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实践证明,中西医并重、融合、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国医疗优势。千百年来,中医以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文化、诊疗方法以及显著的疗效,深深融入了我们祖祖辈辈的日常起居,形成了沿袭至今的风俗习惯,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如今,面对现代人的疾病,西医越发显得无能为力,中医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优势,但很多患者就诊前不清楚什么时候用中医,什么时候用西医,本文提供了一些最适合看中医的疾病类型,供大家参考。 1.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常被称为“慢郎中”,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中医治疗感冒发热这些急性病是有绝对优势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尤其在今年抗击新冠疫情中没有有效西药的情况,使用中药的优势非常显著。本人经常通过网络远程指导患者,尤其是儿童,使用中草药治疗感冒发烧、咳嗽、哮喘等呼吸病,特别对使用大量抗生素和输液治疗后持续多月甚至多年出现的反复咳嗽、咳痰、低热、咽痒,在坚持服用1-2周中药后大多数都能明显缓解治愈。还有些儿童反复发作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非常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及手术。还有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患者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带来很多副作用,这时可以使用中药减轻激素的副作用,增强西药的疗效。 2.缠绵难愈的脾胃病 现代人饮食不规律、进食生冷、暴饮暴食、饮酒后出现的胃腹胀满、纳差、气色不佳、呃逆、胃凉、腹泻等,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做胃肠镜提示慢性胃炎,但口服多种胃药后效果不佳,这种状态往往机理比较复杂,其中常伴有情绪的波动,比如焦虑、抑郁、失眠等。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3.复杂慢性病 西医已经确诊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慢性病,以及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慢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神经衰弱、肾病综合征、慢性咽炎、前列腺增生、结石等往往会多种疾病集于一人,到医院看病流程繁琐复杂,需要同时挂不同的专科,每个专科医生都会针对本专科疾病开出很多药,患者经常抱怨就医难,长年累月服用多种药物,脾胃损伤大,胃部出现各种不适,而且有些高血压、糖尿病单纯用西药效果并不理想,这时聪明的做法是就诊中医,中医根据个体状态差异,通过整体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由于本人专业方向为呼吸病,间质性肺病也是很大的一个就医群体,这类患者往往合并风湿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等,还有的合并肺结核、肺部感染,病情异常复杂,往往令西医医生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这时就诊中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大病初愈或体质虚弱 大病后、平时体质虚弱病人以及产后,往往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等现象,此时采用中医疗法效果比较好,因为大病初愈的时候,脾胃功能都尚且处于还未完全恢复的时候,这时候如果饮食过度,很容易导致脾胃不和,给身体带来损伤。中医注重整体调理,能使病后虚弱者较快恢复生理平衡,同时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中医可根据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情况,补益治疗,效果比西医会更好。此外,根据中医独特的理论,可以穴位贴敷“冬病夏治”治疗哮喘和慢阻肺、以及过敏性疾病、脾胃病等。 5.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妇女的痛经、月经过多/过少、月经延迟或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妊娠期和产后疾患(如严重的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宜看中医。因中药医治妇科病用药谨慎,可以避免药物副作用给孕产妇、婴儿带来的危害。 6.西医无法确诊为某种疾病 现在很多职场人士由于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难免会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紧张、易受惊吓等状态,在生理上表现为疲劳、乏力,胸闷、心慌、活动时气短、出汗、盗汗、耳鸣、腰酸腿疼等,但经各种检查诊断后又无器质性疾病时,这时最适合看中医。