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肠息肉 > 内容

肠息肉内容

直肠炎肠鸣腹痛怎么治?

病请描述:问:我从2008年起经常肠鸣、腹痛,人明显消瘦,7月做肠镜检查结果是直肠炎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消炎后有所好转,但现在经常肠鸣、腹痛,腹痛时有包块鼓起,用手压后消失,一会儿又鼓起,疼痛难忍。腹痛时冷汗一身,四肢无力、恶心,眼前发黑,现在病情加重,疼痛频繁,这到底是什么病?应该如何治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腹部疼痛,经过肠镜检查,提示有直肠炎,未见到其他异常,可以排除大肠内,尤其是结肠段的恶性肿瘤,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多发性憩室病等可能引起的腹痛。(但前提是肠镜必须做到回盲部)。其次,直肠炎可能会有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便血,腹泻等症状,但不会引起腹痛。患者目前进行性消瘦,有腹痛,且呈进行性加重,首先需要排除是否有其他方面器质性病变,如肠腔外的腹部肿块等,这个可以通过拍片,CT, MRI,B超,相关肿瘤指标检测等来排除。如果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患者需要说明自己的排便情况,腹痛肠鸣是否和排便相关,因为有些功能性疾病的患者会出现和大便相关的腹痛或者胀气。如果是腹部胀气,或者是积在腹中的粪块,也会感觉有活动性的包块,如果是胀气,那么按压以后也会消失,通常在排便以后缓解,这样就可以解释您目前出现的症状。如果是功能性的肠病,通常可以通过中药辨证调理,以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症状可以改善和消失。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9523

直肠息肉多大须摘除——201...

病请描述: 问:我今年56岁,身体状况尚好,有便秘,最近体检肠镜检查发现距肛7.8厘米可见2个大小约0.30.3厘米大小隆起,表面无糜烂,诊断为直肠息肉,建议定期肠镜复查。医生说可大了再手术,如怕有变化也可手术摘除。请问,是马上摘除好呢还是再长大一点再摘除?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对身体有何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读者  建行 您好!根据您肠镜检查的结果,直肠息肉的诊断是明确的。直肠息肉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有较大的可能会慢慢增大,甚至从良性转化成恶性肿瘤。您检查显示息肉的大小和形态,就目前情况来看尚无恶变,因此医生让您选择是否需要再次做肠镜,在镜下摘除,或者在下一次的复查(通常一年后),在肠镜下摘除。这个肠镜下的治疗,通常没有大的不适。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而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而根据您的病情来看,可能和便秘有一定的关系。息肉长期不治疗,后果就是有可能使良性的息肉最终增生,增大后变为恶性肿瘤。 希望我的回答能作为为您下一步治疗的参考。 专家简介(职称、职务、医疗专长):王振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后备业务专家,“杏林学者”。擅长中医西结合治疗各种肛肠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手术治疗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疾病。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甘河路院本部);周二下午(青海路门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7950

怎样预防直肠腺瘤复发.健康财...

病请描述: 问:我现年50岁,最近体检发现直肠腺瘤1.5cm(良性),现已切除。听说以后可能还会复发,有些担心。请问如何预防复发?生活饮食上需注意哪些?读者 徐登峰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肠  科(副)主任医师 王振宜   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200字以上)您好!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述原因,肠镜检查出肠息肉的患者为了预防复发在生活调理方面需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过分油腻、油炸和腌制的食物;适当增加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积极参加适度的户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保持良好开朗的心态。此外,对于检查出有多发性肠息肉或有家族性息肉病史的患者,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服用中药来调节体质,抑制息肉的复发,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定期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免一些治疗息肉的“攻邪”药物,由于个体的差异,而产生毒副作用。最后,根据徐先生个人的情况来看,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再次出现的息肉也是一个关键,一般医生推荐为每次发现息肉,治疗后半年或一年后复查,如果复查未再查出息肉,可以三年后复查,并逐渐延长复查的时间。同时希望徐先生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如果年纪在五十岁左右,最好体检能做个肠镜检查。   专家简介(包括职称、职务、医疗专长等):王振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后备业务专家,“杏林学者”。擅长中医西结合治疗各种肛肠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手术治疗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疾病。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甘河路院本部);周二下午(青海路门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6475

直肠手术后饮食要注意什么-健...

