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一、鲜红斑痣概述 鲜红斑痣是一种皮肤疾病,也被称为红痣、葡萄胎痣或蜘蛛斑等。这是一种先天性的皮肤异常,主要由毛细血管的异常扩张或畸形增生所致。 二、鲜红斑痣的典型临床表现 鲜红斑痣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皮肤上出现一个或数个淡红色至紫红色的斑片。这些斑片通常为单侧分布,无明显的形状和大小,按压时,红斑区域的颜色会变淡,可见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 1. 皮肤红斑:这是鲜红斑痣最明显的特征。在疾病初期,这些红斑可能为淡红色或粉红色,随着病情的发展,颜色可能逐渐加深,变为红色、浅紫色或深紫色。 2. 分布区域:鲜红斑痣的分布区域通常在头面部和颈部,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如躯干和四肢。 3. 形态与大小:鲜红斑痣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可能是单一的斑块,有的则可能呈簇状或岛屿状分布。 4. 颜色变化与压迫反应:当受到压力或触摸时,由于血流减缓,鲜红斑痣的颜色会变淡。同时,由于毛细血管的扩张,可见到明显的血管纹理。 三、疾病进程与颜色变化 根据疾病进程的不同,鲜红斑痣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在疾病初期,颜色可能为粉红色或红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发展,颜色可能逐渐加深,变为浅紫色或深紫色。此外,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同,鲜红斑痣的进展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四、治疗方法 鲜红斑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冷冻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区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的皮肤护理和防晒工作,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五、总结 鲜红斑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一个或数个淡红色至紫红色的斑片。这些斑片通常为单侧分布,无明显的形状和大小,且会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变化颜色。治疗方法多样,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注意日常的皮肤护理。如有任何疑虑或发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邓娟 2025-02-11阅读量1046
病请描述:垂体和生长激素:促进身体生长与发育的重要调节器 引言: 垂体和生长激素在人体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是位于脑下部的一个小腺体,它分泌多种激素,其中包括生长激素,也称为人类生长激素(HGH)。本文将详细介绍垂体的功能、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生长激素缺乏和过多的症状,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 一、垂体的功能: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负责分泌多种激素,其中包括生长激素。除了生长激素外,垂体还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刺激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激素等,这些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二、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 生长激素对身体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身体的生长: 1. 促进蛋白质合成: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进肌肉和组织的生长。 2. 促进骨骼生长:生长激素对骨骼的生长和骨密度的增加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发育。 3. 促进脂肪分解:生长激素能够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利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能量平衡。 4. 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生长激素对碳水化合物代谢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加血糖水平。 三、生长激素缺乏的症状: 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身体生长和发育的延迟或受限。以下是生长激素缺乏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1. 生长迟缓:儿童和青少年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龄人。 2. 矮小身材:成年后身高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3. 骨龄延迟:骨龄滞后于实际年龄。 4. 体脂增加:脂肪堆积在躯干和面部,导致中心性肥胖。 四、生长激素过多的症状: 生长激素过多也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1. 肢端肥大症:手指、脚趾、下颌等部位的肢端明显增大。 2. 骨骼畸形:骨骼过度生长导致身体不均匀发育,出现畸形。 3. 内分泌失调: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导致其他激素的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4. 心血管问题:生长激素过多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五、诊断和治疗: 诊断生长激素缺乏或过多通常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包括身高测量、骨龄评估、血液检查、激素刺激试验等。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 1. 生长激素治疗:对于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生长激素治疗是常见的选择,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来促进身体生长和发育。 2. 手术治疗:对于生长激素过多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切除产生过多生长激素的肿瘤。 3. 辅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辅助治疗,如营养咨询、康复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发展。 