因为临床上西医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没有明显的病因,就很难治疗,如主诉有症状太多,甚至可能会被贴上抑郁焦虑的标签,给与抗抑郁、抗焦虑治疗。而中医是对人的状态方面比如阴阳的偏盛、偏衰进行调理性的治疗。因此,中医在对亚健康人群的治疗调理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中医是在人的疾病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还没有发生病理性变化的时候,就去进行调理,这也就是中医常说的“上工治未病”。比如,目前肿瘤性疾病有年轻化趋势,西医只有检查发现肿瘤才能明确诊断,而对于易患肿瘤的体质状态就无法评估,当然也就谈不上未病先防,因此中医具有更多优势。 7.西医各种方法效果不佳的疾病 现在抗生素的使用理念已经深入老百姓的骨髓里,感冒发热首先想到的就是抗生素,这种不合理的滥用是造成耐药的主要原因,从单一耐药到多重耐药,到泛耐药,再到出现的超级细菌,几乎让医院无药可用,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这时中药就是最佳的切入点,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风湿免疫类疾病、过敏性疾病,慢性腰腿痛、中风后遗症导致的麻木、疼痛等中医都有很好的疗效。
刘宝君 2020-07-0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狼疮肾炎好发于青、中年女性。不少病人有强烈的生育要求。但妊娠会诱发及加重狼疮肾炎症状;妊娠后期容易出现严重高血压、先兆子痫;妊娠会加重狼疮病人的肾功能损害;狼疮肾炎病人如怀孕,因存在红斑狼疮各种抗体,故流产的概率会大大高于正常人;此外,用于狼疮肾炎的很多药物,可能有致畸、影响胎儿发育的副作用。那么,怎么对策是最规范的呢? 今年刚发表的国际权威治疗指南(KDIGO)这样阐明: •狼疮肾炎如仍在活动,或病人仍在使用致畸性药物,应避免妊娠。 •病人如欲妊娠,至少要在狼疮肾炎活动控制6月后。 •为减少妊娠併发征风险,在妊娠整个期间,羟氯喹应持续使用,同时,孕期16周即应开始使用小剂量阿斯匹林。 •激素、羟氯喹、硫唑嘌呤(AZA)、CNIs(环孢素A、普乐可复)可安全使用。(其它如CTX、MMF、美罗华、普利/沙坦等不可使用)。 因此,强烈建议您在考虑决定下列问题之前寻找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能否妊娠?何时妊娠?如何用药?专家会评估您的狼疮肾炎活动状况、肾功能状况、妊娠对胎儿及母亲的风险状况、如何调整合适的药物等。您可与专家充分讨论,选择最适合您病情及意愿的方案!
陆福明 2020-06-22阅读量9964
病请描述: 狼疮性肾病(LN)是国内最常见的继发性肾病,尤其好发于青、中年女性。LN一般均需作肾穿刺,因不同病理分型的LN治疗及发展均可不同。其中,最常见的是3型及4型,其次是3+5及4+5型(以上这些类型又可统称为"增生性LN"。再其次是5型(膜性)。今年刚发表的国际权威治疗指南(KDIGO)对LN治疗有多项更新。新指南有这样一些阐述: 病理3、4型LN: •诱导治疗:CTX、或MMF •标准激素:(0.25-0.5g冲击,口服0.6-1.0mg/kg(最大不>80mg/天)。6周(w)时20mg,8w时15mg,12W时10mg,>12w,5-7.5mg。 •小剂量激素:冲击同上。口服20一25mg,20、15、10、7.5、5、2.5mg。 •维持治疗:MMF(起始维持0.75-1.0,2次/天)。 •如不能耐受、无法获得或拟妊娠,改AZA。 •如以上二药均不耐受,可用CNIs。 •此上二阶段(诱导+维持)不宜<36月。 5型LN: •肾病综合征:激素+任意之一(MMF、CTX、CNIs、美罗华、AZA)。 •如活动性LN诱导疗效不佳: 1,确认依从性。 2,检查药物剂量、浓度。 3,可考虑再肾穿(慢性化?TMA?) 4,换另一种一线用药(CTX换MMF或相反)。 5,如对上述两种一线用药均抵抗,可考虑: A:MMF+CNls B:加美罗华 C:延长CTX静脉冲击疗程。 对照本人在去年7月17、18日微医健康号上发的5篇短文:我刚被诊断狼疮性肾炎,能不做肾穿刺吗?狼疮肾炎该如何非免疫治疗?狼疮肾炎该如何免疫治疗?如何预防及治疗狼疮性肾炎复发?狼疮性肾炎可自己停用激素吗?本人体会如下: 1,新指南对3、4型狼疮肾炎诱导治疗,仍推荐激素+CTX或MMF;但维持治疗更推荐MMF(因比AZA更少复发)。仅在不能耐受、无法获得或拟妊娠时,才改AZA来代替MMF。 2,新指南对活动性LN诱导疗效不佳者,建议确认病人治疗依从性;检查药物剂量、浓度;考虑再次肾穿;推荐换另一种一线用药(CTX换MMF或相反)。 3,新指南对难治性LN(一线用药均抵抗)推荐:MMF+CNls;加用美罗华;延长CTX静脉冲击疗程。4,新指南对羟氯喹和其它支持治疗仍予强调。 因为,LN的治疗有高度复杂性及风险性,所以建议您要与有经验的专家充分讨论,选择最适合您病情及意愿的方案!同时,在专家指导下,密切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常规、血糖、血补体、SLE相关自身抗体等指标!自我监测血压。实时评估及调整免疫及非免疫(支持)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LN完全缓解、减少复发、保护肾功能、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各种併发征!
