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侏儒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导致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普通人群。侏儒症患者常因身材矮小而承受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因此早期发现和干预非常重要。本文将介绍有关侏儒症的知识,以及从身高、运动、营养和睡眠等方面对侏儒症患者进行干预的重要性。 侏儒症的常见症状是身材明显矮小、生长速度缓慢、骨龄延迟和青春期提前。造成侏儒症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内分泌疾病和营养不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生长发育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高发育评估和相关检查,以确定孩子是否为侏儒症。 对于确诊为侏儒症的患者,早期身高干预至关重要。身高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长激素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的病因,并通过调节内分泌水平来促进生长。生长激素疗法是目前治疗侏儒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注射生长激素可促进骨骼生长,增加身长。在进行身长干预的同时,患者应定期进行身长监测和相关检查,并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 此外,运动、营养和睡眠对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也有重要作用。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发育,增加骨密度和长度。适当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篮球和乒乓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促进生长发育。 营养对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患者应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应避免摄入过多的糖类和脂肪类食物,以免影响健康、生长和发育。 高质量的睡眠对侏儒症患者的生长发育也很重要。充足的睡眠可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和身体发育。因此,侏儒症患者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总之,侏儒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早期发现和干预是矮小症患者的关键。除身高干预外,患者还需重视运动、营养和睡眠的重要性,以促进生长发育,增加身高。在治疗侏儒症患者时,医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生活环境,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健康成长。希望通过本文的科学普及,能增加人们对侏儒症的了解,改善对侏儒症患者的护理和支持。
生长发育 2024-02-22阅读量6643
病请描述:脱发是否会再次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脱发的原因、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以下是一些影响脱发复发可能性的关键因素: 脱发的类型: 某些类型的脱发,如雄性激素性脱发(男性型秃顶或女性型脱发),通常是长期甚至永久性的。即使在治疗后,这种脱发也可能随着时间再次发生。 而由压力、药物、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暂时性脱发可能在问题解决后不再复发。2.治疗方法: 使用药物(如米诺地尔或非那雄胺)的效果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消失,可能导致脱发再次发生。 植发手术提供的是比较持久的解决方案,但不会阻止未经治疗区域的未来脱发。3.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脱发的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脱发史,那么脱发的可能性较高。4.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可能促进脱发的发生。5.健康状况: 某些健康状况(如甲状腺问题、铁缺乏)未得到妥善治疗可能会导致脱发再次发生。6.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发的风险自然增加。 综上所述,脱发的再次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为了降低脱发复发的风险,建议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且定期进行头皮和头发的护理。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可能需要持续或周期性的治疗以维持效果。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1094
病请描述:洗头时的头发脱落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及何时需要关注至关重要。 正常的头发生命周期 生长周期:头发经历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自然脱落:每日自然脱落50-100根头发属于正常现象。洗头引起的脱发 正常现象:洗头时,处于休止期末尾的头发可能会脱落。 判断标准:每天掉发数十根通常不必担忧。潜在问题 当脱发数量显著增加或伴有其他头皮问题时,可能指示着潜在的健康问题: 雄激素性脱发:遗传和激素变化相关。 脂溢性皮炎:油脂分泌过多导致。 营养不良:缺乏必要营养素。治疗与管理 温和洗发:使用适宜洗发水,避免粗暴操作。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 避免化学处理:减少染发和烫发。 咨询医生:若脱发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寻求医生帮助。 总结:每天洗头时轻微的脱发通常属于正常范围,但如果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考虑专业医疗意见。正确的头发护理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减少脱发问题。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1469
病请描述:脱发是否可以逆转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脱发的类型、原因、以及发现和治疗的时机。以下是一些常见脱发类型和它们的可逆性情况: 雄性激素性脱发(男性型秃顶): 这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 早期干预,如使用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等药物,可能帮助减缓甚至部分逆转脱发。 一旦毛囊完全萎缩,脱发可能变得不可逆。2.固发性脱发: 由于头皮紧张或不良的头发护理习惯引起。 通过改善头发和头皮护理习惯,这种脱发通常是可逆的。3.暂时性脱发: 由压力、荷尔蒙变化(如产后脱发)、营养不良或某些药物引起。 这种脱发通常在消除原因后是可逆的。4.斑秃(圆秃):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头发斑块状脱落。 斑秃的毛发可能会自然重新生长,但复发率较高。5.化学或物理损伤引起的脱发: 由于化学处理(如染发、烫发)或物理损伤(如过度梳理)引起。 停止损伤源后,毛发通常可以再生。6.疾病相关脱发: 某些疾病,如甲状腺疾病、铁缺乏或慢性疾病,可能导致脱发。 治疗基础疾病通常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头发生长。 综上所述,脱发的可逆性取决于其原因和脱发类型。在许多情况下,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可以帮助减缓、停止甚至逆转脱发。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如长期的雄性激素性脱发,脱发可能是永久性的。因此,遇到脱发问题时,尽早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1522
