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一、什么是血管瘤? 血管瘤,顾名思义,是一种血管组织的异常增生或畸形,通常表现为皮肤或组织内部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它可出现在人体的任何部位,从皮肤表面到内脏器官,如肝脏、脾脏等。 二、血管瘤的分类 血管瘤的分类有多种,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婴幼儿血管瘤)、毛细血管瘤等。不同类型血管瘤的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三、血管瘤的危害 1. 生长部位与大小:血管瘤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生长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因摩擦、抓挠等原因导致破溃出血。 2. 功能障碍:如果血管瘤生长在关节、眼球等重要部位,可能会影响这些部位的正常功能。例如,长在眼球附近的血管瘤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受损。 3. 并发症风险:部分血管瘤可能发生感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此外,少数血管瘤还可能发生恶变,转化为恶性肿瘤。 四、血管瘤的症状 血管瘤的症状因类型和生长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表面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局部隆起、疼痛、感觉异常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相关部位的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 五、血管瘤的治疗与预防 1. 治疗: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长部位等因素制定。 2. 预防:目前尚无确切的预防措施可防止血管瘤的发生。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有助于降低患上血管瘤的风险。 3. 早期发现与干预:早期发现血管瘤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如发现皮肤表面有异常斑块或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六、总结 总之,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组织异常增生疾病,其危害程度取决于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份。了解血管瘤的分类、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原则,对于预防和治疗血管瘤具有重要意义。如有疑虑或发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邓娟 2025-02-06阅读量1428
病请描述: 日前,在面肌痉挛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咨询:“我母亲右眼下方一直跳动有一个多月了,也没有别的不舒服,近期也没有休息好,医生说是痉挛,让服用甲钴胺和卡马西平,现在吃药快一个月了,症状能稍微轻点,想问下还有更好的药能治吗?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患者出现的右眼下方跳动会不会是面肌痉挛?有没有这种可能?首先,面肌痉挛的诊断是不能通过一个月或几天的病史就能够诊断清楚,所以先不做诊断;其次,出现眼皮跳的症状更多的原因在于休息不好,最常见的上眼皮跳,有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下眼皮跳,跳动的时间可长可短,时间短一点的3-5天休息好了就不跳了,时间长一点的可能2-3个月或3-5个月都有可能。如果说跳动的时间确实长,症状还没有明显减轻,建议到就近的医院复查一下影像学的检查,排除一下有没有肿瘤。目前让患者注意调节,规律生活,最重要的是规律生活,保障充足睡眠、休息、饮食。 患者疑问:需不需要吃点营养神经或改善睡眠的药物? 王景教授:没必要,药物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最好。 患者疑问:那需要把卡马西平、甲钴胺停了吗? 王景教授:是的,可以停药。 延伸阅读: 面肌痉挛常以一侧眼睑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为首发症状,并逐步扩展至同侧的其他面肌,以口角抽搐最为明显,但额肌很少受累;病初抽搐较轻且仅维持数秒钟,后期逐渐加重并可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严重者面部出现强直痉挛,导致眼睛睁不开、口角歪斜,有时会累及同侧肢体而引起行走困难;过度疲劳及精神紧张可使症状加剧,入睡后会逐渐停止,但患者无法进行自控。 事实上,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大夫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大夫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推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 但是,由于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如何才能知道这是真正的面肌痉挛,还是单纯的眼皮跳呢?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夫会告诉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看抽动范围有没有扩大到嘴角、脖子等部位;如果三个月内病情进展很快,就不要等到三个月,患者要尽快再次就诊。 可是,毕竟等三个月很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立马就能确诊呢?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如确诊为面肌痉挛,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目前面肌痉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就是抗癫痫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这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中枢神经的反应性,同时降低面神经的反应,从而缓解面肌痉挛的症状,但是无法让症状消失,第二类药物,就是B族维生素,主要有甲钴胺、谷维素、维生素B6、B12等等,主要作用是起到一定的营养神经的作用。因此药物治疗,对于运动神经的疗效总体不是特别好。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术)是唯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治愈率在98%以上。优点在长期有效的解决面部疼痛或面部抽搐的基础上,并保持了神经的解剖学完整,从而保持正常的神经功能,改变以往其它治疗后出现的面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景 2024-12-25阅读量1442
病请描述: 梅雨过后,高温来袭。本周开始,我国总体的天气形势发生大变化,雨热分布将随着副热带高压位置的改变“乾坤大挪移”。其中,前期多雨的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变得晴热起来。上海更是出现连续37~38℃的高温天气。 ▲ 上海迎来连日高温 炎热夏季,不少人在室内都开了空调降温,但是有时候吹空调也能诱发三叉神经痛。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特需专家杨忠旭博士指出,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再加上直吹面部,会刺激面部血管异常收缩搏动,刺激相邻神经,引起剧痛。 杨忠旭博士提醒广大市民,夏季室内外温度差最好不要过大,也不要让空调直吹头面部,尤其是三叉神经痛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忽冷忽热,冬春交替时节也是如此,患者朋友们应做好面部保暖。 ▲ 夏季高温,莫贪凉,小心吹出三叉神经痛 说话、咀嚼、漱口、洗脸,天气和气候变化都会诱发剧痛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发作形象一点来形容,分别像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痛敏感区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口周,如上下唇部、胡须处;口腔内,如舌的前半部、牙龈、臼齿处;鼻周,如鼻翼、鼻唇沟;脸颊部,如上颌区、下颌区、耳前区;前额部。 平日里,说话、咀嚼、漱口、洗脸、打哈欠、触摸等都可能引发三叉神经痛。此外,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诱因,被风吹着或忽冷忽热,都可使疼痛加剧。 此外,杨忠旭博士指出,由于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三叉神经痛常常以牙痛、偏头痛等几种“假面目”出现。由于三叉神经也支配牙齿功能,所以痛起来时跟正常人的智齿痛很像,特别容易和牙痛混淆。 