有些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的病人术后出现眩光和光晕的几率也要比中低度近视大一些。但是现在我们根据病人的瞳孔大小尽量把切削区做的大一些,加上我们的机器有虹膜自动跟踪功能来保证切削位置的准确,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也是越来越少。即使术后出现了夜间眩光,一般也会在3个月到半年好转稳定,个别不能缓解的病人我们给他傍晚滴用缩小瞳孔的眼药水晚上开车也没问题。 还有就是角膜瓣移位,对于一些想摘眼镜就是为了打篮球啊运动啊这样的人,运动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看来全飞、半飞、表层三种手术方式里面,有一种就是半飞这种它有个角膜瓣,这个瓣贴上去以后,一年两年三年,大部分的情况它不会自己脱落,不会的,所以这个要有一个合适的角度正好打在这个地方,可能把它撬起来了,掀起来了,这个就是剧烈运动造成这个效果,那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样的病人我们碰到过,也真的有做了这么多,已经有上万例了,碰掉几个也有,所以说所谓风险这些都在内,怎么处理呢,我们回来把它一整,又长回去了,所以就是万分之几的可能性我们碰到了,还能够很好处理,这个也叫安全,安全就是说不是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一个是轻微,一个是可以妥善解决,最后不影响效果,这个才叫安全,否则你就是说这个没有那个没有,那个不现实,因为大家不知道的情况是,我们生活里面很多风险,有的风险远远大于这个手术,大家不知道。 最后一个就是所谓的反弹,其实我们用激光去掉的这个部分组织,那是精确计算的,就是我们用一个检查然后用一个切削模式去掉,去掉了以后它是不会再长的,所以它效果是保持终身的,但是确实在现实当中也有人说,我以前是500度,现在怎么又有100度呢,这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就要做检查,有一种是眼轴在长,所以我们会测的,就是说我手术以前手术以后现在,三种情况一测,就是说我做完手术之后的眼轴跟现在两三年、五年十年眼轴有没有长呢,你如果在我做完以后你还长,那度数还要出来,一个道理,长一毫米就是300度,还在发展,等于说你个子小的时候我给你穿这个衣服,那你个子高了以后你长了以后这个衣服就不够了,就这个道理,一模一样的道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角膜厚度足够,我们可以再做,就是补做。另一种是手术原因引起的反弹,我们叫回退,对于高度近视可能会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主要见于术后半年内,而且通过我们用药一般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控制,另外呢我们还有一个角膜交联的技术可以联合准分子激光手术一起做,现在可能宁波市就我们医院在做吧,对于度数很高或者角膜比较薄的病人预防术后回退也有比较好的效果,一般低度基本上是没有这个概率的,低度中度还好,主要是见于高度近视眼。如果说术前两年内度数没有增加或者增加不超过100度,术后3~6个月基本稳定,那之后就不大可能回退。 4.既然激光手术效果这么好,为什么去医院检查眼睛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眼科医生都戴着眼镜? 这就是一个误区了,因为首先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因为读了医,大家知道医学院的学业负担是最重的,近视眼比例也最高,我们说台湾的医学院98%,大陆的也差不多,所以你到医院里,他们要没做手术,还要戴眼镜,做了手术的,你就不知道他做了,其实很多人已经做了,比如我们科室9个人有6个都做了。然后我们也算了一下,一个医院300人,一二十人到多少人都做了这个手术,比例可能有5-10%之间,然后人群根本就差很大,我们医务人员做掉手术的比例远远高过普通人群。所以实际上也就是说根据需要来的,就是说他到了这个年龄,说我特别需要运动,那么他框架眼镜、隐形眼镜、手术这三种方法里面选择一种,这是自由,有的人说我戴了眼镜还漂亮一点,有的人是这么说,文质彬彬,文化人,没有眼镜搞个框架也戴着,那有他的想法,有人是这样,那么也有人说,我戴个隐形眼镜,隐形眼镜那个要很仔细了,因为这个隐形眼镜接触角膜,要仔细清洗,也是有人要戴,因为它这个看起来好像风险是不大,因为手术毕竟大家担心。 5.手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那我讲一下相对复杂点的半飞秒手术,它就是躺在手术台上,先点个药水,就是这个麻药,不用打针的。然后医生就对上机器,你只管看这个注视灯,眼睛不是要眨吗,我们有个开睑器,放进去眼睛你眨的时候不影响,你眨我们也照样去完成。然后就是制作角膜瓣,这个以前这一部分是用刀做,现在这一部分用飞秒激光去扫,扫了以后就有一个很薄的像一个盖子一样的角膜瓣,盖子连着的,不是掉下来的,就是连着的,医生把这个盖子掀开。这个时候你要看灯,医生把你对准,你要看着这个注视灯,你要做的所有事情就是看灯,然后这个时候准分子激光开始了,在十几秒钟,有的度数是2秒钟一百度,这样的速度它用计算机控制去做的,整个过程完成的时候,我们医生就不用担心他怎么样,然后你再看灯,这个盖子再慢慢的用一个医用海绵把它抹平就好了,这个片它自己会附在上面,基本上很少有挪位的。所以整个过程其实很快,两个眼睛一般是10-12分钟,躺下来起来10-12分钟,两个眼睛完成了,激光的过程就是你一百度2秒钟,假如是两百度4秒钟,就这样,所以这个过程是非常快的,而且不用住院,就戴个眼罩防止你碰伤,然后就可以回家,你就看见了,就不用戴眼镜就看见了。有的人担心说看灯的时候自己眼球控制不住会不会有点动怎么办,确实我们看到有些病人眼睛紧张,眼睛在动,激光它实际上打的时候,它有一个特别的技术,就是雷达技术,它把这个眼睛的图像已经放到机器里去了,然后这个眼睛动的时候,就像飞机在前面飞,但是导弹为什么会打准呢,就是因为它已经跟踪上了,所以你眼睛稍微动动,它激光也跟着打,所以就打到它该打的地方,这么细的激光不能打偏了,所以它动我要跟着动。如果是做全飞秒手术,那就更简单了,这个在打激光的时候眼睛是被吸住固定住的,激光同样也是二十几秒钟,打完以后就会在角膜层间切割好一个凸透镜形状的薄片并且在角膜表面开一个2毫米的小口子,医生通过器械分离把这个薄片取出来就可以了。 6.什么情况什么人适合做这个手术? 一个是年龄,通常是18-50岁,不过这也是相对的,就是说两头是稍微可以延伸一点,这个可以,只要自己特别需要的人。再一个近视度数要稳定两年以上,那怎么样算稳定呢,我们说每年增加度数不超过50度就算是相对稳定的状态了。 还有就是我们有没有眼病,每一个病人检查,做手术全部都查好,查好的时候从外到里全部查。