病请描述:短期内经历大量脱发是许多人面临的问题。这种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而对策的有效性取决于准确识别其根本原因。 深入分析常见原因 应激反应:精神压力、身体创伤或严重疾病都可能触发暂时性脱发。这种情况下,脱发通常在压力消除后几个月内逐渐恢复。 营养不足:缺铁性贫血或蛋白质不足是常见原因。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补充铁质是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药物副作用:例如抗癌药物、β阻断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脱发。与医生讨论可能的替代药物或调整剂量是关键。 激素波动:甲状腺功能异常(无论是亢进还是减退)都可能引发脱发。治疗甲状腺疾病通常可以改善脱发状况。 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斑秃。这种病症需要专门的免疫调节治疗。 专业诊断与治疗 就医咨询:定期检查和专业诊断是至关重要的。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头皮活检等以确定脱发原因。 心理压力管理:进行放松训练、冥想或咨询心理医生以管理压力。 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确保膳食中含有足够的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 适当的头皮护理: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和少量护发产品,避免热风吹发和化学处理。 药物治疗:对于药物引起的脱发,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或建议使用生发剂,如米诺地尔。 激素治疗:对于由激素不平衡引起的脱发,适当的激素治疗可能有效。 总结:短期大量脱发可能有多种原因,包括应激反应、营养不足、药物副作用、激素波动和自身免疫疾病。识别这些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治疗的关键。专业的医疗指导、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适当的头皮护理是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驰 2024-02-07阅读量1070
病请描述:脱发是否会再次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脱发的原因、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以及个人的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以下是一些影响脱发复发可能性的关键因素: 脱发的类型: 某些类型的脱发,如雄性激素性脱发(男性型秃顶或女性型脱发),通常是长期甚至永久性的。即使在治疗后,这种脱发也可能随着时间再次发生。 而由压力、药物、疾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暂时性脱发可能在问题解决后不再复发。2.治疗方法: 使用药物(如米诺地尔或非那雄胺)的效果通常在停药后逐渐消失,可能导致脱发再次发生。 植发手术提供的是比较持久的解决方案,但不会阻止未经治疗区域的未来脱发。3.遗传因素: 遗传是影响脱发的重要因素。如果家族中有脱发史,那么脱发的可能性较高。4.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均衡等,可能促进脱发的发生。5.健康状况: 某些健康状况(如甲状腺问题、铁缺乏)未得到妥善治疗可能会导致脱发再次发生。6.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发的风险自然增加。 综上所述,脱发的再次发生取决于多种因素。为了降低脱发复发的风险,建议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并且定期进行头皮和头发的护理。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可能需要持续或周期性的治疗以维持效果。
刘驰 2024-02-04阅读量1068
病请描述:儿童矮小症 儿童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儿童矮小症无论是儿童期还是成人期都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在门诊上经常会遇到这一类的小朋友。这种情况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矮小症的科普信息。 1. 定义:儿童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通常,儿童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数(即身高小于同龄人群中97%的人)可以被认为是矮小症。矮小症可以分为家族性和非家族性两种类型。 2. 原因:儿童矮小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家族性矮小症通常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父母或近亲中有矮小症的人。非家族性矮小症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内分泌问题、遗传突变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3. 诊断:儿童矮小症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医学评估。医生会收集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家族史等信息。其他相关测试如血液检查、骨龄测量、内分泌功能检查等也可能用于辅助诊断。 4. 管理和治疗:儿童矮小症的管理和治疗取决于病因。对于家族性矮小症,通常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但医生会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对于非家族性矮小症,治疗可能包括营养补充、荷尔蒙治疗、手术治疗或其他特定的治疗方法,具体根据病因而定。 5. 心理支持:儿童矮小症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儿童可能因为身高低于同龄人而感到自卑、焦虑或受到欺凌。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非常重要。家庭和学校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发展自信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6. 长期护理:儿童矮小症可能需要长期的护理和监测。定期的体格检查、身高、体重和骨龄测量等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手段。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与家长和学校密切合作。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矮小症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因此治疗和管理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如果您的孩子或您自己有矮小症的症状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内分泌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建议。