陆福明 2020-06-16阅读量9968
病请描述:临床上看的时候很好玩,有一种病叫 SLE,西医叫红斑性狼疮。我们在临症时,每次都是第五椎有压痛点。第五椎是心脏,对不对?就问他大便、月经好不好?都回答“便秘,月经不好!”。月经有时不规则,有时会来好几天,有时很痛,出来的颜色也不好,睡觉也不好, 也失眠。那心火是土的妈妈,心脏有问题时,当然会影响到土,因此伴随而来的是关节肌肉痛。 同时,心其华在面,心脏有问题的时候,两个脸颊很红润,当有红斑性狼疮的时候,为什么称之为狼疮呢,狼的脸有这种蝴蝶斑,是红色的蝴蝶斑,脸上的红皮退掉后,皮很硬是红色的。我们在治疗心脏的时候,针灸下心俞、肺俞、肝俞,治疗的过程中间,跟她多说一些中医的理论。因诸位知道女性非常爱美,你让她皮肤变回来,她就会到处去讲你的好话,所以打蛇打七寸嘛。捉一个话最多的,我跟她解释最多,他会帮你宣传,作战要打重点嘛! 找那种话很多的,每天张家长、李家短的那种。当这个赤红色蝴蝶斑出现时,我们就知道是心脏的问题,红色是心脏,脸上本来不应该跑出来红色,是因为营养要进入心脏,而没办法进入心脏,反而逆流出来,就跑到脸上了。心脏在脸上是红色的。所以红斑性狼疮,给西医治疗是没有药的,就只能吃类固醇。女人会得到红斑性狼疮,男人也会,但很少。因为男人的奶水在下面,白色的,女人在上面,所以最接近心脏。在美国女人占百分之九十九,百分之一是男人,1%是墨西哥人最多。因为墨西哥人没有钱看医生,他们国家规定,谁都可以去药房买抗生素,不需要医师处方就可以买到最强的抗生素。所以美国人民买不到,就开车过边界到墨西哥去买抗生素。因为取得太简单,而得到红斑性狼疮。所以男人得到红斑性狼疮的很多都是墨西哥人,而且都是伤到心脏。
马彩毓 2020-01-15阅读量8908
病请描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结缔组织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不明,以血清中出现抗核抗体为代表,多种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并导致多器官损伤的系统性疾病。几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能发生在SLE。因此, SLE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可累及皮肤、关节、心血管、肺、肾及神经等多个系统,特异的免疫学表现为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好发年龄为20~50岁,多见于年轻女性,男女发病比例为1:10。 SLE患者在其疾病过程中,50%~70%伴有各种肺-胸膜病变,甚至可为SLE的首发症状。呼吸系统受累男性更为常见。肺部病变是SLE的诊断标准之一,肺部病变和死亡率上升相关。呼吸系统的所有结构均可受累,最常见的是胸膜病变,肺部病变少见。SLE患者的肺部病变按起病的方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病变两类,急性肺部病变有狼疮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和肺水肿;慢性病变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和纤维化及肺血管病变及肺动脉高压等,但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其他结缔组织病相比,相对较少见。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膜-肺病变表现如下。 胸膜病变:胸膜炎,胸腔积液。 肺实质病变和间质性病变: UIP, NSIP, DAD, OP, LIP,急性狼疮性肺炎(急性可逆性低氧血症), 弥漫性肺泡出血等。 气道疾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 肺血管病变:肺血栓血管病变、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 其他病变:呼吸机功能紊乱(肺萎缩综合征),纵隔淋巴结肿大。 继发病变:感染、肺不张、相关的心肾衰竭。 这里来看看急性狼疮性肺炎、弥漫性肺泡出血、间质性肺病变的诊治。 一、急性狼疮性肺炎 急性狼疮性肺炎发生率为1%-4% ,而尸检报告则超出5%。通常是在既往未诊断的SLE患者中(约50%的患者),也可是在疾病进程中。狼疮性肺炎为肺泡-毛细血管单位的急性损伤,病变发展迅速,预后差,可引起急性呼吸衰竭,短期死亡率高达50%。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肺泡,激活补体,造成组织损害有关。 