如果你以前得过角膜炎,如果是完全恢复了角膜是透明的,那没问题,如果那时候角膜炎比较严重的,角膜留下了疤痕或者淡淡的斑翳那要看它的位置大小了,有的人可能会影响;眼底也很关键,因为很多近视眼的病人眼底就是视网膜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病变,如果眼底不好那么你手术做了以后视力就恢复不好,也会出现各种风险的;还有就是要看角膜地形图检查的结果,因为每一个人的角膜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会查,如果他这个角膜形态不好,或者有圆锥角膜啊角膜膨隆的倾向,那么就是不能手术的,是手术的禁忌症,同时呢角膜地形图检查里面会看他的角膜厚度,角膜厚度不够那也是不可以做手术的,这两个是非常要紧的。除了眼睛的疾病还有全身性的一些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他们这种呢是控制了以后是一样可以做的,那免疫性疾病比如像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这种就不适合做,还有精神疾病或者他本身有这种焦虑症抑郁症之类的这种人,他可能做了以后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 另外,近视度数我们有个范围,75度以上可以考虑,那你75度的时候说我度数还低,你不做也行,看得见就行,但是上面我们限制到1200度,1200度以上就不能用这个办法做了,不能用我们现在讲的这个技术做,我们有另外一个办法做,度数越高,切削掉的这个组织,中间的组织厚度就越厚一点,对病人来讲,他的角膜的厚度是固定的,基本上是固定的,要是我们切的太多,过了安全界限,现在我们有非常安全的一个界限,确保这个厚度要在280微米以上。
胡启迪 2024-12-31阅读量2143
病请描述: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1812年,Bougon首先描述了冠状脉异常扩张; 1953年,Trinidad等人发表了49例“冠状动脉瘤”; 两个术语被交替使用来表示冠状血管的动脉瘤样扩张;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arteryaneurysms,CAAs)被定义为冠状动脉扩张节段的直径是其正常相邻节段血管直径的1.5倍以上。在成人中,如果冠状动脉扩张节段血管直径是正常相邻参考血管直径的4倍以上或扩张节段直径大于20mm,称为巨大冠状动脉瘤(coronaryarteryaneurysm,CAA)。CAA通常用于表示局限性的冠状动脉扩张,扩张血管节段涉及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以下,而冠状动脉扩张CAE则用于表示更长、更弥漫的动脉扩张,扩张血管长度超过所在血管总长度的三分之一。 报道的冠状动脉瘤发病率范围广泛从0.3%到5%; 男性高; 冠状动脉床的近端比远端多; 右冠状动脉通常是最受影响的动脉(40%),其次是左前降支(32%),左主干是受影响最小的动脉(3.5%)。 从病理上,CAAs患者可以分为三组,动脉粥样硬化组、炎症组以及非炎症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或炎症组血管扩张常常累及一支或者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而先天性的或者医源性的CAAs通常只累及一支冠状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是成人CAAs最常见的原因。大约有50%的CAAs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性疾病(血管炎和结缔组织疾病):如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马凡综合征、狼疮都可以导致CAAs。其中KD是儿童CAAs最常见的原因,KD患儿患CAAs的概率可达15%~25%。 非炎症等其他方面:包括介入操作相关、感染、毒物中毒、先天性均可造成冠状动脉异常扩张。 可能的风险因素: 临床表现及评估 大多数CAAs在临床上是无症状的,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时偶然发现。然而,临床症状可由以下原因之一引起: 1)伴有阻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可导致心绞痛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大动脉瘤腔内局部血栓形成可导致远端栓塞和心肌梗死(MI); 3)一些CAA和SVGA的大量增大会导致相邻结构的压缩; 4)动脉瘤破裂虽然罕见,但可引起急性心包填塞; 5)即使在没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的情况下,微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应激性心肌缺血。 哪些检查有用? 造影不一定能看清楚; IVUS有用:它能更好地描绘血管壁结构,并有助于区分真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和由于斑块破裂或邻近狭窄而出现动脉瘤样外观的节段;便于辅助PCI; CTA有用; OCT在评估CAA中的使用受到红外光扫描直径的限制. 药物治疗有哪些? 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目前仍在研究;没有高质量的证据支持或反对在这些患者中使用升级的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方案;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在CAE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抗凝治疗可能具有优势。目前的指南建议抗凝治疗只适用于有较大或迅速扩大CAA的川崎病患者。目前的指南只建议华法林用于大型和巨大CAA的川崎病患者; 硝酸盐等血管扩张剂不能用:已被证明会加剧孤立性大CAA或CAE患者的心肌缺血,因此建议避免使用。在CAAs患者治疗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即使它们可以降低心肌的氧需求量,但也可能导致血管痉挛; 在川崎病患者中使用静脉免疫球蛋白可导致较高的CAA消退率和较低的MACE发生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和预防CAAs的进展。钙通道拮抗剂的使用由于其抗痉挛作用,会改善CAAs患者慢血流的情况。 冠脉介入治疗 1.研究比较少; 2.动脉瘤状/扩张为罪魁祸首血管PCI:手术成功率低,无复流高以及远端栓塞风险高; 3.更高的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 方案建议 CAA罪犯血管时,恢复血流为主;由于缺乏支持性数据,对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CAA干预的决定相当复杂; 血栓抽吸; 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等; 囊状动脉瘤和小假性动脉瘤不累及主要侧分支可采用覆盖支架治疗; 囊状或梭状动脉瘤累及主要侧分支时,可采用球囊或支架;对于SVGAs较大或迅速扩张的患者,或引起症状性外压的患者,使用Amplatzer闭塞器经皮闭合或弹簧圈(伴或不伴PCI)对原生血管进行栓塞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替代方法。 