生长发育 2023-12-26阅读量2757
病请描述:儿童矮小症,是指儿童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水平。这个状况在儿科临床中相对常见,但公众对此的认识并不充分。本文旨在科普儿童矮小症的定义、原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案。 1、什么是儿童矮小症?儿童矮小症通常被定义为儿童身高低于同龄同性别儿童的第3百分位线。这意味着,在一个群体中,如果一个儿童的身高排在最下面的3%,那么他/她可能被诊断为矮小症。2、矮小症的原因矮小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问题、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遗传因素**:家族遗传是常见原因之一。**内分泌问题**:如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哮喘等。**其他**:包括某些遗传病和骨骼发育问题。 3、诊断方法儿童矮小症的诊断包括:**身高测量**:持续监测儿童的身高增长情况。**家族史和生长曲线**:了解家族遗传背景和儿童的生长曲线。**生化检查**:检测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评估骨骼成熟度和生长潜力。**专科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内分泌或遗传学评估。 4、治疗与干预儿童矮小症的治疗取决于具体原因:**生长激素治疗**:对于生长激素缺乏引起的矮小症,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是主要方法。**优化营养**:改善营养状况,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治疗慢性疾病**:对于由慢性疾病引起的矮小症,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心理支持**:儿童和家庭可能需要心理辅导和支持。 5、预防和家庭护理虽然并非所有类型的矮小症都可以预防,但以下措施对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均衡饮食**:确保儿童获得充足的营养。**定期体检**: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鼓励运动**: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减少压力。 结论儿童矮小症是一个需要综合管理的复杂问题。通过及时诊断和适当的干预,大多数受影响的儿童都能达到他们的生长潜力。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生长发育 2023-12-16阅读量3413
病请描述:干槽症是一种拔牙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它的主要特征是拔牙部位的血凝块脱落或溶解,导致牙槽骨和神经暴露,引起剧烈的疼痛和感染。干槽症通常发生在拔除智齿后,尤其是下颌阻生智齿。干槽症的发生率约为3%~5%,但在拔除智齿后可高达15%。 干槽症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细菌感染。口腔中的细菌可能会污染拔牙创口,阻碍血凝块的形成或稳定。 物理创伤。拔牙过程中过度的操作或力量可能会损伤牙槽骨,影响血液供应和愈合。 化学刺激。吸烟或使用其他烟草制品可能会对拔牙创口造成化学刺激,导致血凝块脱落或溶解。 生理因素。一些生理因素可能会影响血液凝固和愈合,如口服避孕药、免疫缺陷、贫血、营养不良等。 干槽症的主要症状是拔牙后2~3天出现的剧烈疼痛,并向周围部位放射,如耳朵、眼睛、太阳穴或颈部。其他症状可能包括: 拔牙部位无血凝块或可见骨质。 拔牙部位有腐臭味或分泌物。 口腔有口臭或恶臭。 口腔有难闻的味道。 可能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 干槽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有时也需要拍摄X线片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如骨感染或残留的牙根或碎骨。 干槽症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控制感染和促进愈合。治疗方法可能包括: 冲洗牙槽。用生理盐水或抗菌溶液冲洗牙槽,清除食物残渣或其他碎屑,减少细菌污染。 填塞药物敷料。用含有止痛或抗菌成分的凝胶或膏剂填塞牙槽,形成保护层,缓解神经暴露所致的刺激和疼痛。 服用止痛药。根据疼痛程度,服用非处方药或处方药来控制疼痛。 服用抗生素。如果有感染迹象,服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自我护理。拔牙后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吸烟或使用烟草制品,避免用吸管喝水或吸吮动作,避免用拔牙侧咀嚼食物,按照医嘱定期清洁口腔。 干槽症的预防主要是在拔牙前后采取一些措施,如: 选择有经验的牙医或口腔外科医生进行拔牙,尽量减少拔牙过程中的创伤。 拔牙前后使用抗菌漱口水或凝胶,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数量。 拔牙前后避免吸烟或使用其他烟草制品,减少化学刺激和物理损伤。 拔牙前后服用止血药或抗生素,增强血液凝固和抵抗感染的能力。 拔牙后遵守医嘱,注意口腔卫生和伤口护理,不要过早地刷拔牙部位的牙齿或漱口,不要用舌头或手指触碰拔牙部位,不要用吸管喝水或吸吮动作,不要用拔牙侧咀嚼食物。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帮助你了解干槽症的原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保护你的口腔健康。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或想要更多信息,请随时联系我。
蒋通辉 2023-09-22阅读量1324
病请描述: 平时诊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有肺癌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间质性肺病患者、长期支气管哮喘合并慢阻肺患者、长期支气管扩张伴咯血伴感染合并慢阻肺甚至肺心病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等等,这些患者经常会出现吃不下、胃口差、消瘦乏力等营养问题,尤其在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尤其突出。说明生理功能衰退、多病共存和多重用药是影响老年健康的关键问题,而在老年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营养不良,也是导致临床不良结局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不同营养状态、疾病阶段老年患者,及时和合理的医学营养治疗可维持其营养状况、保护器官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一、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对慢性疾病患者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群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检出率高、疾病负担重。近年的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群营养风险整体较高,48.4%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不佳。