1、病理组织学,除了少数情况可以看到狼疮细胞或苏木素伊红小体外,组织学多无特异性。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见肺泡壁水肿、坏死,引起包括单核细胞和多核细胞浸润肺部非特异性炎症改变,同时可见肺泡内出血,透明膜形成。在肺泡上皮、间质和毛细血管壁有lgG, C3和DNA抗体颗粒沉积,有时可见苏木素小体。大血管炎症少见。电镜下可见肺泡壁间质内和毛细血管壁内致密物沉积。 2、临床表现 ,没有特异性,急性起病,类似于急性感染性肺炎,伴有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热。咯血也可见到。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发绀。伴胸膜炎者有胸痛,两肺底湿啰音,亦有病变范围小而无明显症状者。绝大多数患者在出现急性狼疮性肺炎的同时伴有SLE病情活动的表现 急性可逆性低氧血症综合征患者胸片、胸部CT均正常,对激素迅速反应。主要是由白细胞在肺部毛细血管内浸润有关。相应的组织病理学的资料非常有限,但是可能在肺泡腔内存在放射学检测不到的炎症。有学者认为这一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狼疮性肺炎不严重的一种表现形式。 3、X线和HRCT表现 ,狼疮性肺炎的临床放射学表现完全没有特异性,类似于肺部感染、肺栓塞或其他急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弥漫性肺泡浸润影,好发于肺下野,可呈节段分布、或表现为不规则、密度不同、界限不清和大小不等的片状气腔实变影,外周或基底部分布为主,伴或不伴胸膜炎和胸腔积液,有时可见心包积液或心肌炎引起的心影增大。肺部病变有时呈游走性,部分可出现肺不张。 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补体浓度降低,血清抗DNA抗体阳性。痰培养和血细菌培养阴性,动脉血气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低二氧化碳血症。 5、诊断和鉴别诊断,SLE患者如出现发热、咳嗽以及新的肺浸润,应考虑是否存在感染性肺炎、急性狼疮性肺炎和弥漫性肺泡出血。Dubois等研究520例SLE患者后发现,感染性肺部浸润高达31%,因此在诊断狼疮性肺炎时,首先需排除由各种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但鉴别诊断较困难,尤以SLE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者易与各种肺部急性感染相混肴,血清抗DNA抗体阳性、痰及血培养阴性可助诊断。有时需行BAL及肺活检。高度怀疑为狼疮性肺炎时,可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同时合用广谱抗生素。如果组织活检除外感染且患者对上述治疗反应不满意时,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6、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糖皮质激素治疗肺局部浸润很快消失,激素包括泼尼松及甲泼尼龙。激素冲击治疗无效时,可加用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 二、弥漫性肺泡出血 急性弥漫性肺泡出血在临床中并不常见,在尸体检查时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常见的病理现象,可继发于吸入、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肾衰竭,急性狼疮性肺炎等多种病因。相对于其他结缔组织病, SLE患者急性弥漫性肺泡出血发生率明显要高于其他结绪组织病。弥漫性肺泡出血发生率为3.7%~5% ,但死亡率高,约60%。有些患者在反复弥漫性肺泡出血多年后才被诊断为SLE,但大多数出现在诊断明确的SLE病例。在同一患者,病理改变既可有急性狼疮性肺炎,又可有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泡出血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肺内沉积,导致白细胞在肺内聚集,白细胞进一步损害肺泡和毛细血管基底膜,从而导致肺泡出血,病理表现与急性狼疮性肺炎相似,同时伴有明确的小血管炎改变。 1、临床表现肺泡出血的量个体差异很大,可以从无临床症状到致命性大咯血,有明确咯血症状者占所有SLE的8% -15%。慢性肺泡出血临床症状与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相似,而急性咯血和快速进展的呼吸困难临床表现与急性狼疮性肺炎相似。