为何会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病变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也可能与血管压迫、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导致对神经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及营养代谢障碍有关。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常为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由小脑脑桥角及其邻近部位的肿瘤、炎症、外伤以及三叉神经分支部位的病变所引起。 由于疼痛剧烈、发作无常,以致三叉神经痛患者整日战战兢兢、谨小慎微、精神萎靡不振,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就连说话也十分小心,惟恐触发到“疼痛开关”引起发作,长此以往,会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使其产生轻生念头。 ▲ 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 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发作,吃药不管用了,却仍然自己在家里忍痛,抱着过一阵子再看看的态度,拖延就诊。杨忠旭博士提醒,其实,三叉神经痛并不能自愈,只会越拖越严重,越拖越痛。这时候,患者切忌忍受剧痛,而拖延病情。 微血管减压术,告别“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药物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确切,尤其适合于治疗初发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但药物治疗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不确切。当药物治疗的疗效减退或者出现患者无法耐受的药物副作用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时,可以尽早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方式有多种,包括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Meckel's囊球囊压迫术、Meckel's 囊甘油注射、伽马刀治疗及微血管减压手术。共识指出,微血管减压术的远期预后优于其他外科方法。 ▲ 一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的患者,顺利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是现代神经外科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仅通过患者耳后发际内4-5cm的切口,于显微镜下探查三叉神经走行区,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神经根隔离。一旦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经核的高兴奋性就会随之消失,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功能,不影响生活质量。 ▲ 杨忠旭博士在为患者手术 三叉神经痛患者夏季还应注意什么? 杨忠旭博士提醒,除了吹空调这种冷风刺激,三叉神经痛患者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 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要坚持规律用药、足量用药。许多患者因为没有规律用药,而导致三叉神经痛发作,甚至使疼痛难以控制。如果出现药物控制不佳的情况,请去正规医院检查,最好不要自己盲目增减药物。 2. 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患者应该有充足的休息,不要因为工作、娱乐等等打乱生活节奏,每天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 3. 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情绪激动、焦急、大喜大悲、惊吓等等情绪波动下,也容易诱发三叉神经痛发作。 4. 清淡饮食,营养均衡,忌烟酒。夏季可多食用营养丰富并且清淡食物,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 5. 减少使用冷水洗脸。由于夏天天气炎热,很多人贪图凉爽喜欢直接用冷水洗脸,但三叉神经痛患者却不宜冷水洗脸,冷水刺激面部神经容易诱发疼痛,患者最好用温水洗脸。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源自摄图网,如有版权纠纷,请及时联系医院。一经查实,将立即删除。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7-16阅读量1126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的秘密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一种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它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长激素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同时也参与了脂肪代谢和免疫功能调节。 生长激素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性别、年龄、饮食、睡眠和运动等。在正常情况下,生长激素的分泌呈现出明显的日夜节律性,即在晚上睡眠时分泌量较高。此外,饮食和运动对生长激素的分泌也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适当的饮食和充足的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生长激素对身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骨骼生长:生长激素可以刺激骨骺的软骨细胞增殖和骨细胞的成熟,从而促进骨骼的线性生长。这正是为什么生长激素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对身高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促进肌肉生长:生长激素通过刺激肌肉蛋白的合成和组织修复,可以增加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因此,生长激素常被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使用,以改善体能表现和促进肌肉生长。 3. 调节脂肪代谢: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脂肪的氧化和分解,从而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这也是为什么生长激素在某些减肥方法中被用作辅助治疗的原因。 4. 改善免疫功能:生长激素还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尽管生长激素在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过量或者缺乏生长激素对身体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生长激素过量会导致巨人症(Gigantism)和肥胖症(Acromegaly)。巨人症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主要是由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导致身高迅速增长,出现肢端肥大、面部扁平、骨骼畸形等症状。而肥胖症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可以引起头部、手脚、舌头等器官的肥大和功能障碍。 生长激素缺乏则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矮小症(Dwarfism)。生长激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脑垂体前叶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下丘脑或甲状腺等其他腺体功能障碍引起。矮小症患者因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而且在体格上也有其他与生长发育相关的异常。 为了矫正生长激素的缺乏或过量,医学上已经发展出了生长激素疗法。通过注射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可以帮助矮小症患者获得正常的生长速度,而对于巨人症或肥胖症患者,生长激素抑制剂可以用来控制激素的分泌。 需要强调的是,生长激素疗法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过量使用生长激素会造成副作用,比如引起血糖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总的来说,生长激素在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生长激素的作用和调控机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长发育 2024-01-30阅读量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