辅助线圈栓塞或手术 由于缺少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CAAs相关的手术治疗规范主要基于回顾性病例研究以及专家共识。 目前推荐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有:(1)合并严重或者弥漫性冠状动脉狭窄;(2)位于左主干或大分支分叉附近的CAAs;(3)多发或巨大的CAAs(直径>20mm,或病变直径>参考直径的4倍);(4)CAAs具有严重的机械并发症(压迫心脏以及邻近大血管、瘘管形成、瘤体破裂、瘤体巨大血栓);(5)破裂高风险,如动脉瘤体积迅速增大;(6)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动脉瘤等。CAAs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或排除、重建、补片或混合修复、结扎合并CABG。 处理流程图 覆膜支覆膜支架运送的挑战:覆膜支架很硬,通过大的冠状动脉引导导管或导管鞘运送,这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支架迁移、夹层、穿孔等),特别是在弯曲的血管中。它们也限制了侧分支的进入,并可能不完全覆盖动脉瘤,在动脉瘤囊中留下持续的泄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严重的扭曲,钙化,或害怕侧分支,不可能放置覆膜支架 支架辅助线圈栓塞技术:一种常用的技术,在治疗脑动脉瘤,可以使用。 支架辅助线圈技术:使用这种技术,通常在支架植入前在动脉瘤内放置微导管,然后在低压下将冠状动脉支架放置在动脉瘤段,然后线圈可以通过微导管包裹支架。然后进行支架后扩张。如果需要,额外的线圈可以通过支架支架推进,但这可能是困难的,通常不是必要。 未满足的需求及展望 以上来源于正规文献,知网和PUBMED搜索获取。
李永光 2024-10-28阅读量2471
病请描述:下肢静脉性溃疡ABC (2-1) 背景信息 腿部溃疡是一种长期(慢性)的溃疡,需要超过2周的时间才能愈合。它通常发生在腿的内侧,膝盖和脚踝之间。 下肢静脉溃疡的症状包括患肢疼痛、瘙痒和肿胀。 溃疡周围的皮肤也可能变色或变硬,溃疡处可能产生恶臭的分泌物。 静脉性腿部溃疡的原因 静脉性腿部溃疡是最常见的腿部溃疡类型,占所有病例的60%-80%。 如果腿部静脉的持续高压削弱了皮肤,轻微的损伤后就会发生静脉性腿部溃疡。 据西方国家现有的资料,在英国,每500人中就有1人患有静脉性腿部溃疡,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溃疡变得更加常见。 据估计,在80岁以上的人中,大约每50人中就有1人有一个。 如果以前有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或者因为以下问题而行走困难,那么罹患DVT的风险更大: 骨关节炎 腿部受伤 肥胖 麻痹 如果最近做了腿部手术,比如髋关节置换或膝关节置换,风险也会更高。 静脉肿胀和扩大(静脉曲张)的人也有更高的风险发展静脉腿部溃疡。 静脉性腿部溃疡的治疗 经过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治疗,大多数静脉性腿部溃疡会在6个月内愈合。 但有些溃疡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愈合,还有一小部分永远不会愈合。 治疗通常包括: 清洗和包扎伤口 使用压迫,如绷带或医用弹力袜,以改善腿部的血液流动 如果溃疡感染,也可以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不能帮助溃疡愈合。 但除非溃疡的根本原因得到解决,否则治疗后下肢静脉溃疡复发的风险很高。 潜在原因可能包括不活动、肥胖、既往DVT或静脉曲张。 静脉腿部溃疡的预防 有几种方法可以帮助高危人群预防静脉腿部溃疡的发生。 这些包括: 穿医用弹力袜 减肥 定期锻炼 尽可能抬高腿部 戒烟 如果以前有过腿部溃疡,这些措施尤其重要。 这是因为在几个月或几年内,同一条腿出现另一处溃疡的风险会增加。 其他类型的腿部溃疡 其他常见的腿部溃疡类型包括: 腿部动脉性溃疡-由动脉血液循环不良引起 腿部糖尿病性溃疡——由与糖尿病相关的高血糖引起 腿部血管炎性溃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狼疮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 腿部创伤性溃疡——由腿部受伤引起 腿部恶性溃疡-由腿部皮肤肿瘤引起 大多数由动脉疾病或糖尿病引起的溃疡发生在足部,而不是腿部。 症状 静脉腿部溃疡是开放性的,通常是疼痛的,皮肤上的溃疡需要超过2周才能愈合。它们通常发生在腿的内侧,膝盖和脚踝之间。 静脉性腿部溃疡可能会出现: 脚踝肿胀(水肿) 溃疡周围皮肤变色或变黑 溃疡周围皮肤硬化,可能会使患者的腿部皮肤感觉较硬 腿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腿部疼痛或肿胀 腿部皮肤鳞屑和瘙痒(静脉曲张湿疹) 腿部静脉肿大(静脉曲张) 感染的迹象 下肢静脉溃疡易受细菌感染。 感染的腿部溃疡的症状可能包括: 更严重的疼痛 来自溃疡的呈绿色或污秽的分泌物——皮肤呈黑色或棕色 溃疡周围皮肤发红和肿胀 高烧(发烧) 从溃疡处发出的难闻的气味 这些疾病不太可能自行好转,因为它们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治疗。
吕平 2024-10-22阅读量2085
病请描述: 认识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一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为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这也是为什么骨盆旋移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其导致腰痛的发病率被低估。 在接诊中老王也发现,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者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按其门诊患者统计,有骨盆旋移症者占50%以上。 骨盆是人体中轴的基座,当遭受损害时,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承重力线偏移,应力失衡,出现腰椎侧曲,机体代偿性出现颈、胸椎改变,最终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 可以说,骨盆旋移综合征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包括: 妇科系统疾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前列腺增生),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听觉障碍、美尼尔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头痛、头晕)等。