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缺铁性贫血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消化系统影响 缺铁性贫血初期,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的消化功能异常。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胃肠道黏膜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导致消化功能减弱,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恶心、便秘或腹泻等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二、免疫系统影响 铁元素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免疫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患者可能频繁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且恢复速度较慢。此外,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三、神经系统影响 缺铁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嗜睡等症状。儿童患者还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其认知和行为发展。 ###四、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心脏负担会加重,因为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长期如此,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如心悸、气短、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如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 ###五、其他系统影响 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对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例如,缺铁可能导致肾血流量不足,长期以往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在女性患者中,缺铁还可能引发月经失调等问题。 ###六、皮肤和毛发影响 由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不足,皮肤可能会变得苍白无光泽。同时,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导致头发脱落,指甲变得脆弱易碎。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对身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多个系统。因此,一旦出现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均衡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红肉、动物肝脏等,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823
病请描述: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以下是对缺铁性贫血的详细解释: 一、病因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包括铁摄入量不足、铁吸收量减少、铁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铁丢失过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发贫血。 1.**铁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长期缺乏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 2.**铁吸收量减少**:某些疾病或药物可能影响铁的吸收,如慢性腹泻、胃炎、长期使用抗酸药等。 3.**铁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妊娠期、哺乳期等阶段,机体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摄入不足则易导致贫血。 4.**铁利用障碍**: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如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5.**铁丢失过多**:如月经过多、消化性溃疡、钩虫病、痔疮等引起的长期慢性失血。 二、临床表现 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 1.