结论: 垂体和生长激素在人体生长和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垂体通过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骨骼生长和脂肪分解,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对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起到关键作用。生长激素缺乏会导致生长迟缓、矮小身材和体脂增加等症状,而生长激素过多则可能导致肢端肥大症、骨骼畸形和心血管问题等。诊断生长激素缺乏或过多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治疗方案包括生长激素治疗、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等。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正常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生活质量。深入了解垂体和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和相关疾病对于促进健康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和健康指导。
生长发育 2024-05-20阅读量2516
病请描述:瘢痕疙瘩由于很高的复发率,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 外耳的瘢痕疙瘩常继发于打耳洞(耳部穿刺),由于在面部显而易见,美观的缘故困扰着患者。耳垂是耳部穿刺后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之一,据报道发病率为2.5%。 而瘢痕疙瘩的形成原因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相应的被临床医师公认的治疗方法。瘢痕疙瘩内切除术、外切除术、核心切除术、全切除术和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治疗方案的混淆。 尽管瘢痕疙瘩属于良性病变,但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式来作为辅助治疗,比如抑制细胞增殖的5-FU以及放疗等。目前手术结合上述辅助治疗能有效的降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但同时也因为各种辅助治疗的可用性,术后放疗、确安奈德和5-氟尿嘧啶、压力治疗等,临床医师也面临着为患者确定最佳治疗方法的困境。 考虑迄今为止耳部瘢痕疙瘩的分类并不多,我们提出了根据耳部瘢痕疙瘩的解剖位置制定简易而有效的耳部瘢痕疙瘩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治疗。 本次分类的耳部瘢痕的纳入准入: 1.瘢痕隆起,边缘超过起始外伤边缘,病程大于6个月; 2.所有的年龄组和性别; 3.原发和继发瘢痕:耳部瘢痕疙瘩无切除术归为原发,有先前切除史的归为继发瘢痕。 排除标准 无法随访的患者或随访时间少于6月的患者;部位位于乳突区、耳前区和小叶下区的患者。 耳部瘢痕疙瘩分类 耳部上部分是软骨性的,而耳垂是无软骨的。因此耳部先分为软骨部(Zone1)和无软骨部(Zone2)两大类型。然后Zone1和Zone2再根据瘢痕的位置(前、后、混合或畸形)依次分为Ia,Ib,Ic,Id以及IIa,IIb,IIc,IId区。 治疗的要点: 1手术切除原则:瘢痕疙瘩全切,术中触诊确保无残留的瘢痕组织,避免局部皮瓣或植皮手术修复创面。 2手术过程:利多卡因局麻,切除耳部病损后,用双极电凝,创面用6-0外线连续或间断缝合。 3术后护理和随访:术后7天拆除缝线,然后随访3周进行如下术后辅助治疗。耳部术区按压;硅酮凝胶应用以及预防性使用确炎舒松。耳部术前按压建议用示指和拇指分别按压手术后区域,每天按压2-3次。硅胶凝胶每天应用两次。嘱患者每个月的29号回来复查,触诊如果触及较硬的组织,则及时注射确炎舒松。 4终点:术后1年耳部瘢痕愈合良好,无明显增生。 本文回顾了71个患者,106处耳部瘢痕疙瘩,其中男性患者6个,其余65个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6-70岁不等,但主要是21-30岁患者。 在106处耳部瘢痕疙瘩中,66例位于耳垂(II区),40例位于耳软骨(I区)。 瘢痕疙瘩形成到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5年。 在IIb区---即耳垂的后方区域的瘢痕疙瘩发病率率最高,达50.94%;原发耳部瘢痕疙瘩患者55个,继发的耳部瘢痕疙瘩患者只有16个,占22.5%。继发耳部瘢痕疙瘩患者的复发率(12.5%)比原发耳部瘢痕疙瘩的复发率(3.6%)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总的耳部瘢痕疙瘩复发率为5.6%。 耳部瘢痕疙瘩目前仍因外观原因是病损重建难题。有效的耳部瘢痕疙瘩治疗不仅仅包括治疗后不复发,而且应该能接受再次耳部穿刺(打耳洞)操作。耳部是瘢痕疙瘩形成的常见部位之一,尽管耳部瘢痕疙瘩相对常见,但目前仍缺乏标准化的分类。而本文作者即主要基于解剖部位提出简单有效的分类和治疗方法。基于解剖,本文作者主要划分两大区域,耳廓有软骨骨架的区域(I区)以及无软骨的区域(II区-即耳垂区)。病理表型主要是耳后区(Ib或IIb区)为主,在I区和II区分布占到22.64%和50.94%。而且早期复发区域也主要是耳后区,可能是戴耳环时耳后的压力更大。在没有耳部前方(Ia或IIa区)复 发的情况下,我们也一般进行前后维度方向上的按摩。 单独的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具有45-100%的高复发率。目前专家共识认为术后的辅助治疗对于防止术后复发是必须的。不同的专家学者可能会建议全切、部分切除、病损外切除、病损内切除甚至是核心切除。在本文作者团队,不论瘢痕疙瘩的大小形状,都采用全切的手术方案,因为全切能降低复发率。 瘢痕疙瘩切除后,主要局部的创面游离减张后缝合,而不建议采用局部皮瓣或植皮,以免新的手术切口部位形成新的瘢痕疙瘩。因为瘢痕疙瘩病程中有一定的浸润性,切除后原位关闭的张力并不会太大。 在术后3周左右,瘢痕疙瘩术后部位进行辅助治疗。上述的压力-硅酮凝胶-激素三者梯度治疗能有效控制术后复发,该研究中总复发率降低至5.6%。 综上,本文根据是否有软骨以及解剖部位提出了一个简便的分类,同时提出了全切联合按压,硅酮以及激素的治疗方案,能有效的解决耳部瘢痕疙瘩的问题。
周仁鹏 2023-08-10阅读量1080
病请描述:1、 “皮瓣”是啥?皮瓣是指自身带有血供,包含皮肤与皮下组织或更深层次组织在内的复合组织块。将这样的组织块由身体一处转移至另一处的过程称为皮瓣移植(通俗的理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皮瓣的种类很多,设计非常灵活。2、皮瓣的作用是什么?包括修复各种创面,矫正畸形,再造器官,获得良好的形态或功能效果。3、面部结构精细,尤其是五官周围,需要经常用到皮瓣,用来维持良好的形态。现以眉毛上方色素痣切除手术为例,解释皮瓣的作用。(术中均采用美容缝合)A病例采用直接切除缝合,早期出现手术侧眉毛上挑,但切口未延长,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两侧眉毛最终恢复成对称形态,瘢痕不明显。(见下图)B病例采用AT皮瓣,早期出现多处延长的切口,但眉毛形态和对称性同术前相比基本无变化,经过半年时间,瘢痕也并不明显。(见下图)通过这两个病例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直接切除缝合,虽然切口较小,但是术后早期会出现器官形态变化,A病例最终能恢复正常形态,得益于充分的术前评估,并非每个病例都可以尝试。B病例应用了皮瓣,虽然产生了更多的切口和损伤,但是维持了正常的形态,经过良好的护理,瘢痕并不明显。在此特别感谢两位美眉分享图片!
朱月倩 2022-02-14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