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 导致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归纳如下: 01下肢受伤 下肢受伤后活动受限,躯体扭向转动或机体为了躲避患处疼痛,肌肉收缩痉挛,骨盆歪斜,出现相应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正等体征。 02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序列异常先邻颅颈椎向后滑脱、胸椎后凸,如若无效,则进行骨盆移位调节。 03内分泌失调 孕妇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分娩时胎儿挤压产道,可导致骨盆韧带松弛、骶髂关节不稳,产后若未能恢复,易引发骨盆移位。 04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肌肉弹性下降、韧带松弛、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骨盆结构移位。 05其他 肥胖导致身体负荷过重,骨盆受力不均,肌肉萎缩,可导致骨盆移位。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中国学者多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 ①病史:有腰骶部外伤史或孕产史; ②腰骶部疼痛,改变形体时疼痛加重; ③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姿势异常(歪臀跛行); ④查体: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 ⑤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 ⑥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 ⑦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试验(+); ⑧X线检查:脊柱侧弯,骶髂间隙增宽,两侧髋骨不等宽,髂嵴不等高,闭孔不对称。 中医诊断以阴阳失衡为判断指症,如高低肩、大小眼、长短腿、阴阳脚等。近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征与骨盆平片结合使确诊率大大提高。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提出针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柔性整复治疗,整个治疗体系包括正骨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骨盆是其坚实的基座,骨盆旋移可引起腰骶痛、长短腿、足外翻及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如痛经、阴道残端脱垂及漏尿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001
病请描述: 提起“血液净化”,很多人也许都会说:这不就是血液透析嘛,是帮助尿毒症患者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的一种治疗方式。其实,血液净化作为治疗的一种技术,虽源于肾脏病的血液透析,但其应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肾脏病。 血浆吸附作为一种成熟的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介导的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等,在这些疾病的国际专家共识、指南推荐中,血浆吸附为这类疾病急性期一线治疗的手段之一。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神经内科始终砥砺前行,深化内涵建设,以“323学科建设计划”为引领,广泛运用新技术、新项目打造服务和技术特色,自2021年开始,应用血浆吸附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截至目前已经治疗了众多患者,为人民群众筑牢医疗保障网络,增进患者福祉。 ▲ CRRT系统 频繁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最终确诊自身免疫性脑炎 患者老张在入院前两个多月,突然频繁癫痫发作,如在情绪激动后出现发作性上肢抽动、摸索样动作伴身体转动;不能完全回忆发作时情形,无规律性;同时自言自语,语无伦次,别人听不懂其讲话内容,每次持续约10秒左右自行缓解,每天发作约3-6次,多于夜间发作;发作时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被诊断为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但是症状没有缓解,仍然反复发作。辗转多家医院,都诊断为癫痫,经过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言语错乱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有发作性上肢痉挛,加大药量后,仍然不能控制癫痫发作。之后,老张辗转慕名求医于对神经系统疑难疾病有丰富经验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7A神经内三科张静波主任。 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张静波主任考虑并不是单纯癫痫发作那么简单。头颅核磁平扫、增强没有发现问题,但是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需要考虑炎症、免疫、肿瘤等多种可能。 之后,脑电图检查发现双侧颞叶都有异常癫痫波,张静波主任进一步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性大。随后,腰穿及脑脊液检查印证了张静波主任的判断,脑脊液化验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脑脊液):LGI1-IgG(脑脊液):1:10(+);自身免疫性脑炎16项(血清):LGI1-IgG(血清)1:100(+),确诊LGI1相关自身免疫性脑炎。