2021年公布的《中国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多中心调查研究》纳入了我国10184例≥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者高达46.42%,且随增龄呈明显增加趋势(P<0.00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营养健康成为老年健康的基础内容。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研究结果发现我国社区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达12.6%,在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65岁)比例已超过40%,高龄老人(≥80岁)是10%,重症医学科老年人的比例已超过50%。因此,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已成为老年医学的重点临床问题。 增龄带来的器官功能减退是引发老年人营养不良生理原因,除此以外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导致对能量及蛋白质等营养需要量增加、多重用药影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口腔问题干扰咀嚼能力、神经疾患引发吞咽障碍等均可导致老年患者营养摄入减少,继而恶化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 大量研究证实,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可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得到临床获益。而规范化的全程营养管理理念,正被更多的学者和医务工作者理解和重视。近年来我国发布了多项有关老年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的指南或共识,如《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2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营养护理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中国高龄患者心脏围术期营养评估专家共识》、《老年患者营养诊疗专家共识》、《老年人肌少症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3)》、《营养不良老年人非药物干预临床实践指南(2023)》等,分别针对不同疾病状态的老年患者给于了全程营养管理建议,为推动我国老年医学领域医学营养治疗的规范化诊疗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营养筛查和评估是“全程营养管理”的第一步 国内外营养管理指南一致认为营养筛查和评估是全程营养管理的第一步。营养筛查和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人群,为营养干预确定适应症,对于营养不良高风险对象的老年患者,其意义不言而喻。《老年人营养不良防控干预中国专家共识(2022)》建议:所有年龄≥65岁、预计生存期>3个月的老年住院患者均应例行接受营养筛查。养老院中状态稳定的老年人应每3个月进行1次营养筛查,社区、居家老年人应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营养筛查,并在筛查发现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后进一步行营养评定。《老年患者营养诊疗专家共识》建议住院的老年患者在入院后 24 h 内完成营养风险筛查,可结合 MNA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及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进行定期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诊断是营养评估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多个指南推荐参考2019年营养不良问题全球领导倡议(GLIM)标准:即在营养风险筛查阳性基础上,需至少符合表型指标〔非自主性体质量降低、低体质指数(BMI)、肌肉量丢失〕之一和病因指标(食物摄入减少或消化功能障碍、炎症或疾病负担)之一,可评定为营养不良(GLIM标准详情如表1所示)。研究证实,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也适合老年人群。 三、医学营养治疗的目的是“患者受益” 对于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留人治病的策略,即始终要顾及和促成并维护好患者的积极生存的心理状态,要保持吃得下,拉得出、有精神的常态。比如临床上常常面对的肺癌肿瘤患者群多数为中晚期病人,体质较差,或伴有并发症,或未出现或已出现病灶的广泛转移,病情多虚实夹杂,既不能猛攻又不能滥补,因此,治疗的前提应重在“留人治病”,重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关注,尤其关注患者的营养问题。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又何尝肺癌患者,长期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慢阻肺患者、长期支扩感染咯血患者、长期肺间质纤维化患者,都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存在营养风险或诊断为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应尽快启动医学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NS)、全肠内营养(TEN)和肠外营养三种方式,在强调肠内营养优先的基础上,建议序贯选择营养干预方法。国内外指南或共识一致认为,老年患者营养干预方式的选择应综合评估患者营养代谢、器官功能(特别是胃肠道功能)及疾病状况,选择适宜的营养干预途径和给予时机。个体化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营养治疗,一般将是否满足60%目标能量作为保持或更换营养治疗方式的基本要求。 不同疾病状态的老年人群应个体化制定营养管理方案。在疾病早期识别营养风险或诊断营养不良,及时给予营养干预。从家庭、社区、门诊、住院等诊疗各个阶段给予“全程”营养管理。老年外科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治疗强调细化营养管理流程,包含:术前优化营养储备、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出院继续营养治疗。医学营养治疗中,还应重点关注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达标问题,以满足老年患者不同阶段的营养代谢需求。从入院积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遵循个体化原则进行阶梯营养治疗,并关注社区营养和家庭营养,从而实现从院内到院外的全程营养管理。 对于长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现从院内到院外的全程营养管理非常重要,尤其在开展互联网医疗进行全程营养管理方面,国内很多医生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四、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提高慢性患者营养干预疗效 不同疾病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和营养治疗的需求不尽相同,临床医生在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时应充分考量各种营养相关因素,选择合理的营养干预方式和营养制剂,以实践“精准营养”的目标。