**一般症状**: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 2.**精神行为异常**: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 3.**口腔症状**: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等。 4.**毛发和指甲异常**:毛发干枯、脱落;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严重者可出现匙状甲。 5.**儿童特有症状**: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三、实验室检查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象、铁代谢、骨髓象等相关检查。其中,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等指标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依据。 四、治疗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包括根除病因、补充贮铁。主要治疗方式以补充铁剂为主,同时辅以饮食调理。 1.**药物治疗**:口服铁剂如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配合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对于口服铁剂不耐受或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铁剂。 2.**输血治疗**:在严重贫血或合并其他紧急情况时,可考虑输血治疗以迅速纠正贫血状态。 3.**饮食调理**: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同时,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五、预防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关键在于均衡饮食、避免铁丢失过多和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等易感人群,应特别注意铁的补充和监测。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足引起的贫血,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广泛。通过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大多数缺铁性贫血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疗并恢复健康。
刘尚勤 2025-02-21阅读量675
病请描述: 昼夜:昼则阳出于外,阴盛于里;夜则阴盛于外,阳盛于里。昼夜的五行呈平旦寅卯肝旺,日中巳午心旺,未时属脾土旺,申酉肺旺,亥子肾旺。 1. 发热 猝发者:阳盛者甚于昼,午后热甚者,为湿热在脾肺或阳明腑实。 夜间热甚者,为阴虚或热入营血。 宿疾发热:早晨烦热上冲或身热无力,为寒水闭阻火气虚清阳失升。 午后甚者,为湿热或食积;午后至前半夜甚者,为阴虚或血虚、瘀血。 2. 恶寒 猝然恶寒:为风寒在表。 宿疾恶寒:白天恶寒而热在夜间者,为气血俱虚或阴阳俱虚。 昼夜均恶寒而夜间反甚者,为肾阳亏损。 阵阵寒热,而夜间烦热者,为瘀血。 3. 身痛 宿疾身痛:昼轻夜重者,为瘀血。 血虚或阴虚,昼重夜轻者,为气虚。 身重:白昼身重者多湿热或痰热,夜间身重者多阳虚湿盛或气虚湿盛。 4. 汗出 白天稍劳即发者,为气虚或阳虚。 早晨睡眠初醒,突然烦热汗出,称肝经郁热。 夜间睡眠中汗出者,为阴虚盗汗。 5. 头痛 宿疾头痛:早晨起床后,猝然头痛者,为肝郁阴虚或痰浊内郁,阳虚失升。 中午头痛,为心肝阴虚火旺。 夜间头痛者,为瘀血或阴虚火旺,痰积。 后半夜头痛者,为阴虚。 6. 眩晕 宿疾眩晕:每至黎明即发者,为肾虚。 早晨至上午10时即发者,为痰饮阻郁或清阳失升,肝郁血虚。 中午眩晕必发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上扰。 午后眩晕者,为阴虚阳亢或痰浊内阻。 上午重,而下午轻者,多气虚;下午重,上午轻者,多阴虚。 7. 口渴 昼夜均渴者,为火灼津液。 夜间口渴者,为阴虚;夜间口渴不喜饮者,为瘀血。 白天口渴而夜间反痰甚者,为痰浊内阻。 8. 胸痛 夜间胸满胸痛者,为痰饮或胸阳闭阻。 夜间胸痛而胸满不剧者,为瘀血。 起床时突然胸痛者,为肝郁血虚。 9. 胸满 昼轻夜重者,为痰湿或胸阳不振。 午后胸满加重者,为痰湿。 10. 胸中烦热 夜间胸中烦热者,为心肾阴虚或瘀血。 白天胸中烦热者,为心肝实火或痰火。 白天烦热时时上冲,为肝经郁火。 11. 胸胁痛 猝然胁痛昼轻夜剧者,为瘀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 宿疾胁痛:昼轻夜重,胁痛烦热者为阴虚或血虚络瘀;昼重夜轻者为肝郁气滞。 早晨胁痛者为肝郁血滞,夜间突然加剧者为寒实凝滞。 12. 腰痛 夜间剧痛者,为瘀血或肾气亏损。 白天痛而夜间轻者,为带脉不足。 13. 胃脘痛 夜间疼痛加剧或夜间发作者,为寒凝血滞。 早晨醒后突然剧痛者,为肝郁克脾。 14. 腹痛 夜间疼痛即发者,为瘀血。 夜间满痛者,为寒湿兼瘀血。 