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导致的癫痫发作,通常称为自免性癫痫,单纯抗癫痫药物是无法控制的,这也是为什么之前患者多次调整抗癫痫药物,但是癫痫还是频繁发作的原因。 ▲ 海马核磁检查发现异常:双侧海马萎缩,右侧为著伴右侧海马信号增高 五次血浆吸附后,“重获新生” 有了证据,找到了明确的病因,在张静波主任的指导下,立即开始治疗。在8A神经内六科张庆成主任团队的协助下开启了血浆吸附治疗,用血浆吸附把患者血清里的抗体逐一清除。5五次血浆吸附之后再结合激素治疗,老张的癫痫不再发作,言语也恢复正常,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张静波主任介绍,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类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产生免疫反应所导致的脑炎,占所有脑炎病例的10%~20%,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障碍和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癫痫等。自身免疫性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主要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中枢系统自身抗原被误认为外来抗原受到攻击,产生自身特异性抗体,引起的脑炎。 张静波主任表示,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治疗手段是抑制亢进的免疫功能,可采用丙种球蛋白、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浆吸附,但其中激素、免疫抑制药物长期应用会带来很大副作用,而血浆吸附治疗是一种特异性免疫治疗,针对性强,没有副作用,让病人远离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并且,该项目已纳入医保。 ▲ 血浆吸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张庆成主任介绍,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配备的费森尤斯重症医疗系统multiFiltratePRO是全新一代的CRRT设备。CRRT的主要治疗模式包括: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缓慢连续超滤(slow continuous ultrafiltration, SCUF)、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内毒素吸附、血浆置换(PE)、双膜血浆置换(DFPP)。该技术与机械通气、体外膜肺合成并称为为危重病人的“三大生命支持技术”,是做好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坚强保障。 血浆吸附是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内源性和外源性致病因子的血液净化技术。 血浆吸附是从最初的单纯血浆置换发展而来的,从血浆置换发展到DFPP,再发展到血浆吸附。血浆吸附对血液中致病因子清除的选择性、完全性、特异性更高,并且回输给患者的是自身血浆,减低了过敏、输血相关性疾病、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血浆吸附不影响同时进行的药物治疗,耗材少。 张庆成主任表示,随着疾病发生机制的不断阐明,生物材料、技术的革新及临床实践,血浆吸附的适应证逐渐扩大,广泛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肾脏病学、风湿性免疫疾病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 血浆吸附的适应症有哪些? 01、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多发性硬化、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重症肌无力、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激素抵抗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桥本脑病、儿童链球菌感染相关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精神障碍、植烷酸贮积症、电压门控钾通道复合物相关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僵人综合征等。 02、肾脏疾病 ANCA 相关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抗肾小球基底膜病、肾移植术后复发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骨髓瘤性肾病、新月体IgA 肾病、新月体性紫癜性肾炎、重症狼疮性肾炎等。 03、风湿免疫性疾病 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结节性多动脉炎、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重症过敏性紫癜、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白塞病等。 04、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肝衰竭、重症肝炎、肝性脑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高胆红素血症等。 05、血液系统疾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冷球蛋白血症、高黏度单克隆丙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伴高黏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溶血尿毒症综合征、新生儿溶血性疾病、输血后紫癜、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等。 06、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前去除抗体(ABO血型不相容移植、免疫高致敏受者移植 等)、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07、自身免疫性皮肤疾病 大疱性皮肤病、天疱疮、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硬皮病、特异性皮炎、特异性湿疹等。 08、代谢性疾病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等。 