疾病特异性肠内营养制剂是基于标准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基础上,根据不同疾病营养代谢特点,通过调整宏营养素比例、添加药理营养素、补充微营养素等方法进行代谢调理,对特定疾病发挥一定治疗作用的一类产品。以肺恶性肿瘤、COPD、糖尿病等三类疾病人群适用的肠内营养制剂举例。 1、肿瘤特异型肠内营养乳剂基于肿瘤患者营养代谢特性而形成,其配方特点为提高脂肪供能比、减少碳水化合物供能,提供足量优质蛋白。配方中还特别添加了来源于天然鱼油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下调肿瘤患者炎症反应和改善免疫功能,在维持营养状态和减少体重丢失的基础上,增加老年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需兼顾其伴随疾病和用药情况,以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配合个体化的抗肿瘤治疗方案,首选肠内营养。2022年我国发布的《肿瘤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专家共识中,也将“肠内营养优先”作为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建议,《肿瘤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提出,对荷瘤患者尤其是进展期肿瘤患者,建议提高脂肪、降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例,二者供能比例可以达到1:1,甚至脂肪供能更多;此外营养支持还应考虑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如《肿瘤放射治疗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22年)》也指出,对放疗前患者建议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在总能量中的供能比例,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例。《肺癌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中还特别指出:谷氨酰胺和 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免疫营养物质可以预防和纠正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并且能够调节机体免疫机制,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增强免疫应答,减轻有害或过度的炎症反应,在理论上可以提高免疫治疗疗效。 2、COPD患者,经常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合并支气管哮喘,合并支气管扩张咯血及感染,合并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等,COPD患者易出现免疫功能低下、反复肺部感染、呼吸肌乏力、通气功能障碍等情况,通过优化营养素配方、改善营养状态和维护呼吸功能,达到改善临床预后的目的。《中国老年患者肠外肠内营养应用指南(2020)》推荐,稳定期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建议采用较高脂肪比例的EN配方,增加ω-3脂肪酸和膳食纤维有益于改善肺功能和结局,此外,ω-3脂肪酸还有助于改善老年患者的脂代谢,改善老年人肌肉力量下降。《肺癌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指出:针对COPD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低糖高脂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改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急性发作期乃至需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优化糖脂比的肠内营养乳剂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最终实现对患者通气水平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改善,对患者预后起到积极影响。 3、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不乏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通过调整糖脂比例、优化脂肪酸配方、采用低升糖指数碳水化合物等方法,达到在肠内营养实施中降低血糖升高幅度平稳血糖的目的。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较高,创伤应激下更易出现明显血糖波动,而应激性高血糖与感染、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因此血糖控制是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22)》 建议重症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1-7.8 mmol/L,重症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6.1-11.1mmol/L,同时也对不同疾病种类重症应激患者提出相对应的控制目标[23]。《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推荐,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宜使用糖尿病特定肠内营养制剂。国内开展的多项研究显示,含改良缓释淀粉的糖尿病特异性肠内营养制剂,可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的同时,使需机械通气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减小,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带来临床获益。《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版)》 指出,糖尿病特异性配方肠内营养制剂的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控制在45%~60%,含缓释淀粉的糖尿病特异的肠内营养乳剂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3%,符合指南推荐范围,更适宜用于临床应激性高血糖老年患者的营养治疗。 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是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不但恶化临床结局,还可增加医疗费用。对于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及时给与医学营养治疗为国内外共识。对于恶性肿瘤、COPD、糖尿病或应激性高血糖的老年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时,使用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不但可改善营养状态,还可发挥代谢调理的作用,获得临床受益。“筛查、评定、诊断、干预、监测”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23年更新指南所推荐的全程营养管理的5个关键步骤,在慢性疾病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医学营养治疗中贯彻和实践上述理念,是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卫生经济学效益的必要手段。
王智刚 2023-08-15阅读量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