病请描述: 问:我在1月中旬因“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8mm动了微创手术出院至今,大便每天10次,都是一颗一颗的,5分钟间隔,顺其自然,不敢用力,不敢吃药,所以很痛苦,这种情况正常吗?现在每天三顿吃粥和面糊,每个星期内隔天吃黑鱼汤和鸽子汤,少量吃些蔬菜与水果,这样的饮食有问题吗?对肠道有益吗?以后的康复饮食上应该和不该吃些什么?三餐怎么安排?多久后才能跟正常人一样饮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读者 王兰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肠 科(副)主任医师 王振宜 答:   王兰,您好!直肠手术后出现您这样的情况是个常见的症状,因为手术创面或吻合位置的的炎症反应,胃肠功能暂时性紊乱,直肠容积的减小,或者肛门括约肌和神经的损伤等都会引起这样的情况。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常在三个月至一年时间里绝大部分的病人大便次数会减少,而等您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以后,坚硬的大便也会有所软化。 目前对息肉形成的研究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高脂肪饮食是导致肠道息肉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日后多食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 根据您手术的时间来看已经快一个月了,饮食上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软化大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芹菜汁、胡萝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白木耳等。在食用粗纤维蔬菜的时候,要注意将蔬菜切碎或打成菜泥,以便于消化。通常二三个月后,如果您复诊没有特别的情况,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仍旧要做到不吃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 西医对于肠道息肉肿瘤饮食宜忌没有忌口的说法,但是也强调要多吃膳食纤维。主要来自天然的蔬菜、水果、谷类及豆类。蔬菜中的十字花科蔬菜含丰富抗氧化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可抑制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其他如洋葱、苹果皮等食物也都含有类黄酮素,多吃也有助于预防癌症。而中医对于术后调整肠道功能,减少大便次数,软化大便,改变人体内环境,预防息肉的复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专家简介(包括职称、职务、医疗专长等): 王振宜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后备业务专家,首批杏林学者。 擅长:保守和手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面愈合。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甘河路院本部);周二下午(青海路门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5695

结肠反复长息肉怎么办——健康...

病请描述: 结肠反复长息肉怎么办 问:我从2002年第一次切除升结肠息肉(腺瘤,上皮轻度增生)至今,分别在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两次)、2013年共7次摘除左半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直肠等处摘除息肉11枚(其中2010年为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基本都为腺瘤性息肉)。基本上每年做一次肠镜,非常痛苦,不知道息肉为什么会反复长,如何预防,有没有根除的方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 读者  俞志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  医院  肛肠 科 主任医师 王振宜   答:   俞志才: 您好! 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通常和先天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其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他两个条件则是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于是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群,接触类似的环境,有着共同或者相近的生活习惯,而患病则各有不同。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压,肠息肉或者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在成年以后有较高发生相同疾病的风险,但家族的兄弟姐妹中也有不得病的人群。相反有些家族隐藏而从未有人发生的疾病,在某个个体上出现,也是因为接触了诱发因素而显现出来。 通常遗传因素虽然无法一一精确定位,但根据家族的发病史,在未发病是要提前预防,在发病时除了积极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比如高血压患者要低盐,戒烟,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定期检查是否有眼底的病变或者其他脏器的损伤,等。同样,肠息肉的发生,除了及早发现早期的腺瘤予以及时摘除以外,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复发率,具体步骤如下: 饮食方面: 因为消化道直接和食物接触,因此饮食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忌烟酒等可能会对肠粘膜造成损伤的食物。 2.  适当地减少食用海鲜,避免因为一些异性蛋白过敏导致的长期腹泻等症状,诱发息肉的发生。 3.  对于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防腐剂保存的瓶装饮料,罐装食品,熏制、腌制肉类等产品,以及隔夜的食物等要尽量不吃或少吃。 4.  人工饲养含有激素的河产品等。 5.  过量食用肉类,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较少,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等因素。 生活方面: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可避免也会带来科技发展的很多负产品, 1.               大量的电子产品在较狭小的空间集中放置会产生相应的磁场,长期逗留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 2.               汽车或家具中较难短期挥发的有毒气体同样也会导致亚健康的状态出现。 3.               长时间呆在空气通风不良的狭小环境,比如卧室或者汽车等地方,会导致机体慢性缺氧,而诱发息肉或者肿瘤的发生。 4.               过度疲劳,长时间体力和精力透支,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出现。 情志方面: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过度的精神紧张或者悲伤地情绪会导致包括肠道等多种内脏组织器质性的损伤。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或改善上述三方面情况的发生。饮食上以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为主,适当的户外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治疗措施: 按照医生推荐的方法和节律定期检查,发现息肉及时摘除。可以通过服用益生菌或酸奶等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和酸碱度,改变肠道内环境,从而降低复发率。,中医药对于预防肠道息肉有一定的调理和治疗作用但同样某些用于治疗的药物也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出现,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和定期检查下使用。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一定的参考作用。   专家简介(包括职称、职务、医疗专长等):王振宜(本报特约专家)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擅长保守和手术微创治疗各类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藏毛窦等各种肛肠良性疾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术后中医药防治,中医药促进难愈性窦道瘘管等创面愈合。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甘河路院本部);周一下午(青海路门诊部)。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6161