09、药物、毒物中毒方面 药物中毒(与蛋白结合率高的抗抑郁药物、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毒蕈中毒、动物毒液(蛇毒、蜘蛛毒、蝎子毒等)中毒等。 10、其他 肝豆状核变性(威尔逊病)、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新生儿狼疮性心脏病、甲状腺危象、脓毒血症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血浆吸附的禁忌症是什么? 无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包括: 1、对血浆、人血白蛋白、肝素、血浆分离器、透析管路等有严重过敏史。 2、药物难以纠正的全身循环衰竭。 3、非稳定期的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 4、颅内出血或重度脑水肿伴有脑疝。 5、存在精神障碍而不能很好配合治疗者。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9-06阅读量2059
病请描述:头癣是一种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引起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头癣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提供了关于头癣的全面诊断标准和规范治疗方案,旨在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感染的发生。本指南的详细解读将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头癣的防治策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福祉。 文 | 刘驰 头癣的定义及分类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在中国,头癣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分为白癣、黑点癣、黄癣和脓癣四种类型。此外,根据临床表现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头癣可进一步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根据致病菌侵犯毛发的方式不同,头癣可分为发外型感染和发内型感染。根据致病菌的不同,头癣又分为小孢子菌头癣和毛癣菌头癣。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01 主要致病菌及其特点 头癣的致病菌主要包括皮肤癣菌、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和毛癣菌属(Trichophyton)。这些致病菌可根据其在自然界的生态学及寄生宿主特点分为三类: 亲人性(arthropophilic):如紫色毛癣菌(T. violaceum),主要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亲动物性(zoophilic):如犬小孢子菌(M. canis),通过接触带菌的动物传播。 亲土性(geophilic):如石膏样小孢子菌(M. gypseum),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传播。 02 流行病学现状 中国头癣的致病菌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发生变迁: 20世纪80年代前,许兰毛癣菌(T. schoenleinii)和铁锈色小孢子菌(M. ferrugineum)是主要致病菌。 80年代后期,须癣毛癣菌(T. mentagrophytes)和紫色毛癣菌成为主要致病菌。 90年代末至今,大部分地区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这一变化与宠物饲养的普及密切相关。 03 特定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 新疆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头癣的主要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 04 发病人群 儿童:主要累及学龄前儿童,常因与带菌动物密切接触或接触皮肤癣菌污染物而感染。白癣在儿童中尤为常见,特别是在幼儿园和小学中,容易爆发流行。 成人:头癣发病率显著低于儿童,因头皮皮脂中长链脂肪酸具有抑制真菌的作用。成人头癣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者,如糖尿病患者、贫血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皮脂腺退化,发病率有所增加。 头癣的临床表现 01 白癣(Tinea Alba) 白癣的特征为头部出现灰白色鳞屑性斑片,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病变区域头发在距头皮2~4毫米处折断,并形成白色菌鞘。白癣一般无自觉症状,偶尔可能有轻度瘙痒。白癣多在半年后发展至静止状态,并可能在青春期由于皮脂腺发育和皮脂分泌增多而自愈。若无继发感染,白癣一般不会留下瘢痕。 02 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黑点癣的头皮损害面积较白癣小,但数量较多,通常无明显的炎症反应。头发在接近头皮处折断,残留端形成黑色小点状。病程久者,治愈后可能留有瘢痕,引起局灶性秃发。 03 黄癣(Tinea Favus) 黄癣多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和青少年。初期表现为毛囊口的脓疱或水疱,逐渐形成碟状硫磺色结痂(黄癣痂)。痂的基底紧贴毛囊口周围,中间有毛发贯穿,剥去痂皮后,其下为红色稍凹陷的糜烂面,并常伴有鼠尿样臭味。病变的毛发干枯无光泽,严重时可导致毛囊及头皮萎缩,形成大片瘢痕和永久性秃发。 04 脓癣(Kerion) 脓癣是由于机体对感染的强烈反应,引起明显的感染性肉芽肿反应。典型表现为圆形暗红色的浸润性或隆起性炎性肿块,表面可见群集的毛囊性小脓疱。患区毛发松动易拔出,愈后常留有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实验室检查 01 真菌镜检 真菌镜检是诊断头癣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75%乙醇溶液消毒患处后,拔取断发或病发残根,或刮取头皮鳞屑。白癣的显微镜下可见发外镶嵌性小孢子;黑点癣为发内链状大孢子;黄癣则为沿头发长轴排列的发内菌丝。 02 真菌培养和鉴定 真菌培养是进一步确定致病菌种类的重要方法。