夜止昼痛者,为湿热郁滞。 15. 腹胀痛 午后腹满加剧者,为脾阳虚夹寒湿;午后至前半夜加剧者,为脾肾阳虚。 早晨腹满者,为脾虚木乘。 16. 四肢疼痛 夜间疼痛加剧者,为血虚络瘀。 早晨加剧者,为血虚气滞。 白天痛夜间减者,为气虚湿热。 17. 四肢麻木 麻木夜剧者,为气血俱虚。 白天麻木夜间减轻者,为湿痰夹风。 夜间麻木白天消失者,为阳虚络瘀。 18. 四肢拘挛 夜间拘挛头痛加剧者,为阴虚或瘀血。 白天拘挛,而夜间减轻者,为阳虚或气血俱虚。 19. 四肢厥冷 手足厥冷时发时止或厥热交替者,为热郁。 夜间手足烦热而白天反厥冷者,为气血阴阳俱虚。 20. 半身不遂 夜间半身不遂疼痛者,为瘀血。 21. 咳嗽 夜间平卧加剧者而坐起缓解者,为痰饮,夜间干咳加剧者,为阴虚燥痰。 白天咳嗽重,休息缓解者,为气虚。 早晨起床后咳嗽加重者,为痰阻肝肺。 22. 喘促 夜间喘促不得平卧者,为痰饮。 早晨起床后一阵咳喘,为痰阻于肝或中焦。 23. 咳血 每至夜间咳血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咳血,夜间不咳者为,心肝火热。 早晨或日落前咳血者,为瘀血 24. 呃逆 夜间呃逆加剧者,为肾气不纳或瘀血。 白天呃逆,夜间停止,位在气分。 25. 呕吐 每至早晨必吐,为寒水。 白天饮食俱吐为,脾阴阳俱虚。 26. 泄泻 每至早晨黎明即泄者,为脾肾阳虚。 每至夜间肠鸣腹满泄泻,为阳虚寒湿 早晨虽泄,但一日数次者,为寒热夹杂。 27. 妇科阴痒 夜间剧痒者,为血中燥热。 白天痒夜间止者,为气虚夹风。 28. 目赤 夜间加剧者,为阴虚血滞。 白天痛剧者,为心肝实火。 29. 目痛 夜间疼痛者,为心肝阴虚肝火。 早晨痛剧者,为肝阴不足郁火。 30. 眼珠生翳 夜间眼痛赤涩,为阴虚血瘀。 白天疼痛加剧者,为实火夹风。 31. 耳鸣 白天鸣夜间不鸣者,多实; 白天不鸣夜间鸣者,为虚。 32. 耳痛 夜间或性交后痛,为阴虚火旺。 早晨疼痛者,为肝肾阴虚郁火。 中午或上午痛者,为心肝实火。 33. 鼻塞 白天通夜间塞,为阳气虚。 白天塞夜间通者,为湿热或风热。 34. 鼻流涕 每至早晨起床即喷嚏流涕,为气虚清阳失升或肝郁夹风。 白天涕多已经反少,为肺热。 35. 鼻衄 夜间经常鼻衄,为阴虚火旺。 早晨大量鼻衄,为肝经郁火。 白天衄夜不衄,为实火。 36. 口舌生疮 夜间疼痛加剧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痛夜不痛,为实火。 37. 牙痛 昼夜均痛,白天较剧者,多实火。 昼轻夜重者,为阴虚或瘀血。 38. 齿衄 夜间齿衄,为肾阴不足。 白天齿衄,为实火。 39. 咽喉疼痛 昼轻夜重者,为阴虚火旺 白天痛而夜减者,为风火。
杨磊 2025-02-08阅读量985
病请描述:【科普深度】入门级核心阅读【关键词】失语症;健康科普;耳鸣;治疗耳鸣,这个在医学上被称为“听觉幻觉”的现象,就是在没有外界声音的时候,却感觉听到了声音。这在咱们生活里还挺常见的,据调查,大概有10%-25%的成年人都有耳鸣的情况,小朋友也可能会耳鸣。耳鸣这个事儿,有可能随着时间慢慢变好,甚至就消失了,但有时候呢,也会越来越严重。大多数耳鸣的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不过一般不太影响日常生活。可耳鸣会影响咱们的情绪、睡眠或者注意力呢。要是严重的话,还会让人变得焦虑或者抑郁。耳鸣的症状在不同人身上不一样。可能在一只耳朵、两只耳朵或者感觉脑袋里有不存在的声音。这声音各种各样的,像咆哮声、口哨声、嗡嗡声、咔嗒声、嘶嘶声或者尖叫声都有可能。声音有轻有响,音调有低有高。可能一会儿有一会儿没有,也可能一直响着。大多数耳鸣是主观的,只有患者自己能听到那些不存在的声音。极少见的情况下,声音会和心跳一样有节奏,这种时候医生用听诊器都能听到,这就是客观耳鸣了,通常客观耳鸣是能治疗的。有时候患者转头、转脖子或者转眼珠子,或者摸身体某些地方的时候,听到的声音也会有变化,这就叫体感耳鸣。那耳鸣到底为啥会出现呢?虽然确切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和一些因素有关:(1)年龄大了或者噪音等导致的听力损失;(2)布洛芬和阿司匹林之类的非甾体抗炎药、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抗抑郁药等耳毒性药物;(3)耳垢、中耳炎、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4)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偏头痛、脑内的听神经瘤等的副作用;(5)耳朵或者大脑与听力相关的脑区受伤,以及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耳鸣的治疗方法也不少:(1)用白噪音、自然音这些来盖住耳鸣的声音,能让患者慢慢适应耳鸣;(2)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改变对耳鸣的消极认知和态度,从而减轻对耳鸣的焦虑和抑郁情绪;(3)抗抑郁、焦虑的药物可能有助于缓解耳鸣症状;(4)如果耳鸣是听力损失造成的,用助听器把外面的声音放大,耳鸣就不会那么明显了;(5)耳部或脑部的针对性治疗;(6)避免噪音、健康饮食和压力管理等生活方式的调整。耳鸣的治疗通常要综合好几种方法,而且不同的人适合的方法不一样。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关注雷宇医生,健康与您同行!
雷宇 2025-02-07阅读量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