直肠癌与肛门距离多少能保肛?

病请描述:直肠癌患者,尤其是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最为关心的是能否既可以治好肿瘤,又能够保住原有的肛门功能,不做永久性肠造口。         其实,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对于经验丰富的结直肠专科医生,即使位置很低的直肠癌,手术切除肿瘤,同时将远近端肠管接起来进行重建,应当没有大的问题。         尤其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的3D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由于具有放大8倍的视野,即使很细的神经和纤维也都看的十分清楚,使组织的分离更加的精准,肿瘤切除更加彻底,副损伤更小,尤其盆腔深处肿瘤远侧组织的清扫更加精准,保肛率更高。同时由于采用超声刀和电铲进行组织分离,解剖的层次更加清楚,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术出血导致的视野模糊,以及由于用丝线打结止血留下的异物和感染机会,基本可以达到白色无血手术,极致微创。         但是,即使在技术上可行,直肠癌最终是否保肛,关键还要看肿瘤学上该不该保,包括肿瘤下缘与肛门内口的距离、肿瘤大小、肿瘤侵犯的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病人术前是否已经有部分大便失禁等。原则上是既要保住命,又要有比较好的术后控便能力。         对于早期直肠癌,例如肿瘤仅侵犯了肠壁的一部分,没有淋巴结转移,平时肛门功能也正常的患者,即使肿瘤下缘距离肛门内口只有2cm,也可以满足肿瘤远端切除1-2cm的肿瘤学要求,可以进行保肛手术,并且术后仍然有比较好的控便功能。         但是如果肿瘤比较大,侵犯的比较深,例如侵犯了肠壁的全层,甚至直肠周围的结构,并且伴有淋巴结转移,提示肿瘤局部比较晚期,治疗的原则就是如何能够将肿瘤根治性彻底切除,减少复发的机会。肿瘤远侧切除就需要比较多,不宜勉强保肛。         对于局部中期的直肠癌,是否适合保肛需要手术医生结合术前的盆腔磁共振、直肠指诊、结肠镜等检查结果,以及肿瘤与肛门内口的距离,进行综合判断。在这一点上对医生的经验、技术和专业知识的掌握等具有比较高的要求。如果技术或经验不足,不仅会导致肿瘤切除不足,短期内复发,而且手术后吻合口瘘等并发症会明显升高,带来很多问题。         总之,直肠癌,尤其中低位直肠癌是否进行保肛手术,一定要根据肿瘤、病人以及手术医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该保肛,而且能够保肛的一定要尽可能保肛,避免永久性肠造口;而不该保肛的应当坚决放弃保肛,避免局部复发让病人丧失治愈的机会。决定治疗结局的关键是第一次手术,做的质量如何不仅决定肛门的有无,更决定未来的生存时间和质量。傅传刚,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 历任:长海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肛肠外科主任(2000年3月 ~ 2014年12月) 擅长:结直肠癌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包括传统开腹、3D腹腔镜极致微创手术,尤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以及局部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综合治疗。首创“直肠拖出式经括约肌间吻合器切除吻合术(PISTA)”超低位保肛手术,以及3D腹腔镜直肠癌、乙状结肠癌、重度直肠脱垂、顽固性便秘、家族性大肠息肉病、直肠弥漫性腺瘤、直肠弥漫性血管瘤等腹部无切口切除重建手术。 每年无痛结肠镜检查和治疗2000余例,是国内PPH手术治疗重度环状脱垂痔的开拓者之一;在慢性顽固性便秘、直肠脱垂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学术任职:美国结直肠医师学会荣誉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医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普外专业委员会大肠肛门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学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常委,卫生部大肠癌规范化诊疗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Colorectal Disease》、美国《Disease of Colon & Rectum》、意大利《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编委。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三、周四上午 门诊地点:上海浦东即墨路150号东方医院门诊三楼 特色:白色无血、极致微创、3D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707