取断发或鳞屑接种于含抗生素的沙堡弱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在25~28°C条件下培养2~4周。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结构鉴定菌种,对形态难以鉴定的菌株可用DNA测序或质谱分析法进一步明确菌种。 03 滤过紫外灯检查(Wood灯) 通过滤过紫外灯(Wood灯)照射头皮区域,可观察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呈亮绿色荧光,而黑点癣则无荧光。此方法可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 04 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检查可辅助诊断头癣的临床表现,如白癣的摩斯电码样断发、黑点癣的头皮黑点等。皮肤镜检查对疗效观察也有重要价值。 头癣的诊断标准 01 诊断依据 头癣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几点: 临床表现:典型的头皮损害及毛发损害表现。 实验室检查:包括真菌镜检阳性或真菌培养分离到皮肤癣菌。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的头皮疾病,如脂溢性皮炎、斑秃、红斑狼疮等。 02 鉴别诊断 头癣的鉴别诊断包括与脂溢性皮炎、斑秃、银屑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区分,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头癣的治疗 01 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是头癣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这些药物的具体用法和疗效如下: 灰黄霉素:儿童剂量为15~25 mg/kg/d,成人剂量为1 g/d,分两次口服,疗程为6~8周。灰黄霉素对小孢子菌的作用强于毛癣菌,治疗小孢子菌所致头癣疗程为6~8周,而毛癣菌所致头癣疗程更长,为12~18周。 特比萘芬: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体重<20 kg的儿童每日62.5 mg,20~40 kg的儿童每日125 mg,体重>40 kg的儿童及成人每日250 mg,疗程为4~8周。特比萘芬对毛癣菌所致头癣疗效较好,疗程通常为4~8周,但对小孢子菌头癣疗程需适当延长至6~8周。 伊曲康唑:儿童剂量为3~5 mg/kg/d,成人每日100~200 mg,疗程为4~8周。伊曲康唑对小孢子菌和毛癣菌所致头癣的疗效相当,且儿童耐受性良好。 氟康唑:儿童剂量为3~6 mg/kg/d,成人每日100~200 mg,疗程为4~8周。氟康唑对毛癣菌和小孢子菌所致头癣疗效与灰黄霉素相当,且儿童耐受性良好。 02 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主要用于降低带菌率及传染性,常用药物包括咪唑类和丙烯胺类药物。外用抗真菌洗剂或香波每日使用1次,每次局部停留5~10分钟,持续使用2周或至疗程结束。 03 脓癣的治疗 脓癣的临床表现较重,需采用系统抗真菌药物的较高剂量,且疗程适当延长。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1~2 mg/kg/d,疗程为1~4周,以缓解临床症状。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根据细菌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 疗效评定的标准 疗程结束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真菌镜检和(或)真菌培养结果综合判断疗效。一般患者需每2周复诊1次,复诊时通过真菌学检查评估疗效。连续2~3次真菌学检查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健康教育 01 家庭及密切接触者处理 对于致病菌为亲动物性真菌的头癣病例,需对感染动物及其他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止继续传播。对于亲人性真菌引起的头癣,家庭成员或密切接触者可能无症状携带,建议进行真菌检查,并以外用抗真菌洗剂为主,必要时可口服药物。 02 污染物处理 患者使用的梳子、理发用具、枕巾、被褥、帽子、地毯等物品可能被皮肤癣菌污染。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再次感染及传播。 头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多发。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头癣的传播和复发。本文解读的《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疗规范,指导头癣的系统治疗和健康教育,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头癣的深入研究,头癣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有效。 引用文献: [1]余进,朱敏.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01):4-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722
病请描述:在临床诊疗中,干燥综合征患者经常会问:“医生,我的干燥综合征会变成红斑狼疮吗?” 确实,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被称为“姐妹病”,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 处,甚至可能相互影响,小部分干燥综合征患者有可能发展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可能出现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然而,这两种疾病仍然是截然不同的。总体来看,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减退,导致口腔和眼睛等部位的干燥症状,具有SSA、SSB抗体的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累及更加常见,病情也相对更重,患者常见典型的皮疹、肾脏病变等症状,具有dsDNA、Sm等特异性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更加复杂,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诊断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更需要综合考虑全身表现,而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更着重于唾液腺和泪腺的表现。通常,医生在诊断干燥综合征时会常规筛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此,如果医生并未诊断你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就不必过分担心,做好定期随访即可。