急性者,起病急骤,有突发性呼吸困难、发热、咳嗽、不同程度的咯血,也可出现大咯血并迅速出现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和严重贫血。慢性者,轻度的肺泡出血,患者血细胞比容下降,仅于BAL检查时发现BALF为浆液血性, BALF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由于病变发生在肺的腺泡部,所以咯血量与肺泡出血严重程度并不相关,甚至在大量出血时也可能无咯血,所以有时诊断十分困难。 2、胸部影像学表现 X线和HR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肺泡小结节影,或斑片状浸润性阴影,边界模糊。少见的表现为网结节状阴影。阴影的特点是可移动性,出现和消失迅速。 3、诊断与鉴别诊断 ,当SLE患者咯血,有肺部浸润性病变时,同时血细胞比容急剧下降,应考虑到弥漫性肺泡出血可能。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容易诊断弥漫性肺泡出血,并可寻找可能合并的感染病原体。在1/3的患者中可以发现其合并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这类患者通常预后不佳。肺活检,无论是经支气管肺活检还是外科肺活检,在已经确诊的SLE患者中并无益处,反而增加这类患者的危险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明确心脏功能以及瓣膜病变的情况。应注意排除其他较常见的咯血原因。 4、治疗,除氧疗、输血等支持治疗外,需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1.0-2.0mg/(kg.d)、环磷酰胺1.5~2.0mg/(kg .d)或硫唑嘌呤2-3mg/ (kg .d)治疗。血浆置换主要用于对激素和环磷酰胺反应不佳的患者。存活的患者有发展为肺纤维化的危险性。有肺泡出血的SLE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三、间质性肺疾病 SLE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疾病,与类风湿关节炎和硬皮病相比,出现明显的间质性肺炎以及肺纤维化均非常少见。有1%~6% SLE患者的临床和胸片有间质性肺疾病的证据。有临床症状的60% SLE患者, 38%无临床症状和胸片正常的SLE患者,但在尸检和HRCT发现存在间质性肺疾病。在未经选择的SLE患者中32%有间质性肺疾病。HRCT有异常表现的患者中,有50%的肺功能检查异常,但是HRCT改变与肺功能异常并不相关。 1、病理表现,文献报道, SLE患者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理类型有UIP、NSIP、 LIP及OP型等,其中NSIP、LIP型多见。 2、临床表现SLE间质性肺疾病大多起病隐匿,干咳、活动时气短,有进行性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时大多死亡,少数可好转。UIP可发生于急性狼疮性肺炎之后,也可作为独立病变隐匿出现,患者往往已患SLE数年,才出现临床症状。 3、胸部X线和CT表现,胸部X线可见弥漫性网状或网结节状阴影,以两下肺野及胸膜下明显。同时可见浸润性阴影和盘状肺不张,严重者表现蜂窝肺和膈肌升高。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者进行胸部HRCT检查,发现异常者可达38% -45%。早期可呈磨玻璃样改变,小叶间隔增厚,以中下肺及外带为明显;晚期呈蜂窝肺。UIP型的HRCT表现网状阴影,小叶间隔增厚,蜂窝肺。HRCT示两下肺胸膜下分布的网状阴影、磨玻璃影、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肺活检病理符合NSIP图24-2-6系统性红斑狼疮并间质性肺炎 4、肺功能检查,典型限制性通气障碍,肺总量、肺活量均降低,弥散功能障碍。SLE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可发现无临床症状和胸片未见异常的早期肺间质病变。 5、治疗,根据间质性肺疾病病理类型,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对部分病例有一定疗效,肺纤维化严重者疗效欠佳。对SLE-ILD最常见的类型(如NSIP及LIP),通常起始糖皮质激素剂量泼尼松(泼尼松) 0.5 ~1mg/(kg .d),1-3个月,病情改善或稳定后,逐渐减量。