息肉“变形记”

病请描述: 息肉“变形记” 作者:崔灿 指导:王振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逐渐改变,以及现代人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等因素,临床筛查出的息肉病人逐渐增多。肠息肉已经越发成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但大部分人对息肉并不是很了解。面对一纸肠镜检查结果,多的是茫然与忧虑。更不知其危害及如何治疗,甚至会认为得了什么恶性病。 1.什么是息肉?危害大不大? 肠息肉是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它可小至绿豆,也可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不等。 1.形态:根据息肉与肠壁的附着关系可分为带蒂息肉、亚蒂息肉和广基息肉。 2.大小:相关研究显示息肉的大小与癌变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直径<1cm 的息肉恶变约1%;1~2cm之间的腺瘤仅10%恶变可能性;大于2cm的腺瘤恶变的概率为46%。 3.数量:息肉数目越多癌变率越高。 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绝大多数的结直肠息肉是无症状的,当结直肠息肉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如息肉逐渐增大而致部分阻塞肠腔,溃破出血,感染等时,要警惕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患者应尽早做结肠镜检查排除相关恶性疾病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 2.为什么会生息肉?与哪些因素相关?      具体相关诱发因素,现代医学研究并未给出具体的解释。但与诸多因素相关。 1.研究认为与遗传、种族等息肉家族史等因素有关; 2.与年龄相关,约90%病例于50岁后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3.饮食与环境因素可能在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高脂肪摄入、红肉比例高、低纤维饮食、吸烟、饮酒、肥胖等生活方式可能是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 3.如何诊断? 虽然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但早发现、早治疗对愈后有很重要的意义。及时打断息肉转变为恶性肿瘤的进程。那临床上如何进行肠息肉的筛查呢? 1.粪便隐血实验是最为简便的一种筛查办法,但假阳性率较高; 2.钡剂灌肠检查曾经是低位胃肠疾病诊断主要方法,但阳性率较低,对于直径小于1.0 cm 的息肉更不易被发现。 3.结肠镜检查是被认为是结直肠疾病筛检的金标准,并可以通过内镜下直接切除息肉。但由于该方式为一种侵入式的检查方法,部分病人耐受性较差,有肠道出血及穿孔的可能性。价格较其他检查项目稍昂贵,所以正常人群每隔十年进行一次检查最经济有效,而高危人群必须进行密切的检查及随访。 4.如何治疗? 随着电子结肠镜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之后,临床医师对结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了质的飞跃,内镜下切除息肉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当然并非所有的息肉都可以在内镜下治疗,对于较大,息肉较多,内镜下操作风险性较大的患者,则需要选择其他方式手术治疗。   (王振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擅长使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各种肛肠病,中医调治慢性便秘,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痔疮,高位复杂性肛瘘,陈旧性肛裂,肛门狭窄,肛管息肉,大肠癌术后调理等。专家门诊为星期一下午,岳阳医院青海路特诊部,星期四下午,岳阳医院甘河路总院)

王振宜 2017-06-18阅读量1.4万

直肠息肉多大须摘除

病请描述: 问:我今年56岁,身体状况尚好,有便秘,最近体检肠镜检查发现距肛7.8厘米可见2个大小约0.30.3厘米大小隆起,表面无糜烂,诊断为直肠息肉,建议定期肠镜复查。医生说可大了再手术,如怕有变化也可手术摘除。请问,是马上摘除好呢还是再长大一点再摘除?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对身体有何影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         您好!根据您肠镜检查的结果,直肠息肉的诊断是明确的。直肠息肉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变后,有较大的可能会慢慢增大,甚至从良性转化成恶性肿瘤。您检查显示息肉的大小和形态,就目前情况来看尚无恶变,因此医生让您选择是否需要再次做肠镜,在镜下摘除,或者在下一次的复查(通常一年后),在肠镜下摘除。这个肠镜下的治疗,通常没有大的不适。        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而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而根据您的病情来看,可能和便秘有一定的关系。息肉长期不治疗,后果就是有可能使良性的息肉最终增生,增大后变为恶性肿瘤。希望我的回答能作为为您下一步治疗的参考。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1万

