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男性乳腺增生问题不容小觑。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乳腺增生似乎只是女性的困扰,但事实上,男性同样可能面临这一健康挑战。 男性乳腺增生虽然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一旦出现,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从身体方面来说,可能会出现乳房增大、疼痛、肿块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从心理层面看,可能会让患者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我们应当认识到,男性乳腺增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如内分泌失调、某些药物副作用、肝脏疾病等。因此,当发现乳房有异常变化时,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男性乳腺增生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关注男性乳腺健康,摒弃对男性乳腺增生的忽视和误解,为自己和身边的男性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
喻满成 2024-09-23阅读量2022
病请描述:肥胖儿童与男性乳房发育:探寻隐秘的关联 导语:在现代社会,肥胖问题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隐患。然而,你是否知道,肥胖竟然还与男性儿童乳房发育这一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让我们揭开这一神秘现象的面纱,探寻背后的科学原理。 一、肥胖: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美食诱惑让孩子们陷入肥胖的泥潭。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5-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超过1.2亿人存在肥胖问题。而我国的数据也相当惊人,近年来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不仅仅影响儿童的外貌,更严重的是,它还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慢性病的罪魁祸首。然而,肥胖带来的困扰还远不止这些。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肥胖竟然还会导致男性儿童乳房发育! 二、男性乳房发育:不容忽视的现象 男性乳房发育,医学上称为男性乳腺发育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常表现为男性乳房组织增生、增大,有时甚至会出现乳头凹陷。这一现象在肥胖儿童中尤为常见。 许多人认为,男性乳房发育只是影响外观,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实质性的影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男性乳房发育可能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正常社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长期的乳腺发育还可能增加患者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因此,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三、探寻肥胖与男性乳房发育的关联 肥胖为何会导致男性乳房发育?这要从雌激素说起。雌激素是女性特征的主要调控激素,而在男性体内,雄激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儿童过于肥胖时,脂肪组织会分泌大量的雌激素,打破了正常的激素平衡。 过多的雌激素会刺激乳腺组织生长,导致男性儿童出现乳房发育。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剧激素失衡,使乳腺组织更加敏感,从而加重乳房发育的症状。 四、防治结合,还孩子健康未来 面对肥胖与男性乳房发育的问题,我们应采取防治结合的策略。首先,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饮食管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肥胖的发生。其次,学校、社会应加强对儿童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家长和孩子的健康意识。 对于已经出现男性乳房发育的儿童,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大多数情况下,随着体重的控制,乳房发育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消失。但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结:肥胖与男性乳房发育之间的关联提醒我们,儿童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关注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预防肥胖,是每位家长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努力,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仅要关注儿童肥胖问题的根源,更要重视其带来的衍生影响。通过科学的干预和治疗,我们有能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免受肥胖及其并发症困扰的童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长发育 2024-07-12阅读量2475
病请描述:(一)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的随访 前列腺癌的治愈性治疗通常指根治性的前列腺切除术和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或近距离照射治疗,或者这些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1、治愈性治疗后随访的指标: (1)、血清PSA水平的变化:监测血清PSA水平的变化是前列腺癌随访的基本内容。 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PSA的监测: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连续两次血清PSA水平超过0.2ng/ml提示前列腺癌生化复发。因为PSA存在清除期,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第一次PSA检查应该在术后6周至3个月之间,发现PSA升高时应该再次检查以排除实验室检查的误差。 2)、放射治疗后PSA的监测:放疗后腺体仍然存在,PSA水平下降缓慢。放疗后PSA最低值是生化治愈的标志,也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总的来说这个值越低治愈率越高,一般认为在3-5年之内PSA水平最低值达到1ng/ml者的预后较好。不论是否同时应用了内分泌治疗,放疗后PSA水平升高超过PSA最低值2ng/mL或2ng/mL以上时被认为有生化复发。 (2)、直肠指检(DRE):DRE被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局部复发,在治愈性治疗后如果前列腺区域有新出现的结节时应该怀疑局部复发。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根治性放射治疗后不必进行常规DRE,只需规律检测血清PSA判断有无复发。如血清PSA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包括DRE。Gleason评分8~10分的肿瘤有时不分泌PSA,这样的病人应该常规进行DRE,另外,对于不分泌PSA的肿瘤病人也应该进行DRE。 (3)、经直肠超声和活检: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局部复发的组织学证据,前列腺活检不作为常规的随访手段。根治术后如果PSA大于0.5ng/ml、DRE发现局部结节或经直肠超声检查发现局部低回声病变时建议进行前列腺窝活检。 (4)、骨扫描与腹部CT/MRI及PET-CT扫描:这些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前列腺癌的转移灶,对于没有症状和无生化复发证据的病人不推荐作为常规的随访手段。PET/CT扫描在前列腺癌复发病灶的检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2.随访方案: (1)、治愈性治疗之后就是随访的开始,第一次随访主要检查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有无尿失禁、肠道症状以及性功能状态等。可以根据肿瘤或病人的特点对随访方法做出相应修改,例如与高分化、局限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病人相比,对于低分化、局部进展的肿瘤或手术切缘阳性的病人应该随访更加严密。 (2)、对于无症状的病人监测:前列腺癌有关的临床表现、血清PSA水平的检测或及DRE为常规随访方法,在治疗后前2年之内随访应该每3个月进行一次,2年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5年后每年随访一次。必要是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若DRE阳性,血清PSA持续升高,行骨盆CT/MRI以及骨扫描;存在骨痛,不论PSA水平如何,应行骨扫描。放疗后如行补救性根治术者应用经直肠超声和活检。 (二)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的随访 1.内分泌治疗后随访项目 (1)PSA检查:根据治疗前PSA水平和治疗初期3~6个月PSA水平下降情况,判断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和反应的持续时间。内分泌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PSA水平可能与预后相关。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PSA水平越低,可能对治疗反应性持续时间更长。然而患病个体不同,这个标准并没有绝对价值。对于无症状患者进行规律的PSA监控可以更早发现生化复发,如PSA水平升高通常早于临床症状数月。然而必须强调PSA水平并非一个可靠的逃逸标记物,不可以单独作为随访检查。约15%~34%的患者发生临床进展,其PSA水平可正常。 (2)肌酐、血红蛋白、肝功的监测:在进展肿瘤中监测肌酐是有价值的,因为可以发现上尿路梗阻。血红蛋白、肝功的监测也可以显示疾病进展和内分泌治疗的毒性。碱性磷酸酶及其骨特异性同工异构酶可以用于监测骨转移患者。 (3)骨扫描、超声和胸片:PSA正常的无症状患者不需要行骨扫描。对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出现PSA升高,骨痛等症状者应行骨扫描检查。必要时行B超和胸片检查。 (4)血清睾酮水平监测:有文献报道,少数患者应用LHRH类似物不能使血中睾酮降至手术趋势水平。因此,接受药物趋势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定期的血液睾酮水平监测。 (5)代谢并发症监测:去雄激素治疗可以因为血中睾酮水平的显著降低而引发一系列相应并发症,包括:潮热、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男性乳房发育和骨骼矿物质密度丢失。除此之外,血中睾酮水平降低还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动脉僵硬(Arterialstiffness)、糖尿病和代谢综合症等发生率升高。因此,建议对既往有心血管病史的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接受去雄激素治疗前请心血管内科医生给予评估;所有患者都应该在接受去雄激素治疗开始、治疗后每三个月进行糖尿病筛查,可疑患者应进行糖耐量试验,必要时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对所有接受去雄激素治疗的患者都应该进行生活及行为方式指导,比如:饮食、锻炼、戒烟等。 2.随访方案推荐在内分泌治疗开始后每第3个月和第6个月进行初步随访评估。对于治疗反应良好者,心理状况良好,治疗依从性好,可每3-6个月随访一次。病进展时,随访间期应缩短。对于内分泌治疗抵抗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按标准治疗无反应,可行个体化随访方案。若血清PSA持续升高,或者出现骨痛,需要行骨扫描及CT等影像学检查。
吴玉伟 2022-12-30阅读量1832
病请描述:生长激素腺瘤临床表现 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所致肢大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 1) 激素过量分泌所致临床症状 2) 腺瘤局部侵犯所致症状 3) 腺垂体功能减退 4) 垂体卒中和其他临床表现。 激素过度分泌相关的临床表现 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常在起病后较长时间被察觉,多数患者是因相关并发症就诊时得以诊断。 1. 肢体与面容改变:骨骺尚未闭合的儿童青少年发生巨人症;而成年患者出现肢大相关的肢体及面容改变,包括眉弓和颧骨突出、鼻翼增宽、嘴唇增厚、齿列稀疏、舌体肥厚、反咬合、下颌前突、手足肥大等;此外,患者可出现多汗、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粗糙增厚和褶皱等。 2. 心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是肢大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心肌纤维化,舒张功能障碍,心肌收缩功能障碍;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 3. 糖脂代谢相关并发症: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糖代谢异常。患者发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脂紊乱。 4. 呼吸系统并发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麻醉插管困难 5. 骨和骨关节系统并发症:关节软骨增厚、骨关节病和椎体骨折 6. 神经肌肉系统并发症:肢大患者较常出现双手麻木疼痛、肌力下降等症状,骨、软骨和软组织增生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活动耐力的下降,肌电图可有肌病的表现 7. 肿瘤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肠息肉结肠癌的风险也较正常人群增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可高达75%,其中部分患者为甲状腺恶性肿瘤。 腺瘤压迫所致的症状 腺瘤占位效应和侵袭所致的症状包括头痛、视功能损害、颅神经受累症状及高催乳素血症等。 1. 头痛:可能反映了腺瘤生长对硬脑膜的牵拉或者腺瘤侵袭海绵窦对三叉神经的刺激。 2. 视觉功能损害:视力下降、双眼或单眼颞侧视野缺损,持续压迫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3. 其他颅神经受累症状:表现为患侧眼球运动障碍、眼睑下垂、瞳孔扩大或对光反应迟钝和复视等。 4. 高催乳素血症:高催乳素血症可导致女性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溢乳;男性乳房发育和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腺垂体功能减退 对正常垂体的压迫和侵袭,约2/3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可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如女性性腺功能减退所致月经紊乱、闭经和不孕;男性性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畏寒、便秘和浮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引起的乏力和纳差等。 垂体卒中 垂体腺瘤患者中垂体卒中的发生率为2%~12%。垂体卒中的临床表现包括突然发生的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复视、垂体功能减退等相关表现,甚至有意识障碍等。当患者突发上述症状时,应警惕急性垂体卒中可能。 其他临床表现 梗阻性脑积水。混合型垂体腺瘤,出现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高代谢症状。单基因突变导致的肢大患者可出现其他相关临床表现,如McCune-Albright 综合征的肢大患者可出现颅骨等处多发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皮肤牛奶咖啡斑等表现。
赵帆 2022-04-20阅读量8688