但长期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引起如感染、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患者往往需要给予其他药物替代激素治疗。替代激素治疗药物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麦考酚酯及利妥昔单抗等已经在其他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性ILD患者中应用,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数据有限。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肺功能损伤程度、以前的治疗、合并症和患者的偏好。对轻至中度SLE-ILD患者,麦考酚酯或硫唑嘌呤是合理的选择;而重度患者倾向于选择环磷酰胺。 希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看到这个科普能够有一定帮助。
王智刚 2019-12-14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随着我国社会已经步人老龄化,胆道疾病中的老年患者比例必然明显增高。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急诊或限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对于高危胆道疾病患者实施急诊手术的病死率较高。针对此类患者,如果通过较为简单的处理使患者平稳度过了炎症急性期,就为下一步的择期手术创造了良好条件.这也体现了现代外科的控制性治疗理念。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3例、女9例。结石性胆囊炎4例.非结石性胆囊炎6例,急性胆管炎合并胰腺炎2例伴发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4例、肺心病6例、严重心律失常8 例、红斑狼疮 1列。本组病例的手术指征包括:并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ASA分级3级以上,麻醉手术高风险患者。②急性胆囊炎或胆管炎诊断明确,③胆囊炎患者经超声及cT证实胆囊明显肿大,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④胆管炎患者肝内脾管不扩张,不易行PTCD;⑤排除经肝脏穿刺禁忌症。 术后处理:穿刺后患者均予以禁食.补液、支持、抑酸、抗感染治疗,待炎症逐步治消退后可进低脂流食,并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联合应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抗厌氧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可以同时抽取胆汁送细菌培养,待培养和药敏结果回报后再调整为敏感抗菌 药。引流管按照以下原则处理:①带管时间应超过4周,以保证窦道形成良好。防止拔管后 胆汁漏入腹腔,如果患者存在糖尿病、低蛋白等危险因素,应推迟至8周。②对于无结石性 胆囊炎患者,待胆囊炎症状完全消失,超声或CT提示胆囊大小形态恢复正常,经引流管造影显示胆囊管及胆总管通畅。并夹闭引流管3天,观察无症状反复后可拔管,此类无结石性 胆囊炎患者通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最长者可达3月。③对于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可在胆囊切除术前或术中拔出引流管。④不进行确定性手术者,不宜将引流管轻易拔除,需要长期带管生存。 讨论: 有关胆囊穿刺的路径一直有所争论,报道较多的是经腹腔的直接穿刺.此方法确实有简单、易于操作的优点。在床边即可进行,但是缺点是发生胆漏的比例较高。我们认为经皮 肝脏的穿刺(PTC)有明确的优点:①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可适用,经腹腔的直接穿刺必需在肋缘下能找到胆囊,有些胆囊虽然肿大但是被肠管包裹就无法穿刺;②不易发生胆漏;由于肝脏组织对穿刺管的压迫作用,胆汁不易沿引流管渗漏。而且经肝脏的穿刺点在胆囊高位.不同于经腹腔的直接穿刺在胆囊低位,所以不易发生胆漏。③引流管不易滑脱;有报道置管后的导管脱出牢为5%-10%。 PTC具有操作难度低.成功率高的特点。对于低位胆道梗阻所致急性胆管炎合并胆囊增大的患者能起到迅速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的作用.减轻中毒症状。为以后的择期手术提供了窗口,也提供了除 ERCP以外的另一种可选样的治疗方法,而且较ERCP风险更低:但对于胆囊增大不明显的患者.则可能有胆囊管阻塞。对胆囊进行穿刺不能引流胆总管,需谨慎选择。 本文选自 须新涛,医学信息,2015,28(50)。