结肠反复长息肉怎么办

病请描述: 问:我从2002年第一次切除升结肠息肉(腺瘤,上皮轻度增生)至今,分别在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两次)、2013年共7次摘除左半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直肠等处摘除息肉11枚(其中2010年为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其余基本都为腺瘤性息肉)。基本上每年做一次肠镜,非常痛苦,不知道息肉为什么会反复长,如何预防,有没有根除的方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王振宜答:           您好!很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通常和先天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而其中遗传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其他两个条件则是疾病发生的诱导因素。于是就能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群,接触类似的环境,有着共同或者相近的生活习惯,而患病则各有不同。例如有糖尿病,高血压,肠息肉或者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在成年以后有较高发生相同疾病的风险,但家族的兄弟姐妹中也有不得病的人群。相反有些家族隐藏而从未有人发生的疾病,在某个个体上出现,也是因为接触了诱发因素而显现出来。通常遗传因素虽然无法一一精确定位,但根据家族的发病史,在未发病是要提前预防,在发病时除了积极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率。比如高血压患者要低盐,戒烟,糖尿病患者除了要控制血糖以外,还要定期检查是否有眼底的病变或者其他脏器的损伤,等。同样,肠息肉的发生,除了及早发现早期的腺瘤予以及时摘除以外,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可以降低复发率,具体步骤如下: 饮食方面: 因为消化道直接和食物接触,因此饮食习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饮食上忌食辛辣刺激,忌烟酒等可能会对肠粘膜造成损伤的食物。 2.适当地减少食用海鲜,避免因为一些异性蛋白过敏导致的长期腹泻等症状,诱发息肉的发生。 3.对于含有亚硝酸盐或者防腐剂保存的瓶装饮料,罐装食品,熏制、腌制肉类等产品,以及隔夜的食物等要尽量不吃或少吃。 4.人工饲养含有激素的河产品等。 5.过量食用肉类,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较少,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等因素。 生活方面: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可避免也会带来科技发展的很多负产品, 1. 大量的电子产品在较狭小的空间集中放置会产生相应的磁场,长期逗留会导致免疫力的下降。 2. 汽车或家具中较难短期挥发的有毒气体同样也会导致亚健康的状态出现。 3. 长时间呆在空气通风不良的狭小环境,比如卧室或者汽车等地方,会导致机体慢性缺氧,而诱发息肉或者肿瘤的发生。 4. 过度疲劳,长时间体力和精力透支,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出现。 情志方面: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负面的情绪会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过度的精神紧张或者悲伤地情绪会导致包括肠道等多种内脏组织器质性的损伤。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或改善上述三方面情况的发生。饮食上以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为主,适当的户外运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4万

怎样预防直肠腺瘤复发

病请描述: 问:我现年50岁,最近体检发现直肠腺瘤1.5cm(良性),现已切除。听说以后可能还会复发,有些担心。请问如何预防复发?生活饮食上需注意哪些? 上海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        您好!直肠息肉形成的原因很多,例如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疾病继发或者遗传影响。        随着目前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肉食增多,高脂肪膳食会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而肠道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其次,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再次,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患者,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此外,息肉的形成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上述原因,肠镜检查出肠息肉的患者为了预防复发在生活调理方面需要做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戒烟戒酒;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过分油腻、油炸和腌制的食物;适当增加含钾、钠、钙、镁等矿物质较多的碱性食物,如,蔬菜、水果、乳类、大豆和菌类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积极参加适度的户外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保持良好开朗的心态。        此外,对于检查出有多发性肠息肉或有家族性息肉病史的患者,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服用中药来调节体质,抑制息肉的复发,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定期对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免一些治疗息肉的“攻邪”药物,由于个体的差异,而产生毒副作用。        最后,根据徐先生个人的情况来看,定期复查及时处理再次出现的息肉也是一个关键,一般医生推荐为每次发现息肉,治疗后半年或一年后复查,如果复查未再查出息肉,可以三年后复查,并逐渐延长复查的时间。同时希望徐先生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如果年纪在五十岁左右,最好体检能做个肠镜检查。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