薛鸾 2024-08-28阅读量2408
病请描述: 在临床诊疗中,干燥综合征患者经常会问:“医生,我的干燥综合征会变成红斑狼疮吗?” 确实,干燥综合征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被称为“姐妹病”,它们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甚至可能相互影响,小部分干燥综合征患者有可能发展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也可能出现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然而,这两种疾病仍然是截然不同的。总体来看,干燥综合征的症状相对较轻,主要表现为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减退,导致口腔和眼睛等部位的干燥症状,具有SSA、SSB抗体的阳性。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多个系统和器官的累及更加常见,病情也相对更重,患者常见典型的皮疹、肾脏病变等症状,具有dsDNA、Sm等特异性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更加复杂,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控制病情。 诊断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更需要综合考虑全身表现,而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更着重于唾液腺和泪腺的表现。通常,医生在诊断干燥综合征时会常规筛查系统性红斑狼疮,因此,如果医生并未诊断你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就不必过分担心,做好定期随访即可。
薛鸾 2024-06-17阅读量1990
病请描述:中医学中没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名字,中医学中的“阴阳毒”“温毒发斑”“蝶疮流注”的症状描述与SLE有一定相似之处。其中“阴阳毒”之病名,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这当中“面赤斑斑如锦纹”与狼疮面部蝶形红斑贴近;“身痛如被杖”类似于关节疼痛。当中的“五日、七日”,作虚数理解,指发病时日短的话,可治疗;而发病日久则凶多吉少。在某种意义上,强调了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王丹 2024-05-24阅读量1902
病请描述:瘢痕性脱发,也称为瘢痕性秃发或瘢痕性毛囊炎,是一种少见但影响深远的毛发疾病。与其他类型的脱发不同,瘢痕性脱发通常导致永久性头发损失和头皮瘢痕形成。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瘢痕性脱发,包括其原因、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什么是瘢痕性脱发? 瘢痕性脱发是一种疾病,它导致了头皮上的永久性头发损失和头皮瘢痕的形成。这种类型的脱发通常涉及毛囊的毁坏和瘢痕组织的形成,从而阻止了新的头发生长。瘢痕性脱发可以影响头皮上的任何区域,包括前额、头顶和侧面。 瘢痕性脱发的原因 瘢痕性脱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炎症性疾病:头皮上的炎症性疾病,如毛囊炎、红斑狼疮和天疱疮,可能会导致毛囊受损和头皮瘢痕。 化疗和放疗:一些癌症治疗,尤其是放疗,可能会损伤头皮上的毛囊,导致永久性脱发。 烧伤和外伤:头皮上的烧伤或外伤也可能导致瘢痕性脱发。 遗传因素:有些人可能具有遗传倾向,更容易患上瘢痕性脱发。 瘢痕性脱发的症状 瘢痕性脱发的主要症状包括: 头发稀薄:受影响的区域头发逐渐变得稀疏,最终可能完全脱落。 头皮瘢痕:疾病导致头皮上瘢痕组织的形成,这些瘢痕可能是永久性的。 头皮瘙痒和疼痛: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头皮区域的瘙痒、疼痛或不适。 头发孔的变化:毛囊可能会受损或萎缩,头发孔变得不规则。 瘢痕性脱发的症状可能因个体而异,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原因。 瘢痕性脱发的诊断 诊断瘢痕性脱发通常需要由皮肤专科医生或毛发专家进行。诊断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病史询问:医疗提供者会询问关于症状、病史和家族病史的问题。 头皮检查:医生会仔细检查头皮,观察头发脱落、瘢痕和头发孔的状态。 头皮活检:有时需要取样头皮组织进行活检,以确定疾病的病理变化。 图像学检查:使用头皮照片或显微镜图像可以帮助诊断和跟踪疾病的进展。 瘢痕性脱发的治疗方法 瘢痕性脱发的治疗通常是挑战性的,因为疾病导致的头发损失通常是永久性的。然而,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和改善头皮健康: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瘢痕性脱发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轻头皮炎症和瘙痒。这些药物可能包括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 激光疗法:低能量激光疗法可能有助于减轻头皮瘙痒和改善头皮健康。 外科手术: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如头发移植或瘢痕切除,以改善头发的外观。 头皮保健:保持头皮健康非常重要。温和的洗发和护发,避免刺激性产品和热工具,可以帮助减轻症状。 结论 瘢痕性脱发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毛发疾病,通常导致永久性头发损失和头皮瘢痕。虽然治疗挑战性较大,但通过药物治疗、激光疗法、外科手术和头皮保健,可以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瘢痕性脱发,请咨询毛发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及早采取措施可以帮助管理疾病并减轻其影响。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