赵刚 2019-11-2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肾盂肾炎与肾炎(肾小球肾炎)是完全不同疾病。前者是细菌感染,部位在上尿路,即肾出口至输尿管开口附近。后者是免疫引起,部位在肾脏实质部分(肾小球为主)。 肾盂肾炎的细菌来源主要由尿道上行,也有少部分由血液或附近感染传播。临床表现除了有膀胱刺激症(尿频、尿急、尿痛,又称为尿道刺激症),还可有发热、畏寒、腰疼(下尿路感染一般无这些症状)。尿常规可见白细胞明显升高,也可有血尿及少量蛋白。如作中段尿培养,可查到致病菌(有时需多次培养才可查到致病菌)。敏感的抗菌素治疗能有效(如有尿培养查到致病菌并做药物敏感试验,可指导选择抗菌素。 如治疗彻底,可完全治愈。只有很少数病人,因复杂性因素(如肾盂开口附近畸形、梗阻,全身免疫功能低下、严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等),使感染反复发生,形成慢性肾盂肾炎,可逐渐使肾脏受慢性纤维化影响,最后肾功能会下降(也就是慢性肾脏病,CKD)。 肾炎分原发性及继发性二种。原发性肾炎是肾本身由于免疫紊乱引起(具体机制还未完全搞清);继发性肾炎是由全病如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比如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丙肝、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肿瘤、全身性风湿免疫性疾病(类风关、干燥综合征等)。肾炎的临床表现除了血尿、蛋白尿外,还可以有面部眼睑或下肢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可以还正常,也可能巳有下降。 如果肾炎临床表现很轻,比如说,肾功能完全正常,尿蛋白量无或仅微量,单纯镜下血尿等,不需要做肾穿!但如果尿蛋白量较多(24小时超过或接近超过1000毫克,或尿白蛋白/尿肌酐超过或接近超过1000);肾功能有下降(性质不明,可能急性或慢性下降);血白蛋白值明显下降;临床上怀疑肾病由继发性原因如红斑狼疮、乙肝或丙肝、浆细胞病等等引起。如属以上情况,应该做肾穿刺。 因为肾炎有很多种类,蛋白尿有多有少;肾病理类型有很多种类;病变性质有急性化为主,也有慢性化为主。故治疗很不一样。有些,仅需非免疫治疗(降压、普利/沙坦类药物),有些,需用激素甚至免疫抑制剂。 而肾炎发展趋势也很不同。有些,肾功能可长期保持良好;有些,肾功能会逐步下降,甚至到尿毒症。在中国,尿毒症(又称为CKD5期或终末期)约50%以上是由肾炎引起的。 知道了这些,您可大致区分了肾盂肾炎与肾小球肾炎这二种完全不同的病了吧!
陆福明 2019-08-07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膜性肾病分原发及继发二种。继发性膜性肾病可由红斑狼疮、乙型肝炎、肿瘤等引起。而原发性膜性肾病由免疫紊乱所致。 因原发性膜性肾病约有30%可自己缓解,也就是说,这部分病人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也会自己好。到时,蛋白尿自己下来,血白蛋白自己上去,肾功能也很好。这段时间,最早约3个月,但大多数要6个月,少部分病人要9个月甚至12个月后才会出现自己好转这一情况。 另外约有30%病人,尽管蛋白尿会长期存在,不出现上述病人那种"自行缓解",但肾功能却能长期(可长达十几年)不下降。也就是说,尽管始终存在蛋白尿、血白蛋白也偏低些、仍不时有水肿,但不象其他类型肾病,肾功能每年在下降。 最重的是还有约30%的膜性肾病,它不光始终不出现自行缓解(自发好转),而且肾功能会每年下降,直至最终降到终末期,需要透析或换肾;这部分病人往往蛋白尿很多,在几个月的保守治疗中没有下降趋势或仅有轻微下降,甚至越来越多;部分病人还有高凝致血栓形成等致命的併发征。对以上这些很重的膜性肾病,现在肾病学界公认是需要免疫治疗的。 免疫治疗的一线推荐方案有二种。一是激素合併环磷酰胺。二是普乐可复或环孢A(可合用或不合用激素)。具体方案要由非常有经验的专家根据病人情况,个体化制定。实施过程,要严密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可参阅巳发下列短文:激素有哪些副作用?能预防吗?免疫抑制剂主要有哪些?副作用大吗?) 这二种方案可轮替,即方案一无效,可换方案二。如都无效,称难治性膜性肾病。近年,有些研究证明,美罗华方案在这部分病人可能有效 膜性肾病的非免疫治疗适合所有的原发性膜性肾病。其副作用轻微,应该坚持长期使用。(除非是自发缓解并且始终处在完全缓缓状态)。具体方法见已发短文:狼疮肾炎该如何非免疫治疗?(只是不需用羟氯喹)。
陆福明 2019-07-23阅读量9926
病请描述: 因为狼疮性肾炎是终身的。既使经过免疫诱导治疗,狼疮肾炎进入缓解期,只用最小维持量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来维持治疗,但病人仍有复发的可能。 病人应在专家指导下,规律性门诊,定期复查尿、血常规、尿蛋白定量(24小时或尿白蛋白/尿肌酐、肝、肾功能(1一3月一次)。血脂、血糖、补体、ANA及dsDNA滴度3一6月一次)。切不可认为狼疮肾炎巳控制了,麻痹大意了,很长时间,甚至半年一年都不去检查!还有些病人自说自话,自己把激素、免疫抑制剂停了!这样,狼疮肾炎很容易复发!而且,因为你很长时间不复查,直到复发症状很严重了,如大量蛋白尿使血白蛋白很低,出现明显水肿了,才去就诊,根本无从知道狼疮肾炎复发了多长时间!严重延误了治疗时机! 如在定期复查时发现血尿明显升高、蛋白尿明显上升、肾功能明显下降,须马上警惕狼疮性肾炎复发,应及时请有经验的专家诊治,专家会详细结合您以往的病史(肾穿、临床、免疫治疗方案、剂量、疗效)、本次有无诱发因素(感染、妊娠、自行减或停激素等)、肾及全身症状、免疫指标等,综合判断,得出您是否是狼疮肾炎复发及程度,全身狼疮有无活动及程度。然后,拟出最佳治疗方案。 如专家判断您是轻度复发,一般仅需增加一定量的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增加的具体剂量,专家会根据此次复发程度、以往控制复发的剂量等多种因素决定。如加量后数周,各项化验显示出能控制复发了,可逐渐减少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量。如仍未控制,需个体化再上调剂量!故自我做好详细的治疗观察表会很有帮助!(可参阅巳发相关短文: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什么做好病情记录表很重要?) 如专家判断您是中、重度复发,那专家很可能会推荐您再次肾穿刺。因为,较重的复发,很可能肾脏病理类型会变化。而不同的类型所需采用的再次诱导免疫方案是不一样的!如肾穿刺显示病理类型未变,那一般仍采用原来曾有效的诱导免疫方案再次治疗。 因此,只有病人提高依从性,坚持长期正规随访复查、坚持在专家指导下用药维持,才能减少复发机会。一旦复发,才能及早识别,及时治疗,从而减少需再次免疫强化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可减少因狼疮肾炎反复复发所引起的肾慢性化病变!
陆福明 2019-07-18阅读量9047
病请描述: 首先,必须在肾穿刺病理分型指导下,结合病人具体临床特征,由有经验的肾病专家慎重考虑,与病人及家属仔细交流,方能制定治疗、方案。 比较重的狼疮肾炎(病理上一般为3、4型或合併5型),免疫治疗上一般分二个阶段。第一,叫诱导治疗。一般6月左右。主要是用较大剂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骁悉(MMF)),目标是尽快把狼疮肾炎急性活动控制下去,使蛋白、血尿、肾功能、全身狼疮活动症状及免疫指标达到缓解标准(分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在此过程中,激素剂量在逐步減少,最后达到最小维持量(激素2片/天以下)。 如果诱导治疗3月时,狼疮肾炎无好转迹象甚至还在加重,应考虑目前方案有可能要更换(换另一种一线推荐方案)。如有必要(如肾功能在快速下降),可考虑再次肾穿刺。如果经诱导治疗6月后,病人未达到缓解,甚至还在加重,称为难治性(抵抗性丿狼疮肾炎。可考虑用美罗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CNIs(普乐可复或环孢A)。在开始治疗前可再次肾穿刺。因为,狼疮肾炎病理类型会变化。在考虑更换免疫方案时最好再次肾穿刺以明确病理类型及病变性质,以指导免疫方案制定。 第二阶段叫维持治疗。经6月左右诱导治疗,病人经专家定期评估,判断已达到临床缓解了,那将转入维持治疗阶段。主要用小剂量激素(2片/天以下)合用小剂量MMF(2一4片/天)或硫唑嘌呤(50--75mg/天)。疗程可长达数年。此阶段主要定期(2一3月一次)随访,观察有无长期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用药副作用?肾功能有无慢性进展及原因?有无肾及全身的红斑狼疮活动、活动程度?有何诱发因素?需再次肾穿刺否?治疗方案需调整否?有无心血管併发征?
陆福明 2019-07-18阅读量8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